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德育缺失了什么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责任感的重要环节,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着一些缺失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缺乏深入的德育教育理念。
目前的中小学德育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灌输,而忽视了德育理论的教授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品德观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规范的传授。
只有明白道德的内涵和精神,学生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在面对各类道德困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脱节。
学生在家庭中接受的道德影响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实情况是,许多家庭德育教育得不到重视,家长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责任感不强,或者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
这导致了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脱节,学生在校内外的行为规范存在较大的差异。
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让学生进一步接受正确的德育教育的良好环境。
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缺乏专业性。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当前许多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德育教育培训,对于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够。
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也存在一定问题,有些教师在行为和品行上存在不端正的现象。
这样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教育价值观的形成。
德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忽视。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
德育教育目前主要注重的是大规模的一刀切的灌输,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尊重。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感到被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德育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德育活动不足以及整改措施
德育活动不足以及整改措施
德育活动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下降,缺乏团队合作
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学校资源不足、师资力量
不足或者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所致。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采取以
下整改措施:
1. 提升师资力量,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提高
教师的德育意识和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德育活动。
2. 制定德育活动计划,学校可以制定具体的德育活动计划,包
括主题、时间安排、活动形式等,确保德育活动有序进行,覆盖面广。
3.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可以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
生的德育问题,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4. 创建良好的德育氛围,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德育主
题班会、德育实践活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潜
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5. 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明确德
育工作的责任分工和考核机制,确保德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有效推进。
综上所述,德育活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提升师资力量、制定德育活动计划、加强家校合作、营造德育
氛围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多种措施,共同推动学生德育工作的全面
发展。
德育在教育中的缺失与改进
德育在教育中的缺失与改进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化过程的加快,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日益热烈,资本主义的个人利益至上思想也随之盛行,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渐次被淡忘。
儿童和青少年长期处于单一的教育环境下,缺乏多维度的德育教育,从而使得很多人的言行举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因此,改进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使其真正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现代教育中的必要趋势。
一、当今德育在教育中的缺失德育在教育中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人格发展在当前教育条件下,很多教育者重视的是考试成绩的高低,这种主张使得教育界内的考试狂热者不断增长。
但是,建立一个科学的教育体系不应只培养出高分的学生而忽视了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这恰恰是当今社会需要的。
一位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不仅需要高分数来说明他的能力和智商,更需良好的道德品质来保证他在社会中愉快的交往。
因此,教育的重点要转变,应该让德育成为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长和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不重视家长和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不重视也是德育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够重视德育教育,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某些家长甚至将家庭教育的目的仅仅看做是培养出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更考虑自己孩子的未来前途,而忽视了位于考试之外的德育发展,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也不利于国家所需的优秀人才的选拔。
3.缺乏德育教育的体现当前很多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缺乏具体的体现。
除了在德育教育课上,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看到这个领域的体现。
由此,德育教育就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没有具体的实施内容。
因此,我们建立现代教育的体系时,应该强调与德育课无关的专门机构与活动,使德育教育能够全面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二、如何改进我国的德育教育为了建立一个德育坚实的教育体系,改进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有以下几个建议:1.学校要以德育教育为主导当前教育机构的重心需要转为德育教育,让学校成为教育德育的阵地。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目前,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中小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本文将从政策、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来探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
政策层面上存在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但是实际的政策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政策缺乏针对性,对于具体的德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不够明确。
德育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不力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
家庭因素也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变革,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家庭对于子女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一方面,一些家庭对于子女的管教方式存在问题,孩子们缺乏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引导,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
一些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导致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得不到提升。
学校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
一方面,一些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德育课程和活动缺乏实质性内容和创新性。
一些学校和教师重视学生的学术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课程安排和评价体系都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导致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不到充分发展。
针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加大政策的指导力度,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家庭应该加强对于子女的道德教育,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教给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科学评估体系,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涉及政策、家庭和学校多个方面的原因。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政府、家庭和学校合力,才能够解决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缺失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一些探析。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的重视不够。
在当前社会中,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集中在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上,德育教育往往被边缘化。
学校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上,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这导致了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缺乏兴趣和认识,影响了其道德素养的提升。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家庭的不同背景和教育理念,很多家长往往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德育教育。
一些家长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一些家庭存在着道德风气混乱甚至不良的问题,对于孩子的良好德育教育形成了负面冲击。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之一。
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导致了人们普遍追求功利和利益最大化,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
