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试题
最新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试题
学案28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答案:D2.右图为某人过马路快走时的反射弧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点对应的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不能产生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失活,有利于保持突触后膜的灵敏性C.刺激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或a点,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D.在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不能使b点产生兴奋解析:任何神经元都可以产生神经递质,包括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突触后膜是该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一部分,而该神经元还有轴突,其末梢也可作为突触前膜产生神经递质并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通常失活,以免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从而保持突触后膜的灵敏性;刺激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或反射弧中任意一点,只要达到某一刺激强度,都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a点时,b点不能产生反应。
答案:A3.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答案:C4.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答案:A5.(2013·湛江一模)右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在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与递质结合后,受体分解B.膜与膜的融合C. ATP发生水解,释放能量D.膜电位的变化答案:A6.下图从左至右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电位变化是一样的B.K+外流和Na+内流过程都不消耗A TPC.Na+内流可能与局部电流的刺激有关D.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可能与K+外流有关答案:B7.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解析:在熟知反射弧结构的前提下,应通过分析破坏前的实验现象推出存在的反射弧,通过破坏后的实验现象推出可能被破坏的反射弧结构,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课时作业(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生物群落中能量的循环B.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发生各种信息交流,比如行为信息C.在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数量增加可导致第一营养级数量也增加D.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定很复杂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A错误;行为信息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错误;冻原地带营养结构比较简单,但一旦遭到破坏,也很难恢复,D错误。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废弃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B 解析: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A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导致其他杂草种类、数量减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下降,B错误;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但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一块废弃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正确。
3.[2018·湖北武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答案:A 解析: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错误;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在短时间内被大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因此二者相互依存,D正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课时规范训练(34)【基础题组】1.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解析:选D。
由题图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④过程主要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
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并不是只来自生物。
3.旱灾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损害影响深远,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恢复,有的影响甚至具有不可逆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不具有抵抗干旱、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对干旱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程度的加深,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某种生物灭绝后,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不可能由其他生物来代替解析:选C。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都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自我调节能力;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程度的加深,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加深,其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减弱,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某种生物灭绝后,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以由其他营养级的生物来代替。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轮复习考试学案带答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考纲要求二、考点梳理考点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2、信息传递的作用3例1、•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 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变式1、(2009 •海南卷,24)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级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 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 和________ 。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变式2、(2011 •潍坊质检)下面左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T”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右图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 )(1)A T E和DF 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__________ kg。
(3)左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 右图中,在t l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 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 _____________ 。
2015届《高考领航》高考生物(苏教版)新一轮总复习高考演练:必修3 第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2013·高考广东卷)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选A。
由题中信息“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且题干中说明鲈鱼以中小型鱼类为食可推知鲈鱼处于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根据“某一营养级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的知识可推知A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属于捕食关系,B项错误;引入鲈鱼短时间内,鱼a、鱼b将减少,浮游动物总量增加,浮游植物减少,C、D项错误。
2.(2012·高考海南卷)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选A。
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物种,最初种群密度会显著增加,同时由于该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斗)争也在加剧。
甲的引进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即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要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就要投入与甲有竞争或捕食关系的生物,而土著食草鱼类不食甲,只食当地水草,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控制甲的蔓延。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底泥、水、空气、阳光等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3.(经典高考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选D。
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生态系统的结构试题(含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填空)1.概念。
由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1.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总和。
答案:2.生物圈 全部生物 无机环境3.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______、无机盐、空气、非生命的有机物。
②能量:热能、______能、化学能。
(2)生产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_生物。
②地位: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
③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______________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消费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
