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抓取装置位置控制系统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合集下载

机器人抓握系统的机械手段优化设计

机器人抓握系统的机械手段优化设计

机器人抓握系统的机械手段优化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机器人来完成各种工作。

机器人抓握系统是机器人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机器人对物体的抓握和操作。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合理优化设计机器人抓握系统的机械手段至关重要。

机器人抓握系统的构成机器人抓握系统主要由机械手、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几个部分组成。

其中,机械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机器人对物体进行抓握和操控的功能。

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抓握力度和姿态的监测,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完成特定的任务。

控制器则是机器人抓握系统的中枢,它可以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发出指令控制执行器完成特定的操作。

机器人抓握系统中机械手的优化设计机器人抓握系统中机械手的优化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机器人抓握系统中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应该尽量轻便、紧凑、结构简单,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例如,在仓库物流场合中,机械手的结构应该尽量紧凑,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形状的货物切换操作。

而在工业制造行业中,机械手的结构应该更加牢固、坚定,能够承受重物的抓握和操控。

2. 机械手的动力系统设计在机械手的动力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机械手的驱动方式选择、驱动力的大小和平衡性的问题。

在机械手驱动方式选择方面,可以采用气动或液动驱动方式,这种方式下优点是驱动力相对稳定,但缺点是驱动力难以精细控制。

而在驱动力的大小和平衡性的问题上,一般要根据机械手的应用场合进行调整,以保证开发成果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3. 机械手的抓握器设计机器人抓握系统中机械手抓握器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机械手在真正使用中的性能表现。

在设计抓握器时,应聚焦力度的控制和物体的稳定保持。

例如,在进行小零件装配的操作时,需要选用相对柔软的材质,以保证对被抓握的小零件能够轻松地“握住”,而在对较大物体的抓握时,需要选用结构更加坚固、牢靠并且持续维持紧密稳固掌握的抓握器。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设计与优化智能机器人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种新兴的自动化设备。

它能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感知环境,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

智能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抓取系统,它能够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根据预先设定的任务目标进行抓取操作。

本文将介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首先,我们将讨论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然后,我们将介绍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目标检测与跟踪、机器学习算法以及抓取策略优化。

最后,我们将探讨一些优化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环境的图像信息,并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

目标检测是识别出图像中的目标物体,而目标跟踪是追踪目标物体的运动轨迹。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机器人准确地定位目标物体,为后续的抓取操作提供准确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机器学习算法在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大量的训练数据进行学习,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自动学习到目标物体的特征和抓取策略。

这些算法可以帮助机器人快速而准确地识别不同形状、尺寸和姿态的目标物体,并选择最合适的抓取策略。

抓取策略的优化是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合适的抓取策略能够确保机器人能够稳定地抓取目标物体,并减少抓取错误的概率。

针对不同形状、尺寸和姿态的目标物体,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特定的抓取策略来提高抓取成功率。

同时,优化抓取策略也需要考虑实际操作中的约束条件,例如机器人的可靠性、抓取工具的稳定性等因素。

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方法和技巧。

例如,使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提高目标检测和跟踪的准确性;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提高机器学习算法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使用物体形状建模技术可以增加抓取策略的灵活性和鲁棒性。

总之,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机器人抓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机器人抓取与操作控制方法研究与设计

机器人抓取与操作控制方法研究与设计

机器人抓取与操作控制方法研究与设计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机器人抓取与操作控制方法的研究和设计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机器人抓取与操作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引言机器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能够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危险的或者需要高精度的工作。

机器人的操作控制和抓取能力直接影响其应用范围和效果。

因此,研究和设计高效的机器人抓取与操作控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 机器人抓取方法的研究与设计机器人抓取是机器人实现操作功能的基础,其主要包括物体识别、姿态估计和运动规划等步骤。

目前,常见的机器人抓取方法主要有夹持抓取、表面抓取和形状抓取等。

2.1 夹持抓取方法夹持抓取是最常见的机器人抓取方式之一,通过机械手的夹爪夹持物体,并保持抓取力以保证物体不会滑落。

夹持抓取方法具有抓取稳定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在抓取形状不规则或表面光滑的物体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2.2 表面抓取方法表面抓取方法是通过机器人末端工具与物体表面摩擦力来实现抓取,如利用磁力吸附、粘性表面等方式。

表面抓取方法适用于光滑表面的物体,但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表面粗糙的物体抓取效果较差。

2.3 形状抓取方法形状抓取方法是根据物体的形状特征进行抓取,通常需要与物体形状匹配的机器人末端工具。

形状抓取方法适用于特定形状的物体,但对于形状变化较大的物体,如液态物体则无法实现有效抓取。

3. 机器人操作控制方法的研究与设计机器人操作控制方法是机器人执行抓取任务的关键,主要包括路径规划、运动控制和力控制等。

目前,常见的机器人操作控制方法主要有运动规划、力控制和视觉伺服等。

3.1 运动规划方法运动规划是实现机器人高效移动和执行任务的基础,其主要目标是确定机器人在空间中的轨迹和位置。

常见的运动规划方法包括基于模型的规划算法、基于搜索的规划算法和基于学习的规划算法等。

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的精密抓取控制系统在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机器人在生产制造、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机器人的精密抓取技术特别重要,它决定了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的准确性和效率。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1. 传感器系统传感器系统是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物体的感知和反馈,传感器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物体的位置、形态等信息,为机器人的抓取动作提供准确的参考。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力传感器等。

2. 运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机械臂和执行器。

机械臂通过关节和轴来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而执行器则负责实现机械臂的抓取和松开操作。

3. 规划算法规划算法是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运动轨迹。

常用的规划算法有最短路径算法、遗传算法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规划算法,可以实现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抓取。

三、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之前,需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包括对抓取物体的形状、大小、重量等进行了解,确定机器人所需的自由度和力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抓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例如摩擦力、空气动力学等。

2. 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需要选择适合的机械臂和执行器,并进行合理的组合。

同时,还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系统,并将其与机械臂和执行器进行连接。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机械臂的刚度、稳定性等因素,以及传感器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机器人精密抓取控制系统中的关键一环。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作为现代工业生产和科研的重要工具,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其性能和效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和原则,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1. 概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指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和指挥的软件和硬件系统。

它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传感器、执行器、中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等。

这些子系统共同工作,使机器人能够感知环境、执行任务并与外部进行通信。

2. 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1)可靠性和鲁棒性:控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鲁棒性,能够在复杂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并能适应各种场景需求的变化。

(2)实时性: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需要具备快速的响应能力,能够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确保机器人的动作准确性和安全性。

(3)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控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和任务需求,满足未来发展和扩展的需要。

3. 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1)传感器系统:机器人的传感器系统用于感知环境信息,包括声音、图像、力量等。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扫描仪、力传感器等。

(2)执行器系统:执行器系统用于执行机器人的动作,包括驱动电机、液压系统等。

执行器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和高效率,以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完成任务。

(3)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决策和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中央处理器需要具备较高的计算能力和算法实现能力。

