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样本

合集下载

《 环 境 监 测》实验指导书

《 环 境 监 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与色度的测定 (1)

实验二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3)

实验三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6)

实验四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10)

实验五小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13)

课程编号:11431081 课程类别:学科必修课

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课程总学时:52 适用学期:第五学期

实验学时:20 开设实验项目数:5

实验一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与色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悬浮物的基本概念。

2.掌握悬浮物的测定方法——重量法;

3.掌握国家标准色度测定方法——稀释倍数法;

4.了解物理指标对水质的影响。

二、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悬浮物的测定方法采用重量法。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滤料,截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 ℃烘至恒重的固体物质。按重量分析要求,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进行称量,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算出一定量水样中颗粒物的质量,从而求出悬浮物的含量。

水中色度的测定方法采用稀释倍数法。稀释倍数法适用于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颜色的测定。测定时,首先用文字描述水样颜色的性质,如微绿、绿、微黄、浅黄、红等文字。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1)水中悬浮固体的测定

1.采样:按采样要求采取具有代表性水样500~1000ml(注意不能加入任何保存剂,漂浮的树叶、木棒、水草等杂物和浸没的不均匀固体物质不属于悬浮物质,应从水样中除去。)

2.滤纸准备:将滤纸放于称量瓶里,并一起放入103~105℃的烘箱内,打开瓶盖,烘干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盖好瓶盖称重。反复烘干、冷却、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记做B。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一、引言

环境监测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

检测和监测的活动,旨在评估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并为环境管理

提供数据支持。本指导书旨在为环境监测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监测计划

1. 监测目标

环境监测的目标是评估特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并了解环境变化趋势,既可以关注单一环境要素,也可以综合多个环境要素。监测目标

应明确,可操作,并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需要相对应。

2. 监测方案

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建立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样品采集和保存等内容。在

编制监测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监测的可行性、精确性和经济性。

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比性。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价。监测人员应具备

相关培训,并执行质控程序,记录和报告质量控制的结果。

三、监测实施

1. 采样方法

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是保证样品质量的关键步骤。在环境监测中,

采样方法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监测人员应了解各类样品的采

样方法,并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

2. 采样设备和仪器

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合理选择和使用采样设备和仪器。在采样设

备的选择中,应考虑到设备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因素。同时,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也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3. 样品采集和保存

监测人员应按照采样方案的要求进行样品采集,并注意采样过程中

的卫生和安全。采样结束后,应妥善保存样品,避免污染和损坏。

室内环境检测作业指导书三篇

室内环境检测作业指导书三篇

室内环境检测作业指导书三篇篇一: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作业指导书

篇二:室内环境氨作业指导书

实验名称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室内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室内空气中的氨

2.了解室内采样布点的要求及空气采样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

1 仪器设备

722s分光光度计:可测波长340——1000nm。

电子天平:精确到0.1mg。

气泡吸收管。

空气采样器:使用前后,用皂沫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的流量,误差应小于±5%。

2 环境条件

检测室温度: 20±10℃湿度:60±10%

三、采样方法及样品规格。

3.1 氨吸收原液(A1*):量取2.8mL浓硫酸(LS)加入水中,定容于1L容量瓶中;

氨吸收液(A2):临用时将氨吸收原液(A1)稀释10倍。吸取10mL A2入气泡吸收管。

3.2 采样

3.3.1.在采样地点打开吸收管,与空气采样器入气口垂直连接,打开采样泵,调节流量0.5L/min,采样时间10min,采样体积5L。采样后,将其保存在有密

封措施的具塞比色管中。采样的同时做好室外空白点的采集,记录采样时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

3.4 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V0=Vt·T0·P/(273+t)P0

四、检测方法

4.1 前期准备溶液的配制

4.1.1 水杨酸溶液(50g/L)(A3):称取10.0g水杨酸[C6H4(OH)COOH](SYS)和10.0g柠檬酸钠[Na3C6O7·2H2O](NSN),加水约50mL,再加55 mL氢氧化钠[c (NaOH)=2mol/L](A4),用水稀释至200ml。此试剂稍有黄色,室温下可稳定一个月。

