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国内流行情况及净化技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张浩吉20141028第五届兽医大会
2014猪瘟的流行及防控
1头份 效力=100头份 1头份
RID差异大 TCID50准确1定7 量
准确评估CSFV疫苗效力的意义
实验指出:
可见RID评价疫苗效力的确不够客观 准确,影响疫苗质量!
为什么要准确评估疫苗效价?
18
关于疫苗生产工艺
传统转瓶培养工艺
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
污染 风险较高
?
抗原含量 相对较低
产品均一性 难以保证
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成都天邦
1
目录
一.猪瘟流行病学及危害 二.如何评价猪瘟疫苗 三.稳常佳疫苗免疫效果 四.猪瘟疫苗的免疫及使用
2
2
一、猪瘟流行病学及危害
3
流行病学
农业部《兽医公报》中统计,2011年1月—2014年5月 猪瘟共发生422次(仍然高发,呈区域性流行)。
4
猪瘟仍然在我国广泛流行
生产工艺 抗原含量 免疫增强剂
生产工艺 批间差异 冻干保护剂
8
关于疫苗毒株
猪瘟疫苗C株是我国用于猪瘟预防免疫的唯一毒株 卓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使其从1956年研制成功至今仍广
泛使用 为世界多个地区和国家控制或消灭猪瘟做出了重大贡献
不应怀疑猪瘟C株免疫效果
9
关于疫苗抗原含量评价
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913号
5.00
2014015P
成都天邦自2014年1月起,所有201猪4006P 5.20 2014016P
瘟疫苗在兔体RID测定的基础上2014,007P 4.57 2014017P
均采用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含量2测014定008P 5.43 2014018P
。
2014009P
5.20
猪瘟流行现状及中国猪瘟净化策略
目前科技研究成果 中,对生猪及时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 ,可
以有 效 防止 猪瘟 的产 生 ,该 种疫 苗 没有 独立 残 留 ,且安 全有 效 。
基于 目前 猪瘟 流 行状 况 ,相关 科 学研 究部 门全 面掌握 与了解 猪瘟 疫 苗接种 的时 间要严 格把 握 ,一般仔 猪在 2 0 、6 0 日龄 都要进 行 1 次 发 生 的来 源 与去 向具 有重 要 意 义 ,同时 ,还要 加 大 力度研 究 猪瘟 疫 苗 的接种 ,对于 种猪 ,要 在 配种 前冉 次进 行疫 苗 接种 。对 生 猪
分 子 流行 病学 ,采取 有效 手 段对 猪瘟 病毒 的遗传 变异 特 征 以及规 进行 免疫 接种 ,预 防猪瘟疫 情 发生 的效果还 是非 常 明显的 。 律进 行全 面研 究 与掌 握 ,进 一步 对疫 苗 进行 优化 ,并 提 出 可行性 4 . 3 超 前免疫 策略 来进 行猪 瘟 的 防控 。随 着我 国对 猪瘟 疫 情越 来 越重 视 ,相 关 超前 免 疫一 般适 用 于猪 瘟疫 情 非常 严重 的 养猪 场 的乳猪 。对 兽 医药研 究 单位 对我 国全 国范 围 内采取科 学 手段 对 猪瘟 病 毒流 行 免 疫情 况进 行 实时 监测 ,根 据 检测 结果 及 时采 取有 效措 施 对猪 瘟 毒株 进行 基 因 的检测 ,据相 关数 据显 示 ,我 国近年 来很 多 省市 都 的免疫 程序 进 行科 学合 理 的设 计 。免疫 程 度 的制定 要根 据养 猪 场
学技 术 的发 展 ,国家也 越来 越 重视 对猪 瘟 的根 除计 划 。猪 瘟被 世 断 ,防治 瘟疫 疫情 的进 一 步扩 大 。首先 ,要对 疫情 发生 场 所 的所 界动 物卫 生 组织 列 为法 定传 染病 之 一 ,在世 界 范 围 内广 泛存 在 。 有 猪进 行 详细 检查 ,发 现 病猪 就要 迅速 对 其进 行扑 杀 以及 隔离 , 猪瘟 的发病 具有 急 性 的特 点 ,常 常来 不及治 疗 就 导致 生猪 病死 , 杀 死 的病 猪要 用高 温 煮透 以及 焚毁 深 埋等 措施 严肃 处理 ,或者 采 这一 可 怕 的病 是 由猪瘟 病 毒造 成 的 ,对 于 养猪 行业 来 说 ,猪瘟 一 用 其他 无 害化 方法 进行 病 猪 的销毁 与 处理 。其 次 ,要 对整 个猪 场
猪瘟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措施
猪瘟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措施作者:高磊文钦辉来源:《科学种养》2017年第08期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发病急,常伴随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小出血点、脾脏出血性梗死等症状。
目前,猪瘟除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少数国家不再流行外,在我国仍然是养猪业的一大威胁。
国际兽疫局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
1955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该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
接种后1周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持续1年以上。
1956年该疫苗在我国广泛使用,为我国控制和消灭猪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该疫苗在国外使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少国家使用后消灭了猪瘟。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猪瘟弱毒疫苗,即细胞苗和兔体组织苗。
一、流行病学及发病原因1. 流行病学猪和野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其流行范围广。
感染猪从潜伏期即开始排毒,并持续整个病程。
康复猪在产生特异抗体后停止排毒。