(4)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机器人与外部环境进行通信,包括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等。

通信模块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1)模块化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将功能分解为多个模块,实现模块间的相互独立和可复用。

这种设计方法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2)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指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机器人的状态进行调整和修正。

通过采集传感器数据,并与预设目标进行比较,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的控制和调节。

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算法设计与控制

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算法设计与控制

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算法设计与控制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工业机器人的抓取功能是实现任务完成的基础。

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算法的设计与控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算法的设计原则和控制方法,并介绍一些应用案例。

1. 智能抓取算法设计原则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算法的设计原则是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并稳定地抓取目标物体。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设计原则:1.1 物体检测与识别:机器人需要能够实时检测和识别目标物体。

通过使用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准确感知。

1.2 抓取姿态规划:根据目标物体的特征和形状,机器人需要规划一个最佳的抓取姿态。

这需要考虑到物体的稳定性和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限制。

1.3 抓取力控制:机器人需要根据目标物体的特性和所需抓取的力度来控制手爪的力量。

力控制算法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对物体的精确控制,避免损坏物体或无法抓取的情况。

1.4 环境感知和协调:在工业生产环境中,机器人需要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与其他机器人或设备进行协调。

通过使用传感器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可以避免碰撞或与其他机器人进行协同工作。

2. 智能抓取算法控制方法2.1 视觉引导: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来引导抓取过程。

视觉引导可以提供物体的位置、尺寸和方向等信息,帮助机器人确定最佳抓取策略。

通过图像处理和识别算法,机器人可以实时地感知和定位目标物体。

2.2 力控制:通过使用力传感器,机器人可以实现对抓取力的控制。

力控制技术可以帮助机器人根据物体的特性来调整抓取力度,从而避免物体损坏或抓取失败的情况。

2.3 智能规划:智能规划算法可以帮助机器人根据目标物体的特性和环境条件,选择最佳的抓取策略和运动路径。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优化方法、路径规划和动态控制等技术来实现。

2.4 协同控制:对于大型生产线上的多个机器人系统,协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使用通信技术和共享信息,机器人可以在协同工作过程中互相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机器人抓取装置位置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机器人抓取装置位置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机器人抓取装置位置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职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1年12月初始条件:一个机器人抓取装置的位置控制系统为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其传递函数为G。

s = 3,设计一个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s(s+1 (0.5S + 1 )角裕度吋-45。

设计内容:1先手绘系统校正前的bode图,然后再用MATLAB做出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根据MATLAB做出的bode图求出系统的相角裕量。

2.求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3.用MATLAB做出校正后的系统的bode图,并求出系统的相角裕量。

4在matlab下,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在计算机上对人工设计系统进行仿真调试,确使满足技术要求。

5对系统的稳定性及校正后的性能说明6.心得体会。

1频率法的串联滞后校正特性及方法1.1特性:当一个系统的动态特性是满足要求的,为改善稳态性能,而又不影响其动态响应时,可采用此方法。

具体就是增加一对靠的很近并且靠近坐标原点的零、极点,使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提高[倍,而不影响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中、高频段特性。

1.2该方法的步骤主要有:1绘制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图,求出相角裕量°,幅值裕量久g。

2在bode图上求出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量二期望」处的频率‘2,'2作为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用来补偿滞后校正网络,2处的相角滞后,通常取;=5〜15。

3令未校正系统在^2的幅值为20lgi,由此确定滞后网络的[值。

4为保证滞后校正网络对系统在-c2处的相频特性基本不受影响,可按丄二二〜上求得第二个转折频率。

T 2 105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c s = - S 1削s +16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并校验性能指标2确定未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2.1先绘制系统的bode图如下:2.2再用MATLAB程序绘制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并由MATLAB计算系统校正前的相角裕度,程序如下。

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

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

第一章位置随动控制系统与系统校正简述1.1 位置(随动系统)伺服控制系统简述位置随动系统又称伺服系统,主要用于解决位置跟随的控制问题,其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执行机构实现被控量(输出位置)对给定量(指令位置)的及时和准确跟踪,并要具有足够的控制精度位置伺服系统应用很广,例如数控机床中的饿两个进给轴(y轴和z轴)的驱动,机器人的关节驱动;x-y记录仪中笔的平面位置控制;摄、录像机的磁鼓驱动系统;至于低速控制或对瞬时转速有要求时,也必须采用位置伺服控制,显然,步进电动机跟适合应用于位置控制,但是在高频响。

高精度和低噪声三方面,直流电动机更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且在位置伺服系统中,对驱动电动机最主要的要求,是良好的调速性能和起、制动性能,直流电动机容易满足这一要求,能方便地、经济地在大范围内平滑地调速,所以在工业自动化装置中,直流位置伺服系统占相当的位置。

1.2线性系统的校正设计所谓控制系统的校正或综合是在已选定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装置(称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校正装置可以串联在前向通道之中,形成串联校正,也可接在系统的局部反馈通道之中,形成并联校正或反馈校正。

第二章位置随动系统2.1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图 2-1 位置控制系统原理图2.2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图 2-2 位置控制系统结构图2.3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4等效结构图与对应的传递函数图 2-3 系统等效结构图开环传递函数:第三章 校正装置设计由实际的测定 得:==200==未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1s G )(2s G )(3S G =3.1静态误差系数的确定=s )(0S G =1K 200取 1K =200 )(0S G =未校正开环传递函数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为3.2期望对数幅频特性将时域指标转换为频域指标: 其中 δ=0.16+0.4(-1)0.2取 δ=0.2 则 r M =1.1==arcsin = =2+1.5(r M -1)+2.5(r M -1)=2.175取 =2=5为了使校正装置简单化,故在'c =5点做-20dB/dec 直线,取。

智能制造中机器人抓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智能制造中机器人抓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智能制造中机器人抓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智能制造作为当今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已经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创新。

其中,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自动化、零件加工、装配等领域。

在智能制造中,机器人抓取系统是关键技术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因此,本文将对机器人抓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深入研究。

一、机器人抓取系统的工作原理机器人抓取系统一般由机器人手臂、末端执行器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机器人手臂是机器人抓取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负责完成物料的抓取、放置、搬运等操作。

末端执行器是机器人手臂的末端装置,用于与物料进行直接接触和操作。

控制系统负责机器人抓取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运动控制、通信协议、软件接口等方面。

机器人抓取系统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物料识别、抓取定位和抓取动作。

当物料进入工作区域时,机器人抓取系统会通过相应的传感器进行物料识别,确定物料的位置和属性。

然后,机器人抓取系统会根据物料的属性和工艺要求,通过运动控制实现机器人手臂的定位和姿态调整,以准确抓取物料。

最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会执行抓取动作,将物料抓起并移动到指定位置。

二、机器人抓取系统的设计要点1. 机器人抓取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抓取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机器人手臂、末端执行器的设计和制造。

