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_2013_呼吸科

合集下载

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与监护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与监护措施

血氧饱和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是评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监测方法:使用脉搏血氧仪,通过手指或耳垂测量 正常值范围:95%-100% 异常值处理:及时调整氧疗方案,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血气分析
目的:评估患者的呼吸衰竭程度和酸碱平衡状况 采样方法:动脉血或静脉血 检测项目: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碱剩余等 结果解读: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
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与监护措施
汇报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X
目录
01.
急性呼吸衰 竭的紧急处 理
02.
急性呼吸衰 竭的药物治 疗
03.
急性呼吸衰 竭的监护措 施
04.
急性呼吸衰 竭的护理措 施
05.
急性呼吸衰 竭的预防措 施
急性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使用吸痰器、气管插管等设备 保持呼吸道湿润:使用加湿器、雾化器等设备 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机、人工呼吸等设备 预防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药物
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措施
05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急性呼吸衰竭的认识 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鼓励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保 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 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 当的运动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抗炎、抗过敏、 抗休克
适应症:急性呼吸衰竭、 严重感染、过敏性疾病
常用药物:地塞米松、氢 化可的松、泼尼松

(完整版)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完整版)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一、概述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急危重症病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呼吸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二、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定义与分类呼吸科急危重症主要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重症哮喘、重症肺炎、急性肺栓塞等。

这些疾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需要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1.组织架构:成立呼吸科急危重症抢救小组,由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组成,明确各成员职责。

2.设备与物资:确保抢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气管切开包等)和药品(如肾上腺素、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等)的充足与正常使用。

3.人员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呼吸科急危重症抢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抢救成功率。

4.通讯联络: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络机制,确保抢救信息畅通。

四、处理流程1.识别与评估:接诊患者后,迅速识别呼吸科急危重症,进行病情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紧急处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如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使用抢救药物等。

3.转运与交接:病情稳定后,尽快将患者转运至重症医学科或呼吸科病房,并与接收科室进行详细交接。

4.进一步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

5.康复与随访:病情好转后,进行康复治疗,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呼吸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具有很高的风险和挑战性,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通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重点关注的细节:紧急处理1.病情识别与评估(1)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什么是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肺部功能受损或心血管系统异常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

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情况下,患者的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给血液,也无法有效排出二氧化碳。

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主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发绀•混乱•头晕或失去意识•心悸等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急性呼吸衰竭可能由以下多种原因引起: - 急性肺部感染,如肺炎 - 肺部出血 - 严重气道阻塞 - 胸膜或肺静脉栓塞 - 肺部创伤 - 肺栓塞 - 肺水肿 - 慢性疾病急性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诊断:通过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肺功能检查,X光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诊断方法来确定是否患有急性呼吸衰竭。

### 治疗: - 氧疗:给予高流量氧气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

- 支持性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

- 病因治疗:如抗感染治疗、抗凝治疗等。

- 其他治疗措施: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

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预防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 预防肺部感染。

- 避免烟草和其他吸入性刺激物。

- 及时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减少接触空气污染物。

急性呼吸衰竭的预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及时的救治情况。

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患者,预后通常较好。

但是,如果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急性呼吸衰竭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结语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和家属应该重视呼吸系统健康,积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时就医,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目的讨论研究纳洛酮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与意义。

方法随机将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急诊ICU及呼吸科诊治的10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50例。

治疗组患者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禁用常规药物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总有效率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及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各项检查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效果比较显示治疗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常规组76.0%(P<0.05),B组疗效较好。

结论临床应用纳洛酮用于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肺通气并纠正低氧状态,有效减少二氧化碳储留,提高氧分压。

有效改善肺水肿症状并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功能。

本药物对于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率,加快其恢复速度,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标签:纳洛酮;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与价值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呼吸功能迅速失去代偿,导致严重缺氧及呼吸性酸中毒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中毒、呼吸道及肺组织病变、肺血管或胸膜病变、神经中枢疾病等所导致的气体交换障碍引起阳气与二氧化碳潴留。

患者起病后可表现为潮式、抽泣样呼吸;皮肤,口唇发绀;狂躁、抽搐等。

严重患者甚至会引起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对肾脏及肝脏功能均能够造成严重影响。

本病起病迅速且病情发展急骤,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治疗主要以开通气道,增加通气量,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为主要目的[1]。

