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注明:因人手有限,没有校对,另有几个图表没有上传,如有需要可与我们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5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及其条文说明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31号关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了局部修订。

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该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进行了共同审查,现予批准,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第1款)、(第2款)、(第一款)、、、、、(第3款)、(第1款的第5项)、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规范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规定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具体内容,将在近其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3月11日1总则1.0.1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共32页PPT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共32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 环境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PPT课件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PPT课件

8.附岩
9. 悬挑
38
规划平面设计
一、住宅单体的组合布置 [1]行列布置 这种形式能使绝大多数居室获得
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是各地广泛采用的 一种方式。但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单 调、呆板的感觉。为了避免以上缺点, 在规划布置时常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 开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
39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基本形
2)平面形式 梯间式、走廊式、点式
18
住宅楼基本构成
(1)梯间式住宅
– 以楼梯间为中心,布置住户,住宅平面布局紧凑,公共交通 面积少,户间干扰少,相对安静,适应各种气候条件。
19
住宅楼基本构成
跃层
– 利用顶层做跃层,退台,减少日照间距 – 有效利用空间,丰富立面效果,带来很好的效果户内空
间变化
20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 住宅建筑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2014-05-14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目录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 ➢居住区定义与介绍 ➢容积率与居住形式 ➢住宅楼基本构成 ➢规划平面设计 ➢规划立面设计 ➢节能、节地 二、案例分析
住宅楼基本构成
转角处理
– 有效利用住宅楼两端的空间 – 打破单调的行列式布局,空间处理更加灵活 – 有利于邻里空间的营造 – 主要朝向受到影响
21
住宅楼基本构成
(2)走廊式住宅
– 以走廊连接多户住宅 – 通风效果不好,容易产生户间干扰
22

《居住区规划》课件

《居住区规划》课件
2023
《居住区规划》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居住区规划概述 • 居住区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 居住区规划的要素 • 居住区规划的程序与方法 • 居住区规划的案例分析
2023
PART 01
居住区规划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居住区规划是指对一定地域内的居住 区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居民的基本 居住需求和改善居住环境。
邀请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意见和建议 。
方案修改完善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
报批与公示
将修改后的规划方案报送相关部门审批,并进行 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规划实施阶段
1 2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审批意见和公示反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
组织建设实施
按照实施计划,组织各方资源进行建设实施。
空间布局的艺术性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创 造出富有艺术美感的居住 区景观,提升居住环境的 品质。
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规划的原则
道路交通规划应遵循安全、便捷、顺畅的原则,确保居民出行方 便且交通安全。
道路交通的组织方式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地形条件,道路交通可采用自由式、方格网式 、混合式等不同的组织方式。
停车设施的设置
合理设置停车设施,包括住宅配建停车位、公共停车场等,以满足 居民的停车需求。
绿化景观
绿化景观的原则
01
绿化景观应遵循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的原则,提高居住区
的环境质量。
绿化景观的类型
02
根据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功能需求,绿化景观可分为草坪、花坛
、树木、水景等类型。
绿化景观的管理与维护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共32页PPT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共32页PPT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与空间 环境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04 居住区环境设计
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覆盖率
确保居住区内绿地面积足够,提 高居住环境的绿化覆盖率,为居 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休闲
场所。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 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 、花卉等,以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 。
绿化布局
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将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居住区规划布局设计 • 居住区建筑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01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对城市中住宅 集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 景观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
目标
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美丽的 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水景环境设计
1 2 3
水景类型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定位,设计不同类型的水景 ,如池塘、溪流、喷泉等,以增加居住区的灵气 和活力。
水质保障
采取有效的水质保障措施,如定期换水、过滤设 备等,确保水景的清洁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 舒适的休闲环境。
水景与建筑、环境的融合
将水景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统 一的整体效果,提升居住区的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住宅组团布局
总结词
住宅组团布局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氛围。
详细描述
住宅组团布局应注重多样性和协调性,以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在规划住宅组团时,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设计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住宅,以满足不同家庭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同时,住宅组团布局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标准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居住区规划设计》(二)课程性质: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建筑风格、绿色建筑等方面。

(二)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的协调性,注重绿色建筑和环保理念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实际案例和图片,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估方式与标准(一)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期末考试等。

