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件体系在康熙御用龙纹瓷器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明成化青花龙纹特征

明成化青花龙纹特征

明成化青花龙纹特征
明代成化青花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青花龙纹瓷器更是成为了明代瓷器中的一大特色。

明成化青花龙纹瓷器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纹饰,展现了当时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水平。

首先,成化青花龙纹瓷器的特征之一是其精美的龙纹图案。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物,因此成为了瓷器装饰中的常见图案。

而成化青花龙纹瓷器中的龙纹图案则更加细腻、生动,龙身蜿蜒曲折,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龙纹图案不仅展现了匠人们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祥瑞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成化青花龙纹瓷器的特征之二是其独特的纹饰风格。

在青花龙纹瓷器上,除了龙纹图案外,常常还配以各种花卉、云纹、浪纹等装饰,这些纹饰与龙纹相得益彰,相互映衬,使整个瓷器更加美观、富有层次感。

同时,这些纹饰也展现了当时的审美趣味,体现了成化时期瓷器装饰风格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明成化青花龙纹瓷器以其精美的龙纹图案和独特的纹饰风格成为了明代瓷器中的一大特色。

这些瓷器不仅展现了当时
匠人们的高超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清代官窑瓷器的文化历史藏友们好。

今天我主要讲一下清代初期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官窑器的鉴定和它们的收藏。

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官窑器,官窑器的定义是什么。

官窑器就是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美无瑕的专供皇室享用的,或者供皇室来赏赐,或者馈赠的一种精美的瓷器,我们称之为官窑器。

官窑器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1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明清两代,地点是景德镇御窑厂。

好多其它窑口在明清两代生产的瓷器也有进贡给皇室的不能叫官窑器,只能说是贡器或者民窑贡器。

还有的藏友问,宋代不是有五大名窑吗。

均汝官哥定也有个官窑,这个官窑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官窑。

只能说是宋代的著名窑口。

为什么呢?1是宋代不是明清两代。

2不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是河南开封或者是浙江杭州生产的。

所以第一要说明的就是时间和地点。

第二要说明的是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厂地处景德镇珠山龙珠阁。

御窑厂的窑工要求很严格。

一定是技术精湛,而且有很高造诣的有经验的窑工。

所以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非常精美。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往往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好,但时间长。

远远不能满足宫廷的需求,所以供需之间的矛盾很大。

怎么来平衡这个予盾呢?还有一个制度称之为“官搭民窑”或者叫“官搭民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在民窑里选择质量最好的窑口、最有信誉的窑主,在他的窑里再选择最适宜烧制瓷器的窑位。

为什么呢?一个窑可以烧好多瓷器,但是不是每一个部位烧出来的瓷器都非常满意。

因为受火的部位有均匀和不均匀之分,所以一个窑里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位置让给“官搭民烧”送给御窑厂的瓷坯来用。

“官搭民烧”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可以把它列入御窑厂官窑器的范畴。

同时“官搭民烧”的窑有一个很严格的检验制度,稍稍有一点瑕疵就不能交上去,打碎或处理掉。

质量不好还要赔偿,这种制度保证了“官搭民烧”的质量和御窑厂产品的质量相提并论。

第三“官搭民烧”还有景德镇御窑厂烧的坯,是用最好的瓷土烧制出来的。

瓷坯当然是洁白如玉,而且造型奇特新颖。

明代古代瓷器上行龙纹的形状

明代古代瓷器上行龙纹的形状

明代古代瓷器上行龙纹的形状
明代瓷器上的龙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明代龙纹的形状经历了一定的演变,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 头部:明代龙的头部通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着突出的额头和尖锐的耳朵。

龙眼炯炯有神,常常是半闭或微睁的状态,给人一种威严而神秘的感觉。

2. 颈部:明代瓷器上的龙纹颈部相对较长,线条流畅,有时会呈现出波浪状的弯曲。

龙的颈部往往装饰有细腻的鬃毛或鳞片,增强了立体感和动态效果。

3. 身体:明代龙纹的身体修长有力,线条流畅,呈现出一种优雅而矫健的姿态。

龙鳞清晰可见,排列整齐,通常呈菱形或鱼鳞状。

龙的肢体强壮有力,爪子尖锐有力,表现出一种威猛之势。

4. 尾部:明代龙纹的尾部长而卷曲,有时会呈现出螺旋状或飘带状的形态。

尾端常常装饰有华丽的羽毛或火焰纹,增加了视觉冲击力。

5. 附属物:明代瓷器上的龙纹常常伴有祥云、火焰、水波等附属物,这些元素与龙纹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总的来说,明代瓷器上的龙纹形态多样且富有变化,
既有威严庄重的一面,也有优雅灵动的一面。

这些龙纹不仅展示了明代瓷器的精湛工艺和审美追求,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的影响。

龙纹瓷器的魅力与历史背景

龙纹瓷器的魅力与历史背景

龙纹瓷器的魅力与历史背景龙纹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龙纹瓷器的魅力以及其历史背景。

一、龙纹瓷器的魅力1. 独特的造型和图案龙纹瓷器以龙为主题,其造型和图案都与龙相关。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权力、尊贵和吉祥。

龙纹瓷器的造型通常是器物的整体形状,如盘、碗、瓶等,都以龙的形象为基础进行设计。

而龙纹瓷器的图案则是以龙为主题,通过绘画技法将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器物表面。

这些独特的造型和图案使龙纹瓷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价值。

2. 精湛的工艺技巧龙纹瓷器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道复杂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选择、制作模具、制作胎体、绘制图案、上釉、烧制等。

其中,绘制龙纹图案是制作龙纹瓷器的关键环节。

绘制龙纹需要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经验,艺人们需要准确地掌握龙的形态特征和线条变化,以及绘画工具的运用。