本实验为研究纳洛酮用于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意义,特选取10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月我院急诊ICU及呼吸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2]中关于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并行关生理病理检查确诊。

呼吸衰竭分型及标准

呼吸衰竭分型及标准

呼吸衰竭分型及标准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使得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机体氧供不足或二氧化碳潴留。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大类型。

下面将详细介绍呼吸衰竭的分型及标准。

一、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的疾病。

根据氧合障碍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急性呼吸衰竭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

1.Ⅰ型急性呼吸衰竭。

Ⅰ型急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即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或低于正常水平。

常见病因包括肺部疾病(如急性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如心源性肺水肿、心肌梗死等)和外源性因素(如窒息、溺水等)。

2.Ⅱ型急性呼吸衰竭。

Ⅱ型急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即PaO2低于60mmHg,PaCO2高于45mmHg。

常见病因包括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栓塞等)和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等)。

二、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长期障碍,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纤维化、肺部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

根据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慢性呼吸衰竭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

1.Ⅰ型慢性呼吸衰竭。

Ⅰ型慢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即PaO2低于60mmHg,PaCO2正常或低于正常水平。

常见病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纤维化、肺部结核等。

2.Ⅱ型慢性呼吸衰竭。

Ⅱ型慢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即PaO2低于60mmHg,PaCO2高于45mmHg。

常见病因同样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纤维化、肺部结核等。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可根据氧合障碍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大类型,每种类型又可进一步分为Ⅰ型和Ⅱ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临床上应根据其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1.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在采取任何急救护理措施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肺部感染、肺水肿、支气管痉挛、气胸等。

2.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

可以使用手法清除呼吸道中的任何阻塞物,如呕吐物或异物。

同时,保持患者的头部处于正中位置,以便保持呼吸道通畅。

3.提供氧气:给予患者纯氧或氧气面罩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氧气的浓度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帮助维持氧合作用。

4.帮助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呼吸完全停止,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口对口、口对鼻或面罩呼吸等方法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5.监测呼吸参数: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血氧饱和度。

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6.控制呼吸窘迫: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呼吸窘迫,可以给予镇静剂或肌松剂以减轻呼吸肌的紧张状态,并改善呼吸功能。

7.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除了急救护理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利尿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来治疗原发病。

8.转运至医院:完成急救护理措施后,需要立即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结起来,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提供适当的氧气、人工呼吸、监测呼吸参数、控制呼吸窘迫、提供支持治疗等措施。

在实施急救护理措施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外,患者需要尽快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呼吸科五大急症诊断与处理

