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周作人决裂之谜
亲兄弟终成仇人,鲁迅兄弟失和的原因不是什么?
亲兄弟终成仇人,鲁迅兄弟失和的原因不是什么?原创倬见 2019-10-20 19:36:20文┃倬琰对于鲁迅先生的赞誉,其语言多得都能做一篇小说。
而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几十年来都讨论不停。
在这所有的轶事中,最令人好奇的就是鲁迅与兄弟周作人的失和之谜。
曾经亲密不已的兄弟,在看起来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反目成仇",直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个谜一直以来都是最让人感兴趣的事情,是经济失衡、还是观念对立、亦或是有人做了错事。
其实很难真的说清,但即使已无法弄明白是什么,但还是可以聊一聊他们失和的原因不是什么。
┃失和公案猝然生鲁迅和周作人兄弟间的关系,直到二人反目之前都是极好的。
鲁迅家里曾是官宦之家,但因变故迅速衰落,这在他的文章中都描写过。
所以年少的鲁迅作为长子,很早就承担起了一个传统家庭兄长的责任。
【鲁迅】由于弟弟周建人和两个哥哥尤其鲁迅年龄差距比较大,所以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感情自小其实更加亲密。
周作人的童年生活也因为鲁迅的努力和照顾而过得没有过于辛苦。
尤其是兄弟二人去日本留学的时候,周作人的各项事务都是鲁迅安排,所以从求学到归国从文,二人一直相亲相爱。
1923年3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副镌》上发表《绿洲七-儿童剧》,动情地回忆了童年时代与兄长一起在桂花树下玩乐的情景。
此后,二人还一起出席北大学生许钦文、董秋芳等组织的文艺社团春光社集会,并共同担任该社指导。
甚至7月3日的时候周作人与鲁迅还同逛东安市场和东交民巷书店。
这些仅仅距二人反目不到半年。
然而1923年7月19日,困扰了从民国到当代很多人的"鲁迅兄弟失和"事件猝不及防地就发生了。
事情的标志就是这封周作人写给鲁迅的"绝情信":"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
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正的人生。
钱理群: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
钱理群: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作者:钱理群文章来源:《周作人传》正当周氏兄弟都在苦苦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以至自身的生存意义时——在这样的时刻,他们本应互相支持、补充,携手共进,却于一天早上,宣布决裂,从此,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两星永不相见”。
见陈漱渝:《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前后》(载《鲁迅研究动态》1985年5期)。
此句语出《诗经·小雅·大东》。
陈文引述了鲁迅母亲对许钦文四妹许羡苏所说一段话:“龙师父给鲁迅取了个法名——长庚,原是星名,绍兴叫‘黄昏肖’。
周作人叫启明,也是星名,叫‘五更肖’,两星永远不相见。
”这样的结局,无论是鲁迅,还是周作人,都不曾料及,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
但事情毕竟还是发生了,而且来得那么突然。
查周作人与鲁迅日记,直到“失和”事件发生前夕,他们兄弟的感情都极为融洽。
这是1923年1月至7月的有关记载——1月1日,周氏兄弟共同邀请沈士远、沈尹默、张凤举、徐耀辰、孙伏园吃杂煮汁粉。
据沈尹默回忆,五四前后,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每逢元旦,八道湾周宅必定邀请友人宴集,座中大部分是北大同人,谈话范围极其广泛,有时也不免臧否当代人物……1月17日,《晨报副镌》同时发表周作人《爱罗先珂君的失明》与鲁迅《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声明》。
1月20日,周作人与爱罗先珂共同宴请日本友人今村、井上、丸山、清水等,鲁迅也在座。
2月17日,周作人约友人茶话,到者有郁达夫、张凤举、徐耀辰、沈士远、沈兼士、马幼渔、朱遏先等,鲁迅也在座。
这是郁达夫与周氏兄弟第一次见面。
3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副镌》上发表《绿洲七·儿童剧》,文章忆及童年时代与鲁迅一起在桂花树下自编自演儿童剧的情景。
4月8日,鲁迅、周作人携丰一共游中山公园,章川岛、李小峰亦在。
4月15日,鲁迅、周作人共同出席《北京周报》总编丸山昏迷为16日归国的爱罗先珂与20日离京的藤邻举行的宴会。
中国历史故事-周作人的妻子是谁?鲁迅为何会与周作人闹翻?
