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概述: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创作的一首诗歌。
本导学案将通过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以及李白的创作背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该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导学目标:1. 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2. 掌握李白的创作背景,了解他的诗歌创作风格。
导学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成蹉跎。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导学过程:1. 首先,我们来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本诗以梦游天姥为主题,通过诗人的凭空梦游和体验,展示了种种奇幻的景象。
天姥山由于其高耸峻拔的山势,使得五岳失色;天台的高度达到四万八千丈,令人感叹。
诗中的景象以倒东南倾为概括,描绘了天地之巨大和人类微小的对比。
湖月的照影和送别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远的诗意氛围。
2.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李白的创作背景,以了解他的诗歌创作风格。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多表达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人生离愁别绪的情感以及对于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思考。
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李白创作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习的内容:1. 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了天姥山和天台的奇幻景象,以及湖月照影和送别的情景。
2. 通过分析李白的创作背景,我们了解到他的创作风格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完整版)《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1【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知识链接】1.李白及写作背景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
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
李白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
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长安的。
之后,他又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当他离开山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了这首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表白心情之作。
2、解题:①题目的意思是:②给题目的断句,用单斜线划: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根据题目明题材:本诗是诗④“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的一种体裁。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古体诗”和“吟”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
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 越人语()天姥()②海客谈瀛()洲③天台一万八千丈()...④ 送我至剡()溪⑤脚著()谢公屐()⑥渌水荡漾清猿啼()....⑦熊咆龙吟殷岩泉()⑧栗()深林兮惊层巅⑨水澹澹兮生烟()....⑩虎鼓瑟兮鸾()回车⑾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⑿忽魂悸以魄动()⒀恍惊起而长嗟()⒁惟觉()时之枕席...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⑴越人语天姥()⑵烟涛微茫信难求()⑶云霞明灭或可睹...()⑷天姥连天向天横()⑸势拔五岳掩赤城()⑹我欲因.....之梦吴越(()⑺脚著谢公屐(.)⑼迷花倚石忽已瞑(.)⑻渌水荡漾清猿啼(..)⑽熊咆龙吟殷岩泉(.))⑾栗深林兮惊层巅()()⑿水澹澹兮生烟()⒀恍惊.....起而长嗟()⒁失向来之烟霞()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3、用诗歌中的句子填空:①入梦的原因:“,;,。
【教育资料】《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习专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学习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一、导言:今天我们将借助这篇课文,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说着传奇,在他身上体现了盛唐时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是一个具有道家风骨的道士,也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儒士,又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更是一个连喝酒都能喝出气势、喝出个性的酒仙,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梦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首诗二、背景介绍: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报复,但是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礼拜的朋友道士吴筠向唐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一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二是玄宗仅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三是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到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下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的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三、完成预习:1、李白诗中的名言名句填空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e、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f、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g、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h、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i、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j、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l、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A、渌水荡漾清猿啼()B、熊咆龙吟殷岩泉()C、水澹澹兮生烟()D、忽魂悸以魄动()E、洞天石扉,訇然中开()F、恍惊起而长嗟()G、天台一万八千丈()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B、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D、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E、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F、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凄清)G、迷花倚石忽已瞑(天黑)H、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震惊)I、水澹澹兮生烟(.波浪起伏)J、失向来之烟霞(刚才)K、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等待)L、恍惊起而长嗟(恍然,猛然)四、自主互动探究: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问题:1、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明确:急切兴奋之情2、提问:“照”、“送”写出什么?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3、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明确:高峻4、提问:“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5、提问: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6、提问: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明确:光辉灿烂、壮丽非凡7、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8、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这几句写了什么?明确:梦幻破灭后的失意9、: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10、: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明确: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11、:“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明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12、课后小结: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1)大胆的夸张(2)奇特的想象课堂检测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D)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送我至剡溪(shàn)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D.海客谈瀛洲(yíng)越人语天姥(lǒo)2.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D)A.梦游/天姥/吟/留别B.梦游天姥/吟留别C.梦游/天姥吟留别D.梦游天姥吟/留别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列,同“裂”)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4.