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合集下载

真实性:新闻摄影的生命

真实性:新闻摄影的生命

真实性:新闻摄影的生命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本文论述了真实对于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分析了新闻摄影失真的原因及手段,阐述了坚持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真实性新闻摄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读者阅读要求的提高,反应快捷、视觉冲击强的新闻摄影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新闻摄影在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理念,不仅被广泛认同和接受,而且也越来越成为报界的自觉行为。

新闻摄影是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以瞬间形式所作的记录,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一、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摄影,是人们运用照相机械和感光材料记录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象化手段。

它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新闻报道、科学技术研究和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

新闻摄影是报道新闻的摄影。

用摄影的手段进行新闻报道,是新闻摄影的目的和任务,也是新闻摄影区别于其它摄影的本质所在。

用摄影去报道新闻,必须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必须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定义规定了新闻摄影的特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摄影要揭示客观事实的真相就必须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力求尊重客观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当然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摄影从业者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现场抓取典型瞬间,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本质含义和独有的特点是其现场纪实性,这就要求作为新闻照片必须同时具有事实的真实、形象的真实、文字说明的真实这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真实性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坚持和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保证主流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二、新闻摄影失真的原因及手段失真伴随着新闻摄影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闻摄影的不断发展,摄影器材的不断进步,新闻摄影的造假现象也开始逐渐增多。

极少数摄影师以种种不正当理由,对新闻图片滥用数字技术,对原始图像信息进行随意修改,严重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

第三章新闻摄影基本理论

第三章新闻摄影基本理论

第三章新闻摄影基本理论第一编新闻摄影基本史论第三章新闻摄影基本理论第一节新闻摄影的含义1、新闻摄影的概念新闻摄影是对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是使用包括静态、动态等各种摄影手段来记录影像的新闻报道活动。

它是以图文结合或声画结合的方式,记录新闻事件、传递新闻信息的视觉新闻传播活动。

2、新闻摄影概念所包含的两个层次新闻摄影的概念应该是包含了静态的新闻图片摄影和动态的纪录电影、电视新闻等在内的所有摄影手段记录影像的新闻报道活动。

3、摄影包括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摄影,专指以照相机为工具,以照片为表现形式的静态摄影;广义的摄影,则指一切用摄影手段记录影像的活动,不仅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还包括用摄影机、摄像机拍摄的动态影像。

4 新闻摄影定义的内涵:⑴新闻摄影首先是一种新闻传播活动。

⑵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形象。

①首先,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②其次,新闻摄影的对象还须具备可视性,也就是需要有形象。

⑶新闻摄影的表现方式是图文并茂和视听结合。

⑷新闻摄影的目的在于记录新闻、传播信息。

5 作为新闻传播的摄影和作为艺术创作的摄影之间的联系与区别:①新闻摄影从属于新闻传播,这一点划清了新闻摄影与艺术创作的界线。

它不是虚构的,不能根据作者的主观意图去干涉、摆布乃至于“创作”对象,而必须根据客观性的原则,去真实地记录、反映和再现新闻现场、事件和人物。

②艺术摄影,是摄影师以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为基础,通过各种摄影技巧来表现他所看到的事物,凭借摄影的语言来构造摄影的艺术美,带给人以美的愉悦。

影视剧的摄影,则是通过对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来讲述一个虚构的故事,从而表达创作者的观念和思想。

这些艺术创作,更侧重于创作者主观思想意识的表达。

③新闻摄影必须面对一个真实的空间和现场,面对真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新闻摄影师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去记录、再现新闻事实和新闻形象。

尽管新闻摄影者的报道内容、方法和角度是有选择的,是存在主观性的,但从根本上说,新闻摄影仍是一种对于现实的客观记录。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PPT)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PPT)

三、新闻真实不是对新闻进行静态式的判断,而是一个不断运动、
历经反复的过程。
总体来说,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就是:准确无误地报道事实,科学
地分析解释事实,没有任何曲解、夸大和缩小,从事实的整体和
联系上看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案例三:
上面是1993.4.1《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 其中一篇造成连锁反应的虚假报道《谁是世纪幸运婴儿?》。2000 年6月5日《大河报》 “特别报道”撰文披露事件始末。
疑问:
既然黄继光已经牺牲了,他在扑向敌人的火力
点之前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记者是怎样采访到的?
想一想,问 题出在哪? 案例二: „„在整个犯罪当中,男性受害人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五十一,女性受 害人占百分之三十六。 „„从犯罪者来说,男性占到百分之九十五,女性犯罪在百分之三左右。 ——《人民政协报》2000年11月10日
在社会环境深刻变化、媒体格局走向多元的态势下,要想使新闻 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增强社会责任、担当历史使命,就要从高校新
闻专业学生中强化新闻真实性原则。让学生了解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正确把握真实性原则,是新闻采写教学的重要任务。
1
如何理解新闻真实? 新闻失实原因分析 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穆青追求新闻真实的实践给我们的启发
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节
目。
造假者: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
【真相】:
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王岐山市长批示: “如属实要严办,如属虚假,要公开澄清事实!”赵凤桐副市长
要求:“请市工商局即派人检查并报情况”。7月15日,北京市公
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案情大白——
2
新闻失实原因分析

