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学制:三年二、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虚拟现实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嵌入式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网络与数据库安全,密码技术,软件智能化,软件工程和软件合成,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5学分(详见课程设置表)专业培养要求(包括专业要求、文献阅读、成果发表、学位论文要求等):本专业以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创型、复合型高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做出开创性的成果,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参与导师指定的课题工作,要求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并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做好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数篇,并取得研究成果等要求。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学制:二年半二、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结构网格计算与分布式处理嵌入式系统与SOC设计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存储网络协议工程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操作系统编译技术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面向对象技术与软件自动化软件智能化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智能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信息安全三、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普博研究生培养方案[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适用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2本方案适用于以下二级学科(方向):1、计算机系统结构网格与高性能计算CPU 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可信计算与系统性能评价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科学理论数据工程及知识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及CAD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与VLSI设计自动化软件理论与系统量子计算及量子网络理论计算机科学3、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及机器人人机交互与普适计算计算机视觉与媒体信息处理二、培养目标与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1-2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有关研究方向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1. 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由导师提名,经学位分委员会批准,聘请一名副导师。
也可由导师组织指导小组,报系备案。
副导师必须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职称,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
2. 跨一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并由学位分委员会审批。
3. 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4. 导师应有适于培养博士生的研究课题和充足的研究经费。
导师(副导师或指导小组)应与博士生定期交流,关心博士生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促进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培养环节与学位要求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2,申请工学博士学位适用)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3,可胜任本学科领域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能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
4.掌握两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熟练使用一种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2.计算生物信息学3.并行分布式计算4.可信软件理论与技术5.图像处理与理解6.数字传播工程7.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三、学制及学习年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全日制最长不超过7年,非全日制最长不超过9年。
休学创业的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10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学分要求总学分数为力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为之12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4学分。
所修课程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学位课为学分,专业学位课为学分,选修课必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学分。
五、必修环节1.实践环节的基本类型(1)社会实践研究生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累计不少于15个工作日。
研究生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
社会实践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应在报告上填写评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专业学习计划一、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前沿领域的学科,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网络安全等行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因此,我对这个领域充满兴趣,决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攻读博士学位。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我的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二、背景与目标在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后,我意识到我对深入研究这个领域的热情与日俱增。
因此,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我求学之路上的下一个重要目标。
我计划在博士阶段主攻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方向,旨在成为一位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创新者,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挑战。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我的研究内容将集中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
我将探索新的算法和模型,以提高机器在识别、分类和推理方面的能力。
我计划利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实验,并通过模拟人类思维和智能来改进算法。
我的研究方法将包括理论分析、建模与仿真,并进行实际案例研究与验证。
四、课程安排与学术研讨为了加强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我将充分利用博士阶段提供的课程和学术研讨活动。
我计划选修一系列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相关的课程,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提高专业技能。
此外,我还将积极参与导师指导的学术研讨会,并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与同行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五、实践与项目经验在博士阶段,我计划参与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相关的实践项目,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将寻找合适的实验室或企业实习机会,参与真实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并与团队成员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与项目经验,我将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预期成果与贡献在博士学位取得之后,我将以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为目标,发表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交流与展示。
