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井房地下室缺氧窒息事故分析

合集下载

矿井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分析

矿井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分析

矿井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分析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矿井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分析矿井经常发生的事故中,误入不通风区域造成死亡的占很大比例,特别是缺氧窒息尤为严重。

人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氧气,每人每分钟需要1~3L。

如果空气中氧含量降低至17%时,工作起来呼吸感到困难,心跳加快,呼吸深度增加,并引起喘息,氧气降至8%~10%时,几分钟就死亡。

可见氧气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不得低于20%。

在正常生产中,人们只重视了瓦斯多少,二氧化碳多少,一氧化碳多少,有无硫化氢气体,而往往对氧气的含量多少不是很重视。

《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矿长、总工程师、技术员及区队长、班长下井时,应携带便携式瓦斯氧气检测仪器,对井下停风地点进行氧气检验。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得并不好。

所以有关领导对此应高度重视。

1形成缺氧区的主要原因矿井生产过程中,由于采掘、地质构造和停风、停电等原因,或少数长期不通风的巷道都会造成缺氧地带。

目前,瓦检员一般只进行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检查,而对氧气的含量一般不进行检查,也不过问,尽管煤矿井下缺氧窒息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对其危险程度仍认识不足。

为什么在矿井生产中会形成缺氧地带呢?煤采出后,产生了采空区,并且采后被封闭,采室区内存储的有限氧气很快因煤和其它有机物质氧化而消耗,因而形成了缺氧区。

若采用抽出式通风,采空区内压力大于通风巷道中的压力,此时采空区就往外排放气体,在采空区密闭外及周围由于气体的溢出就形成缺氧区。

此外,不通风的独头巷道也是缺氧区。

2煤矿井下缺氧窒息死亡原因分析近年来虽然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改善,井下安装了各种监测系统,使重大瓦斯事故有所减少,但缺氧窒息事故仍未杜绝,下面就白洞矿几起缺氧窒息事故分析如下。

2.1事故发生地点(1)1982年在14<sup>#</sup>层西404盘区5410巷,一名采煤工人进入棚栏内大便窒息死亡。

井下缺氧窒息事故应急预案

井下缺氧窒息事故应急预案

目录缺氧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1危险源评估 (2)1.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3组织机构及职责 (3)3.1应急组织体系 (3)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4预防与预警 (8)4.1危险源监控 (8)4.2预警行动 (8)5信息报告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缺氧窒息事故应急响应基本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报警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接警、记录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通知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应急处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响应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响应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处置措施 (16)7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 (24)缺氧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8)1事故特征 (28)1.1事故类型 (28)1.2危险性及事故分析 (28)2应急组织与职责 (28)3应急处置 (30)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0)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4注意事项 (38)4.1及时汇报 (38)4.2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39)4.3安全撤离 (39)4.4妥善避灾 (40)4.5及时救援 (40)缺氧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危险源评估1)矿井爆破产生的炮烟、矿物氧化、火灾、瓦斯及煤尘爆炸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可使人中毒,造成缺氧窒息。

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

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

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分析摘要:受限空间作业是石化行业检维修与技改项目中常见的作业类型。

这类作业场所大都存在空间狭小、通风不畅、密闭、半封闭,且缺氧易聚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情况。

作业人员一旦遇险,救援难度大,施救不当又导致伤亡扩大。

近年来受限空间作业发生的中毒、窒息等死亡事故屡见不鲜,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本文针对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受限空间;中毒窒息;防范措施;应急引言:受限空间作业是指在相对密闭、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进行的工作,其过程有可能发生窒息、中毒、火灾、爆炸等危险事件。

其可分为三类,密闭设备作业、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地上有限空间作业,熔炼车间的艾萨炉、余热锅炉、电炉、转炉、沉降室、钟罩阀、烟管、水渣池及制氧站塔、罐、管,硫酸车间的各电收尘、塔、罐、管、污水池、浓缩池,以及各密闭或半密闭的水箱、化粪池、暗沟等。