机器人手臂的设计应考虑机器人作业的工作空间、负荷能力、速度和精度等因素。

末端执行器的设计应根据物料的属性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抓取装置,以确保机器人抓取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 机器人抓取系统的传感器选择和布置机器人抓取系统的传感器是实现系统自动化操作和精确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进行物料的检测和识别,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

在进行传感器布置时,需要考虑工作空间、物料形状和数量等因素,以保证传感器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3. 机器人抓取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抓取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控制精度、控制速度和反馈机制等因素。

基于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系统设计

基于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系统设计

基于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系统设计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定位抓取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系统,以提高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抓取精度。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s on production lin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Among them, the positioning and grasp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ndustrial robots, and its accuracy and stability directly affect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 quality. This article aims to design a visual guided industrial robot positioning and grasping system to improve the intelligence level and grasping accuracy of industrial robots.本文首先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并指出了定位抓取系统在设计中的关键性。

接着,阐述了基于视觉引导的定位抓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包括通过摄像头捕捉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利用图像处理算法提取目标物体的特征,并通过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精准定位与抓取。

机器人手抓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机器人手抓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机器人手抓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机器人手抓控制是机器人技术中重要的一环,其优良的控制方案是机器人能够顺利执行任务的保障之一。

这需要结合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理论、电路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手抓的稳定性、抓取效率和精度等方面。

本文将从机器人手抓的控制结构、控制算法、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机器人手抓的控制结构机器人手抓的控制结构一般分为正向控制和反向控制两种。

正向控制是将外界需要执行的任务通过控制信号输入机器人手抓,并通过机器人手抓的运动反应实现任务执行的过程。

反向控制是将机器人手抓的运动反馈信号输入至控制器,并与期望的运动目标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将误差信号通过反馈控制器产生控制信号,从而实现一系列闭环控制,使机器人手抓的操作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保证。

机器人手抓一般采用数控系统来实现控制。

如果需要多个机器人协作执行任务,则需要建立集成控制系统,实现分布式控制。

集成控制系统依靠现代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大规模分布式控制。

本文主要以单个机器人手抓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机器人手抓控制算法、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等相关问题。

二、机器人手抓控制算法机器人手抓控制算法是机器人手抓实现任务的核心。

常见的控制算法主要有PID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PID控制算法是机器人手抓控制算法中最基础的控制算法之一,通过调整PID参数可以达到手抓控制的目标。

自适应控制是在PID控制的基础上,通过自适应算法实现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来适应不同的控制环境,实现控制优化。

模糊控制算法是最近1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它通过建立模糊控制器来精确估计系统动态特性,实现高精度控制。

除了上述几种控制算法,还有模型预测控制、滑模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高级控制算法。

各种控制算法的优点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控制任务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对于机器人手抓控制来说至关重要。

三、机器人手抓硬件设计机器人手抓硬件设计主要是指机器人手抓的制作和电路设计等方面。

机器人抓取技术研究与控制策略设计

机器人抓取技术研究与控制策略设计

机器人抓取技术研究与控制策略设计机器人抓取技术是现代机械工程的重要分支,它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抓取技术的研究旨在开发出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抓取装置,并探索适合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抓取策略。

本文将从机器人抓取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控制策略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机器人的抓取技术基于机械学和控制理论,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配合,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准确抓取。

常见的机器人抓取技术包括机械抓取、气动抓取和电磁抓取等。

机械抓取是最常见的抓取技术,通过选用适合的夹具或者爪子来实现目标物体的抓取。

气动抓取利用气体的力学特性,通过空气压力控制抓取器的打开和关闭,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抓取。

电磁抓取则利用磁力原理,通过电磁铁与目标物体之间产生的磁吸力来实现抓取。

这些抓取技术各有优劣,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技术。

其次,机器人抓取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目标物体识别方面,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算法和方法,如视觉传感器识别和深度学习等,以实现机器人对目标物体的自动抓取。

目标物体识别的精度和速度是评价一个抓取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所以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另外,机器人抓取中力的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机器人抓取技术往往无法适应复杂环境和变化力度的要求,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力控抓取和易变性抓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力控抓取通过强化学习和控制算法来调整抓取力度和姿态,以适应不同的抓取任务。

易变性抓取则通过设计具有柔性和可变形能力的抓取器,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目标物体。

最后,机器人抓取技术的控制策略设计是机器人抓取技术研究的关键。

控制策略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抓取速度、准确度、稳定性和可控性等。

其中,PID控制器是常用的控制策略之一。

PID控制器通过校正误差信号来调整执行器的力度和位置,以实现目标物体的抓取。

此外,也有基于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策略。

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研究

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研究

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研究引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则是机器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精确的抓取任务,并保证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第一章: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知机器人手指的受力情况,并根据预设的目标力进行力矩的控制。

传感器通常采用压力传感器或力传感器,以监测机器人手指与抓取对象之间的接触力。

基于传感器反馈的数据,系统会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使机器人的抓取力得以控制。

第二章: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传感器选择、控制策略设计和力矩控制算法等。

传感器的选择需考虑精度、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

控制策略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抓取任务的特点进行调整,可以采用PID控制、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控制等方法。

力矩控制算法需要根据机器人的力学特性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阻抗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第三章: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涉及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和传感器,并设计合理的电路和机械结构,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软件方面,则需要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实现抓取力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数据的处理。

此外,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第四章: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应用展望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在制造业中,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完成各种抓取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可以用于精确的手术操作和康复治疗。

在家庭服务领域,机器人可以帮助老人和残障人士完成各种日常任务。

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结论:机器人抓取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是机器人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器人化抓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机器人化抓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机器人化抓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数据在网络中产生并不断增长。

为了快速有效地获取这些数据,机器人化抓取系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化抓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2. 机器人化抓取系统的基本原理机器人化抓取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的数据收集工具,通常由网络爬虫、数据解析和存储模块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网络爬虫模块对指定的网页进行遍历,收集网页上的数据,并使用数据解析和存储模块将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3. 设计机器人化抓取系统的基本步骤设计机器人化抓取系统需要经历以下几个基本步骤:3.1 确定抓取目标:明确需要抓取的数据来源和目标网站,并了解其网页结构和数据格式。

3.2 开发网络爬虫模块:根据抓取目标的网页结构,开发网络爬虫模块,实现对目标网站的遍历和数据获取。

3.3 开发数据解析和存储模块:对网络爬虫获取的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或文件中。

3.4 设计数据清洗和去重策略:对抓取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去重,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5 设计任务调度和监控模块:设计任务调度和监控模块,实现对抓取任务的调度和监控,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机器人化抓取系统的优化策略为提高机器人化抓取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4.1 使用多线程或分布式技术:通过使用多线程或分布式技术,提高抓取系统的并发能力,加快数据获取的速度。

4.2 优化网络爬虫算法:针对不同的抓取目标和网页结构优化爬虫算法,改进数据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4.3 设计合理的延时策略:为避免对目标网站造成过大的负载压力,需要设计合理的延时策略,避免过快地进行连续抓取。

