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荣: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马关谈话(五)
历史解密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历史交锋 亦敌亦友的东亚双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历史交锋亦敌亦友的东亚双
雄
导语:或许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是中日两国的天然对手,他们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在谈判中严辞交锋。
可一离公务、退及幕后,两人竟惺惺相惜,从而结下了
或许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是中日两国的天然对手,他们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在谈判中严辞交锋。
可一离公务、退及幕后,两人竟惺惺相惜,从而结下了既为敌手又成知交的特殊渊源。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位内阁首相,曾四次组阁。
作为明治宪法之父,他还是该国第一位枢密院议长、贵族院院长。
在伊藤组阁期间,日本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并一举挫败大清,自此成为东亚头号强国。
而那一刻,号称大清“中兴名臣”的李鸿章则陷入人生最失意、最落寞的境地。
或许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是中日两国的天然对手,他们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在谈判中严辞交锋。
可一离公务、退及幕后,两人竟惺惺相惜,从而结下了既为敌手又成知交的特殊渊源。
第一次交锋:1885年4月,中日签订《天津条约》
1885年4月,伊藤博文因朝鲜“甲申政变”,作为日本政府的全权代表,来到天津与李鸿章会谈。
此次谈判达成《中日天津条约》,其核心内容是,中日均勿派员在朝教练,今后朝鲜若有变乱等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这其实赋予了日本在朝鲜享有与宗主国中国相同的权利,也为甲午战争爆发埋下了伏笔。
时年,李鸿章62岁,伊藤44岁。
这是两人第一次扳手腕。
看着比自己年轻18岁的对手,李鸿章多少有些感慨。
生活常识分享。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
李鸿章在《马关条约》谈判的细节《马关条约》签订前明治维新日本脱亚入欧,全面学习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富强起来。
强大了的日本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扩张的最终目的是侵占中国,称霸世界。
日本的“大陆政策”共分五步:第一步攻占台湾,第二步吞并朝鲜,第三步进军满蒙,第四步灭亡中国,第五步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日本逐步实施对外侵略扩张。
1872年,日本入侵大清属国琉球,后通过《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改设为冲绳县。
1874年入侵中国领土台湾。
1874年日本还入侵大清属国朝鲜,排挤中国宗主国地位。
1894年,日本以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向大清请兵,藐视其宗主国地位为理由,入侵朝鲜,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2月李鸿章一手创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大清战败。
清廷无心恋战。
日本虽胜,但也认为“日清战争不能无限期继续下”。
于是,中日双方坐到了谈判桌前。
在此之前,清政府已求和三次,有两次所派代表被日本拒绝。
其中就有张荫桓(户部侍郎)和邵友濂(湖南巡抚)于1月14日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日本使团对张、邵极尽侮辱之能事,并驱逐回国。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只得任命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议和。
李鸿章到了北京,但慈禧却称病不见,光绪接见了他。
2月22日的朝会中,光绪帝让群臣讨论媾和之事,李鸿章坚决反对割地,翁同龢主张巨额赔款,孙毓汶、徐用仪认为若拒绝割地,和平交涉将无法继续……群臣莫衷一是。
李鸿章声称:“割地则不行,议不成则归耳!”其后李拜会各国公使,乞求干涉,但均无结果。
见割地已成定局,李于3月2日上奏皇帝,要求“面谕训诲”,要从光绪帝那里得到明确的割地授权不可。
光绪帝无奈,只好表示可以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
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率100多名随员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
李鸿章小道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3月20日正式开启了和谈,4月15日最后一轮谈判,4月17日签订条约。
历史趣谈日本人为什么点名要李鸿章出面谈《马关条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日本人为什么点名要李鸿章出面谈《马关条约》导语:仗打到这个份儿上,派员议和已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
李鸿章左思右想,觉得如果在日本志得意满、趾高气扬之时,派大员贸然前往,恐怕会遭日方仗打到这个份儿上,派员议和已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
李鸿章左思右想,觉得如果在日本志得意满、趾高气扬之时,派大员贸然前往,恐怕会遭日方奚落。