以下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A.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B.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C.惟觉时之枕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5.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势拔五岳掩赤诚”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诚赤诚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B.“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的“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B.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长诗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世界中的诸多形象这些形象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吟诵留别之情的诗作虽写梦游,实则为“吟”,诗中含有慷慨悲愁之情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沛公安在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云青青兮欲雨A.栗深林兮惊层巅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C.虎鼓瑟兮鸾回车D.别君去兮何时还9.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10.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11.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12.关于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3.默写:①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四句诗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②诗人登山时的见闻(两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③描绘仙人盛会异彩缤纷的场面(四句)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④表现本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深刻[能力检测]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15.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星清行卿冥兵缨16.给下列字注音释义①蹑niè踩②揖yī拱手礼③曳yè拉④凌líng高出17.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1)课文内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2)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18.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9.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迢迢,远远的意思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课堂导引1. 上课前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或PPT播放山水画或山水诗词,来唤起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
2. 导入本文的作者——李白,了解他的生平、创作风格等,培养学生对于古典文学创作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将李白的诗词用PPT呈现给学生欣赏。
3. 简要介绍本文以及文本结构,使学生对于全文的框架、主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全文,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何种手段来表达主题。
二、课堂讲解1. 线索一:起伏的山峰和云雾缭绕的天空文中描述了起伏的山峰、翻滚的云雾缭绕的天空,措辞生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峰之中。
这不仅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更是为了表现大自然的壮丽与奇美。
2. 线索二:缥缈的仙境和神魂颠倒的美景文中所描绘的山居仙境,峰峦层叠,云雾缭绕,奇松异石,形成独特的山水格局。
此外,在山林之间还能看到半隐半现的仙女和狐狸精,画面异常神秘,惹人遐想。
3. 线索三:怀揣梦想的少年和遗憾的别离文中的少年“年方十四,看古书而生心曰‘可学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文学梦想的萌芽。
他的感恩、遗憾和希望深深地触动了人心。
同时,这种情感的渗入,也使文本结构更紧密,加强了作品的美感和感染力。
三、课堂互动1.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作者要用“梦游”来形容他的这次旅行?脑海中联想到了什么?2. 联系上述问题,老师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中国山水画、中国文学名人对于山水的赞美和留影。
3. 请同学讲述本文有哪些主题和思想,以及李白通过什么手段来表达。
四、课堂练习1. 阅读下列李白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请解释其中的寓意。
2. 分析该诗词中作者的感情,阐述如何体现了文学对于生活的关注。
3. 思考李白“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游”相同点和不同点。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导学目标:1. 了解唐代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题材和意义。
3.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修辞语言。
课前准备:浏览《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文,并了解唐代的田园诗及其历史背景。
课堂导学:一、唐代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唐代田园诗是中国田园诗的巅峰。
1. 唐代田园诗的特点:(1) 描写自然景物,有诗人真切的感受和亲身体验。
(2) 抒发诗人的感情和价值观,呈现人生哲理。
(3) 使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形成惬意、舒适的文学氛围。
2. 唐代田园诗的历史背景:(1) 唐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儒家思想对文学的影响,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3) 宋庄、洛阳等地的自然景观,为唐代田园诗的创作提供了场所。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题材和意义1. 题材:(1) 描写诗人梦游于绝妙风景之地——天姥山。
(2) 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天姥山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
(3) 表达诗人对天姥山的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
2. 意义:(1) 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唐代田园诗的特点和价值。
(2)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递出温馨、惬意、淡泊的人生态度。
(3) 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人的不舍之情,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
三、诗歌的基本韵律和修辞语言1. 韵律:(1) 诗歌的韵律是指诗句的平仄、押韵和读起来的韵脚。
(2)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韵律是五言古诗的严格要求,既要求平仄相间,又要求押韵完美。
2. 修辞语言:(1) 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技巧。
(2) 《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白云起几人”,夸张“气味散云霞”,周密的描写和流畅的句子结构,使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共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共5篇)第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运用夸张、想象和传说进行创作而形成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2、体味唐诗诗味。
3、体会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品的情意和艺术美,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一、相关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
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
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
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
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
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二、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一种字数不定,压韵自由可以换韵,对仗无严格要求的古体诗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三、注音、解词:天姥:();瀛洲:();云霓:()副虹,雨后天空中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
剡溪:();在嵊县境内,溪水名;渌水:();脚著谢公屐:()。
暝:();殷岩泉:(),如:殷殷其雷;栗深林:()通“傈”水澹澹:()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訇然:();青冥:()。
鸾回车:()古代传说中的一神鸟;魂悸:()因害怕而心跳;恍惊起而长嗟:()。
四、听朗读;学生一块朗读.五、整体感知:诗如何起笔?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第一段: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点出入梦之由:心驰神往。
