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二个层次:精神文化 主张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 造性成果,并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 体性成果。我国学者多注意到了文化含义的广 狭之分,认为广义的文化应该包括物质、制度、 精神心理等所有范畴,狭义的文化则应指精神 文化的创造与成果。英国学者泰勒的文化定义 就倾向于精神方面的界说。
穆勒来埃尔
中国学者如是说
著名学者钱穆主张: 文化即是人类生活的大整 体, 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 是 “ 文化 ”。 国学大师梁漱溟认为: 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 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 济、 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时 代、不同民族的人们因不同的生活 方式而拥有不同的文化。文化是自 然的人化,人的文化化,是离开动 物本能的人的思想和创造的集合。
(三)精神心理文化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长期孕育而成 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 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反映的是人的 内心世界,潜伏在整个文化系统的深层。 精神心 理文化又分为与制度文化相对应的意识形态层, 与风俗习惯行为文化相对应的社会心理文化层。
云 云南滇中 南滇中青铜器 青铜器
周文王姬昌
从自然的纹理中,逐渐引申、演化出自然规律, 从纹理一样繁富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找出教化人群的 规律。
汉代史学家刘向造像
(三)中外学者对于文化的解读
在西方,Culture的早期意 思和汉语相近,源于拉丁语 Cultura,含有wenku.baidu.com作、垦殖、育 种之义,后来泛指农业和园艺。 以农业、园艺一词作为词 根,引申出神明祭祀、性情陶 冶、品德教化。 把文化当做精神、人文, 西方最早记载于1510年的《牛 津词典》。
三、文化的功能
记录功能
当文字还没有出现时,人们就通过 口头语言,将经验、知识、观念口耳授 受,代代相传。各民族的文学几乎都是 在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认知功能
人类的认识过程总是受到文化现象的制约和 规范的。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不断积累经验,改 进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 逐渐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认识世 界的。人们还通过文化,不断改进已有的物质认 识工具,并创造出新的物质认识工具,从而使自 己认识的能力不断扩大和深入,质量不断提高, 速度不断加快。
凝聚功能文化可使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在同一文化类型或模
式中得到教化,从而产生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而紧紧 团结在一起,产生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
三、文化的功能
文化传承的价值观具有控制功能(流程控制图)
二、文化的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一)物质生产文化
物质生产文化是指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及其物质生产的实体性、 器物性成果,它们当中也凝聚了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精神因素,但 主要显示物的实体性质,它在物质生产领域内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 象化、客观化程度。物质生产文化主要包括:由劳动者、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构成的现实生产力和满足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生 存需要的消费资料。
物质文化当中包含了精神的成分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三个层次:高雅的文学艺术 沿袭了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把文化理解 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更高雅、更 令人心旷神怡的那一部分生活方式”,是“弹钢琴谈论勃朗宁的诗”那一 类内容,或者就是曲高和寡式的阳春白雪。
风 风俗画蹴 俗画蹴鞠图 鞠图
《大英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书》则标明文化概念应分为两类,第一类是“ 一般性 ” 的定义,即文化等同于 “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第二类是“多元的相 对”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 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 ”,它包括这一集团的 “语言、传统、习惯 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 制造物中的体现 ”。
文
(二)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化
引申出 《周易》:
最初指变化多端,色彩艳 丽的花朵。
教人行走,引申出改易、造化等义。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礼记》: 赞天地之化育。 事物形态、性质的改变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伦理德行的化成
(二)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文”、“化”的合用,见于《周易· 贲卦· 彖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 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刘向《说苑· 指武》: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 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萧统《昭明文选》: 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 。
制度文化指人类依据一定的思
想观念建立起来的国家根本制度,如经 牵手舞蹈盆(青海大通上孙家) 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 度、婚姻制度等,还包括社会组织机构和工作部门的设置形式及其结构 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规章、条例等。
行为文化是在制度文化影响下长期形成的民族的、地域的风俗
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和节庆典礼等。这种行为文化从属于一定文 化体系,往往超越制度文化的变更而更具有历史性。
内蒙古海拉尔出土的石器
新疆新塔拉遗址的锄具、石斧
关于文化的思考
从上述情况可见,文化的产 生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人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的创造性劳动使人从依靠本能的 自然人成为改造自我、主动创造的 文化人。
(三)中外学者对于文化的解读