因此,他在给恭亲王奕?的信中,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在下与张荫桓等人再三商量,觉得现在只想派一名忠实可信的洋员前往,既容易得知对方的意图,又不会引起对方的怀疑。
”李鸿章最终选定的这个人物,就是在天津海关工作20余年的德国人德璀琳。
对于德璀琳,李鸿章在同一封信中写道:“德璀琳在天津工作20多年,对我很忠心,中法议和等事他都暗中相助。
先前伊藤博文到天津与我订约时,他认识伊藤幕僚中的一位英国人,于是又从中相助,很是得力。
如果让他前去日本酌情办理讲和一事,或许能够相机转圜。
”在日本方面,外相陆奥宗光在得知清政府准备派洋人来日本代为商谈议和事项之后,马上与首相伊藤博文进行商议。
他们认为,现在还不是与清廷停战的最佳时机,日本应再次扩大战果,占领东三省部分领土,以此来逼迫清政府作出更大的让步。
更何况,中国政府此时派来的是一名洋人,很可能是来打探虚实的,日本政府不得不防。
因此,二人商定不见德璀琳,迫使中国政府派出更有资格的代表。
德璀琳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到中国。
1895年2月1日,清政府又派张荫桓和邵友濂二人赴日,到达日本人指定的谈判地点广岛。
但伊藤博文对二人百般刁难,甚至不允许他们发密电和北京取得联系。
到达日本的第二天,双方互换国书。
伊藤博文发现张荫桓和邵友濂所生活常识分享。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120年前的资料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120年前的国运抉择120年前的1895年,刚刚过完元宵节,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的清政府派大臣张荫恒等人赴日和谈。
没想到,日方借口中方代表的授权书里没有写明“全权”二字,拒绝谈判,即使张荫恒说可以把新的授权书寄来也不行。
时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还看似随意地问使团随员伍廷芳:“清朝政府怎么不派恭亲王奕?或是我的老朋友李鸿章来呢?”伍廷芳随之反问:“如果李中堂奉命前来议和,贵国愿意订约吗?”伊藤博文答:“如果李中堂前来,我国自然乐意接待,但是还要有符合国际惯例的敕书,必须要有‘全权’二字。
”伊藤博文看似无心的“点名”,让清政府忙乱了起来。
恭亲王奕?是皇室贵族,自然不能去日本受战败议和之辱,于是,这个“屎盆子”就不偏不斜地扣在李鸿章的身上。
倒霉的“全权”大臣早在甲午战争期间,由于大臣们的上奏和攻击,一手操办了北洋水师的李鸿章就因为平壤战役的初期失利被拔掉了三眼花翎,扒掉了黄马褂。
从某种意义说,甲午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李鸿章都是戴罪之身。
好不容易过完了苦涩的甲午年,1895年大年初一,李鸿章一改接受官员拜年的惯例,府门紧闭,不宴客,不见客。
他当然不知道,他的老朋友伊藤博文,此时正坐在中日“国运相赌”的赌桌边,信心十足地等待他这个失意者入席。
“罪臣”李鸿章一下子成了清政府的救命稻草。
为了让伊藤博文相信议和的诚意,清政府重新起用李鸿章,于1895年2月13日赐他“赏还翎顶,开复革留处分,赏还黄马褂”,任命他为“头等全权大臣”,办理跟日本议和事务。
旨意一下达,李鸿章的好友、英国人赫德就知道不妙:“此次和谈必定是沉重而不得人心的任务,和谈者不但会受到全国人民的责骂,更会受到政府的公开谴责。
”美国公使田贝也私下劝李鸿章:“千万别去蹚这番浑水!”沉浮政坛多年的李鸿章并非不知道此行的凶险。
只是,对于奉行儒家传统的他来说,自己的老命本来就是君王的。
皇帝的命令和慈禧太后的旨意,他无从拒绝。
这趟屈辱之行,已然成为他的宿命。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第一次话谈(李中堂奉使日本,与日本大臣问答语。
书记官志之)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赴会议公所。
与伊藤陆奥及书记等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办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
伊藤亦以日皇敕书,奉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
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较。
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李云:“甚妥。
我国敕书,是否妥协!”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藤略思片刻,答曰:“此事明日作覆。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国国主通好,何不悉照各国通例办理?”李云:“我国向来无此办法,且臣下未便相强。
”伊云:“贵国未派中堂之先,固愿修好;然前派张邵大人来此,似未诚心修好;中堂位尊责重,此次奉派为头等全权大臣,实出至诚。
但望贵国既和之后,所有此事前后实在情节,必须明白。
”李云:“我国若非诚心修好,必不派我,我无诚心讲和,亦不来此。
”伊云:“中堂奉派之事,责成甚大;两国停争,重修睦谊,所系匪轻。
中堂阅历已久,更事甚多,所议之事,甚望有成;将来彼此订立永好和约,必能有裨两国。
”李云:“亚细亚洲,我中东两国,最为邻近,且系同文,讵可寻仇?今暂时相争,总以永好为事。
如寻仇不已,则有害于华者,未必于东有益也。
试观欧洲各国,练兵虽强,不轻起衅,我中东既在同洲,亦当效法欧洲。
李鸿章VS伊藤博文
李鸿章VS伊藤博文•马关条约的签订伊藤博文对话李鸿章•伊藤对李鸿章揶揄道: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朝鲜来华与李鸿章谈判,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结果怎样呢?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我的话应验了吧?•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
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政治体制及思想觉悟清朝是中国官员最奴化的时代,大员在皇帝面前以“奴才”自称。