这种社会氛围直接影响了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形成。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容易受到诸如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真正的认识。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将德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增加道德教育课程的时间和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自我约束力。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家庭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引导和榜样示范。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公民意识。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教育环境,加强社会道德建设。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和宣传,引导公众关注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主要问题汇报材料
德育主要问题汇报材料尊敬的领导:经过调查和分析,我向您汇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 缺乏德育的长期规划和目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缺乏明确的长期规划和目标,德育工作常常成为临时性、零散性的活动。
这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无法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2. 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德育工作中,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和德育辅导员。
部分教职工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德育教育效果较差。
3. 学生对德育参与度低:存在部分学生对德育活动缺乏热情和主动性的情况。
一些学生对德育工作存在漠视、抵触态度,无法真正参与其中,导致德育工作效果不佳。
4. 德育活动形式单一:学校的德育活动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德育内容形式相对单一。
缺乏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和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 缺乏家校合作:家庭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往往被忽视。
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无法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局面。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制定长远的德育发展规划,明确德育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机会,提高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教育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丰富德育活动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和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 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健全的家校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
以上是我对学校德育工作中主要问题的汇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支持。
感谢您的关注!此致敬礼。
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意识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德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道德失范、道德观念淡薄等。
本文将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探讨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1. 德育方案的不完善: 学校制定的德育方案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具体可操作性。
德育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提供学生真实的道德冲突情境,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2. 考试导向的教育: 当前的学校教育普遍以分数为导向,追求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对道德品质的培养忽视。
三、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1. 家庭缺乏德育意识: 现代家庭普遍存在着忙碌、焦虑的生活状态,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子女德育的关注和引导。
家庭教育应该强调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社会的诱惑和影响越来越大,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削弱。
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普及,使得孩子更容易接触到不健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家庭德育面临更大的挑战。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1. 更新德育理念和方案: 学校应当加强德育教学的现代化转型,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方案,并注重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2. 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德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德育教育能力。
3. 强化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的良性互动。
4.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非仅仅局限于学科考试成绩。
五、结语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多重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加强师资培训、更新德育理念、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下一代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小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道德观念的混乱化,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着一些缺失问题。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探析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缺失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1. 德育教育内容单一化目前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往往偏重于传统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当代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和挑战。
这导致学生对现代社会、法律法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影响了他们形成全面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德育教育过于功利化一些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表面的行为规范,而忽视了内在的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可能会出现浮于表面的道德行为,而缺乏真正的道德情感和信仰。
3. 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往往存在碎片化、单一化的问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
这导致学生所接受的德育教育往往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深入的道德修养。
1. 家庭教育责任不明确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责任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学校的德育教育,忽略了家庭在培养孩子德育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导致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2. 家长道德行为不力一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视自身的道德行为,缺乏对孩子的良好示范和引领。
这导致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缺乏良好的道德榜样,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影响。
一些家庭在德育教育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和成绩,忽略了道德品质和心灵的培养。
这导致孩子在家庭中缺乏深入的道德引导和培养。
1. 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导致道德迷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孩子们所接触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
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各种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时缺乏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易受到外部世俗价值观的影响而产生道德迷茫。
德育工作总结不足反思
德育工作总结不足反思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变革,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德育工作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一些学校中,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口号喊得响、活动举办得多的表面功夫上,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规划。
德育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和及时进行干预。
其次,德育工作缺乏专业化和个性化。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是一刀切的,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考虑。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德育工作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德育教育。
另外,德育工作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在不断变化,德育工作需要及时更新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更加注重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
总的来说,德育工作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完善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
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犯罪率上升:德育教育的缺失使部分 大学生对法律、道德底线的认知模糊 ,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培 养具备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新时代 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 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1-20
目 录
• 引言 • 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 • 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影响 • 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当代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 德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关乎个体的道德品质 形成,还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 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强化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首 要任务。
