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祭火民俗文化场域中的资本运作——以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为例

合集下载

裸妆祭火:探访云南红万村

裸妆祭火:探访云南红万村

裸妆祭火:探访云南红万村作者:宋东风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7年第07期自古以来,阿细人信仰万物有灵,崇拜鬼神,尤其对火情有独钟,一生与火结缘,火是阿细人的灵魂、信仰和生命。

密枝祭祀是彝族节日中少见的男人节,女子不得参与,密枝作为阿细人的神圣之地,女性不得入内,这是阿细人世世代代必须遵守的规矩。

祭火队簇拥着火神像在村内游行,行至分岔路口,火神像会被抬往跳火广场。

这时,毕摩及几名助手则按既定路线绕村念经驱邪,同时收取旧火。

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进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从10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迹。

人类最初使用的都是自然火,原始人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后,才促进了人类的体制和社会的发展,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

西方人有“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天火”的神话,中国汉族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而“阿细”——一个聚居在中国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的彝族支系,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取火”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三,红万村的阿细人都会在自己身上画满各种图腾和祖先崇拜的图案,在毕摩(祭师)的带领下钻木取火,烧鸡、煮肉、祭火神、送瘟神,为这个传说中的主人公——木邓,举行隆重的祭火盛典。

红万村的火神传说红万村是一个绿翠缠绕、土墙灰瓦、风情迷人的阿细人村寨。

作为彝族的一个支系,阿细人是一个崇尚火的族群,他们视火为生命,视火为元神。

自古以来,阿细人信仰万物有灵,崇拜鬼神,尤其对火情有独钟,一生与火结缘,火是阿细人的灵魂、信仰和生命。

阿细人刚一出生,便会在火塘边举行命名仪式,死后实行火葬,从生到死都与火相伴。

在一年一度盛大的祭火庆典——“木邓赛碌”上,阿细人通过钻木取火、火神游行、绘身祭火、赤足跳火、传统歌舞等活动,以粗狂而张扬的姿态来祭祀火神,释放火一样的激情,原始而又带有几分神秘。

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人们过着没有光明、没有温暖的艰苦生活。

有一天,暴雨、雷鸣肆虐大地,风雨交加中,一个巨大的火球突然划过天际,从天而降,砸向大地,发出山崩地裂一般的响动,先民们被这异象吓得瑟瑟发抖。

试论阿细族的火崇拜

试论阿细族的火崇拜

试论阿细族的火崇拜以弥勒县西山红万村为例摘要: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人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神秘的祭火活动撼人心魄,这是火的圣典,是阿细“部落”原始激情的豪迈释放。

这是红万村钻木取火的祭火节。

阿细人崇尚火,从红万村一年一度的祭火节中可以探究彝族火文化,解读崇拜之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钻木取火是人类远古祖先所共同经历的文明创举,然而,随着年代的久远,当今的人们渐渐淡漠了祖先的演绎史,古人怎样取火留意的人不多了。

因此,西一红万村至今保存完整的阿细祭火神节更显得是九州难寻的活宝石了。

因此,祭火资源的开发是非常有价值的,加上政府的关心支持,开发前景是光明的。

关键词:阿细族火崇拜的历史火崇拜的文化内涵祭火节的族游开发前景弥勒县西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群山环绕,绿树成荫,郁郁葱葱。

这儿居住着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阿细人(彝族支系),这里有:竞争激烈,扣人心弦的摔跤场面;欢快奔放洒脱的阿细跳月;热闹非凡的火把节;长篇创世史诗—《阿细先基》。

而阿细人崇尚火,从生下来在火塘边进行命名仪式,到与火离不开的各种活动,一生都与火结缘,火与彝家形影不离。

为什么阿细人会那么崇拜火呢?从红万村一年一度的祭火节(农历二月初二、三)中可以探究彝族火文化,解读崇拜之历史。

神秘的祭火活动撼人心魄,是火的圣典,是阿细“部落”原始激情的豪迈释放。

一、阿细人火崇拜的历史(一)祭火节的来历阿细人祭火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

现红万村西边的大山梁有一个长3公里,宽2公里的大凹子,凹子边有个大山洞,足以容纳万人。

洞口峭崖陡壁,犹如鬼斧神工,一派鲜红,故名思义,红万村名由此而来。

洞外山梁上都是茂密的原始大森林,洞口向西,太阳可以从中午晒到日落,洞中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进出方便,一年四季流水潺潺。

听古人传说,燧人氏统领的原始部落在这里休养生息,繁衍后代。

年复一年与自然界作顽强地斗争经历了漫长的年代。

相传某年立春之后,正是二月初三,下了一场雷阵雨。

彝族阿细人的生计方式与教育的相互影响——基于弥勒市红万村的调查

彝族阿细人的生计方式与教育的相互影响——基于弥勒市红万村的调查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32彝族阿细人的生计方式与教育的相互影响——基于弥勒市红万村的调查◎伊丽娜摘要:彝族阿细人的传统生计方式是种植烤烟,阿细跳月是他们独有的舞蹈形式。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高等教育的推进,阿细人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由此,阿细人的传统生计方式发生了改变,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同时促进了新一代阿细人接受教育,随之而来的是民族传统文化学习逐渐缺失。

关键词:阿细人;生计方式;教育;红万村一、研究问题及基本情况红万村位于弥勒市境内,弥勒市地理环境比较复杂,中部河谷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环抱中形成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地带,山脉、河流趋向多由北向南。

