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中建筑平面空间组合与风环境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 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 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 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室外管线及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并 预留室外风机、管线等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 的整体效果。应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 面的“二次施工”。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
1.住区内部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通风,如点条结合、 高低错落、底层架空等; 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宜构建绿化带、水道、花廊 等景观通道;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迎/挡风; 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1.2 适用性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等,也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住宅设计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1.3 社会性原则
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感,并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际交往,引导人(群)的交互行为及社区休闲健身活动。提倡公共参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
3.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1.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 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 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 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 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 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 和谐。

论风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巧妙运用

论风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巧妙运用

论风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巧妙运用摘要: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引入自然风方式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并使人类与自然相近、相亲、相融。

关键词:自然通风;住宅建筑;布局1、引言风环境是空气气流在建筑内外空间的流动状况及其对建筑使用的影响。

风环境是建筑环境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在以往建筑物理的研究发展中,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在自然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自然通风与人体舒适度的联系、与建筑节能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逐步被反映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来,尤其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考虑,风环境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通风设备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相对于自然通风来讲,机械通风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其应用范围也仅局限在建筑物内部,而且还会产生噪音,在带来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又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自然通风是指大自然中的空气通过住宅组群和住宅内各个功能空间自由流动。

自然通风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带来清凉,带走污染,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能够改善局部气候。

因此从健康与节能的角度来讲,自然通风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时,不同的建筑形式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通风效果,通过科学的建筑群布局,合理的室内功能空间组合,使自然空气能够在室内外以最畅通的方式流动,从而实现最佳的自然通风效果。

2、合理利用风压和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建筑物中的自然通风,关键在于室内、外空气之间存在着压力差。

形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有二:一是热压作用;另一个是风压作用。

2.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

在具有良好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当风吹过建筑物时,由于建筑物的阻挡,迎风面气流受阻,静压增高;侧风面和背风面将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

这样便在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形成压力差,室内外的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流动。

另外,伯努利流体原理显示,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自古至今,住宅在人们的生活中始终扮演了一个承载生活的角色。

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产力水平和生活面貌往往通过住宅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而体现出来,因此居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和规划界所重点关注的对象。

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解决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提供满足人们身心需求的住区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整个国民经济开始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稳定的发展轨道,而中国城市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变革也在居住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住区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

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的轨道,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聚集。

以北京为例,人口规模已超过现有各项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出现过度拥挤,交通阻塞,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衣食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已经转向了住房,人们迫切需要尽快改善和提高居住条件。

因此住区建设已不仅仅是解决住房问题,它已经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 20 年,中国城市建设和乡镇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主导和推动下,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近 10 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平均每年大约以 0.6%的速度增长。

按照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 30%的时候,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在《2001 至 2002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专家预测,到 2020 年,50%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到 2050 年,将有 75%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

可以说,21 世纪是中国的“城市世纪”城市住区建设水平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住区作为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有关建筑设计中通风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有关建筑设计中通风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有关建筑设计中通风设计的探索与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就建筑设计中的通风采光,日照问题进行了论述,然后阐明了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地考虑室内自然通风,室外通风环境质量,房屋间距、朝向、采光等方面,对建筑设计中的通风,日照采光问题加以解决,以达到提高工作、居住环境的安全卫生要求和舒适性要求。

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通风;通风环境;天然采光;日照标准;前言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一项非常创痛、非常古老、非常普遍使用的建筑防热技术,在全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自然通风就是通过空气的自然流动来进行室内通风换气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空气自然流动的动力既可以来自于空气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压,也可以是由于风力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风压,通过这样一种自然通风的方式来进行室内降温,好处在于基本上没有任何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状况的发生,且还能够在进行新鲜冷空气引进的基础上及时有效的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室内的空气环境。

但是发展到现如今阶段,空调的大量使用使得人们不再被动的去适应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是通过现代科技来主动控制自己的居住环境,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人们也逐渐的淡化了自然通风这样一种有效的降温方式。

