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word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选修3-2第四章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第三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一、说教材:楞次定律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再者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
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并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知道右手定则并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4、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应电流方向的探究,体会完整探究的过程及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从楞次定律到右手定则,理解从普遍到特殊的物理思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3、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分析、归纳、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不怕艰苦的学习态度。
2、从楞次定律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从楞次定律的不同的表述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应用2.楞次定律的理解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先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通过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得出感应电流方向的结论,为突破楞次定律的难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安培定则和右手螺旋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和使用,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选修3 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精品教案】.doc
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1.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在能力培养方血的要求:通过观察演不实验,归纳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况能力。
%1.重难点分析1、重点:使学生掌握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难点: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三、教具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电流计,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电键,电源、导线等四、教学过程(一)复习磁通量(“)的概念:什么叫磁通量?它是如何定义的?公式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如何表示?(1)定义:面积为s,垂直匀强磁场b放置,则b与s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用©表示。
(2)公式:e=b • s(3)单位:韦伯(wb) lwb=lt • m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二)、引入新课:师:奥斯特实验(1820年)说明了什么?生:说明电流也能产生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师:电流能够产生磁场,人们很白然会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经过+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彖。
引入:法拉弟开始设想:把绕在磁铁上的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纟H•成一个闭合电路,结果发现指针不偏转,不能产生电流,换用强的磁铁或换用更灵敏电流表,也没有电流。
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呢?我们通过儿个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三)用实验方面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演示实验1:书图4一1实验(导体在磁场屮运动)观察提问:a、研究对象:由导体ab,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冋路,磁场提供:蹄形磁铁。
b、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结论:I叫路屮有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屮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屮有电流。
冋忆磁通量定义4>=bs (师生讨论)对闭合冋路而言, 所处磁场b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冋路在磁场屮部分面积变了,使穿过冋路的磁通变化,故I叫路屮产生了感应电流。
人教版选修(3-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word教案1
课题: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设计:何子群审核:宋金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4).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况能力。
【课前延伸】(一)温故知新:磁通量(φ)的概念:1、什么叫磁通量?它是如何定义的?2、公式B与S 垂直时:B与S成夹角时:3、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①②③说明:磁通量还可以用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来表示。
(二)自主预习:精读教材,完成以下内容:1、给你以下实验器材,请你设计几个实验方案,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干电池(四节)、灵敏电流计、U形磁铁、方形线圈(可以当直导线使用)、条形磁铁、原线圈、副线圈、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2、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你能否总结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三)预习自测1.)A .磁感应强度越大的地方,磁通量越大B .穿过某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由B =SΦ可知磁通密度为零 C .磁通密度越大,磁感应强度越大D .磁感应强度在数值上等于1 m 2的面积上穿过的最大磁通量 3.)A .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B .只要闭合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线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C .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电路中一定没有感应电流D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课题: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设计:何子群 审核:宋金华【课堂导学】预习效果展示: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方案A方案B方案C一、实验探究(合作探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以及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如图4.2-2所示。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2二、实验器材1500匝铜线圈1个、钕铁硼强磁铁一个、弹簧2个、红色和黄色发光二极管各4支、电流传感器1个、电脑、铁架台等。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教材演示实验与改进实验对比原实验存在不足:(1)磁性弱,线圈匝数少,指针偏转不明显,演示效果差,不便于后排学生观察。
(2)电流具体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关系不好确定。
(3) 指针偏转幅度与磁铁运动快慢关系难以观察。
改进后的实验:(1)二极管取代指针,效果明显、有趣。
(2)便于观察,能够直观确定电流的方向。
(3)操作便捷,能够科学有效的处理数据。
四、实验原理(1)铜线圈与二极管组成闭合回路,当强磁铁穿过线圈时,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因而可以从红、黄二极管的发光情况直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通过对磁铁振幅的调整,来控制磁铁运动的速度,再将线圈与数字化探究设备相连,由电脑绘制出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加强演示实验的效果,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能从实验中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过程目标:通过实验的操作及演示,学会利用数字化探究设备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六、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利用数字化探究设备探究磁铁运动对电流大小的影响七、实验方法和过程设计实验设计(一)第一步:断开开关,拉动磁铁,观察二极管现象:二级管都没有发光第二步:闭合开关,拉动磁铁,再次观察二极管,可以明显的看到红、黄二极管交替发光,且磁铁进入时,红灯发光,磁铁离开时,黄灯发光。
从以上两步实验现象中,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当开关闭合,磁铁运动时,才有感应电流,进一步分析可知,磁铁的运动,实质上造成的是线圈磁通量的改变。
物理选修3-2人教新课标4.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案
4.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重重点点难难点点】】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教学用具】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实验观察1导体棒的运动 表针的摆动方向 导体棒的运动 表针的摆动方向向右平动 向左 向后平动 不摆动向左平动 向右 向上平动 不摆动向前平动 不摆动 向下平动 不摆动结论:只有左右平动时,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前后平动、上下平动,导体棒都不切割磁感线,没有电流产生。
2磁铁的运动 表针的摆动方向 磁铁的运动 表针的摆动方向 N 极插入线圈 向右 S 极插入线圈 向左N 极停在线圈中 不摆动 S 极停在线圈中 不摆动N 极从线圈中抽出 向左 S 极从线圈中抽出 向右结论:只有磁铁相对线圈运动时,有电流产生。
磁铁相对线圈静止时,没有电流产生。
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操作 现象开关闭合瞬间 有电流产生开关断开瞬间 有电流产生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 无电流产生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有电流产生结论:只有当线圈A 中电流变化时,线圈B 中才有电流产生。
二、分析论证1、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闭合电路所围面积发生变化(磁场不变化),有电流产生;当导体棒前后、上下平动时,闭合电路所围面积没有发生变化,无电流产生。
2、磁体相对线圈运动,线圈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电流产生;当磁体在线圈中静止时,线圈内磁场不变化,无电流产生。