1.受限空间内作业的事故类型及危害1.1受限空间内作业环境通常作业空间较为狭小,工作不便,通风不理想,聚积的有害气体无法扩散;另外作业空间可能存在危险化学品,处理不完全或者隔离措施不当也将引发危险,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浓度过高,引发危险。

此外,生产过程或者危险品储存也可能引发生化反应,其产生的有害气体挥发,在空气不流通的受限空间内形成高浓度有害气体。

其中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其无味的性质会使工作人员忽略其危险,导致中毒。

1.2危险性大作业空间内可能存在用电设备破损漏电或者相关设备并未进行挂牌标识,导致作业中触电或设备触发启动或者机械、坠物等都会造成危险。

而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等危险事故发生突然,致命性较强,紧急救援依旧无法保障其安全性。

1.3 施救困境分析因管理松懈及工作中养成的坏习惯,一些作业人员未将安全意识差放在第一位,一味以平常基础的受限空间作业为标准进行执行,在操作中忽略自己的操作规范,甚至缩减必要程序对环境的辨识及相关措施一味以以往经验进行套取处理,缺乏客观的判断。

矿井培训井下缺氧窒息的原因及对策

矿井培训井下缺氧窒息的原因及对策
再有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吸入。 对策:从医学角度讲。
3
2、呼吸系统发生障碍造成的缺氧窒息 如人体溺水、发生电击、严重中暑
的情形等。 对策:从医学角度讲。
4
3、外界氧气不足(重点)
⑴、生存空间因混入其他气体(相对氧 气),而造成了人员所在环境中空气的 氧含量不足,造成缺氧窒息事故。 ⑵、生存空间没有其他气体混入,发生 氧气浓度的降低,是由于人员或其他氧 化反应消耗了生存空间的氧气,当然消 耗的氧气部分变为其他气体又释放到生 存空间。
3、造成采空区内和作业空间气压值不等 的原因是什么?
12
二、外界氧气不足——生存空间 混入其他气体,造成缺氧窒息事 故。
采空区内由于温度和体积无变化,所以假象采空 区是严密的,采空区内压力是不变的。
当地面大气压力变化时,造成井下作业空间的大 气压力相应变化。漏风通道两端压力相对变化 时产生压力差,只有差值为零时,漏风通道风 量为零,即不漏风。
5
二、外界氧气不足——生存空间 混入其他气体,造成缺氧窒息事 故。
1、其他气体的特征: ⑴这里的其他气体是指井下采空区涌出 的,特点是氧气含量较低,其氧气含量 甚至在1%以下。 ⑵其他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 高。
6
二、外界氧气不足——生存空间 混入其他气体,造成缺氧窒息事 故。
造成危害的原因: 作业空间或生存空间因涌入其他气体,而
风从采空区气体向外释放(会造成与采空区相 连通的作业空间氧气含量降低) ⑵采空区内气压相对作业空间的气压为负,则漏 风向采空区流动(对防治自然火灾不利) ⑶采空区内气压相对作业空间的气压为零,则从 采空区与作业空间无漏风(理想情形)
11
二、外界氧气不足——生存空间 混入其他气体,造成缺氧窒息事 故。

煤矿公司缺氧窒息事故应急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煤矿公司缺氧窒息事故应急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煤矿公司缺氧窒息事故应急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 事故类型矿井缺氧窒息事故。

1.2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一)矿井概况:煤矿公司为大同煤矿集团地煤公司所属矿,现有从业人员1852人,其中从事井下作业的人员1033人。