从瀛州入笔,以虚衬实,给天姥山胜景染上一层神奇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直接打印)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直接打印)《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概要本文档为《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导学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文本解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将对诗词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进行解析:内容诗的主题是李白在梦中游览天姥山并离别的情景。
诗人描绘了天姥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自己在山上吟诗留别的情景。
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山川的热爱以及离别的伤感之情。
语言特点1. 诗的篇幅较长,分为六个篇章,通过描绘不同景物、情境来展示诗人的思绪和情感变化。
2.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景抒怀等,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3. 诗的韵脚和押韵较为规整,句子韵律流畅,给人以悦耳之感。
4. 诗中融入了一些文化典故和历史背景,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导学目标通过研究《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读者将能够:1. 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描绘的景物形象。
2. 掌握诗词中常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3. 增加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
研究步骤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建议读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 阅读诗词的全文,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
2. 分别分析每个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体会诗人的意境和情感变化。
3. 研究诗中使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4. 针对诗中出现的文化典故和历史背景,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研究。
5. 总结诗词的主旨和核心思想,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天姥山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感,展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诗性才华。
通过研究这首诗,读者将能够提高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以上为《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的内容和安排。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梦游导学案(教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鉴赏“梦游”的意境;3.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3.鉴赏“梦游”的意境。
【学法指导】吟诵,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唐朝达到了顶峰。
在唐诗的百花园中有一朵色泽不同的奇葩——李白。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十分广泛,除儒家经典外,还博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创作的诗歌留存很少,但初步显示他的诗歌才华。
二十五六岁时岀蜀东游,此后游历大江南北,开元十八年(730年),曾一度抵达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年),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与草拟文件等工作。
两年后,因权贵排挤,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11年内,继续“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后因加入永王幕府,牵连治罪,被系浔阳,不久流放夜郎。
晚年流落江南一带,终年62岁。
2.了解背景李白初到长安,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后来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后与杜甫、高适结下深情厚谊,同往山东游览,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这首诗就是李白行前所作。
3.解题把梦游天姥山的情景写成诗,留给朋友作别。
①题目的断句: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共2课时
第三单元第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第一课时)制作人:审查:高二语文组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相关知识】1.作者及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
公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3.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预习导航】1.①学生注意正音。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屐()殷()岩泉栗()深林水澹()澹扉()訇()鸾()觉()时之枕席②、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8.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涵泳,结合课下注释,体会浪漫飘逸的诗歌风格。
2.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描写的浪漫瑰丽、迷离惝恍的梦境,并梳理出梦境变化的不同层次及意境特点。
3.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品味诗人借助梦境中的意象与梦醒后的感慨表现出的精神追求。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情感,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与人生选择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对梦境不同层次特点的概括及其隐含的精神追求的分析。
【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五岁育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有远大的抱负,“愿为辅弼”、“安社稷”、“济苍生”。
20岁后,蜀中漫游,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元年42岁应召赴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唐玄宗“降辇步迎”,待诏翰林。
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761年,请缨杀敌,因病折回。
次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二)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醉中命贵妃研墨、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历于山东,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杜云飞所作的一首高山流水的诗篇。
本诗大致分为三部分:首先,杜云飞通过描写自己渐入梦境的形容,向读者展现了充满吸引力的山水之美;其次,他借由对美好风景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绝世风光所显露出的神秘情感的敬畏;最后,他再一次着力表达了自己与咫尺天高的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结,表现人与自然的独特交感。
在教授此篇文章时,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的重点内容。
一、理解诗歌背景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史学文献,来帮助理解杜云飞所创作的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
这些文献可以涵盖以下的范畴:1、唐代旅行游记让学生们阅读一些唐代旅游游记,比如陶渊明的游云阳,李白的将进酒,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当时人们的旅游风尚和旅游文化。
2、"七真"和道教文学“七真”是指“全真派”的祖师,是中国道教中的重要派别。
学生们在阅读这些七真派别的经典著作时,可以理解道教文学的奥妙,并体会诗人杜云飞对于自然所表达的道义。
3、《佛祖统纪》佛教经典之一,可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杜云飞对于“天姥山”的描写。
二、理解诗歌形式学生对于诗歌的形式、语言、韵律等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掌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这首诗歌的形式和结构:1、诗歌格律学生应该能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现代汉语中的韵脚、平仄、押韵等特点,并理解这些特点在唐代诗歌中的运用。
2、诗歌语言学生应该能熟悉一些文学语言及诗歌用词,比如“黄昏独坐”,“云傍马头生”等等,对于学生相当有必要的是对于文言词汇的意思的逐一解析。
三、理解诗歌内容在学习诗歌的背景和形式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习这首诗歌的内容。
具体来讲,学生应该认识到以下的重点:1、描述和描写学生应该认真体会诗人的语言和句子结构,在理解之后,进行巧妙的语言安排,使其更好的表达想要的意义。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诗歌中的想象、对比、夸张、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
2.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以及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3.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和苦闷心情,体会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
二、知识链接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诗句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为“杂言古诗”。