强毒株感染在2~3周内从口、鼻、眼分泌物大量排毒,而低毒株感染后排毒时间相对较短。
强毒株在猪群中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高。
慢性感染猪可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
低毒力猪瘟病毒感染妊娠母猪,可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死产或产下弱仔,并在分娩时大量排毒,污染环境。
有些产出外观正常的先天性感染仔猪,这些仔猪可以在几个月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也可持续排毒。
近年来,我国的猪瘟流行性发生了变化,无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但都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同时或先后发病。
典型性猪瘟较为少见,多呈现非典型性猪瘟、温和型猪瘟。
2. 发病原因实际生产中,猪群引进外表健康的感染猪是猪瘟暴发的常见原因,甚至外购猪的发病率高于自繁自养的猪。
病猪和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或健康猪食入感染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污染的饲料经口传播,病毒也可通过皮肤外伤传播。
另外,用含猪瘟病毒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也能在不同猪群之间传播本病。
当前我国猪瘟流行的特点及防制对策
当前我国猪瘟流行的特点及防制对策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烈性传染病,在国际上被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该病在我国已流行70多年,至今仍对我国的养猪业构成严重危害。
近二三十年,该病的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原因很多,对这种状况我们除了应有清楚的认识,还必须采取正确的防制对策。
1.流行广泛,危害严重。
在我国,可能除spf猪场外,很难找到真正无猪瘟的猪场。
据资料统计,我国的病死猪中,有30%是由猪瘟所致。
2.零星散发是主要的发生形式,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3.免疫猪群,仍有发病,多不是疫苗质量和操作失误所造成。
4.发病日龄小。
以出生10天内及断奶前后发病最多,3月龄以上者发病少,繁殖母猪及种公猪发病更少。
5.从市场购入的猪苗发病率高于自繁自养猪。
集约化猪场在某些年份可连续成批发病。
当前我国以非典型的温和性猪瘟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是指猪瘟病毒可在猪体内存活数月甚至终生,但猪不表现临床症状;很少有发病死亡。
持续向外排毒,是发生猪瘟的重要传染源,危害巨大。
2.母猪繁殖障碍(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可表现流产、早产、产死胎儿或木乃伊胎儿,以及产仔少、不发情或不孕等。
3.仔猪先天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出生后吃奶无力或不吃奶,拉稀、衰弱,陆续死亡,有时在20日龄左右或断奶前后发生大量死亡。
偶有发生先天性震颤(俗称抖抖病) 4.免疫耐受(免疫力低下)虽用合格的疫苗及正规的操作进行免疫,但猪瘟抗体仍在保护线以下,并时有猪瘟的发病,此种情况日龄愈低愈为严重,不仅是哺乳期仔猪,在育成期甚至肥育期的猪,虽经2--3次大剂量猪瘟疫苗免疫,免疫水平仍然低下。
上述非典型性猪瘟的几种类型,都可带毒并向外排毒、散毒,尤其在环境条件不良,饲养管理失误时,情况更为严重,并可使亚临床感染的猪发病以至死亡。
还应特别注意,近些年猪瘟的单独发病很少,往往发生严重的并发病和混合感染,常与蓝耳病、断奶后仔猪衰弱综合征、大肠杆菌病(黄、白痢等)、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疫及猪弓形体病等混合发生,从而导致病情复杂,症状严重,诊断困难,防治效果不佳。
当前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NO ,网址y PIG S TO DAY▲!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 )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疫病,其临床特征为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壁变性引起体内外器官广泛出血、梗死、坏死等病变。
传播快、流行广,危害极大,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要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一、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危害猪瘟是我国四大A 类动物疫病之一,至今已流行了70多年,我国于1956年提出了猪瘟的消灭计划,到现在50年了,猪瘟仍在我国不间断地流行,每年各地仍有猪瘟多点散发,死亡率约占总养猪量的5%~10%。
根据初步测算,猪瘟每年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特别是近20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世界性的,不局限于一时一地。
我国猪瘟是长期持续存在并多点散发,临床上呈现了非典型及温和型、亚临床和无症状持续感染型猪瘟及免疫失败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猪瘟的防控效果,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危害。
根据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猪瘟病毒病原学特点,实施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猪瘟控制与净化措施势在必行。
二、我国目前猪瘟的流行现状与临床特点1.流行范围广全国范围。