矿井批采煤层为侏罗系3#、7#、10#、11#、12#、14#、15#共7层。

1、开采煤层、盘区及井下作业队组分布情况1)、开采煤层及盘区分布:煤矿公司现开采的煤层为 7#层、11#层、14#层。

开采的盘区有: 7#层404、11#层305盘区、14#层303盘区,正在开拓准备的盘区有7#层305盘区。

2)、作业队组及工作面分布:全矿井采掘部署为2采7掘:7#层:高档队:8407;掘一队:7#层305开拓;掘二队:7#层2411;掘五队:7#层5409;掘六队:7#层2409。

11#层:回收设备。

14#层:掘三队:14#层2305;掘四队:14#层5305;机掘队:14#层2303;综采队:8309。

2、井田内及周边小窑情况公司井田内分布有左云县店湾镇泰山矿业公司、下张家坟2号井、梨花咀2号井、北深井小窑共4家小窑。

其中:左云县店湾镇泰山矿业公司2008年10月关闭;北深井小窑2008年11月关闭;下张家坟2号井2009年3月关闭;梨花咀2号井2009年3月关闭。

3、矿井通风系统:煤矿公司矿井的通风方式为分区对角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各采掘工作面及采区变电所均构成独立通风系统。

4、矿井瓦斯等级:根据晋煤安发(2009)33号文批复,我公司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全矿井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数据如下:CH4绝对涌出量 3.25M3/minCH4相对涌出量 1.81M3/tCO2绝对涌出量 3.07M3/minCO2相对涌出量 1.71M3/t5、煤尘鉴定:2009年6月6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我公司三层煤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如下:煤尘自然发火期: 3~6个月(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1、缺氧窒息事故危险性分析:1)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通风不良、瓦斯等有害气体涌出异常、通风管理不善等原因,而导致这些地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足。

矿井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分析

矿井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分析

矿井缺氧窒息死亡事故的分析矿井经常发生的事故中,误入不通风区域造成死亡的占很大比例,特别是缺氧窒息尤为严重。

人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氧气,每人每分钟需要1~3L。

如果空气中氧含量降低至17%时,工作起来呼吸感到困难,心跳加快,呼吸深度增加,并引起喘息,氧气降至8%~10%时,几分钟就死亡。

可见氧气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不得低于20%。

在正常生产中,人们只重视了瓦斯多少,二氧化碳多少,一氧化碳多少,有无硫化氢气体,而往往对氧气的含量多少不是很重视。

《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矿长、总工程师、技术员及区队长、班长下井时,应携带便携式瓦斯氧气检测仪器,对井下停风地点进行氧气检验。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得并不好。

所以有关领导对此应高度重视。

1形成缺氧区的主要原因矿井生产过程中,由于采掘、地质构造和停风、停电等原因,或少数长期不通风的巷道都会造成缺氧地带。

目前,瓦检员一般只进行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检查,而对氧气的含量一般不进行检查,也不过问,尽管煤矿井下缺氧窒息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对其危险程度仍认识不足。

为什么在矿井生产中会形成缺氧地带呢?煤采出后,产生了采空区,并且采后被封闭,采室区内存储的有限氧气很快因煤和其它有机物质氧化而消耗,因而形成了缺氧区。

若采用抽出式通风,采空区内压力大于通风巷道中的压力,此时采空区就往外排放气体,在采空区密闭外及周围由于气体的溢出就形成缺氧区。

此外,不通风的独头巷道也是缺氧区。

2煤矿井下缺氧窒息死亡原因分析近年来虽然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有了进一步改善,井下安装了各种监测系统,使重大瓦斯事故有所减少,但缺氧窒息事故仍未杜绝,下面就白洞矿几起缺氧窒息事故分析如下。

2.1事故发生地点(1)1982年在14<sup>#</sup>层西404盘区5410巷,一名采煤工人进入棚栏内大便窒息死亡。

一起缺氧窒息事故案例剖析

一起缺氧窒息事故案例剖析

一起缺氧窒息事故案例剖析
2008年9月10日15时,某市长山集团有限公司烧结厂发生一起缺氧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

一、单位概况
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24日,位于某市太平镇,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钢铁及金属磨料的生产和销售。