4.4 增加容错和重试机制:由于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抓取系统往往会面临网络中断或抓取失败的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增加容错和重试机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5 进行定期的系统维护和升级: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修复系统中出现的 bug,增加新的功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基于机器人视觉的自动化抓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机器人视觉的自动化抓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机器人视觉的自动化抓取系统设计与实现自动化抓取系统是指通过机器人视觉技术,实现对特定目标物体的自动抓取动作的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机器人视觉的感知能力、抓取策略的选择与优化、系统的控制与执行等。

首先,机器人视觉的感知能力是自动化抓取系统的核心。

机器人需要具备对目标物体进行识别与定位的能力,以确定抓取位置和姿态。

常用的方法包括特征提取与匹配、深度学习等。

特征提取与匹配可以通过提取物体的几何特征或纹理特征,进行描述和匹配,从而实现目标物体的识别和定位。

而深度学习则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目标物体进行分类和定位。

通过不同的视觉感知方法,机器人可以准确地感知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姿态,为后续抓取动作提供依据。

其次,抓取策略的选择与优化是自动化抓取系统中的关键问题。

针对不同的目标物体,需要设计相应的抓取策略。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基于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进行动态规划,在物体的可达区域中搜索最优的抓取姿态。

另一种策略是基于机器人的力学特性进行优化,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获取更高的抓取成功率。

此外,还可以结合机器人视觉感知结果,进行更精确的抓取策略设计。

抓取策略的选择与优化需要综合考虑目标物体的形状、重量、摩擦力等因素,以及机器人的运动范围、载荷能力等限制条件。

最后,系统的控制与执行是自动化抓取系统中的最后一步。

通过控制算法对机器人进行指令控制,实现抓取动作的执行。

控制算法可以基于运动学模型或动力学模型,对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和速度进行控制。

同时,还需要考虑力控制,以保持抓取力的稳定和准确。

在系统控制与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机器人视觉的自动化抓取系统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机器人视觉的感知能力、抓取策略的选择与优化、系统的控制与执行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可以实现对特定目标物体的自动抓取动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

