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生物考前三个月专题5遗传的分子基础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
培养
用DNA酶处理后+R菌 RNA + R菌 R型菌
R型菌
蛋白质 + R菌 培养 R型菌 多糖 + R菌 培养 R型菌 结论:S菌的R· NA、蛋白质、多糖不是“转化因子”; DNA是“转化因子” ——DNA是遗传物质
不足之处:提纯后的S菌DNA中含有少量蛋白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 赫尔希、蔡斯
(烟草花叶病毒) RNA
HRV 蛋白质(外壳)
(车前草病毒) RNA
实验一
TMV
涂抹
TMV在 叶细胞 内繁殖
TMV 病斑
正常烟叶
出现花叶病
HRV
涂抹
HRV在 叶细胞 内繁殖
HRV 病斑 出现花叶病
正常烟叶
实验二
TMV的 蛋白质
涂抹
烟草叶
叶正常
结合成“杂种” 病毒后涂抹 烟草叶
分离 HRV 花叶病
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Ⅱ
(2)DNA分子结构的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金丝猴的后代仍然是金丝猴 牛的后代仍然是牛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蛋白质和 DNA。 那么在这两种物质中,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呢?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实验(1928)
目的:了解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病的。 R型球菌 无荚膜,菌落粗糙;
肺炎 球菌
抵抗力弱,易被动物免疫系统破坏 S型球菌 有荚膜,菌落光滑; 抵抗力强,
不易被免疫系统破坏而使动物染病
将R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DNA分子表述正确的是A.脱氧核苷酸分子中储存着遗传信息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无特异性C.转录时DNA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D.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答案】B【解析】DNA中脱氧核苷酸分子的排列顺序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无特异性,均为A、T、G、C构成的4种脱氧核苷酸,B正确;转录时只能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链,C错误;DNA分子中A与T之间形成的氢键数有2个,而G 与C之间形成的氢键数有3个,故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就越稳定,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的分子结构与特点。

2.蜂毒素是由工蜂毒腺分泌的由26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一条多肽。

下列有关蜂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蜂毒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蜂毒素的合成过程中要失去水分子C.蜂毒素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D.蜂毒素水解后最多得到26种氨基酸【答案】D【解析】每条多肽链都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A正确;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B正确;翻译过程的直接模板是mRNA,C正确;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D错误。

【考点】蛋白质及其合成3.下列关于遗传学的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中核DNA数均相同B.具有A个碱基对、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1)(A/2-m)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相连D.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DNA均被15N标记),在供给14N的环境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4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100%【答案】D【解析】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中核DNA数不一定相同,如体细胞的DNA分子数是2N,生殖细胞是N,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每个DNA分子片段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A-m)个,完成n次复制共需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是(2n-1)·(A-m)个,B项错误;DNA单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C项错误;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都含14N,D项正确。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学常见必考的考点清单——遗传的分子基础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5.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是:将DNA、蛋白质等组成生物的各种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6.DNA分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7.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采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8.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9.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有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10.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1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

12.RNA与D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在于: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13.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14.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