(二)评估标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一)教材:《居住区规划设计》教材(可选)。

(二)参考书目:《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

七、教学团队与教学设施(一)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授课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准确、生动的授课内容。

(二)教学设施: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教学场地和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以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资源,以支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八、其他说明(一)本课程标准为参考性文件,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居住区规划设计完整方案

居住区规划设计完整方案

居住区规划设计完整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良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谐宜居的社区。

本文将以____字篇幅,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选址和土地利用规划1. 选址:优先考虑距离城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的区域。

这样便于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压力。

2.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用地比例,确保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等区域的平衡发展。

同时,保留一定比例的绿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三、社区布局与交通规划1. 社区布局:以功能分区为主,将居住区划分为居住区、公共服务区、商业服务区和休闲娱乐区。

同时,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综合配套设施,合理规划社区内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2. 交通规划: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合理规划社区内的地铁、公交线路,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

同时,保证社区内道路的连通性,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

四、住宅区规划设计1. 住宅布局:以小区为单位,规划出合理的住宅单元,保证每个住宅单元附近都有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注重社区的人文景观设计,使小区环境美观宜人。

2. 住宅类型:结合实际需要,规划不同类型的住宅,包括公寓、联排别墅和独立别墅等。

确保住房供应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3. 公共设施:规划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包括儿童游乐场、社区健身器材、篮球场等。

这些设施能够促进邻里关系的融合,增加居民的社交活动。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1. 教育设施:规划社区内的教育设施,包括学校、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等。

确保居民的子女能够就近上学,减少通勤时间和家长的精力负担。

2. 医疗设施:规划社区内的医疗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诊所等。

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减少外出就医的时间和费用。

3. 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社区内的图书馆、文化中心和博物馆等。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06303课程名称: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英文名称:Planning and Design on Urban Residential Areas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房地产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建筑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设计与园林艺术二、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中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知识。

在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上,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中包括的居住区相关土地利用规划、配套设施、建筑、环境等相关规划元素都会用于进行实操训练的过程中。

其中,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也将作为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对象进行实操训练。

在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中,学生通过本课程会更全面地考虑人本因素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并了解居住区后期管理与规划设计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并能加以运用。

In this course, students could learn the way to plan and design of China`s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Students could be taught by following demands. Designs should be stressed on the concept of viewing urban environment as forming an organic whole.Proper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to study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control. The land use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in a residential area should meet the planned target.Courtyard planning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with more local feature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the study of the changes of living demand.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should take both the form of layout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livingdemands into consideration.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management work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construc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该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了解我国住区规划发展历程、国家政策引导对国民住区建设的影响与发展,熟悉中国特色住区规划与设计要点、中国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房地产相关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掌握使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分析、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经典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第十八章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城乡住区规划一、住区规划结构有哪些基本形式?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住区?答:p497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适用于居住区-小区-组团、小区-组团类型的住区)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适用于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独立式组团类型的住区)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适用于居住区-小区-组团类型的住区)二、如何确定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与布置方式?未来的住区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布局将产生哪些新的趋势?答: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方式一般以居住人口规模大小分级布置:1)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2)第二级(居住小区级):内容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3)第三级(居住组团级):内容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新趋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老龄化增加,再加上我国区域发展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在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方面具有需求和标准方面的差别。

例如,养老设施相对不足;近年来城市居民对群众性体育运动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街道办事处部分职责转向社区,亟待成立社区各类公共服务中心及相配套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因此,对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对群众性体育设施、老年服务设施的配置需求与标准的确定,将是未来住区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布局的主要核心问题。

三、城市住区更新规划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它对于城市更新具有什么意义?答:城市住区更新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用地的调整2)住户的再安置3)具有历史价值的住宅、地段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保留4)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规划建设意义:1)弥补总体规划对城市更新系统性研究的缺失2)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更新的公共政策效应3)满足城市功能更新的管理要求4)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城乡统筹发展。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和空间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布局和空间环境