集团公司下设6个分厂,总资产7.28亿元,职工1465人。

2008年9月初,集团公司准备维修抽风机管道耐磨衬,9月7日与外来施工单位行泰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维修承包合同。

该施工单位注册资本60万元,经营范围为机械、铆焊加工、耐磨材料、抗蚀陶瓷片、耐火材料防腐材料销售等。

维修工程于9月8日开始,次日上午完工。

二、事故经过
2008年9月10日10时30分左右,行泰工贸有限公司两员工到长山集团测量抽风机管道维修工程量,结算工程款。

11时左右,两人与财务人员曹某等5人到烧结厂抽风机管道内测量工程量。

至15时左右,烧结厂巡检人员发现抽风机管道检查口开着,里边躺着人,就立即通知厂值班人员将管道中的5人抬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因果分析图
物 强度不够 机械无防护 或防护不当
气候 噪声
温度
设计不合理 设备有缺陷
物品摆 放不当
空间 灯光 尘毒、雾 湿度

疲劳作业
思想负
违章
担重
生理有缺陷 防护用品使用不当
经验不足 侥幸心理
事故
劳动制度不合理
无事故预防措施
安全教育不够 管理、监督检查情况
规章执行不严
环境
管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井下有害气体
• 5月11日14时20分, 四川省泸煤矿发生瓦 斯爆炸事故,截至目 前,事故导致近30人 遇难,8人重伤,10 人轻伤,伤员均在泸 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 受救治,其中3人尚 未脱离生命危险)。 瓦斯爆炸极易导致严 重的重大安全生产事 故,但铁矿中很少有 这种气体的产生,在 此不再多说。
结束语
总之,做好安全工作保障自身安全,不仅要 从知识和技能方面具备预防事故和避免事故的能 力,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安全工作 的重压性,时时处处想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而不仅仅只是口号。
无知最可怕,要充分吸取事故教训,主动自觉 的学习安全知识,此起事故就是典型的无知、无 畏导致的事故,希望通过此起事故引起大家的注 意。
事故防范措施
员工层 • 1、自觉接受企业开展的各项安全教育培训,
具备全面扎实的安全知识,具备辨识作业 场所危险有害因素的能力,具备隐患排查 的能力,能有效规避风险。
• 2、自觉遵守企业劳动纪律,不得脱岗、串 岗、睡觉、班中饮酒、酒后上班等。
• 3、自觉遵守本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 遵守工艺规程、落实好岗位安全责任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窒息死亡事故技术分析报告

窒息死亡事故技术分析报告

2015年8月1日凌晨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精制灌装工段员工在六氟化硫气柜耳井附近巡查中,处置不当造成2名处置人员窒息死亡,个别参与施救员工身体不适进医院治疗。

成都市、彭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到事故现场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技术分析,为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专家组认真查看了事故现场,听取了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人员、事故施救人员和相关人员对事故的情况介绍,调看了事故现场监控视频,查阅了相关气柜的图纸,经认真分析讨论,形成专家组技术分析报告如下:一、事故原因分析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六氟化硫气柜耳井长米、宽米、深6米的钢筋混凝土长方体地坑。

耳井底部有粗六氟化硫进出气柜的管道及阀门,粗六氟化硫出口管道底部加有气体凝结水排水管及阀门。

8月1日凌晨六氟化硫精制岗位操作人员在巡检六氟化硫气柜区域时,未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未报告当班值班长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贸然下井。

因耳井底部气体严重缺氧,导致下井人员和施救人员共2人死亡。

1、初步推测耳井底部聚集气体可能为比重大的六氟化硫气体,气体中氧含量低,下井处置人员和施救人员严重缺氧,又未能得到及时救援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当班操作人员在六氟化硫气柜区域巡查时,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和自我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擅自下井处置;当班监护人员在发现下井人员出现危险,未及时报告求救,贸然下井施救,是导致事故发生和事故后果扩大的重要原因。