15.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不止61种,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1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17.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18.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模板:DNA 的一条链
条件
原料:4 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R-U、 T-A、C-G、G-C)
产物 mRNA、tRNA、rRNA
翻译
核糖体
模板:mRNA 原料:20 种氨基酸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 U-A、C-G) 多肽链或蛋白质
第五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以“基因的本质→结构→复制→功能”为线索,系统复习DNA的 结构、DNA的复制及相关计算,尤其是DNA复制的特点及意义。
2.用实验流程图来理解两大经典实验的过程,对比分析各实验组 的结果及得出的结论,深刻体会实验设计的思路与体现的原则。
一、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1.探究思路 若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看作用。 2.探究方法 (1)分离提纯法:艾弗里及其同事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缺点是物质纯度不能保证100%。 (2)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分别标记两者 的特有元素;将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 的作用。目的: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 (3)病毒重组法: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验证实验。方法:将一 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另一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新组合,得到杂种 病毒。 (4)酶解法:利用酶的专一性,如加入DNA水解酶,将DNA水解,观 察起控制作用的物质是否还有控制作用,若“是”,其遗传物质不是 DNA;若“否”,其遗传物质可能是DNA。
四、“三看”法判断与中心法则有关的模拟实验 1.“一看”模板 (1)如果模板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转录。 (2)如果模板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逆转录或翻译。 2.“二看”原料 (1)如果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 DNA复制或逆转录。 (2)如果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转 录或RNA复制。 (3)如果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 译。 3.“三看”产物 (1)如果产物为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转录。 (2)如果产物为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转录。 (3)如果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高三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复习: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三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复习: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D [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要足够长,以使底物完全水解,A错误;步 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B 错误;步骤④中,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C错误;S 型细菌有荚膜,菌落光滑,R型细菌无荚膜,菌落粗糙。步骤⑤中,通过涂 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出现S型细菌,D正确。]
20.除了DNA甲基化外,构成染色体的 组蛋白发生甲基化 、 乙酰化 等修饰 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必修2 P74相关信息)
[真题易错·辨析清] 1.判断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的正误 (1)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021·广东卷)(√) (2)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021·全国Ⅱ 卷)(√) (3)新冠病毒与肺炎(链)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2020·全国卷Ⅱ)(×) (4)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DNA复制的场所。(2019·天津卷)(√) (5)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噬菌体DNA的合成 原料来自大肠杆菌。(2019·江苏卷)(√)
4.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每个实验组中 特异性地除去某一种物质 ,从而鉴定出 DNA 是遗传物质。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彻底去除细胞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必修2 P46思考·讨 论2)
5.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 细菌培养技术 、物质的 提纯和鉴 定技术 等。赫尔希采用的技术手段有 噬菌体培养技术 、 同位素标记技 术 ,以及 物质的分离和提取技术 等。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 为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必修2 P46思考·讨论3)
17.囊性纤维化机理:编码CFTR蛋白(一种转运蛋白)的基因 缺失了3 个碱基 ,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 苯丙氨酸 ,进而影响了CFTR蛋 白的空间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 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必修2 P72正文)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限时训练.doc

高三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限时训练.doc

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单选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1. 先用同位素14C 标记一个DNA 分子,然后加入含有12C 的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n 次复制后,所得DNA 分子中含有12C 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4C 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A .2n :1B .(2n -2):nC .(2n -1):2D .(2n -1):1 2. 不同的DNA 之间存在着差异,其原因不可能是A .所含的碱基数目不同B .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 .(A+T ):(G+C )的比值不同D .(A+G ):(T+C )的比值不同3. 如果一个双链DNA 中鸟嘌呤占整个DNA 碱基的27%,并测得DNA 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的28%,那么另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整个DNA 分子碱基的比例为 A .28% B .27% C .18% D .9% 4. 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 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 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 个数,依次为 A .33 11 B .36 12 C .12 36 D .11 365. 一条信使RNA 上有900个碱基,则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上的氨基酸种数最多约 A .300种 B .150种 C . D .899种6. 分析一个DNA 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A .B .30%C .40%D .70%7. 某DNA 分于有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 ∶G ∶T ∶C ∶=1∶2∶3∶4,若该DNA 分子复制一次,则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A . B .300个 C .400个 D .800个8. 某噬菌体的DNA 为单链DNA ,四种碱基的比率是0.28A 、0.32G 、0.24T 、0.16C 。

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 分子(RF ),则在RF 中四种碱基A 、G 、C 、T 的比率依次是A .0.24、 0.16、 0.32、 0.28B .0.26、 0.24、 0.24、 0.26C .0.28、 0.32、 0.16、 0.24D .0.24、 0.26、 0.26、 0.249. 某DNA 分子共有a 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 个,则该DNA 分子连续复制三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A .7(a -m )B .8(a -m )C .7(21a -m ) D .8(2a -m )10.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相符的是二、多选题 (每小题有不止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12分。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5 遗传的分子基础名师精编课件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5 遗传的分子基础名师精编课件

