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德育活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德育课的教案5篇

德育课的教案5篇

德育课的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德育》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点、实践要求以及在青少年中的培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青少年中的培育。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实践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实践要求。

(2)教师举例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题,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示例: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助人为乐,遵守法律法规,弘扬传统美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内涵。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初中主题班会(友善)教案

初中主题班会(友善)教案

初中主题班会(友善)教案一、主题:友善待人,共创和谐校园二、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课时:1课时(40分钟)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善待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友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养成友善待人的良好习惯,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友善行为的实践,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五、教学内容:1. 友善的定义与内涵2. 友善待人的意义3. 友善行为的具体实践4. 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友善?友善待人的意义何在?2. 讲解友善的定义与内涵(5分钟)详细解释友善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友善是一种待人的态度,包括尊重、关爱、宽容、互助等方面。

3. 讨论友善待人的意义(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友善待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好处,如增进友谊、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和谐校园等。

4. 举例说明友善行为的具体实践(5分钟)列举一些友善待人的具体行为,如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友善行为的重要性。

5. 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5分钟)讲解和谐校园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需要为创建和谐校园负责任,从自己做起,友善待人,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将友善待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友善素养。

7. 课后实践(课后自主完成)布置一道课后作业: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友善待人的心得体会,要求字数在300字以上。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友善待人的认识和体会。

3. 实际行为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友善行为,如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树立友善待人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友善行为,为创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学习礼貌和友善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学习礼貌和友善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学习礼貌和友善教案题目: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学习礼貌和友善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礼貌和友善的概念;2. 能够正确使用请字、谢谢字;3. 能够用友善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4. 能够模仿展示礼貌行为和友善举止。

二、教学准备:1. 图书或图片:有关礼貌和友善的绘本或图片;2. 幻灯片或展示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引导讨论;3. 卡片:写有问题和各种情境的卡片,用于小组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在黑板上写下“友善”和“礼貌”两个词,呈现给学生。

教师通过讨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并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友善和礼貌的理解。

2. 概念讲解:教师以图书或图片的形式展示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友善和礼貌的含义。

教师解释请字和谢谢字的用法,并给出示范。

3. 情境模拟:教师使用幻灯片或展示板上的情境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的内容,讨论应该如何用友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感谢他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问题或情境。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该情境下如何使用礼貌与友善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5.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其中包括礼貌用语的表达、感谢他人的场景以及友善待人的行为。

教师可以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和理解友善和礼貌的重要性。

6. 活动总结: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会和发现。

并总结友善和礼貌的作用和意义。

教师再次强调正确使用请字和谢谢字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四、巩固练习:为了加深学生对礼貌和友善的理解,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练习:1. 观察周围环境,记录身边有礼貌和友善的例子;2. 编写一段小故事,讲述主人公如何通过友善和礼貌的行为帮助他人;3. 画一张描绘友善和礼貌的图片。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友善和礼貌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以下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日常交往中出现的友善和礼貌的情境,通过互动的方式感受和理解礼貌和友善的实际运用。

德育活动课教案+德育课教案

德育活动课教案+德育课教案

德育活动课教案+德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德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3. 自我反思与价值观树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德育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德育的概念,认识到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德育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体现。

4. 自我反思与价值观树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的短文。

2. 制定一个自我反思的计划,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搜集有关德育的资料,加深对德育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德育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的认识和反思。

3.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对自我反思和价值观树立的体会和收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德育成果展览,让他们亲眼看到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效果。

2. 邀请德育专家或优秀德育工作者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3.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德育知识竞赛、德育故事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德育教材或相关书籍:提供给学生深入学习德育知识的资源。

2. 德育案例库: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的案例素材。

3. 自我反思指导手册:帮助学生制定自我反思计划和进行自我评估。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德育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扎实掌握德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德育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友善待人教案

友善待人教案

友善待人教案【导言】友善待人是一种积极、善意和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是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培养学生友善待人的习惯和能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本文将从培养友善待人意识、提高沟通能力,以及培养同理心等方面,探讨友善待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友善待人意识】友善待人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友善关系的基础。