呼吸科五大急症诊断与处理
(一)止血药物应用
1.垂体后叶素:可收缩小动脉,减少肺内 血流,降低肺循环压力使出血部位血管收缩而止 血,该药物作用快,止血效果好,为大咯血患者 首选药物。但有高血压、冠心病者及妊娠妇女禁 用。大咯血时用垂体后叶素10-20U加入5%葡萄 糖液500ml内缓慢静脉滴注,或用垂体后叶素510U静脉注射,每6-8h注射一次。在用药时要注 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变化及有无严重不良反应。
轻度二氧化碳潴留时呼吸加快,呼吸费 力,患者口唇指甲发绀,端坐呼吸;严 重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出现呼吸不规律、 呼吸抑制。
精品课件
11
(三)心血管系统症状 早期心率增快,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
高。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脑血管扩张,患者 出现血管搏动性头痛、球结膜出血、水肿, 皮肤潮湿、多汗,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 留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可出现各种心 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四)消化系统症状及泌尿系统症状
精品课件
24
(六)皮质激素的应用 皮质激素的应用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外,
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大量短期应 用,可改善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消除 肺间质水肿,促进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 分泌,改善肺泡的萎陷,从而降低呼吸窘 迫综合征的死亡率。在肺性脑病的早期, 每日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连续23d,多能使病情改善,但不宜长期使用, 它有使感染扩散、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
进行及时抢救。
精品课件
29
病因及临床表现
(一)气管疾病 1.支气管扩张症:多有慢性咳嗽、咯
大量脓痰、间断咯血,反复感染病史,部 分患者仅有反复咯血史。常突然感喉中发 热或不适,继之咯血,量较大,每日可达 数百毫升,多为假性动脉瘤或血管破裂所 致,色鲜红。有的患者体检可见杵状指, 肺部固定湿性罗音。支气管扩张好发于左 肺下叶。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二、西医治疗
(2).改善通气、解除支气管痉挛 常用的解除支气管痉挛剂: 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间羟叔丁喘宁 茶碱类:氨茶碱、多索茶碱 肾上腺皮质激动 :甲强龙、地塞米松等 祛痰药物:溴已新、氨溴索 用药方式包括静脉注射或雾化吸入。
二、西医治疗
(3).机械通气 指征: (1)呼吸停止或呼吸减弱(5-10次/分) (2) 呼吸频率过快,(35-40次/分),且伴 呼吸困难或窘迫,如抬肩、张口、叹息、 大汗淋漓 (3)低氧血症进行性加重 (4)二氧化碳潴留进行性加重或出现精神神 经系统症状,用呼吸兴奋剂无效时。
病因病理
肺通气障碍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肺通气功能障碍有两种,即限制性通气功能 障碍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导致肺泡通气 量不足,使流经肺泡毛细血管的血液未充分 氧合,引起PaO2降低PaCO2升高。 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了弥散障碍和肺泡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等。
中医病因病机
1.六淫之邪
2.创伤瘀毒
临床表现
二、临床分型 2.Ⅱ型急性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 以通气障碍为主,神经、肌肉等肺外疾病易 引起2型呼吸衰竭。
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PaO2在短时间内下降到 60mmHg以下,伴或不伴PaCO2上升到 50mmHg以上,可诊断急性呼吸衰竭。原有 慢性呼吸系统疾患,PaO2低于50mmHg或已 出现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才能考虑急性 呼吸衰竭。 2.X线检查
急性呼吸衰竭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张琼
急性呼吸衰竭(ARF):是指由于呼吸系 统或其他系统疾患导致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以致机体在正常大气压下,动脉血氧分压 低于60mmHg,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 增高,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 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相关死亡率为6%-40%。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与评 估
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氧饱和度下降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肺部听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可以确定呼吸衰 竭的程度。
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则包括氧疗、呼吸机支持、药物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和呼吸功能,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气胸
2
疗。
根据情况考虑行胸腔引流,减少气胸的
发生。
3
心力衰竭
及时处理心力衰竭,维持循环稳定。
急性呼吸衰竭的预后及护理注 意事项
急性呼吸衰竭的预后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既往健康状况、并发症等。在护理 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体交换情况,提供持续的护理和 康复支持。
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综合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通过规范的护理和治疗,可 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探讨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原因、临床表现、评估、 治疗原则,以及其护理措施、合并症处理方法、预后和护理注意事项。
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和原因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发展的一种呼吸系统功能丧失,导致气体交换异常的状况。它可能由各种原因引 起,如急性肺部感染、气道梗阻等。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持通气道畅通
确保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
提供心理支持
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监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及时发现 异常。
定期转位
定期转换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和肺部感染。

内科学指导:怎样诊断急性呼吸衰竭

内科学指导:怎样诊断急性呼吸衰竭

除原发疾病和低氧血症及C02潴留导致的临床表现外。

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气分析。

而结合肺功能、胸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有助于明确呼吸衰竭的原因。

1.动脉血气分析:对于判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失衡的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肺功能检测:通过肺功能的检测能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的性质(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及是否合并有换气功能障碍,并对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3.胸部影像学检查:包括普通X线胸片、胸部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血管造影等。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明确大气道情况和取得病理学证据具有重要意义。

