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发展历程;2.掌握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理解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内容1.教育文化事业在中国古代发展的历程;2.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1.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影响;2.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重要性。

2. 讲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10分钟)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方式。

3.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5分钟)教师介绍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讲解唐朝科举制度,明清科举制度的演变等内容,并引导学生探究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 活动:科举制度考试模拟(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举制度考试模拟,学生按照考场的形式进行考试,彻底了解科举制度的考试形式和内容。

5. 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15分钟)教师讲解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巨大作用。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教育文化事业和文化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教育文化事业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及科举制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有效引导。

同时,通过科举制度的考试模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实际的了解方式,让学生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中,我们需要更为注重教学活动的与学生的思维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点,以此来最大化地吸收知识和激发个人兴趣。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PPT课件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PPT课件

【课堂演练】
1.“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
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D)
A.创办京师同文馆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废除八股文
D.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2.“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
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由此可知《申报》的创办 ( C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 答:由培养官僚士绅发展为培养近代实用人才;新式学堂侧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 知识。
(2)据材料二指出1895年前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变化,并结合史实概括这一 变化的时代背景。 答: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居多。背景: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兴起(辛亥革命)。 (3)据材料三指出“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的含义,并分析这一“新陈代谢”对近 代社会产生的作用。 答:含义:新式的专业人才逐渐取代了传统知识分子。作用:满足了近代社会对各 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需要。
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
“时代的最强音”是 ( A )
A.宣传爱国救亡 B.批判封建礼教 C.实现民主共和 D.弘扬民族文化
5.1905年,适逢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忽然触发
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电影的灵感,他将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的若干片段拍摄成
作品 《阿Q正传》
《子夜》
塑造形象 在封建势力压榨下的落后的农民形象 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象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前言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教育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则始于清朝末年。

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学制》和《新学规程》,开始了近代教育的建设。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50年,人民政府实行了五四学制,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制分别规定为6年、3年、3年。

这个学制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和外国人士来华,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1986年,人民政府实行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政策将教育普及到了农村和边远地区,使得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

现在的中国教育体系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教育。

其中,小学、初中、高中称为“义务教育阶段”。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多所大学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代表了世界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现在的中国文化事业包括文化产业、文物保护、文化交流等方面。

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产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电视、电影、音乐、艺术等方面。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

例如,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重要的奖项,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品牌。

文物保护是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任务。

中国历史悠久,有很多珍贵的古代文物。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法规,保护了很多文物不被破坏。

同时,中国还与世界各国加强了文化交流,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魅力。

总结中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和文化事业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手写笔记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手写笔记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手
写笔记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手写笔记,可整理
如下:
一、科举制的创立
1. 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

3. 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4.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5.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
1. 唐诗是唐朝文学的重要成就,李白、杜甫、白居易是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2. 唐代的书法绘画名家辈出。

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

3. 唐代的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分别发明于何时?答:唐朝的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唐末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出现,并在唐末开始使用。

4.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是唐朝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三、科举制的意义
1. 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的手写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的 发
文学
绘画:齐白石、徐悲鸿
展 艺术 成就 歌曲:聂耳、冼星海
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
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B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课堂小结
教育 教育: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的兴办
教 育
新闻 出版
报刊:《申报》《大公报》《新青年》
文 化 事
业的 出版: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 发展

文学:鲁迅《狂人日记》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3.新闻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刊物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4.出版业的发展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 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 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 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 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 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 事业的发展。
二、文学艺术成就
1.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
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D)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2.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 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
二、文学艺术成就 2.艺术成就
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齐白石的虾
二、文学艺术成就
2.艺术成就
代表作品《愚公移山》《六骏图》
二、文学艺术成就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1912~1935年) 聂耳作曲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绘 画
深。徐悲鸿代表作有《 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
》等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义勇军进行曲 》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
文 音 和国国歌;冼星海作曲的《 黄河大合唱 》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 学 乐 民族的伟大、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

精神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 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 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 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 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 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人格 的教育方针。
10.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 )
A.商务印书馆 B.三联书店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11.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 C )
①废止科举考试 ②创立中国同盟会 ③看到有关《狂人日记》的评论 ④第
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右图是某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B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4.《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 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B)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6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内容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掌握我国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过程,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原因及影响;高等教育、科技进步、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钻研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案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观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内容主旨】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和新闻出版业在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下应时而生,在东西碰撞的新旧冲突中艰难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与生活,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近代化。