现今全球能源问题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是因为在长期的工业发展状况下,环境收到了很大的不可挽回的破坏,这种状况下,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就显得特别的关键。

建筑中暖通空调这一方面的能耗在整个的建筑耗能中占到了极大的比例,这也就意味着,对建筑耗能进行控制最好的出发点就是暖通空调,正是在这中大的背景下,我们就很有必要将自然通风这样一种传统的生态技术重新的引入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与建设中来,实际上,这相较于以往来说是更加有意义的。

一、通风问题分析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住宅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住宅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住宅中的生态建筑设计何雯董亚礼马睿宏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710082摘要: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基于建筑在人类与自然界生态环境之间的中介地位,建筑设计要注重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建筑生态设计必须考虑居民使用的方便、简捷;营造人类与自然环境沟通的合理条件。

本文探讨了住宅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关键词:住宅;生态;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建筑与生态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同时生态策略也成为21 世纪建筑设计中的主旋律,其必然性的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是人为的创造产物,其存在于生态环境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自然的秩序,而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其需要遵循生态环境的存在规律,因而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不仅仅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而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住宅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必要性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住宅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生态城市应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 从而使居民的生活得更美好、更舒适、更和谐。

2、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住宅建设每年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能耗大的建筑材料, 节约不可再生原料和短期资源, 多使用自然建材和当地材料。

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 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住宅能够减轻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使废弃物减少到零排放或零污染,做到再生、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生态住宅可为人们提供最大的自然度和自由度, 充分有机地利用自然的原材料,大大减少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体的污染,使人们居住更加舒适。

居住区排列方式风环境模拟

居住区排列方式风环境模拟

四种常见居住区建筑排布方式的风环境模拟实验报告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2013年05月28日几种常见居住区建筑排布方式的风环境模拟实验报告目录指导教师:刘娜娜组员:毛敏、王倩岚、王青青摘要 关键词 ......................................................................021.实验说明 ..........................................................................03 1.1实验目的1.2达成目标1.3实验意义1.4技术路线1.5实验器材1.6实验步骤2.实验依据 (04)3.分析原理 (05)3.1 CFD3.2数学模型4.CFD 模型及初始边界条件 (06)4.1物理模型4.2计算区域4.3参数设置4.4风速与风级的等量关系及表现形式5.模拟结果 (11)5.1工况15.2工况26.总结 (22)附录 (23)附录Ⅰ室外风压云图 (23)附录Ⅱ建筑表面风压云图 (27)附录Ⅲ大寒日全天日照时间 (31)参考文献 (33)几种常见居住区建筑排布方式的风环境模拟实验报告居住区、CFD、室外风环境Residential Area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Outdoor Wind Environment为了了解分析不同布置方式下住宅区的室外风环境的情况,在同一地块基地上构建了几种常见的住宅区布置方式,并在假设的理想化状态下利用CFD 软件模拟小区内风环境,作出评估。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arrangement of the outdoor wind environment under the residential situation, built on the same land base for several common residential arrangement and assuming idealized state district by CFD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wind environment, assessed.【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1.实验说明1.1实验目的在常州的一块居住区规划地块(以马桥公路西南侧地块为例)上将居民住宅区尝试进行不同形式的排布,在满足日照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风环境分析,了解在那块地形上不同排布方式所产生风环境的情况给建筑的排布方式提供指导性建议。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

白德懋在《小区规划与居住区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

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

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

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

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

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

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

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

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

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

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_50180_93(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_50180_93(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发布时间:2011-08-28 信息来源:市规划局作者:不详字体: 大中小(双击滚屏)1总则1.0.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1.0. 3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5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1.0.5.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1.0.5.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1.0.5.6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1.0.5.7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1.0.5.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1.0.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代号2.0.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关于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分析

关于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分析

关于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分析生态建筑将是未来社会最具代表性、时代感的建筑形式之一。