内科护理学-急性呼吸衰竭

内科护理学-急性呼吸衰竭
详细描述
心理护理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困惑,给予安慰和支持。同时,需要向患者及 家属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04 急性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及 护理
肺性脑病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肺性脑病是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表现为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胸片、CT等影像学检 查,了解肺部病变情况。
护理诊断与问题
气体交换受损
潜在并发症
焦虑、恐惧
由于肺换气和通气功能 障碍,导致氧合障碍和
二氧化碳潴留。
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
由于呼吸困难和病情严 重,患者可能产生焦虑
和恐惧情绪。
知识缺乏
患者及家属对急性呼吸 衰竭的认知不足,缺乏 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 选择适当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 面罩吸氧等。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氧 疗效果,及时调整氧流量或更换氧疗 方式。
机械通气护理
总结词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机械通气是必要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和氧合 状态。
详细描述
机械通气护理需要定期检查呼吸机工作状态,确保呼吸机参数设置合理。同时,需要观 察患者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协调,及时处理各种报警。此外,还需注意预防呼吸机相关性
预防措施
01
02
03
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接触感染源,加强免疫力, 预防感冒等感染。
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 应积极治疗和控制,预防 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烟雾、化学气体 等刺激性物质,避免过度 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

儿科护理学急性呼吸衰竭

儿科护理学急性呼吸衰竭

儿科护理学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各种累及呼吸中枢或呼吸器官的疾病导致肺氧合障碍和(或)肺通气不足,影响气体交换,引起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将呼吸衰竭分为两种类型,即Ⅰ型和Ⅰ型。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中枢性因呼吸中枢病变,呼吸运动发生障碍,通气量明显减少所致。

常见于颅内感染、出血、脑损伤、脑肿瘤、颅内压增高等。

2.周围性因呼吸器官的严重病变或呼吸肌麻痹,同时发生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常见于喉头水肿、气管炎、肺炎、肺不张、肺水肿、肺气肿及支气管异物等,另外呼吸肌麻痹、胸廓病变、气胸及胸腔积液等也可致病。

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脑水肿、心肌收缩无力和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肾衰竭进一步加重缺氧和酸中毒(二)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系统表现和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表现。

1.呼吸系统表现周围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改变及辅助呼吸肌活动增强的表现,如频率加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中枢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节律紊乱,如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及下颌呼吸等,甚至发生呼吸暂停。

2.低氧血症表现①发绀:以口唇、口周及甲床等处较为明显,但在严重贫血(Hb<50g/L)时可不出现发绀;②消化系统:可出现腹胀甚至肠麻痹;③循环系统:早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排出量增加;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④泌尿系统: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有少尿或无尿,甚至肾衰竭;⑤神经系统:早期烦躁、易激惹、视力模糊,继之出现神经抑制症状,如神志淡漠、嗜睡;⑥其他:有细胞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如酸中毒及高钾血症等。

3.高碳酸血症表现开始出现烦躁不安、出汗、摇头、意识障碍、皮肤潮红。

严重时出现惊厥、昏迷、视乳头水肿、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辅助检查血气分析:早期或轻症(Ⅰ型呼衰,即低氧血症型),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晚期或重症(Ⅰ型呼衰,即低氧血症并高碳酸血症型),动脉氧分压(PaO2)≤ 5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6.65kPa)。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病案查房版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病案查房版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病案 查房版
急性呼吸衰竭是导致急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对呼吸衰竭的不同 类型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处理非常关键。
定义和病因
定义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突然失效,无法维持正常动脉血气的氧合与二氧化碳排泄功能。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肺栓塞、过量吸入有害气体(如烟雾、一氧化 碳等)等等。
包括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 分析等,监测指标的应用可 以帮助病人实时了解治疗的 进程和效果。
护理干预措施
1 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2 权衡液体管理与呼吸 3 皮肤护理
及时更换液体管路,保证
管理
患者若因机械通气和体位
患者足够的输氧量。
在呼吸支持和呼吸康复中
改变而长期卧床,应注意
谨慎管理液体和电解质,
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危险因素
年龄大、慢性病患者、常规用药、吸烟等都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常见症状和体征
呼吸急促
如空气不足、胸部紧缩、过度换 气等。
发绀
由于血氧饱和度降低导致唇、鼻 或手指变蓝/灰色。
咳嗽
经常是有痰或者没有痰的咳嗽, 因炎症导致呼吸困难。
高热
由于感染、肺内炎症、中毒等导 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常伴随高热。
荡通气 • 肺通气
COPD
• 营养支持 • 抗菌药物 • 疼痛控制和肌肉松弛剂
肺炎
• 抗生素治疗 • 设置纤维支气管镜 • 呼吸机通气
机械通气和氧疗的应用及监测
机械通气
对于急性呼衰的治疗,机械 通气已成为重症医学科中最 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氧疗
吸氧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 首选和最简单方法之一。
监测指标
急性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营养支持
合理的饮食营养支持,维持身体 健康,促进康复。
护理措施
1
翻身护理
防止压疮、肺部分泌物潴留,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药物支持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吸入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减轻病症。
3
家属支持
教育家属如何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预后评估
重症急性呼吸衰竭
预后差,死亡率高达40%。
医源性急性重创伤会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症状
1
轻度
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手脚发凉、疲乏、干咳等。
2
中度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胸部压迫感明显、全身参与到呼吸过程中等症状。
3
重度
烦躁不安、呼吸浅快且快速、发绀、意识混乱、出现休克等紧急症状。
分级和评估
分层依据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为 PaO2/FiO2≥200mmHg,没有或轻微呼吸窘迫; 中度为PaO2/FiO2在100〜200mmHg,有明显 呼吸窘迫;重度为PaO2/FiO2≤100mmHg,严 重呼吸窘迫。
预后较好,多数可以治愈。
预防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适当运动锻炼
经常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 减少二手烟、油烟等有害气体的 污染。
增强体质、提高肺功能、预防呼 吸系统疾病等。
控制饮食
不吃烟酒、重口味和油腻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等易于消化的食 品。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突然发生功能障碍,导致氧合和(或)通气功能 失常的一种急性疾病。
病因
环境污染
雾霾、沙尘、各种有毒有害气 体长期吸入可导致慢性呼吸系 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
肺部肿瘤
肺癌等肿瘤的破坏会导致氧气 和二氧化碳交换发生障碍,从 而引发急性呼吸衰竭。