西部石山碎布,间有成林的乔木、灌木。

红万村是彝族阿细人聚居的村寨,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啊细”,聚居于云南省路南(今石林)、弥勒、丘北等县。

红万村以“龙鲁斗”(意思为祭龙的地方)为头,以“雨都来补”(意思为出水的大山)为中心,以“米记来补”(寄密枝的大山林)为心脏。

建起来的寨子最早叫“红岩村”,但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阿细人的民族英雄木邓有了“钻木取火”的伟大发明,村名才改为“红万村”。

红万村彝族(阿细)保存着非常传统的文化活动、独特的婚俗习惯、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指路经》《阿细的先基》。

彝族(阿细)历史选择定居在红万村具体年代无从考究,居住在这一带的居民,约明·成化17年(公元1481年)间和正德15年(公元1520年)后,先从虹溪十八寨、弥勒等地迁入。

根据彝族(阿细)人的族系图出现阿细支系是在明清阶段,可以推断红万村彝族(阿细)经历了几百年。

多年来,红万村的传统生计与文化持续保留着,包括阿细跳月这样独有的舞蹈,以及通过阿细跳月谈恋爱的形式。

如今,阿细人的生计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是多种原因作用下的结果。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年轻的阿细人受教育程度提高,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为村庄带来新生动力。

阿细祭火盛典与火文化

阿细祭火盛典与火文化

阿细祭火盛典与火文化
张彦鑫
【期刊名称】《华夏文化》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聚居在云南省弥勒县西山区的彝族支系阿细人就会举行祭火盛典仪式,阿细祭火又以一个叫红万的山寨为最。

阿细祭火盛典仪式最核心的部分有四个:长龙宴和阿细酒歌、钻木取火与送火、火文化展示、跳火神,它们分别代表了火神祭典中的主要观念和仪式。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张彦鑫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云沾化有限责任公司质检中心,6553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
【相关文献】
1.论阿细祭火中的女性观——对云南红万村阿细祭火仪式的考察 [J], 贾平;王海蓉
2.古老的盛典阿细祭火 [J], 马黎
3.火神的盛典:云南弥勒阿细祭火节 [J], 赵永云
4.彝族盛典--关于祭祖、祭龙和祭火的场面 [J], 徐冶
5.阿细祭火——火文化的盛宴 [J], 董引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细密枝山祭祀仪式与生态和谐——以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为例

阿细密枝山祭祀仪式与生态和谐——以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为例

【 关键词】密枝 山祭祀 ;生态和谐 ;空间观 念;时间观念 【 作 者 】彭兆荣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导 ;路芳 ,厦 门大 学人 类学研 究所博士 生。
厦 门。3 1 0 605

【 中图分类号 】C 1 . 【 92 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4 (0 9 3 0 0 0 0 4 5 X 2 0 )0 —0 7 —0 6


引 言
仪式历来 被认为 是社会 生活 的重 要 的因素 ,因为很 多仪式都 是来 t很 久远 的古代 ,并被认 为具 l 备一定 的法律效 力 。正 如莫妮 卡 . 威尔森 ( nc l n Mo i Wio )所说 ,仪式 “ a s 一般被 认为具 备法律 效力 部分主要是 被 当作古代 的制度 ”) (。也有 学 者认 为 :仪式 可 以 “ 1 作为人 们 制 造和 改 造世 界 的 文化 原
动力 的 ‘ 1 ” 窗 2 ~。 因此 ,人们 可 以通 过仪式这 扇 窗 1 ,来 了解 人们 生活 的方 方面 面 :它是 “ 示 1 2 1 展 社会 ( 集体 )力量 和唤起集 体 意识 的 场所 ” @;它 “ 不仅 属 于一 种历 史形 貌 的展 示 形式 ,也 是 一种 人们 参与和认 知 的内容 ” 拉 帕波特 ( o R p aot R yA. a pp r)认 为仪 式有 以下特 征 :不是 由仪 式 展演

7 ・ O
广西 民族研究
20 09年第 3期 ( 总第 9 ) 7期
阿细 密枝 山祭 祀仪 式 与生 态 和谐
— —
以云 南省 弥勒 县 西 一镇 红 万村 为例
彭 兆 荣


【 摘

阿细祭火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以云南省弥勒红万村为例

阿细祭火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以云南省弥勒红万村为例
作 者 简介 :王 永 军 ( 1 9 8 4 一 ) , 山东 泗水 人 ,云 南 民族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2 0 1 1级 民俗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民俗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与保 护 。
}基 金 项 目 :云 南 省 教 育 厅 2 0 1 3年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研究 生 项 目 “ 阿 细 祭 火 民 俗 文 化 场 域 中 的 壁 画 艺 术 研 究 ” 阶段 性 成 果 ;云 南 民 族 大 学 研 究 生 创 新项 目 “ 阿 细祭 火 仪 式 的 再 生 产 ” ( 项 目编 号 :2 0 1 2 YC X 1 3 )成 果 。
【 关键词】弥勒红万村 ;阿细祭 火;民俗旅 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引 言
发与 保护 。
阿细 祭 火是 云 南 省 弥 勒 市 彝族 支 系阿 细 人
红 万 村隶 属 于云 南 省 红 河 州重 要 祭 祀 活 动 ( 包 括 农 历 飞委 员会 行政 村 .位 于 弥勒 市西 部 ,距 县城 3 0公 二 月初 二 的祭 密 枝和 二月 初三 的祭 火 ) ,以纪 念 里 .西 一镇 政 府 所 在 地 的南 部 ,距 西 一 镇 政 府 9
2 0 1 4 年第 2 期第 2 3 卷
No 2. 2 0 1 4 v o1 . 2 3
阿细祭火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 护研究
— —
以云南省弥勒红万村为例
王 永 军
( 云南民族 大学 人文 学院,云 南 昆明 ,6 5 0 0 3 1 )
【 摘
要】 民俗文化作 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民族文化生态旅 游中受到 了广泛的关注。阿细
是 阿细青 年男女社 交 的娱 乐形式 。男 舞者 弹大 三 了坚 实 的文 化 土壤 和浓 郁 的文 化 氛 围 .使 得 以阿 弦或 吹笛 子 ,女子 合着节 拍与男对 舞 ,或 者牵 手 细祭 火 为代 表 的 民俗旅 游 资源 具 备 了较 高 的开 发