通过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艺人们将龙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瓷器上,使其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3. 丰富的文化内涵龙纹瓷器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龙纹瓷器通过龙的形象和图案,传递了中国人对权力、尊贵和吉祥的追求。

同时,龙纹瓷器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龙纹瓷器的历史背景龙纹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陶瓷工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制作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瓷器制作技术。

而龙纹瓷器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和明代。

在唐代,龙纹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唐代的龙纹瓷器以青瓷为主,采用刻花和浮雕的方式表现龙的形象。

清代瓷器四爪龙的说法

清代瓷器四爪龙的说法

清代瓷器四爪龙的说法
清代瓷器四爪龙是中国古代瓷器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图案,它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四爪龙是指龙的图案中,龙只展示了四只爪子而非五爪,这与明代至清代初期使用五爪龙图案的瓷器有所区别。

在明代,五爪龙被定为皇家专用图案,成为皇室特权的象征。

然而,随着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清朝帝王以独特的方式阐释了瓷器的文化内涵。

清代统治者认为五爪龙已成为明朝皇室的象征,因此,清朝开始使用四爪龙图案。

四爪龙瓷器在清代的制作中,凸显出了纹饰的精致和细腻。

四爪龙瓷器上的龙纹绘制精美,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清代的瓷器工匠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使得四爪龙瓷器充满了艺术魅力和美感。

虽然四爪龙瓷器在清代成为常见的装饰图案,但并非所有清代瓷器都采用了这种图案。

细心观察清代瓷器的话,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各式各样的装饰图案,如花卉、神兽、山水等。

这些不同的图案都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观念。

总之,清代瓷器四爪龙是中国古代瓷器装饰图案中的一种,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代表了清代瓷器制作工艺的高度成就和审美追求。

通过欣赏和研究四爪龙瓷器,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康熙年制五彩龙纹冬瓜罐讲解

康熙年制五彩龙纹冬瓜罐讲解

康熙年制五彩龙纹冬瓜罐讲解这件康熙年制官窑五彩龙纹冬瓜罐,口径12,腹径32,足径12.5,高42厘米。

乃罕见的康熙年制官窑五彩瓷器精品。

此器器身绘纹饰六层。

从口部开始分别为蕉叶纹,缠枝莲纹,卷草捧寿字纹,圆形开光海水龙纹,如意云头纹,莲瓣纹。

器盖为六方形宝珠钮,绘纹饰四层,分别为回旋纹,卷草纹,开光龙凤纹,如意云头纹。

装饰华丽,纹饰绘画拙而不乱。

有明显的康熙年制官窑五彩的特征。

康熙年制五彩以大红大绿,施彩繁缛为基本风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鉴别可从以下几方面:(1)瓷土淘炼不精,器身显粗糙,胎体较为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现象。

大器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非常明显。

盘碗等圆器底心下凹。

(2)釉面不如嘉靖、隆庆时期莹润,后期釉面稀薄而显青白色。

(3)色彩喜欢大红大绿,更以红色为重,对比强烈,多用青花作图案的一部分。

很多器物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

(4)所绘图案线条细腻,繁密过之而气魄不足,青花勾线上所填的彩,常漫出双勾线而命名纹饰显得精率模糊,所画人物上下比例失调。

图案以炽烈取胜。

(5)器物多大件,但瓷土粘接不牢,胎体厚重;完整器少见,整器也常见粘接处的裂痕。

中小型器物有盘、碗、盆、盒之类。

此器器型硕大,不太规整,口沿书大明康熙年制年制六字楷书官窑款,底部无釉露胎。

迎光斜视,釉面有一层五颜六色的贝壳一样的光晕,俗称蛤蜊光。

一般而言,釉上彩瓷百年以上者,都会有蛤蜊光出现。

由于康熙年制五彩之瓷物稀价昂,清代康熙、雍正两朝争相模仿,连款识(包括官窑)亦仿,加之离康熙年制时期年代不久,故有相当高的水准,甚至达到“与真无二”境地,极易混淆。

但康雍所仿之器通常胎体较致密、器型规整,纹饰图案较为细腻,没有大明那种拙的感觉。

尤其青花色调,不是灰蓝就是呈翠毛蓝,与回青泛紫的青花发色是不同的,熟悉的人自然不难鉴别。

中国传统龙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龙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龙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韩旭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现代图形设计的发展日新月异,竞争也日趋激烈,这更要求做为设计学系的学生能够有敏捷的思维创新能力。

而龙纹样作为中国传统设计元素,不仅影响着中国传统设计还辐射影响着日韩东南亚等各国的传统设计文化,而在当代龙纹样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这也让龙纹样更成为我们从中吸取设计灵感的至宝。

将龙纹样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之中表达出民族特色,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的、地域特色的附加值。

这样才能让真正的民族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关键词:龙文化;传统;设计;影响;运用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graphic designing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which is more requirements for design students can have quick thinking innovation ability. But as Chinese traditional dragon pattern design elements, not only affect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design also radiate influence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in southeas t Asia,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design pattern dragon is the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dragon pattern, the more we draw design inspiration of wealth. The dragon grain to apply modern graphic design express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mining, history ,and the added value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can make real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to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Key words:Dragon Culture; Traditional; Design; Influence; Provide1、龙文化1.1 中国传统龙纹样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古瓷资料:清帝王堂名款瓷器!

古瓷资料:清帝王堂名款瓷器!