中国历史故事-周作人的妻子是谁?鲁迅为何会与周作人闹翻?鲁迅本人是中国伟大的文人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他弟弟周作人评价就不那么好了,虽然周作人在文学上也有些成就,但大家一直记着的却是他任职伪政权的事儿。
周作人历来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因为在抗战时期他曾与日本有过文化上的合作,所以被批评为投敌汉奸。
后来又在汪伪政权工作,这更加重了他汉奸的分量。
前一个还比较好解释,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周作人没有随行。
但是他并不是投敌,而是因为他被校长蒋梦麟委托为留平教授之一。
周作人后来因为这事儿被关在南京,蒋梦麟还曾写信为他作证。
后面出任汪伪政权却是实打实的,本来就受人非议,又出任伪政权,也难怪大家对他不那么友好了。
周作人不仅被外人议论,实际上他与自己的兄弟也闹翻了。
三兄弟本来感情很好,但后来鲁迅、周建人与周作人闹翻,鲁迅还搬出了北平的家另住,将周老太太也接了过去。
两兄弟与周作人闹翻,倒不是因为他有通敌的嫌疑,而完全因为一个日本女人。
此女便是周作人的日本籍太太——羽太信子。
后人曾分析鲁迅和周作人为何会闹翻,说法多样,但都围绕着羽太信子展开。
第一种说法是羽太信子爱慕虚荣,生活挥霍,花钱大手大脚的,以至于家中常常入不敷出,使得两兄弟产生嫌隙。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鲁迅和羽太信子有私情,因此引发兄弟不和。
第三种说法则是周家众人都对羽太信子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紧张。
周作人和羽太信子是在他留学日本期间相爱的,并于1909年步入婚姻殿堂,1911年羽太信子跟随周作人来到中国。
羽太信子不是没有优点,她和大多数日本女人一样操持家务。
但她爱慕虚荣,挥金如土则将这优点给掩盖了。
周建人曾在《鲁迅与周作人》一文中记述:“增田涉(鲁迅的学生)说:‘他常买糖果给周作人的小孩,周作人夫人不让他们接受而抛弃掉。
他用充满伤感的话说:好像穷人买东西也是脏的,这时候使我想起他常说的寂寞这个词来。
’”周建人还记述鲁迅曾对他说:他偶然听到对于孩子有这样的呵责:‘你们不要到大爹的房里去,让他冷清煞。
周作人与鲁迅的恩怨始末
周作人与鲁迅的恩怨始末周作人在他的苦雨斋中写作。
年轻时代的周作人。
晚年的周作人与长孙在一起。
周作人与妻子羽太信子合影,左一为羽太信子,左二为周作人。
北京鲁迅博物馆中收藏的仅有的两张鲁迅与周作人合影之一,第一排左三为周作人,右三为鲁迅。
“三十岁前不读周作人”。
周作人太复杂了,他不同于鲁迅,他的复杂在于思想不易被人们所理解。
今年5月6日是周作人逝世40周年纪念日,怀着对这位特殊的历史名人的好奇,记者对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进行了专访。
周作人一生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一是苦雨斋,二是鲁迅。
在那个“南鲁迅,北知堂(周作人)”的时代,他的学识甚至一度被认为超过鲁迅,但就是这样一个被认为思想超前的人,竟一朝失节,而将后人丢在了对其绝美文笔的留恋与对其民族气节缺失的鞭挞的矛盾中。
文/本报驻京记者柳建云北京鲁迅博物馆供图时光退回到127年前的清代末年,光绪甲申年十二月初一,即1885年1月16日,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周作人出生了,那一年,中法战争以中国签订屈辱条约为结束。
在那个内外交困的时代,整个国家、民族正无可避免地走着历史的下坡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处于整体崩溃的前夕。
安逸童年待到鲁迅、周作人这一代出世时,原本富足的周氏家族正由兴至衰,尽管往日的豪华排场已经消尽,但也依然可以不愁吃,不愁穿,过着精神与物质都有余裕的消闲生活,从小周作人就习惯了这种安逸的局面。
从15岁起,周作人看到兄长鲁迅在南京读书,每每读到兄长的家书,对外面的世界甚为羡慕,于是,周作人1901年秋到南京水师学堂。
1906年随鲁迅赴日本留学,与鲁迅一起编译《域外小说集》,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
周作人从绍兴离开后,就一直在鲁迅的庇护下成长,在日本留学期间,兄弟俩都没按部就班地拘泥于本专业学习,其间,鲁迅总是督促周作人翻译,周作人偷懒时,鲁迅往往以兄长名义斥责他,鲁迅的这种习惯甚至在周作人已显赫成名时,仍未更改。
风雨飘摇1911年夏,周作人回国后,先后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和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省第五中学英文教员。
周树人与周作人为何绝交,真的是因为大先生看了不该看的吗
周树⼈与周作⼈为何绝交,真的是因为⼤先⽣看了不该看的吗说起上世纪的中国⽂坛,就不得不提到周⽒三兄弟。
⼤先⽣周树⼈,笔名“鲁迅”,被誉为民族魂;⼆先⽣周作⼈才华横溢,可惜曾出任过汪伪政权的伪职,背负了失节汉奸的骂名;三先⽣周建⼈相较两个兄长⽽⾔名⽓最弱,却在建国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部副部长、浙江省长、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
俗话说“兄弟同⼼、其利断⾦”,鲁迅是长兄,对两个弟弟,尤其是周作⼈的提携、援引可谓不遗余⼒。
可惜的是未见“断⾦”,却见“断交”。
事情原委究竟如何呢?两⼩⽆猜的鲁迅兄弟⼆⼈为什么会绝交?为什么会⽼死不相往来?学界普遍观点,鲁迅兄弟失和的导⽕索是鲁迅“偷窥”弟妇⽻太信⼦“洗澡”。
⾄于“偷窥”究竟发⽣在何时,却没有⼀个令⼈信服的确切⽇期。
但⾄少可以肯定,事情是发⽣在鲁迅与周作⼈同在北京⼋道湾居住的时候。
为此,有学者特意分别查阅了《鲁迅⽇记》和《周作⼈⽇记》。
功夫不负有⼼⼈,终于发现1923年7⽉13⽇这⼀天,鲁迅两兄弟同⼀天都洗澡了:鲁迅记为“晚浴”,⽽周作⼈则记为“⼊浴”。
由此,引发⼤胆猜测:在7⽉13号这天晚上,周作⼈是第⼀个洗完的,他的太太⽻太信⼦接着洗。
就在这个时候,⼤先⽣不知澡房有⼈,也没有敲门,就直接推门⽽⼊,接下来的场⾯就是各种尴尬了。
这⼤概就是兄弟⼆⼈误解的开始了,鲁迅对⾃⼰的⽆⼼之失⼼底⼗分懊恼,故于次⽇的⽇记中写道:“是夜始改在⾃室吃饭,⾃具⼀肴,此可记也。
”⼋道湾的住宅房主名是鲁迅,但从后来周作⼈对此处房产的归属权划分上来看,周作⼈肯定在购房时是出资的。
⼀直以来,鲁迅都是和周作⼈夫妇⼀道⽤餐的。
突然分开吃了,事情就引起了周作⼈的怀疑。
只是这种尴尬的事情,好说不好听,因此⽻太信⼦在开始也是刻意隐瞒的。
只是她的⾔辞闪烁,更令周作⼈⼼下起疑,于是愈发的追问起其中原由。
⽻太信⼦⽆奈,只得吞吞吐吐道出了实情。
⼤先⽣如果只当事情没有发⽣过,仍然与弟弟、弟妇⼀同⽤餐,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后续事情的发⽣了。
历史趣闻鲁迅为何和他弟弟周作人断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鲁迅为何和他弟弟周作人断交?导语: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送来了「绝交信」,40年的兄弟之情一信之间断交1923年周作人给鲁迅的断交信:“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送来了「绝交信」,40年的兄弟之情一信之间断交1923年周作人给鲁迅的断交信:“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
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的,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
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
愿你安心,自重。
”信写得平和,一如周作人本人,但字里行间,决裂的坚定,跃于纸上。
就这样,两兄弟失和。
信中的“过去的事不必再说”,是什么事,一些有关或略知的人都语焉不详。
后来,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作了解释,“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底里性的。