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闻媒体与受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人们重视新闻是因为它传播了客观的事实真实如果事实不准确,新闻本身价值便不复存在了。

需要人情的是,媒体作为宣传的的工具,是无法命令受众的,要产生影响力获得受众的信赖就必须报道真实可靠的消息,如果任虚假的新闻大行其道,新闻的世界再无“真实”这一方洁净的水域,新闻只会以狼来了似的悲剧惨淡收场。

近日,一则新闻——《2017年英语将不再参加高考》在网上发酵,通过网络传播后,演变成《2017年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

高考牵动人心,此条新闻的受关注度可想而知。

但是不久,事件的当事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通过媒体表示:“英语退出高考”系误读。

其实,这个改革方向,此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已经对外透露,各地也已经推出了改革时间表,并引发了各种讨论。

但是这些改革,并没有明确英语退出高考。

而在此次的网络传播中,“英语退出高考”却成了新闻热点和卖点。

不管是恶意炒作、断章取义还是信息误读,虚假新闻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防止此类假新闻“兴风作浪”,除了媒体要坚守自身的职业操守外,受众也要有一定的媒介素养,避免为其传播推波助澜。

新闻事实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体的竞争激烈。

为争夺受众,夸大发行量,提高收视率,乐此不疲的制假以产生轰动效应,迎合“宁求奇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二是媒体的整体素质降低与行业管理的缺陷。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及时快捷的获取新闻,事实上人为放宽了行业标准,庞杂而混乱的新闻采编队伍使媒体整体素质下降。

最后,新闻造假问题不仅仅是个业务问题,还是一个道德问题。

虚假新闻的背后是一个沽名钓誉、声色犬马的恶性循环,违背了新闻从业者基本的职业道德,没有原则,没有底线,让身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良心一再被质疑与拷问,变得一文不值。

新闻就是用事实说话。

脱离了现实,在冠冕华丽的的外衣也只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躯壳了无生机,无数的事实证明真实才是新闻的根本,是新闻的生命与核心所在。

解读《新闻摄影》各章节和部分重点知识

解读《新闻摄影》各章节和部分重点知识

解读《新闻摄影》各章节和部分重点知识第一篇:解读《新闻摄影》各章节和部分重点知识自考新闻摄影知识串讲参考资料:技术部分:1、照相机——原理、结构;类型;镜头及附件;使用与维护2、感光材料——发展史;结构;种类;性能;选用3、曝光控制--原理;影响因素;测光与控制;影调控制7、景深与超焦距--景深;影响因素;具体运用;超焦距8、摄影滤光器--原理;黑白、彩色;黑彩通用13、数码摄影系统--组成、处理9、彩色摄影的基本理论--原理,色温;表现;影响因素10、拍摄取景的基本常识--考虑的问题;光线的作用;形式法则4、各种光线下的摄影——天气;日落日出;夜间;室内5、人造光摄影——持续光源;闪光;6、动体摄影——器材、拍摄、方法11、感光片的冲洗——黑白、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12、照片的制作——黑白、彩色、彩色扩印理论部分:1、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性——定义、内涵、特性、优势2、新闻摄影的地位与功能——地位、功能8、新闻摄影记者的修养——基本修养、工作特点、当代特征9、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新闻道德、法律问题3、新闻摄影的体裁及文字说明——体裁、文字说明写作4、新闻摄影的主题与题材——主题、题材5、新闻摄影的评价标准——一般标准、评价原则、优秀评选标准6、形象采访与现场抓拍——形象采访、抓拍、事件与非事件性7、图片编辑——修养、编辑工作、与记者的关系第十四章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性第一节关于新闻摄影定义的探讨一、新闻摄影概述新闻摄影概念:广义,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图片新闻、记录电影和新闻电视三大类。

狭义,专指以照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图文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1、不是简单的并列在一起,是两要素有机的完美结合。

2、是平等的结合。

3、具有划时代意义。

4、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

5、最终体现在书、报、刊版面上的结合。

二、新闻摄影的定义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摄影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摄影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摄影概论》复习题一、定义和特征(一)、什么是新闻摄影?⏹新闻摄影就是用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或该新闻相关联的事实),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进行报道(颜志刚,1985)⏹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记录,以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递信息(蒋齐生,1987)⏹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

(《新闻摄影学概论》)⏹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第二版))(二)、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关系⏹纪实摄影的目的在于记录和反映社会生活状态,揭示人们对现实生活处境,进而影响社会发展。

⏹纪实摄影的重点是表现拍摄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揭示事件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新闻摄影的目的和重点是记录事件本身、传达新闻信息。

(三)、什么是报道摄影?新闻摄影与报道摄影的关系⏹报道摄影,指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所有报道形式。

包括专题报道和图片故事,版面上单张非新闻的特写报道,在摄影室里使用模特、道具拍摄刊登于报刊的汽车版、时装版、美食版和家居版上类似广告的图片,在杂志封面上出现的摄影插图等。

(曾璜)(两者关系略)(四)、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各特征的含义?新闻性新闻价值、新闻由头真实性形象性形象性与真实性的关系思想性与导向性新闻性——对新闻价值的把握真实性——新闻摄影的生命⏹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有两个层面:一是事实真实,二是总体真实。