【教学目标】知道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和新式报刊的发展脉络和相关史事,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和新闻出版与时代的关系。

懂得照片、档案、著作、报刊等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初步学会分析数据史料和文献史料。

体悟中国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艰难性和对时代发展的推动力。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难点: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一:利用北京国子监展示的《明代国子监每月课表》,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课表导入,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做铺垫。

新式教育应时而生环节二:利用时间轴回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史事,讲述巴夏利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创办是民族危机下西学东渐的结果。

利用学习单,学生小组讨论《京师同文馆课程表(1876年)》与《明代国子监每月课表》的不同之处,理解新式学校的“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述,联系已学知识,对新式学校创办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通过数据史料和文献史料的解读、与国子监教学的对比,对以京师同文馆为代表的新式学校有初步的认识。

新式教育发展多舛环节三:利用《京师同文馆在读学生数统计表》、奕訢和倭仁奏折、翁同龢日记,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京师同文馆找不到学生?理解新式教育发展之路的艰难。

利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校列表,感受新式教育的缓慢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对数据、奏折、对联的解读,懂得档案、著作等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初步掌握阅读图表的方法和解读原始史料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颁布各级
学堂章程,统一全国 学制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申报
》,是近代中
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 大公报
》、
上海的《 新闻报
》和延安的
《 解放日报 》,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
《 东方杂志 》、
返回
历史
陈独秀创办的《 新青年
》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
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 A )9.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三联书店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返回
历史 ( D )10.2007年12月21日在美丽的广州大学城新校区,隆重 举行了冼星海塑像揭幕仪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 家。他创作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是 A.《大路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黄河大合唱》
属于他的作品是
A.《女神》
B.《黄河大合唱》
C.《田横五百士》 D.《雷雨》
返回
历史
( D )6.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 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
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
歌曲是
A.《松花江上》
B.《黄河大合唱》
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
返回
历史
( C )11.中国近代有一位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 兼长,造诣精深的画家,他是
返回
历史
( C )7.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①《毕业歌》(1934年) ②《义勇》(1938年) 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必背重点
文学艺术的成就文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
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
《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赵树理的《小二
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
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
《定军山》剧照绘

(1)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

(2)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
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等鸿篇巨制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定
军山》;1931年,中国自己拍摄了第一部有声
电影《歌女红牡丹》
易误警示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期间决定创办的是京师大
...
学堂
..。

图片解读
《愚公移山》(局部)
此画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画中一老翁似乎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

此画创作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艰难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
取最后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 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的创办: ①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②甲午战争之后,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 ③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前身) 2、新式教育的创办意义:新式学堂的创办, 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 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3.科举制度的废除 ①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 ②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 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④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 统一全国学制。 意义: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4.新闻业的发展 ①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 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 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人称为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②天津的 《大公报》③上海的《新闻报》④延安的 《解放日报》⑤上海的《东方杂志》⑥陈独 秀创办的《新青年》⑦邹韬奋的《生活》意 义: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
5.出版业的发展 ①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 大的文化出版机构。②中华书局③开明 书店④生活书店⑤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 刊的重要阵地。 意义:促进了①鲁迅——《狂人日记》批判 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 义的檄文。《阿Q正传》解剖了整个民族 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 典之作。②郭沫若——《女神》③茅 盾——《子夜》④曹禺——《雷雨》⑤ 巴金—— 《家》⑥老舍——《骆驼祥子》
4.电影: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 传入中国。①《定军山》——我国第一部无 声电影(1905年) ②《歌女红牡丹》——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年) ③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 《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 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 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单元: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题: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从晚晴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样,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群体。

这些人活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变革运动中的重要推动因素,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分析:本课主要有两个子目,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一一对应课标内容。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各个内容之间是互相推进、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清政府艰难迈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的人才,推动了近代新闻出版业、文艺事业的发展,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报刊和新闻出版机构,使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播。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通过搭建以时间为序的知识体系,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2.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史料感知历史,在比较、分析、概括史料的基础上,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18湖北荆州中考)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

”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时期创办的,也是戊戌变法运动留下的重要成果。

2.(2021辽宁丹东期末)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下列属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史实的有()①创办京师大学堂②废除科举制③颁布各级学堂章程④统一全国学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 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3.(2018山东青岛中考)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