探索重点
创新德育方法:探索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新型德育方 法,提高德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 生的品德发展进行量化评估,为德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参与:家庭是德育的第一课堂,应加强与家 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家长自身道德素质不高
部分家长自身道德行为不端,不能为孩子树立正 面榜样,甚至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3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 心和引导,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德 育的培养。
03
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影响
个人层面
01
02
03
价值观扭曲
缺乏德育教育的大学生容 易出现价值观扭曲,过分 追求物质利益和享乐,忽 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一些缺失问题,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对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进行探析。
当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偏重知识传授,德育内容单一。
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德育教育经常被当作填鸭式的道德课程来传授。
只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德育教育的实践操作。
以考试和分数为导向,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往往只是被灌输一些道德理论知识,而无法实现学以致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中小学德育教育缺乏行为规范和约束。
当前,学校和家庭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教育存在缺位。
学生在校外的行为受到的监管较少,容易形成“两重标准”的行为观念。
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表现得规矩,而在校外却不受任何制约。
这种现象无疑给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庭对子女的德育教育缺乏重视,往往更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
有些家长甚至将孩子教育交给学校,对孩子的行为缺乏约束和规范。
这使得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面临很大的困境。
针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缺失问题,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要改革教育制度,完善德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
注重学生的实际行为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注重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科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
加强学生行为的管理,确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
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
目前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缺失,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德育教育缺少系统性。
目前的德育教育往往只注重于传授道德理论知识,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实际操作和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能力。
学校德育教育往往只是一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很少与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系统性。
德育教育缺少针对性。
不同学生的道德素养存在差异,因此德育教育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育。
目前的德育教育往往过于泛化,没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缺失。
德育教育缺少实践性。
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注重学生道德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践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来体验和领会道德理念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行动的能力。
德育教育缺少家校合作。
学校德育教育只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样重要。
目前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致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建立以实践为主的德育教育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行动的能力。
个性化的德育教育。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德育教育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恰当的培养,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举行家长会、家长学校联谊活动等,共同探讨和解决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形成合力。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保证德育教育能够高质量地开展。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失,但是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家校合作,改进德育教育方法,相信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小学生。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当前社会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少系统性。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门课程,更是贯穿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多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只注重进行一些片面的道德启蒙教育活动,缺少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或者一些学校只注重传授道德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引导。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采用的德育教育方式单一,方法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道德教育的灌输,无法真正理解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学校的德育教育也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手段,比如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德育教育等。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乏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
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的道德教育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实中很多家庭对于子女的德育教育也存在一定的缺失。
家长往往只注重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对子女道德的培养;或者家长对子女纵容过度,导致子女性格形成和品行不端。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有效的观念沟通和协调机制,共同承担起对学生德育的责任。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少实践环节。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递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道德的真谛。
现实中很多学校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引导和实践方法的培养。
学生们只停留在道德知识的掌握,而缺少对道德行为的实际锻炼。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实践环节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学校应该确立多元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使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
学校应该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如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
学校也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智能设备等,开展网络德育教育。
最新 中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精品
中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网络的不断发展,给提出了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但中学生德育还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表现出了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迫使我们面对新形势、新发展,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1.中学生德育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1.1 中学生德育对象的思想表现错位。
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拜金主义思想抬头。
1.2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弱化,享乐主义思想抬头。
部分学生存在物质生活上的虚荣心态,有的当同学面糟蹋东西,以示"阔气",故意花钱雇人代做功课、代做清洁、代为寻衅斗殴以示"派头"。
生活中大肆铺张,奢侈浪费。
1.3 法纪观念和社会公德趋于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明显抬头。
打架斗殴,动辄抽刀;拉帮结派,成立团伙;语言粗鲁,胁迫恐吓;贪玩赌博,屡禁不止;为了个人利益情愿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
不爱护公物和。
1.4 读书学习的风气明显淡化,"读书无用论"时有抬头。
一些中学生无故旷课,出入自由;随时光临网吧,打网络游戏,上网聊天;谈情说爱,课堂哄闹,对棋牌、言情、武打迷恋至深。
厌学情绪严重。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一部分人主观认为社会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日渐扩大,物价上涨,腐败现象严重,德育工作者收入微薄,意见很大;社会上极少数人对德育工作者不屑一顾,甚至挖苦、讥讽、打击,致使他们丧失工作信心。
2.中学生德育缺失问题的成因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总体上说,有社会的、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从个体说,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的问题还是一时难以避免的。
2.1 社会因素的诱发。
对外开放政策除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办法外,也带来了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拜金主义思想;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他们出于"和平演变"的目的,千方百计地输入大量精神鸦片,通过网络等多种传媒,毒害我们的民族,腐蚀人们的灵魂,毒害我们的中学生,使部分中学生身心遭到严重摧残。
当下学校德育缺什么?