【答案】C 【解析】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 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 D三项均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 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项错误。
归纳点拨
时间 场所 模板 原料 条件 产物
8.图1、图2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 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
的合成
选B
B.图1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C.图2所示过程叫作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图1
中的模板
D.图1和图2所示过程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并且碱基
【真题印证】(2015课标全国I,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 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PrPc转变为PrPsc, 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选C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归纳点拨
归纳点拨
(3)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中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 ①复制和转录:并非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NA存在部位均 可发生,如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等。
归纳点拨
②转录的产物:除了mRNA外,还有tRNA和rRNA,但携带遗传
信息的只有mRNA。 ③翻译过程:并非所有遗传密码都能决定氨基酸,3种终止 密码不能决定氨基酸。 ④密码子具简并性(20种氨基酸对应61种密码子)的意义:一 方面有利于提高翻译速度;另一方面可增强容错性,减少蛋 白质或性状差错。 ⑤一条mRNA分子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有利于短时间内合 成大量蛋白质。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高三生物学教学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而遗传学中的分子基础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是关于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描述。

1. DNA的结构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全名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每条链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腺嘧啶)交替排列而成。

2.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分子自我复制的过程。

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中,DNA的复制是一个关键过程。

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

3. RNA的种类和功能RNA是核酸的另一种形式,全名为核糖核酸。

根据功能和构成基元的不同,RNA可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 (rRNA)和转运RNA(tRNA)等几种类型。

mRNA在转录过程中携带DNA的信息到核糖体,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tRNA 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

4. 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是一个遵循中心法则的过程,被称为转录和翻译。

转录是指mRNA根据DNA的信息合成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 的序列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5. 突变与遗传变异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的改变,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通常情况下,突变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影响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6.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指通过控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方式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调控因子可以是激活子、抑制子、启动子和基因座等。

7. DNA修复DNA修复是维护遗传物质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当DNA分子发生损伤或突变时,细胞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修复机制来修复DNA,以维持正常的遗传信息传递。

8. 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是在遗传学领域中应用的重要技术。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基因片段的顺序和结构,实现特定遗传特性的改变。

基因编辑则是通过定点修复或改变基因序列,以达到特定的遗传改变。

这是有关高三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的简要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1遗传因子的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 1: 高茎豌豆 F 1: Dd↓自交 ↓自交 F 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 2:DD Dd dd 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 : 黄圆×绿皱 P :YYRR×y yrr ↓ ↓F 1: 黄圆 F 1: YyRr↓自交 ↓自交F 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 2:Y --R -- yyR -- Y --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1 在F 2 代中: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圆3/16 9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分层练)(原卷版)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分层练)(原卷版)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D.分裂结束,每个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都只有一条链被标记5.(2023·河南信阳·信阳高中校考一模)如图所示为DNA的复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B.新合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序列相同C.上述过程在蛙的红细胞中不能发生D.若上述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则复制产生的2个DN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6.(2023·河南·襄城高中校联考一模)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内的每个DNA分子中都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分子复制时,引物与模板链的5'端配对结合C.对HIV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碱基序列7.(2023·河北·统考三模)蛋白质合成时,细胞内会出现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

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同种肽链的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同一位置开始翻译,移动至相同的位置结束翻译。

多聚核糖体所包含的核糖体数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5'端向3'端移动B.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C.图中5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同时结束翻译D.图中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氨基酸排列顺序和长度相同8.(2022·四川南充·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校考一模)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都有一定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增殖,完成⑤过程消耗的嘌呤数等于嘧啶数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C.①可通过增加复制起点,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的DNAD.核苷酸序列不同的mRNA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主要与②过程有关9.(2023·海南·统考一模)某双链DNA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40个,该DNA连续复制3次,且该DNA上存在基因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连接B.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消耗游离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5280C.若基因X高度甲基化后不能表达,则甲基化可能发生在启动子处D.该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数目等于磷酸二酯键数目10.(2023·河南信阳·信阳高中校考一模)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书本速记1.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4.DNA 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一定与T 配对;G 一定与C 配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基本条件。