彝族群众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表演“阿细跳月”

彝族群众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表演“阿细跳月”

彝族群众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表演“阿细跳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集体舞蹈“阿细跳月”
彝族青年男女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表演“阿细跳月”
一名彝族老汉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弹起大三弦
“阿细跳月”是彝族支系阿细人最具艺术神韵与民族风情的民间集体舞蹈,阿细语称之为“嘎斯比”,意为欢乐地跳舞,是当地彝族群众在庆祝丰收和胜利时的一种舞蹈,因多在月夜篝火旁起舞而得名。

其节奏热烈欢快,动作豪放粗犷。

“阿细跳月”发源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西山一带,流传于弥勒县西
一、西
二、西
三、弥阳等阿细人聚居的村镇。

“阿细跳月”舞蹈分为老年舞和青年舞,以大三弦为道具,竹笛、唢呐等伴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008年6月,“阿细跳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弥勒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彝族阿细跳月)文化艺术之乡”。

彝族姑娘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表演“阿细跳月”
彝族群众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表演“阿细跳月”
彝族青年男女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表演“阿细跳月”
彝族群众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表演“阿细跳月”
彝族姑娘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表演“阿细跳月”
彝族青年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表演“阿细跳月”。

神秘圣典——阿细祭火节

神秘圣典——阿细祭火节
军 午 圣 典 中 炮
我 国是
包括唯
民族


阿 细 祭 必苗

个统

的多 民族 国家

年定期举行 祭火仪式



直流 传 至


他把钻 火技 术传授给人 们

经 历 了上 下 五 千 年 的沧 桑 岁月洗 礼


现 在 居 住 在 云 南 省 弥勒 县 彝 山 怀

大 家保 护 火 种
“ “
于 是 人 们把 磊

代沿袭 了下 来


每年二 月初 三

民 族 其 中人 口 最 多 的 少 数 民 族 是 彝
红 万 村居 住着
千多

阿细人

是 木 邓赛鲁 钻 m 火的那 天 辟





其 祭火 神节 是 祖 辈 留传下 来 的 古 老
阿细 为彝族 的

都 要 举 行 盛 大 的 祭 火仪 式 祭 奠 f 祭 祀 当天 清 早 红 万 村 穿 真



个支系 阿细

传统 已 有 近 千 年 的 历 史


人 崇 尚火

据说远 古 的时候是吃生

相传


年冬天 天 寒地 冻




的阿 细 妇 女 们把 煮好 的红 糖 难
食 自从 发 现 火 的 用 途 后 就 学 会 了 吃
熟食

叫 木邓 赛鲁 的年 轻人 受 先 人 用 树 枝撬 出火 的 启 发 用 两 根 坚 硬 的栗 木

古老而神秘的阿细祭火节

古老而神秘的阿细祭火节

古老而神秘的阿细祭火节作者:吴南方来源:《时代中国》2006年第09期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在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人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神秘的祭火活动撼人心魄,这是火的圣典,这是阿细“部落”原始激情的豪迈释放——神秘的阿细祭火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居住在弥勒县百里彝山环抱中的西一镇红万村的阿细人,都要举行隆重而精彩的祭火活动,其回归自然,如癫似狂,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神秘庆典,堪称“东方狂欢节”。

彝族阿细人崇尚火,从生下来在火塘边进行的命名仪式,到与火离不开的各种活动,一生都与火结缘。

他们认为,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熟食,驱走了凶猛的野兽,因此把火尊为神。

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阿细的祖先过着没有光明的生活,不仅吃的是生肉,还时常遭受野兽的侵袭。

一次水灾过后,一位名叫木邓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上,用木棒在上面又钻又磨,渐渐地,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

自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五色土地上的庄稼才得以熟食,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阿细人把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木邓赛鲁”当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袭了下来。

祭火节这天清早,红万村穿戴一新的阿细妇女们把煮好的红糖鸡蛋和糖水粑粑丝端给客人品尝,吃饱喝足。

接着,各家准备好了祭火的酒肉,将家中的一切旧火熄灭,并把灶塘、火塘的火灰仔细清扫送出户外,这在当地叫送旧火迎新火。

每年如此,世代传承。

村里的青壮男人集中到一僻静处,用代表五色土的颜色纹身纹面,绘上与火有关的奇异图案,腰部用棕叶、棕片、地板藤、麻布等编织的“裙服”围住下身,头上则用不同的野草、庄稼、野果装饰一番,也有的摹仿原始人类用树皮、树叶遮体,用粗狂跳动和呐喊,挥洒心灵的欲望,释放原始的激情。