当下学校德育缺什么?相对就于人类的三种原精神:理性精神、仁爱精神和信仰精神,我们的德育应该有三方面的内容:理性教育、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
当前我们的学校德育在这三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理性教育方面,我们重视的只是科学技术的教育,更准确地说是技术层面的教育,因为我们的科学教育中对技术性的东西是比较重视的(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但几乎没有科学精神的教育。
这种教育还达不到理性精神培养的层面。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除了要进一步加强真正的科学教育以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追求,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把握世界的能力。
当然这里的哲学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哲学史的教育,而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统领,进行全面的哲学教育,让学生学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光怪陆离的西方哲学和文化。
道德教育方面,经过救亡时期的反传统运动,以及后来被认为是“文化灾难”的文化大革命,彻底地“清扫”了传统的仁爱精神;当今的市场经济则带来了功利主义的泛滥;超高得过分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远离了学生的实际,与社会实际不相符合,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也就显得无力了,道德教育有些名存实亡了。
加强道德教育要从基本道德规范入手,孝悌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必须成为养成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要把道德的知性教育与体验、内化统一起来,形成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信仰教育方面,中国是一个无宗教的国度,宗教式的信仰教育在中国一直是空白。
儒教是以仁爱精神为核心,是道德建设而非关注生命价值及终极意义的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虽有传播,但并没有成为全民的宗教,从全民角度看,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共产主义信仰虽然广为提倡和传播,但它由于过强的政治性,超高的要求,不是民众能够自觉形成的。
而且它是对社会发展的终极追求,而不是一种对当前生命的终极关怀,所以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民众的普遍的信仰(在马克思本人看来,解放全人类的远大目标和伟大信仰是对共产党人的要求,不是对每一个普通群众的要求)。
我国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我国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内容单一化:目前我国德育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学校重视教育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经验,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能力。
2. 德育课程缺失: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存在不足。
学生仅仅接受道德法规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情感体验。
德育教育过程中应多元化,涵盖道德、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教育方式陈旧化: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讲述、灌输、约束等方法,缺少互动与参与的环节。
这种单向传递的教育方式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4. 师生互动不足: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主要是讲授道德知识和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
而德育教育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师生关系应更多地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引导和激励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当前德育存在的不足1. 法制教育不完善:我国的德育教育中,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对法律和法规的认知度不高,容易产生违法行为。
德育教育应该加强对法制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他们的重要性,增加法治观念。
2.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家庭缺乏对子女德育的重视。
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容易导致孩子在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上产生偏差。
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
3. 道德评价标准不明确:当前,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主要依据学术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并缺乏科学、细致的评价指标。
应该建立科学的、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考虑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加。
不良信息的泛滥和低俗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
当代德育的两大缺失
当代德育的两大缺失当代德育的两大缺失古今比照,中外对比。
搜肠刮肚,思量两三,窃以为当代德育工作有两大缺失:一是德育根基不牢,二是忽视修身养性。
先说德育基础问题。
德育是一种教人做人的教育,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
那么,做人的基础是什么?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普世的核心价值观。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应该是“五常”:仁、义、礼、智、信。
用西方的观点解释,应该是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
这是核心的道德价值,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
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渴望自由与博爱,民主与平等,诚信与人权。