根据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猪瘟参考实验室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猪瘟野毒的平均带毒率为11.58%,带毒范围一般为3%~30%,最高者可达33%以上。
同时,还对我国15个省、市、区39个规模猪场26418头种公母猪进行了猪瘟检测,共检出3215头带毒猪,各场带毒范围为5%~30.76%,平均阳性率高达12.17%,多数猪场还存在着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
2.多呈散发流行在一些大中型养猪场时而也有发生,损失仍十分严重。
3.发病年龄小多见于3月龄以下,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日龄以内的仔猪。
4.持续性感染和先天性感染比较普遍这种类型的感染猪往往外表健康,但可将病毒传给仔猪。
据中监所对广东、福建、吉林等省5个猪场检测发现的32头无临床症状持续感染带毒的怀孕母猪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现:3头带毒母猪流产的仔猪中随机抽查97头仔猪有94头带毒,总带毒率96.7%,窝带毒率60%~100%,它们是猪瘟流行最危险的传染源。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1. 引言1.1 猪疫病的定义猪疫病,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该病以高发病率、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而著称,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猪疫病对猪只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肉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病死猪只的肉和血液会成为传播病疫的媒介,对周围环境卫生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及时有效地防控猪疫病成为养猪户和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猪疫病的流行趋势极其严重,因此了解其传播途径、净化措施和防治方法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猪疫病的认识,有效遏制和控制病情的扩散。
1.2 猪疫病的危害猪疫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养猪业的影响。
猪疫病的爆发会造成猪群感染,导致病猪死亡率上升,生猪产量下降,甚至引发猪群全面扑杀的情况。
这不仅给养猪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对整个畜牧业产生负面影响。
猪疫病的传播速度较快,一旦爆发就很容易蔓延,给周围地区造成严重的传染风险。
猪疫病的存在也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一些病毒可能会通过猪群传播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害。
要高度重视猪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处理病猪,做好相关净化措施,减少疫病的传播风险,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和民众健康安全。
2. 正文2.1 猪疫病的流行特点1. 传染性强:猪疫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一旦有病猪出现,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传播给整个养猪场。
2. 快速蔓延:猪疫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由于猪群密集养殖的特点,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扩散到周围的猪场。
3. 高死亡率:猪疫病造成的死亡率通常较高,尤其是在幼猪和生长发育期间容易受到影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 难以控制:猪疫病的控制难度较大,由于病毒的变异性和传播途径的复杂性,使得预防和控制工作面临很大挑战。
5. 季节性流行:猪疫病往往会在特定的季节或气候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流行,比如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疫情更容易爆发。
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和效果。
猪瘟国内流行情况及净化技术
二、 猪 瘟 病 毒 的 生 物 学 特性
CSFV 是一种 RNA 病毒,属黄 病毒科、癍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 有囊膜。CSFV 目前一个血清型,但 不同病毒株之间存在着抗原性的差 异。强毒株引起急性、致死性感染 ; 中等毒力株引起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以死亡或康复告终 ;低毒株引起温和 型 和 无 症 状 持 续 性 感 染, 以 繁 殖 障 碍,胚胎和仔猪受害为特征。CSFV 可在猪的肾、淋巴结、白细胞、骨髓、 睾 丸 细 胞 内 培 养 生 长, 不 引 起 细 胞
瘟 发 病 月 次 和 发 病 次 数 地 理 分 布, 可将我国猪瘟分为 3 个主要地区 : 猪 瘟 无 疫 区、 猪 瘟 疫 情 稳 定 区 和 猪 瘟 重 灾 区。 其 中 以 北 方 几 个 省 份 为 猪瘟无疫区,共有 5 个省 ;中东部 和 西 部 为 猪 瘟 疫 情 稳 定 区, 这 个 地 区 猪 瘟 发 生 较 少, 且 在 2009-2010 年期间几乎无猪瘟发生 ;以南部沿 海省份为猪瘟重灾区,其中以福建、 广 东、 广 西 和 贵 州 最 为 严 重。 目 前 我国的生猪饲养量占全球比例接 近 70%,猪肉消费占国内肉类消费 60%,是生猪生产、饲养与消费大国, 猪瘟等动物疫病一直是阻碍我国养 猪 业 健 康 发 展 的 重 要 因 素, 每 年 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