中午时分,身挂大三弦的小伙子和打扮得像山茶花似的姑娘们在寨门和村中跳起了彝族文化的精萃“阿细跳月”,用热烈奔放的旋律迎接乡亲们和远方的客人。

数百米的长龙宴顺着村中的石板路摆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就着青松毛铺就的长龙宴,吃起韵味独特的彝家饭。

春风吹来百花开——弥勒县少数民族聚居区新农村建设纪实

春风吹来百花开——弥勒县少数民族聚居区新农村建设纪实

民 族 文 化 旅 游产 业 快 速 发 展
可 邑 村 实 现 旅 游 业 总 收 入 3 16 元 , 村 5 .万
在 管 理 、保 护 民 族 民 间 传 统 文 化 资 源 的 民 生 活 . -在 全 县 少 数 民 族 村 寨 中 位 居 前 7 , j平 F 基 础 上 ,弥 勒 县 深 入 调 查 研 究 ,坚 持 科 学 列 。可 邑 村 也 在 发 展 旅 游 业 的 过 程 中 大 力 规 划 , 合 理 有 序 地 开 发 利 用 少 数 民 族 民 俗 改 善 村 容 村 貌 、生 态 环 境 , 加 强 村 民 思 想
和 养 殖 业 产 业 基 地 。 2 0 年 以 来 , 弥 勒 县 外 ,村 里 还 进 行 了 民 族 传 统 手 工 艺 品 的 开 07
委 、县 政 府 把 核 桃 种 植 作 为 农 村 工 作 的 重 发 ,村 寨 里 设 有 民 俗 陈 列 室 ,展 览 传 统 服 点 之 一 ,县 财 政 每 年 安 排 l)万 元 专 项 资 金 饰 以 及 生 产 生 活 用 具 和 节 日 图 片 , 游 客 可 ( 0 用 于 扶持 发 展核 桃 产业 。通 过 各 种 途 径 , 以 进 行 参 观 拍 照 ;村 里 设 立 了 三 个 定 点 制
资 伙 伴 ,进 一 步 深 入 开 发 民 族 工 艺 品 、 民 整 洁 、管 理 民 主 ” 为 发 展 目标 , 以 “ 业 工 问 刺 绣 等 高 附 加 值 的 旅 游 产 品 ,促 进 富 余 强 县 、 品 牌 立 县 、 旅 游 活 县 ” 为 发 展 战 劳 动 力 就 地 就 业 。 截 至 2 1 年 底 ,弥 勒 县 略 , 让 发 展 的 春 风 吹 遍 了 弥 勒 县 的 村 村 寨 0 1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累 计 接 待 海 内外 游 客 2 74 万 寨 , 吹 开 了 一 朵 朵 民 族 团 结 进 步 之 花 。 圆 8 .8

“阿细跳月”的文化内涵及特征研究 ——以弥勒西山地区为例

“阿细跳月”的文化内涵及特征研究 ——以弥勒西山地区为例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阿细跳月”的文化内涵和特征研究——以弥勒西山地区为例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20101011242学生姓名:赵姗指导教师:岳瑞芝职称:论文字数:20285完成日期:2014 年 4 月教务处印制1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院和系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

4.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2目录摘要 (4)关键词 (4)Abstract (5)Key words: (5)前言 (6)一、阿细跳月的概述 (6)(一)、阿细跳月的起源 (6)1、源于生存需要的阿细跳月 (6)2、源于民间传说的阿细跳月 (7)3、弥勒县对“阿细跳月”起源的叙述 (9)(二)、阿细跳月的演变 (10)(三)、阿细跳月的种类和特点 (14)1、阿细跳月的种类 (14)2、阿细跳月的特点 (15)二、弥勒“阿细跳月”的文化内涵 (16)(一)、阿细跳月是阿细人智慧的结晶 (16)(二)、阿细跳月是阿细文化传承的载体 (18)三、弥勒阿细跳月的文化特征 (18)(一)、传承性 (19)(二)、活态性 (19)(三)、地方民族性 (20)(四)、包容性 (20)(五)、局限性 (21)四、结语 (22)注释: (22)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3“阿细跳月”的文化内涵及特征研究——以弥勒西山地区为例摘要:“阿细跳月”是云南彝族支系阿细人最为著名的舞蹈形式,它舞蹈动作简洁舒展,节奏欢快,气氛热烈,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作为彝族阿细文化的代表,“阿细跳月”从过去一个偏居山林、少为人知的婚俗性活动符号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享誉云南甚至是全国的,并能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社会反响和娱乐健身的民族文化品牌。

从彝族阿细人祭火谈民族习俗的继承和发扬

从彝族阿细人祭火谈民族习俗的继承和发扬

从彝族阿细人祭火谈民族习俗的继承和发扬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火的神话传说,希腊有普罗米斯盗火的神话,中国有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的传说,云南弥勒县的彝族支系阿细人则有“木邓取火”的故事。

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用的是自然火,一次水灾不幸浇灭了火种,当时正值早春二月,寒气逼人,先民们冻得直打哆嗦,为了取暖,他们有的相互抱在一起,有的跺脚,有的搓手。

一位名叫木邓的先民从摩擦生热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坐在一根朽木上,用木棒在上面又钻又磨,结果还真的钻出火来,取到了火种。