学生要认识到友善待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情感需求。

以下是几种教学方法:1. 信息传递: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述等方式,向学生传递关于友善待人的信息,让他们了解友善待人的好处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观察实践: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友善行为来提高自己的友善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例如学生互相合作,以身作则展示友善待人的行为模式。

3. 群体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会议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友善经历和问题,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助友善的氛围。

【二、提高沟通能力】友善待人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和维持。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以下是几种教学方法:1. 角色扮演: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演练友善沟通的技巧。

例如,模拟学生与老师、同学或家人之间的交流,让他们体验友善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写作练习:给学生提供写信或写日记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书面表达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友善关系的话题,如向朋友道歉、和同学分享秘密等,督促学生用友善的语言和态度来表达。

3. 真实情景讨论:向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情境,让他们分析并讨论如何友善地进行沟通。

可以以班级内部的矛盾、争执等问题为素材,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友善方式,并展开讨论。

【三、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友善待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人能够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好地理解和关怀他人。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有助于他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表现出更多的友善行为。

幼儿园德育活动教案5篇

幼儿园德育活动教案5篇

幼儿园德育活动教案5篇【篇一】幼儿园德育活动——培养友善与合作意识(一)幼儿园德育活动——培养友善与合作意识(二)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培养友善和合作的价值观念。

2.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技能。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4.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互助意识。

(三)活动准备:1.认知游戏:找出与合作有关的图片、卡片等材料。

2.手工制作:准备材料,如纸板、彩纸、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友谊手链或友谊拼图。

3.故事时间:准备一本带有友善和合作主题的绘本。

4.活动区域:设置一个合作游戏区域或工作站,供幼儿进行合作活动。

(四)活动步骤:1. 活动引导(5分钟):●提醒幼儿友善和合作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2. 认知游戏(10分钟):●展示图片、卡片等,让幼儿找出与合作有关的事物,并与他们讨论合作的意义和好处。

3. 手工制作(15分钟):●教导幼儿制作友谊手链或友谊拼图。

●鼓励他们与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务,分享材料和互相帮助。

4. 故事时间(10分钟):●为幼儿讲述一本关于友善和合作的故事。

●在讲故事的同时,与幼儿互动,让他们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与价值观。

5. 合作游戏(15分钟):●在合作游戏区域或工作站设置各种合作任务,如传递球、搭积木、合作拼图等。

●鼓励幼儿一起参与,并反馈合作的体验和感受。

6. 活动总结(5分钟):●回顾活动中的友善和合作体验,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学到的东西。

(五)活动延伸:1.导入友善和合作概念:在课堂日常环境中注重友善和合作的培养,例如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分享玩具等。

2.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安排幼儿合作完成一些小组项目,如绘画、园艺、礼仪等,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引导自主合作:鼓励幼儿自发组织合作活动,如角色扮演、共同建立小世界等,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

(六)注意事项:1.活动中注重鼓励和赞美幼儿的友善和合作行为。

2.保持活动的轻松愉快氛围,不过分强调竞争。

中学《友善》主题班会教案(1)

中学《友善》主题班会教案(1)

中学《友善》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德育教材《思想品德》中的第四章第三节“友善”,主要内容包括:友善的意义与价值,友善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友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善的含义,认识到友善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将友善融入日常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友善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友善,将友善内化为自身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友善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友善的思考。

情景:一位同学在课间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位同学,两人发生了争执。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化解这场矛盾,体现友善的品质?2. 新课导入:讲解友善的含义、价值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定义友善:友善是一种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可以体现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友善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例题:小华在公交车上主动给一位老人让座,这种行为体现了哪种品质?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友善行为,以及自己如何践行友善。

练习:请同学们分享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友善故事,并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友善。

六、板书设计1. 友善的含义与价值2. 友善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3. 践行友善的方法与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友善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友善。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友善的重要性,学生是否能将友善融入日常生活。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以“友善”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践行友善,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幼儿园道德与法治教案友善与互助

幼儿园道德与法治教案友善与互助

幼儿园道德与法治教案友善与互助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友善待人、互相帮助的性格和品德。