封建官僚体制下的首相哲学,除了固步自封的固态哲学,剩下的只能是亦步亦趋的家犬哲学。
主人永远是对的,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与真理观。
彼时晚清的最高统治者是慈禧,李鸿章为国事可跟她据理力争过一次吗?她让他打就打,让他卖国就卖国。
因为他深知,只有这个主子能确保他的官位。
•慈禧太后这个刚愎自用的最高统治者,最需要的是“事务型奴才”,即“大勤务兵”,并不指望谁替她定国安邦。
•李鸿章的出现,恰恰满足的是慈禧太后的需求而非国家需求。
•庸相李鸿章,最懂慈禧太后的心思,做好“大勤务兵”,并在“裱糊方面”的功夫一流。
李鸿章一贯主张对外和平,避战周旋,太后需要他与友邦周旋,忍国家之辱,负权贵之重。
•李鸿章从一介书生到地方官员,再利用“长毛之乱”,到朝廷大员的位置,最后做到晚晴第一重臣。
李鸿章为官之道•既要做官,又要做事,既要维新,但首先是自保。
这才是李鸿章。
•官场“李鸿章模式”:当官既要做事,又要自保。
敢于做事而疏于自保,下场往往很惨;精于自保而不做事,只是滑头和饭桶。
而李鸿章则是既敢于做事、开创新事业,又精于自保,擅于经营自己的势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位以“拼命做官”为毕生追求的中堂大人,把做官看得高于一切,在他眼里,政治信念是个虚无的东西。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条约上的对话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条约上的对话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马关条约上的对话历史穿梭机 02-17 10:01 大下面这篇文章忘诸君仔细看完,勿忘国耻,切勿再重演,也不要让李中堂再度受辱。
谈判的对手伊藤博文其实还算是日本的文治派,于是他在1909年被朝鲜人刺杀身亡,地点在中国哈尔滨!1895年春天,正在日本马关与日本议和的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在私下会晤时,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
大意是——伊藤对李鸿章揶揄道: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朝鲜来华与李鸿章谈判,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结果怎样呢?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我的话应验了吧?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
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李:“亚细亚洲,我中、东两国最为邻近,且系同文,讵可寻仇?今暂时相争,总以永好为事。
如寻仇不已,则有害于华者,未必与东有益也。
”伊藤:“中堂之论甚惬我心。
十年前,我在津时已与中堂谈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为抱歉。
”伊藤:“和约底稿,限三日内答复:一、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二、中国将盛京省南部地方、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国;三、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三万万两;四、中国再开顺天府、沙市、湘潭、重庆、梧州、苏州、杭州七处为通商口岸,日本国臣民在各口岸可以自由通商设厂。
”下面的对话,是1895年4月,清朝'宰相'李鸿章和日本帝国首相伊藤博文之间的生死争执。
李:请允许敝人略述己见。
首先,赔款二万万两,数额过巨,实非今日我国所能承担。
能否再减轻?伊:如既已言明,本备忘录是在尽量予以减轻而后所拟定,实无再减之余地,尚乞谅解。
【以史为鉴】铭记《马关条约》,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的这些话,字字寒入骨髓
【以史为鉴】铭记《马关条约》,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的这些话,字字寒入骨髓正文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于次年到日本马关,与伊藤博文议和,就签订《马关条约》的事,进行了长达月余的谈判。
两人先后正式会谈了五次,在第三次谈完后,李鸿章遇刺。
伤势恢复后,又进行了第四、第五次正式会谈。
最终大致达成了协议,也就是后来中国史上最为屈辱的《马关条约》。
在第四、第五次谈判中,时年55岁的伊藤博文,给已是73岁的李鸿章好好上了课。
他对李鸿章说的这些话,即使如今看来,也足以令国人有寒入骨髓之感。
其一:中国为难光景,我原深知,故我所备节略,将前次所求于中国者,力为减少,所减有限,我亦有为难之处。
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伊藤这一番话,就足以看出所谓“议和”,哪里有什么“和”可“议”?谈判一开始,就直接和李鸿章说:——我这次开出来的条件,已经考虑到你的难处了。
你现在只有“行”和“不行”两句话可以说。
在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李鸿章也只能是弱弱地问一句:——难道不准分辩?伊藤答的更绝决:——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你可以辩论,但我开出的条件,你一点都不能少。
其二:当李鸿章拿到伊藤开出的条件时,看到日本要求赔款2亿两,便表示:——“赔款二万万,为数甚巨,不能担当”。
伊藤却回道:——减到如此,不能再减;再战,则款更巨矣。
这就成了赤裸裸地要挟了。
——两亿我已经很照顾你了,如果不出这钱,那我们就接着打,我会让你掏更多出来。
此话一出,就彻底断了李鸿章继续讨价还价的念头。
其三:接下来的谈判,就一直围绕如何付款来展开了。
因为毕竟是笔巨款,中国肯定一下子付不起,要延期付,日本就提出延期就要按利息计算。
两人就要不要付息展开了争论,最后,李鸿章有些怒了,来了这么一句:——日虽得胜,何必逼人太甚,使人不能担当!伊藤回道:——不能担当,是否不允之说?可以想象一下伊藤当时的语气与神情,肯定完全是不屑与蔑视了。