②作用:消费者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解惑: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①范围:腐生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______________分解成无机物。
答案:3.(1)①水分②光(2)①绿色植物自养型②主要③化能合成作用(3)①动物肉食性②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4)①腐生细菌腐生真菌腐生性动物②有机物4.判断正误。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主要类群是绿色植物。
()(2)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答案:4.(1)√(2)×提示:消费者还可以是寄生或共生的微生物。
2015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试题(含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连线)。
答案:1.①—c②—a③—b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填空)。
(1)个体: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
答案:2.(1)生命活动(2)繁衍(3)种间稳定3.信息传递的应用(填空)。
(1)提高______________的产量。
(2)对__________进行控制。
答案:3.(1)农产品或畜产品(2)有害动物◎想一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各有什么特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3.调节基础:________。
4.表现(连线)。
答案:1.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 功能 2.自我调节 3.负反馈调节4.①—b —Ⅰ ②—a —Ⅱ◎想一想:为什么人工纯种林易发生虫灾,而天然林不易发生虫灾?5.提高稳定性的措施(填空)。
(1)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__的协调。
解惑: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成分之间,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答案:5.(1)干扰的程度(2)物质能量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2013·四川卷,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后练习(含2014新题,含解析)
课时训练3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作业/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期14 •湖南联考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 类群丙的有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主要途径之一D. 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解析:结合图可以看出,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丁为消费者,①过程可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类群丙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答案:D2. ♦冀州检测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由生产者、n、川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过程能量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 碳元素的流动在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在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解析:W是分解者,不是构成食物链的成分;I表示C02库,①过程获得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①(光合作用)过程中C02被固定,⑦⑧(呼吸作用)过程中碳元素以C02的形式被释放到无机环境,②③④⑤⑥是群落中碳元素的传递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⑥过程表示的是分解者分解生产者的枯枝落叶等,而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根瘤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消费者而不是分解者。
答案:C3•打,广东质检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 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功能D. 无机环境中的C0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由图示中的箭头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最新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详细复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考点透析+典例跟踪详解)课件 新人教版
跟踪训练 (2013· 中山纪念月考)“国宝”大熊猫虽然性情温顺,行
动迟缓,胆小如鼠。但是,在野生环境中,无论是人还是其他 一些大型动物都很难找到它,即便是专门的野生动物考查人员,
也是如此。然而,它却能在2公里以外的地方,发现人或其他
动物,进而逃避保生。它发现人类或动物的依据可能是( )
A.声音 C.气味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
(1)图示。
(2)解读。
①信息传递的存在范围。
2.信息传递的作用或应用(见下表)。
项目 作用或应用 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举例 莴苣的种子必须接 受某种波长的光信 息才能萌发 雪兔和猞猁的关系
在生态 系统中 的作用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越多 越少
食物网
越复杂 越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
大 小
(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我调节能力迅速 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
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1) 概念: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 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 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图示
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 系(如下图)。
(1)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 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 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 定性弱 , 反之 , 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 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3)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 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 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4)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名师一号】2015届高考生物(人教版通用)总复习体验双基考题: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体验·双基考题(时间:10分钟)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络练考题1.(2013·四川理综)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相比,因人为因素作用,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项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项正确。
答案 B2.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生态系统,发现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越来越低B.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C.10年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将不存在分层现象D.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围湖造田或过度放牧解析由图知,该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降低,但不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变化也不同,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降低,甚至消失,A项错误;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会变得简单,因而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大,B项错误;无论物种丰富度如何变化,生物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因此存在分层现象,C项错误;造成物种丰富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有毁林造田、毁草造田、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等,D项正确。
答案 D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④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A.①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瓶底放一些鹅卵石不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生物总复习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课时跟踪检测
第九单元第34讲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A.飞翔行为B.鸣叫声音C.性外激素D.鲜艳的羽毛解析:选B树木茂密,障碍丛丛既不便于飞翔行为展示,也不便于“视觉”察看,故最可能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性外激素多针对昆虫而言。
2.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A.种群和种群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D.以上三项都有解析:选D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解析:选D信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4.(2014·嘉祥模拟)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
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 、P 等无机盐也越多B .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 .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 .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解析:选A 该污染为有机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有机物越多,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也越多,溶解氧越少,A 错误。