2.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游戏和实际活动,培养幼儿实施友善行为和互助行为的能力。

教学准备:1.各种教具和游戏道具。

2.课堂布置:贴有友善与互助主题的图片和标语,搭建友善行为和互助行为的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课堂布置,让他们注意到贴有友善与互助主题的图片和标语,引导幼儿思考“友善与互助是什么?”让幼儿谈谈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或者播放相关视频,向幼儿展示友善与互助的例子。

例如,故事中有一个小朋友经常主动帮助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在困难时伸出援手。

引导幼儿讨论这个小朋友的行为是否友善和互助,并解释为什么这样的行为是重要的。

实践:(20分钟)1.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组织一个小游戏。

例如,“捡垃圾游戏”,幼儿在操场上捡起散落的垃圾并放入垃圾箱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互助精神。

2.情景模拟: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模拟一些日常场景,例如幼儿园里遇到摔倒的同学,幼儿应该怎样友善地帮助他。

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友善和互助的行为方式。

3.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一种友善或互助的行为。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让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友善与互助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这些行为,并记录下他们的实践成果。

延伸活动:(10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人一起观察和记录亲友之间的友善与互助行为。

下节课时,幼儿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课堂反思:通过课程设计和实际活动,幼儿能够理解友善与互助的含义,并在实践中培养友善待人、互相帮助的行为和态度。

此外,课堂活动的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形式也促进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发展。

友善主题班会设计

友善主题班会设计

友善主题班会设计
《友善之美》
班会主题:友善
活动内容:
1. 介绍友善的定义和重要性:在班会开始时,老师可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友善的含义,以及友善对于班级和生活的重要性。

可以给同学们举一些友善的例子,让他们体会到友善的美好。

2. 分享友善的故事:在班会中,可以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或者他人的友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友善的力量。

这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友善意识,也可以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做一个友善的人。

3. 互动游戏: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体验友善的乐趣。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合作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合作和友好相处。

4. 制定友善规则:在班会中让同学们一起制定友善规则,让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班级友善的标准。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友善的意义。

5. 艺术表演:可以邀请同学们进行友善主题的朗诵、舞蹈或者表演,让同学们通过艺术表达方式传递友善的信息,展现友善的美好。

班会总结: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友善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一些友善的行为和做法。

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友善,让友善之美在班级中绽放。

小学德育教案

小学德育教案

小学德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友善待人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培养健康向上的品格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习友善待人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素养。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探讨友善待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行举止礼仪规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角色扮演素材:友善待人的情境卡片。

3. 分组活动所需的小组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老师用一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导入:“大家知道什么是友善待人吗?如果一个人友善待人,会有什么好处?”请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Step 2: 角色扮演老师从角色扮演素材中取出一张友善待人的情境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例如,卡片上写着:“在公交车上,你看到一位老人无座,你怎么做?”老师扮演学生,学生们轮流扮演老人并回答问题。

Step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友善待人的话题。

话题可以包括:在校园内如何友善待人、在家庭中如何友善待人等。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Step 4: 反思分享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师引导学生反思今天的课程内容,促使学生总结友善待人的重要性和学到的道德规范。

开展班级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Step 5: 课堂小结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友善待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学到的道德规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Step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身边友善待人的事例,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友善待人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

通过分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品格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的反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幼儿园大班友善教案

幼儿园大班友善教案

幼儿园大班友善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友善教学,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和行为,让幼儿明白友善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自我约束的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素质,为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做出贡献。

2. 教学内容
2.1 友善的意义
通过介绍友善的含义,引导幼儿从心理上认识友善的重要性。

可以利用游戏、音乐形式展开。

2.2 友善行为的培养
通过案例解决、讨论、模拟等方式,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形成友善习惯和行为。

2.3 群体意识
通过教育幼儿帮助、尊重、团结、关爱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幼儿团队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素质。

3.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各种友善行为的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好习惯和行为,以及提高幼儿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难点
培养幼儿理解和运用友善行为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形成友善意识和行为的好习惯。