采用科学的设计技术,创造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居住环境和绿色建筑空间。

文章通过对生态住宅进行诠释,应用技术手段进行生态住宅的设计分析。

标签: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绿色环保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的居住区总体布局、建筑单体的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一、生态建筑的设计1.生态建筑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考虑节能节水、方便美观、适用等因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将建筑设计成为和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2.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2.1住宅区风环境设计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

高层建筑由于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的报道屡见不鲜。

很多事例提醒规划师和建筑师,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

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宅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

事实上,良好的室外风环境,不仅意味着在冬季风速太大时不会在住区内出现人们举步维艰的情况,还应该在炎热夏季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

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规划设计中仅仅考虑对盛行风简单设置屏障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

2.2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住宅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宅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答案集合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答案集合

城市规划原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确定道路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和横断面组成的主要依据是( C)A. 干道网间距B. 干道网密度C. 交通量D. 道路网密度2.“G22”代码表示(D)A. 公共设施用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二小类B. 公共设施用地中第三个中类C. 绿地中的第二个中类D. 绿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二小类3.一般要求在冬至日中午前后至少有2小时的连续日照时间为( A )A. 日照标准B. 日照间距C. 日照质量D. 日照时数4.下列关于城市规划任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B.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C.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D.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安排5.城市中的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人不得小于( B )A. 5㎡B. 7㎡C. 10㎡D. 15㎡6. 公路分为( A )三类。

A.国道、省道、市郊公路B.主干道、次干道、支路C.交通性、生活性、地区性D.一级、二级、三级7. 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指( A )等几个方面。

A. 地质、水文、气候、地形B. 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C. 建筑基地、地震和矿藏D. 太阳辐射、风象及温度、湿度8. 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在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宜布置在( D )A. 城市边缘B. 距城市边缘2~3公里处C. 市中心内D. 市中心边缘9. 机场的选址应使( A )A.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B.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C.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越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D.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10. 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 B )A.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设计B.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C.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设计D.对详细规划的具体设计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

建筑平面布置组合设计分析

建筑平面布置组合设计分析

建筑平面布置组合设计分析摘要: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基地布置和建筑单体的平、立、剖面设计。

建筑平面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部分。

建筑平面主要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并集中反映建筑物的功能关系,因而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平面;组合一栋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是这栋建筑物在不同方向的外形及剖切面的正投影,这几个面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建筑设计中将二维的平、立、剖面综合在一起,用来表达建筑物三位空间的相互关联及整体效果。

其中,平面图应该是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

建筑平面图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映各建筑空间与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由于建筑平面通常最能表示建筑的功能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往往最先从平面设计入手。

但是在平面设计中,始终需要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果来考虑问题,应该紧密联系剖面和立面设计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断调整、修改平面,反复深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

使用部分是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

例如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卫生间、厨房等起次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仓库、更衣室、办公室等起次要功能的空间,都属于建筑物中的使用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是指专门用来连同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的那部分空间。

例如许多建筑物的门厅、过厅、走道、楼梯、电梯等等,都属于建筑物中的交通联系部分。

建筑物的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围护分隔构件本身所占用的面积之和,就构成了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1建筑总平面的设计1.1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主要包括人流、货流、间距、朝向、地形与绿化等因素。