3、六氟化硫气柜耳井区域未设置气体氧含量检测报警装置,操作人员不能及时正确的判断耳井下部气体是否能保护下井人员安全,该公司设置的井下通风机通风能力偏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4、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对六氟化硫气柜耳井区域六氟化硫出口管道凝结水排放制定了四条规定,但缺少特殊情况下应急处置和正确救援的相关规定,操作人员未得到全面培训,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可忽略原因。

二、对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和建议1、建议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重新计算能有效置换六氟化硫气柜耳井底部气体所需的通风量,按计算量更新风机;2、在六氟化硫气柜耳井底部区增设气体氧含量检测报警装置;3、按照对事故发生“四不放过”的规定,组织员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认真进行分析,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件经过:
2013年8月12日7时50分,XXX对XXX餐厅部分消防供水管道检修维护过程中,工人XXX在未通风、未检查的情况下违章下井作业,一下去很快就呼吸困难,失去知觉。

井边上的两名工友见状,以为老张高血压病范毫不犹豫的下去救人。

没多时,他们也在井下动弹不得。

此刻井上其他人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急忙拨打119、120报警。

消防人员佩戴防护设备进入井内将三人拖拽至井口。

经现场医生抢救发现三人已经全部没有生命体征。

原因分析:
经事故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有限空间作业因缺氧导致窒息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此类事故的原因有:
1、企业管理者对中毒窒息危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作业前未队作业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为作业人员配备呼吸器、防毒面具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从业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对中毒窒息事故的危险危害认识不足,容易抱着侥幸心理冒险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3、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不能正确的处置突发事故,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防范措施:
1、要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和应急防护方案。

2、必需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功课”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功课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3、功课现场必需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

4、在功课现场配置符合国家尺度要求的通风设施,功课人员佩戴呼吸器、防毒面具用以出现意外施救的绳子、梯子等防护用品和用具。

5、加强功课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知悉功课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控措施,掌握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件经过:2013年8月12日7时50分,呼伦贝尔铁鑫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呼伦贝尔市职业技术学院餐厅部分消防供水管道检修维护过程中,工人张某在未通风、未检查的情况下违章下井作业,一下去很快就呼吸困难,失去知觉。

井边上的两名工友见状,以为老张高血压病范毫不犹豫的下去救人。

没多时,他们也在井下动弹不得。

此刻井上其他人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急忙拨打119、120报警。

消防人员佩戴防护设备进入井内将三人拖拽至井口。

经现场医生抢救发现三人已经全部没有生命体征。

原因分析:经事故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有限空间作业因缺氧导致窒息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此类事故的原因有:1、企业管理者对中毒窒息危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作业前未队作业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为作业人员配备呼吸器、防毒面具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从业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对中毒窒息事故的危险危害认识不足,容易抱着侥幸心理冒险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3、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不能正确的处置突发事故,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防范措施:1、要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和应急防护方案。

2、必须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3、作业现场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

4、在作业现场配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施,作业人员佩戴呼吸器、防毒面具用以出现意外施救的绳索、梯子等防护用品和用具。

5、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知悉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控措施,掌握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6、发现有中毒窒息情况时,不能冒然施救,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正确施救。

缺氧窒息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缺氧窒息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提高应对缺氧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可能发生缺氧窒息事故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地下室、密闭容器、受限空间、高浓度有害气体作业区域等。

三、事故风险分析1. 事故类型:缺氧窒息事故,包括中毒窒息和窒息事故。

2. 危害程度:缺氧窒息事故可能导致人员昏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3. 事故征兆:作业人员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或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情况。

四、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缺氧窒息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事故调查等工作。

3. 信息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

五、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发生(1)立即停止作业,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2)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

2. 现场救援(1)应急救援组迅速赶到现场,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

(2)如有必要,组织人员穿戴防护装备,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3. 伤员救治(1)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区域,进行现场急救。