至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政治信仰等问题并不是适应于每一个人的,不好强求。
普世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我想,应该算是一种公民道德教育吧。
如果我们从教育的原点就开始用“五常”教化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的他们,为民者,则会遵纪守法,诚信做人;为官者,则能兼爱民生,崇尚平等。
不管你拥有何种政治信仰,你一定要是个合格的公民,是个有道德的好人。
这样,就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把地沟油捞上餐桌的害人者,也不会出现“一言堂”的独裁者和大贪特贪的腐败者。
再来说说修身养性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修身养性。
所谓修身,就是使身体健康。
所谓养性,就是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
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作为人,都有“七情六欲”。
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
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六欲”是指色、声、香、味、触、法。
管控好“七情六欲”,人的身心才能健康,行为才不致失范。
修身养性,不是让人们修炼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神人境界,而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修炼自己的情欲管理能力,使之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符合道德的规范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内外统一。
建国以前,我国传统教育中还设有修身课。
很可惜,后来被当作封建残余给扫除掉了。
缺失了情欲管理,就会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
目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问题探析目前,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很多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中小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许多缺失。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呢?此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做出详细的探索和分析。
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成员的职业规划或个人发展等因素,也不同程度上干扰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有些家长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忽视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甚至以功利心态去规划孩子的未来。
这导致了孩子们在道德品质方面的缺失。
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的普及也为孩子们的价值观带来了挑战。
不良的信息渗透到了校园和家庭中,中小学生在这种负面的社会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影响,失去正确的价值信念。
教育系统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导致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许多学校过分追求学术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价机制也存在问题,导致学校和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学术成绩的取得,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不利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了德育教育的缺失。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解决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的问题。
首先是家庭,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其次是学校和教育系统,学校和教师们应该正确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使之与学术教育同等重要。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在学业之余也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社会也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和引导,倡导正能量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才能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德育缺失了什么?
温江区镇子实验学校李徽内容摘要: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下,如何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教育中的“见利思义”。
,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等如何体现它的时代要求?我想,真正的教育是能触动学生灵魂深处的,而情感教育,正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能真正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的教育。
关键词:德育情感教育尊重宽容关爱
社会现象一:因在家里受到委屈,年仅11岁的少年喝毒药自杀。
社会现象二:公共场合时常有一些学生满嘴污言秽语,旁若无人。
社会现象二:同学之间往往因为一些小磨擦导致打架斗殴事件屡屡发生,如马加爵事件等。
以上的这些现存在的社会现象,不禁让我们在惊诧与漠视之间,在加强德育教育与孩子们的实际需求之间加以反思:我们的德育缺失了什么?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下,如何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出现“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消极影响下,如何教育学生增强遵纪守法观?在升学考试、职业选择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学生具有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以及人际关系的调整能力?而传统道德中“仁者看人”“成人之美”的友爱思想,“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修齐论平”的集体主义精神。