技术前沿 2015 年第 1 期
猪瘟国内流行情况及净化技术
也 不能使 带 毒仔 猪产 生免 疫保 护力。 国 际上将 C S F V分 为 3 个基因 群 ( I 群 、I I 群和 I I I 群) ,l 0 个基因
亚 群 ( 1 . 1 、1 . 2 、1 . 3 、2 . 1 、2 . 2 、
型持续感染现象严重
据 调 查 发 现 , 目前 我 国 7 9 % 的
给 母 猪 造 成 胎 儿 感 染 。 经 胎 盘 感 染 CS F V 的仔 猪 ,可 导致 先 天 性 免疫 耐 受 ,即使 通过 吃 初乳 和猪 瘟 疫苗 接种
免 疫 的 范 围广 、密 度 高 、 强 度 大 密 切 相 关 ,大 规 模 免 疫 接 种 使 猪 群 均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免 疫 保 护 率 ,但 是 在 缺 乏 有 效 运 输 与 市 场 检 疫 情 况 下 仔 猪的频繁 交易和流动也导 致了 C S F
毒 MA b分 为 强 反应 和 弱 反 应 两 组 , 显 示 我 国 猪瘟 病 毒 的 流 行 毒 株 的 抗
原 性 有 一 定 差 异 。 而 我 国 的 猪 瘟 兔
胸腺 萎缩 和淋 巴结 肿大 。
( 三)非典型猪瘟是当前的主要
表现 形式
化 弱 毒疫 苗 株为 基 因 I 群 ,值 得 庆幸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 我 国培 养 的 猪 瘟 兔 化 弱 毒 疫 苗 对 目前 我 国 流 行 的 所 有 基 因 型 猪 瘟
野毒 均能 提 供 良好 的免疫 保 护 。
近 年 来 ,C S F在 流 行 过 程 中 毒 力 发 生 变 化 ,低 毒 力 的 C S F V 进 入 猪 体 内 ,导 致 了 非 典 型 性 的 温 和 型 猪 瘟 的 出现 ,发病 猪 症 状 显 著减 轻 , 发病率、病死率比 C S F低 ,且 多呈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
畜禽防治X 1022019年10月·下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刘冬冬 吴 丹 李 伟 孙桦楠 张夏平(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62)摘 要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相应的疫病开始应运而生,阻碍着养殖业经济的平稳发展。
养猪业在农村养殖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猪疫病开始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如猪瘟、蓝耳病、猪丹毒等疾病的出现,给养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猪疫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提出有效的净化措施,旨在促进养猪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生猪的健康成长,推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 猪疫病;流行特点;净化措施1 引言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经济的日益壮大,相应的问题也不断衍生开来。
由于规模化养猪的养殖集中,密度大,在经过长时期的养殖阶段发展,各种病原体微生物就会在养殖场环境及周围环境中滋生,会使疫病很容易进行大范围的扩散,会严重威胁着猪群的健康生长,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经济的发展。
因此,强化猪疫病的净化措施,对于推进养猪行业的稳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 猪疫病的流行特点2.1 外来疫病增多由于养猪场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淡薄,会使各种病原体微生物在养殖场及周围环境中滋生和繁衍,导致猪群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而发病。
几年来随着养猪业经济的迅速发展,部分养猪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不断引进新的品种,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没有重视养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以及生产的各个环节并没有按照严格的规定执行,导致出现检疫工作不到位、卫生不达标的现象,同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并没有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工作经验,增加了流通领域发病的机会,导致外来疫病的入侵,如非洲猪瘟的出现就给我国养猪行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稳固发展。
2.2 猪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养猪场的宜宾种类繁多且复杂,发病的原因也是存在极大的差异,常见的传染病的类型有寄生虫病、细菌病、病毒病等,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病毒病,防治措施的各个环节的实施也是存在难度的细菌疾病中以大肠杆菌的感染率最高,且会造成病情的反复。
国内养猪场猪瘟免疫现状及控制净化所面临主要挑战
国内养猪场猪瘟免疫现状及控制、净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近10年来,对猪场危害较大、轮番出现的猪病不外乎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流行性腹泻和猪瘟等,其中猪瘟的危害一直存在。
猪瘟,是我们每一个养猪人都不敢轻视、忽略的一种病。