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和视觉算法的发展,自动化抓取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与效益。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设计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基金项目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3.?"#%%)*"%作者简介 林宗英!%)*4"&女&硕士&讲师%引用格式 林宗英!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设计'3(!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文章编号 %&'%(4)* "#"$ %##%"*#&!!/56 %#!%&4"& 7!89:;!%%<('&"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设计林宗英!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国科数字产业学院&福建泉州!$&"###"摘要 为消除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与定位位置之间的误差&实现对机器人抓取行为的有效控制&设计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根据主要机器部件选型情况建立电气网络结构&再联合视觉传感器与定位控制平台&实现对抓取夹爪行动范围的控制&完成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遵循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需求&实施A X P T =选取与4X P T =更新&并联合所得计算结果&定义三维坐标系表达式&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定位坐标系$根据跟踪点坐标求解结果&确定控制系数优化处理条件&完善了抓取控制原则&再联合相关应用结构&实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算法作用下&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坐标在P 轴*Q 轴方向上均准确符合定位位置坐标&实验组定位抓取误差为-#.&有效消除了抓取误差&能够实现对机器人抓取行为的有效控制%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电气网络$视觉传感器$抓取夹爪$三维坐标系$跟踪点3'+67,"80"+6&6",6,7*,;1(*+$6,7!",&(".5?+&'#8"(E ,;%+&(6*.4"<"&:*+';",0*(&6=.'5@*(#M $&6#6R *&6",2.7"(6&T #A 6a`D 9J B ;9J!-D :=P 8C/;J ;=L Q H 9S I T =V B 18C D D Q &E I L 9\C D I^D 8L =;D 9L Q L 9S?P 8C 9;8L Qb 9;O P V T ;=B&E I L 9\C D I !$&"###&@C ;9L "2<+&(*=&)69D V S P V =D P Q ;U ;9L =P =C P P V V D V X P =Y P P 9=C P L 8=I L Q J V L T >;9J>D T ;=;D 9L 9S >D T ;=;D 9;9J>D T ;=;D 9D W ;9S I T =V ;L Q V D X D =T L 9S V P L Q ;\P P W W P 8=;O P 8D 9=V D Q D W V D X D =J V L T >;9J X P C L O ;D V &L >D T ;=;D 9;9J L 9S C L 9S Q ;9J 8D 9=V D Q T B T =P UD W ;9S I T =V ;L Q V D X D =T X L T P S D 9>L V =;8Q P T Y L V UD >=;U ;Z \L =;D 9L Q J D V ;=C U;T S P T ;J 9P S R.88D V S ;9J =D =C P T P Q P 8=;D 9D W =C PU L ;9U L 8C ;9P 8D U >D 9P 9=T &=C P P Q P 8=V ;8L Q 9P =Y D V :T =V I 8=I V P ;T P T =L X Q ;T C P S &L 9S =C P 9=C P O ;T I L Q T P 9T D V L 9S >D T ;=;D 9;9J 8D 9=V D Q >Q L =W D V UL V P 8D U X ;9P S =D V P L Q ;\P =C P 8D 9=V D Q D W =C P L 8=;D 9V L 9J P D W =C P J V ;>>;9J J V ;>>P V &L 9S =C P D O P V L Q Q S P T ;J 9D W =C P >D T ;=;D 9;9J L 9S C L 9S Q ;9J 8D 9=V D Q T B T =P UC L V S Y L V P D W =C P ;9S I T =V ;L Q V D X D =;T 8D U >Q P =P S R+D Q Q D Y ;9J =C P L >>Q ;8L Z =;D 9V P N I ;V P U P 9=T D W =C P >L V =;8Q P T Y L V UD >=;U ;\L =;D 9L Q J D V ;=C U &-X P T =T P Q P 8=;D 9L 9S,X P T =I >S L =PL V P ;U >Q P U P 9=P S &L 9S =C P 8L Q 8I Q L =;D 9V P T I Q =T D X =L ;9P S L V P 8D U X ;9P S =DS P W ;9P =C P =C V P P Z S ;U P 9T ;D 9L Q 8D D V S ;9L =P T B T =P UP [>V P T T ;D 9L 9SP T =L X Q ;T CL >D T ;=;D 9;9J 8D D V S ;9L =P T B T =P U X L T P SD 9=C P >L V =;8Q P T Y L V UD >=;U ;\L =;D 9L Q J D V ;=C U R.88D V S ;9J =D =C P V P T I Q =T D W T D Q O ;9J =C P 8D D V S ;9L =P T D W =C P =V L 8:;9J>D ;9=&=C P 8D 9=V D Q 8D P W W ;8;P 9=D >=;U ;\L =;D 9>V D 8P T T ;9J 8D 9S ;=;D 9T L V P S P =P V U ;9P S &=C P >V ;98;>Q P D W J V L T >;9J 8D 9=V D Q ;T ;U >V D O P S &L 9S =C P 98D U X ;9P SY ;=C =C P V P Q P O L 9=L >>Q ;8L =;D 9T =V I 8=I V P &=C P S P T ;J 9D W =C P >D T ;=;D 9;9J L 9SC L 9S Q ;9J 8D 9=V D Q T B T =P UD W ;9S I T =V ;L Q V D X D =X L T P S D 9>L V =;8Q P T Y L V UD >=;Z U ;\L =;D 9L Q J D V ;=C U;T V P L Q ;\P S R ?C P P [>P V ;U P 9=L Q V P T I Q =T T C D Y=C L =I 9S P V =C P L 8=;D 9D W >L V =;8Q P T Y L V UD >=;U ;\L =;D 9L Q J D V ;=C U &=C P L 8=I L Q J V L T >;9J>D T ;=;D 98D D V S ;9L =P T D W ;9S I T =V ;L Q V D X D =T L 88I V L =P Q B 8D 9W D V U=D =C P >D T ;=;D 9;9J >D T ;=;D 98D D V S ;9L =P T ;9=C P P Z L [;T L 9S Q Z L [;T S ;V P 8Z =;D 9T &L 9S =C P >D T ;=;D 9;9J L 9S J V L X X ;9J P V V D V D W =C P P [>P V ;U P 9=L Q J V D I >;T -#.&Y C ;8CP W W P 8=;O P Q B P Q ;U ;9L =P T =C P J V L X X ;9J P V V D V L 9S8L 9V P L Q ;\P P W W P 8=;O P 8D 9=V D Q D W =C P V D X D =h T J V L T >;9J XP C L O ;D V R >'@"(;+)>L V =;8Q P T Y L V UD >=;U ;\L =;D 9L Q J D V ;=C U $;9S I T =V ;L Q V D X D =$>D T ;=;D 9;9J J V L X $P Q P 8=V ;8L Q 9P =Y D V :$O ;T I L Q T P 9T D V $J V L X =C P 8Q L U >;9J 8Q L Y $$/8D D V S ;9L =P T B T =P U $=V L 8:;9J>D ;9=A !引言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用思想与进化算法类似&都是基于种群迭代原理建立的优化算法原则&根据-群体.与-进化.概念的不同&完成对个体适应值的分配&从而使得数据样本在其适应区域内保持规律性存储状态%然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用并不遵循变异与交叉处理原则&只可以通过种群中个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对全局最优解的计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粒子群优化算法将所有粒子随机分布在可行区域内&由于每个粒子所代表的数据样本!投稿网址 Y Y Y!7T 78Q B:\!8D U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期林宗英)""""""""""""""""""""""""""""""""""""""""""""""""""""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设计#%")!#并不相同&所以即便是存在于同一可行区域内的粒子节点&也不可能代表相同的数据样本参量%如果将搜索局部最优解的过程看作是从无序运动到有序运动的演变行为&就可以将粒子群优化算法看作是一种规律性的算法应用原则&每一个可行区域都代表一种运算规律的作用范围&而其中所包含的粒子节点&则对应不同的数值解结果'"(%工业机器人是具有较强自动性的机器装置&可以依靠外部控制能力及自身动力能源&实现多种不同的工业加工与制造功能%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应用结构&工业机器人机械部分的构造相对较为简单&虽然不具备与作业环境进行交互的能力&但却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不间断地重复同一动作指令&故而在货物抓取*货物运输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然而在实际作用任务中&消除实际抓取位置与定位位置之间的误差&才是有效控制抓取行为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献'$(融合视觉和以太网技术的控制系统利用,A @平台&对各级硬件运行模块进行控制&又根据图像匹配原则&确定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的节点坐标%文献'((提出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控制系统%采用1?2$"+(#4芯片作为主控部分的驱动元件&将所得数据样本导入至传感器主机中&分析已定义抓取位置节点坐标的准确程度%上述两类应用系统虽然能够适当控制实际抓取位置与定位位置之间的误差&但却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联合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一种新型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B !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包括主要机器部件*电气网络结构*视觉传感器*定位控制平台与抓取夹爪&本章节将针对相关设备元件的具体设计方法展开研究%B D B !