阿细人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把火唤作“木邓”,一直沿用至今。

远古的取火英雄被后人奉若神明,可见人类学会取火经历了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民族也因此保留着以远古祖先取火的方法和圣典,并认为用这种方法取到的火是最圣洁的,这反映了人们对远祖学会取火这一创举的追念。

阿细祭火就是这样的一种圣典。

阿细人的创世史诗《阿细的先基》记载了阿细人与火的渊源:相传远古时候,阿细人崇尚火,从生下来在火塘边进行的命名仪式,到与火离不开的各种活动,一生与火结下不解之缘。

祭火仪式是阿细人火崇拜最集中的表现。

当地人称祭火为“木邓赛禄”,“木邓”既是火又是取火英难的名字,“赛禄”泛指一切祭祀活动。

仪式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举行,这一天是祖先“木邓”发明钻木取火的日子。

阿细人重温钻木取火的过程,唤起人们对原始洪荒时代,“木邓”使他们脱离黑暗,脱离寒冷的记忆,祈求“木邓”火神保佑村寨平安、子孙兴旺、家庭幸福。

然而,现今阿细人的祭火节却有了一些不同,他更多成为了游客游览的景点。

而他原本的意义却渐趋消失。

其实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艺术价值降低。

其主要原因,乃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

我们知道,民间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它与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相协调,成为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火神的盛典:云南弥勒阿细祭火节

火神的盛典:云南弥勒阿细祭火节

火神的盛典:云南弥勒阿细祭火节作者:赵永云来源:《西部论丛》2008年第10期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阿细的祖先过着没有光明的生活,不仅吃的是生肉,还时常遭受野兽的侵袭。

一次水灾过后,一位名叫木邓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上,第一次以钻木取火的方式取到了火种。

自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阿细人把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木邓赛禄”当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袭了下来。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初三两天,是彝族祭火的日子。

在这两天,居住在云南省弥勒县百里彝乡阿欲布大山环抱中的西一乡起飞村和红万村,都要举行一年一度传统的祭火节活动。

二月初二是在起飞村,祭火活动由该村村民自己举行,因此至今仍然沿袭着古老历史遗留的择日习俗,活动比较原始,基本保留着原汁原味;二月初三主要在红万村举行,自2004年当地政府参与并主办以来,基本成为一个起飞村祭火活动的复制和商业化较强的活动,但两个村的活动都充满着浓浓的彝族风情。

阿细人通过钻木取火、火神游行、绘身祭火、赤足跳火、传统歌舞表演等活动祭祀火神,为山寨祈福。

其回归自然、粗狂而张扬、如癫似狂、视火为万物生灵的精彩而神秘的祭祀庆典,堪称“东方狂欢节”。

农历二月初二一大早,我们一行人从昆明出发,沿昆明至石林的高速公路向东南方向的弥勒县出发。

经过两个多小时行程,到达了弥勒县城。

稍作休息后又向坐落在县城西面距县城约30余公里的西一镇起飞村和红万村进发。

阿欲布大山环抱中的起飞与红万两个山村相距不到两公里,起飞在前,红万村随后。

起飞村地势相对平缓,整个村子沿着缓缓的山坡而建,村民的房舍散落在绿树如荫的丛林之中。

红万村地势起伏较大,依着山势,被一个深深的山洼寨倚在一个山洼里分隔为一大一小两个寨子,大寨向西,小寨面东,清一色土坯青瓦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朴实清新。

两村共有400多户人家,1000余人,全部为彝族,他们自称“阿细泼”,他称“阿细”。

弥勒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以热情奔放的“阿细跳月”和神秘粗犷的“祭火节”向人们展示了彝族的精神象征和图腾崇拜,让参与其中的人们久久难以忘怀。

裸妆祭火:探访云南红万村

裸妆祭火:探访云南红万村

创世史诗 阿细先基 》 才能 穿 过 历 史 的 重 重 迷 雾
窥 到 祭火 的源 头 。
( 左右页图)阿细祭火是流行于云南省弥勒市西山区彝族支系阿细人 中间的 一种重 要祭祀活动 ,以纪念阿细人 的祖先掌 握了人工取火这 重 大 的 历 史事 件 下 图 的壁 画 .便 描绘 了这 传 说 中 的场 景
钻 木 取 火 , 烧 鸡 、煮 肉 、 祭 火 神 、送 瘟 神 , 为 这 、 传 说 中的 主人 公 一 木 邓 举 行 隆 重 的 祭火 盛典 。
响 动 , 先 Biblioteka 们 被 这 异 象 吓 得 瑟 瑟 发 抖 等 天 地 归 于
平静 ,部 落首 领 木邓 克服 恐惧 在 对光 的 向往 下,
i 法 后 、 才 促 进 了 人 类 的 体 制 和 社 会 的 发 展 最 终
人 与动 物 分 开 。
阿 细 人 通 过 钻 木 取 火 、火 神 游 行 、 绘 身 祭 火 、 赤 足
跳 火 、传 统 歌 舞 等 活 动 . 以粗 狂 而 张 扬 的 姿 态 来 祭
祀火神, 释 放 火 一 样 的激 情 , 原 始 而 又 带 有几 分 神 秘 。
在 撕 裂 的 边 沿 还 带 着 些 许 零 星 的 火 光 聪 明过 人 的 木 邓 受 此 启 迪 . 便 用 一 根 木 棒 在 干 枯 的 树 干 上 又 钻 又 磨 , 历 经 三 天 三 夜 在 农 历二 月 初 三 这 一 天 . 终 于 钻 出 了 微 弱 的 火 苗 。他 让 人 在 大 树 旁 的 空 地 上
火神 的传 人
在 村 里 , 即便 是 村 里 最 年 长 的 老 人 , 也 已 经 说 不清祭火 究竟是什 么时候 留下来的传统、 只记得 自 己 还 是 孩 子 的 时 候 、 他 们 的 父 辈 就 在 老 人 的 指 导 下 祭 祀 过 火 神 了 或 许 , 只 有 通 过 阿 细 人 口 口相 传 的

祭火仪式与阿细社会文化的传承——以云南弥勒县红万村为例【最新马克思主..