⏹真图片假新闻⏹假新闻假图片⏹后期造假形象性——形象蕴含信息1、直观可视2、典型瞬间3、记录历史思想性和导向性——通过主题体现(五)、如何把握新闻摄影报道的新闻价值?1、题材重大影响面广、有知名人物参与,是一种涉及面较广的冲突或斗争或历史事件2、独家新闻罕见的新闻事实,独特的发现能力和思维方法3、拍摄难度大灾难事件、战争、突发事件第一现场4、时效性强:合乎时宜,配合形势,报道及时5、接近性强事情就在群众附近发生;与受众自身的心理、年龄、职业贴近(六)、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主要原因,如何避免新闻摄影失真失实?原因:1.新闻≠宣传2.采访不深入,想当然3.新闻摄影≠艺术创作4.职业道德5.政治原因6.恶作剧对策:1.抓拍,避免“摆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坚持新闻真实性是世界新闻业界的共识,也是一个铁律。

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真实地报道事实,这是新闻工作者的第一信条。

失去了真实,新闻工作者就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同时也就失去了新闻工作者职业的生命。

然而,在如今的新闻宣传报道中,却时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假新闻,正如梁衡所说:“假新闻年年有,常常有,有的还过关斩将,被推到评奖桌上,甚至有的还在全国新闻评比中获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要面向大众,为了吸引读者,不能不讲卖点。

同时,媒体要生存发展,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也不能不讲卖点。

但是,面向大众,并非要媚众媚俗,而是要适应受众,引导受众。

讲究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应力求两个效益的统一。

无论从自身的生存发展还是社会责任讲,媒体对于遏制假新闻都责无旁贷,传媒人务必守土有责。

就像企业要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一样,媒体必须对所报道新闻的真实性负责,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虚假新闻防不胜防,影响不可小视首先,虚假新闻损害了受众的切身利益。

从根本上来说,受众获知信息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某—方面的需求,而媒体由于各种原因,难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受众的切身利益。

其次,虚假新闻损害媒体自身的形象和利益。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但在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见不鲜,令广大受众深恶痛绝。

受众的信任,是新闻媒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旦受众发现媒体报道的新闻是不真实的,就会置疑媒体的诚信。

而媒体丧失了公信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

最后,虚假新闻还对被报道对象产生极大危害。

2008年9月11日京华时报刊载题为《招行投资永隆浮亏百亿港元》的虚假消息,成为招商银行当日股价暴跌的诱因之一,并带动银行股板块整体下跌,当日招行A股流通市值损失127.5亿元,H股下跌5.16%。

或许编辑、记者在刊发这一虚假消息时,并没有意识到一条小小的消息能让招行百亿市值顷刻间灰飞烟灭,能让无数股民的财富一日里化为乌有。

6、新闻摄影基本原则与记者的修养

6、新闻摄影基本原则与记者的修养
其次,他们是一支特殊的新闻工作队伍,其特殊性表现为报道手段的特殊性,即用摄影图片,而不是靠文字或音响。
一,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理论素质:
1,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修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觉悟,坚持党性与群众性原则。
2,具有社会责任感及遵纪守法、真诚热情、公正、负责、鲜明的立场;
3,具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
首先应该具备一般意义上新闻记者的业务素质。
有较强的采访与写作能力,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热爱新闻工作
二,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素质
结合我国新闻事业的特点,新闻摄影记者应具有的专业素质是:
1,熟练的摄影技术。
首先要掌握摄影的原理、相机结构、拍摄和冲洗放大制作的技能,要努力钻研摄影技术技法,重视基本功训练。
摄影技术知识,包括:照相机的使用,冲洗、放大知识,摄影造型技巧,色彩学知识等。
(2)了解掌握造型艺术的知识和有关美学知识,目的是为了取我所需,为我所用。
建立新闻摄影独特的造型法则,创造新闻摄影独特的美学特征,是每一个新闻摄影记者都面临的不可推卸的共同任务。
三,编辑意识
对于静态摄影记者来说,要有图片编辑意识,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各张图片之间的关系和如何运用,要求摄影记者了解图片编辑的工作流程和特点,了解对图片进行编辑选择的标准和要求。
新闻机构同时也是宣传机构,新闻事实的背后,体现的是思想意识形态,这也是新闻机构在对自身的宣传。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特有的品质和鲜明的特色,是新闻报道中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正面宣传的定义:

《新闻摄影》第二编第三章知识点

《新闻摄影》第二编第三章知识点

《新闻摄影》第二编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不同题材的图片新闻摄影k第一节突发性新闻1突发事件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之外;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付,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所以突发新闻就是指事情发生不在预期之中,无法事先进行计划的报道题材。

2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4级。

在我国,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一、突发新闻事件的信息来源:1新闻热线热线线索一般分为内线(主要来源于突发事件的处置部门,如:110、119120等)和外线。

2.培养"线人"3其他媒体4其他方式(无线电监听)二、在面对突发性新闻事件时,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1摄影记者要有极强的新闻敏感。