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
作人则心地糊涂,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
”是不是这样,也不得而知。
据说,他们的兄弟参商有几种说法:1。
我觉得最可靠的说法,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是日本人,无业,花钱奢侈,看病必用昂贵的日本医生,使用无度。
当时两兄弟没有分家,而以二人的很高(大概两人每月共7,800元)收入都没什么剩余,作人的妻弟羽太重久全家也依靠他们,所以鲁迅不堪重负。
许寿裳的说法,好象。
2,还有,据说,羽太信子性格很不好,有时还撒泼,和鲁迅不和,所以鲁迅有一个笔名叫“宴之敖”(日本女人赶出来之意)。
好象鲁迅的说。
手足相煎何太急
手足相煎何太急:鲁迅与周作人的恩恩怨怨——摘自《鲁迅正传》鲁迅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两个弟弟:二弟周作人,比他小四岁;三弟周建人,比他小七岁。
从1919年起,收入丰厚的鲁迅将母亲、二弟全家与三弟全家都接到了他在北京八道湾购买的一所大宅院,一大家子人开始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28。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四年之后的1923年,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却意外地断了交,绝了情,搬出了八道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中国文化史上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真是了不起,特别是鲁迅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年纪差得不是太大,周作人的成长都是由他的兄长鲁迅一路引导,鲁迅不但负责这个家庭的物质生活,还负责引导弟弟们的精神方向29。
鲁迅到南京上学,也把他的弟弟接到南京上学,鲁迅去日本留学,后来也把他的弟弟带到日本留学,在留学过程中以及回国之后,兄弟两个人并肩战斗,一块写文章,一块做学问,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名的先锋健将30,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弟弟周作人还比鲁迅名气更大一点。
那个时候,周作人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很多人后来才知道周作人有一个哥哥,他的学问也不错。
比如后来成为著名武侠小说家的白羽31,年轻的时候仰慕周作人,写信要求拜见,有一天到府上拜见周作人,结果周作人不在家,鲁迅出来接待他,说我是周作人的哥哥,我跟你谈谈吧。
白羽说,既然他不在家,跟你谈谈也行,跟周作人的哥哥谈谈也可以。
周树人问他喜欢读谁的小说,白羽说一个人是冰心,一个人是鲁迅,周树人说鲁迅就是在下,白羽这才对他很尊重。
很长时间内,周作人名气更大一些。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好的兄弟,思想感情这样接近的兄弟,最后会分裂、分手,会绝交,所以我想是不是因为感情太好了,上天嫉妒,也许是命里注定,结果他们由不分彼此,最后发展为终生不再来往32。
鲁迅与周作人为什么会失和?这已经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大悬案和鲁迅研究的一大谜团。
人们想像不出:本来最为亲近的兄弟两个,最终会绝交,终生不再往来。
从同途到异路——论鲁迅与周作人思想转向分歧的隐性存在
『 中图分 类号1 1 2 0 6 . 6
[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1 1 6 7 4 — 3 6 5 2 ( 2 0 1 3 ) 0 1 — 0 1 0 7 — 0 8
2 0世 纪 初 .面 对 中 国 内 外 交 困 的 危 机 时 局 ,
同样 的 一 个 绍 兴 故 乡 。周 作 人 以琐 碎 的记 忆 拼 贴
鲁 迅 与 周 作 人 出 生 于 浙 江绍 兴 的 一 户 书 香 之 家 ,祖 父 介 孚公 曾是 一 名 进 士 。但 是 在 1 8 9 3年 发 生 了科 场 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介孚 公被 判斩 监候 ,每年 秋后 都 以钱 财保性命 。1 8 9 6年 周 氏兄 弟 父 亲 伯 宜 公 病 逝 ,家 境 慢 慢 衰 落 。鲁迅 1 8 9 8年 考 取南 京 水 师 学 堂 ,短 短 几个 月 之后从 南 京水 师学 堂 转投 改进 矿务 铁 路学 堂 .而 周 作 人 也在 1 9 0 1年 进 入鲁 迅 曾就读 的南 京 水 师学 堂 学 习 。鲁 迅 与周作 人 在南 京就 学期 间 ,接 触 到西 方 文化 .达 尔文 的进 化论 特别 引起 了鲁 迅 的
、
共 同成长 与 思想启 蒙 之路
个 人 独 立 、个 性 解 放 的前 景 是 绝 望 的 ,这 缘 于 他 深 感 中 国传 统 文 化 无 处 不 在 的染 缸 效 应 ;周 作 人 则 认 为 改 造 整 个 中 国社 会 、乃 至 整 个 人 类 社 会 是 以依 靠 个 人 的改 造 为 前 提 的 。 在 言 说 乡 土 方 面 。 浙 江 的乡 村 是 鲁 迅 的乡 土 言说 的一 个 最 重要 的 场 域 ,乡 村 在 鲁 迅 的小 说 里 承 载 着 批 判 中 国人 国 民 性 的重 要 功 能 ,也 是 言 说 思 想 启 蒙 的 重 要 载 体 。
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始末
文化长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联袂走上文坛,其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鲁迅和周作人,按其各自在文学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
然而这两位亲密无间的兄弟最后却反目成仇,走向决裂,令人叹惋。
关于周氏兄弟失和的缘由,值得探究。
在周氏三兄弟中,大哥鲁迅在青年时代应当说对周作人情谊最深的。
他们之间年龄相差只有四岁,自幼一同玩耍嬉戏,在同一所私塾中上学,共同经历了家道中落的变故,一同到乡间避难,之后又先后到南京读书,赴日本留学,不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书信不断,互相作诗唱和,赠书寄文,他们一同翻译,一同出书,鲁迅甚至把自己整理出来的《会稽郡故书杂集》以周作人的名义出版。
周作人在日本与羽太信子结婚后,留学生官费根本不够用,鲁迅决定回国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供给弟弟生活。
周作人学成回国后,在鲁迅的举荐下,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遂延聘周作人为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的编纂。
这期间两人真是手足情深,相依为命。
1919年2月,鲁迅卖掉绍兴祖居老宅,举家迁往北平。
1919年7月2日,周作人在鲁迅支持下,赴日本接他的日本夫人羽太信子和四个子女。
他走后,鲁迅即四处物色房产。
鲁迅兄弟俩以省吃俭用储蓄的钱,加上卖掉绍兴故宅所得1000余银元,买下北京新街口八道湾一套大四合院。
这是一套三进的四合院,也就是一个大四合院里,不算厢房有三排正房,共有20多间房子。
房价3500银元,中介费173银元,税款180银元,自来水管费115银元,这个新居花费总计4000银元左右。
这时,周作人在北京大学担任专职教授月薪240银元,兄弟俩月收入共600多银元,房价相当于他们7个月的薪金总和。
鲁迅在北京八道湾胡同买的房子,连蔡元培先生都说豪华。
周作人走后,搬家的一切繁琐事务,都落在鲁迅的肩头。
鲁迅从找房子到买下八道湾,寻工匠整修房屋和水道,购置家具杂物等等,足足忙碌了9个月。
8月10日,周作人一家六口到京。
11月21日,鲁迅与周作人一家住进了八道湾11号。
鲁迅为什么和弟弟周作人决裂?