1.2总体布置首先,估计用地面积,包括建筑用地、建筑延伸到室外的用地、独立的室外面积、交通面积、隔离面积等。

专题 建筑总平面优化设计 风环境 热环境

专题  建筑总平面优化设计 风环境 热环境
63
设置等值面图
设置查看范围 64
计算结果生成动画
1、做流线图动画。设定流线形式、数目、方向、起始和 终点位置。
2、单击 OK,弹出 Streamline Management对话框,选 择 Object—New,单击 OK就产生流线。
3、单击 Animate,即可看见流线运动
流线图的产生方法
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且室 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2分。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 得1分。 3)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 无风区;或50%以上建筑的可开启外窗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得3分。
Geometry scaling换算
PHOENICS的默认单位 为米(m),如果导入的 CAD文件是以mm为单位 ,这里输入系数0.001, 将其转化成m。点击 apply ------》ok
21
(二 ) 计算域的确定
前导处则理:操作
模型的计算区域:建筑覆盖区域小于整个计算区域面积3% ;以目标建筑为中心,半径 6H(建筑物高度)范围内为水 平计算区域。建筑上方计算区域要大于3H (建筑物高度)
(二)标准要求
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第4章居住建筑 第1节节地与室外环境4.1.13规定“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 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湖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细则》
Phoenics界面和菜单
1、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 夏季的自然通风,评价分值:6分。评分规则如下:
11
二、建 模
1、CAD建模(闭合的PL线描摹建筑的外形,封闭该轮廓——reg( region)使建筑轮廓线变成面域——ext拉伸体——union组合体—— stlout输出为.stl格式的文件,“创建二进制STL文件”选“否”。

居住区可持续设计策略

居住区可持续设计策略

居住区可持续设计策略【摘要】可持续居住区设计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资源、废气排放适量、低能耗。

本文通过对居住区布局和建筑设计的论述,阐明现代居住区设计实现可持续应遵循的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居住区环境建筑“可持续性”从建筑环境的角度来看,应将其定义为“保护、复原和创造富有生气的、可持续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建筑环境。

”从大的方面来说,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都离不开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从小的方面来说,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可视为社会细胞的居住区建设过程中,设计者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可持续性设计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资源、废弃物排放适量、低能耗。

这个要求意味着用最少的材料做最多的事情,用生态的观点看“少就是多”——不浪费,就不缺乏。

从我国国情出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的原因。

在国家建设特别是居住区建设中,把整个可持续发展技术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比较困难。

而结合现有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技术条件,采用传统的、直观的节能技术,才最为接近可持续建筑的传统范围,也更为适用。

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城市居住小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1、居住区布局设计的可持续性在我国,较为多见的封闭式住宅小区固然提供了相对安全和安静的环境,但是其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如:1、拒绝城市交通。

封闭式住宅小区将城市分割成一块块独立的区域,并在区域内重复放置相似的住宅建筑。

高密度的城市道路网络不复存在,车满为患的大马路和呆板的行列式山墙头就不可避免。

2、蚕食城市公共空间。

在住宅小区内部设想的美好环境,无论多么优美,都无法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无法融入城市景观之中。

此外,因建设新的住宅小区而拆除原有的旧城和传统建筑,也是对城市历史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破坏。

3、公建配套设施等重复建设。

首先居民、住宅、街巷、社区的固有联系丧失,人们孤立在高楼上,社区丧失凝聚力;其次,配套商业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地段都不方便,且每个社区都重复建设,这就导致了有限的资源的浪费。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修订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修订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ode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Design(2016年版)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 [46]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补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对地下空间使用、绿地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完善道路规划和停车场库配置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河湖水域,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条文说明】1.0.5 本条是编制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其它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4.0.1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地下空间、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适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控制建设用地的不透水面积,留足雨水自然渗透、净化所需的生态空间。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____景观中国_专业资料_标准规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____景观中国_专业资料_标准规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 总则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 总体环境2.2 光环境2.3 通风环境2.4 声环境2.5 温、湿度环境2.6 嗅觉环境2.7 视觉环境2.8 人文环境2.9 建筑环境3 景观设计分类3.1 分类原则3.2 设计元素3.3 景观设计分类表4 绿化种植景观4.1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 4.2 公共绿地指标4.3 绿地率4.4 院落组团绿地4.5 绿化种植相关间距控制规定 4.6 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规定 4.7 植物配置4.8 植物组合的空间效果 4.9 绿篱设置4.10 宅旁绿化4.11 隔离绿化4.12 架空空间绿化4.13 平台绿化4.14 屋顶绿化4.15 停车场绿化4.16 古树名木保护5 道路景观5.1 景观功能5.2 居住区道路宽度5.3 道路及绿地最大坡度 5.4 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 5.5 路缘石及边沟5.6 道路车档、缆柱6 场所景观6.1 健身运动场6.2 休闲广场6.3 游乐场7 硬质景观7.1 雕塑小品7.2 便民设施7.3 信息标志7.4 栏杆 /扶手7.5 围栏 /栅栏7.6 挡土墙7.7 坡道7.8 台阶7.9 种植容器7.10 入口造型8 水景景观8.1 自然水景8.2 庭院水景8.3 泳池水景8.4 装饰水景8.5 景观用水9 庇护性景观9.1 概念9.2 亭9.3 廊9.4 棚架9.5 膜结构10 模拟化景观10.1 概念10.2 模拟景观分类及设计要点 11 高视点景观11.1 概念11.2 设计要点13.2 常用树木选用表12 照明景观12.1 概念12.2 照明分类及适用场所13 景观绿化种植物分类选用表13.1 常见绿化树种分类表13.2 常用树木选用表13.3 常用草花选用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主编单位: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时间:2004年 6月 7日1 总则1.1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 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备考干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逐条解读