(瞬间思考来源于两个判断一是价值判断、视觉判断)2准确地把握突发新闻事件摄影的本质特征,才能拍出堪称精品的典型瞬间。

3要有纯熟的摄影技术。

三、突发状况不同,记者装备选取不同1近距离拍摄设备新闻摄影记者经常装备的短焦距变焦镜头有:17-35毫米镜头、16-35毫米镜头、20-35毫米,同时还有一些14-35毫米的短焦距定焦镜头。

2远距离拍摄设备新闻摄影记者经常装备的长焦距变焦镜头有:70-200毫米镜头、80-200毫米镜头。

有时还会装备一些长焦距定焦镜头:300毫米镜头、500毫米镜头和600毫米镜头。

摄影记者的做法通常是:装备短焦距镜头的相机挂在脖子前,装备长焦距镜头的相机背在肩膀后。

有时还会在相机包里放着一个1.4倍或2倍的增焦距,以便能在很远的地方抓拍到被摄对象。

新闻摄影教程人民大学版课后习题答案

新闻摄影教程人民大学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视知觉理论和视觉教养1.符号学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关系是什么?通过读图训练讨论和理解它们。

符号学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关系是: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组合与系统(组合与聚合)、内涵与外延。

第二章新闻摄影工作概论1.新闻摄影的内涵是怎样的?它和纪实摄影有什么不同?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电视新闻这三大类用影像报道新闻的手段。

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照相机为拍摄工具,以摄影采访为主要手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在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体上刊载的新闻报道活动。

在目前的中国摄影实践中,许多人混淆了“纪实摄影”和“摄影的纪实性”这两个概念。

此外,“纪实摄影”常常因为发表媒介的局限,而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报刊上,和新闻摄影中的专题报道、图片故事形式类同。

2.能够发布新闻摄影的媒介渠道有哪些?报纸,报纸是我国新闻摄影从业者的主要供职媒体,也是新闻摄影产品的主要发布渠道之一,其中又以党报和综合性都市报为主。

杂志,依据内容范围和观点的不同,杂志可以是周刊、半月刊或季刊。

新闻类杂志一般是周刊。

新闻网站,互联网的出现和数字技术在新闻摄影领域的普及,被很多摄影人看作是新闻摄影新的发展契机。

通讯社,我国第一大通讯社新华社,主要通过专线向国内外媒体提供新闻图片。

图片库,是摄影图片市场化的产物。

媒介融合,成为新闻摄影发展的新空间。

3.合格的新闻摄影人才有什么素质要求?视觉教养,传播意识,影像文化与影像传播理论素养,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与数字影像传播的知识与技能,媒体教养,创新思维,自由而负责任,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4.拜访你所在城市的一家媒体,调查其中的视觉工作者日常是如何工作的。

(略)第三章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1新闻摄影工作的特点是什么?一、新闻性新闻价值决定拍摄内容,所谓新闻价值指的是社会对该新闻事实需要和关注的程度。

在具体拍摄时可以从事件的重要程度、事件对人们的接近程度、事件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等去判断和取舍,对新闻价值规律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新闻敏感性。

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美学性

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美学性

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美学性真实,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这是新闻摄影自诞生以来就必须具有的元素。

所以,对于新闻的美学性是人们一直以来都认可的,而且是每一个尽责的新闻摄影工作者所一定会遵守的原则。

但是,对于新闻摄影的美学性却有诸多非议。

1 新闻摄影的美学性分析1.新闻摄影的美学意义对于新闻摄影,我们一直在强调它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我们一再的对它的真实加以强调,杜绝修饰,但是,美不等于修饰。

第一,真实性是新闻图片具有美学价值的基础;第二,过于强调新闻时效性是对新闻摄影的功效的忽视。

新闻摄影的美学性为图片赋予了价值取向和长久的震撼力,比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动向周总理握手的那一瞬间,就是新闻摄影的美学性的彰显,对于时效性,这样的图片比比皆是,可是富含美学性的图片却不多见,可见,美学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新媒体发达,自媒体繁荣,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新闻摄影有好多,但是,往往是一些可以引起人们强烈的感情共鸣的图片才会有更多的吸引力,其传播能力才更加强大,这就需要新闻摄影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涵养,可见,新闻摄影的美学性对与新闻图片的传播效力有多么强大。

在今天,人们对信息已经处于应接不暇的地步,如果仅仅依靠信息本身的社会价值来吸引受众,这是不行的,真正能够吸引受众且让受众回味的新闻图片,必然具有美学性。

一幅成功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可以传达新闻事件本身,又可以传递审美功能。

2.新闻摄影的美学特征形象特征:形象在新闻摄影中具有核心价值,因为新闻摄影是要将信息以形象化的形式向受众传递。

形象是美的基本特征。

新闻摄影只有具备形象这一特征,才会将新闻图片所要展现的审美价值完整的表现出来。

瞬间特征:因为新闻摄影记录的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当时当刻的景物,所以,瞬间特征也是新闻摄影的一大特点。

瞬间特征描述的是新闻摄影的时间特征,由于新闻摄影是为新闻报道服务的,而新闻报道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时效性,新闻摄影的瞬间特征就是对新闻时效性的最好呈现。

