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教学须弥补学生知识欠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教学须弥补学生知识欠缺

历史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新课程的专题式模块教学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定位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专题模块的学科要求上,这是高中新课程的特色,既简化了知识架构,又简化了教学过程。然而,知识框架,无论纵向知识还是横向知识,却都是不能省略的,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历史阶段、阶段特征都应在教学中体现。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于是怎样从初中的横向思维转换到高中的纵向思维,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顺利进入到专题式的模块学习,已成为新课改高一历史专题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课改的进程和效果。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专题教学的关系呢?

一、重新建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传统的基本功依然重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课外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能力,都是教师必备的素质。而新课程对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的开创自由空间,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和学生的知识进行衔接,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从而弥补学生欠缺的知识。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放手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上网、复习初中知识,以便理解高中知识,建立专题模块学习的基础,进而在学生之间组织和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掌握史论结合的基本关系,搜集更多史实依据作为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使学生得出论从史出的结论和认识,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如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与地方史和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去探究本地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建制”的历史由来。

三、增大学习信息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对某一阶段史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直接解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历史知识点,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感,启迪学生思维,创设历史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抗日战争这节课可以给学生看《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片, 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可以截取《百年中国》有关片段,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拓宽作业空间,变单一性作业为多元式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教育资源,优化历史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历史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拓宽历史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历史、用历史,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历史作业课除课堂作业外,可设计为历史习作(小论文)、历史制作(历史课件、历史漫画、历史网页、历史flash)、历史调查等形式。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作业设计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变化,以我国20年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事实为依据,写出一篇家庭20年变化的调查报告或是20年家庭“断代史”。

五、大力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还包括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历史新课程的一些设想比较先进,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环节可参观本地博物馆、上网搜查资料、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体现了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要求。如: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可精心制作课件,用一些音像资料、实物图片将中国近现代民生百年变迁的一幅幅画卷展示给学生,学生们就会对中国百年的发展阶段有所把握,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成就有更深刻而直观地感悟。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让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