同时,我也期望能够创新并提出一些重要的方法和算法,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我希望能够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12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1.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1)海量存储系统与技术(2)并行分布式计算(3)计算机网络(4)多核与虚拟化技术(5)新型存储技术与器件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1)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2)中间件理论与技术(3)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4)计算优化理论与技术(5)移动实时计算(6)系统软件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多媒体信息处理(2)人工智能(3)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4)嵌入式系统(5)普适计算4.信息安全专业(1)鉴别与授权管理(2)密码理论与技术(3)网络安全(4)信息隐藏(5)数字取证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 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培养方案
附件3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200 学科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 培养目标(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能够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
能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开展该领域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或开展大型复杂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运行管理工作,做出创造性成果,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素质,是学科带头人、技术负责人和政府领导人的后备人才。
2.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1)应具备的品德及基本素质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实践、追求卓越。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2)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1. 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结构及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领域核心算法及分析方法、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移动和嵌入式系统技术、智能计算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等。
2. 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和知识交叉应用,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感知计算、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服务计算、云计算、认知计算、边缘计算、普适计算、社会计算、可信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新型计算和应用模式,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与方法与各具体应用行业的领域知识的紧密结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以系统、深入、全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高级技能为依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级理论和技术研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科研组织和管理能力,可以在高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多种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开发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2.培养方式:(1)完善的课程体系:博士研究生需要修读一定的学术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理论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算法理论》、《软件工程理论》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
在修读课程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完成相应的研究论文。
(2)导师制度:每位博士研究生都会被分配一个导师,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
导师将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并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同时,导师还将定期与学生开展个人指导和讨论,督促学生完成学术研究工作。
(3)研究生交流学习:博士研究生还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学术讲座等。
这些活动将为学生提供与其他研究生和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拓宽视野、增强能力。
(4)科研实践:博士研究生还需要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工作,积累科研经验。
学院将鼓励学生与导师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施支持。
3.培养周期与课程设置:(1)学术研究课程: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算法理论》、《软件工程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2)实践课程:包括《计算机软件设计》、《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12 授工学学位)本方案适用于取得计算机科与技术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经录取入学后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合格者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1) 计算机存储及网络存储系统 (2)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3) 超高密度存储理论与技术 (4) 多媒体技术(5) 计算机高速接口与通道技术 (6) 集群与网格计算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1) 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2) 并行分布式及高性能计算(3)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4) 移动实时计算(5) 多媒体技术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 分布式计算与分布式系统 (2) 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3) 人工智能与知识发现 (4) 多媒体信息处理及信息安全(5) 智能系统与信息检索 (6) IP互联网4.信息安全专业(1) 密码理论与密码技术 (2) 鉴别与授权管理(3) 网络安全 (4) 信息系统安全(5) 信息对抗三、学习年限1.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5年。
2.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至6年。
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执行学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相关规定。
2、每位博士生至少阅读与论文课题相关文献100篇左右,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并提交综述报告。
3、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符合博士生选题的纵向科技课题,博士生至少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并完成一项课题(相关任务),提交源码与相应文档。
4、至少参加2次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
5、加强论文开题审查,实行预答辩制度。
6、对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博士生实行资助与奖励制度。
哈工程计算机本博培养方案
哈工程计算机本博培养方案哈工程计算机本科博士培养方案如下:1. 培养目标:本科博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扎实的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具备独立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组织项目研究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需求提供领先的科技支持。
2. 培养时间:本科博士培养方案一般为4-5年。
3. 培养课程:本科博士培养方案设置了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库、网络与通信等。
学生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并通过考试和论文等综合评价方式来评定学术能力。
4. 科研训练:本科博士培养方案重视科研训练,学生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自主选题的科研探索。
通过与导师和研究团队的合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位论文:本科博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学位论文。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对所选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
6. 学术活动:本科博士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讲座和学术论坛等,与同行交流学术观点,提高学术水平。
7. 学位评定: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业和科研任务后,学生需要参加学位评定。
学位评定一般包括学术报告、答辩等环节,评委根据学生在学术研究、学术表达、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来评定是否授予博士学位。