鲁迅为什么和弟弟周作⼈决裂?每周热点 东华理⼯⼤学副教授回答鲁迅为什么和弟弟周作⼈决裂?周树⼈作为兄长可以说是对这个弟弟照顾有佳,但是最后居然闹到反⽬成仇的地步,为什么呢?传说有⼀个原因是鲁迅偷看他的⽇本弟媳洗澡,是真的吗?先下结论:确实有外⼈的挑唆,但两⼈性格和追求上的根本不同才是失和最⼤的原因确实有外⼈的挑唆,但两⼈性格和追求上的根本不同才是失和最⼤的原因【鲁迅】鲁迅兄弟的正式失和,是从周作⼈于1923年7⽉18⽇写给鲁迅的⼀封信开始的,这封信不长,最关键的是称呼哥哥为“鲁迅先⽣”,并叮嘱鲁迅“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来,没有别的话。
愿你安⼼,⾃重”。
这⼏句话的分量可谓不轻了,鲁迅读完之后,曾经“邀欲问之”,但是周作⼈不来,于是鲁迅先⽣在26号,去看房⼦,下午收拾书籍,决⼼搬出和弟弟⼀起居住的⼋道湾,六天后正式搬⾛。
【周作⼈】1924年6⽉31号下午,按照《鲁迅⽇记》的记载,鲁迅去⼋道湾的房⼦拿书和⼀些⽤具,刚进门就被周作⼈和他的妻⼦⽻⽥信⼦辱骂殴打,并且打电话叫来了张凤举等⼈,⽻⽥信⼦向他们描述鲁迅的所谓罪状,凡是捏造得不合理的地⽅,都由周作⼈补⾜,接着鲁迅把⾃⼰的书和器物拿⾛了。
⽽根据周作⼈《知堂回想录》的记载,他⾃⼰也曾在⽇记⾥写过⼗个字的关于和哥哥鲁迅⽭盾的话语,但事后被他⾃⼰剪下了扔了。
浔阳咸鱼 历史问答专家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周作⼈夫妻,左下为⽻⽥信⼦】周作⼈和鲁迅两⼈,对⾃⼰兄弟之间的失和的真正原因,在各⾃的⽂学作品及⽣活中⼀个字也没有提及。
只有鲁迅的夫⼈朱安和许⼴平说了⼀些情况,不过都是和家庭中的琐事相关。
他们失和的时候,三弟周建⼈正在上海,没有当场见证,他也认为鲁迅和周作⼈的失和,是出于家庭纠纷,⽽⾮政治⽴场。
【鲁迅、许⼴平及周海婴】在1924年的9⽉,鲁迅的《俟堂专⽂杂集》中有⼀句“被家⾥⽇本⼥⼈驱逐出去”,那么此时⾃然应和⽻⽥信⼦有关;1925年11⽉3⽇,⼜有⼩说《兄弟》,抒写了兄弟间的虚伪。
周氏兄弟为何失和
周氏兄弟为何失和一封奇怪的绝交信鲁迅和周作人的失和是20世纪文坛最大的憾事之一,也是最大的疑案之一。
周氏兄弟曾经是文坛双星、黄金搭档,最后却闹了个“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永不相见。
失和后,两人都未透露分手的具体原因,后人只能从蛛丝马迹中一点点地寻觅真相。
可以明确的是,事情的突变在1923年7月14日这一天。
鲁迅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
”五天后,周作人托人送给鲁迅一封信,信中写道:“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
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人新的生活。
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
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
”鲁迅看完信后,想请周作人来问个明白,但周作人没有来。
等了一周,周作人还是“不至”,鲁迅准备搬家。
7月26日,“上午往砖塔胡同看屋。
下午收拾书籍入箱。
”7月29日,“终日收书册入箱,夜毕。
”8月2日,“下午携妇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事情并没有就这样轻易结束。
鲁迅在1924年6月11日的日记中记载:“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进西厢,启孟(周作人自号)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重久及张凤举、徐耀辰来,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正之,然终取书、器而出。
”当时的目击者川岛后来在《弟与兄》一文中回忆:“这回‘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二三年八月二日迁出后的第一次也是末一次回到旧居去。
其时,我正住在八道湾的外院(前后共有三个院子)鲁迅先生曾经住过的房子里。
就在那一日的午后我快要去上班的当儿,看见鲁迅先生来了,走进我家小院的厨房,拿起一个洋铁水杓,从水缸中舀起凉水来喝,我要请他进屋喝茶,他就说:‘勿要惹祸,管自己!’喝了水就独自到里院去了。
过了一会,从里院传出一声周作人的骂声来,我便走到里院西厢房去。
鲁迅和周作人为什么绝交
鲁迅和周作人为什么绝交鲁迅和周作人原本是亲兄弟,却在后来反目绝交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想要进一步了解,就和小编继续往下看。
鲁迅和周作人绝交的原因周作人为何与鲁迅绝交?对于这件事情,两人都没有表示,鲁迅生前没有发表文字,周作人也一再不解释。
不过当然一些暗示还是有的,而且他们的亲友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回忆,最后矛头基本上都指向了周作人的那个日本妻子。
周作人和鲁迅两人生前对此事的暗示有,周作人从侧面肯定过是他的夫人不愿意和鲁迅一道居住;鲁迅后来有一个笔名“宴之敖”,据说对此的解释是,“宴”是指家里的日本女人,“敖”是指出来,暗指的就是被周作人的日本妻子赶出来。
但具体细节,两人生前都是一点未提。
而根据他俩的亲友,比如他们的母亲鲁老太太、弟弟周建人、鲁迅妻子许广平、好友郁达夫等人,兄弟反目也是因为那个日本妻子。
据说当时,鲁迅对钱财并不计较,工资和稿费也是交给周作人的妻子支配。
兄弟俩当时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或者翻译,收入是不低的,每个月差不多有六百元。
但是这个日本女人花钱非常大手大脚,不知道节俭,据说是不论大小病痛都要请日本医生来看。
因此,整个家常常被她弄得入不敷出,甚至需要鲁迅出去借债为生。
因此,鲁迅应该劝过周作人,而那个日本女人甚至说鲁迅对她有失敬和不轨之处,而周作人大概是轻信了自己的妻子,所以误解鲁迅,这才导致两人反目绝交。