呼吸内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诊治规范

呼吸内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诊治规范

呼吸内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诊治规范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原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种突发原因,例如气道阻塞、溺水、药物中毒、中枢神经肌肉疾患抑制呼吸,机体往往来不及代偿,如不及时诊断及尽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常可危及生命。

但此型呼吸衰竭患者原呼吸功能常大多良好,若及时有效抢救,预后往往优于慢性呼吸衰竭。

但是在临床也可常见到原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由于某种突发原因,常见呼吸道感染引起气道阻塞可致PaCO₂急剧上升、PaO₂急剧下降,临床上习惯将此型呼吸衰竭归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剧。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因多种突发因素,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

分急性I型呼吸衰竭和急性Ⅱ型呼吸衰竭两类加以阐述。

1.急性I型呼吸衰竭(1)肺实质性病变:各种类型的肺炎,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炎,误吸胃内容物入肺、淹溺等。

(2)肺水肿:①心源性肺水肿:各种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所引起;②非心源性肺水肿:最为常见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他尚有复张性肺水肿、急性高山病等。

此类疾病常可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

(3)肺血管疾患:急性肺梗死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此类疾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

(4)胸壁和胸膜疾患: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胸壁外伤、胸部手术损伤等,可影响胸廓运动和肺扩张,导致通气量减少和(或)吸入气体分布不均,损害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临床上常见为I型呼吸衰竭,但严重者也可为Ⅱ型呼吸衰竭。

以上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早期轻者大多为I型呼吸衰竭,而晚期严重者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2.急性Ⅱ型呼吸衰竭(1)气道阻塞: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烧伤、异物、喉头水肿引起上呼吸道急性梗死是引起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2)神经肌肉疾患:此类疾病患者肺本质无明显病变,而是由于呼吸中枢调控受损或呼吸肌功能减退造成肺泡通气不足,而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可损伤周围神经、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低钾血症、周期性瘫痪等致呼吸肌受累;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炎、脑肿瘤、一氧化碳中毒、安眠药中毒致呼吸中枢受抑制。