古瓷资料:清帝王堂名款瓷器!古瓷资料:清帝王堂名款瓷器!堂名、齋名壹般是⽂⼈⼠⼤夫的居室之名,這種⾵氣在清代尤為盛⾏。

據《清⼈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壹書記載,當時有據可查的齋名、室名就有數千個。

清代帝王也常將⾃⼰居住的地⽅冠以書齋、堂名、以明其誌、抒其懷。

這種堂名、齋名之⾵在瓷器上也有所表現。

清⼈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壹書中說:“瓷款之堂名、齋名者,⼤抵皆⽤楷書,制品之⼈有四類,壹為帝王,壹為親貴,壹為名⼠⽽達官者,壹為雅匠良⼯也。

”其書漢雲:“稱堂、稱齋者,親王、親貴、達官、名匠皆有之,若稱書屋、⼭房者,稱珍藏、珍玩、雅制、雅玩者,親王達官有之,⽽帝王無是也,故此類款,概謂之稱家款。

”據耿寶昌先⽣在《明清瓷器鑒定》壹書中對清代瓷器的不完全統計,屬於堂名款壹類的瓷器有250多種,但是在這些堂名款瓷器中,哪些屬於帝王專⽤之瓷,⽂獻中卻很少記載。

帝王堂名款瓷器出現的時間較早,在宋代定窯、汝窯、鈞窯瓷器上就有“奉華”、“慈福”、“德壽”等銘⽂,主要是宋室宮殿之名。

歷代帝王都有⾃⼰的堂名款瓷器,也往往⽤壹些典雅的堂名、齋名書於瓷器上,在傳世品中這些瓷器占有壹定⽐重,只是⽬前很難與⽂獻記載相對應。

關于清代帝王的堂名款瓷器,《飲流齋說瓷》⼀書有少量論述,其⽈:“乾隆有彩華、彩秀⼆堂,皆內府物也,雍正為東園、⽂⽯⼭房;雍乾間為紅荔⼭房;乾隆為友棠咨硯書屋、瑤華道⼈;道光為⼗硯齋。

”但是《飲流齋說瓷》中的這些記載究竟依據的材料是什麽?他所記載的堂室是否確有出處?這些堂室是否均為帝王所有?據⽬前筆者所掌握的資料看,帝王的堂名往往與帝王的活動範圍有關,其中⼤部分應在紫禁城宮中或圓明園、承德避暑⼭莊等地⾏宮內,⽬前能夠確切查有出處的帝王堂名款瓷器有以下幾種:“中和堂”款瓷器:中和堂为圆明园内建筑,康熙皇帝曾在此居住,传世品中书“中和堂”款器物,主要为青花釉⾥红器,有盘、碗、碟、盆等,纹饰多为⼭⽔⼈物图。

“中和堂”款中⼜有“康熙⾟亥中和堂制”(康熙⼗年,公元1672年)、“康熙壬⼦中和堂制”(康熙⼗⼀年,公元1673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年,公元1674年)、“中和堂制”等不同款识,分别代表不同时期中和堂款瓷器。

龙凤呈祥——明清瓷器中的龙凤文化

龙凤呈祥——明清瓷器中的龙凤文化

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龙凤呈祥—明清瓷器中的龙凤文化秦欣欣(新乡市博物馆,河南 新乡 453000)龙凤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的图腾崇拜,《说文解字》中对龙与凤皆有所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能入渊。

”“凤,神鸟也。

天老曰:凤之象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见则天下大安宁。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中,龙凤形象逐渐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文化体系,融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智慧与理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艺术工匠们创造性地将龙凤纹作为题材,装饰于陶瓷器、玉器、漆器、木雕、服饰刺绣、古建筑等,龙凤图案题材于皇权而言象征着权力地位,在民间中有吉祥嘉瑞的美好寓意,上至皇亲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龙凤纹备受喜爱与推崇。

龙凤纹作为题材装饰于陶瓷器上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的龙凤图案呈现出抽象、简单、拙朴的几何纹样,后经历历史演变,龙凤图案随着社会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变得细致精美。

本文选取部分新乡市博物馆藏明清时期的精美龙凤纹瓷器,带领大家共同领略龙凤之祥。

二、“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绿彩龙凤纹瓷碗此碗为清代康熙时期生产,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通高7.2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5.7厘米。

该碗圆口外撇、深腹、圈足,造型规整,内外通体施黄釉。

口外沿一周卷草纹,碗心于绿彩双圈内有如意云头纹,碗外壁绘制绿色龙凤云纹,圈足上部绘一周莲瓣纹饰。

碗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因描绘龙与凤相对飞舞的画面,故名“龙凤纹”。

龙和凤都是古代的祥瑞之物,龙代表真龙天子,象征着权威,而凤代表一国之母,象征美丽仁爱,龙凤结合则代表天下太平,盛世清明,高贵吉祥。

在我国传统理念中,常将龙凤相配,寓意高贵吉祥,也多用在瓷器装饰上,通常称作“龙凤呈祥纹”。

一、“大明嘉靖年制”款青花云龙纹碗此碗为明代嘉靖时期生产,通高14.4厘米,腹径28厘米,口径32.5厘米,底径15厘米。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上)打开文本图片集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即成为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

战国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范印在器物上。

龙的形体大小不一,形制主要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龙角卷曲,嘴部刻画细腻,但身躯较为呆板,颈、腹及尾部的变化不大,龙爪似蹄。

隋代青瓷鸡头龙首四系壶(图1)即为此时的典型器物,壶高49.5、腹径24.5、口径11、足径13厘米,为盘口鼓腹,颈部饰有两道箍装饰,肩部两侧各有对称的两个桥形系。

肩部一龙作耳,龙身为双条脊状塑造,龙口紧衔盘口,与之对称的另一面是昂首的鸡首,大大的鸡冠,睁眼目视前方。

腹部饰花瓣纹及锯齿形花纹,均为模印。

通常来说,带管状流的壶是从唐代开始的,而隋代以前的壶都是用鸡头作流的。

此壶釉色光润、洁净,为隋代青瓷精品。

五代时期,龙纹开始作为一种纹饰或图案出现在瓷器上,且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此时的龙纹像走兽,身体及四肢较粗,有尾,三趾,以宝珠、火焰、云朵、波涛作衬托。