通过10年来的调查,国内猪场的猪瘟疫苗免疫覆盖率可以说是100%。
没有发现哪个猪场不免疫猪瘟疫苗。
但免疫程序却有较大不同,次数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不同,后备猪群:配种前免疫2~3次,1~4头份/次;种猪群大概有2种免疫方式:1)全群免疫:每次1~4头份不等,①全群普免,每年3~4次,每3~4月1次;②春秋普防,3-4月份,免疫2次,间隔3~4周;9-10月份,免疫2次,间隔3~4周;2)跟胎免疫:每次1~4头份不等,①跟胎一次,产后2-4周;②跟胎二次,产后2-4周,间隔3~4周第2次免疫。
商品猪群,有些猪场仍然采取乳前免疫(超前免疫),1头份;仔猪群首免时间,3-5周龄,1~2头份;二免时间:7-9周龄,1~2头份。
所用疫苗为经典C株,有兔源组织苗(如脾淋组织苗)、细胞苗(如牛睾丸原代细胞疫苗)、猪睾丸传代细胞疫苗(使用较多),还有最近上市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二联活疫苗。
大部分厂家的疫苗需冷冻保存,也有几家可冷藏保存的。
在国内猪场,疫苗得以广泛应用。
免疫效果如何呢?许多中小型猪场基本是通过临床是否发病来判断免疫效果;集团化、大型猪场,大都进行实验室检测予以判定。
2017年第2季度对4个不同省份28个场的猪瘟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胎次组母猪猪瘟抗体水平不同(见表1):4~7胎母猪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后备母猪和1~3胎母猪。
可以说,母猪胎次对猪场猪瘟抗体合格率具有重要影响,及时淘汰生产繁殖性能差的老龄母猪不仅有助于提高猪场生产成绩,也有助于提升猪群猪瘟抗体水平。
同样的这28个猪场,其商品猪群不同周龄段的猪瘟抗体水平也有不同,如表2所示,3-4周龄、6-7周龄段的猪群猪瘟抗体水平偏低。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猪疫病,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猪疫病的流行情况愈发严重,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研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对于加强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猪疫病的特点猪疫病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高传染性和短潜伏期。
猪疫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食物、水传播等途径传播,病毒对环境适应力强,易在病死猪体内和排泄物中存活数月。
猪疫病病毒对高温和极端PH值的环境条件有较强的耐受性,使得病毒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短潜伏期是猪疫病的另一重要特点,患病猪只需5-21天,即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如高热、流涎、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等,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现疫情很难及时防控。
净化措施为了控制和净化猪疫病的流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净化措施,包括疫病检测、隔离防控、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等方面。
对于猪疫病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疫情,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以及病理学检查都是常用的检测手段,能够辅助确定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扩散范围。
隔离防控是控制猪疫病的有效手段,即在发现疫情后,需立即对病猪和疑似病猪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隔离防控要求严格执行,需要有完善的疫区管控措施、疫情报告制度、健康证明和设施隔离等,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
环境消毒也是净化猪疫病的重要手段。
猪疫病病毒易在环境中存活,因此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彻底地消毒是非常必要的。
有效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性消毒、化学性消毒和生物性消毒等,可以杀灭病毒,避免疫情的再次爆发。
饲养管理也是净化猪疫病的重要环节。
从病源管控、饲养环境改善、生物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减少疫情的发生。
严格控制猪只的来源和流动,加强饲养场的卫生管理,采取适当的饲养密度和饲养设备,都能够有效地净化猪疫病的流行。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疫病的产生和传播规律,有助于提高猪疫病的防控水平。
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方法
摘要:随着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猪病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减少猪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应该把握住疫病的流行特点,同时重视猪疫病的净化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了猪疫病的主要流行特点,同时重点论述了具体的猪疫病的净化方法,希望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猪病出现种类的增加使国家更加重视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在动疫病防控的过程中,采取疫病净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结合疫病的种类和免疫抑制发生的实际特点等做好疫病的净化工作非常的关键。