祭火仪式与阿细社会文化的传承——以云南弥勒县红万村为例【最新马克思主..
事项以再次提醒自己。终于到我了,我虽然挺紧张,但还是能够向面试官展示了我的热情和专业特长。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一轮面试顺利通过。
接着,是培训。现在回想过来,我觉得好在还是自己的决心够坚定以及自己有着
认真的态度,才坚持了为期三个周末的培训。虽然培训不会很累,但我觉得还是够考验人的意志力的,因为这样的培训就好像平时上课那样子,还是要那么早醒,上课还经常“拖堂”,而且要利用周末的时间,不少通过了第一轮面试的人,最终因为诸如时间冲突或学习任务重(当时已接近期末考试了)的原因而放弃了。但是,我还是自觉地抵制了这样一种气氛。我抱着坚定的决心以及持着积极认真的态度,挺过了这个培训。在培训当中,我学到了美语的基本发音及领会了当一名助教所应具备的一些素质。终于,在复试中,我比较出色地通过了。当然,自己很是喜悦,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收获。
大学生论坛大学生交友
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
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疯狂英语助教的面试分两轮。但是,由于自己真的很想争取到这个机会,所以,即使是第一轮的面试,我也很认真地对待了。我是属于那种不轻易做决定,但是一旦决定了就全力以赴的那种人。我特意上网查了个人简历的格式,然后精心设计了自己的个人简历,将该写的都写进去了,既有所突出又做到不冗长,使简历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然后,到面试的时间了。坐在等候室里,我回忆着自己事先试想过的问题和一些注意

祭火崇拜原始彝族阿细人的赤裸狂欢

祭火崇拜原始彝族阿细人的赤裸狂欢

祭火崇拜原始彝族阿细人的赤裸狂欢
据了解,位于云南省弥勒县城西部的山中,居住着300多户近1200名彝族阿细人;恬静的彝族阿细村寨、古色古香的彝族阿细民居、淳朴憨厚的彝族阿细人;流传在云南红河州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的彝族“祭火节”,向我们展示了古老的原始祭火崇拜的精彩场面。

彝族阿细人身上图上颜料、泥巴向人们展示古老原始的祭火崇拜精彩场面
摄影师一行三人远赴云南红河州弥勒县西部远古村寨,开始为期一周的原生态摄影采风之旅。

身上图有颜料的彝族阿细儿童向人们展示古老原始的祭火崇拜精彩场面。

阿细祭火

阿细祭火

阿细祭火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2年第8期
文图邓长虹
“阿细”为彝族的一个支系,自古崇拜火。

相传阿细的先基“木邓赛鲁”用两根坚硬的栗
木相钻,钻了三天三夜,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阿细入从此结束
了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五色土地上的庄稼才得以熟食,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阿细人
便将“木邓赛鲁”尊为“火神”,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火仪式。

2012年2月24日,正是农历二月初三,云南省弥勒县红万村的阿细人举行了隆重且神秘
的祭火仪式.方圆几十公里的村民约6万人,各地游客上千人参与了这项祭祀活动。

上午,村里的壮年男子和未成年的男童先在树林里化妆,他们用红、黄、白、黑、褐五种
颜料绘面绘身,图案以象征动植物图案和五色连环图案为主,腰部用棕叶、棕片、藤条、麻布
等编织的“裙服”围住下身;也有的摹仿原始人类用树皮、树叶遮体。

正午过后,他们抬着火
神到村里的“神树”前,由“毕摩”(祭司)主持钻木取火。

取出火种后,祭火队伍便抬着火神,簇拥着火盆游行,一路吹吹打打、又唱又跳地将火种送到村里的各家各户。

傍晚时分,人们将“火种”送到红万广场,燃起熊熊的篝火,几个勇敢的阿细人全身涂满
泥浆,争相赤足跳火,绘身遮面的人摹仿各种动物的神态即兴表演,人们围在篝火旁尽情地唱,尽情地跳,狂舞纵欢,沉浸在欢乐的海洋。

阿细祭火回归自然,精彩而神秘,粗狂而张扬,是如痴似狂,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神秘庆典,堪称“东方犴欢节”。