宋代的龙纹由兽形变成蛇形,宝珠、火焰在面部作燃烧状。

瓷上装饰方法不同,越窑用贴花、刻花、划花;定窑用刻花、印花;吉州窑用剪纸贴花;磁州窑用釉下黑花的表现手法。

元代强盛而统一的社会背景使元瓷得到很好的发展,瓷上龙纹的艺术水平又有所提高,除堆贴等基本表现手法外,刻画、模印也出现在瓷器装饰上。

元龙身形矫健、细颈长身,体态奔放、动作自如、充满生机。

龙身多数披麟,身、尾界限清晰,龙首有角、发,却无双须,具清新飘逸的神韵。

自元代始,对龙纹的烧造已有规定,至元二年(1336)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是龙纹最终演变成封建帝王权威象征的发端。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并织绣龙凤纹,违者罪及染造之人。

统治者对龙纹实行垄断,凡饰有龙纹的瓷器大多为官窑器物,制作之精细、技艺之高超绝非民窑器物的纹饰可比。

清代龙纹的特点(一)

清代龙纹的特点(一)

清代龙纹的特点(一)清代龙纹的特点一、历史背景•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阶段,时间跨度较长,包括康乾盛世和晚清国运式微的时期。

•清代龙纹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龙纹的象征意义•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最具有神奇力量和权威性的生物形象之一。

•龙图案常被视为吉祥、权威、美好和神秘的象征,代表着皇权和国家的统一。

三、清代龙纹的特点1.细腻华丽:–清代龙纹刻画细腻,线条流畅,整体呈现出华丽的视觉效果。

–龙身上的鳞片、背鳍和龙爪等细节表现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2.纹饰繁复:–清代龙纹纹饰十分繁复,常常以螺旋形、回纹和云纹等为基本形态。

–龙的身躯、腹部、尾巴等部位都覆盖着丰富多样的纹饰,形成了一种丰富、繁复的图案构成。

3.装饰广泛:–清代龙纹不仅出现在宫廷建筑、家具和工艺品上,还出现在织锦、玉器、陶瓷、书画和漆器等各种艺术作品中。

–龙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彰显了清代龙纹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

四、清代龙纹的传承与发展•清代的龙纹艺术不仅是对以往传统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清代龙纹的艺术创作与制作工艺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技艺要求,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代龙纹艺术体系。

五、结语•清代龙纹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种繁复细腻的纹饰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湛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及文化氛围的特点。

六、龙纹的影响与意义•清代龙纹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受到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认可。

•龙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龙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七、保护与传承•龙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龙纹艺术的保护,鼓励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和传统技艺的传授。

大英博物馆藏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是民国仿古瓷

大英博物馆藏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是民国仿古瓷

⼤英博物馆藏⾄正⼗⼀年青花云龙纹象⽿瓶是民国仿古瓷⼤英博物馆藏⾄正⼗⼀年青花云龙纹象⽿瓶是民国仿古瓷⾼家炬⼀、⼤英博物馆藏⾄正⼗⼀年青花云龙纹象⽿瓶的来历故事还要从⼀位收藏和研究中国古陶瓷的英国⼈珀西⽡尔·⼤维德爵⼠说起,据洪作稼介绍,他已经从多⽅⾯查询和收集这位收藏家的⽣平资料,⽤以研究西⽅⼈对于中国陶瓷的鉴赏学和历史影响。

在他收集的资料中表明,⼤维德曾数次到中国寻宝,通过中国某银⾏购得⼤批清宫藏瓷,并在各地古玩⾏⼤量收购各种古董,这就是今天⼤维德中国艺术馆的馆藏基础。

这次搜宝⼤⾏动让⼤维德更加热爱中国古瓷器,此后他结识了中国福建旅英华侨吴赉熙,当得知吴的⼿中有两只元代青花⼤瓶,他便欣然买了下来。

这两只⼤瓶据吴赉熙所说是来⾃北京智化寺的寺藏之物,不过琉璃⼚的古董商们都拒绝收售。

瓶⼦颈⼝的⼏⾏落款⾮常特别,这数⾏青料写就的“供养款”可不同于⼀般的青花纹饰,很可能是⼤瓶的订制者为向神明供奉的器物⽽签的款识。

“信州路⽟⼭县顺城乡德教⾥荆塘社,奉圣弟⼦张⽂进喜舍⾹炉、花瓶⼀付,祈保合家清吉,⼦⼥平安。

⾄正⼗⼀年四⽉良⾠谨记,星源祖殿胡净⼀元帅打供。

”在这5⾏62字的落款中,包括⼀个极为重要的年份“⾄正⼗⼀年”,这是中国元代末期的⼀个年号,也正是这位⾄正皇帝,强⼤的王朝在他⼿中消耗殆尽为什么古董商不肯收这两只⼤瓶呢,问题正出在落款上。

“元⽆青花,此乃国史之定论也”。

原来,传统的古董商怎么都不肯相信这种书写了“⾄正⼗⼀年”款识的⼤瓶真是元代之物。

吴赉熙后将其带到英国,就这样两只⼤瓶也加⼊了⼤维德的收藏。

1929年,英国学者霍布逊见到了这批藏品,对于这位著名的中国古陶瓷研究者来讲,远没有中国古董商的窠⾅之绊,当他辨认出⼤瓶颈部的纪年款,⽴即兴奋地在⼀家名为《⽼家具》的杂志上公布了⾃⼰的发现,⽂章标题就是《明以前的青花瓷》,不过⽂章并没有⽴即引起学术界或者收藏界的关注。