3、通、断电瞬间,变阻器滑动片快速移动过程中,线圈A 中电流变化,导致线圈B 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电流产生;当线圈A 中电流恒定时,线圈内磁场不变化,无电流产生。
三、归纳总结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材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只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但仅限于现象的认知和描述。
而高中物理对电磁感应的教学要求非常高,因为,《电磁感应》的内容整合了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的相关知识,并且与力学的力和运动、冲量动量关系、功能关系等都发生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属于电磁感应的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为后继教学中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虽然对电磁感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比较肤浅,仅存留在现象上,例如,知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话筒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等,但对产生电磁感应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的和理性的认识。
同样的,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初中经历了不少“科学探究”,但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性推理能力还较弱。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困难。
【教学策略】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看,本节很好地体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鉴于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感性认识基础,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不强的现状。
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回顾开始,通过“回忆—探究—分析—探究—归纳—巩固—设疑”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
2.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
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的实验设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科学进步和科技成果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特点。
2.过程和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②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①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
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和两个学生探究实验,创设物理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然后进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同时通过同学间的分组实验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教学器材自制铝管“电磁隧道”,小铁球,磁性小球,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螺线管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设计②小组讨论,归纳③教师总结:当螺线管A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B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3.分析论证实验二:如图5所示,磁铁插入线圈时磁场由弱变强,磁铁由线圈抽出时,磁场由强变弱,即通过线圈B的磁场强弱变化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4.磁通量定义:穿过某一闭合回路的磁感线的条数。
我们有以上结论可以看出,不论是通过闭合回路的磁场强弱发生变化,还是面积发生变化,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都会发生变化。
由以上总结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不论什么原因,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教案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生活中的感应电流》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力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设计本堂课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
在本节课将较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我选择本节课的教法为“引导——探究——总结”,即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到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学新理念的体现。
二、教学背景分析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但教材内容与生活联系不是特别紧密,尤其是教材中的实验器材在生活中学生几乎看不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和学科素养考虑加开一节生活中的感应电流一课,力求与教材紧密衔接又与生活亲密接触,以期让学生通过接地气的实验探究加深对现象的认识。
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实验的进行,让学生明白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更深层次上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通过本课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组实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规则,也学习了认知策略,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巩固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2、会使用线圈以及生活中常见仪器设备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3、培养学物理用物理的习惯,通过研究生活中的实例提升物理学科素养。
4、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体会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巩固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教学难点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物理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活动1、实验引入。
结合书本中的“摇绳能够发电吗?”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发电的原因,画出原理图分析归纳。
(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发电有应用价值吗?绳系卫星1992和1996年,意大利研制的绳系卫星,两次由美国航天飞机携带,在太空进行试验。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
2.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
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的实验设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科学进步和科技成果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实验探究、理性分析,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一)提出问题、讨论评价1.在初中,我们就初步学习和认识了电磁感应。
请问:什么叫电磁感应现象?2.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PPT展示:我们在初中对电磁感应的认知1.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2.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发电机、话筒、电话机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二)实验演示: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三)导入新课1.描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电动机和发电机;磁悬浮列车;机场安检系统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俗称电子标签,广泛用于零售业。
许多人把射频识别技术看作为继“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两大技术大潮后的又一次大潮。
2.引入:感受科学研究的历程,探究电磁感应的实质。
二、知识构建,方法梳理(一)科学探究Ⅰ—实验探究磁铁插入、抽出或停留在线圈中时,电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1.认识实验器材,并组装。
高中物理选修3-2说课精选
高中物理选修3-2说课精选《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本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中三个实验.本节难点是: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出电磁感应产生的一般条件。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2、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一)引入课题请一位学生拿一个金属探测器检查一下其他同学身上有没有金属,如果学生身上带有硬币、手表、金属框的眼镜等金属物体时,金属探测器上蜂鸣器就会报警,说明有电流流过蜂鸣器,那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设计意图):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本节主题。
(二)探究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计、螺线管(粗细各一个)、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体、导线若干。
接下来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去做:(板书)猜想-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最新人教版选修3-2高中物理第四章第2节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2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分析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生今后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特点。
2.过程和方法(1)体会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习,激发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真的精神。
