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专题第八讲

合集下载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解析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解析

2021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解析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选择题】(文学常识、整体理解)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律诗B.绝句C.古体诗D.曲子词2.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A.写景诗B.怀古诗C.哲理诗D.闲适诗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1分)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慷慨激昂B.沉郁顿挫C.恬淡自然D.刚劲凝练5.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6.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蜀相》是一首咏史诗,“蜀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自春色”、“空好音”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天下计”即《隆中对》中所说天下大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及辅佐刘禅守业治国。

D.“长使英雄泪满襟”,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

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前四句写丞相祠堂,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但对祠堂的描写已暗含丞相本人。

B.“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

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

C.“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刘备对经常依赖诸葛亮的计策来谋取天下感到很内疚。

D.《蜀相》写于公元760年,杜甫写此诗与当时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有关。

8.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展现它柏树伟岸、质朴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形象。

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文默写专题练习(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文默写专题练习(含答案)

专题:古诗文默写【真题汇编】【真题1】(2016年上海卷)(三)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2.(1)非独贤者是有心也,人皆有之,。

(2) 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5)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6)知足不辱,__________。

(《老子》第四十五章)(7)奇文共欣赏,_________。

(陶渊明《移居》)(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

(纳兰性德《长相思》)【真题2】(2015年上海卷)(三)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2.(1)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3)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4)雾失楼台,__________,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5)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6)德不孤,__________。

(《论语·里仁》)(7)风乍起,__________。

(冯延巳《渴金门》)(8)谁解其中味?___________。

(曹雪芹《红楼梦》)【真题3】(2014年上海卷)(三)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

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知识全梳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知识全梳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上海市高考语文记诵手册统编版(选必上、中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文常目录选择性必修上册 (1)1*《论语》十二章 (1)2*《大学之道》《礼记》 (3)3*《老子》四章春秋.老子 (4)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5)5《五石之瓠》庄子 (6)6《兼爱》墨子 (7)选择性必修中册 (8)1*《屈原列传》《史记》西汉.司马迁 (8)2*《过秦论》西汉.贾谊 (14)3《苏武传》汉.班固 (19)4《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23)注:序号上标有*表示必背记诵篇章。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1*《论语》十二章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大学之道》《礼记》(一)古今异义1.大学之道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二)词类活用1.在明明德(形作动,弘扬)2.先齐其家(使动,使……整齐)(三)一词多义1.明(1)在明明德(动词,彰明)(2)在明明德(形容词,美好的)2.道(1)则近道矣(名词,规律、道理)(2)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3)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4)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3.修(1)先修其身(动词,修养)(2)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3)邹忌修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四)状语后置1.在止于至善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3*《老子》四章春秋·老子一、通假字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行”通“形”,形体)2.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通“蔂”,土筐)二、古今异义1.埏埴以为器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专题第八讲

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专题第八讲

第八讲文言句子·断句标点【知识梳理】【例题精析】一、断句。

1.文中划线部分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2000年上海卷)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2.下面的句子共有三个分句,请依次写出前两个分句。

(2001年春季上海卷)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2006年北京卷)(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2006年广东卷)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答案:1.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既怀耻恶必能改善 3.楚/扦也/犹也/唇寒/今赵/明矣/且赵/高也/却师/显也/不粟/为者/过 4.曰/交矣/人时/以许/若事/至穷/不言/而矣/况乎/吾事/虽士/何过/而人/不解析:1.“犹”、“而”为句首虚词。

2.上文写王烈认为盗牛者“有羞耻之心”,用“遗布一端”的方法来“激之”。

可知应断句为“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3、4.在通读全段、弄清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断句;注意虚词的位置。

二、标点。

1.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1987年上海卷)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1986年全国卷)答案:1.曰:“邑吠,吠也。

”仆南,恒日,日吠,余言。

2.滨,关动。

魏战,乃师。

解析:1.“曰”为引用的标志;“也”为句末语气词。

2.弄清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这些人名及其关系。

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2014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8:古典诗歌鉴赏一、【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二.【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古代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古代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2023届上海市高考复习:历年真题(古代诗词阅读)专项练习一、【2022ꞏ上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城东闲游(唐)刘禹锡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1.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A.《古诗源》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2.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A.深沉哀怨B.清雅委婉C.瑰奇明丽D.高古淡远3.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闲游”所寄寓的情感。