时光荏苒,1950年的时候,⼤维德将他的全部瓷器都捐赠给了伦敦⼤学,伦敦⼤学的亚⾮学院因此成⽴了⼤维德中国艺术基⾦会,并且将这批稀世珍品陈设展出,这就是洪作稼多次观察“⼤维德瓶(云龙纹象⽿瓶)”的地⽅。

图说瓷器鉴定要诀(四),康熙瓷器中龙纹的鉴定方法

图说瓷器鉴定要诀(四),康熙瓷器中龙纹的鉴定方法

图说瓷器鉴定要诀(四),康熙瓷器中龙纹的鉴定方法龙有九似,取九家之长: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虾,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将天上飞禽、水中游鱼、陆地走兽合为一体。

在中华民族文化不断的融合中,龙纹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也自称是龙的传人。

正是由于我们文化中对龙纹的深厚感情,使得龙纹瓷器在市场上备受追捧。

本期我们主要讲解一下康熙时期瓷器上龙纹的时代特征和鉴定方法。

清康熙青花云龙纹盘(官窑)一、康熙龙纹的种类康熙龙纹分为:普通龙纹(行走龙、正面龙)、团龙纹、夔龙纹、螭龙纹、翼龙纹五种。

其中翼龙纹较为少见,民窑几乎不见。

二、康熙龙纹的时代特征(断代技巧)明清时期龙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王朝刚刚建立的的初期,龙纹比较凶猛,绘画精细;但随着王朝逐渐衰落,瓷器上龙纹的绘画也趋于图案化,龙纹的气势全无,毫无精神。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除鳌拜,平三番,收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

国力昌盛,开启了康乾盛世。

此时的龙纹气势如虹,凶猛异常。

普通龙纹鉴定技巧:1. 龙头肉髻多(康熙鬼头龙也是因此得名,是康熙龙纹典型的特征,其他时期肉髻都没有康熙时大);肉髻多也就是龙的额头肉多而显的突出2. 上颚短、下颚长(区别明清龙纹的典型特征,明代龙纹与之相反);清康熙官窑龙纹3. 双眼凶狠,龙须长而抖动,腹部画成蛇腹,龙身弯曲张弛有力;清康熙官窑龙纹4. 鳞片饱满,有的鳞片和鳞片之间用露白显示鳞片的立体感,但也有个别的民窑龙纹鳞片画成网格状(网格状鳞片清晚期常见);清康熙青花龙纹清康熙民窑龙纹清晚期光绪龙纹5. 龙肘粗壮,龙爪呈一字形(清代的龙爪基本上都呈一字形,只有仿明代龙纹时不按此规律),如锋利的尖刀一般,康熙时三爪、四爪龙多见,五爪反而少见。

背鳍倒刺有规则排列。

(龙肘粗壮、龙爪锋利是康熙时期的典型特征)龙爪一字形背鳍有规则排列团龙纹的鉴定技巧:1.龙纹肉髻突出,鬼头龙特点明显。

2.龙身弯曲有力,龙纹团成圆形显得舒展自然。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特点和鉴定技巧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特点和鉴定技巧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特点和鉴定技巧康熙时期的民窑青花瓷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巅峰之作,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釉色莹润:康熙民窑青花瓷的釉色晶莹剔透,呈现出一种瑰丽的质感。

良好的釉色表现出了匠人对瓷器质感的追求。

它可以通过观察釉面光洁度和釉面色彩的饱满度来鉴别。

二、装饰精细:青花瓷的装饰技法在康熙时期达到了巅峰。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装饰非常精细,纹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

瓷器的纹样有虬龙、凤鸟、花卉、人物故事等内容,构图优美,形象栩栩如生。

观察瓷器上的纹样是否精细,线条是否流畅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三、色彩鲜艳:康熙民窑青花瓷使用的彩色釉料具有鲜艳的色彩,色泽明亮耀眼。

康熙时期青花瓷的蓝色釉料是由钴制成的,釉色浓稠,蓝色纯正,青蓝色的调配比例得当。

观察瓷器上的蓝色是否均匀鲜艳,色彩是否符合康熙时期的特点也是鉴别真伪的手段之一四、器形端庄:康熙民窑青花瓷的器形通常端庄大方,线条流畅,比例协调。

瓷器的轮廓及其比例的协调是其品质好坏的重要体现。

观察瓷器的造型是否端庄大方,线条是否流畅有助于判断其真伪。

一、观察瓷器的整体品质:观察瓷器是否完整,有无破损、修补痕迹等。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品质通常较高,制作精良,因此如果发现瓷器存在明显破损或修补,那可能是伪制品。

二、观察瓷器的器型:观察瓷器的整体造型是否符合康熙时期的风格。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器型通常端庄大方,线条流畅。

如果瓷器的器型与康熙时期的特点相差甚远,那可能是后世的仿制品。

三、观察瓷器的纹饰:观察瓷器上的纹饰是否精细、线条是否流畅。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纹饰非常精美,纹样有虬龙、凤鸟、花卉、人物故事等内容,构图优美,形象逼真。

如果纹饰粗糙、线条不连贯,那可能是仿制品。

四、观察瓷器的釉色:观察瓷器的釉色是否晶莹剔透,是否有釉面色彩的饱满度。

康熙民窑青花瓷的釉色通常非常好,纯净透亮。

如果釉色暗淡无光、表面粗糙,那可能是伪制品。

五、辨别瓷器的年代:通过观察瓷器的生产年代标识、胎体质地、烧制工艺等来辨别瓷器的时代。

了解中国2000年来传统瓷器中常用的24种纹饰

了解中国2000年来传统瓷器中常用的24种纹饰

了解中国2000年来传统瓷器中常用的24种纹饰鱼纹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他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如鱼藻纹、鱼鸟纹等;狭义上仅指纯粹的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