——你说不能担当,就是不和我谈了?李鸿章只好赶紧说:——我诚愿修和,只是办不到的事,不能不直说。
李鸿章遇刺及马关议和始末陆奥宗光外交回忆
李鸿章遇刺及马关议和始末陆奥宗光外交回忆『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陆奥宗光是日本明治时代极为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主导的日本19世纪末期的外交思路和外交方式,被后人称为“陆奥式外交”。
《蹇蹇录》是陆奥宗光所撰外交回忆录,内容涉及甲午战争前后,即从朝鲜东学党起义到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这一时段内的日本外交活动。
陆奥宗光本人作为当时伊藤博文内阁的外相,参与几乎所有的重大外交决策。
在这本回忆录中,他围绕自己的亲身经历,细致入微地记述了日本与英、法、美、德、俄等国,以及与清国和朝鲜的外交往复,包括彼时外交文书的具体内容,驻外大使的密电和政府高层会议上的言语交锋等等机密内容,以及如何在中日(马关)谈判中运用各种手段,逼迫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为日本攫取巨大利益的细节。
书中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虚饰自矜的色彩,但总体而言,仍是研究那段历史绕不开的珍贵史料。
我国曾不止一次出版过《蹇蹇录》的中译本。
三联版为引进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由日本相关领域著名学者中塚明校注的权威版本,除《蹇蹇录》本体外,尚有中塚明对不同版本的《蹇蹇录》所做的118条校注。
读者通过陆奥宗光对不同版本《蹇蹇录》的修改情况,可以一窥其隐秘的内心活动,也更有利于理解日本当时的历史状况。
* 文章节选自《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日]陆奥宗光著三联书店2018年1月刊行)。
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进行《马关条约》谈判的情景下关谈判(上)文 | [日]陆奥宗光注:日本本州西南端城市,旧称马关,后改称下关广岛谈判破裂,张、邵二使归国之后,欧美各国对日清事件更加关注。
虽然因张、邵所持全权委任状的不完备而导致日本政府拒绝与他们谈判这件事无人能够提出异议,但欧美各国默认清国的行为往往多有无法以国际公法规定加以约束之处,因此几乎所有欧美国家对于此类事情都习以为常,并未感到怪异。
比起嘲笑清国政府的浅陋无知,他们更惊讶于日本以这种口实拒绝清使,甚至怀疑其间是否存有异志与阴谋,对我国将来的举动产生了较大怀疑。
人教版北京全部地区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北京全部地区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是()①炎帝②黄帝③尧④舜。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A【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
故选A。
第2题.汉武帝时,盐铁大商东郭咸阳、孔仅和洛阳商贾之子桑弘羊等,在盐铁专卖期间,逐渐步入官场,主持专卖事宜。
这表明当时()A: 商人地位有所提高B: 抑商政策时断时续C: 国家垄断经济命脉D: 察举制度切实可行【答案】A【解答】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盐铁大商逐渐步入官场,即表明当时商人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武帝时抑商政策是一直推行的而不是时断时续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商人地位有所提高而不是国家垄断经济命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不涉及到察举制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第3题.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清康熙时人归玄恭曾言: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其观点反映出()A: 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B: 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 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答案】D【解答】材料信息表明明代商人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正面,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人们对商人的认可,即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文学叙事方式的创新,故A项错误;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说明文学创作仍然受儒家思想影响,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时代的国策,不可能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
马关谈判相关内容
马关谈判相关内容
以下是 9 条关于马关谈判的内容:
1. 马关谈判那可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较量啊!就好像两个高手过招,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你想想,李鸿章去和日本人谈,那压力得有多大啊!就好比你要去面对一个特别难缠的对手,一点都不能马虎。
2. 马关谈判的时候,那场面紧张得很呐!双方都在争啊,争那一点点的优势。
这不就跟咱平时砍价一样嘛,都想占点便宜。
当时的谈判桌不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嘛!