1871年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启示下, 英国 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提出: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 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 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 ——《原始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指出: 文化由外层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 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 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 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 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 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 一步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贵州安顺地戏面具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一个层次: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 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 化观。法国人类学家穆勒来埃尔认为: 文化包括知识、能力、习惯、生活以及 物质上与精神上的种种进步与成绩。换言之, 就是人类入世以来所有的努力与结果。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维斯拉认为:历史以及社 会科学,把所有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称作文 化。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 林顿认为:文化指的是任何 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 没有无文化的个人。每个社会,无论它的文化多么简 陋,总有一种文化。从个人跻身于一种或几种文化的 意义上看,每个人都是有文化的人。
三、文化的功能
俗语有云:搭戏台说教化(古代教化类图书书影)
教化功能文化被所创造后就成了人们
生活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文化 环境。文化一旦产生就反过来影响人,塑造 人,发挥其教化功能。从呱呱坠地开始,每个 人就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父母教他识器 物明爱憎,学校教他学知识懂做人,在各种规 章制度、风俗习惯、言行举止中适应社会。文 化不仅自觉教化人,而且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 教化着人,使之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人。 文化环境发生变化亦可使人的思维方式、行为 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发生变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教化功 能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一、文化的含义 (一)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
1.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 2.道德、伦理、修养等个人质素; 3.语言文字、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以及 各种出版物。
网民受教育程度调查示意图
(二)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在古代,文化两个字本是单独使用的。 最初指动物身上的纹理,器物上的 纹样,也指各种事物的颜色混杂在一起。 许慎《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周易· 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故,春秋时由孔子编订的《礼记· 乐记》云: 五色成文而不乱。 引申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各 种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如伏羲始作卦、造 书契, “由是文籍生焉” 。还指事物的各种特征,与“质”、“实”相对, 如《论语· 庸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还指有关人的品质,诸如美德和善行,如郑玄注《礼记· 乐记》云:“文 犹美也,善也。 ”
涡 涡纹陶罐 纹陶罐(甘肃 (甘肃马家窑 马家窑) )
鱼 鱼面人纹 面人纹盆(陕 盆(陕西半坡 西半坡) )
漩 漩涡纹彩 涡纹彩陶壶( 陶壶(青海柳 青海柳湾) 湾)
(二)制度行为文化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规章
制度、组织形式,以及在人际交往的历 史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构成人类的制度 行为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包含两个层次, 在上的层面为制度文化,而制度文化的 长期运行又形成在下的民俗民风文化, 即行为文化,所谓“在上为礼,在下为 俗”。
绪论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 载 ……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 人与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 本质、对象化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 争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
意识形态文化包括政治理论、法权观念等基础意识形态和更高
地“悬浮”在空中的哲学、宗教、文学、 艺 术等更具观念特征的意识形态。
社会心理文化是某一时代、 某一
地域、某一民族、某一社会形态下长期形 成的集体文化心理结构.是风俗习惯等行 为文化的内化方式。它特别表现为思维方 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宗教情感和审美 情 趣的不同 。 我们说, 某一民族或 某一地域的史 化之所以表现 出鲜明 的独特性,与其民族( 或地域) 文化形成的心理结构密切相关。
滇 滇中青铜 中青铜器 器
三、文化的功能
传播功能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 是社会现象 , 它在社 会交往中产生和发 展 , 就会在社会交往 中得到传播 。 言语和 文字既是文化现象 , 又是文化的载体 , 其 传播功能特别巨大 。 实物也可传播。 古代丝绸之路,郑和 下西洋,昭君出塞, 文成入藏,促成了中国和邻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随着 科技不断进步,文化传播功能更臻完美,电话、电报、电台、电传、电 视、电脑,使天涯比邻,四海一家,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 我们都可以在同一天知道。同时,文化的传播还可以跨越时空。
韩熙载夜宴图
马克思对对文化本质的阐述
我们从马克思的下面的表述可以看出:文 化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展现,是人成为社会存在物的标志。 人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主观条件成熟了,人 的文化意识便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它是人的本 质力量在对象世界实践的肯定方式。 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 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所以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只是由于人的本 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 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 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 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对文化本质的理解
作为伴同人类发展全过程的文化 , 说到底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过程 , 只 有 “ 对人说来 ” 才是真正的实现 , 同时又 外化为某种实体的存在 。 人作为社会存 在物 , 既是特殊的现实的个体 , 又是社 会的总体。无论作为对象还是作为主 体 , 人都既是文化的结果 , 又是文化的 起点。文化造就了人 ,人又创造了文化 。 没有人,文化既不存在也没有意义;没有文化,人也不能称其为人。 首先,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是由历史形成的文化模式深刻地影响 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方式;其次,文化是人类改造自我和改造世界的一 种巨大力量(即 “文化力 ”或 “文化生产力 ”),文化创造了人类历史, 文化存在于一定的文化场域当中,她由这个场域当中的各种文化力相 互作用而形成;其三,文化由文化共同体共同享有、靠后天习得,以 语言为储水库和载体,以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为主导,具有 地域多元、民族多元等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