1)街坊式旳布局构造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成街旳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构成带形空间,成坊旳布置方式是 住宅采用周围式旳布置,配置少许旳公共建筑。
2)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布局构造
居住小区是被居住区级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 规模(7000——15000人)相相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旳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旳公共服务设施旳居住生活 聚居地。住宅组团是指一般被小区内部道路分割,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相应,配建有居民所需旳基 层公共服务设施旳居住邻里单元。
特点:院落内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和小 朋友活动场合,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并 能提升容积率。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居住区组团形式:点裙式
指低层独立式、多层点式、高层塔式住宅自成 相对独立旳群体旳布置形式。一般可围绕某一公共 建筑、活动场地或绿地来布置。有利于取得良好旳 自然通风和日照,易适应地形,可利用边角余地; 缺陷是外墙面积较大,经济造价高、对建筑节能不 利。
►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防止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区 旳污染和干扰;
►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 (4)便于寻访、辨认和街道命名。 ► (5)公共活动空间旳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
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旳活动之间旳相互关系。
► (6)要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设计 ,起规划设计必须遵照保护规划旳指导;居住区内旳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古树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旳 建设控制地带内旳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旳环境风 貌。
广州锦城花园小区(如图3-10),由15 栋12层点式住宅拼接,并随处形自然围合,宅 旁绿地小空间和中央集中绿地构成一种整体, 将住宅底层架空,形成室内外绿化旳渗透,使 穿堂风贯穿调整小气候,为住户提供户内外旳 活动和交往场合。停车场设于地下。深圳滨河 小区由四种点式住宅群沿周围按一定间距布置, 并用连廊将个幢住宅二层入口连接起来,廊底 层布置公共设施,廊面步行通达每个单元;连 廊设通通长旳花池,形成中心庭院和二层连廊 旳立体绿化系统,环境宜人。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方案》GB50180_93[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方案》GB50180_93[2016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36879 50180-93(2016 年版)目录1 总则2 术语、代号3 用地与建筑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5 住宅6 公共服务设施7 绿地8 道路9 竖向10 管线综合1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附录A 附图及附表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录A 附图及附表1 总则1总则1.0.1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 1.0.3 的规定。

1.0.4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 小区- 组团、居住区- 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5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6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 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1.0.5.3a 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河湖水域,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1.0.5.4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1.0.5.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1.0.5.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1.0.5.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1.0.7 居住区规划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2)绿地率(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的比例):要求新区不 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2021/7/10
7
2021/7/10
8
(三)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1)根据居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采 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2)尽可能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以节约用 地。对建设用地中原有的绿化、湖河水面等自然条件要 充分利用。
2021/7/10
24
(三)居住区内各类室外场地的规划设计
1、儿童游戏场地
(1)规划布置 (2)儿童游戏场地的面积指标
2、成年和老年人休息、健身活动场地 3、晒衣场地 4、垃圾储运场地
2021/7/10
25
不同年龄组儿童游戏场的布置
2021/7/10
26
2021/7/10
儿 童 游 戏 场 地
滨市南岗区学府三道街、学府四道街、哈西大街、尤 家街、西河沟围合的区域内,毗邻哈尔滨市高等学府 的聚集地,总用地面积29公顷,规划建筑面积控制在 490000平方米(含地下部分)以内,容积率为1.7-1.8, 建筑密度为27%以下,绿地率不得低于30%。本小区 是以较高起点改造旧工业区及棚户区,小区规划特点 是以一条生态绿带系统贯穿整个小区,以达到小区环 境的均好性。经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批准, 哈尔滨(欧亚书香苑)住宅小区工程立项为国家康居 示范工程。
2021/7/10
10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 结合。
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 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 等来塑造立面效果。
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 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 换景的良好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4.0.1.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
4.0.2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4.0.2.1规划布局和建筑应体现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0.2.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嗓场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4.0.2.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及美化环境;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人)表3.0.3
居住规模
层数
建筑气候区划
居住区
I、II、VI、VII
III、V
IV
低层
33~47
30~43
28~40
多层
20~28
19~27
18~25
多层、高层
17~26
17~26
17~26
小区
低层
30~43
28~40
26~30
多层
20~28
19~26
18~25
中高层
17~24
局部修订的具体内容,将在近其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3月11日
1总则
1.0.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2.0.31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2.0.32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居住区规划说课设计(高校教师资格证1课时)

居住区规划说课设计(高校教师资格证1课时)