(2)根据伤员情况,及时联系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4. 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追责。

六、现场处置措施1. 通风换气(1)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2)如条件允许,使用风机、鼓风机等设备进行通风换气。

2. 防护措施(1)对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进行防护,如佩戴防毒面具、呼吸器等。

(2)对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

3. 救援设备(1)准备氧气瓶、呼吸器、担架等救援设备。

(2)确保救援设备完好、可用。

七、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缺氧窒息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应包括:事故报警、应急响应、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等环节。

北京“”机井房地下室缺氧窒息事故分析

北京“”机井房地下室缺氧窒息事故分析

北京“”机井房地下室缺氧窒息事故分析Revised on July 13, 2021 at 16:25 pm北京“6.26”机井房地下室缺氧窒息事故分析事故经过2008年6月26日;北京某服装有限公司司机赵某在机井房南侧清洗车辆时;发现水管不出水;于是找水暖工王某到机井房地下室检修..王某与焊工孙某一同到机井房;王某下到地下室后不久便晕倒在地下室东北角;孙某见状;立即打电话向负责人何某报告情况;随即在未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贸然施救;也晕倒在地下室内..何某接报后;立即向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钟某汇报事故情况;并钟某、司机赵某、食堂职工周某一同赶往事故现场;在未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相继贸然下到地下室施救;在将王某救出后;何某、周某、钟某和赵某相继晕倒在地下室内..随后;又有5人在地下室施救过程先后晕倒..最后导致王某男;52岁;北京市密云县人、钟某男;44岁;北京市密云县人、赵某男;35岁;北京市密云县人3人缺氧窒息死亡;8人受伤..后经检测;地下室内氧含量仅为6.3%;二氧化碳含量为1500mg/m3;大大超过国家标准..原因分析直接原因一是作业人员王某安全意识不强;对机井房地下室这一相对密闭的空间容易导致缺氧缺乏认识;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盲目下到地下室作业..二是救援人员对现场的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缺乏认识;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施救;公司有关负责人组织施救不当;造成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2008年6月26日20时;北京市密云县环保局对机井房地下室内空气进行检测;未发现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三种有害气体未检测二氧化碳含量;地下室内氧含量仅为6.3%;远远低于正常空气中20.9%的氧含量..7月4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次对机井房地下室内气体进行检测;此时;测定二氧化碳含量为1500mg/m3;远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6.38—19.64mg/m3的标准..据资料表明:当氧气含量在6%—8%时;8分钟内将100%致命;6分钟50%致命;4—5分钟通过治疗可以恢复..经分析;机井房地下室处于相对密闭狭窄不通风的环境;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周围物质的吸附;以及二氧化碳和氧气两种气体的比重不同;随着时间的推延;二氧化碳的浓度会越来越高;而氧气的含量会相应下降..同时;加上事故发生前几日一直为阴雨天气;气压较低;进一步造成氧分压的降低;故事故发生时地下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导致地下室内严重缺氧..间接原因一是北京某服装有限公司应急预案不完善..未对地下室易造成缺氧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二是北京某服装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存在漏洞..未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有明确水暖工的具体岗位职责;未针对机井房的相关作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三是北京某服装有限公司隐患排查整改不力..对于机井房地下室这一相对密闭;容易造成缺氧的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日常安全检查不到位..。

煤矿缺氧窒息事故案例

煤矿缺氧窒息事故案例

某矿12.6窒息事故一、时间:××××年12月6日17时25分二、地点:西翼4308消火道联络巷三、事故简要经过1999年12月6日早班,煤质科采煤样工于××、闵××二人,下井到4306综放面顺槽皮带采取煤样,至当天下午16时仍未升井,经派人寻找,在4308消火道西联络巷处找到,二人已窒息死亡。

四、事故原因分析1、4308消火道西联络巷气体情况12月6日夜班,安监局副局长、通风处主任工程师、该矿副矿长以及两名救护队员,到现场查看,并采集气样,有关情况如表1示。