以上是哈工程计算机本科博士培养方案的一般概述,具体的培养方案可能会根据学校和学院的要求有所不同,建议您参考相关学校和学院的具体规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6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说明一、培养目标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成果。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培养年限博士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
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一般博士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6年。
三、研究方向为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本学科研究方向设置注重前沿性、基础性和交叉性,研究方向相对稳定。
计算机学院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制定博士生培养方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11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高可信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2)移动计算与嵌入式计算(3)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4)计算理论(5)海量数据计算(6)服务计算(7)生物计算与生物信息学(8)智能人机交互与数字媒体技术(9)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10)自然语言计算与中文信息处理(11)社会计算四、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
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
为有利于在博士生培养中博采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成立博士生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博士生培养指导小组名单应在学院备案。
五、课程设置博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修满14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0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六、学分分配1.公共课程(4学分)(1)政治理论课32学时2学分(2)博士生外语课(可以有条件免修)64学时2学分2.学科学位课程(不少于2学分)计算理论/数理统计/矩阵分析/现代数学基础/模糊数学/最优化方法6选1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硕)机器学习(硕)3.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1)移动计算理论(2)可信计算理论(3)普适计算与移动计算(硕)(4)数据库系统原理(硕)(5)计算生物学(硕)(6)软件体系结构(含软件设计模式)(硕)(7)视频编码与传输(硕)(8)自然语言处理(硕)(9)分布式信息处理(10)先进模式识别技术(11)语音信号处理(12)多媒体技术(硕)(13)网络与信息安全(14)信息安全数学基础(15)应用与量子密码学(硕)(16)网络行为学(17)多媒体安全(硕)(18)生物特征识别(19)认知计算理论(20)社会计算(硕)(21)信息检索(硕)4.必修环节(4学分)(1)综合考评1学分(2)开题报告1学分(3)中期检查1学分(4)学术活动1学分(5)社会实践1学分注:(1)-(3)为必选环节,(4)、(5)可任选一注意关于博士课程:如若在硕士阶段修过博士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可以选修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其他重要学位课作为学位课,可以选修全校范围内开设的与学科有关的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
山东科技大学-博士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60831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2 学科门类:工学(08)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
现有教授15名(其中博导11名),56多(??)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本学科设有山东省智慧矿山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物联网和国家级煤矿安全生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山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
近年来,共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二、适用学科1.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含并行与分布式系统、物联网系统多媒体系统等研究方向。
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含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Petri网与形式化方法、分布式计算理论与算法、数据分析理论与算法等研究方向。
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含智慧矿山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生物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高性能计算等研究方向。
三、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情操高尚、学风端正;具有很好的协作精神。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前沿。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并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在学期间必须发表规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具体要求符合学校规定。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
四、学制及学分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博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学期间至少应修满24学分,其中必修环节6学分。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的拔尖创新型工程博士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大型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与项目管理工作。
在计算机与软件工程领域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应用工程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做出一些创新性的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能够对相应的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具有对快速变化的工业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及对其发展产生影响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
二、培养原则遵循个性化、模块化与国际化的培养原则:●个性化,即培养方案个性化,根据生源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因材施教。
●模块化,即课程设置模块化,包括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专业特色模块课程,并开设前沿性讲座,进行研讨式教学。
●国际化,即培养环节国际化,通过共享海外一流学科伙伴计划等途径,促使每人在学期间至少一次海外实践经历。
三、学制:基于质量控制的弹性学制,一般在3-5年,基本年限为3.5年四、课程学习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6学分,选修课2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1、公共素质类课程要求2、专业学位课3、专业特色课以前沿性讲座为主,采用研讨式教学,按研究方向分别开设,2学分,32学时。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6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2次。
完成累计6次计2学分。
2、工程实践要求:博士生应结合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和合作企业需要,参与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
工程实践可以结合导师团队的工程项目或到合作企业进行工程实习。
3、开题报告要求:论文开题报告之前要求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选题来自工程实践,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并在研究所(或本专业)公开、集中进行,要求对所选课题的立论依据、研究方案、研究基础、可行性和进度安排等进行全面介绍和论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专业1. 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专业是一项高度复杂和不断发展的学门,旨在培养具有高超专业技能和全面创新精神的高层次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人才。
该专业通常涉及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及计算机网络等多个领域,以便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背景。
而掌握这些知识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今天的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 专业课程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专业核心课程和研究生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算法和计算机系统分析等基础课程,以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而在研究生课程中,学生将更多地探讨各种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专业细分领域,例如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和并行/分布式计算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他们将更加深入的了解各领域的专业知识。