3. 哎,马关谈判中咱可是受了不少委屈啊!那些条款,真让人无奈。
这就好像被人强行塞了一堆苦果子,不吃还不行,真憋气!
4. 马关谈判难道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戏剧吗?李鸿章他们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得绞尽脑汁去应对呀。
这和你遇到难题努力想办法解决不是一样的嘛!
5. 你们知道吗,马关谈判真的决定了很多啊!那可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稍微走错一步后果都不堪设想。
这不就像走钢丝,稍微一晃就危险啦!
6. 谈到马关谈判,那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啊!双方的博弈,不就是在找一个平衡点吗?就像拔河比赛,都在使劲,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7. 马关谈判里的故事可多啦!那时的紧张氛围,简直让人透不过气。
你说是不是像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想找个透气的地方都难啊?
8. 马关谈判不只是谈判啊,那是国家命运的角力啊!想象一下,那场面得有多激烈。
简直跟两只老虎争地盘一样刺激啊!
9. 马关谈判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影响。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从中吸取经验,不断努力让国家更加强大,绝不能让这样的屈辱再次发生!绝不能!。
马关谈判桌上的一段驳辩(李鸿章对伊藤博文)
马关谈判桌上的一段驳辩(李鸿章对伊藤博文)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湘、淮等军在辽东战场被击溃,使朝廷中的主战派大为泄气,束手无策,缄口不言。
二月十日,光绪皇帝召见军机大臣,讨论战事,“问诸臣,时事如此,战和皆无可恃,言及宗社,声泪并发”。
军机大臣们也是一筹莫展。
次日,再次召开军机会议,认为除了按倭国要求派李鸿章赴日和谈外,别无它途。
二月十八日,清政府通知倭国政府,准备派出全权代表进行和谈。
倭国明确提出“中国应在赔偿军费、确认朝鲜独立外,并由于战争的结果,必须割让土地”。
二十二日,朝廷招李鸿章进京,当天与军机大臣共同入觐。
当谈起倭国可能要求割地时,李鸿章表示“割地不可行,议不成则归耳”,翁同和也希望能做到不割地。
其余大臣则担心不割地,不能议和。
李鸿章便请翁同和一起前往倭国议和,翁以过去未办过洋务推托不允。
光绪皇帝询问海防情形,李鸿章奏答:“实无把握,不敢粉饰”。
如此商议数日,计无所出。
至二十五日,慈禧召见李鸿章与军机大臣,李鸿章和恭亲王奕忻都面奏须割地问题,西太后听了大为不悦,自后推病不出,命一切遵光绪旨意。
三月二日,清政府万般无奈,只能同意授予李鸿章“商让土地之权”。
李鸿章请训光绪后,于三月十四日乘船从天津萧然登程。
1895年3月20日下午在日方选定的马关红石山下安德天皇祠旁的春帆楼,中日两国全权大臣举行首次停战谈判①中方参赞、二品顶戴候选道马建忠②李鸿章养子、中方参议、江苏存记道李经方③中方首席代表、北洋大臣、直录总督李鸿章(73岁) ④参赞、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罗丰禄⑤中方参赞、二品顶戴候选道伍廷芳⑥日方首席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54岁) ⑦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51岁) ⑧伊东书记官长⑨外相秘书田中三月十九日,李鸿章一行一三十五人抵达倭国马关。
二十日,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人举行第一次谈判。
双方寒暄已毕,李鸿章即发表大篇议论:“贵我两国乃东洋两大国,人种文物相同,利害攸关。
贵国近年进步巨大,侪身泰西各强之列,实令人钦羡不止。
2023年重庆中考历史试题
2023年重庆中考历史试题A卷(附答案)(开卷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这表明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B.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2.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历史探究学习中,照绕主题收集了一些史料,现摘录部分典型如C.人口迁徙与区域开发D.商业繁盛与文化交流3.《中华文明史》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使得少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下层人士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这表明科举制度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4.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
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
这说明A.儒家思想受到冲击B.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C.元代重视文化建设D.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5.1895年,清朝使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时,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见右图)。