5.(2014·石家庄模拟)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 .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选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A 错误。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后
【课堂新坐标】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后限时自测卷(含解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主要是其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保持相对的稳定,但也会由于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因素发生细微的变化,而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生相应的变化。
【答案】 D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解析】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无机环境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并非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答案】 B3.(2014·郑州质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人工湿地示意图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解析】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所包含的化学能。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中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是一个种群在空间上分布的情况。
绿藻、黑藻只能利用污水中的无机盐、水等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练33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解析)
课时提升练(三十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参考时间:45分钟)A基础层1.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 )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②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②③④均为物理信息。
【答案】 B2.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读图知A与B为捕食关系,信息既可由A传向B,也可由B传向A,即A与B间可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
【答案】 C3.采取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致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D.限制某一个演替过程【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该能力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相关。
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可以使其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进而可以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4.(2015·珠海模拟)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易爆发虫害【解析】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同时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导致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很不容易维持,进而使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题组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下列各项,属于物理信息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信息的是________;属于行为信息的是________。
(1)哺乳动物的体温(2)鸟类鸣叫(3)红外线(4)萤火虫发光(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6)电磁波(7)昆虫发出的声音(8)昆虫的性信息素(9)植物开花(10)蓟和刺(11)紫外线(12)蜜蜂跳舞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3.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题组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6.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平衡仅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B.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C.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分解过程处于平衡的状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D.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2. 2023年4月,我国自然资源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碳循环是实现“固碳增汇”的重要基础。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B.根据生物富集效应,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含碳有机物的浓度最高C.碳循环过程中,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D.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等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轻度污染的河流很快恢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沙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均较低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D.一般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求偶,这是一种行为信息B.某种鸟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这一现象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行为信息的应用D.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5.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产生者为信息源,信息的接收者为信息受体。
大多数鱼主要靠鱼鳔发声与同伴交流,农业生态系统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某些蔬菜提高发芽率,在芦笋的栽培中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斜纹夜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与化学防治相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斜纹夜蛾能防止污染环境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信息源和信息受体不可转换6.大兴安岭森林物种丰富,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家森林保育区;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具有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二者均是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练习:第十章 生物与环境 练习7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解析)
练习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1.[全国Ⅲ高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2.[高考组合]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2023湖南,T4A改编]“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中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B.[2021海南,T24(2)改编]雄鹿常通过吼叫、嗅闻等方式获得繁殖机会,其中嗅闻利用的信息种类属于化学信息C.[2021江苏,T9C]在繁殖季节,白鹭求偶时发出的鸣叫声属于行为信息D.[2021福建,T18(1)改编]光和温度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3.[海南高考]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4.[2022湖南]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
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5.[2023广东]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
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
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如图。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测试题及
第37 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和稳固性一、单项选择题1.若图示表示的是物种 A 与物种 B 的关系,则物种 A 与物种 B 之间的信息传达的方向是()A .信息只好由 A 传达给 BB.信息只好由 B 传达给 AC.A 与 B 之间能够互相传达信息D.A 与 B 之间不可以互相传达信息2.以下对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和稳固性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根源于环境B.在一块牧草地上经过人工管理提升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挡力稳固性提升C.信息传达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单能够提升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热带雨林在遇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固性仍很强3.春季某树林中,栖息着大批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翔时,掉落树下,面对着饥饿的威迫。
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供给食品,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品。
当秋季到暂时,依靠人类饲养的池鹭不可以长途迁飞。
据上述情形,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益的做法是() A.春季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防止人类扰乱B.春季将所有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季放归自然C.秋季停止投喂,促进池鹭迁飞D.秋季将不可以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季放归自然4.信息传达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以下各项中,与物理信息传达有关的是 ()A .警犬嗅寻毒品B.蜜蜂跳舞C.蝙蝠捕食D.花香引蝶5.生态捕虫板 (又称黄板或粘虫板 )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 (机油加入少许黄油 )的黄色硬塑板。