“见利思义”。
,先
义后利“的价值取向等如何体现它的时代要求?我想,真正的教育是能触动学生灵魂深处的,而情感教育,正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能真正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的教育。
1、尊重。
尊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
就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其自我意识增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作为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也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肺腑的对朋友的尊重。
新课程理念中有一句话:“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生的朋友,学会“蹲下来跟学生说话”。
尊重意味着自由和平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真正尊严,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教师知识的折服和感情依恋,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品德,真诚的情感才会在学生心中树立一座丰碑,而这座丰碑也足以影响学生整个人生。
2、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叶圣陶先生曾说:“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学生犯错误往往不是品质问题,而是出于好奇心或是其他心理原因。
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热情的伸出双手,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需要爱的时候。
从这个意义上说,宽容是接纳,面对现实、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它蕴含着一种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接手了一个全校最有名的班级,当然出名不是因为表现出色,而是因为成绩差,
行为习惯糟糕,学生调皮至极。
表现症状一:几次发生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打,无视老师劝诫,打出教室事件。
表现症状二:班上半数同学故意不完成作业,对抗老师。
表现症状三:两半月的时间,学生气走了六位英语老师,面对这样一个班级,许多教师是“谈虎色变”。
该班的各科任老师中我是唯一被“留”下的女教师。
我想我能留在这个班级,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并使该班语文成绩进步明显的法宝之一便是:走进学生的心灵,宽容他们成长中或有意或无意犯下的错误吧!还记得刚接手该班不久,一些学生对我还不完全了解,信任。
他们中有些同学对我仍有种习惯性的抵抗情绪,表现为上课故意影响纪律,课后不接受我的教育,并且是一犯再犯,以至我的课堂教学也无法正常进展,我也快成为又一个被他们“流放”的教师。
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任何的训斥和惩罚在他面前都失效了。
当我正感到黔驴技穷时,我从学生每天所写的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老师,我们这样的表现不是故意的,而是我们现在所感受的各方面压力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心中的压抑和焦虑无法控制地渲泄出来,甚至不管方式是否正确,也不看时间、场合和对象,也许这样的发泄刺伤了真正关心我们的人,而且在发泄后所获得的短暂平静中,我们也极度懊悔、自责。
但我们无法正确调整自己,如此便成了恶性循环。
学生这心灵的独白深深地震撼了我,“假如我是学生”的换位思考使我对学生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从此以后,我试着通过学生日记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伸出我温暖的手臂;在他们犯了错误时,我
给予善意的提醒与开导。
我惊喜地发现,这以后,我的课堂有了更多专注求知的眼睛。
3、关爱。
教育是爱的事业。
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
正是这种爱成为教育的桥梁,成为教育的推动力,成为转变后进生的催化剂,它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长久累积而成的“坚冰”,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这里,我想到了我的一个学生。
从事教育工作一年后,由于工作量增多,加之新接手的一个班情况特殊,花去了我很多精力,使得我对待原有班级的学生的态度简单,甚至冷淡。
这使得我和原班学生本已建立的和睦亲密的关系变疏离陌生了。
但粗心的我竟未意识到这些,只是奇怪他们所交的日记明显少了真情实感,班上同学间的小故事,我在也听不见了,班上的违纪事件越来越多。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男同学身上竟然有烟味,更糟的是,面对我的询问,他竟矢口否认,当面撕谎,一时气急的我随手扬起了手中教鞭,鞭子举了起来,却再也放不下去,从未动手惩罚过学生的我明显看见男生眼里一闪而逝的泪光。
就在他第二天所交的日记中,他这样说:“我看见我最喜欢的老师对我扬起了鞭子,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针狠扎了一下,那个我熟悉的您不见了。
自从您教了二班后,您对我们一班少了耐心、亲切,多了冷淡、粗暴。
”我看着这日记不觉两眼湿润了。
就是这个学生在我刚接手二班时,对跟他要好的几个二班调皮鬼说:“现在我们李老师教你们语文,她人非常好,你们可
不要故意气她。
”学生的日记让我陷入了久久的深思:我仔细回忆起我学生时代所喜爱的老师的言行,回忆了我工作一年中与一班学生相处的时光,回忆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待调皮学生的态度。
正是篇日记重新唤醒了我对爱心教育的重视和进一步理解,让我认识到只有教师本身以爱来温暖学生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如今,故事发生已过了两年,这个学生已步入了高中的学府,他仍时不时地打个电话来问候,我想让他记得这样以为老师的原因便是我对他们真诚的关爱吧。
由此,我不由地庆幸自己当初没落下那条鞭子。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当代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更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
教师只有尊重、宽容、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学生才会真正懂得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
参考文献:
《教育周刊》2001年5月出版作者:张亚云
《陶行知教育文选》2000年出版作者:陶行知
《德育论坛》1997年出版作者: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