由此可见,周作人为何鲁迅绝交?不是因为政见,只是家庭经济上的琐事产生的误会。
周作人和鲁迅的关系周作人和鲁迅的关系,首先还是兄弟。
鲁迅是周作人的长兄,比他大三岁多,周树人和周作人这两个自己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
另外周作人早期可以说是一直沿着鲁迅走过的路在走,读私塾、上水师学堂、去日本留学、回国教书。
可以想象鲁迅对这个弟弟的成长,影响是无比巨大的。
而且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很好,兄弟怡怡,这一点从两人各自的日记就可以看出来,一起宴请朋友,一起茶话,一起出游,一起参加讲座,一起去书店照相馆等。
历史趣谈:鲁迅和日籍弟媳的隐秘 两人到底发生过关系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鲁迅和日籍弟媳的隐秘两人到底发生过关系吗?
导语:鲁迅和弟媳羽太信子任何时候都没有成为夫妇,但他们是否有过性关系呢?这是好多的人所怀疑的。
《书城杂志》陆续转来一些读者来信,要我谈
鲁迅和弟媳羽太信子任何时候都没有成为夫妇,但他们是否有过性关系呢?这是好多的人所怀疑的。
《书城杂志》陆续转来一些读者来信,要我谈谈鲁迅与羽太信子的关系。
大家都己知道,鲁迅与周作人兄弟之情断裂,是鲁迅和羽太信子的矛盾引起的。
鲁迅和羽太信子之间到底有过什么样的关系呢?一些学者和非学者己作了种种猜测,而到目前为止,他们猜测的唯一根据,是周作人致鲁迅的决裂信。
为便于说明问题,且把这封决裂信的全文抄录于下:
鲁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
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
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
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
从这封信看,周作人是昨天(1923年7月17日)突然知道了—件“过去的事”,才写这封绝交信的。
“基督徒”常被认为是忍辱负重的人,所谓“打他的左颊,会把右颊伸过去”。
不是基督徒,就是说不是那种忍辱负重的人。
那么,“过去的事”,在周作人看来,有辱于他,他是决不能接受的。
“蔷薇的梦”似指过去设想兄弟怡怡的大家庭生活长期存在下去,这件“过去的事”,证明那设想的“虚幻”。
现在所看到所醒悟的,或许才
生活常识分享。
“拆信说”考辨——再谈周氏兄弟失和的原因
双月刊2019年第4期(总第61期)Bimonthly NO.4,2019Sum NO.61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拆信说"考辨再谈周氏兄弟失和的原因◎乔丽华(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室)论文提要:关于周氏兄弟为何反目,当时还有一种“拆信说”,如荆有麟等曾提出二周失和是因为鲁迅误拆了原本寄给周作人的信。
那么鲁迅到底拆了谁的信?是否会引起兄弟决裂这么严重的后果?本文对照二周日记加以考察,发现1923年7月14日当天他们收到的是周建人的信,并通过考察二周同住八道湾时期的日记,推测鲁迅“误拆”的极有可能是周建人的来信。
由此指出关于兄弟失和的原因,以往主要关注鲁迅跟羽太信子之间的问题,把八道湾内其他成员如鲁迅母亲及周建人一家等都置之事外,这未必符合史实。
关键词:兄弟失和、二周日记、拆信说、周建人信、家族成员关于鲁迅与周作人失和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至亲好友大多表示“猜不透”,|有人提出“经济说”,或“家庭纠纷说”等等,自然还有一种“失敬说”,即猜想鲁迅对弟媳羽太信子有过不当行为。
二周失和,究竟孰是孰非,成了鲁迅研究和周作人研究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本文想要指出的是,关于周氏兄弟为何反目,当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拆信说”,这一说法主要来自荆有麟1942年发表的《鲁迅眼中的敌与友》一文,一度也流传甚广。
对此说法,有研究者也曾注意到,但认为这不是兄弟失和的直接原因,鲁迅与周作人还不至于因为这点儿小事翻脸,故未予深究。
$问题是,如果确有“拆信”一说,那么鲁迅到底拆了谁的信?是否会引起兄弟决裂这么严重的后果?以下拟对照鲁迅和周作人的日记做些考辨,也对兄弟失和的原因不揣冒昧做点考察。
一、鲁迅拆了谁的信?1942年荆有麟在桂林出版的《文艺生活》上发表《鲁迅眼中的敌与友》一文,这篇文章谈到7位与鲁迅相关的人物:章太炎、陈独秀、李石曾、邵元冲、吴稚晖、沈从文、周作人。
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前后
“
星名
黄 昏肖 叫
`
周 作人 叫启 明
’
,
池上 来诊
。
。
”
池
。
启 明也 是 星 名 相见
。
五更 肖
两星 永远 不
,
上 是常 来 八道 湾看病 的 日本 医 生
, ,
周作 人 之
t ,
”
经常 歇斯底 里 大发 作 就有
。 、
这 种说 法 当 然带 有迷信 色 彩 有 启明
, 。
但用
“
东
,
周作人 同 年 一 月 七 日 日记 中 病
,
恰 恰送 洁来 时
。
,
周
,
的态 度
,
。
他 均借 口 是
,
大 凡要
不 然也
作人 已 经 睡 了
鲁 迅 先 生 看是 他 们 共 同 朋 友
“
, , ”
给 两 个人 的 个 鲁迅
。
但 封 面 收 信人 姓 名却 只 写 一
因 为他们弟 兄
, , ,
中 描写 的 那 样
:
或 者 周 作人
, ,
本
由 于 鲁 迅 与周 作人 曾 以
周 氏兄 弟 ” 的
,
来 居 庄在一 块
随便 那一 个收 信
,
两人都 会 而且
,
合称 蜚声 五 四文 坛 广 泛 为议 论
, ,
金 星 是 大行星
。
《督 还 日记 》突 然 出现 了这样
自东 向西 逆 转
,
以
自具一
金 星 运行轨 道 听处 方位 不 同 于 天 际 的金星称 为 长庚 金星 称 为启 明 长庚
周树人与周作人的关系,两人决裂的原因
周树人与周作人的关系,两人决裂的原因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