从中可得出的信息是A.台湾人民坚决反抗日本割占台湾B.清朝官员为虎作张加速台湾沦陷C.台湾已被置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D.台湾人民的斗争被日军残酷镇压6.(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
日本在《马关条约》中的谈判
日本在《马关条约》谈判中技巧案例资料:据《中国历史秘闻轶事》载文,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之后,清朝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去日本谈判。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到达日本马关,从20日起,双方在春帆楼开始谈判。
在第三次会议结束后,李鸿章从春帆楼乘轿返回下榻处,途中遇刺客枪击,弹中李的左颊眼下方。
李鸿章遇刺后,表现得很镇定,当他苏醒过来,看着浸满鲜血的血衣,立即嘱咐随员将血衣保存好,不要洗掉血迹,并感慨地说:“此血可以报国矣”。
刺杀事件发生后,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本方面很紧张,深怕影响和谈条件,伊藤博文气急败坏地说:“这一事件的发生比战场上一两个师团的溃败还要严重。
”伊藤博文亲自去李鸿章的住处慰问,天皇也派出御医为李鸿章治伤。
但李鸿章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在得到日方的一点让步后,便立即恢复了和谈。
李鸿章去日本马关谈判前,日本已完全破译了清政府的密码,而李鸿章却全然不知,谈判期间,李鸿章一直跟清廷保持着电讯联系,而联系的内容完全被日方掌握,所以,日方对李鸿章的谈判底线了如指掌。
据后来得知,日本政府在马关议和期间破译的密电就有22次。
当李鸿章谈判期间遇刺受伤、日方担心李鸿章中断谈判回国,但从密电上得知,李没有回国的意思,于是大胆放心地制定谈判策略,逼迫李鸿章就范,最终签订了条件极为苛刻的《马关条约》。
案例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期,一方面,日本自己国家财力耗不上,战争补给跟不上,国际上各列强害怕大清国利益被日本占尽而开始反对,阻挠日本扩大战争;另一方面,清政府国力耗尽,没有能力打赢日本,又一直担心王朝所在地北京和当权者自身的安全,开始主动议和。
于是,双方各为自己的打算开始谋求谈判。
谈判双方优劣势分析:日本以战胜国出现在谈判桌上,由强大的军队为后盾自然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清政府战败,军队无力抵抗,可打牌仅寄望与各列强的干预,毫无疑问处于下方。
日本在谈判中实施的技巧:1、巧妙选择谈判时间。
作为强势方选择的谈判时间,清政府首先提出议和之后,在日本方面,外相陆奥宗光在得知清政府准备派洋人来日本代为商谈议和事项之后,马上与首相伊藤博文进行商议。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面对考验和挑战,我们中国该怎么办? 国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国际: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969中苏珍宝岛之战
1971.4 “小球推动大球”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两 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 ——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1972年上海公报:“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82年“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表明: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它无意 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 (邓小平)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外交成就
1979年,中美建交 2001年上海APEC会议召开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外交也受到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如:东海,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僵持; 南海,中国同菲律宾等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加剧,在陆上,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长期僵持不下,去 年出现了中印“帐篷对峙”事件。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作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 国民党 当局的 “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博雅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博雅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图反映了英、法、德、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该国最有可能是A.