鱼纹的表现手法有深刻、彩绘、模印、塑贴等。

鱼水组合的画面称为海水鱼纹或水波游鱼纹。

如耀州窑青釉花口碗内壁上的海水鱼纹,以篦状工具左旋右转刻划细密的水波纹,以粗健的线条勾勒出游鱼,动态真切自然。

鱼与莲组成的画面,称为鱼莲纹或莲池游鱼纹;鱼与水藻相配称为鱼藻纹。

磁州窑的鱼藻纹最为生动,水藻飘动,鱼儿浮游,水藻飘指显示水的流向,令人感受到鱼逆流而上的动态。

元、明、清瓷器中鱼藻纹饰更为普遍,多用青花、釉里红、五彩表现单尾或双尾鱼纹,鲭、鲢、鲤、鳜或鲭、鲐、鲤、鲫鱼四鱼与水草组成的寓意纹饰。

明宣德蓝釉鱼藻纹盘,以晶莹艳丽的宝石蓝色釉托起洁白如玉的鱼藻,清丽动人。

鱼藻纹“鱼”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意思。

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陶瓷装饰图案。

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鱼纹盘相融。

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

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摩羯纹摩羯本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公元4世纪末传入中国。

经隋唐,摩羯形象融入龙首的特征。

宋代瓷器上的摩羯纹多见于耀州窑瓷器。

往往在青瓷碗的内壁刻划头上长角、鼻子长而上卷、鱼体鱼尾的鱼形摩羯,或在碗心的莲池中盘旋,或在碗壁的碧波中对游。

摩羯纹有的作为主题纹饰出现,也有作辅助纹饰的,与水波、莲荷、荷叶等组成带状纹,衬托婴戏主题纹饰。

鸟纹广义上可包含鸟纹与其他内容组合的纹饰,如花鸟纹;狭义上仅指纯粹鸟纹或以鸟纹为主体的纹饰。

神话性质的凤纹或其他瑞禽纹也归在鸟纹类属。

鸟纹的表现技法有刻划、彩绘、模印、塑贴等。

唐宋以后,受中国画影响的鸟纹多与花卉纹相配为饰,习称花鸟纹。

智慧树知到《中国陶瓷欣赏》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陶瓷欣赏》见面课答案
A.耀州窑
B.越窑
C.定窑
D.龙泉窑
正确答案:定窑
4、先在器物坯体表面施釉或施化妆土,并刻划出花纹,然后将花纹部分或纹样以外的釉层或化妆土层剔去,露出胎体的装饰方法是
A.刻花
B.划花
C.剔花
D.印花
正确答案:剔花
5、宋代定窑,还常常把纹样刻成印章,再印到坯上,可以是散点排列,也可连续成花边这就是
A.滚印
A.吹釉
B.刮釉
C.浇釉
D.淋釉
正确答案:刮釉
3、最早的烧陶方法,是把陶坯埋在柴里烧,为保持温度,又用泥把坯和柴都封起来,这叫
A.埋烧
B.覆烧
C.堆烧
D.穴烧
正确答案:堆烧
4、在早期古窑中,烧窑时,火焰由火膛进入火道,然后经火眼进入窑室,上升流经坯件,最后烟从窑室顶部的排烟孔排出窑外的属于
A.横穴窑
智慧树知到《中国陶瓷欣赏》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刻画工巧世固鲜 陶瓷刻画技法
1、以下不属于加法装饰的是
A.模印贴花
B.贴花纸贴花
C.镂雕
D.堆贴
正确答案:镂雕
2、以下不属于减法装饰的是
A.贴花
B.刻花
C.划花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镂雕
正确答案:贴花
3、坯薄,刻花浅而疏。双线刀是其特色:一刀下去, 双线一宽一窄,文武相辅,柔和流畅而儒雅。装饰内容以荷花纹居多。描述的是哪个窑口的刻花特色
1、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的植物纹是
A.莲瓣纹
B.菊瓣纹
C.竹枝纹
D.杂草纹
正确答案:莲瓣纹
2、被人们视为美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的植物纹是
A.莲瓣纹
B.牡丹纹
C.缠枝纹

康熙瓷器器型特点介绍

康熙瓷器器型特点介绍

康熙瓷器器型特点介绍
康熙瓷器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统治期间制作的瓷器,其器型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尺寸宏大:康熙时期的瓷器通常比较大型,器物的尺寸相对于以往的明代和宋代来说更加庞大,具有雄伟壮观的视觉效果。

2. 形制繁多:康熙时期的瓷器器型丰富多样,包括瓶、壶、盘、碗、碟等等。

不仅有传统的形制,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奇特殊的器形。

3. 细腻的手工艺:康熙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器物各个部分的造型处理都非常细腻,比如瓶颈细长、瓶口细密,碗、盘的胎体薄而均匀。

同时,康熙瓷器的全景绘画以及花鸟、山水等图案的勾线、涂彩都具有独特的韵味。

4. 独特的釉色效果:康熙时期的瓷器釉色多样,釉色由清透到浑厚,有时带有鱼腥纹、青蛤斑、茄皮花等独特纹样,使得器物表面呈现出优雅而丰富的观感。

总体来说,康熙瓷器器型特点丰富多样,器物制作精湛,具有华丽的外观和细腻的工艺,体现了当时的制瓷技术水平和文化艺术的辉煌。

雍正时期流行“过墙龙”

雍正时期流行“过墙龙”

100过墙龙,是一种瓷器工艺技法。

清雍正时期民窑的花卉类纹饰非常丰富,有不少花卉图案喜用“过枝”技法绘画。

即所绘的花卉由内盘碗的里部,越过器口延续到外壁上的纹饰,这种画法通常称为“过枝花”或“过墙花”。

“过墙龙”的绘画技法,在清朝雍正时期的民窑龙纹盘、碗中非常流行,龙的头部与前半截身体画在盘心,后半部分与尾巴通过盘口或直接画在外壁成为“过墙龙”。

尽管“过墙龙”的画法别出心裁,却总给人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增加了神秘感,代表皇室威严的猛龙因何画成这样?这种画法在雍正时期何以非常流行?这种瓷器的画法跟雍正皇帝谜一样的即位有关。