下列报刊出现最早的是()A.《新青年》B.《万国公报》C.《申报》D.《每周评论》答案 C 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万国公报》是维新派于1895年创办的,后改名为《中外纪闻》;《申报》诞生于1872年的上海;《每周评论》于1918年由李大钊等人创办。

C 项正确。

4.(2021甘肃瓜州期末)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主要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它是()A.三联书店 B.中华书局 C.商务印书馆 D.新华书店答案 C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主要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

故选C。

5.(2021广东福田期末)作家冰心曾说:“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线装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我的第一本小说集《超人》(1923年)和第一本诗集《繁星》(1923年)也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点1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新式教育的开端(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堂。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2.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教育的发展(1)科举制的废除:①过程: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②废除科举: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l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新式教育的发展: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废除科举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

科举制的废除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科举制的废除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

3.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申报》的创办: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国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3)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4)影响: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

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商务印书馆(1)创办:1897年,在上海创办。

(2)地位: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业务: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

(4)影响: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5)同时期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知识点2 文学艺术的成就1.近代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状况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历史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笔记

历史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笔记

历史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笔记
以下是关于历史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的笔记,供您参考:
1.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设立同文馆,迈出了中国近代教育第一步。

2. 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开端。

3.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4. 民国时期,191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和削减了学习年限。

5.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教育制度,1956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同时推广普通话。

改革开放以来,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步实施,同时成人教育也有很大发展。

以上是关于历史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的笔记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1862年清政府开设京师同文馆后,新式学堂在各派别的主持下不断建立。

请判断下列学堂建立的先后顺序()
①北洋西学堂②南洋公学③福州船政学堂④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④③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①③②
2.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

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3.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中日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

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4.1876年的某一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

该报道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报刊中()
A.《民报》B.《申报》C.《大公报》D.《新青年》
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京师同文馆B.商务印书馆C.《民报》报社D.《申报》报社
6.我国著名作家丁玲是湖南临灃人,她的代表作是()
A.《青春之歌》B.《边城》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D.《山乡巨变》
7.有位湘潭籍的现代著名画家,他大器晚成,从一位民间木匠成长为“人民艺术家”,擅长花鸟虫鱼的写意画,这位画家是()
A.徐悲鸿B.张大千C.吴冠中D.齐白石
8.抗战期间,由湖南著名的戏剧艺术家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抗战歌曲是() A.《黄河大合唱》B.《义勇军进行曲》C.《东方红》D.《团结就是力量》
9.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A.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于抗日洪流中B.观看电影《定军山》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10.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

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B.落第举人王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D.山东某家族一门出了十二进士
二、非选择题
11.近代留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重要的一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在容闳、曾国藩、李鸿章推动下,从1872年起,清政府共派遣四批次120名留美幼童,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学生,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序幕。

这些幼童中成就最突出的是詹天佑。

1875年起,清政府先后四次派员赴欧留学。

在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海军留英学生中有刘步蟾、邓世昌、严复等福州船政学堂学生。

后来,清政府以留英学生为骨干,先后建立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

材料二在1896—1911年期间,留学地区或国家中,日本占90%以上。

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 400余人、1906年的12 000多名,形成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

著名学生有黄兴、宋教仁、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

材料三中华民国成立后最初一段时期,赴欧留学的一大特点是赴法勤工俭学。

仅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留法勤工俭学人数就达1 700多人。

这些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边学习边工作。

他们积极分赴法国各地的大工厂和学校,了解法国工人状况……在巴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他们当中有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聂荣臻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材料二中“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人物,具体说明他们对辛亥革命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留法勤工俭学”的最重要成果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在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B 3.B
4.B【解析】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所以发生在1876年的重大事件应该会被《申报》报道。

《民报》于1905年创刊于日本东京,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主要作用是进行思想宣传;《大公报》创办于天津。

所以,本题的答案选B。

5.B 6.C7.D8.B
9.A【解析】《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

故答案选A。

10.D
11.(1)鸦片战争失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洋务运动的推动。

(2)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历史作用: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任举一人及其著作),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3)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科学正确的救国思想。

(4)近代留学教育兴起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背景下,学习先进科技文化、报效国家是主旋律;留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成果丰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影响巨大。

(从具体角度如“近代化”“民主革命”“开放”“教育、科技、思想的发展进步”等方面进行提炼,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