主要机器部件主要机器部件就是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行为的核心执行结构&可以在前*后*左*右(个方向上&对机器人抓取行为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实际抓取位置节点坐标的准确定义%完整的抓取控制系统主要机器部件连接结构如图%所示%伺服电机作为主要的动力供应装置&可以同时驱动定位转轮*行走齿条*移动板*转动棒(个下级负载结构&由于该元件直接与电气网络结构相连&所以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能够获得长时间稳定的电力供应%定位转轮在伺服电机元件的驱动作用下&呈现出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状态&一般来说&逆时针转动会带动前向与左向转动棒的运动行为&而顺时针转动会带动后向与右向转动棒的运动行为'4(%行走齿条将伺服电机与定位转轮连接起来%移动板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由于板件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所以受到电量抑制作用的影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个移动板装置并不会出现相接触的状态'&(%固定螺母调节转动图%!抓取控制系统主要机器部件的结构图棒所处位置%前*后*左*右(个方向性转动棒结构与定位转轮之间的连接也需借助行走齿条%B DC !电气网络结构电气网络结构的运行接受基础电路的驱动作用&能够同时调度主要机器部件*视觉传感器与抓取夹爪&并可以联合子负载体系&实现对电量信号的按需分配与调节''(%-a /端同时负载(个电量驱动装置333/%*/"*/$*/(&分别对应(个不同的转动棒元件&当工业机器人出现某一方向上的抓取运动趋向时&与该方向转动棒元件相对应驱动装置外表面累积大量的点电荷信号&而这些电量信号就是驱动机器人夹爪的源动力%2D =D V 装置具有较强的电量聚合能力&可以将驱动装置中外泄的点电荷聚合起来&以供电气网络结构对其进行后续的加工与应用处理'*(%具体的电气网络结构基础电路布局如图"所示%图"!电气网络结构的基础电路1%*1"变电主板负载于电气网络结构的主电路端&其总电压负载水平与E 电感设备两端的电压水平相等&故而其对于电量信号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1$*1(变电主板负载于电气网络结构的从属电路端&其总电压负载水平与整个电气网络结构所承担的电压水平相等&故而其对于电量信号的感知能力也就相对较强%B D F !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传感器元件&由主要处理设备*决策设备两部分组成&能够直接处理系统主机捕捉到的机器人抓取图像信息%主!投稿网址 Y Y Y!7T 78Q B:\!8D U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卷#%$#!#要处理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元件*@@/控制器与,@]芯片')(%其中&图像处理元件根据已生成的机器人抓取图像&决定目标定位节点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定位转轮结构能够对行走齿条进行有效控制%@@/控制器负责提取机器人抓取图像中的定位信息样本&并可以联合,@]芯片&确定工业机器人的实际运动情况%决策设备负责对主要处理设备输出的抓取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在信号控制装置*视觉信息决策模块的作用下&,A @执行模块可以直接处理系统主机抓取到的机器人图像信息&并可以将已生成的控制指令文件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主机之中'%#(%完整的视觉传感器模块连接结构如图$所示%图$!视觉传感器的模块结构作为电气网络的下级负载结构&视觉传感器元件可以在处理机器人抓取图像信息的同时&调节定位转轮的转速水平&从而避免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与定位位置之间出现较大误差%B D G !定位控制平台定位控制平台是联合轮系模块*运动行为控制模块*定位模块*电动机模块的硬件设备结构&接受电气网络的调度与调节&可以根据主要机器部件的运行情况&确定实际抓取节点的位置坐标'%%(%对于系统控制主机而言&定位控制平台的存在&有效解决了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与定位位置之间误差较大的问题&在精准控制机器人抓取行为方面具有较强实用性价值%轮系模块包括麦克纳姆轮与全向轮&前者负载能力较强&负责实现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定位抓取运动行为$后者活动性较强&负责实现频繁转向时的机器人运动行为'%"(%运动行为控制模块同时协调工业机器人的水平+竖直运动*平移运动与转弯运动&是实施定位抓取行为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性结构元件%定位模块负责确定抓取指令执行情况下的角度数据与力矩数据$电动机模块只负责协调控制系统的下级电动机设备&提供了定位控制平台所需的全部电量信号%定位控制平台组成形式如图(所示%为保证定位控制平台的运行能力&电动机模块必须与系统电气网络结构保持直接连接关系%B D I !抓取夹爪夹爪是定位抓取指令的核心执行元件&可以在法兰凸缘盘结构的作用下&将安装板与视觉传感器控制主轴连接起来&从而使得抓手部分具有自主运动的能力&能够对工图(!定位控制平台组成形式业机器人定位目标进行自由抓取%法兰凸缘盘结构也叫法兰&既可以用于管段设备之间的连接&也可以用于轴元件之间的连接'%$(%在抓取夹爪结构中&法兰元件总是成对出现&且为了保障定位抓取指令的精准执行&法兰元件与安装板及视觉传感器控制主轴之间的连接都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杆依靠螺丝与固定弹片连接在一起&控制抓手部分的连接松紧程度%压力弹簧存在于抓手里端&若定位目标重量水平较高&夹爪所负担的抓取力量也就相对较大&当前情况下&压力弹簧的形变量也就较大&抓手部分的连接状态也就相对较紧'%((%具体的抓取夹爪结构如图4所示%图4!抓取夹爪结构简图压力弹簧的形变能力决定了夹爪结构是否能够负担当前情况下的抓取力作用强度&因此为避免脱落行为的出现&在设计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时&必须选用形变能力较强的压力弹簧设备%C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定位坐标系在各级部件结构的基础上&根据-X P T =选取与,X P T =更新标准&建立三维坐标系&再遵循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对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坐标的精准定义%C D B !1<'+&选取-X P T =标准引导粒子参量向着全局最优的方向进行探索&从而使得最优解计算结果能够满足系统运行所需的执行条件&故而-X P T =标准的选取对于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的设计格外重要'%4%&(%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认知中&-X P T =标准从收敛性*多样性两个角度出发&同时对抓取目标的定位坐标与所处位置区域进行控制%'表示非控制性系数&其求解表达式如下)!投稿网址 Y Y Y!7T 78Q B:\!8D U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期林宗英)""""""""""""""""""""""""""""""""""""""""""""""""""""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设计#%$%!#'"&(i("%<,8P(<#8Q (A *8!"M 槡"!%"式中&(表示粒子参量引导系数&8P *8Q *8M 分别表示P 轴*Q 轴*M 轴方向上的抓取指令执行参量&<,*<#*A *分别表示P 轴*Q 轴*M 轴方向上的执行向量%设)表示收敛性参数&&表示多样性参数&N C 表示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行为过程中的运动学特征&联立式!%"&可将-X P T =标准选取表达式定义为)R "&(i)"%&N C ''0#!""!!求解-X P T =选取标准时&非控制性系数作为分母参量存在&故而其取值不能等于零%C D C !0<'+&更新,X P T =更新标准决定了系统主机对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行为的控制能力&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作用下&该原则对夹爪结构可能承担的负载压力进行了准确定义&一般来说&相关计算表达式的取值越大&就表示夹爪结构在单位时间内所承担的负载压力越大&对于控制主机而言&当前情况下&所定义的指令文本相对较长'%'%*(%对于,X P T =更新标准的求解&首先需要推导-X P T =选取表达式的导数条件&具体计算式如下)R G "R #I -P (-Q (-M 槡I 14!L %#L "#0#L 1"!$"!!其中)L %&L "&0&L 1表示1个随机选取的机器人定位目标参量&且L %0L "000L 1的不等式取值条件恒成立&-P *-Q *-M 分别表示压力负载系数在P 轴*Q 轴*M 轴方向上的数值分量%在式!$"的基础上&设D 表示粒子群优化参数&/表示实时优化向量&-表示粒子节点在单位时间内的遍历系数&联立上述物理量&推导,X P T =更新标准表达式如下)S "R G -!D "(/""&!B i 4D &/4(i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工业机器人定位坐标系时&应同时考虑-X P T =选取标准与,X P T =更新标准%C D F !三维坐标系三维坐标系是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指令的三维执行区域&其表达式求解结果同时涉及P 轴*Q 轴*M 轴$个方向上的数值向量'%)"#(% P 表示粒子群优化算法在P 轴方向上的数值映射向量&该项物理参数决定了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对象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坐标取值$ Q 表示粒子群优化算法在Q 轴方向上的数值映射向量&该项物理参数决定了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对象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坐标取值$ ]表示粒子群优化算法在M 轴方向上的数值映射向量&该项物理参数决定了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对象在空间方向上的位置坐标取值%在上述物理量的支持下&联立公式!("&可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三维坐标系表达式定义为)%P "!!P B %""$S %Q "%!Q#S %M "+#!]#*+,S !4"式中&+表示抓取控制指令在空间方向上的传输效率%如果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指令传输范围超过式!4"求解所得的坐标系范围&则应按照粒子群优化算法&重新定义三维坐标系表达式%F !抓取控制原则F D B !跟踪点计算跟踪点计算可以理解为对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节点的统计%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作用下&控制主机为实现对定位抓取节点的准确统计&要求所选取跟踪点必须存在于同一三维坐标系之中'"%""(%跟踪点坐标的求解满足下式)E 7"T :"$! 7B I ?I ""%P $%Q $%M!&"!!其中)7表示一个随机选取的工业机器人定位参数&且70#的不等式取值条件恒成立& 表示实时跟踪向量&?表示抓取行为指令的单位累积量&T :表示工业机器人定位坐标在三维坐标系内的统计学特征%为避免跟踪点对象在三维坐标系之中出现相互覆盖的情况&要求%系数*T :系数取值必须同时属于'%&(i "的数值区间%F D C !控制系数优化控制系数优化就是通过集中处理跟踪点参量的方式&确定已定义执行指令的可行性'"$"((%在不考虑其他干扰条件的情况下&该项优化表达条件的求解结果满足式!'")W "%E 7&(i 6"%$.!O (%""M #I ")I !'"式中&6表示定位参量的最小取值结果&")表示控制指令的单位执行时长&M 表示机器人抓取跟踪点的单位统计参数&$.表示定位节点的瞬时控制特征&O 表示既定抓取方向上的定位节点控制指征%至此&完成对相关参数指标的计算与处理&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支持下&实现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的顺利应用%G !实例分析G D B !实验原理所选系统对于机器人抓取行为的控制能力&表现在实际抓取位置与定位位置之间的误差&在既定视野区域内&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与定位位置之间的误差越小&就表示所选系统对于机器人抓取行为的控制能力越强%本次实验共划定两个视野区域&在每个视野区域内选定一个核心定位区域&每个定位区域内包含*个抓取目标%具体实验原理如图&所示%所选择抓取目标的定位位置坐标如表%所示%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次实验过程中&定位位置坐标数值始终保持不变%本次实验过程中&仅考虑机器人的平面运动&故而只需选择P *Q 坐标作为实验对象%!