居住区规划说课设计(教师资格证1课时)教学设计2课程名称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单位全称XXXXXX教师姓名XXX学科XXXXXX教材胡纹主编: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章节第十八章第三节学时1年级XXXXXXXXXXXX 一、题目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已对居住区的规模、组成、结构与道路系统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专业性理论构架已基本形成,学习极性高,但缺乏实践经验。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宏观层面的规划思想领会深刻,微观层面的设计与表达,手段单一,系统性的思维观念不足,易产生逻辑混乱现象。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运用系统性思维,分层次、分等级把握规划要点;学生擅长运用网络资源自学,且案例式教学效果较好。

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要起到主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层面】熟悉居住区道路设计主要内容及其深度熟悉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内容。

【能力层面】1.能应用地形条件和原有基础对居住区的的道路及其相关设施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组织2.能利用本节所学知识对具体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认知层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居住区道路的规划要求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道路规划中体现以人为本四、教学思想1.从“知行合一”思想出发,强调做中学。

让学生在实践中、在探究中、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术,将书本上的、教师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2.差异教学理念。

设计分层任务和不同层级的课外拓展资料,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任务和课外拓展资料。

3.根据课程特点,设置设计性、开放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资源1.本章节PPT、速课视频/space/index.shtml2.参考教材《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吴志强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居住区景观设计-课件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居住区景观设计-课件
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6.2 必须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在住区内设
置垃圾收集装置,推广垃圾无毒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 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
三、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营造
1、总体环境 1.3 通过借景、组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 协调。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 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 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 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 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 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济价值。
1.4
三、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营造
2、光环境
2.1 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 ;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 。 2.2 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 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 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 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2.3 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应营造舒适、 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光线充足的 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
精品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居 住区景观设计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内容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
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
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
、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
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
5、温、湿度环境 5.1 温度环境:环境景观配置对住区温度会产生较大影 响。北方地区冬季要从保暖的角度考虑硬质景观设计; 南方地区夏季要从降温的角度考虑软质景观设计。 5.2 湿度环境:通过景观水量调节和植物呼吸作用,使 住区的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居住区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艺术、地理、环境、心理、行为等各个领域。

因此规划师和建筑师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还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好调查研究,进行艰苦的创作,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一、历史的回顾人类自出现聚居以来,不断地探索着有利于当时当地生产与生活的居住形式。

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居住区”的规模和布局。

早期,农民依附于周围所耕种的土地。

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交通手段决定了村落的布点比较分散,村落的规模不可能太大。

手工业生产和个体劳动经济的崛起出现了沿交通道建房,前店(铺面)后厂(作坊)的布局形式。

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入,城镇规模逐渐扩大,产生了街坊—成街和成坊相结合的形式。

这时期的城镇可以说是一个扩大了的居住区,在那里综合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居住等多项功能。

内向庭院式的居住方式代表着当时封闭的社会形态。

只是由于大工业生产的集中,才有了分区的要求。

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物、噪声等干扰迫使居住区从工业区中分离出去。

而商业、金融、贸易、行政管理等又有了各自的活动范围。

可是城市化运动带来了人口密集、住房拥挤、环境恶化、交通阻塞等弊病,迫使许多社会学家和城市学家寻找对策。

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莱(Clarence A.Perry)根据霍华德(EbenezerHoward)“田园城市”(《The Garden Cities》)的设想,提出了邻里单位(Neighbourhood Unit)的理论。