新闻学原理3[1].1 新闻真实性

新闻学原理3[1].1 新闻真实性
新闻媒体 一定时期 反映社会总体面貌 理论前提:
社会是多面的,要反映每一个侧面; 主流和支流,要反映主流
报喜不报忧 报忧不报喜
例:新华网对港、台的报道
新闻报道应该跟人类对世界的记忆一样, 是多样的、多视角的和个性化的。如果都 是正面和喜剧的,这样的世界不是真实的。 如果都是负面、悲剧和绝望,这个世界也 不是真实的。真实的记忆应该是正面、负 面、多样和个性的混合体。 ——李希光
实验:支起一张干净的过滤纸,在过滤纸背 后再架起一台抽风机,不间断地吸风以形 成强大的吸引力。在这种吸引力的作用下, 24小时后,过滤纸上吸附了大量的颗粒, 变成灰色。 报道:有科学家把一张光洁白纸放到兵马俑 博物馆内。24小时后,它已布满炭微粒, 变得灰黑。
3. 对事实的分析、评价真实 how why
2. 拍摄对象
处于自然状态 不摆拍 所谓“摆拍”,是指“摄影师根据自 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情节,让被摄者 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拍摄完成的过程”。
“这张照片上了头版,它让我非常震惊。” 这是一张什么画面?画面上就是四个警察抓两个嫌疑犯,每 一个人都伸出两个手,画面显得非常完美,每一个警察都会 看到脸,而且犯罪嫌疑人在低着头。 有长期跑这个口的记者就说,这个犯罪嫌疑人我们要带到现 场去,把他重新再拍一遍。 他们商量后就找了几个民警,在候车大厅里面几个民警押着 两个犯罪嫌疑人从最初抓捕他们的那个位置走过来,一路走 一路拍,最后摁在地上,记者拍下了整个过程。 在创刊之初这个照片确实上了我们的头版。
髦雷 的锋 事一 。脸 灿 烂 , 坐 在 摩 托 车 上 留 影 同 样 是 件 时
他 的 姿 势 前 倾 , 车 似 乎 正 在 飞 驰 过 长 安 街 。
雷 锋 在 天 安 门 前 停 着 的 一 辆 摩 托 车 上 留 影 。

新闻照片的真实性

新闻照片的真实性

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摘要】“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受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

新闻图片不仅仅具有美化版面的作用,而且是同行业进行争夺受众的一种手段。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摄影记者在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编辑在选择、编辑新闻图片等方面更应用心去做。

如何确保新闻图片的真实性,确保真实性与新闻性并存,确保真实性与美感性并存,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考验。

【关键词】新闻图片;新闻真实;图片造假;职业道德现代数码技术的发展有其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为我们编辑修改照片提供了方便。

但是,对于新闻摄影记者和编辑人员来说,如果运用的不恰当则会造成及其恶劣的新闻图片造假事件。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的定义有很多,在此来看两个比较权威的新闻照片定义。

(1)摄影家胡柏洲在1936年提出了最早的新闻照片的定义:“凡时事性质的照片,或与时事有关的一切照片,刊登于日报或杂志上者,是为新闻图片。

”(2)1993年5月出版的《新闻学大辞典》说:“新闻照片,又称新闻图片,是新闻摄影的物质形式。

其要求是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有新闻价值,并有鲜明的视觉形象。

”[1]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两个定义,便不难发现,它们有着鲜明的共性,第一必须是事实,其次必须具有新闻性,再次要有形象。

那么我们稍微细化解释一下就是具有新闻特有的真实性、新闻性和审美性。

当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出现问题时,症结的根源往往存在于此。

不是为了让新闻图片具有新闻性而去虚构一个完全不存在的新闻事件的新闻照片,就是为了让原始新闻照片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而去刻意进行后期的加工制作、移花接木。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因为无论对于传者还是受众,新闻图片不仅仅是美化版面的一种手段、作为文章的附庸,更是担负起传递信息、传播观点的功能。

而违背了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则是对传者和受众的一种亵渎。

真实性是新闻照片区别于其他照片的根本性原则。

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摄影论文-艺术论文

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摄影论文-艺术论文

虚假新闻照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摄影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相比文字的新闻报道,我们一般认为图片报道因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更具说服力。

事实上在接触新闻摄影之后了解到,近年来,媒体上出现的虚假照片不断,大量虚假照片被曝光。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陕西的华南虎和中央电视台获奖作品《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被曝造假。

促使我们反思虚假照片的泛滥原因,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加强对虚假新闻照片的防范。

1虚假新闻照片概述《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照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而新闻学界认为,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

鉴于此,笔者认为,虚假新闻照片就是照片所展示的画面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摄影报道。

虚假新闻照片的呈现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

1.1 摆拍摆拍在新闻摄影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又叫做干涉对象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出于某种需要(主题思想表达、人物情态表现、主体与陪体关系处理、摄影画面构图形式、摄影用光等因素的考虑),采用设计、调度、整理、改变等手法,对被摄对象进行局部或全部干预的一种摄影手段。

可见,在新闻摄影中,摆拍是摄影记者处于某种需要,干涉被摄对象并使被摄对象发生一定程度改变的拍摄方法。

如2012 年11 月17 日出版的浙江《今日早报》头版刊一张登题为《哨所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新闻照片,根据实拍照片,经证实女兵们看的是14 日《》封底是第4 版、15 日《台州日报》封底是12 版,这两版内容与报道内容学习十八大精神毫无关系。