投稿网址 Y Y Y!7T 78Q B:\!8D U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卷#%$"!#图&!抓取行为控制实验原理表%!定位位置坐标节点编号第一视野区域+8UP Q %'%'"%#%'$%$)(%444%*%"&"#"$'"$%(*"4&G D C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选择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作为实验方法&将该系统应用程序输入实验主机之中&记录当前情况下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坐标数值$""选择融合视觉和以太网技术的控制系统作为.对照组实验方法&将该系统应用程序输入实验主机之中&记录当前情况下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坐标数值$$"选择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控制系统作为]对照组实验方法&重复步骤一*步骤二&记录实际抓取位置的坐标数值$("统计实验组*对照组坐标数值&将其与表%数值进行对比&总结实验规律$G D F !抓取行为控制实验图'反映了实验组*对照组抓取位置坐标的实验数值%图'!P 轴实验结果分析图'可知&实验组P 轴实际抓取位置坐标与表%所示的定位位置坐标完全一致%在(号节点处&.对照组实际抓取位置坐标与定位位置坐标之间的差值最大&为(8U %在%号节点处&]对照组实际抓取位置坐标与定位位置坐标之间的差值最大&为"8U %图*!Q 轴实验结果分析图*可知&实验组Q 轴实际抓取位置坐标与定位位置坐标也完全一致%在"号节点处&.对照组实际抓取位置坐标与定位位置坐标之间的差值最大&为(8U %在4号节点处&]对照组实际抓取位置坐标与定位位置坐标之间的差值最大&为(R 48U %根据公式!'G 表示实际抓取位置坐标&'表示定位位置坐标&/表示定位抓取误差")/"'G B ''$%##F !*"!!可知&实验组定位抓取误差为-#.$.对照组P 轴定位抓取误差为"&R 'F *Q 轴定位抓取误差为(#F $]对照组P 轴定位抓取误差为"*R &F *Q 轴定位抓取误差为$'R 4F %综上本次实验结论为)%"融合视觉和以太网技术的控制系统*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控制系统在消除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与定位位置之间的误差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为实现对机器人抓取行为的有效控制&依然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控制系统完全消除了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坐标在P 轴*Q 轴方向上与定位位置坐标之间的误差&符合有效控制机器人抓取行为的实际应用需求%I !结束语本文所设计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以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技术支持&重新规划了电气网络结构*视觉传感器*定位控制平台等硬件设备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又根据-X P T =标准表达式与,X P T =更新标准表达式求解结果&建立完整的三维坐标系&从而在统计跟踪点参量的同时&实现对控制系数的优化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融合视觉和以太网技术的控制系统*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控制系统相比&这种新型控制系统的应用&真正消除了工业机器人实际抓取位置与定位位置之间的误差&这在有效控制机器人抓取行为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价值%!投稿网址 Y Y Y!7T 78Q B:\!8D U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期林宗英)""""""""""""""""""""""""""""""""""""""""""""""""""""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抓取控制系统设计#%$$!#未来相关研究单位可以在此系统的基础上&联合其他新型应用技术&在保障工业机器人运动流畅性的同时&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准确抓取与定位%参考文献'%(王!峰&张!衡&韩孟臣&等R 基于协同进化的混合变量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无人机协同多任务分配问题'3(R 计算机学报&"#"%&((!%#")%)&'%)*$R'"(韩平平&范桂军&孙维真&等R 基于数据测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光伏逆变器A ^0?特性辨识'3(R 电力自动化设备&"#"#&(#!"")()4(&%"R'$(苏!建&李在娟R 融合视觉和以太网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分拣装配控制系统设计'3(R 机床与液压&"#"%&()!"(")%%)%"$R'((洪向共&钟地长&赵庆敏R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陆空两栖机器人移动控制系统设计'3(R 科学技术与工程&"#"#&"#!*")$%#$$%#*R'4(吴志鹏&赵安安&郑!炜&等R 面向复杂大部件装配的多机器人制造系统运动规划研究进展'3(R 机械科学与技术&"#"%&(#!&"))&))'*R'&(韩!特&李彦夫&雷亚国&等R 融合图标签传播和判别特征增强的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半监督故障诊断方法'3(R 机械工程学报&"#""&4*!%'")%%&%"(R''(胡斯登&梁梓鹏&张志学&等R 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母排网络结构矩阵分析方法'3(R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4#R'*(李浩乾&邹艳丽&张少泽&等R 基于复杂网络的电网结构健壮性及]V L P T T 悖论现象研究'3(R 计算物理&"#"%&$*!(")('#('*R')(吴晓 &陈新阳&骆晓伟&等R 基于改进差分的多障碍视觉传感器网络部署优化'3(R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R'%#(王煜升&张波涛&吴秋轩&等R 一种基于双目视觉传感器的遮挡目标期望抓取点识别与定位方法'3(R 传感技术学报&"#"%&$(!*")%#$$%#($R'%%(方记文&王!佳&刘芳华&等R 基于浮动定子的直线运动平台减振与定位控制'3(R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4)R'%"(匡斯建&张小平&刘!苹&等R 线电感特征点定位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3(R 控制理论与应用&"#"#&$'!$")44%44)R'%$(王!鹏&曹现刚&马宏伟&等R 基于余弦定理,6/的煤矸石分拣机器人动态目标稳准抓取算法'3(R 煤炭学报&"#"#&(4!%"")("(#("('R'%((邹!遇&熊禾根&陶!永&等R 基于$维点云深度信息和质心距相结合的机器人抓取控制方法'3(R 高技术通讯&"#"#&$#!4")4#*4%'R'%4(李!婕&杨淑英&谢!震&等R 基于有效信息迭代快速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在线辨识'3(R 电工技术学报&"#""&$'!%*")(&#((&%$R'%&(赵!乔&王增平&董文娜&等R 基于免疫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研究'3(R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R'%'(孙明翰&许!哲&郑立康&等R 基于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双辊薄带振动铸轧压下控制系统优化'3(R 中国机械工程&"#"#&$%!$")$&#$&&R'%*(陈!勇&郑!瀚&沈奇翔&等R 基于改进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室内可见光通信三维定位方法'3(R 电子与信息学报&"#"%&($!%")%#%%#'R'%)(李萌萌&王潜心&李怀展&等R 轨道坐标系到星固坐标系的四元数转换方法'3(R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4R'"#(姚潇悦&李险峰&江!俊&等R 基于坐标旋转变换意义下的三维全局耦合离散混沌系统对称与隐藏动力学的识别与分析'3(R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R'"%(施永豪&董志诚R 考虑动态环境下的光伏系统柔性功率点自适应跟踪控制算法'3(R 重庆大学学报&"#"%&((!*")4)'4R'""(赵!越&沈艳霞R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3(R 信息与控制&"#"%&4#!%")%%$%%*R'"$(颜湘武&孙!颖&李晓宇&等R 基于双馈风力发电场虚拟惯量控制策略优化'3(R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R'"((陈继开&李!林&张!程&等R 不对称电网电压下22@M ^/@系统控制优化方法'3(R 电网技术&"#"#&((!)")####################################################$4"4$4$"R!上接第%"'页"'%&(叶!敏&肖龙翔R 分析力学'2(R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R'%'(王永岗R 分析力学'2(R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 '%*(b ?e 6a ^6R ^L V ;L X Q PT =V I 8=I V PT B T =P U T Y ;=CT Q ;S ;9J UD S P T '3(R 6H H H ?V L 9T L 8=;D 9TD 9.I =D U L =;8@D 9=V D Q &%)''&""!"")"%""""R'%)(刘金琨R 滑模变结构控制2.?A .]仿真)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2(R 第(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K 5b a -e/&b ?e 6a ^6&5`-b a H 0b!.8D 9=V D Q P 9J;9P P V h T J I ;S P =D T Q ;S ;9J U D S P 8D 9=V D Q '3(R6H H H?V L 9T L 8=;D 9T D 9.I =D Z U L =;8@D 9=V D Q 1B T =P U T?P 8C 9D Q D J B&%)))&'!$")$"*$("R '"%(方勇纯&卢桂章R 非线性系统理论'2(R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1b a a &+.a -K@&`M .a -K /&P =L Q R.a D O P Q :;9P U L =;88D I >Q ;9J Z X L T P S =V L 7P 8=D V B>Q L 99;9J U P =C D SW D VD O P V C P L S8V L 9P T '3(R 6H H H +.12H=V L 9T L 8=;D 9TD 92P 8C L =V D 9;8T &"#%"&%'!%")%&&%'$R!投稿网址 Y Y Y!7T 78Q B:\!8D U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机器人抓取装置位置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
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2011年12月
初始条件:
一个机器人抓取装置的位置控制系统为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其传递函数为()()()
15.013
0++=s s s s G ,设计一个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
角裕度︒=45γ。