二、【2021ꞏ上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北宋】晁补之原桑飞尽霜空杳。

霜夜愁难晓。

油灯野店怯黄昏。

穷途不减酒杯深。

故人心。

羊山古道行人少。

也送行人老。

—般别语重千金。

明年过我小园林。

话如今。

4.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A.野望B.归隐C.饯别D.怀旧5.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原桑”两句以萧条之景渲染悲壮情绪。

B.“油灯”句借助典型画面表现人物心理。

C.“羊山”两句以行人情状反衬自身遭遇。

D.全词不事雕琢,用语清丽,情思宛转。

6.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

三、【2020ꞏ上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_____(北宋)孔武仲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7.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A.夜泊B.野寺C.山行D.江上8.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

B.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

C.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

D.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

9.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四、【2019ꞏ上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知识全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上海高考古诗文复习-知识全梳理统编版(必修下册)

上海市高考语文记诵手册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材古诗文知识全梳理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化文常目录必修下册 (1)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春秋.《论语》 (1)2*《阿房宫赋》唐.杜牧 (3)3*《六国论》宋.苏洵 (6)4《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11)5《庖丁解牛》《庄子》 (14)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8)7《鸿门宴》西汉.司马迁 (23)8《谏逐客书》秦.李斯 (27)9《与妻书》林觉民 (31)10《促织》清.蒲松龄 (37)11《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45)12《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 (50)13《阿房宫赋》唐.杜牧 (52)注:序号上标有*表示必背记诵篇章。

统编版必修下册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春秋·《论语》一、通假字1、鼓瑟希(稀)2、莫春者(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二、词类活用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三、文言句式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3、尔何如?(宾语前置)4、何伤乎?(宾语前置)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7、则何以哉(宾语前置)8、尔何如(宾语前置)9、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10、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11、毋吾以也(宾语前置)12、浴乎沂(状语后置)13、风乎舞雩(状语后置)14、二三子者之言何如(状语后置)15、则何以哉(固定句)16、尔何如(固定句)17、是故哂之(固定句)四、古今异义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五、一词多义(一)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5、以俟君子(而,连词)(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2*《阿房宫赋》唐·杜牧一、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二、文言现象(一)古今异义词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上海高考复习)

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上海高考复习)

初中背诵篇目1.捕蛇者说柳宗元(唐)……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2.狼蒲松龄(清)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黔之驴柳宗元(唐)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孔孟论学》前四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24年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

2024年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

知往鉴今----上海高考古诗赏析(4)2022上海高考古诗解析及配套练习(本卷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2022高考古诗刘禹锡的《城中闲游》的详尽解析,有诗歌诗句的理解、考点分析、答案解析及解题指导等。

第二部分是小试牛刀,由两份诗歌赏析题做练习。

小试牛刀的第一题是李贺的《梦天》的阅读题,第二题是陈寅恪的《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望月有怀》和鲁迅的《无题》的比较阅读题。

第三部分是附有空白卷。

)一、高考试题解析-----2022高考古诗题(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城中闲游(唐)刘禹锡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译文:我打听到洛城中池台的主人们,他们大多位居显要的职位。

池台的主人虽花费重金买到风景绝佳之所,却整日把它们托付给闲散之人,自己没时间来欣赏。

人们可沿着池苑楼台长满竹子的曲折小径、开满鲜花的盘曲树林间往来欣赏。

夕阳西下,一众宾客散去,园中只剩下满园落寞的春色,热闹不在。

【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补充注释①城中:指洛阳城。

②借问:询问,打听。

③池台:池苑楼台。

④要路津:重要的道路和渡口,喻显要的职位。

⑤千金:一千斤金(古时以黄铜为金)。

⑥绝境:风景绝佳处。

⑦永日:整天,终日。

⑧属:交付,托付。

⑨萦纡:盘旋弯曲,回旋曲折。

⑩巡:查看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C )(1分)A.《古诗源》(《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先秦到隋代的古诗选集,时间上就不配匹-----这是唐代作品不属先秦到隋代。

)B.《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

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

体裁上不配匹-----这首诗歌不是乐府诗)C.《唐宋近体诗集》(《唐宋近体诗集》是收录唐宋近体诗的诗集。

这首诗是唐代的近体诗中五律,能收录于《唐宋近体诗集》,所以可选C项。

上海高考古文知识点

上海高考古文知识点

上海高考古文知识点古文作为语文高考考点之一,一直是令许多学生头疼的难题。

在上海高考中,古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合理且系统地掌握古文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字词解析、句子分析和篇章阅读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上海高考古文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字词解析。