他在给纽约区域规划委员会的报告中阐述了邻里单位的6条基本原则:(1)城市主要干道和过境交通不得穿越邻里,而应是邻里的边界。

(2)邻里内部道路的布置应设计和建设成为尽端式和曲线形,并采用轻荷载路面,使内部保持安静、安全和低交通量的居住气氛。

(3)邻里的人口应与维持一个小学的规模相适应。

(4)邻里的中心建筑是小学,它与其他为邻里服务的设施一起放在中心公共场地或绿地上。

(5)邻里占地约160英亩,密度为每英亩10户。

它的形状应考虑孩子步行上学都不超过半英里。

(6)邻里单位的服务设施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一个位于小学附近的社区中心。

邻里单位的理论得以实施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首先是在伦敦外围的卫星城中。

著名的哈罗(Harlow)新城由4个居住区(Village)组成,每个居住区划分为2~4个邻里单位。

全城共有13个邻里单位。

以后世界各地相继仿效。

70年代美国兴建的哥伦比亚新城仍然遵循这些原则,各个社区下分成若干邻里。

巴黎周围的5个新城都是吸收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发展起来的。

建国初期,我们在居住区规划中也曾应用了邻里单位的经验。

如上海的曹杨新村等。

当时我们正全面学习苏联,生活区多设计为“街坊”形式。

周边式的街坊布置和单元式的住宅设计在不少城市产生广泛的影响。

北京的三里河和百万庄的双周边布局的街坊,是从苏联周边式街坊演变出来的。

1956年为适应现代化生活和交通的需要,苏联提出了小区的理论。

这个理论迅速传到我国。

小区一词即是由俄文“Mиkpo-paйoн”直译过来。

它的设计原则是:(1)被城市道路所包围的居住地段。

(2)有一套完善的日常使用的生活福利文化设施,包括一贯制学校、托幼、饭馆、商店等。

(3)形成完整的建筑群,创造便于生活的空间。

苏联最早的一个实验小区——莫斯科新契尔穆舍克区9号街坊体现了上述原则,但还保留了街坊的名称。

而北京的第一个小区——夕照寺小区还能看出街坊中轴线和对称的布局手法。

1959年苏联组织了一次莫斯科西南区的住宅区规划方案的国际竞赛。

这次竞赛对居住区规划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个试点居住区占地75公顷,要求住1.5~2万人。

方案中反映了居住区布局的特点:(1)密切结合原有地形,建筑自由布置。

(2)居住区分若干小区,每一小区容纳5000~6000人;小区内分若干住宅组,每组有1000~2000人。

(3)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分别设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4)车行与人行分成两个系统。

居住区有完整的绿化系统沟通。

此后,小区规划的原则和手法在我国被普遍地采用,并不断地得到发展。

二、居住环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定数量的人住在一起形成了基层社会结构,因此研究居住环境必然涉及居住的社会性。

分析过去的社会环境,试看历史长期形成的街坊有其规律可循。

热闹的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具有浓厚的城市气氛,方便居民购物活动。

进入街坊小巷则安静幽雅。

住家内向,有自己的室内外生活空间,与外界隔离。

小巷就是居民的社交场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居住形态也要发生变化。

大家庭分裂成小家庭,封闭的独家独院为开放式的群居所代替。

布局形式要适应变化了的居住形态。

但是传统街坊所具有的环境质量,可以在我们的居住区规划中加以借鉴。

首先是居住的社会性。

居民的相互交往和作用是居住区赖以存在的基本因素。

居住区建起来后,如果邻居们相邻不相往,长期不能形成牢固的社会结构,则不利于安定的生活。

被称为“兵营式”、一排又一排、前后左右对齐的住宅布局所以不好,除了给人以呆板、单调的感觉以外,问题还在于缺乏足够的场所供居民进行交往和休闲活动。

因此要求规划师和建筑师寻求一种适合现代居住生活、有利邻里交往的住宅布置形式。

住宅分组团布置,便于形成内向庭院。

住宅的单元入口开向内院,庭院要具有优美的室外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空间,人们上下班都能见面,有事也好互相照顾,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亲和的邻里关系。

我们不妨把组团的布置形式称之为新型的“扩大了的四合院”。

居民委员会是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一种群众自治组织。

住宅组团的大小可因地制宜。

在人口集中和建筑密度高的地方,每个组团可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团组成一个居民委员会。

组团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

总之,规划的中心思想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邻里交往的场所。

良好的居住环境包含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日照、通风、安静、安全、整洁、美观以至人际交往等条件既是生理上的需要,又是精神上的要求。

例如,人们经常暴露在噪声的干扰之中,往往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变态;突发性的噪声会使情绪烦躁不安。

要采取各种措施,包括防止噪声源迫近住宅、中小学、托幼等设施。

要妥善确定噪声源旁的建筑布置。

在噪声源周围要设置绿化带或隔音墙等防护装置。

三、空间环境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连续。

城市生活必然会渗透到居住区里来,文化、教育、商业、娱乐等人际相互作用也会在这里经常进行。

但居住空间毕竟有别于城市空间。

从居民的环境心理分析,在居住空间里人们不但需要有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场所,而且还要求有安逸、私密的小天地。