环境检测作业指导书(水和废水)

环境检测作业指导书(水和废水)

水和废水采集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废水采样

1.依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2.采样频次:一般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在8h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每个生产周期不少于3次;其他污水采样24h不少于2次;

3.采样位置:①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时,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分取均匀。②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当排污管道水深大于1m时,1/4深度处采样,作为代表平均浓度的废水样。如果小于或等于1m时,可只取1/2深度的废水样即可。③从容器、贮罐、废水池等处取样:对盛有废液的小型容器,采样前先充分搅匀,然后取样。废液分三层以上,不能搅匀时,可按各层量的多少的比例分层取样。对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的大型贮罐或废水池,根据具体情况,可多点分层采样。

✱注意事项:水样性状描述要全面真实,包括颜色、嗅味、浑浊度,尤其是无色的工业废水注意气味描述。

二、地下水采样

1.依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注意事项:①采样前使用水位仪测试埋深,采样深度应该在地下水水面0.5m以下,保证所采集地下水的代表性;②采样现场不得有吸烟和使用化妆品等影响质量的行为,汽车停在监测点下风向50m以外;③水位、水温、pH、电导率等指标必须现场测定,水位以m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水温保留一位小数,同时测定气象并描述。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

控制编号:TRIYN-302-2022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第1 页共7 页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合用X围

1.1目的

制定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对环境监测的过程质量控制进行规X,为中心站实验室监测工作提供质量保障.

1.2合用X围

合用于本实验室环境监测所有监测项目

1.3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确定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标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程度.不仅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者表示相关资料采集的完整性.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必须贯通环境监测的全过程 ,即布点与采样、预处理与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等环节.表 1描述了各个环节与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关系.

表1 各环节对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

主要控制因素

1.监测目标

2.监测点位、点数

1.采样次数或者采样频率

2.采样仪器技术、方法

1.样品的运输

2.样品保存

1.样品的预处理

2.分析方法准确度、精密度、检测X围控制

3.分析人员素质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1.资料整理、处理与精度检验

2.资料分布、分类管理制度的控制

1.信息量的控制

2.结果的表述与原因分析、对策

主要影响的目标

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检测试验中心

二〇一五年

目录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1)

二、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 (9)

三、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14)

四、环境空气二硫化碳的测定 (22)

五、环境空气一氧化碳的测定 (25)

六、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 (27)

七、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32)

八、硫化氢的测定 (37)

九、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 (43)

十、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48)

十一、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54)

十二、固定污染源废气苯可溶物的测定 (59)

十三、废气铬酸雾的测定 (64)

十四、硫酸雾的测定 (67)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一、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测定。

2、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36µg/10ml 吸收液。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15mg/m3。当吸收液总体积为 50ml,采样体积288L 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06mg/m3,本标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范围为 0.024 mg/m3~2.0mg/m3。

三、干扰及消除

1、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氮氧化物浓度 30 倍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

2、空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正干扰。

3、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 0.25mg/m3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采样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 长的硅橡胶管,可排除干扰。

环境监测系统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系统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平台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如何搭建一个环境监测平台系统

2、分析温湿度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

二、实验内容

1、读取温度、湿度的实时数据

2、分析采集传感器数据过程

3、模拟实际环境监测

三、实验设备

1、硬件:

1.1、PC机 1台1.2、温湿度传感器 4个1.3、无线数传模块 5个1.4、WIFI设备服务器 1个1.5、5V电源 6个1.6、12V电源 4个1.7、公母交叉线 1根

2、软件:

2.1、ComMaster(串口大师)

2.2、TCP/UDP调试软件

2.3、UART —WIFI

配置管理软件 2.4、Rf-Magic

(无线数传模块配置工具)