英国B.德国C.日本D.法国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图表可知,该国在中国出口贸易的总额比重在1871-1881年这一阶段发展较慢,在1881-1911年这一段时期所占比重增长速度较快,在1911-1921年这一时期该国在中国出口贸易的总额比重增速非常快。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乘机在加紧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促使日本在中国的出口总额的比重迅速增长,故C项符合题意。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英法德三国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与图表信息不符合,故ABD三项均排除。
2. 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 6万英里。
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的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B.巩固国防的需要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开发边疆的需求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题干中的时间“1825年、1840年、1880年、1900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是两次工业革命,所以A项错误。
B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美国政府提出了两项计划:一是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一是援助亚非拉地区的“第四点计划”。
其中1948至1952年向西欧提供了131.5亿美元;1950—51年、1952、1953年分别向亚非拉提供了3900万美元、1.27亿美元、1.45亿美元。
其目的是A.防止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蔓延B.帮助西欧和亚非拉各国发展经济C.与苏联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D.与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对峙参考答案: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都是美苏冷战的表现,表面上是援助,实则通过经济手段控制,防止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是真正的目的;CD是不选,当时美苏主要是冷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学荣: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马关谈话(五)
冯学荣: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马关谈话(五)
以清政府书记员速记《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这份可信史料为依据,请读者朋友跟随冯老尸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895年日本马关的谈判桌上,来听听当时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都谈了些什么,原文是文言文,冯老尸翻译成现代中文。
(续上篇:上回,伊藤博文提出二亿两白银的赔款要求,李鸿章一个劲儿哭穷,这回,我们看李鸿章怎样和伊藤博文进行讨价还价)
李鸿章:如果贵国天皇不批准您去当我们中国的首相,你就去不了,我们都是给皇帝打工的,所以也请您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谅我的处境,如果照二亿两白银这个数字,写进条约,外国就知道我们必须找他们借钱才能还债,到时候他们一定要挟我们、支付昂贵的利息,到时候我们借不到钱,还不上赔款,最终又是失信于贵国,到时候我们两国又只能重新开战,您又何苦对我国相逼太甚呢。
伊藤博文:借钱还债,这是你们中国的事情,与我无关啊。
李鸿章:我们没钱偿还赔款啊,怎么办呢?伊藤博文:正是因为我们深深知道贵国有困难,所以我们才减到这个数(从三亿两减到二亿两),已经实在没有办法再减少了。
李鸿章:还是要请您再减少一些。
伊藤博文:实在是减不了。
李鸿章:首期
赔款缴纳之后,剩下的款子以每年5%的利率收取利息,德国对法国就是这样算的,但是中国自从道光、咸丰年间以来,三次偿还英国和法国的军费,都没有计算利息,只是到期拖欠没还的时候,才加算利息的,贵国这笔钱,怎么能够参照西方各国的例子呢?伊藤博文:如果全部赔款都能付清,自然不用计算利息。
李鸿章:但是二亿两白银,我国实在是给不起,这样好吗?我们每年给贵国支付5%的利息,本金就不用还了,可以吗?伊藤博文: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相当于找我国(日本)借二亿两白银,我国没有这么多的钱出借。
李鸿章:贵国根本不需要实际借出本金,贵国只管收取利息即可。