传说康熙皇帝本来想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四子雍正派人进宫把皇圣旨改成了传位于四子,才有了雍正皇帝的顺利即位。

雍正改诏篡位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雍正被视为来路不正的皇帝,这种说法也同样影响到制瓷行业,久而久之,这种情绪被画匠、手工业者和艺人通过“过墙龙”这种别致的画法,把文人墨客的想法在瓷器上表现出来。

“过墙龙”这种画法既表现了对皇帝的怀疑,同时也是草根儿对皇权的调侃。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过墙龙”是否影射雍正皇帝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凝结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幽默和智慧。

“过墙龙”是瓷器绘画中比较典型的图案之一,盛行于雍正,直到清末仍在瓷器上大量出现,这类风格主要在民间窑口的盘、碗等瓷器上出现较多,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官窑瓷器较少,也有粉彩出现,整体价格不是很高,但精品价格不菲,目前是收藏投资的价值洼地。

雍正时期流行“过墙龙”文 武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康熙:我的摇铃尊灵感来自四羊方尊

康熙:我的摇铃尊灵感来自四羊方尊

康熙:我的摇铃尊灵感来自四羊方尊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4期我们现在一般把尊叫做“樽”,“樽”就是酒杯的意思,这个大家都知道,只不过在古代,尊是流行于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酒器,像著名的“四羊方尊”,高近60 厘米。

不同于青铜尊的典雅、大气,古瓷尊中还有一类小巧、优美的器型,这种器型微撇小口,颈部细长,腹呈弧形或筒式,浅圈足,平底,整个器型线条力度感非常强烈。

因为这种器型的形状近似手执的小铃铛,所以名叫“摇铃尊”。

康熙首创器型其实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尊的影子,只是伴随着青铜礼器的没落,尊的使用没有商周时期频繁而已,尊与彝一样,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宋朝之后,开始专指一类器物。

摇铃尊是康熙时期,景德镇模仿藏传佛教法器长柄铜铃而创新的样式,它的用途多为皇室对藏传佛教寺庙及高僧的赏赐。

这种小巧优美的器型一经烧造成功便开始流行,与此同时,摇铃尊上还出现了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粉彩、斗彩、五彩等多种工艺品种,成为当时官窑瓷器里的珍稀之品。

康熙之后,雍正、乾隆、嘉庆朝也多有青花釉里红等的摇铃尊烧造,可在各方面已经不能和康熙间的名品相媲美了,现存的精品摇铃尊多出自清康熙时期。

摇铃尊的典雅别致从现存的一些清代摇铃尊来看,许多摇铃尊都是大片留白,在底部或者瓶身、瓶口处小范围用釉色点缀,再加上摇铃尊本身的线条美感,真可谓是美不胜收,韵味无穷。

摇铃尊的这种美,非常有古意神韵,它的线条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是既柔美又刚健,加上精品摇铃尊的胎体很薄,胎质细密坚硬,洁白若初雪,所以不论是在上面上各种色釉,高温固彩,还是任其形成天然造化,呈现自然窑变的流丽色彩,抑或是用珐琅银料等材料妙手绘纹,都可显出别致的美来。

摇铃尊粗看其实和梅瓶有点相像,瓶颈向上延伸,由粗渐细,然后稍稍展开,轮廓之变自然流畅、舒展优美,令人观之回味悠长。

而且摇铃尊不同于中大型的酒器,虽然也称为“尊”但其大小基本都是二三十厘米,这种小巧器型所具有的隽秀、典雅美感,让其在瓷器界占有一席之地。

四合如意云龙纹模板

四合如意云龙纹模板

道光官窑云龙纹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Lorem Ipsum is not simply random text. It has roots in a piece of classical Latin literature from 45 BC
云龙纹 图案mple text
Sample text
Sample text
Sample text
Sample text
云龙纹 图案介绍
15
云龙纹之衰退
同治民窑较精致瓷器上的云龙纹与同期官窑器纹饰差别不大。同治民窑云龙纹的最大特色是作为辅助的云纹有了很大 的变化,出现了前期不曾有过的卷云纹,勾边留白云朵如片片叶子搭配在一起。龙头的画法也有了变化,与其说是龙 首倒不如说是狮子头更为合适。龙鳞的刻划也趋于简单。 光绪官窑器云龙纹基本上继承了康雍乾时的传统技法。光绪民窑器云龙纹明显粗糙不精,龙眼无神,龙爪无力。
嘉庆官窑云龙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Lorem Ipsum is not simply random text. It has roots in a piece of classical Latin literature from 45 BC
正德瓷器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Lorem Ipsum is not simply random text. It has roots in a piece of classical Latin literature from 45 BC
云龙纹 图案介绍
2

云 龙 纹 之 由 来
「龙为主纹,云为辅纹,龙或做驾云疾驰状,或在云间蟠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件体系在康熙御用龙纹瓷器中的应用
模件体系通常是指以标准化的零件组装物品的生产体系。

大量预制的模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迅速装配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单元。

模件的使用在我国古代极为频繁,文字、青铜器、雕塑、瓷器、建筑等等都离不开模件体系的应用。

康熙御用瓷器上有着众多的龙纹纹饰,这些龙纹纹饰都是通过模件体系创造出的变化无穷的单元。

康熙龙纹瓷器分析
清代康熙一朝,由于经济贸易发达,于康熙十九年在景德镇恢复御窑厂,在青花瓷的烧制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行龙与云龙、花卉龙、龙凤的关系
在所有龙纹纹饰的瓷器中,行龙纹饰为最简单、最普遍的装饰题材,常出现于盘、碗等器物的器壁,以一条或多条行龙首尾相连绘于器物表面。