内科护理学呼衰

内科护理学呼衰
01
呼衰的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胸闷、气短、乏力等。
02
呼衰的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 肿、肺心病、肺纤维化等。
03
呼衰的治疗:药物治疗、氧疗、呼吸机 辅助呼吸等。
呼衰的预防:戒烟、避免空气污染、加 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04
05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呼吸衰竭的定义: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的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 和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衰竭的病因:包括肺部疾病、 心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呼吸衰竭的类型:分为急性呼吸衰 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 发绀、意识障碍等
Part Three
呼吸频率加快
机械通气设备的选择和设置 机械通气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和调整 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监测患者的体温和尿量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率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湿度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呼吸机参数和报警情况
Part Five
症状: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病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等 预防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纠正酸中毒等 处理方法:吸氧、使用呼吸机、纠正酸中毒等
病因:胃溃疡、胃炎、食管静脉曲张等 症状:呕血、黑便、腹痛、发热等 预防措施: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血药物等 处理方法:及时止血、输血、抗感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利用体外膜肺来提高PaO2和 (或)降低PaCO2,从而部分或完全代替肺功能。

主要治疗患有极度严重但有潜在可逆的肺部疾患
病人。
(三)控制感染

1. 严重感染、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以及急性呼

2. 合理的氧疗:能减轻呼吸作功和降低缺氧性肺 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
氧疗的给氧途径

鼻导管最高提供的FiO2为40%
简单面罩 Venturi面罩 60% 24-50%



无复吸入面罩
机械通气
70-80%
100%

鼻导管吸氧
面罩吸氧
辅助呼吸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氧疗的方法
Ⅰ型呼吸衰竭
吸入高浓度氧>35%

急性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应维持血流动力学 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及时纠正低血容量, 维持体液平衡以及强心、利尿,必要时应用心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以改善 循环功能并维持其相对稳定。
(五)营养支持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及热量
十分重要,能量供给不足是产生或加重呼吸肌疲劳 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 给。

3. 二氧化碳蓄积对心血管的影响,临床表现多汗,
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充盈,周围血压下降等。

4. 二氧化碳潴留可产生呼吸性酸中毒,在急性呼
吸性酸中毒时,若通气功能未获改善,而又过量
补充碱性药物,可加重呼吸性酸中毒,若同时应
用激素和(或)利尿,可导致 K 十 、 Cl 一 等电解质
失衡,产生多重酸碱平衡失常。
(三)引起呼吸衰竭基础疾 患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基础疾患的特征常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 临床表现同时并存。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应从以下几方面综合分析, 作出判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血气分析
4.胸部X线


5.其他检查
(一)诊断

1.病史
有发生呼吸衰竭的病因,有可能诱发
主要疾患。

2.肺不张、尘肺、放射性肺炎,侵及肺的 结缔组织病,吸入性肺损伤,氧中毒和广 泛肺切除、肺水肿等。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 肺泡血流不足
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 肺动脉炎
肺血管收缩 肺部病变破坏 肺泡毛细血管床 低氧血症
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
4.胸廓胸膜及横膈病变

1.各种胸部创伤

2.自发性气胸或创伤性气胸



(二)呼吸支持疗法
(三)控制感染 (四)维持循环稳定


治疗原则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
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防治 多器官功能损害,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 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 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病因治疗

必须充分重视治疗和去除诱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基础
急性呼衰的病因。

2.临床表现 床表现 。
有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蓄积的临
3.血气分析

呼吸衰竭诊断很大程度上依靠血气分析的结 果。

一般来说,成年人,位于海平面水平,在静 息 状 态 , 呼 吸 空 气 时 , 若 Pa02 < 60mmHg, PaC02正常或低于正常时 即为低氧血症或 I型 呼吸衰竭;若 Pa02 < 60mmHg, PaC02 大于或等 于 50mmHg 时即为高碳酸血症或Ⅱ型呼吸衰竭。

能量的供应尽量选择经胃肠道的方式,不适当的补 充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会增加二氧化碳产量,加重 呼吸肌的负担。
(六)预防并发症

1.急性呼吸衰竭时由于低氧及(或)高二氧化碳血
症,常可导心、脑、肾、肝等功能不全。

2.急性呼吸衰竭时,脑水肿的预防与治疗,肾血流
量的维持,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以及各种电解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优点

操作无创, 减少器官插管和器官切开的需要, 缩短监护室停留时间, 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降低住院病死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意识清醒、能够配合反流误吸可能性小
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NPPV禁忌症(2000年国际共识会议)
心搏或呼吸骤停
非呼吸的器官衰竭 严重脑病 严重上消化道出血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不稳定性心律失常 面部手术、创伤畸形 上呼吸道阻塞 不能合作/保护气道 不能清除气道分泌物 误吸高危险性
PaCO2≥45mmHg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
症所引起的症状和体