(冯学荣点评:李鸿章这是要空手套白狼,除非伊藤博文是傻子,否则都不会答应,李鸿章是要将死马当活马来医,也实在是没办法了)伊藤博文:这个办不到。
李鸿章:(除了首期之外)余下的款项,可以加息,但是我们只支付利息,不实际偿还本金,这是我提出的办法,请您仔细考虑下。
伊藤博文:一般而言,打仗之后的赔款是要一次性付清的,这次我们之所以答应给你们分期付款,就已经是给了你们轻松了。
李鸿章:赔款一次性付清,世界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先例,当年德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赔款,也是分期支付的,现在我们中国先支付利息,等到我们慢慢筹集到足够的本金了,再支付本金,这样可以吗?伊藤博文:这个也办不到。
李鸿章:既然这样办不到,那么(除了首
期之外)余下的款子,就应该免息,这笔赔款本身就数额巨大,如果再加上利息,就相当于是赔款两次了。
伊藤博文:如果一次性付清,或者虽然分期,但是分期的期限较短的话,可以给你们免息。
李鸿章:我们的国库早就空了,必须要借外债,这样好吗?等我们借到了外债,到时候再将分期的年限缩短,行不行?伊藤博文:条约内必须锁定还债分期的年限(意即不可随意更改)。
李鸿章:我们在条约内加上这么一句,说如果中国可以提前还清的话,余款就可以免息,好不好?伊藤博文:如果能将款项付清的话,利息可以免掉。
李鸿章:首期我们付清了,就应该免息,而不论我们首期交了多少。
伊藤博文:首期应该交五千万两白银,此后一年内再交五千万两,如果第二年全部交清的话,可以免息。
李鸿章:如果第二年的钱我们交不清,余款可以免息吗?李鸿章:看余款有多少,如果数字不大的话,就免掉利息怎样?李鸿章:利息我们实在是无法接受,这次(甲午)战争,日本虽然打胜了,但是你们总没能强得过英国和法国吧?当年英国法国对中国,赔款都没有强行要求利息(此处疑指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中法战争),这次我们给你们日本支付分期利息,中国人一旦知道,舆论必然大哗,况且这次赔款本身数额就巨大,如果再加上利息,那就真的是不得了。
伊藤博文:看贵国能不能全数付清了。
李鸿章:只要您答应免息,一定全数付清,自不用劳烦阁下多说。
伊
藤博文:所谓全部付清,也不是叫你们一次性付清,如果能在两年内(分期)付清,那么可以免掉你们的利息。
李鸿章:我无法答应,借债的权力不在于我,而是另有其人,到时如果能借到,自然能立马还清,日本虽然打了胜仗,但是也不要欺人太甚、强迫我们办我们办不到的事情。
伊藤博文:您说办不到,是不是不同意的意思?李鸿章:我这次来谈和是真心诚意的,不能说假话,办不到的事情,我不得不直说。
伊藤博文:从我给出的方案来看,我们已经尽力减少要求了。
李鸿章:再说割地一条,我看欧洲各国打仗的历史,没有战胜国要求将尚未占领之地全部割让的先例,德国的军队够强了吧?德国的兵都打到巴黎了,最后也只割了两个县那么点地方,剩下的都还给了法国,今天贵国(日本)要求割让奉天(沈阳)以南、日军所占领的整个辽东半岛,这是不是太过分了?事后欧洲各国一定会笑话你们的。
伊藤博文:欧洲各国打仗的历史多了,德国法国之战只是其中一例而已(意思是:欧洲国家也有割让未占之地的先例)。
李鸿章:英国和法国的部队也曾经占领过中国的城市,但是从来没有强求割地的。
(冯学荣点评:弱国外交难,李鸿章这是在睁眼说瞎话,香港割让给英国就是一个先例,李鸿章其实是在不择手段忽悠伊藤博文,以求条件减少一分是一分)伊藤博文:英国法国打你们,是另有所图,不能拿他们的例子来说我们(甲午战争)这件事。
李鸿章:您例如
说辽东的营口,这是我们中国收取关税的重地,一向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贵国又要我们赔款,又要割占我们的关税重地(营口),这是什么道理呢?伊藤博文:营口的关税,也是出自当地货物(意思是并非源自外来货物)。
李鸿章:对嘛,你夺了我们的营口,你就占有了营口的物产和财富,不但这样,你们还要我们另外进行赔款,这又是什么道理嘛?伊藤博文:这个,没有办法,只能这样。
李鸿章:就像养孩子一样嘛,你又要他长身体,又不给他喂奶,这样做,那孩子肯定是死路一条嘛。
伊藤博文:您怎么可以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吃奶的孩子呢?李鸿章:今天我们中国贫弱,还真是如同一个吃奶的孩子,而且营口这个地方啊,你们割占了,对你们并没有什么好处,营口北部地方广大,物产丰富,贵国一旦割占了营口关,那么北部的物产只能从内地走陆路了,那么要纳内地的税,好了,从内地上船,再运到营口港,又要交一次关税,这样货物就很贵,贵了就滞销,滞销就停产,停产之后,(你们的)关税就没有了,而且营口北部的土产一旦走了内陆路线,中国的官员叫他们从别处出口、或者加重厘金税收,中国商人根本没有不听话的。
伊藤博文:这一点,未来我们两国可以商量解决,而且我们两国也可以和欧美各国共同商量,更何况将来我们拟定陆路通商章程,这一点应该也是要谈到的。
李鸿章:中国对自己的物产加税,是中国的内政事务,怎么可以和外国商量着
办?所以说啊,你们割占营口,对你们其实没有什么好处,我建议你们不如再考虑别的地方,营口就算了吧。
伊藤博文:营口以北的地方,我们已经让了,实在没有办法再让了。
(冯学荣注:在李鸿章养伤期间,伊藤博文通过文书来往,提出的原方案是割让北纬41度线以南的辽东半岛,这次是修正方案,伊藤博文的确已经作出让步)李鸿章:还有台湾岛,日本部队并未攻占台湾,为何要割让台湾岛?伊藤博文:台湾岛是我们两国商量割让之地,与日本部队是否已经攻占,并无逻辑联系。
李鸿章:如果我们不答应割让台湾岛呢,你们又怎样?伊藤博文:如果必须要日本兵攻占的地方,贵国才肯割让,那么如果我们的兵从山东省一路杀进内地,攻占你们几个省,你们怎么办?李鸿章:那是你们日本发明的新做法了,部队攻破的地方,西方各国从来没有全部占领的,你日本要是那样做,岂不是要让西方各国笑话你?伊藤博文:那你们为什么将黑龙江、吉林的故土割让给俄国呢?(冯学荣点评:伊藤博文此处应指的是中俄《北京条约》)
(未完待续)
翻译整理/冯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