5. 教学方法
5.1 情景教学法
在不同场景下,引导幼儿理解和应用友善习惯和行为。

5.2 互动教学法
通过引导互相合作、模拟交往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教学评价
为了及时了解幼儿学习效果和发现问题,我们将采用日常观察法、情境评价法等形式,进行定期评估并给予反馈建议,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7. 结束语
友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社交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幼儿尽早形成友善意识和行为,为幼儿未来人际关系的发展打下基础。

德育活动课教案

德育活动课教案

德育活动课教案一、课程概述德育活动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预,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情感教育、行为规范引导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奋进取等良好品德。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培养其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和行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分工合作、团队精神等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讲解、情感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友善、宽容等品德的重要性,并进行相关讨论和反思。

2. 行为规范引导: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明确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福利院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引起他们的思量和关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预志愿者活动。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任务,如拓展训练、团队竞赛等,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分工合作等能力。

5. 反思总结: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让学生思量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德育活动的感悟和改进意见。

四、教学流程1. 情感教育环节a. 教师通过讲述寓意深刻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b.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味。

c.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诚实、友善、宽容等品德的重要性。

2. 行为规范引导环节a.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

b.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3. 社会实践环节a.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福利院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问题。

b. 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c. 教师鼓励学生参预志愿者活动,落实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行动。

德育活动课教案

德育活动课教案

德育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德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2. 德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3. 学生应具备的道德素养4. 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的意义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德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德育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德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4. 活动设计:介绍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的意义,并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德育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德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评价。

3. 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程度,通过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4. 学生对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德育案例素材2. 德育活动设计方案3.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的相关资料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德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2.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德育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示德育的重要性。

3. 德育计划制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德育计划,包括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

七、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德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德育的实际意义。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德育的重要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德育成果展览,让他们看到德育的实际成果。

2. 邀请道德模范进行讲座,让学生听到德育的先进经验。

3.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德育知识竞赛、德育故事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德育热情。

九、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德育的理解程度。

友善品格教育教案7篇

友善品格教育教案7篇

友善品格教育教案7篇友善品格教育教案(精选篇1)一、设计意图: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对学生实行友善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

为此,我设计了这次以“与人为善友善待人”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我希望能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友善,为什么要友善待人,学会友善对待同学,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友善的人。

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对于空洞的教育不感兴趣,所以在活动设计上我以动画视频导入,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以新闻采访、小品表演引发学生对友善的思考,最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化主题。

二、活动目标:1、使学生懂得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更需要友善。

2、知道友善的含义,学会做友善的人。

3、通过此次班会,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

三、活动过程:(一)歌曲导入,引出主题1、播放《好人就在身边》的歌曲,同时出示歌词“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帮帮忙,生活就少了风雨。

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

互相加加油,心中就多了勇气。

”2、师:这温馨的歌词唱出了陌生人之间的互相关怀,也唱出了我们本节班会课的主题,齐读主题:与人为善,友善待人。

那么,什么是友善?为什么要友善待人?怎样做到友善待人?希望通过今天这节班会课,同学们都能找到答案。

(二)观友善1、播放《六尺巷》的动画视频2、看过《六尺巷》的故事,你有什感受呢?3、生交流汇报4、过渡: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与人为善,友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美好品德,从古至今,发生过许多友善的故事,让我们一同分享分享吧!(三)悟友善1、师: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互相谦让是一种友善,那么,友善还有哪些内涵呢?结合你找到的友善故事,小组内交流。

出示:《六尺巷》———友善是互相谦让友善是友善是友善是_友善是……2、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3、师总结: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同学们集思广益,探讨出友善的内涵是这样的丰富。

宽容待人是一种友善,乐于助人是一种友善,谅解他人是一种友善、和睦相处是一种友善。

一年级品德教案友善待人

一年级品德教案友善待人

一年级品德教案友善待人【教案】课题:友善待人年级:一年级学科:品德与社会生活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知道友善待人的重要性,明白友善待人的基本要求。

2. 能够模仿表达友善的态度和行为。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友好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或实物道具。