(一)低氧血症

(二)高碳酸血症
(三)引起呼吸衰竭 基础疾患的临床症状 与体征
征是急性呼吸衰竭时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但同时也需注意造成
呼吸衰竭的各种基础 病因的临床表现。
(一)低氧血症
1.神经系统

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激动、思维障碍、
急性呼吸衰竭 Acute respiratory lailure
呼吸科 沈勇



1.病因和分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概 念

急 性 呼 吸 衰 竭 (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 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 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 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 的临床综合征。
吸道感染等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控制感染是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2.存在感染时需合理地选用抗生素。无感染的 临床症候时,不宜将抗生素作为常规使用。但 危重病人,为预防感染,可适当选用抗生素。 原则上抗生素选择应根据病原菌的性质,病人 的血、尿、便、痰、分泌物、脑脊液等标本的 细菌培养结果,以及对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 果,来加以选择。

4.胸部X线
是明确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和病变
范围、程度的重要的辅助检查。根据胸部X线能了 解心脏及气管的状态、骨折、气胸或血胸的存在, 以及有无肺炎、肺水种、肺实变、肺不张等改变。

5.其他检查
胸部CT较为灵敏。能够捕捉相当
微细的病理改变,也是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方法 之一。
第四节

治 疗
1.急性呼吸衰竭是需要紧急抢救的急症。 2.处理要求正确、迅速、果断、有效。 3.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病因治疗

8.代谢

1.代谢性酸中毒。 2.高钾血症和细胞内酸中毒。

(二)高碳酸血症

1. 急性呼吸衰竭时,二氧化碳的蓄积程度严重、
进展快,常产生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 能障碍。

2.急性CO2潴留临床表现为:头痛、头、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嗜睡、昏迷、抽搐、
呼吸抑制等。扑翼样震颤是二氧化碳蓄积的一项 重要体征。
病因。只要原因解除,呼吸衰竭就有可能自行缓解。

对于原因不甚明了的急性呼吸衰竭,也应积极寻找
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呼吸支持疗法

1.保持气道通畅 2.氧疗 3.机械通气



4.体外膜肺氧合
1.保持气道通畅
是最基本、最首要的治疗措施,是进行各种呼吸 支持治疗的必要条件。

2.氧疗

1.氧疗目的:通过吸入高于空气中的氧来提高PA02, 改善Pa02和血氧饱和度。。
质、酸碱平衡的维持都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5.严重的肺泡缺氧或持续的肺血管收缩,可导致 肺动脉压力升高,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 重,甚至发生右心衰竭。
3.呼吸系统

1.Pa02下降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使呼吸加深加快。

2.病人常有胸部重压感或窘迫感,兴奋、烦躁、 不安,出现喘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同时呼
吸频率明显增快,每分钟可达30次以上,鼻翼煽

5.血液系统

慢性低氧血可刺激造血功能; 急性缺氧常引起凝血功能障碍、造血功能衰竭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消化系统

呼吸衰竭引起缺氧造成的微血管痉挛,可加重胃肠道 组织的缺血缺氧,引起急性胃肠粘膜应激性溃疡出血 及肝细胞功能损害 。
7.泌尿系统

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肾功能不全、尿素氮及血肌酐增高、代谢性酸中 毒等。
动,辅助呼吸肌运动增强,可出现明显的“三凹”
现象,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下
陷。同时,呼吸节律紊乱。

3.严重缺氧可引起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 碍,出现呼吸变浅、变慢,甚至呼吸停止。
4.皮肤粘膜

当Pa02低于50mmHg时,病人口唇粘膜、甲床部位可 出现紫绀。

外周性发绀 中央性发绀
记忆力和判断力降低或丧失以及运动不协调
等症状。

严重缺氧,可导致烦躁不安、谵妄、癫痫样
抽搐、意识丧失以致昏迷、死亡。
2.心血管系统

1.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2.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3.周围循环衰竭、心室纤颤甚至心脏停搏

4.肺血管对缺氧的直接反应,肺泡缺氧及混合静 脉血的氧分压降低都可引起肺小动脉收缩,使缺 氧的肺泡区域血流量减少,血液转向通气良好的 肺泡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