设计容:
1.先手绘系统校正前的bode 图,然后再用MATLAB 做出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根据MATLAB 做出的bode 图求出系统的相角裕量。

2.求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3. 用MATLAB 做出校正后的系统的bode 图,并求出系统的相角裕量。

4.在matlab 下,用simulink 进行动态仿真,在计算机上对人工设计系统进行仿真调试,确使满足技术要求。

5.对系统的稳定性及校正后的性能说明
6.心得体会。

1频率法的串联滞后校正特性及方法
1.1特性:当一个系统的动态特性是满足要求的,为改善稳态性能,而又不影响其动态响应时,可采用此方法。

具体就是增加一对靠的很近并且靠近坐标原点的零、极点,使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提高β倍,而不影响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中、高频段特性。

1.2该方法的步骤主要有:
()1绘制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求出相角裕量0γ,幅值裕量g K 。

()2在bode 图上求出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量εγγ
+=期望处的频率
2c ω,2c ω作为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
ε用来补偿滞后校正网络2c ω处的相角滞后,通常取︒︒=15~5ε。

()3令未校正系统在2c ω的幅值为βlg 20,由此确定滞后网络的β值。

()4为保证滞后校正网络对系统在2c ω处的相频特性基本不受影响,可
按10
~
2
1
2
2
2c c ωωτ
ω=
=求得第二个转折频率。

()5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
1++=
s s s G C βττ ()6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并校验性能指标
2确定未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
2.1先绘制系统的bode 图如下:
2.2再用MATLAB 程序绘制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并由MATLAB 计算系统校正前的相角裕度,程序如下。

num=[0,3];
den=conv([1,0],conv([1,1],[0.5,1])); bode=(num,den)
由MATLAB 绘制出的系统校正前的bode 图如图1所示。

图1.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
由图可知:s rad c /41.1=ω
根据公式:()c c c ωωωϕ5.0arctan arctan 90--︒-=
()c ωϕγ
+︒=180
︒=16.0γ
3设计串联滞后校正
3.1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取︒=5ε时,︒=50γ由图1可知:49.02=c ω 由题设的传递函数可知:()1
25.013
2
2++=
A ωωωω
根据公式:()βωlg 20lg 202=A c 可得出12.6=β 取10
1
2
2ωτ
ω=
=时,可得出40.20=τ
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得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
85.1241
4.20++=
s s s G C
3.2用MATLAB 对加入校正网络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进行验证
由理论计算所得的滞后校正传递函数)(s G c 可以确定校正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 (s )。

()()()()()()()
185.12415.0114.203*0++++=
=s s s s s s G s G s G C
应用MATLAB 对加入滞后校正网络后的传递函数进行验证,程序如下。

num=conv([0,3],[20.4,1]);
den=conv(conv[1,0],([1,1],conv([0.5,1],[124.85,1]))); bode=(num,den)
由MATLAB 绘制出的系统校正后的bode 图如图2所示。

图2.校正后的bode图
根据:()ωω
ω
ϕ4.
ω
ω
-
-
-

arctan
=
-
90+
arctan
20
arctan
85
.
5.0
arctan
124
()ω
γ+︒
ϕ
=180
可求出:︒
γ
45
=36
.
4.误差允许的围,在matlab下进行动态仿真
下图是好的程序块:
图3校正前的simulink仿真图
图4校正后的simulink仿真图
由以上两图比较可知,未校正前,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校正后,系统保持稳定,且在误差允许的围达到设计要求。

5.对系统的性能的分析说明
通过未校正前和校正后的bode图,我们可以看出,在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的同时,相角裕度也得到了应有的提高、由原来的0.16提高
到45.36。

总体来说,在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系统的总体性能得到了提高。

6.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对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的设计与分析,让我对串联滞后校正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也让我更进一步熟悉了相关的MATLAB软件的基本编程方法和使用方法。

在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从整体思路的构建到具体每一步的实现,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复习课本知识以及查阅有关资料确定了整体思路,通过自己在稿纸上演算确定校正网络参数,然后运用MATLAB软件编程验证,作图。

在word编辑以及MATLAB软件遇到了一系列问题,通过上网查询或者请教同学都得到了解决,因而设计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我的软件使用能力
体会到了学习自动控制原理,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容,还要灵活思考,善于变换,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