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
鲁迅生前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他默默地承受着,长久地牺牲自我,这使鲁迅陷入了人生最大的哀痛中。
对一个具有鲜明现代意识的人来说,这种家庭的不幸本身,使鲁迅有了更深的悲剧色彩。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记忆,周氏兄弟后来对此都闭口不谈。
鲁迅与周作人的分手,是1923年7月19日。
那日,周作人给鲁迅递来一封断交信。
信中说: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
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
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
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那一日,鲁迅日记中写道:“上午启孟自持信来,后邀欲问之,不至。
”此前五天的日记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
”可见问题已很严重了。
事情发展得这样突然,是旁观者始料不及的。
他们的好友张凤举和川岛对此事略知大概,但均语焉不详。
许多年后,许寿裳著《亡友鲁迅印象记》,谈及兄弟两人的冲突,点明其中原委。
文章写道:鲁迅爱住北平,但是他的西三条胡同住屋,是出于不得已而经营的。
他原来在1919年把绍兴东昌坊口的老屋和同住的本家共同售去以后,就在北平购得公用库八道湾大宅一所,特地回南去迎接母太夫人及家眷来住,这宅子不但房间多,而且空地极大。
鲁迅对我说过:“我取其空地很宽大,宜于儿童的游玩。
”我答:“诚然,简直可以开运动会。
”鲁迅那时并无子息,而其两弟作人和建人都有子女,他钟爱侄儿们,视同自己的所出,处处实行他的儿童本位的教育。
……鲁迅对于两弟非常友爱,因为居长,所有家务统由他自己一人主持,不忍去麻烦两弟。
他对于作人的事,比自己的还要重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利统统来让给他。
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始末
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始末
宋凤英
【期刊名称】《档案天地》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联袂走上文坛。
其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鲁迅和周作人.按其各自在文学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然而这两位亲密无间的兄弟最后却反目成仇.走向决裂.令人叹惋。
关于周氏兄弟失和的缘由.值得探究。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宋凤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就《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的情理诠释》与张学义先生商榷
2.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原因新探
3.现代社会的主体性确立与传统社会的关系裂变
——以鲁迅、周作人周氏兄弟失和作为考察对象4.歧路未必不兄弟:失和以后的鲁迅与周作人
——从《题三义塔》谈起5.歧路未必不兄弟:失和以后的鲁迅与周作人--从《题三义塔》谈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36年10月20日,鲁迅去世的第二天,断交13年的二弟周作人
1936年10月20日,鲁迅去世的第二天,断交13年的二弟周作人1936年10月20日,鲁迅去世的第二天,断交13年的二弟周作人仍然去上课。
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始终在讲颜之推的《兄弟》篇。
第一堂课下课之前,他眼圈有点发红,在黑板上写下:“对不起,下一堂课我不讲了,我要到鲁迅的老太太那里去。
”其实,当周作人在讲台上念道:“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这句话时,神情就有些恍惚。
他仿佛回忆起了,与哥哥从童年夜话到南京执手,从异国求学到走上文坛,这期间与哥哥朝夕相处的点滴。
虽然周作人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潮,但传统的家庭观念,仍在他的心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同时,周作人又是我国较早注意到《颜氏家训》价值的文人,在他看来,《颜氏家训》除了文笔恰到好处,他的思想与态度,也都为人钦佩。
周作人想想《颜氏家训》里关于兄弟的描述,再看看自己对哥哥所作所为,难免心生愧疚,又怎么能有心思继续上课。
鲁迅兄弟俩的断交,要追溯到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写给鲁迅的一封信。
内容是: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
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
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
愿你安心,自重。
在此之前,周作人对鲁迅一直非常敬重,兄弟间也没什么明显的矛盾。
所以,鲁迅收到信后很是费解,想当面问问周作人,结果惨遭拒绝。
后来,鲁迅去周作人家里拿东西,周作人不但没有好脸,反而恶语相向,险些拳脚相加。
周作人在信里提到的“过去的事”,时至今日都是未解谜团。
关于兄弟反目的原因,目前流传着多个版本。