01猪疫病的流行特点1.1 外来疫病增多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粗放的管理因素的影响,导致猪只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当前,有些养殖场在引进猪种之前没有了解实际情况,或者在扩大养殖规模之前没有结合自身的养殖的实际情况,导致管理落后,出现疫病的概率明显增加。
其次。
检疫不到位和检疫不合格等因素也严重影响了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近些年,因为受到非洲猪瘟疫病的影响,我国更加重视疫病的防控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1.2 疫病种类繁多在猪养殖业中疫病的种类比较多,包括寄生虫病、细菌病和病毒病等,发病概率比较高,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相关的研究显示,猪养殖业中的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发病概率比较高,同时猪繁殖障碍也逐渐增多,经常出现大肠杆菌疾病,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有些猪场还会出现严重的寄生虫病,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引发继发感染出现其他的疾病。
1.3 免疫抑制病发生概率提高因为受到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水平的影响,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免疫抑制问题,导致猪只的发病概率明显提升,猪瘟和猪蓝耳病等疾病很容易引发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增加死亡概率。
此外,因为受到免疫抑制的影响,会造成疫苗接种失败,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继发和混合感染发生率逐渐提高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猪只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同时也导致猪只的死亡率上升,影响我国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猪疫病,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威胁猪类养殖业的传染病。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流行,给猪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由于非洲猪瘟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一旦出现疫情,就会对养猪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了解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以及有效的净化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1. 高度传染性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中携带着病毒,能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给健康的猪只。
一旦疫情爆发,很容易在猪场内迅速传播,造成大面积感染。
2. 高致病性非洲猪瘟病毒对猪只的致病性很强,患病猪只很快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高烧、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
而且,非洲猪瘟的致死率极高,患病的猪只很少有幸能够康复。
3. 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彻底根除非洲猪瘟病毒。
一旦猪只感染了非洲猪瘟,通常只能采取淘汰、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置,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二、非洲猪瘟的净化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猪场和养猪企业应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和疫情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处理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2. 建立完善的隔离制度对于新进猪只、疑似患病猪只等,应建立严格的隔离制度,以防止疫情通过新引进的猪只传播给整个猪场。
对于疫情已经发生的猪场,应尽快采取隔离措施,将患病猪只隔离开来,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做好消毒工作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非常重要。
应定期对猪舍、饲料槽、饮水设备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杀死病毒和病原体,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4. 严格控制疫区出入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和猪场,应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的出入,禁止非必要的人员和车辆进入疫区,以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养猪者、养殖户和从业人员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处置意识,提高自我防护和应急处理能力,共同参与疫情的防控工作。