阿细祭火民俗文化场域中的壁画艺术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为例

阿细祭火民俗文化场域中的壁画艺术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为例
(二)历史记忆 壁画艺术“属于一种‘历史容器’,可以装载变
①材料是笔者根据原西一镇火文化开发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李 正德的讲述整理而成,访谈时间:2012年8月;关于阿细祭火和阿细 跳月(图6)的另一种传说请参见拙文《阿细祭火仪式与生态和 图ll
天机泄露
图12阿猜被抓
谐——以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为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
劳动中,相互照应,互帮互助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收 获季节时的换工互助、一家有丧事,全村来帮忙等。
现的历史记忆的内容,主要通过阿细部落的由来来 表现了阿细的英雄始祖阿猜形象,并且将纪念阿猜 的英雄主题与阿细部落的族源联系在了一起。任何 民族的历史记忆都是由某一民族的人民根据自己的 族源和背景自己来确认,是一个人群共同体内部的 共同生命体貌和集体价值的反映。旧1红万村壁画内 容所表现的历史记忆,是阿细人们根据自己的族源 和背景来确认的,是阿细民族人们共同生命体貌和 集体价值的反映。
包括“阿细祭火”(图1)、“阿细跳月”(图2)、“阿细
术的认同程度较高,但是对壁画艺术内容的认知程
度较低,而且受到了权威人士的影响(毕摩和专业 的美术老师),这也可以从彝族历史上反映出来。 所以,通过壁画艺术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加人们
的族群记忆与历史认同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壁画艺术在阿细祭火民俗文化场域 中的表现内容
(三)日常生活 壁画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叙事,一方面在“制造” 和“解释”特定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它更在解 释着人们在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在阿细祭火民 俗文化场域中,以13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壁画占的 比重很小,占10%左右,主要包括阿细人们日常的
马(图9),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匹神马,又因偶然的机 会在红万坡得到了一把仙刀(图10)。阿猜带领人 们反抗当时明朝政权的压迫,凭借着仙刀和飞马屡 战屡胜。明朝政权为了镇压起义,勾结阿猜他舅舅 来设计陷害阿猜。他们先将阿猜表妹嫁给了阿猜,

阿细祭火民俗旅游资源发与保护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市西镇红万村为例_王永军

阿细祭火民俗旅游资源发与保护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市西镇红万村为例_王永军

2013年10月 普洱学院学报 Oct.2013 第29卷 第5期 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Vol.29 No.5 阿细祭火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为例王永军(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阿细祭火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为发展民俗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通过对以阿细祭火民俗为代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各方的态度、开发原则及效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等的探析,更好的传承阿细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提升红万村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阿细祭火;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红万村[中图分类号]F592.68[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阿细祭火是云南省弥勒市彝族支系阿细人每年都要举行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包括农历二月初二的祭密枝和二月初三的祭火),以纪念阿细人的祖先掌握了人工取火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西一镇红万村的阿细祭火至今保留着人类对火的最原始的崇拜,它向人们展示了古老原始祭火崇拜的精彩场面,这在当地是比较隆重的祭祀活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宣传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阿细祭火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以支撑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当地政府(西一镇政府)选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祭火仪式保存完好的红万村为试点,对以阿细祭火民俗为代表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与保护。

红万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一镇起飞委员会行政村,位于弥勒市西部,距县城30公里,西一镇政府所在地的南部,距西一镇政府9公里,海拔1950米。

该村设一个党小组,辖一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11户,人口1 222人,居住民族全部为彝族阿细支。

传统村落文化原生地原生传承规划实践

传统村落文化原生地原生传承规划实践

传统村落文化原生地原生传承规划实践摘要:在红万村的保护发展规划中,通过制定多种刚性的保护手段,进行有形的干预,以及调整产业结构促使村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获得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动力,无形中影响人们主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且保障和尊重原住民在祖居之地发展生产提高生活品质的权利,目的是实现传统村落文化活态传承的最好方式,即原生地原生传承。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原生地;原生传承普遍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原生地原生传承、原生地次生传承与离散地衍生传承。

本文所探讨的,是在弥勒红万村实行传统村落文化原生地原生传承的规划实践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一、村落概况:红万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一镇起飞村委会,建村于元代以前,居民都属于彝族阿细支系。

红万村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农耕文化习俗,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遗留有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是一个反映滇东南彝族阿细支系传统社会生活状态的活化石。

2014年10月,红万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二、原生地原生传承的方法干预式的方法——有形的制度通过搭建良好的制度平台进行干预,从源头上杜绝“建设性破坏”等各种不良现象和短期行为的出现。

由政府制定《红万村村落保护办法》,组织村民会议民主地起草和制定村规民约,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监督机制以保证各法规的实施。

通过这些途径使村庄文化载体得以保存,村庄传统文化得以继续生长传承。

引导式的方法——无形的经济力量为了使红万村文化传承具有持续的动力,必须确保开发与利用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互动系统中。

以利用促保护,在保护中多利用。

倡导原住民在原住地“宜居宜业”的发展模式。

在对村庄各项可利用资源的处理上,细分出不同价值层次,进行不同级别的保护、修缮、整治与开发。

资源整合后,将社会生活、文化展示、旅游度假“装”进村落环境中,以民居院落为单元开展经营,吸引旅游度假、乡野休闲、文化研究等活动和人群到来,从而使村庄获得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o1 5年 第 7卷 第 3期