2.5、

环境监测平台软件

四、实验原理

1、基本概念:

无线数传模块(RF Wireless Data Transceiver Module ),无线数据传输广泛地运用在车辆监控、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 智能卡、小型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232数据通信、无线485/422数据通信、数字音频、数字图像传输等领域中。 无线数传模块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MCU

RF-IC

SPI 总线

RS232或RS485电平转换

433MHz 射频信号

无线数传模块结构框图

工作原理:通过MCU 控制射频收发芯片RF-IC 的寄存器来实现无线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示意拓扑图

无线数传模块1PC1

串口线无线数传模块

2

PC2

串口线

无线数据传输通信拓扑图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1 概述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组成,一般分析单元能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等参数。其监测仪器一般分为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臭氧、一氧化碳和PM

10

仪器。

本作业指导书用于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PM

10等参数监测仪器、采样装置等监测子站进行测试.

2 编制依据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83-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88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5263—94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3 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表3-1、表3—2和表3-3中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

3。1 外观要求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以下是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长达。

实验目的:

1.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学习使用环境监测仪器;

3.掌握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实验仪器:

1.温度计;

2.湿度计;

3.噪声计;

4.颗粒物浓度检测器。

实验步骤:

1.选择实验场地,确定环境监测点;

2.安装环境监测仪器,启动检测程序;

3.记录环境条件和检测数据;

4.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分析环境监测数据。

实验记录表:

实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场地:学校南门广场

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

环境监测点:南门广场正中央

环境条件:

温度:30℃

湿度:50%

噪声:70dB

颗粒物浓度:300ug/m3

检测数据:

时间温度(℃)湿度(%)噪声(dB)颗粒物浓度(ug/m3)

8:00 29.6 50.2 67.3 280

9:00 30.1 49.8 68.1 320

10:00 30.4 49.6 69.4 340

11:00 31.2 49.3 70.1 360

12:00 31.5 49.2 70.5 380

13:00 31.8 49.0 70.8 390

14:00 32.0 48.8 71.2 400

15:00 31.5 49.2 70.5 380

16:00 31.3 49.5 69.8 360

数据处理:

1.温度变化趋势:

温度呈现先升高,再趋于稳定的趋势,最高温度为32℃,最低温度为29.6℃。

2.湿度变化趋势:

湿度呈现先稳定在50%左右,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最高湿度为50.2%,最低湿度为48.8%。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悬浮固体的测定方法和浊度的测定方法。

2.预习第二章有关残渣和浊度的内容。

二、悬浮固体的测定

(一)原理

悬浮固体系指剩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测定的方法是将水样通过滤料后,烘干固体残留物及滤料,将所称重量减去滤料重量,即为悬浮固体(总不可滤残渣)。

(二)仪器

1.烘箱。

2.分析天平。

3.干燥器。

4.孔径为0.45μm滤膜及相应的滤器或中速定量滤纸。

5.玻璃漏斗。

6.内径为30—50mm称量瓶。

(三)测定步骤

1.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在103—105℃烘干2h,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5g)。

2.去除漂浮物后振荡水样,量取均匀适量水样(使悬浮物大于2.5mg),通过上面称至恒重的滤膜过滤;用蒸馏水洗残渣3—5次。如样品中含油脂,用10mL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3.小心取下滤膜,放入原称量瓶内,在103—105℃烘箱中,打开瓶盖烘2h,冷却后盖好盖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四)计算

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mL)。

三、浊度的测定

(一)原理

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样呈现浊度。水的浊度大小不仅和水中存在颗粒物含量有关,而且和其粒径大小、形状、颗粒表面对光散射特性有密切关系。

将水样和硅藻土(或白陶土)配制的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相当于1mg一定粘度的硅藻土(白陶土)在1000mL水中所产生的浊度,称为1度。