浅谈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方法
实践Practice68近年来国家对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何更好地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结合猪疫病呈现的外来疫病增多、疫病种类繁多、免疫抑制病发生率较高等流行特点,可直观了解到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重要性。
1 猪疫病的流行特点1.1 外来疫病增多受粗放管理等因素影响,病原微生物很容易引发猪群感染。
现阶段很多养猪场存在盲目引进新品种、扩大养殖规模的情况,而由于管理理念落后,无法严格遵循规范开展养殖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如检疫不到位、检测不严格使得技术人员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近年来我国很多猪场受到非洲猪瘟侵袭也能够证明上述认知,这类外来疫病必须得到重视。
1.2 疫病种类繁多猪病种类繁多催生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寄生虫病、细菌病、病毒病等均属于常见的猪病,发病率较高的当属病毒病,病毒病预防和治疗的难度也较大。
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在我国养猪场发病率较高,猪场繁殖障碍也因此增多。
大肠杆菌病属于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病猪很容易反复发病。
死亡率不高的寄生虫病会对生产性能带来直接影响,猪只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由于很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寄生虫病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1.3 免疫抑制病发生率较高受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影响,免疫抑制病在我国养猪业中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如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蓝耳病,这类猪疫病很容易导致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出现,最终导致猪的死亡。
接种免疫会受到免疫抑制病影响,由此引发的免疫失败问题往往会对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
1.4 继发与混合感染发生率提升受不断增多的猪疫病种类影响,猪疫病的混合感染增多,单独发生的几率减小,两种或两种以上疫病同时发生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常态,继发感染的普遍性也日渐提升。
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多数猪场中的疫病有50%以上属于继发或混合感染,如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寄生虫和病菌继发感染等,猪疫病诊断和防治因此受到的挑战必须得到重视。
猪瘟现状及猪瘟综合防治技术共137页文档
备注
北京1号猪场 150
5
3.30
否
北京2号猪场 189
58
30.60
是
北京3号猪场 293
25
8.53
是
北京4号猪场
52
3
5.70
是
河北1号猪场 783
74
9.45
是 伪狂犬5.78%
河北2号猪场 463
26
5.60
是 伪狂犬15.15%
河北3号猪场 310
23
7.42
是
河北4号猪场
7
7
100.00
我国部分猪场种公、母猪猪瘟检测(HCFA)情况
• 猪场
• • 湖南甲 • 湖北甲 • 河南甲 • 河南乙 • 河南丙 • 河南丁 • 江西甲 • 天津甲 • 安徽甲 • 山东甲 • 山东乙 • 山西甲 • 山西乙
• 合计
被检种公母猪(头)
120 1016 846 1485 279 700 2259 120 552 144 424 498
46 17 120 28 81 123 40 188 106 375 64
阳性率(%)
11.27 19.59
5.07 11.56
9.52 6.93 21.83 16.49 10.72 20.41 6.75 26.90 10.66
我国部分猪场种公、母猪猪瘟检测(HCFA)情况
• 猪场
• 福建丁 • 福建戊 • 福建己 • 福建庚 • 福建辛 • 北京甲 • 北京乙 • 北京丙 • 河北甲 • 河北乙 • 河北丙 • 吉林甲 • 辽宁甲
发病特点的变化
非典型猪瘟增多,必须依赖于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临床上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和隐性 感染增多; 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繁殖障碍型猪瘟)病例突出; 目前猪瘟多发生于新生仔猪,且发病日龄日趋偏小。
我国猪瘟流行现状和防控建议