表1:4308消火道西联络巷气体分析表2、4308消火道西联络巷气体来源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4308消火道西联络巷内的气体和4308运顺闭内的气体成分基本相同,可判定4308消火道西联络巷内积聚的气体来源于临近采空区。

3、2月3日——12月6日的通风系统变化情况4308运顺密闭于1999年9月6日建,此后,每周检查一次闭内、外气体情况。

事故前最近一次测定是12月3日,通风工区瓦检员陈昌运测得4308运顺闭内外气体如表2示。

表2:4308运顺闭气体分析表注:表中CH4、CO2为光瓦测值由表2可以看出,12月3日4308消火道西联络巷气体情况正常。

因此,判定在12月3日——12月6日间通风系统发生了变化。

变化之一:48轨至四采回风上山联络巷风门敞开约400mm。

变化之二:48轨建了一组调节风门。

4、4308运顺闭内气体泄出原因分析事故后,通风工区测风员李×在检查通风系统时,发现48轨至四采回风上山联络巷风门敞开约400mm,造成部分风流短路,使通过4308消火道西联络巷风量减少。

但该风门关闭后,4308消火道西联络巷瓦斯积聚并未消除。

因此,48轨至四采回风上山联络巷风门敞开,并不是导致4308运顺闭内气体泄出的直接原因。

12月5日,该矿对四采区上部通风系统进行了调整,即在48轨设了一组调节风门,使调节风门两侧风流压差大幅度增加,致使采空区气体从压力较低的4308运顺闭等处大量涌出。

缺氧危险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缺氧危险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缺氧危险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一、缺氧危险作业场所辨识根据国家标准《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9-2021,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分为以下三大类,可以对实际作业现状进行辨识分析。

1.密闭设备:包括封闭或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塔(釜)、烟道、沉箱及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包括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及化粪池等。

3.地上有限空间:包括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封闭空间。

二、缺氧危险作业特点分析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缺氧危险作业危险、有害因素特点进行分析。

1.人员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作业人员对作业场所的有害介质不能直观感知,或虽能感知但麻痹大意,违章作业而未引起足够重视。

② 管理人员未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获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量,因而忽视安全、违章指挥或指挥不当,强令作业人员冒险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进行作业。

③ 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事先未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出现缺氧危险时未及时发出求救信号,监护失误或监护不当。

2.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仅有较小活动空间,但作业人员须进入内部方可完成指定的作业任务。

② 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与外部联系不便,且不利于作业监护,撤离也较为困难。

③ 并非专为长时间连续作业而设计,一般仅在内部清理、处理故障、检查隐患、改变结构等特殊情况下展开作业。

3.缺氧危险作业场所,除单纯缺氧外,有时同时存在或可能产生其他危险、有害物质,并随作业过程发生动态变化。

① 危险、有害物质在作业开始前已存在,但未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危险、有害因素。

② 危险、有害物质在作业准备阶段产生,如采用惰性气体置换清除易燃气体时,引入窒息性危险、有害因素,未经新鲜空气二次置换合格。

③ 较难预防的危险、有害物质,在作业过程中逐步积累或突然出现。

井下作业中毒安全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井下作业中毒安全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井下作业中毒安全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井下作业中毒安全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进入地下管井作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事情常有耳闻,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对几起地下管井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供大家参考。

事故原因多次事故发生后,化验分析报告显示,化粪池内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一氧化碳、沼气等。

这里仅以硫化氢为例,对其性质和危害加以分析。

硫化氢为无色,具有臭鸡蛋味,属二级毒物,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低浓度时,对呼吸道及眼的刺激作用明显。

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硫化氢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于接触湿润粘膜与钠离子形成的硫化钠引起的。

硫化氢的全身作用是通过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三价铁及二硫键起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细胞组织缺氧。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因此首先受害。