(3)通过对物中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生欣赏物中美的情怀。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①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②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难点:①教师对生探究式习的操控。
②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
四、情分析我们的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中从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生自主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五、教方法1.归纳法:教师引导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然后进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 实验法:教师演示实验生实验3.案导:见后面的案。
新课标人教版3-2选修三4.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WORD教案3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会应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与电磁感应现象有关的问题。
操作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实验一分析一猜想一实验验证一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本质的过程中,学习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在收集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学习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从实验现象的多样性中抽象出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是教学难点.教学媒体电磁感应实验器材、计算机、网络、教科书。
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一节的教学建立在实验基拙上,可以结合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呈现多变的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具体设计如下:【事件1】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电磁感应知识: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该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并演示这一实验.【事件2】教师改变实验操作,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方案如下:(1)磁铁不动,导体顺着磁感线运动;(2)导体不动,分别沿着磁感线方向和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移动磁铁;(3)磁铁和导体同时运动(包括二者在垂直于磁感线方向上有相对运动和无相对运动);(4)把蹄形磁铁移走,换一个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回路.学生面对多变的实验现象会发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情况下,即使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不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回路中也产生电流呢?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教学设计说明】通过改变初中物理的一个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使得学生发生认知冲突,萌发探索、发现新知的欲望.2.构建知识平台,铺设探究之路【事件3】教师在演示实验的基拙上,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各个实验现象,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在每一个实验过程中是什么发生了变化?磁场变了没有?回路变了没有(例如回路包围的面积是否有变化)?是否产生了电流?【事件4】把事先设计好的表格(见附录一中的表1)投到屏幕上,让学生针对一系列问题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事件5】待学生达成共识一一回路中产生电流时,有的回路所包围的面积发生了变化,有的回路所处的磁场发生了变化,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上述各种直观的变化最终会引起哪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教学设计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将一系列变化与“磁通量变化”联系起来,从而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化.【事件6】学生联系磁通量的变化,进一步讨论各个实验现象的联系,寻找共性。
新课标人教版32选修三《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32选修三《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WORD教案5普宁英才华侨中学物理组赖志武一、教学三维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明白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的实验设计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归纳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产生的实验探究、理性分析,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用具蹄形磁铁,条形磁铁,两个小磁体,电流表G,线圈(粗、细各一个),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四个纸盒,导线若干等。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复习电磁感应的概念电磁感应:由磁产生电的现象感应电流: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流(二)引入新课寻宝活动:器材:两个小磁体,电流表G,小线圈,四个纸盒,导线若干等过程:①让一个学生把小磁体藏到四个纸盒中的两个,然后放到桌面的四个角落。
②教师亲自动手找珍宝。
分析讨论:什么缘故会有电流产生呢?(三)进行新课1、实验观看(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在初中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图4.2-1所示。
演示:导体左右运动。
观看电流表G的指针,把观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表1中。
观看实验,记录现象。
表1导体棒的运动表针是否摆动向右运动摆动向左运动摆动结论: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提问:还有哪些情形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呢?(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演示:如图4.2-2所示。
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拔出,或静止地放在线圈中。
观看电流表G的指针,把观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表2中。
观看实验,记录现象。
4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案2(人教版选修3-2).docx
4・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案2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彖;(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2. 过程和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木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2)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3)体会物理学中的对称思想。
五、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牛实验探究的过程;(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 教学难点(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资源导学案,设计小实验,拍摄实骑片断,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圈,条形磁铁,大小螺线管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教学策略与手段木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课题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 生条件 课型 新授 课班级时间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彖;2. 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 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二) 过程与方法1. 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 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2. 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3. 体会物理学中的对称思想(板书:二、实验探究)2.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探究实验2 (如图3所示):£ 3①器材介绍。
②方案设计。
师:感应电流的产生可能和什么有关呢?磁场与导体相对运动吋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是因为磁场与导体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吗?④师:让线圈处在一个变化的磁场中,同时这个变化的磁场相对于线圈还是静止的,我们再来观察闭合电路屮有没有感应电流,如果有说明什么,没有说明什么?(2)探究实验3 (如图2所示):师:什么样的磁体相对于线圈静止却还能在线圈中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呢?①器材介绍②方案设计思考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容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电磁感应现象,但认识较为粗浅,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做实验较感兴趣。
三、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讨论法,点拨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
在学法上有合作探究法,观察实验、发现学习法。
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教具
电流表、条形磁铁、线圈、螺线管、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开关、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
(3)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艰难历程,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演讲中,碰巧在南北方向的导线下面放置了一枚小磁针,当电源接通时,小磁针居然转动了,听众中大概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现象,但奥斯特却为这一发现感到振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奥斯特实验。
多媒体演示奥斯特实验。
问: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能够产生磁,那反过来磁能否产生电呢?