Jo u r n a l o f Or i g i n a l EC o l o g i c a l Na t i 0 n a j Cu l t u r e
债 的 形式投 入 资金 2 4 . 9 3万 元 , 红万 村群 众集 资 6
形式 相 互竞争 、 比较和 转 化 , 共 同活 跃 了阿细 祭 火
事 件 。 法 国 社 会 学 家 皮 埃 尔 ・布 迪 厄 ( P i e r r e B o u r d i e u ) 的资本理 论 在阿 细祭 火 民俗 的研 究 中具
有重 要 的方法论 意 义 。布迪 厄认 为 : “ 社 会 空 间是 由许 多场 域 结 构 化 构 成 的 , 这 些 场 域 如 同 市 场 一 样, 进行着多重多样的特殊 资本的交换。 ” …H 阿 细祭 火 民俗 文 化 场 域 是 阿 细 社 会 的许 多 场 域 之
着各 种特 殊 资本 的竞 争 和交 换 。阿 细 祭火 民俗 文
化 场域 中 的资 本 运 作 , 能 够 将 丰 富 的 民 族 文 化 资 源转 化 为可 观 的 经 济 效 益 , 从 而带 动 当地 社 会 经 济 的大繁 荣 大发展 。这 不 仅 有 利于 增 加 当地 人 们 的收入 , 提高 人们 的生 活 水平 , 更有 利 于 社会 主 义 新农 村建 设 以及和 谐社 会建 设 的 良性 发展 。

阿 细 祭 火 民 俗 文 化 场 域 中 的 各 种 资 本
形式
在布 迪厄 看来 : “ 社 会空 间就 好 比市 场 系统 那
收 稿 日期 : 2 0 1 5—0 5— 2 5
基金项 目: 云南 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 阿细祭火民俗 文化场域 中的壁画艺术研究” ( 项 目编 号: 2 0 1 3 J 0 0 2 ) 成果 ; 云南大学旅游 文化学
占据着 重要 的经济 资 本 。弥 勒市 政 府 每 年都 会 投
入 大量 的资 金 重 点 支 持 阿 细 祭 火 ( 红 万村 ) 的 发 展: 为了解决 红万 村 的饮水 问题 , 2 0 0 4年弥 勒市 政 府 和红 万村 共 同 出资 3 0 . 9 3万 元 ( 其 中政 府 以国
动, 以 纪念 阿细人 的祖 先 掌握 了人 工取 火这 一重 大历 史事件 。 法 国社会 学家布 迪厄 的 资本 理论 在 阿细祭 火 民俗 的研 究 中具 有重要 的 方法论 意 义。在 阿细祭 火民俗 文化场 域 中, 充斥 着 各种 形
式 的资本 , 同时 阿细祭 火民俗 文化 场域 为 各种 资 本 的较 量提 供 了力量 空 间 , 而行 动 者 的惯 习构
( 1 . 云南 大学 旅游 文化 学院 , 云 南 丽江
6 7 4 1 0 0 ; 2 . 云 南 民族 大 学艺术 学 院 , 云 南 昆明 6 5 0 0 3 1 )

要: 阿细祭 火是 流行 于云南 省 弥勒 市 西山 区彝 族 支 系阿细人 日常 生 活 中的 一种 重要 祭 祀 活

民俗 文 化场域 。
( 一) 经 济资本
所谓 经济 资本 是指 “ 由生产 的不 同 因素 ( 诸 如 土地 、 工厂 、 劳动 、 货 币等 ) 、 经济 财产 、 各种 收 入 及
各 种经 济利益 所 组成 的” [ 3 J 5 ”, 它是 其 他 资本 形 式

在这 个场域 里 阿细 人们 在 惯 习的指 导 下 , 进 行
J oU r na l o f Or i g i na l Ec o l o g i c a l Na t i o n a l Cu l t u r e
阿细 祭火 民俗 文化 场 域 中 的资本 运 作
— —Leabharlann 以 云 南 省 弥勒 市 西 一 镇 红 万 村 为 例
王 永 军 , 刘 聪 2
院科 学研 究 基 金项 目“ 基 于 布 迪 厄 文 化 资本 理论 的 阿 细祭 火仪 式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2 0 1 4 X Y O I ) 成果。 作者简介 : 壬永 军 ( 】 9 8 4一) , 男, 山东 泅 水 人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 院教师 , 中央民族大 学博士研 究生 , 研 究 方 向 为 民族 文 化 研 究 ; 刘 ( 1 9 9 0一) , 女, 山东兖州人, 云 南 民族 大 学 艺术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究 方 向 为 少数 民族 艺 术 研 究 。

的总根 源 。“ 经 济 资 本 可 以立 即并 且 直 接 转 化 成
金钱 , 它是 以财 产权 的形式 被 制 度化 的 ” 蛇 。 不
同社会 的 经济 资 本 , 具 有 不 同 的特 性。 在 阿 细 祭
火 民俗 文化 场 域 中 , 弥勒 市 政 府 以及 红 万 村 委 会
成 了资本 的运 作逻辑 关键 词 : 阿细祭 火 ; 文化 场域 ; 资本 运作 ; 红 万村
中图分 类号 : C 9 5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6 2 1 X( 2 0 1 5 ) 0 3— 0 1 3 2— 0 7 样, 人们依 据 不 同的特殊 利益 , 进 行 着 特殊 的交 换 活动 。 ” 布 迪厄 把社 会 空 间 的各 个场 域 中竞 争
阿细 祭火 是流 行于 云 南 省弥 勒 市西 山 区彝族
支 系阿细 人 日常 生 活 中 的 一 种 重 要 祭 祀 活 动 , 以 纪念 阿细 人 的祖 先 掌握 了人 工取 火 这一 重 大 历史
与 保 护
的资本 主要 分 为 四 大 类 : 经济 资本、 文化资本、 社 会 资本 和 象 征 资 本 。在 阿 细 祭 火 民 俗 文 化 场 域 中, 存在 着布迪 厄所 言 各种 各 样 的 资本 , 这 些 资 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