1.2 杜撰即虚构情景,没有根据的编造。

如华南虎,2007 年10 月3日陕西省的一个村民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同时拍到了华南虎的照片。

在照片广为流传后,得到的更多的是网友们的质疑。

后经多方专家认证华南虎的原型实际上是一张年画虎。

《新闻摄影》文字版缩编

《新闻摄影》文字版缩编

第一编新闻摄影基本史论第二章动态新闻摄影发展简史了解电影、电视等动态新闻摄影技术的发明、发展过程,掌握中外动态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美国、中国的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轨迹,理解技术的改进对动态新闻摄影发展的作用。

第一节动态新闻摄影的产生和发展一、电影纪录片的发展(一)电影的诞生静态摄影 动态摄影视觉暂留1880年,美国人埃德沃·幕布李奇,奔马1894年,美国爱迪生,电影摄影机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手摇式电影摄影机,《火车进站》,电影时代到来(二)纪实电影的发展卢米埃尔兄弟的短小电影片段,体现了人类对于电影最本质的要求——还原现实生活,也是萌芽1922年,美国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同期,苏联纪录片导演吉加·维尔托夫,“电影真理报”,《关于列宁的三支歌》和《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影响很大维尔托夫提出“电影眼睛”理论1926年,弗拉哈迪学生约翰·格里尔逊第一次使用“纪录片”词语,并对概念、形式、艺术价值和美学特征进行阐述,被誉为“纪录片之父”在约翰领导下,世界第一次纪录片浪潮——英国纪录片运动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政治上反动,艺术却很有价值,最早同期录音的纪录片20世纪60年代后,进入变革时期。

随着小型便携式摄影机和同步录音设备的应用,“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法国的让·鲁什和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怀斯曼20世纪70年代后,纪录片创造从电影转向电视二、电视新闻摄影的发展(一)电视的诞生1817年,瑞典,约恩斯·巴瑞利斯,硒(Se)1873年,英国,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效应,奠定电视技术的理论基石1884年,德国,保罗·尼普科夫,机械扫描盘,第一次提出并实现顺序扫描,同步再现,为电视机发明奠定了基础1925年,英国,贝尔德,第一台机械电视机1906年,美国,德福雷斯特发明真空三极管1923年,物理学家基米尔·佐里金发明光电摄影管,制作出光电子显像管1930年,方斯渥茨发明图像分解仪和新型电视扫描同声系统1934年,电视摄影机出现1936年11月2日,利用贝尔德的发明,英国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开始电视播出,公认的电视诞生日(二)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二战1946年6月7日,BBC复播美国电视新闻事业凭借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势,遥遥领先世界各国1951年,CBS开办新闻类公共事务专栏节目《现在请看》1953年,美国人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典礼12小时后,看到纪录片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介入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新闻进入黄金时代,见证一系列大事件CBS、NBC和A BC三大电视网三足鼎立形成,并确定新闻节目主持人明星制度20世纪70年代之后,越来越倾向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型技术设备的应用使制作水平大幅提高,卫星直播和有线传输等技术1980年,特德·特纳创办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海湾战争中一举成名(三)电视新闻制作的发展电视新闻是伴随着电视的产生而快速发展的,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进步和设备条件的改进,电视新闻和电视新闻摄影的表现方式、创作观念不断更新口播新闻是电视新闻的最初阶段1947年,NBC和CBS率先使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新闻,进入影片新闻时期,但因为16毫米摄影机存在无同步录音,洗印复制复杂等缺点,时效性难以保证20世纪70年代,ENG(El ectronic NewsGathering)设备发明并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电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新闻媒介卫星传播技术出现使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广泛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8年自考《新闻摄影》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新闻摄影》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新闻摄影》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成为我国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的道德准则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资产阶级价值观与无产阶级价值观之间常常出现对抗性的冲突这种冲突体现在新闻报道行为中往往具有浓厚的A 宗教色彩B.政治色彩C.人权自由D.言论自由3.出于不同的——,在报道同一新闻题材时,人们必然要选择不同的新闻事实来加以报道。

A.报道动机B.出发点C.报道心理D.报道性质4.希望工程新闻摄影的作者是久徐永辉B.解海龙C.唐师曾D.杨绍明5.新闻摄影的主要方法是久偷拍B.摆拍C.抢拍D.现场抓拍6.新闻摄影记者应严格遵守法律,尽量避免A.不负责任B.新闻侵权C.剽窃他人作品D.不实事求是’7.要想利用好新闻摄影来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摄影记者应首先A.加强理论修养B.加强法律修养C.加强知识修养D.加强技术修养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 甘于奉献的精神原则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C.吃苦耐劳的工作原则D.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E.集体主义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包括A.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B.坚持新闻真理性原则C.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D.坚持事实客观性原则E.坚持立场、角度正确原则.3.新闻摄影拍摄的方法有A 抓拍B.仰拍C.偷拍 D 摆拍E.俯拍4.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是A 报纸B 杂志C.广播 D 电视E.网络E.《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6.新闻摄影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方式主要有A.诽谤B.侮辱C.诬告陷害D.人身攻击E.侵犯著作权三、名词解释1.新闻道德 2.舆论监督3.名誉权 4.肖像权5.隐私权四、简答题1.简述新闻摄影工作者在进行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常面临6Q3S⑩。