高浓度时,则引起颈动脉窦的反射作用,使呼吸停止;更高浓度时,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样中毒。

在城市地下,纵横交错地分布着大量污水管线,厂区、居民区等散布着成千上万的污水管井和化粪池,一些角落堆积着许多生活垃圾。

由于污水和垃圾中富含大量蛋白质等有机物,产生大量硫化氢、一氧化碳和沼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和沼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加之大部分污水管井、污水池是密闭的,空气不流通,有毒有害气体得不到散逸,长久集聚在井底、池内,致使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当作业人员直接下到井中、池内管道内进行作业时,有毒有害气体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极易的导致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

上述几起事故,就是高浓度的硫化氢吸入人体后,造成急性中毒而引起的。

防范措施第一,要利用多种形式对职工、居民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常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让大家了解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性质、危害,知道哪些地方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如何预防这些气体的危害,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第二,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地下管井疏通作业操作规程,为从事管井疏通作业人员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及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安全绳等;第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定期对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垃圾、粪便、纸浆等有机物,保持市容清洁,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防止有机物发酵后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第四,有关单位要配备快速气体检测仪,及时掌握污水池及地下管井等场所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及浓度,采取必要的通风排毒措施,严禁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无防护、冒险作业;第五,建立、健全本单位地下管井及有害气体场所作业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井房地下室缺氧窒息事故分析
2008年6月26日,北京某服装有限公司司机赵某在机井房南侧清洗车辆时,发现水管不出水,于是找水暖工王某到机井房地下室检修。

王某与焊工孙某一同到机井房,王某下到地下室后不久便晕倒在地下室东北角,孙某见状,立即打电话向负责人何某报告情况,随即在未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贸然施救,也晕倒在地下室内。

何某接报后,立即向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钟某汇报事故情况,并钟某、司机赵某、食堂职工周某一同赶往事故现场,在未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相继贸然下到地下室施救,在将王某救出后,何某、周某、钟某和赵某相继晕倒在地下室内。

随后,又有5人在地下室施救过程先后晕倒。

最后导致王某(男,52岁,北京市密云县人)、钟某(男,44岁,北京市密云县人)、赵某(男,35岁,北京市密云县人)3人缺氧窒息死亡,8人受伤。

后经检测,地下室内氧含量仅为6.3%,二氧化碳含量为1500mg/m3,大大超过国家标准。

(1)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是作业人员王某安全意识不强,对机井房地下室这一相对密闭的空间容易导致缺氧缺乏认识,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盲目下到地下室作业。

二是救援人员对现场的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缺乏认识,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施救;公司有关负责人组织施救不当,造成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2008年6月26日20时,北京市密云县环保局对机井房地下室内空气进行检测,未发现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三种有害气体(未检测二氧化碳含量);地下室内氧含量仅为6.3%,远远低于正常空气中20.9%的氧含量。

7月4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次对机井房地下室内气体进行检测,此时,测定二氧化碳含量为1500mg/m3,远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6.38—19.64mg/m3的标准。

据资料表明:当氧气含量在6%—8%时,8分钟内将100%致命,6分钟50%致命,4—5分钟通过治疗可以恢复。

经分析,机井房地下室处于相对密闭狭窄不通风的环境,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周围物质的吸附,以及二氧化碳和氧气两种气体的比重不同,随着时间的推延,二氧化碳的浓度会越来越高,而氧气的含量会相应下降。

同时,加上事故发生前几日一直为阴雨天气,气压较低,进一步造成氧分压的降低,故事故发生时地下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导致地下室内严重缺氧。

(2)事故的间接原因
一是北京某服装有限公司应急预案不完善。

未对地下室易造成缺氧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二是北京某服装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存在漏洞。

未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有明确水暖工的具体岗位职责;未针对机井房的相关作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是北京某服装有限公司隐患排查整改不力。

对于机井房地下室
这一相对密闭,容易造成缺氧的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日常安全检查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