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NA 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 上也有基因存在。

7.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 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 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和翻译(在细胞质中,以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两个过程。

10.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 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1.密码子是指信使RNA 上的决定—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信使RNA 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 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 种,3 种是终止密码子。

【高中教育】最新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5 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教育】最新高三生物 考前三个月 专题5 遗传的分子基础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三生物考前三个月专题5遗传的分子基础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直击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考点15 聚焦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经典实验1.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据表判断下列叙述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A R 蛋白质R型B R 荚膜多糖R型C R DNA R型、S型D R DNA(经DNA酶处理)R型(1)A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2)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3)C和D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4)A~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依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提示用32P(35S)对噬菌体的标记过程为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提示 用32P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若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存在少量放射性。

(3)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 )(4)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都含有硫元素,其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 × )(5)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宿主菌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 )(6)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 ×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设计思路、处理方式及结论的比较项目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思路设法将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实验结论 两实验都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处理方式 直接分离:分离S 型菌的DNA 、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 型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 和35S) 实验结论 ①DNA 是遗传物质;②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DNA 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 (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①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S 型细菌+R 型细菌相互对照,⎩⎨⎧ 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水解物也不是遗 传物质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放射性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上清液中有较高的放射性,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1.(多题整合)下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利用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的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图乙是该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判断:(1)图甲中通过⑤⑥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⑥组产生的S型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3)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①②③④四组( )(4)④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是小鼠不死亡( )(5)⑤组实验表明,加入S型菌体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是有荚膜的菌体( )(6)⑥组中产生的有毒性的S型菌体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7)图乙中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若有放射性,则与过程⑧中的搅拌是否充分有关,而与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 )(8)图乙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9)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和其他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只是分离方法有差异( )答案(1)√(2)√(3)×(4)√(5)×(6)×(7)√(8)√(9)√2.S型肺炎双球菌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却无致病性。

高三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一)

高三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一)

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高三生物高考第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一)【本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一)——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DNA的结构和复制二、导学遗传物质必备的特点细菌转化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RNA病毒侵染DNA的提取与鉴 DNA的结构和复制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细菌转化1. 过程:1928年格里菲斯的:2、结论: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1944年艾弗里的:缺点:不能获得100%的DNA,没有排除杂质的影响。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评价与分析:(1)结论:该证明了DNA的两大重要功能,即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的连续性和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陈代谢的过程和生物性状。

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此用同位素标记法,巧妙地将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观察两者在遗传上的作用。

(3)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所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含有蛋白质所没有的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不能标记C、H、O、N元素。

三、RNA病毒1956年又有家发现,有些病毒不含有DNA,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如烟草花叶病毒。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花叶病毒,但是,从这些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却能使烟草感染花叶病毒。

这说明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RNA。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为遗传物质病毒(少):以为遗传物质病毒(多):以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是遗传物质细胞结构的生物RNARNADNADNADNARNADNA综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典型例题】例1.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进行了以下4个: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体内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体内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以上4个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解析: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在DNA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的分子基础[直击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考点15 聚焦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经典实验1.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据表判断下列叙述(1)A(2)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3)C和D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4)A~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依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提示用32P(35S)对噬菌体的标记过程为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提示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若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存在少量放射性。