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
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
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给人一种奔放排奡(矫健有力)的感觉。
游仙诗游仙诗是指借描述仙境以寄托思想感情的诗歌。
其创作是跟中国古人的神仙情怀分不开的。
游仙诗至汉魏六朝基本成型,魏晋南北朝以后,尽管游仙诗的创作不像此前那样兴盛但写作此类诗歌的依然大有人在。
游仙诗代表诗人有东晋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
在思想上,游仙诗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更具备浪漫的色调。
三、任务探究1.《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主旨句是什么?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第一段提到的瀛洲、五岳、赤城、天台等,有什么作用?3.联系李白的遭遇和注释对谢灵运的介绍,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4.根据写作背景,分析诗人为什么要用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5.《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将叙事、写景、抒情合成诗的?6.你说我说:关于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有人认为是积极的,有人认为是消极的,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7.默写全诗:8.我的疑问:四.链接高考所谓诗歌的思想内容,多指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它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语文科导学案 -梦游
以目标引领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安溪铭选中学语文科导学案设计者:林爱萍审核团队:高二语文备课组高二年班学生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二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探究求索初露身手(课前自学)(一)预习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二)预习目标:1、背诵这首诗,积累“信”“因”“或”“拔”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导师指点本课重点: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本课难点: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准确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课堂讨论、质疑。
(四)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
公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1、读书时期[25岁以前] 通读百家习剑任侠求仙访道思想复杂2、第一次漫游[25──42]辞亲远游酒隐安陆十年活动名动京师3、长安三年[42──45]应昭入京供奉翰林得罪权贵自请放还4、第二次漫游[45──55]客居梁园喜逢高杜漫游寻仙忧心国事5、战乱时期[55──62]避居庐山流放夜郎奉节遇赦病卒当涂李白生活的时代:盛唐气象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朝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已经达到全盛的高峰,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盛唐气象”、“盛唐气质”、“盛唐风骨”更让这个时代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PPT共52页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梦游导学案 (1)1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编者:覃金玉张珊红审核:袁玉兰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二、自主学习1.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歌行体。
2.作者简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藉陇西,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
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作,多用一个“奇”字。
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寓于中。
杜甫很敬佩李白,在《春日忆李白》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突出的是李白在诗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
联系他的《将进酒》《蜀道难》等等诗歌,可以看出他的诗往往透过“豪”的表面寓于“悲”的实质,在悲感至极就以豪语出之。
这正是李白个性的基本特征。
3.作品背景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后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预习案【知人论世】李白字,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较多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 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
他以为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ǎn)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故地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
【题目释义】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是“歌行体”诗的一种形式。
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留别:留恋作别,写作动机。
【文章体裁】“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自主预习】1.在括号内,给下列加黑划线的字注音。
瀛洲()天姥()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倚石()澹澹()石扉()訇然()鸾()魂悸()长嗟()觉时()2.解释重点词语海客:拔:东南:明灭:禄水:澹澹:千岩:万转:嗟:暝:悸:向来:课堂案【整体感知】1.请概括天姥山的特点,思考为何要这么写?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岳婷审核人:岳婷使用日期:2012.02. 负责人签字:
《梦游天姥吟留别》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了解诗歌常见题型。
学习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课前先查找资料,独立完成知识链接部分。
然后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
思路,完成导学案剩余部分。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小组谈论交流,解决疑惑点。
【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2.作者简介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
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作,多用一个“奇”字。
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类评价语很多。
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寓于中。
杜甫很敬佩李白,在《春日忆李白》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突出的是李白在诗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
这种个性,有些用“豪放飘逸”“豪爽感激”“豪迈俊逸”来概括,虽说法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一个“豪”字。
联系他的《将进酒》《蜀道难》。
等等诗歌,可以看出他的诗往往透过“豪”的表面寓于“悲”的实质,在悲感至极就以豪语出之。
这正是李白个性的基本特征。
3.作品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二、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⑴梦游:
⑵天姥:
⑶吟:
⑷留别:
3.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
例如:解释下列加线词
⑴我欲因之梦吴越:⑵栗深林兮惊层巅:⑶虎鼓瑟兮风为马:⑷失向来之烟霞:
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6)势拔五岳掩赤城:
⑺烟涛微茫信难求:
4.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语句,理清思路。
⑴从全诗看,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虚(梦)?
⑵梦中仙境写了哪些图景?
5理清本诗结构如下:一.
二
三.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
⑴齐读第一节
⑵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
⑶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
2.研习第二节(梦游幻境)
⑴学生齐读第二节
⑵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⑶学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⑷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3.研习第三节(抒情表态)
⑴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明确:
⑵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能力提升】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
3.艺术特色
⑴构思奇特。
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
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
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我的收获】
【反思】
【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组长综合
评价 自学 合作交流
展示 评价 质疑 自学 合作交流 展示 评价 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