我国猪瘟流行现状和防控建议张志;李晓成【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15(000)008【摘要】Classical swine fever(CSF)is one of the main diseases endangering the pig industry. The current status and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CSF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papers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and our laboratory data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of the dise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SF incidence declined annually and the CSF antibody titer was uneven;CSFV was often detectedin samples and multiple infections of CSFV with other pathogens were common. Molecula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type of gene were still subgroup 2.1.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includ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classical swine fever eradiation plan,vaccine quality improvement,optimization ofthe immunization procedures,and surveillance of CSFV and its antibodies.%猪瘟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猪瘟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 直接用
猪瘟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FSV)引起的急性、热性、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巨大。
随着人们对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研究,疫苗的广泛应用,猪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猪瘟的发病又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并有死灰复燃之势。
猪瘟病毒是一个活体,它不会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因在体外继代或体内抗体压力下,而减弱其原有的毒性。
反而减弱的毒力也可因在敏感个体继代感染后而增强或恢复原有的毒力。
由于这种情况,当前猪瘟病毒已形成强毒、中间毒、弱毒型同时存在,初发地区强一点,常发地区弱一些。
其中,强毒株不论猪的品种、年龄均可导致大多数猪发病和致死;中间毒株因自身抵抗力对感染有影响,发病后可能引起死亡,但也有从感染中康复的;弱毒株的感染,仅限于抵抗力弱的猪体,虽有点免疫性,但挡不住毒体入侵的发病猪,死不了,活不旺,也有长期带毒传播的,这类弱毒株只有对小猪或胎儿较易引起致病和死亡,它多发于免疫制度不健全,形成免疫紊乱,饲养管理不良的猪场或农村的猪群。
一、猪瘟流行病学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
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及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并延续整个病程。
康复猪在出现特异抗体后停止排毒。
因此,强毒株感染在10-20天内大量排出病毒,而低毒株感染后排毒期短。
强毒在猪群中传播快,造成的发病率高。
慢性的感染猪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
猪群引进外表健康的感染猪是猪瘟暴发最常见的原因。
病毒可通过猪肉和猪肉制品传播到远方。
未经煮沸消毒的含毒残羹是重要的感染媒介。
人和其他动物也能机械地传播病毒。
HCV可在野猪中形成感染循环,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是对家猪的严重威胁。
在自然条件下HCV的感染途径是口鼻腔,间或也可通过结膜,生殖道黏膜或皮肤擦伤进入。
经口和注射感染后,病毒复制的主要部位是扁桃体,然后经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继续增殖,随即到达外周血液,从这时起病毒在脾、骨髓、内脏淋巴结和笑场的淋巴组织繁殖到高滴度,导致高水平的病毒血症。
猪场常见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1. 病因。人们常说的“高热病” 是 多 病 因 混 合 感 染, 病 毒 主 要 以 经 典 PRRSV、 高 致 病 性 PRRSV 混 合 PCV-2 为主,有时还可能混合有 HCV、SIV、PRV 以 及 霉 菌 毒 素 等 一 种 或 多 种 病 因。 主 要 继 发 的 细 菌 感染为副猪嗜血杆菌、猪附红细胞 体 等 病 原, 因 此 本 病 在 临 床 上 是 一 种典型的混合感染。
2.PRRSV 变异机制。 (1) 场 内 存 在 猪 PRRSV 的 毒 株变异 :PRRSV 具有易变异的特点, 自从 2006 年春在我国江西,湖南, 安 徽 等 省 出 现 高 致 病 性 蓝 耳 病, 即 所谓的“猪无名高热综合症”,随后 的研究证明 :PRRSV 毒株 ( 高致病 性毒株)的 Nsp2 基因 533-561 位连 续缺失 29 个氨基酸和 481 位氨基酸 缺 失。 近 些 年 来, 在 许 多 发 病 猪 场 可同时分离到有不同的 PRRSV 病毒 毒 株 或 亚 群, 既 有 疫 苗 毒 株、 也 有 野 毒 的 变 异 毒 株, 使 蓝 耳 病 毒 株 更
从临床健康猪、发病猪血清和 组织器官均可检测到病毒(PRRSV), 感 染 PRRSV 的 猪 只 可 持 续 带 毒, PRRSV 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 间,PRRSV 带毒猪可向环境中持续 排 毒、 污 染 猪 舍 造 成 其 他 猪 只 的 感 染,使 PRRSV 在猪场长时间存在而 很 难 清 除。 猪 只 感 染 PRRSV 后 全 身 免 疫 系 统、 肺 泡 巨 噬 细 胞 功 能 受 到损害 ;感染猪群的免疫功能下降、 影响其他疫苗的接种效果。
小病毒、猪流感、猪流行性腹泻等 感染,使疫情难以控制,甚至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