(3)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4)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都含有硫元素,其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 ×)(5)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6)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设计思路、处理方式及结论的比较①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S 型细菌⎩⎪⎨⎪⎧ DNA 糖类蛋白质脂质DNA 水解物+R 型细菌相互对照,⎩⎪⎨⎪⎧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DNA 水解物也不是遗 传物质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放射性分析1.(多题整合)下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利用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的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图乙是该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判断:(1)图甲中通过⑤⑥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⑥组产生的S型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3)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①②③④四组( )(4)④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是小鼠不死亡( )(5)⑤组实验表明,加入S型菌体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是有荚膜的菌体( )(6)⑥组中产生的有毒性的S型菌体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7)图乙中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若有放射性,则与过程⑧中的搅拌是否充分有关,而与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 )(8)图乙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9)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和其他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只是分离方法有差异( )答案(1)√(2)√(3)×(4)√(5)×(6)×(7)√(8)√(9)√2.S型肺炎双球菌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却无致病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肺炎双球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B.S型菌与R型菌的致病性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造成的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或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的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 A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再次进入人体,会引起二次免疫,使记忆细胞在较短时间内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发挥作用,A项正确;S型细菌与R型细菌的致病性差异是因为二者的遗传物质不同,B项错误;肺炎双球菌属于细菌,有细胞结构,利用自己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C 项错误;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结构中的肽键发生化学反应,而S型细菌的蛋白质经高温处理后破坏的只是它的空间结构,所以蛋白质变性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项错误。

3.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T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只利用逆转录酶C.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答案 A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做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含32P标记的DNA的T2噬菌体和用含35S标记的蛋白质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A正确;T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不发生逆转录,B错误;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处理,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D错误。

4.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关键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一定是感染时间太长,子代噬菌体释放造成的答案 B解析由于亲代噬菌体的DNA已被标记,所以锥形瓶中的无机盐不加32P,A错误;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需要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B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也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错误;如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感染时间太长,也可能是感染时间太短,D错误。

5.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答案 A解析从图示分析,TMV放入水和苯酚中后,RNA和蛋白质分离,A正确;通过接种的方式,TMV的蛋白质可以进入烟草细胞中,B错误;此实验不能看出TMV的RNA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过程,C错误;此实验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没有主次之分,D错误。

[判一判](1)题1中⑥组只能产生有毒性的S型菌体,因为S型菌体的DNA已促使R型菌体发生了转化( ×)(2)由题1中的图示可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后,转化结果并非只有S型菌( √)(3)题2中S型菌与R型菌的致病性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转录产生的mRNA的不同( ×)(4)题2中S型肺炎双球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只刺激记忆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而对B细胞没影响( ×)(5)T2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时遗传信息传递途径可表示为( √)(6)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自然状态下出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为基因突变( √)(7)之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因为“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想一想](1)噬菌体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吗?如何获得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呢?答案不能,因为其没有细胞结构,专营细菌寄生,只能用细菌来培养;标记细菌(用含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标记噬菌体(用噬菌体侵染含35S的大肠杆菌)。

(2)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在题1图乙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如何补充设计实验?若在补充的实验中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则原因可能是什么?答案设计一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经过图乙中过程⑦⑧观察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若在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原因可能是: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3)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S型菌、R型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①ab段中R型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bc段中R型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ab段: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对抗R型菌的抗体;bc段: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R型菌的抗体,致使R型菌数量减少。

②cd段R型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c之前,已有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S型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能力,造成R型菌大量繁殖。

③S型菌来源如何?答案少量R型菌获得了S型菌的DNA,并转化为S型菌,故S型菌是从0开始的。

考点16 理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及数量关系1.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两条DNA母链之间 ( √)(3)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且消耗能量 ( √)(4)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并且边解旋边双向复制,从而提高了复制速率 ( ×)(5)如图表示了双链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 ( √)2.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2)图中①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而②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3)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而在一个细胞周期中,①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②过程可起始多次,结果导致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 √)(5)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6% ( √)(6)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 ×)1.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分析技巧(1)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分析①判断依据:模板为DNA,且形成具有双链结构的DNA。

②两个子代DNA分别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

(2) DNA分子转录过程的分析①判断依据:模板为DNA,且合成单链RNA。

②由于图中d 是已与模板DNA 分离的游离的RNA 片段,因此转录的方向是由右向左进行,且a 为RNA 聚合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