2. 教学素材:友善待人的故事、图片或视频。

3. 学生小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老师和学生互相问候,以示友善与关心。

2. 老师出示一些友善的图片或实物道具,引发学生对友善的思考和讨论。

3. 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觉得友善待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友善待人很重要?”Step 2:呈现(10分钟)1. 老师通过一个友善待人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友善的情景和行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到友善待人,提出一些基本要求,例如:微笑、礼貌用语、帮助他人等。

Step 3:实践(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表演一段友善待人的情景剧。

2.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给予表演者友善的鼓励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3. 老师在观察过程中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展示友善的态度和行为。

Step 4:总结(5分钟)1. 老师要求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学生可以用绘画、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总结。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提供友善待人的好例子。

Step 5:拓展(5分钟)老师可以播放一段友善待人的短片或讲述一则相关的真实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友善待人的理解与感受。

Step 6: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一份友善待人的小小手册,包括自己的一些友善待人的守则或行为准则,以及一些友善待人的图片或插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友善待人的意义,感受到友善行为的温暖。

通过小组活动和表演,学生互相观察和点评,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总结和分享,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并运用友善待人的原则。

中学《友善》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友善》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友善》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德育教材《思想品德》中的第四章“人与社会”第二节“友善”,内容包括友善的意义、友善待人的表现、如何做到友善待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友善的含义,认识到友善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友善待人的品质,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友善的含义和友善待人的表现。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友善待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友善待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善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a. 讲解友善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友善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b. 分析友善待人的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

3. 实践情景引入:b. 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友善待人。

4. 例题讲解:a. 出示关于友善待人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老师点评,指出学生答题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友善待人。

b. 举例说明友善待人的好处。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b. 组织一次以友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友善的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友善的含义,培养友善待人的品质,将友善融入日常生活,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友善含义和友善待人品质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中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友善待人。

3.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部分,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作业设计,特别是作业题目的答案部分,需要给出具体的指导。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以提高教学质量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教学目标解析友善的含义和友善待人品质的培养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友善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价值观。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学习友善待人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学习友善待人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学习友善待人I. 教案介绍本教案是为小学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友善待人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友善待人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并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II.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友善待人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友善待人带来的积极影响。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展现友善的态度,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友善待人的快乐,并通过行动传递友善的力量。

III.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幻灯片,图片、卡片或小道具(表达情感的素材)2. 教材准备:《友善待人故事集》(或其他富有教育意义的绘本)IV. 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友善待人。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友善吗?友善是怎样的呢?”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友善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友善待人的重要性。

B. 情感体验(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情感的表达,并引导学生讨论和感受。

2. 使用幻灯片或故事书讲述一篇关于友善待人的故事,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以加深理解。

3. 分组讨论: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讨论一个他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友善待人的事件,并分享给全班。

C. 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教材,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友善待人行为,并解释每个行为的含义和重要性。

2. 通过图片、视频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友善待人的场景,并引导他们分析场景中的不同行为,判断哪些是友善的表现。

D. 角色扮演(15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可以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生活中的友善待人场景。

2.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升友善待人的技巧。

E. 制定友善待人规则(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并制定友善待人的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同学们?”,“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应该有哪些友善待人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怎样与陌生人互动?”等等。

友爱互助,建立团队意识——集体德育活动课教案

友爱互助,建立团队意识——集体德育活动课教案

友爱互助,建立团队意识——集体德育活动课教案1.活动目标:通过集体德育活动课,帮助学生建立友爱互助的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

2.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内容、时间、地点、资源等。

2)准备活动物资,包括球、绳、气球、桶等。

3)组织带队人员,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保证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3.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通过瑜伽、舞蹈等热身运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为的活动做好准备。

2)组建团队: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需选出一名队长。

3)友爱互助活动:每个团队需要完成一项任务,如足球传递、三人拉绳、队形变换等,每个成员都要参与,队长需要指挥成员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合作,以达到友爱互助的目的。

4)团队比赛:各个团队需要互相竞争,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节约资源、高效合作、全员参与可得到额外加分。

5)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活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团队和队员进行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管理。