环境监测站--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站--作业指导书

目录

TZHJJC/03-01-2013…………………………………质量体系文件编号规定TZHJJC/03-02-2013…………………………………监测标准和方法目录TZHJJC/03-03-201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TZHJJC/03-04-2013…………………………………质量活动记录表格目录TZHJJC/03-05-2013…………………………………实验室管理制度

质量体系文件编号规定

1目的

规范技术文件、监测报告、样品编号,确保可追溯性、可再现性,防止混淆。

2 范围

适用于监测站监测规程等技术文件、监测报告、样品的编号规定。

3 职责

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编号规则,并监督实施。

4 程序

4.1编号规定

a、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号:

年代号

文件序号

类别代号

机构代码

类别代号:质量手册——01

程序文件——02

作业指导书——03

记录表格——04

年代号:按该文件批准实施的年份(四位数)。

机构代码:为“桐梓环境监测”拼音简称“TZHJJC”。

b、质量体系文件版次编号规定:

版本:按字母顺序编号,如第A版、第B版、第C版……

修改次:按数字顺序编号,如第1次、第2次、第3次……

c、质量记录编号:

记录顺序号

程序文件序号

类别代号

机构代号

d、外来文件沿用原编号。

4.2监测报告的编号按以下规定:

报告流水号

检验项目代号

年代号

监测标准和方法目录

仪器设备操作规

质量活动记录表格目录

文件归档登记表 (13)

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14)

文件更改记录 (15)

借阅/复制文件申请表 (16)

受控文件清单 (17)

文件销毁清单 (18)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0 目录

0.1 确保监测站监测业务独立性和公正性声明

0.2 公正性声明

0.3 质量手册发布令

0.4 监测站简介

0.5 质量手册的管理

0.6 编写页

0.7 修改页

1 范围

1.1 概述

1.2 适用范围

1.3 删减的要求

2引用标准和法规

2.1 引用的标准

2.2 引用的法律、法规

3定义和缩略语

4 管理要求

4.1 组织

4.1.1 总则

4.1.2 组织机构

4.1.3 权利委派

4.1.4 职责与权限

4.1.5 比对和能力验证

4.2管理体系

4.2.1 总则

4.2.2 职责

4.2.3 管理体系的建立

4.2.4 体系文件

4.2.5 质量方针

4.2.6 质量目标

4.2.7 质量承诺

4.2.8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承诺的内部沟通

4.2.9 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改进

4.3 文件控制

4.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6 客户服务

4.7 投诉

4.8 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

4.9改进

4.10 纠正措施

4.11 预防措施

4.12 记录的控制

4.13 内部审核

4.14 管理评审

5 技术要求

5.1 总则

5.2 人员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4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5.5设备

5.6测量溯源性

5.7抽样

5.8检测和校准物品(样品)的处置

5.9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

5.10结果报告

附件1:监测站组织结构图

附件2:监测站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附件3: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附件4:程序文件清单

附件5:监测站平面图

附件6:仪器设备一览表

根据CNAS-CL01:2006 idt 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要求:“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应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实验室及其员工不会受到任何可能影响其技术公正性的来自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以保证实验室的公正地位。据此,我代表********,就监测站监测业务的公正性作如下声明: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2. 采样容器:例如空气样品采集瓶、水样采集瓶等。

3. 标准物质:包括空气标准物质、水质标准物质等。

4. 实验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等。

5. 其他辅助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需要监测空气质量,则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

2. 准备好采样容器,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的干扰。

3. 校准实验仪器,例如使用标准气体校准空气质量检测仪,校准

pH计等。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样点位,并进行采样。如需要监测室内空气

质量,则在不同房间进行采样。

a) 空气采样:打开空气质量检测仪,根据仪器指示进行采样,将

样品采集瓶置于适当位置。

b) 水样采样:使用水样采集瓶,将待测水样采集到瓶中。

5. 将采样容器密封并标记好采样点位、时间等信息,确保样品不受

污染。

6.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现场分析。

7.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各项分析,如使用pH计测试水样的酸碱度,

使用电导率仪测试水样的电导率等。

8. 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续可以制作相关数学

图表进行展示。

9.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清洗和储存。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眼镜等。