备考干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逐条解读

备考干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逐条解读导读《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

标准旨在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高标准支撑和引导我国城市建设、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2018年7月10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发布,标准于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用地与建筑;5.配套设施;6.道路;7.居住环境。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适用范围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扩展至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2.调整居住区分级控制方式与规模,统筹、整合、细化了居住区用地与建筑相关控制指标;优化了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的控制指标和设置规定。

3.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进行对接与协调;删除了工程管线综合及竖向设计的有关技术内容;简化了术语概念。

《标准》全文逐条解析1总则1.0.1 为确保居住生活环境宜居适度,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定本标准。

1.0.1 本条是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城市居住区(小区)的实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64年原国家经委和1980年原国家建委,先后颁布有关城市规划的文件,对城市居住区规划的部分定额指标作了规定。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以下简称93版《规范》)是我国颁布实施最早,也是使用普及率最高的城市规划标准之一;是在吸取国外经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建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为规范我国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00年,伴随着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居住水平的提高以及住宅市场化变革,对93版《规范》进行了局部修订,形成了2002年版《规范》。

2013年,为配合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46]号)要求,2002年版《规范》针对低影响开发再次进行了局部修订,主要对地下空间使用、绿地与绿化、道路、竖向等技术内容进行了局部增补和修改,形成了2016年版《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住宅小区迎风面积比及架空率设计研究——基于室外风环境优化

住宅小区迎风面积比及架空率设计研究——基于室外风环境优化

住宅小区迎风面积比及架空率设计研究——基于室外风环境优化刘晓群【摘要】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可以降低耗能,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文章分析了自然通风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PHOE-NICS作为工具,研究了某典型住宅小区的迎风面积比、架空率等规划设计参数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优化设计时的迎风面积比、架空率的取值范围.【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风环境;住宅小区;PHOENICS;迎风面积比;架空率【作者】刘晓群【作者单位】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福建福州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1.5在建筑室外环境的舒适度中,建筑室外风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判定小区建筑规划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若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可以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等[1]。

由于自然通风的实现是一种依赖于建筑设计的被动式方法,因此其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的朝向、平面布局等因素。

由于自然通风在实际应用中的众多不确定性,目前关于自然通风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对技术理念的研究,而对于具体的应用效果缺乏相关的具体数据说明[2]。

所以,在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方面进行研究,得出规划布局参数与自然通风效果的一般规律是很有必要的。

强调居住区良好的自然通风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改善居住区热环境,增加热舒适感,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二是为了提高空调设备的效率,因为居住区良好的通风和热岛强度的下降可以提高空调设备的冷凝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节省设备的运行能耗[3]。

住宅小区是现代建筑群的主要形式之一,小区所处的地形地貌、建筑群布局方式、建筑体型、建筑间距、风向角等对室外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由于自然通风设计不合理引发的问题也很常见,比如:高大建筑周边会出现局部风速增大、产生涡流等情况,将对行人造成不适感,甚至危及行人安全;而高层建筑密集的区域,由于建筑布局不当或体型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涡流和气流死区,影响建筑群内的通风、污染气体的排出和夏季的散热[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