依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征来诱杀戮虫的成虫。
此过程的信息传达方式是 ()A .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其余信息6.以下案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固性的是()A.因为滥砍乱伐,长江流域丛林面积急剧减少,引起了千载难逢的洪涝灾祸B.当日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目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农村一个池塘,每日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日清晨池水依旧清亮如故D.一个相对关闭的生态系统中闯进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样成分互相作用直到恢还本来的状态7.以下有关北极冻原地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表达,正确的是 ()A.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食品链少,抵挡力稳固性强B.该地区的生态系统自我调理能力衰,抵挡力稳固性弱C.经严寒环境的长久引诱,生物体常常发生耐寒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该地区生物种群数目增添的重点要素8.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达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信息传达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且有调理生态系统稳固性的作用B.生态系统的反应调理一定依靠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C.生态系统顶用于传达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经过信息传达实现的9.以下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捆扎稻草人驱逐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引诱多倍体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10.以下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绘是 (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骸、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耗费②植物→鼠→蛇这条食品链中,鼠是初级花费者、第二营养级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经过“跳舞”动作“告诉”伙伴去采蜜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变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从头回到无机环境A .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括若干种群,以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 (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当遇到大规模虫害侵袭时,哪个群落不易遇到影响 ()A .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D.群落丁二、双项选择题12.(2009 ·福建理综, 2)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稳固性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拥有自我调理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固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构造与功能的协调,能够提升生态系统稳固性C.生物多样性对保持生态系统稳固性拥有重要作用,表现了其潜伏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构成成分越多,食品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固性就越强13.(2009 ·天津理综, 5)以下图表示天气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种类数目的影响。
高考生物一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基础练习卷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甲乙丙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要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A [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
]2.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D [从题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A项正确;若乙的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B项正确;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C项正确;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项错误。
]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a 图b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A [A项,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项,题图a、b分别表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两者的营养结构不是由3个营养级组成的,如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农作物→昆虫→蜘蛛→鸟→猫头鹰,不只由3个营养级组成。
C项,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3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若右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答案:C
2.(2013·广州二模)眼虫属于原生动物(其眼点能感光),如右图所示。
对其分析恰当的是()
A.眼虫的细胞质中不含RNA
B.眼虫具有趋光性,因其眼点能感受化学信息
C.眼虫鞭毛摆动所需的A TP来自叶绿体
D.眼虫的伸缩泡有助于提高物质运输的效率
答案:D
3.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数量不足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
B.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
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
解析: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并非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作出反应,说明性引诱性具有高效性。
答案:C
4.右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答案:A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主要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
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答案:C
6.甲、乙、丙、丁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经过一段
注:“+”表示有,“-”表示无。
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四种成分
解析:乙瓶中没有光照,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逐渐减小;丙瓶和甲瓶中都没有小鱼,但是丙瓶中缺少微生物,所以有机物积累得多;丁瓶中小鱼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氧气含量少;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消费者不是必需的。
答案:C
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做到的是()
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④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
A.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要有能量来源,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符合能量流动规律;四种成分具备,瓶底放鹅卵石并不是维持稳定的必要条件。
答案:B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等;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
答案:C
二、双项选择题
9.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不属信息传递
答案:BD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恢复
答案:CD
1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水平结构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
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解析:在小生态瓶的不同水层有不同生物分布,所以其群落存在垂直结构,故A错误;虾和螺蛳吃金鱼藻,所以小生态瓶中有食物链存在,故B错误。
答案:AB
三、非选择题
1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3这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同呼吸,共奋斗”。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kJ和________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___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
答案:(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
(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900偏高
13.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语言,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1)蜜蜂的侦查蜂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距离很近,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卉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为蜜蜂100只,1朵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的植物花卉、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①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
②第3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等方面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三组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进行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行为信息(2)种间互助和捕食调节种间关系(3)①化学信息物理信息②用白纸染成花卉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卉不同③a.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b.晴天无风④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