呼声最高的一种猜测,是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拨弄是非,污蔑鲁迅。
羽太信子对鲁迅这个大伯哥,一直看不惯。
鲁迅因为没有小孩,所以对小侄子(周作人与羽太信子的孩子)很是疼爱,总是买些糖果给他送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与周作人绝裂之谜作者:林和生一.晨昏相隔的“双子星座”鲁迅和周作人,按其各自在文学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
说“双子星座”,并不完全是形容。
鲁迅又名“长庚”,周作人又名“启明”,两者都是天上的星名。
据鲁迅母亲回忆,鲁迅出生时,胎盘比人先下来,当地乡俗认为,这样的男孩将来会有出息,但命薄,易早夭。
因而,鲁迅不到一岁,便被领到附近的长庆寺,拜庙里一位名叫龙祖的和尚为师,龙祖师傅为鲁迅取了一个法名,叫“长庚”,那是一颗在黄昏出现的星。
3年多以后,周作人出生,也取了一个别名,叫“启明”,那也是一颗星名,但出现的时分与鲁迅相反,不在黄昏而在黎明。
按鲁迅母亲的说法,这意味着两颗星后来会“永不相见”。
历史正是如此。
1923年7月,本来情深意笃、共为“五四”斗士、发誓“永不分家”的鲁迅与周作人,突然之间兄弟失和,不仅生前全无一丝往来,而且两人死后,后代之间也恩断义绝。
就兄弟二人之间而言,失和后不久,即1923年10月1日至11月18日,鲁迅即大病一场,时间长达一个半月多久,据认为他后来1936年死于肺病即与此密切相关。
鲁迅1936年去世时,周作人在兄弟失和13年之后第一次谈到鲁迅:“说起他这肺病来,本来在十年前,就已经隐伏着了……”。
分手后数年间,鲁迅先后写出《牺牲谟》、《颓败线的颤动》、《兄弟》、《铸剑》等文字,“眷意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咒诅”,交织于心,其沉郁与愤世,有增无减。
周作人方面,也于失和后相继写出《破脚骨》、《谈龙集序》、《中年》、《<蛙>的教训》、《老人的胡闹》等文字,用种种暗示手法论及鲁迅,据认为相当恶毒,以至《周作人传》作者钱理群认为:“这恶毒的咒骂出自温雅的周作人,几乎是难以置信的;足见他心中怨恨之深。
”就兄弟二人后代之间而言,据鲁迅儿子周海婴回忆,1948年他随解放大军一道回北京,遇见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对着我破口咒骂起来。
后来似乎感到用汉语骂得不过瘾,又换了日本话,手又指又划,气势凶猛”。
周作人1967年于文革中去世,其家人给周海婴寄去了讣闻,周海婴考虑再三,没有参加追悼会。
两家之间终于没有任何往来。
兄弟之情破裂之深,斑斑可见,由此形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段扑朔迷离的公案。
二.事件经过的几种说法北京西直门内的八道湾胡同,在北京算不上有名,胡同里的11号却是一座漂亮的四合大院,院内树林扶疏,共有前、中、后三个小院,屋宇高敞,宽绰明亮。
1919年7月2日,周作人在鲁迅支持下,赴日本接他的日本夫人羽太信子和四个子女。
他走后,鲁迅即四处物色房产,并最终买下了八道湾11号。
8月10日,周作人一家六口到京。
11月21日,鲁迅与周作人一家住进了八道湾11号。
同年12月29日,赶在新年之前,鲁迅又从绍兴老家接来母亲、夫人朱安、以及三弟周建人一家,三兄弟团聚,共同伺奉老母亲,其乐融融,一晃就是三年半。
好景不长。
1923年7月14日晚,鲁迅突然不再与周作人一家一道吃饭,并在日记中特别记下此事:“是夜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
”到7月19日,事情更为蹊跷,这天上午,后院的周作人来到前院鲁迅屋中,交给后者一封信,该信写道:“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
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难,――大都是可怜的人间。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
以后请不要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
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仅仅一个公事公办的“鲁迅先生”,就足以把两兄弟的距离拉开了。
何况还有那件虽未说穿但看来极其严重的“过去的事”,那件事,接周作人的说法,本来要基督徒才承受得起,他自己只不过有幸“尚能担受得起”。
那件事粉碎了他蔷薇色的人生梦,因此他必须“重新入新的生活”,但这就需要鲁迅从今后不要去后边院子。
正是这封历史上著名的信,后来导致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失和。
关于这封信,鲁迅当天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上午启孟(周作人)自持信来,后邀欲问之,不至。
”照鲁迅这条日记来看,他多半有些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
大概他不明白周作人说的是什么事,即便知道,也没料到会引起如此后果,所以“邀欲问之”。
然而,周作人反应是“不至”,既然“不至”,那就意味着事情没有挽回的余地,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周作人不想谈那件“过去的事”;第二,“以后请不要到后边院子里来”这一条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周作人这种前所未有的态度大概刺激了鲁迅。
一周后的7月26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晴。
上午往砖塔胡同看屋,下午收拾书籍。
”此前一周的时间里,鲁迅或许是在等待,等待一周仍“不至”,他恐怕再也无法忍耐,便绝然开始行动:看房子,收拾书籍,准备搬出八道湾!鲁迅要搬出八道湾,这一点大概出乎周作人意料。
四十年后,1964年10月17日,周作人在致香港友人鲍耀明的信中写道:“……我当初写字条给他原是只请他不再进我们的院子里就是了。