2. 操作时注意不要弄破采样容器,以免造成污染。

环境监测技术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技术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技术作业指导书

一、背景介绍

环境监测技术是一门关于环境状况、污染物浓度和环境影响的监测、分析和评估的学科。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环境监测

技术在实践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

握环境监测技术,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实践

要求。

二、作业概述

本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掌握环境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并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一个环境监测项目。具

体要求如下:

1. 调查研究: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环境监测领域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可以选择大气环境、水环境或土壤环境等方面的课题。通过文献查阅

和现地调研,了解该领域的监测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

2. 实验设计:学生需要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设计一个完整的环境

监测实验。实验要求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采样点布设、仪器设

备选择和实验操作步骤等。

3.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实验设计,开展实际的环境监测实验。在实

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数据准确性和安全问题。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需要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图表绘制等手段,得出合理的结论和推断。

5.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编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报告要求格式整洁,语句通顺,逻辑清晰。

三、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

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如下:

1. 调查研究(25%):对所选环境监测课题的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实验设计(25%):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3. 实验实施(20%):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实验分析原始记录表

` 原始记录表目录

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吸收

冷原子法分析原始记录

荧光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分析原始记录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

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

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II)

废气(烟尘)测定运算记录(III)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

铁路边界噪声测量原始记录

交通噪声测量原始记录

飞机噪声测量原始记录

汽车污染物测试原始记录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

样品委托单(站内)

监测结果统计表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

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

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

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控表

样品保存条件监控表

叶绿素a测定原始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TVOC)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

环境空气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1.1 确保环境空气中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的监测数据质量,防止监测过程造成污染环境。

1.2 监测工业窑炉、烟囱口及排气筒排放的粉(烟)尘等有害物质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现行排放标准,评价净化装置的性能和使用情况、污染防治措施的效益,为空气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环境空气中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的测定, 工业窑炉、烟囱口及排气筒排放的粉(烟)尘等有害物质等项目的测定。

3 管理职责

监测人员负责试剂配制、玻璃器皿的清洁卫生及分析废液、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处理;负责监测仪器的调试、保养和日常维护;负责计算填报监测原始记录、分析结果。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标准分析监测,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后由站长报出。

4 工作程序

按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对环境空气、降尘、工业窑炉、烟囱口及排气筒排放

的粉(烟)尘进行监测。

4.1 PM10的测定

4.1.1 监测频率与时间

PM10每周一、三、五监测,每次采集14小时,采气流量为0.8m3/min。

4.1.2 滤膜准备

将没有针孔或任何缺陷的滤膜编号后,放入干燥器中平衡干燥24小时,然后称量滤膜重量,精确到0.1mg,填写《称量记录》,记录滤膜重量(W0),把称好的滤膜放入滤膜袋中。

4.1.3 滤膜的安放及采样

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去采样头内及滤膜夹的灰尘,用镊子将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之不漏气,安好采样头顶盖,按照采样器使用说明,设置采样时间即可采样,并记录采样地点、样号、时间、流量、大气压、温度等天象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2: 实验指导材料

实验指导

实验1 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实验2 水中碱度的测定

实验3 水中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4 水中阴阳离子的测定

实验5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6 高锰酸钾指数的测定

实验7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8 生化需要量的测定

实验9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实验10 固体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实验一、水的物理性质检验

一、色度

( 一) 铂-钴标准比色法

仪器:

1.50mL成套具塞比色管,

2.离心机。

试剂 :

1.铂-钴标准溶液: 称取1.246g氯铂酸钾K2PtCl6, 再用称量瓶称取1.000g 干燥的氯化钴CoCl2·6H2O, 共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100mL HCl , 将此溶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 再稀释至标线, 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步骤:

1.标准色列的配制: 取50mL比色管11支, 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mL,

加去离子水至标线, 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度的标准色列, 密封保存, 可长期使用。

2..水样的测定取50ml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 如水样色度过高, 可取适量水样,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50mL与标准色列进行比色( 观察时, 可将比色管置于白磁板上, 使光线从管底部向上透过柱液, 目光自管口垂直向下观察) , 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计算

C =M

V

×500

式中, C—水样的色度, 度; M—相当于铂钴标准溶液用量, mL; V—水样体积, mL

问题:

用铂钴标准法测定水的色度有何适用范围?

( 二) 稀释倍数法

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 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步骤

1.取100-150mL澄清水样置烧杯中, 以白色瓷板为背景, 观测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分取澄清的水样, 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 分取50mL置于50mL比色管中, 管底部衬一白瓷板, 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 并与蒸馏水相比较, 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 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 三) 分光光度法

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离心装置。

步骤

1.调节水样pH值至7.6, 取离心处理过的水样于比色皿中, 按表所列的每个波长测定透光率( 以百分比计) , 选用10个具有星标号的坐标( 如要增加精度则用30个坐标) , 以去离子水为空白测定透光率。

计算

1.将表所示在X、 Y、 Z行波长下测定透光率, 把每行透光率加在一起得总值, 将每行总值乘以适当因数( 10或30坐标) , 如表下部所示, 就得到X、 Y 和Z的三刺激值。其中Y是明度百分比。

表实—3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色度时选择的坐标

坐标数

X

长 ( nm)

Y Z

1 424.4 465.9 414.4

2*435.5*489.5*422.2*

3 443.9 500.

4 426.3

4 452.1 508.7 429.4

5*461.2*515.2*432.0*

6 474.0 520.6 434.3

7 531.2 525.4 436.5

8*544.3*529.8*438.6*

9 552.9 533.9 400.6

10 558.7 537.7 422.5

11*564.1*541.4*444.4*

12 568.9 544.9 446.3

13 573.2 548.4 448.2

14*577.4*551.8*450.1*

15 581.3 555.1 452.1

16 585.0 558.5 454.0

17*588.7*561.9*459.9*

18 592.9 565.3 457.9

19 596.0 568.9 459.9

20*599.6*572.5*462.0*

21 603.3 576.4 464.1

22 607.0 580.4 466.3

23*610.9*584.8*468.7*

24 615.0 589.6 471.4

25 619.4 594.8 474.3

26*624.2*600.8*477.7*

27 629.8 607.7 481.8

28 636.6 616.0 487.2

29*645.9*627.3*495.2*

用30个坐标的因数 0.03269 0.03333 0.03938 用10个坐标的因数 0.09806 0.10000 0.11814

2.用下列公式, 由三刺激值X, Y和Z计算三色系数x、 y:

x

X

X Y Z

=

++

, y

Y

X Y Z

=

++

在色度图解上设置点x、 y, 并从图上直接查出主波长、纯度( 百分比) 。根据表所列范围, 由主波长可查出众调。

表实—4 各种主波长范围的色调

波长范围( nm) 色调波长范围( nm) 色调

400~465 紫 580~587 黄橙 465~482 蓝 587~598 橙

482~497 蓝绿 598~620 橙红 497~530 绿 620~700 红

530~576 黄绿

575~580 黄

结果表示:

结果以主波长( nm) 、色调、明度( 百分比) 和纯度表示。

二、浊度、电导

采用浊度仪来测定水样的浊度, 电导仪来测定水样的电导。浊度仪和电导仪的使用方法在实验课上讲。

问题:

根据实验所测水样的色度和浑浊度, 能够得到怎样的结论? 它们是否符合中国的饮用水的标准?

三、悬浮固体( SS)

过滤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