在工作之余能安心学习、消遣、休息和从事家务活动,并且不受外界的干扰。

集体与个体、暴露与隐蔽、公开与私密,在居住区里是交替存在着的。

例如在炎热的夏天,回家洗完澡在院子里凉爽一番就不愿被人家看见。

如果单身深夜回来,经过阴暗的小路担心有坏人袭击,就希望别人看见他,如此等等。

目前许多新建的居住区道路四通八达,人车到处穿行,安全得不到保障。

任何人都可以大摇大摆地在居住区里进进出出,坏人在这里作案,不易引起注意,逃窜也很容易。

在目前,居住区里往往存在着不少“剩余空间”。

由于在规划设计中对这些空间未作精心的安排,因此使这些空间成了“消极的空间”。

在这里,道路两旁脏物遍地,空地上野草丛生,特别是人迹罕到的旮旯往往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为此必须把“消极的空间”转化成为“积极的空间”,也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建设中要把剩余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并且把它置于居民的视线范围之内。

要使这些空间真正成为美国建筑师、犯罪心理学家纽曼(OscarNewman)所说的“可以防卫的空间”(Defensible Space)。

积极空间的开辟要密切结合人的活动需要和心理环境的特点,并且在规划方案中就能体现出来。

比如居住区内部道路两旁应尽量布置对居民有积极作用的设施,如商店、文化站、管理处、绿地、住宅等等。

使街道不仅是出行的通道,还是活跃的生活场所。

这样人们乐于在此通行,并且对它有丰富多采的感觉,即使晚间经过这里,也有一种安全感。

如果街道两旁是高高的围墙,人们往往不愿在此久留,心里总想尽快地走完这段路。

当临路的高大围墙(如锅炉房煤场)是不可避免时,也应在围墙与道路之间设置一些服务性建筑,或留出一条绿带,放些花架、座椅等设施,使消极空间变成为积极空间。

将居住区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不同的领域,是一种较好的规划设计办法。

当人们进入居住小区时便是第一层次,从小区进入住宅组团乃是第二个层次;然后进入自己的家,就是第三个层次了。

这样居住空间便形成了序列:从公共空间(城市街道)→半公共空间(小区所有的空间)→半私有空间(组团所有的空间)→私有空间(首层住户的小院和住宅户内的空间)。

如此层层深入,各有各的领域范围。

同时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有形或无形的遮拦,如围墙、花墙、门垛、门头、标志性建筑等,造成实际上和心理上的障碍,防止闲人任意入内。

在这样的环境里老人有地方休息、聊天、锻炼身体,儿童有地方游戏玩耍,尽情欢跳,成年人也能各得其所。

让所有空间充满了生活气息,又令人感到安全舒适,那么居民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主人翁自豪感。

四、生活环境居住区规划中必须充分地考虑居民的需要,妥善地、恰当地安排好各项生活服务设施,为他们提供方便的生活环境。

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断发展的,为此生活服务设施的设置,一定要充分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在规划中要掌握人的活动规律和日常行为轨迹,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且要留有余地。

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国民收入不高,产品还不够丰富。

人们在选购耐用消费品时总要精打细算,那怕距离远点还是到商品齐全的大型商场去挑选。

小区内设置规模不大不小的百货商店往往无人问津。

另一方面,商业、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有本身的合理规模、服务范围和布点要求。

在强调为人民服务指导思想的同时,引进了竞争机制。

国营商店与集市贸易同时并存,国营、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相互竞争,繁荣了市场,扩大了购买者的选择范围。

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到规划中来。

其次我国双职工多。

他们的购物活动往往是利用下班的回家途中进行。

所以沿城市道路布置商店这种传统手法在现代生活环境中还是适用的。

这种布置方式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商店扩大了服务面,使顾客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为此这种充满城市气息的商业街至今仍为我国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再是人们出行的心理——“抄近路”,不愿走回头路。

生活服务设施的布点要顺乎居民的流向和流线。

对商业经营来说叫做“一步三市”——差一步就会影响营业效果。

居住区中的自行车库如果位置安排不当,不是放在上下班必经之处,有的居民可能宁愿冒丢失的风险,把车放在楼道里,而不愿多走几步放在车库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