”周作人意愿如此,但鲁迅没有遵循他的意愿,而是在一周之后准备搬出八道湾,这大概是对周作人“不至”的激烈反应,也可见内心受伤害之深。
又过了几天,8月2日下午,鲁迅携夫人朱安离开八道湾,迁居至砖塔胡同61号。
兄弟失和的“肚皮官司”终于演成公开戏。
然而这出戏并未就此结束。
从7月14日突然不再一道吃饭,到8月2日鲁迅搬出八道湾,短短不到二十天。
在此之间,对兄弟失和一事,双方除了行动,就是沉默。
及至鲁迅搬出之后,双方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但是兄弟失和一幕本身仍未结束,相反还在酝酿更可怕的冲突。
这种情况,恐怕用鲁迅自己的话来概括最恰当:沉默呵,沉默。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爆发终于在十个月之后来临了。
1924年6月11日,鲁迅与周作人之间的“冷战”白热化,爆发为一场骇为听闻的争吵与伤害。
关于这件事,当天的鲁迅日记这样记载:“……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过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重久及张凤举、徐耀辰来,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正之。
然后取书、器而出。
……”第二天,鲁迅亲口向友人许寿裳讲述了昨天事件的经过,按许寿裳的转述,鲁迅回八道湾取书物,“作人和信子大起恐慌,信子忙打电话,唤救兵,欲假借外力以抗拒;作人则用一本书远远地掷入,鲁迅置之不理,专心检书。
一会儿外宾来了,正欲开口说话,鲁迅从容辞却,说这是家里的事,无烦外宾费心。
到者也无话可说,只好退了。
”鲁迅和许寿裳如是说,其他目击者或知情人所描述的情况又怎样呢?据鲁迅与周作人共同的友人章川岛说,他当时正好住在八道湾宅前院鲁迅曾住过的房子里,那天午后,他正要去上班的当儿,看见鲁迅来了,走进他家小院的厨房,拿起洋铁水杓从水缸中舀凉水喝。
章川岛说,他请鲁迅进屋喝茶,鲁迅却说:“勿要惹祸,管自己!”如果章川岛所述准确的话,看来鲁迅此次回来心中有火,这火针对谁呢?章川岛没有说。
他只说,鲁迅喝完水,即径自进周作人住的后院去了。
过了一会,从后院传出周作人的一声骂,章川岛赶忙走进后院,在后院西厢房看见可怕的一幕:周作人从木架上抓起一个尺把高的铜香炉正要砸下去,章川岛抢下香炉,把周作人劝回住房,然后回到前院自己的住处,路过客厅时,听见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正在给张凤举、徐耀辰打电话,至于请他们来是增援还是评理,他就不知道了。
当时,三弟周建人已不在八道湾居住,他早已离开,时间是在鲁迅离开之前两年。
但是,周氏三兄弟的母亲鲁瑞仍在八道湾。
据考,鲁瑞目击了当时的情况,并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周建人1983年回忆:“我听母亲说过,鲁迅在西厢随手拿起一只陶瓦枕(一种古物),向周作人掷去,他们(周作人夫妇)才退下了。
”三、幕后原因的各种揣测鲁迅与周作人这对“双子星座”情深意笃四十载,一朝失和,永无修复,晨昏相隔,甚至殃及后代,断绝交通往来,这不能不令人注目。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剧烈的冲突和伤害?除了间接的表露,鲁迅和周作人双方都“不说”。
然而他们越是不说,事情就显得越神秘,人们就越要揣测。
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比较外围的说法。
据鲁迅的学生兼友人荆有麟回忆,鲁迅曾向他讲过,他与周作人失和与“拆信事件”有关。
当时兄弟二人不仅共居一院,而且有许多共同的朋友。
有时朋友同时给兄弟二人写信,同装一个信封,封面上随便写一个名字,或者“鲁迅”,或者“周作人”,大家都已习惯这类情况。
但是,有一天晚上,周作人已睡了,邮差送来一封急信,封面上写着“周作人”,鲁迅知道写信的是谁,便按惯例先拆了信,谁知此信刚好专为周作人而写。
第二天,鲁迅将信交与周作人,“却不料周作人突然板起脸面孔,说:…你怎么好干涉我的通讯自由呢。
‟于是两人便大吵起来,鲁迅终于还搬了家。
”日本汉学家增田涉,与鲁迅和周作人都很熟,他回忆说,鲁迅曾给他讲过,他在八道湾和周作人同住的时候,自己没有孩子,因而常买糖果带回家给周作人和羽太信子的孩子们,但羽太信子却叫孩子们扔掉,“他(鲁迅)用充满感慨的话说:好像穷人买来的东西也是脏的。
”鲁迅原配夫人朱安也曾很气愤地以邻居说过:“她(羽太信子)大声告诉她的孩子们,不要亲近我们,不要去找这两个…孤老头‟(鲁迅和三弟周建人),不要吃他们的东西,让这两个…孤老头‟冷清死。
”这样一类原因可能对兄弟失和事件有影响,但一般认为并非问题的关键所在。
真正值得重视的,是鲁迅自己间接表露的说法。
据三弟周建人回忆,1927年10月,鲁迅离开北京南下上海,他有机会经常见到鲁迅,鲁迅从没对他讲过周作人的不好,只是觉得周作人“昏”,好几次对周建人摇头叹气说:“启孟(周作人)真昏!”在1932年11月20日致许广平的信中鲁迅也写道:“周启明颇昏,不知外事……”。
这一个“昏”字的含义倒底是什么?周建人回忆,鲁迅曾对他万分感慨地说过:“我已经涓滴归公了,可是他们还不满足。
”按周建人的意思,鲁迅言下所指,并非周作人本人,而是周作人的日本籍夫人羽太信子。
鲁迅常常对周建人说:“八道湾只有一个中国人了。
”周建人认为这是在惦念和担忧周作人,因为到1927年,军阀张作霖对北京文化界大打出手,鲁迅即为周作人担忧,致信友人章廷谦说,他希望周作人离开北京八道湾到上海,这样安全,但他不敢直接告诉八道湾这个想法,“因我觉八道湾之天威莫测,正不下于张作霖,倘一搭嘴,也许罪戾反而极重,好在他自有他之好友,当能相助耳。
”周建人回忆,这番话鲁迅对他也讲过。
照此看来,鲁迅对羽太信子抱有明显的敌意。
1924年9月21日,即在八道湾与周作人剧烈冲突后三个月,鲁迅辑成《俟堂砖文杂集》,署名“宴之敖”,其中谈到有重要的文物资料因遭“寇窃”而委于“盗窟”,周建人认为“寇窃”与“盗窟”均指八道湾。
1927年,鲁迅写成著名小说《铸剑》,又用“宴之敖”命名小说中那位神秘的复仇者。
据许广平回忆,鲁迅曾对她说:“宴从门(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