2.简述新闻摄影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3. 简述新闻摄影传播的法律规范4. 简述新闻摄影采访拍摄及传播活动中违法行为的主要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如何预防新闻摄影失实 (1)避免 “摆拍”。 (2)永远询问新闻来源的动机。 (3)永远询问自己的动机。 (4)新闻摄影的标题和文字说明写作要 以事实为依据,尽可能全面,不得凭空臆 造。 (5)慎用数码技术修改照片。

【思考练习题】
1.新闻摄影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2.新闻摄影失真失实的表现有哪些? 3.数字化时代,怎样才能避免新闻摄影报道失 真失实? 4.图3—11曾经发表在2006年10月某报上,并且 经作者上传到某图片库,还获得了该图片库 “本周最佳”图片。请指出该图片失实之处, 并分析假图片得以扩散传播的原因。

第一节 新闻摄影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一、摄影图片的新闻真实性赋予 新闻性是新闻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门类 的本质特性之一,其直接体现就是新闻图片 和文字说明所具有的新闻价值。
新闻摄影报道的新闻真实性的实现包括两个递 进过程:形成摄影图片,然后赋予其新闻真 实性。下面,我们从影像作品产生和发布的 过程来理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构建。
除了上述 “摄影语言”的选择外,报道者还通过 编辑手段阐释图像的意义。对一幅摄影图片的阐 释越详尽,读者在同一个语境里曲解影像符号的 可能性就会越小。 层级“把关人”设置能够使得信息得到最快的筛 选和价值判断,也有利于问责。但是,它的运作 也同时形成了因负责人不同 (主编、部门主任、 版面责任编辑、报道组负责人等)而不同的 “编 辑部文化”。因此,从初级摄影产品中选择哪些 素材,从哪个角度编写图片标题和说明,用什么 顺序排列组合照片和其他音视频与文字图表,把 它们放在哪个版面上,什么位置,多大篇幅等, 这些编辑操作都需要在一定的职业操作规范指导 下完成。

20世纪末以来,新媒体技术被应用到大 众传播领域,越来越多的个人网站和博客、 微博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即时、交互、链 接、多媒体 (甚至富媒体、全媒体)等 网络媒体的新发展都使传统媒体建立的专 业准则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媒 体又在重申准确、签发前审核把关、客观、 节制、无偏见等 “传统”的操作标准。
在情境A中摄制的信息是由 拍摄者及被观察对象共同直 接参与完成的。它同时也提 示我们,这一过程并不是在 封闭状态下进行的。 拍摄者在拍摄前就已经受到 来自既定目标的不同硬件条 件、身份定位等的限制。根 据一定的拍摄目的,拍摄者 首先进行器材选择,进而在 有限的取景框中选择角度、 构图、光圈、速度、景深、 主体与陪体等。摄录者完成 的 “作品”中呈现的被摄对 象空间关系,是经过主观选 择的有限的构建,而不存在 所谓的 “如实记录”。


20世纪中期时 “客观性”原则在美国新闻界的地位 达到顶峰,然而也恰恰在此时,它开始被诟病为教条 而日趋瓦解。持不同意见者认为,所谓的直白、不带 偏见、不带意见色彩的“客观”只是一种不可知的理 想化要求,即便可能实现,也被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为 不可能;何况,五个 “W”要素式的交代给不了读者 分析性解释,这会使媒体自身忽视其公共瞭望者的角 色;更重要的是,客观性阻碍了媒体的自由发展,只 有意见多样化表达才能体现观点的自由市场。在这些 抗议声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苛刻的 “客观性” 被抛弃,“真实性”让位于 “个性化报道”、“个人 视角”、“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等多元化追 求。

二、新闻摄影真实性是变动着的观念 从事实本身来看,准确无误地报道事件并不 能保证报道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有两个层 面,一是事件属实,二是过程属实。 事件属实———新闻摄影必须坚持时间、空 间和对象三位一体的客观存在原则,照片记 录的是存在于同一时空中的对象。从这个层 面上讲,摄影记者在拍摄传达时效性信息的 新闻照片时,杜绝干涉对象、主观制造拍摄 条件等行为是为了保证照片记录的空间和瞬 间具有可信性。同样,在后期编辑过程中也 要杜绝对图像符号进行修改。
二、新闻摄影失实成因 (一)工作不踏实,采访不深入,想当然地赋予新 闻图片以意义和内涵 (二)图像编辑软件操作简易,媒介缺乏编辑流程 技术监控 (三)新闻摄影采编人员对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 自律不足,缺乏对造假行为的有力惩处 (四)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
三、如何避免新闻摄影失真失实
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多种多样,维护新闻 真实需要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等媒体从业者 在各个环节上高度负责。
一、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 出现在新闻媒体上的失实新闻照片有多种 表现形式,如导演摆布、伪造新闻,盗用 图片,张冠李戴,篡改文字说明,干预新 闻现场,后期造假等。