4.活动效果:1)建立了友爱互助的理念,增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2)加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3)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课程开展。

5.注意事项:1)活动中要注意安全,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2)活动时要注意卫生,保证场地的干净整洁。

3)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4)对于表现优秀的团队和队员要进行及时表扬和奖励,对表现欠佳的成员要进行适当批评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在活动过程中要保证市场的活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愉快的活动气氛。

通过集体德育活动课,帮助学生建立友爱互助的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

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体验到集体间的感情、责任、团结与互助的力量。

小学德育课教案

小学德育课教案

小学德育课教案教案名称:尊重与友善教学目标:1. 了解尊重和友善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友善待人的意识和能力。

3. 通过课堂互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友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学习尊重和友善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和友善待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友善行为。

2. 让学生理解友善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围巾、眼镜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友善和尊重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友善和尊重的重要性,并和学生讨论这些情景中的友善行为。

Step 2:导入通过课件或黑板,介绍尊重和友善的定义。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友善,并与学生一起总结。

Step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份友善行为宣传海报,展示他们理解的尊重和友善的行为。

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和图片供学生参考。

Step 4:角色扮演选择几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被欺负的学生、关心他人的学生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尊重和友善的重要性,并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友善对待他人。

Step 5: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尊重和友善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和友善对待他人,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友善水平。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友善行为,并记录下来。

在下节课共同分享所观察到的友善行为。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友善行为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关爱他人的志愿服务。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礼仪比赛,培养友善待人的自信心和能力。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分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尊重和友善的概念,并通过亲身体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友善待人的意识和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实践友善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友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友善的人
一、说目标
(一)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往往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受到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的过度保护,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他们中的许多较以自我为中心,爱挑剔,爱指责,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懂得体谅与友善待人之道。

本次活动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立足于培养孩子的友善品行,让孩子们感知友善,解读友善,从而践行友善,赞美友善,引导他们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使他们体会与人为善、快乐自己的乐趣。

基于以上背景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友善”的良好品格。

2.在活动中学生学习友善的品格,学会友善对待他人。

3.培养学生做一个友善的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体悟学习友善的品格,学会善待他人。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在生活中能做一个友善的人。

二、说教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情感陶冶法、活动体验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逐渐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革的目标之一,本节课我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分析、感悟等,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具体如下:
(一)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相互配合,以学习互助小组形式开展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交流共享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学会善待他人”作为这节课的核心理念,分这样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通过伊索寓言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风和太阳》,让孩子感知温和友善的态度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二)创设情景,感受友善
第一,创设情境,产生共鸣
无论多么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学生亲身体验,所以我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两个视频:一个是小明在考试中向小王求助,小王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纸条上传给了小明。

请问,小王的行为是不是善待他人呢?另一个是小杨有本很好看的
漫画书,小瑞一直很想要。

所以尽力和小杨搞好关系,还帮他打扫卫生。

小瑞的行为是不是善待他人呢?让学生明确友善是有原则的,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

第二,设计活动,感悟友善。

在活动中学生学习友善的品格,学会友善对待他人是本节课的重点。

所以我设计了如下活动:①把本碰地上装看不见。

②发本时故意扔本③走楼梯不走右边不让道④往地上扔纸⑤排队加塞学生通过这五个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明确这些行为是不友善的,并通过交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
第三、反思自己,学会友善
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做一个友善的人,所以此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哪些行为不够友善,并且亲身体验,改正错误,真正做到与同学友善相处。

(三)课终渲氛围学会友善
课程的最后我选择了歌曲《把爱传下去》这首歌曲(出示),学生齐唱歌曲,并背景放照片(照片中是平时搜集到的学生的友善行为),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情感得到升华,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四)课后多形式体验情感延伸
这节课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做一个友善的人,为此我设计了三项活动作业:1.每天对身边的人多微笑三次,把欢乐传递下去;2.原谅一个伤害你的人,让痛苦的能量到你这里为止,做“痛苦的终结者”;3.做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

并详细记录活动过程及感受,使“知”真正转化成“行”。

板书设计:
做一个友善的人与人为善
快乐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