当时很多物理学家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但均以失败告终。
最后只有英国的法拉第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为我们找到了答案,磁可以产生电,但是有条件的,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当年法拉第探索的足迹,来探究一下产生电磁感应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吧。
(讲述的同时在屏幕上展示法拉第的相关图片)
开头以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电生磁,接着提问磁能否生电,引导学生思考。
再让学生了解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艰难历程,感受法拉第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
发现过程中法拉第所表现的科学态度、意志力,对学生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
(二)新课教学
学生先分好实验组
实验一: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多媒体演示)
1、学生观察现象,填写表格
2、小组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分析什么情况下电流表指针有偏转,并派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简述为“导
体切,电流生”。
由于该实验初中时学生已有接触,采用多媒体演示。
问: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呢?下面让我们做做实验二。
实验二:磁铁相对于螺线管运动
学生按图接好电路,向线圈中插拔磁铁
1
2、小组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分析表针为什么会摆动,并派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当向线圈中插、拔磁铁时线圈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当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时,线圈内的磁场由弱到强,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当磁铁停在磁场中不动时,线圈内磁场无变化,无感应电流产生;当从线圈拔出磁场时,线圈中磁场由强到弱,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简述为“磁场动,电流生”。
实验三:电流变化引起磁场的变化,磁场变化引起感应电流
1、学生观察现象,填写表格
2、小组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分析表针为什么会摆动,并派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由于开关闭合、断开及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线圈A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产生的磁场也在迅速变化,又由于两个线圈套在一起,所以通过线圈B的磁场强弱也在迅速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所以当螺线管A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B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简述为“电流变,磁场变,电流生”。
问:实验二和实验三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得出当通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强弱变化时,闭合电路中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于是再演示一遍实验一,引导学生发现以上得出来的结论对实验一并不适用,因为闭合电路所在处的磁场强弱并未发生变化。
问:既然磁场没有发生变化,那是由于那个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流呢?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画出实验一的俯视图。
问:当导体棒ab 向左、右运动时,回路的哪个量在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当导体棒ab 向左、右运动时,虽然磁场的强弱没有变化,但是导体的运动使得闭合回路包围的面积在变化。
得出结论:当磁场强弱不变但闭合回路面积发生变化时,同样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以上我们得出的是两个结论,我们能把刚才得到的两个结论综合起来呢?下面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磁通量。
给出磁通量的定义:穿过某一闭合回路的磁感线的条数。
我们有以上结论可以看出,不论是通过闭合回路的磁场强弱发生变化,还是面积发生变化,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都会发生变化。
由以上总结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不论什么原因,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三) 小结
以上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不论什么原因,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本节课我们除了要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物理研究的方法——实验探究法,体验探究过程。
这个过程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向伟人致敬,更要向伟人学习。
(四) 布置作业
课本上的做一做:摇“绳”能发电吗?
把一条大约10m 长的电线的两端连在一个灵敏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上,形成闭合导体回路。
两个同学迅速摇动这条电线,可以发电吗?简述你的理由。
你认为两个同学沿哪个方向站立时,发电的可能性比较大?试一试。
趣味性的作业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便于学生课后的探究自学,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发展。
八、 板书设计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实验一: 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 结论:导体切,电流生 实验二: 磁铁相对于螺线管运动 结论:磁场动,电流生 实验三:
电流变化引起磁场的变化,磁场变化引起感
不论什么原因,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应电流
结论:电流变,磁场变,电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