《非典时期的婚礼》 是 “非典”时期—2003年5月5日,邱焰在汉口 南京路一带拍摄的一对穿着婚纱礼服的新人,戴着防 “非典”的口罩穿过 马路的情形,曾发表在 《武汉晚报》2003年5月7日A7版上。

央视获奖照片被指作假
/show/_HWKxEViGlBnCUWa.html
过程属实———摄影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捕 捉记录眼前瞬间,要做到 “眼见为实”,在 新闻摄影中要避免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过程真实是一个宏观传播效果的评估和判断, 把握真实过程需要深入持续的调查研究和跟 踪采访。阶段性报道推出后,坚守职业道德 和社会责任的摄影记者和编辑,为了维护社 会利益和受众的利益,常常会在深入采访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新闻事件的总体认识和判 断,以此对报道内容进行再次鉴别和选择。 坚持过程真实,是媒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体 现。




情境B概括了在编辑流程中的新闻价值判断及在将 一幅图片变为初级产品过程中的加工与选择。在实 际工作中,编辑理念和具体操作———包括对于哪 些属于新闻的判断,以及如何报道这些新闻的认识 等和编辑加工的具体实施,对新闻价值判断都发挥 着重要作用。 首先清晰度必须满足媒介的印刷要求。 其次是满足影像符号的 “形式解码模式”。即符号 信息足够与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物体相对应,以便读 者能够辨识和产生联想。拍摄者对景别、焦点、光 线、角度以及对被摄对象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的选 择等等,都是预设解码目的的编码过程。




二、新闻摄影失实成因 (一)工作不踏实,采访不深入,想当然地赋予照片 意义和解释 (二)图像编辑软件操作越来越简易,媒介缺乏编辑 流程技术监控 (三)新闻摄影采编人员职业素养不高、职业道德失 守、自律不严,缺乏对造假行为的有力惩处. 200 8年,网络新闻摄影打假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公众 参与积极,“华南虎”、“藏羚羊”、“广场鸽”等 一系列新闻照片造假事件被披露,改变了新闻摄影界 仅限于 “行业内打假”的模式,直接促成了 《中国 新闻摄影学会关于维护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有关措 施》的出台。

案例 案例
《新快报》图片中心对一个新闻线索的挖掘
准确无误的报道事实并不能保证报道的真 实。新闻真实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个别 事实的真实,二是总体判断的真实。
案例 案例 “袖珍夫妻”炮制始末
2007年9月中旬到10月初,国内各大小 媒体纷纷报道了广东顺德一对侏儒相识、相 爱并“结婚”的故事。其间,不少媒体还做 了追踪报道,跟踪这对恋人的爱情之路,许 多网站、论坛进行转载,一时间人们对如此 感人的爱情故事赞叹、祝福不断。
链接 链接
路透社新闻价值原则指南之“关于摆拍/ 策划新闻照片”
第二节 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和预防

互联网的普及,既给新闻摄影报道带来机 遇,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媒介融合 的新闻操作理念倾向于以用户为中心的信 息整合,而这一趋势正使得新闻价值判断 朝着越来越生活化、娱乐化的方向变化, 有思维深度且深入社会的报道则因周期长、 风险大等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得到的投入 支持正在减少。
三、形象性是新闻摄影“与生俱来”的特性
从技术手段来讲,形象性是摄影的“先天 特性”。新闻摄影就是采用摄影技术来报道 新闻,形象性也就成了新闻摄影“与生俱来” 的基本特性之一。
第二节 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和成因
一、新闻摄影失实表现
新闻摄影的失实表现有多种:伪造新闻 事实,盗用图片,张冠李戴,篡改文字说明, 导演摆布、干预新闻现场,后期造假等。
第一节 第二节
新闻摄影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和成因

较为公认的摄影门类划分方法,是按照传 播目的不同,把摄影划分为艺术摄影、实 用摄影和新闻摄影三大类。

艺术摄影的目的主要在于 发现美,包括自然美、社 会美和艺术美,给人们带
实用摄影的目的就是其具体的实用价值和 功能,首要的追求是 “逼真性”; 而新闻摄影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及时地 传递新闻信息,最主要的追求是真实性, 并兼顾善,即注重传播的社会意义及效果。
在过去十年间,数字化图像生成和处理技术在新闻业的普及 从物理角度摧毁了照片 “证实”的观念,而在理念和操作 实践两个层面对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质疑也在增多。首先, 后结构主义已经解构了那种想当然的、普遍存在的 “客观 真实”。其次,媒体市场化运作使新闻从业者在利益至上原 则和新闻报道的职业准则之间很容易偏向前者。为了争夺第 一时间发稿,提高媒体受关注度,追求发行量,向广告商屈 服只要金钱效益等原因,导致因记者失职所造成的失实报道 频见报端和网络。再次,越来越多的网民以 “市民记者” 和 “博主”角色参与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给新闻报道增 加了 “非客观”的色彩,这使得公众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 媒介的尊重和信任度逐步降低。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新闻专业主义经历了 从 “客观”到 “解释”再到“客观”的变化过程,了解这 一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在摄影大众化、报业市场化的历史趋 势下,坚持和维系新闻摄影专业壁垒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