在古文中,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常常与现代汉语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考生需要对这些古代字词有所了解。

例如,“风”字通常指的是气象上的风,而在古代文学中,它还有“风度”的意思;“行”字通常指的是走路的动作,但在古代文献中,它还有“举止”、“行动”等的含义。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古文词语,如“兮”、“尔”、“乎”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应用广泛。

了解这些字词的特殊含义和用法,有助于考生更准确地理解古文的意思。

其次,句子分析也是古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古文句子结构多样,常常采用文言断句法,即把长句分割成若干短句,各个短句之间通过标点符号连接。

考生需要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中的各个成分,从而把握全文的意思。

同时,在句子分析中,考生还需要注意情感色彩的把握。

古文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者通过展示自然景物的形象,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因此,考生在分析句子时,除了关注字面意思,还需要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去理解。

最后,在篇章阅读方面,考生需要具备整体把握和细节把握的能力。

在上海高考中,往往会提供一段古文篇章,要求考生回答相关问题。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篇章的整体意思,还要能够从篇章中提取出相关细节,回答问题。

因此,考生需要通过多读古文篇章,培养自己的篇章阅读能力。

同时,要注意篇章的背景和时代背景,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篇章的意义。

总体而言,上海高考古文知识点的掌握需要从字词解析、句子分析和篇章阅读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理解古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情感色彩,把握篇章的整体意思和细节内容,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古文考试。

而在实践中,考生可以通过多读古文经典作品、做真题和模拟题,提高自己的古文能力。

上海高考语文精选知识点讲解与训练第08讲 古诗词鉴赏之方法和术语

上海高考语文精选知识点讲解与训练第08讲  古诗词鉴赏之方法和术语

古诗词鉴赏之方法和术语知识积累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动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音韵铿锵,且“敲”字有声音,以响衬静,突出了居处的僻静。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十四个叠字,或写人物的动作行为,或写周围环境,或直抒胸臆,将诗人遭受一系列深创巨痛之后的茫然若失、凄凉、悲残、悲戚的情怀,全面准确地刻画出来。

同时读起来又有韵律感。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所以单独列出。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写出了秋叶在风中飘零而下的声音,让人联想到诗人绵延不尽的愁思。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第08课+兰亭集序-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2)+Word版含解析.doc

第08课+兰亭集序-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2)+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知识概览·【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

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重点理解】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一)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二)①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②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③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講文言句子·斷句標點
【知識梳理】
【例題精析】
一、斷句。

1.文中劃線部分共有3個分句,請依次把它們寫出來(2000年上海卷)
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下麵の句子共有三個分句,請依次寫出前兩個分句。

(2001年春季上海卷)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3.用斜線(/)給下麵文言文斷句(2006年北京卷)
(趙困於秦)齊人、楚人救趙。

趙人乏食,請粟於齊,齊王弗許。

周子曰:“夫趙之於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取材於《資治通鑒·周紀五》)4.用斜線(/)給下麵文言文斷句(2006年廣東卷)
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人當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至事變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況既死而能養其親乎吾觀杜環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誣天下士也哉(節選自宋濂《杜環小傳》)
答案:1.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既懷恥惡必能改善 3.楚/扡也/猶也/唇寒/今趙/明矣/且趙/高也/卻師/顯也/不粟/為者/過 4.曰/交矣/人時/以許/若事/至窮/不言/而矣/況乎/吾事/雖士/何過/而人/不
解析:1.“猶”、“而”為句首虛詞。

2.上文寫王烈認為盜牛者“有羞恥之心”,用“遺布一端”の方法來“激之”。

可知應斷句為“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3、4.在通讀全段、弄清主要內容の基礎上斷句;注意虛詞の位置。

二、標點。

1.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僕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餘以為過言。

(1987年上海卷)
2.諸葛亮之次渭濱關中震動魏明帝深懼晉宣王戰乃遣辛毗為軍師。

(1986年全國卷)
答案:1.曰:“邑吠,吠也。

”僕南,恒日,日吠,餘言。

2.濱,關動。

魏戰,乃師。

解析:1.“曰”為引用の標誌;“也”為句末語氣詞。

2.弄清諸葛亮、魏明帝、晉宣王、辛毗這些人名及其關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