在此之外,
由于瓷器颜色表现丰富,可以出现不同的组合,如康熙款素三彩暗云龙花果纹盘中,将行龙绘为刻划的暗龙纹样式,配以素三彩花果纹样以丰富纹样内容。

在行龙纹的基础上,云龙纹瓷器数量巨大,可以说占了半壁江山。

其龙纹形象几乎与行龙龙纹无异,只是在行龙纹饰的留白处增加了若干数量的云纹填补,就像商代中后期青铜器上三层花形式的回纹,并不会影响主体龙纹。

如果说瓷器上的颜色会影响到图像的辨识,那么康熙款白釉暗花云龙纹小盅与青花云龙纹碗则更好地解读了龙纹与云纹的关系。

花卉龙纹与行龙纹和云龙纹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装饰系统里的叠加关系。

如康熙款黄地三彩云龙花卉纹大盘中的纹饰,盘外侧为首尾相接的行龙纹与云纹组成的云龙纹纹饰,内侧绘各类花卉图案,其中有兰花、梅花、菊花等。

这些花绘纹饰分别代表了各种吉祥寓意,各种不同的寓意集于一身。

龙凤纹的出现,看似是一个独立而成的题材,代表着龙凤呈祥的吉祥寓意,但是通过观察行龙纹可以发现,龙凤纹实际上是在行龙纹装饰上的增加。

而与花卉龙纹不同,在行龙纹装饰上增加了凤纹,不仅仅是意向寓意的阐述,更组成了一种带有特殊意义的题材。

这就像汉字中“明”字左右部分分别是“日”与
“月”,两个字的组合,产生了一个新字义一样。

龙凤纹纹饰题材的瓷器很多,如常见的康熙款五彩龙凤纹碗、大清年制款白釉暗花龙纹等,其纹饰组成均为龙纹、凤纹、花卉纹饰和极少数的云纹。

独特的团龙、升龙及二龙戏珠
在康熙款黄地素三彩里双龙外团龙纹盘中可以看到,团龙纹均单独以不同颜色出现。

就像行龙纹一样,团龙纹往往可以不与其他模件组合使用。

相似的团龙纹出现方式见于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款釉里红团龙纹碗、青花团龙纹螭耳连盘杯、康熙款青花团云龙纹碗等。

如康熙款釉里红双龙纹观音瓶,筒体以白色为底,唯龙纹为釉里红色,双目以黑色点睛。

纹饰以向上升起的龙纹为主,龙身呈S形,体型健硕,极具动感。

而相同的纹饰在同时期的康熙款青花龙纹梅瓶和青花双龙纹瓶等均有体现,且龙纹走势、形体、结构等相类似。

由此可见升龙可以作为独立出现的模件纹饰出现于器身。

二龙戏珠纹饰很早就成为了重要的龙纹装饰之一。

康熙款黄地青花双龙纹盘为典型的二龙戏珠纹饰。

盘心绘二龙与火球和火纹,形成了二龙戏珠的固定纹饰形式。

海水龙纹的多样性
在海水龙纹纹饰中,康熙款青花鱼龙纹高足盘和康熙款青花龙红海水纹盘的纹饰形式与云龙纹类似,主体纹饰为行龙纹。

也许是为了表达水中蛟龙的形象,故将云纹变为海水纹,从而组成了康熙款青花龙红海水纹盘中的海水龙纹形式。

而康熙款青花龙红海水纹盘中,海水纹并无太多变化,而龙纹却和行龙海水纹的行龙纹不同,变为了盘龙纹,从而组成了新样式的海水龙纹纹饰。

模件体系在龙纹中的体现
在以上这些瓷器中,无论是盘、碗还是瓶等,都遵循了一个固定的体系。

我们看到的这些题材都包含了内容独特的母题,比如云纹、海水纹、凤纹、团龙纹、行龙纹等,这些母题就可以被称为模件。

而这些模件自身又有其特殊性,原因在于,模件是由颜色、笔法、线条等元素构成的。

所有模件都来自于手绘,所以就算构图一致,也仍然会出现一定差异。

所以说模件绘制时的灵活性,造就了模件使用的广泛性和可能性。

比如,当绘制特定位置的特定图案时,画工便可以按照附着体的造型、空间大小等因素适当地调整模件造型,也可以通过变化模件的绘画质量或尺寸突出不同模件在构图中的主次地位。

正如《万物》中所述:“通过模件的绘画,便可形成一个构图,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单元。

”在建构这些单元时,画工拥有自己的自由主张,因为在绘画时可以选择模件的种类及数量多少。

有一些模件可以相互替换,一些模件可能被完全排除。

比如,我们没有见过海水纹与火纹同时出现的瓷器,也没有见过两个团龙纹和一个火珠组成的二龙戏珠图案等。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画工组合其构图时受到的程式化影响,比如固定的二龙戏珠图案。

另外,云龙纹中,云纹的个体数量可能完全取决于画工对于构图的把握,这就像是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三层花中回纹铺底时的填充数量一样,并没有特殊的要求。

另外,每个模件的独特性和适应性,又允许画工将其与别的母体组合在迥然不同的表面上。

比如,在海水龙纹中,既可以用行龙纹与海水纹搭配,又可以用团龙纹搭配,虽然其表现出的形式略有不同,但是内容却大体一致。

行龙纹中,有的为单色釉瓷,而有的行龙纹则配以素三彩,作为装饰。

模件化母题的适应性在组合使用时可以非常好地证明其便利之处,允许画工在不同大小、不同造型的瓷器中创造一种令人愉悦的整体之美,同时也便于使用者辨认出同属一套的瓷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