3. 课程实践尽管研究型工作是博士课程的核心,但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常,研究生们应该参与项目开发或科研,或者参与一些实验室的实践工作,以进一步巩固他们的专业技能。
研究生实践是协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学习和应用他们研究生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的方法之一。
4. 未来前景和就业机会绝大多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实习生毕业时独立并积极从事各种学术或企业实践。
他们通常会在各类大型商业企业与科研机构中担任技术主管或高级工程师等职位。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即将发生的技术革新,使得这些领域求才若渴,导致了更多的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研究非常感兴趣。
5 结论总的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专业非常适合那些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感兴趣的学生。
在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前景。
因此,通过研究这些科技领域并扩展现有知识和技能,可能会为课业和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12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2.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1.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1)海量存储系统与技术(2)并行分布式计算(3)计算机网络(4)多核与虚拟化技术(5)新型存储技术与器件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1)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2)中间件理论与技术(3)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4)计算优化理论与技术(5)移动实时计算(6)系统软件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多媒体信息处理(2)人工智能(3)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4)嵌入式系统(5)普适计算4.信息安全专业(1)鉴别与授权管理(2)密码理论与技术(3)网络安全(4)信息隐藏(5)数字取证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注: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 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1)课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5)预期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
“博士研究生候选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2一、学科简介本学科自1984 年建设至今,已成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品牌专业。
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 1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8 个,国际联合合作实验室1 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3 个;专任教师60 名,其中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 名、省特聘教授1 名、省双创人才1名、江苏省“333 工程培养对象”3 名,教授6 名,副教授15 名,有博士学位教师60 名;其他包括院士、杰青、图灵奖获得者等在内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20 名。
近4 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 项(其中主持1 项、参与1 项)、面上项目10 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7 项,科研到帐总经费超过864 万,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到帐经费784 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3 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39 项,受理申请发明专利23项。
近4 年来,培养毕业博士生19 名/硕士生165 名。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总体目标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根据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培养在信息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管理及教育等方面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及技术资源保证。
三、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1.培养年限:“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培养计划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8年。
2.培养方式。
1年硕博一体化的课程学习阶段和4年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阶段连为一体,统筹安排,整体规划,循序渐进。
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候选人”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并使“博士研究生候选人”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年10月)一、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弘扬“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为民造福”的价值理念。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两门外国语。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科技创新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学科发展前沿和动向;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在工程技术或科学理论方面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本方案适用于本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所有专业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
三、学习年限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转博后,学习年限同博士研究生。
四、培养方式1、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及文献调研为主,时间为两年,这期间按硕士生对待;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为三至六年。
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时必须经过考核。
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当年4月份)进行。
凡通过考核者,即按有关规定转为博士生。
未通过考核者,由转博报告答辩委员会提出终止培养或改为攻读硕士学位建议,具体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生管理规定》。
2、硕士阶段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并重,博士阶段以科研工作为主。
要突出硕博连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所必须的一套科学工作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3、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由导师或以导师、副导师及相关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进行指导。
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聘请有关专家参加指导小组,以利于拓宽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研究思路,发展交叉边缘学科。
五、培养环节1、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分为硕士课程学习和博士课程学习两部分,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分别与硕士生、博士生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200
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计算机系统结构
学科代码081201
英文名称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学科代码081202
英文名称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
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代码081203
英文名称Computer Applications Technology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学科代码081220
英文名称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一.研究方向与主要内容简介
二.学分及课程学习要求
总学分13-19学分,其中公共课5-7学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公共基础理论课2学分,专业基础课2-4学分,专业课4-6学分。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基础理论课(2学分)
3.专业基础课(必选一门,2-4学分)
主管院领导签名: 200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