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乐器的起源
中国扬琴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中国现代扬琴的演奏技法
扬琴流传中国这段历史上,演化出各种演奏技术,却混乱烦杂。至《琴学新篇》出版才提出“传统扬琴竹法十度的规范”,20世纪末,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王沂甫将扬琴演奏技术概括为“八法”;扬琴演奏家项祖华针对扬琴的技术特点、音乐符号,以及术语出现不均匀的情况,提出“新十度”的扬琴技术。这些演奏技法和策略就是扬琴的技术。因为理论和技术的提出,为扬琴理论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一、中国扬琴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扬琴的三大体系
扬琴作为击奏弦鸣乐器,它遍及世界,要想了解扬琴的艺术风格,了解它的体系是基本。为区分它而进行了分类,现在扬琴被分成: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中国扬琴体系三个体系。
(一)、欧洲扬琴体系
欧洲的扬琴起源几乎没有记载,但扬琴确实在欧洲的乐器中有重要的地位,自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扬琴活跃有机会活跃社会各阶层,掀起一阵扬琴潮流,受到人们的爱慕。演奏的声响浓厚不失格调,鼎盛时期已经有无数扬琴奏鸣曲、协奏曲、重奏、独奏诞生。
(三)、四川扬琴流派
四川扬琴的发展就是四川琴书的发展,四川琴书是四川地方音乐的曲艺表演形式之一,一边说一边唱是其特点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点,扬琴的加入无疑是一个进步,到现在扬琴现已是这一派中的主杆,发展出两派为北南两派,一派主调豪放、依赖技巧;一派柔婉、细致、音润醇厚。
(四)、东北扬琴流派
东北扬琴音乐在南方不多见,它的发展方向很多受东北皮影戏音乐的影响,现东北扬琴发展至今所走过的百年历史上,已经是东北艺术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东北皮影戏少不了伴奏,扬琴和四胡经常用作伴奏乐器,但并不固定也非主奏乐器。东北扬琴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吸收和创新,通过这股兼容性和开放性,使它拥有多样的技法清脆而豪放的艺术风格,这是东北扬琴发展下来的坚实的基础。
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
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
摘要:
一、扬琴简介
1.扬琴的起源
2.扬琴的构造与演奏方式
二、沂蒙山小调背景
1.沂蒙山的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
2.沂蒙山小调的起源与特点
三、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欣赏
1.曲子的创作背景
2.曲子的主要旋律与表现手法
3.曲子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四、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的传承与发展
1.当代演奏家的演绎与创新
2.扬琴艺术在现代社会的推广与普及
3.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在国际音乐舞台的展现
正文:
扬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力。
它起源于古代西域,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扬琴。
扬琴的构造独特,由一组弦和木质框架组成,演奏者通过弹拨弦产生优美旋律。
沂蒙山,位于我国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
沂蒙山小调,源于
沂蒙山地区的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的曲调优美、旋律抒情,展现了沂蒙山人朴实、热情的生活态度。
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是将扬琴与沂蒙山小调相融合的产物。
它不仅保留了扬琴的优美旋律,还注入了沂蒙山小调的鲜明地域特色。
欣赏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沂蒙山,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在当代,扬琴艺术家们不断对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进行创新与演绎,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同时,扬琴艺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欣赏扬琴。
在国际音乐舞台上,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
总之,扬琴沂蒙山小调曲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它将扬琴与沂蒙山小调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扬琴的基本知识
扬琴的基本知识扬琴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起源于中国。
它是一种有弦乐器,由音箱、琴弦和弦轴组成。
扬琴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古筝、古琴和箜篌等。
然而,在中国,通常称为扬琴。
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扬琴通常有21根弦,每根弦都代表着不同的音调。
弦轴用来调整每根弦的音高。
弦轴有时也被称为琴码。
扬琴的音箱是由木材制成的,通常是红木或柚木。
音箱的形状和尺寸对于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量非常重要。
在演奏扬琴时,演奏者使用双手同时弹奏琴弦。
左手用来按下琴弦产生音高,右手用来弹奏琴弦产生音色。
演奏者可以使用指尖、指甲或指套来弹奏琴弦。
扬琴的音色柔和而悠扬,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扬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
在古代,扬琴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乐器,常常被皇室和贵族所喜爱。
扬琴也经常用于宫廷音乐和宴会娱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琴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如今,扬琴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钟爱之乐器。
许多国际音乐比赛和音乐节上,扬琴都是重要的演奏乐器之一。
对于想要学习扬琴的人来说,了解扬琴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学习扬琴需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手指技巧。
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控制琴弦和产生美妙的音色。
手指技巧则是演奏扬琴的关键,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指法训练来提高。
了解扬琴的音阶和音符也是学习扬琴的基本知识之一。
扬琴的音阶和音符与其他乐器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和掌握。
同时,学习扬琴还需要了解一些乐曲和曲谱,以便能够进行演奏和表演。
学习扬琴需要耐心和毅力。
初学者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手指疼痛和琴弦调音等。
然而,只要坚持下去,不断练习,就能够逐渐掌握扬琴的技巧和演奏方法。
扬琴是一种美妙的乐器,它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学习扬琴,人们可以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放松。
无论是作为一种爱好还是专业的音乐表演,扬琴都是一种值得学习和探索的乐器。
扬琴的简介
扬琴的简介
扬琴,又称洋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乐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中国扬琴是中国乐器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在中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
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造上,都已具有了我国的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
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的流水。
扬琴的构造是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组成。
扬琴相当于西洋乐队中的钢琴,电声乐队中的键盘,扬琴在乐队中既是和声的主题,也是承上启下的骨干。
学习扬琴通过对手指长期的训练,可以使人更加聪慧。
扬琴强调双手配合,左右手要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因此对于人的左右脑开发至关重要。
中国扬琴
一、作曲家人物简介
黄河,1954年生人,与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同一天出生即12月16日,我国著名的扬琴演奏家。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并师从于著名扬琴演奏家项祖华。学习期间,黄河不断摸索扬琴的演奏方法,沉淀自己,为成为一名扬琴演奏家而努力奋斗,与此同时黄河发现,单单靠扬琴演奏技巧远远不够,演奏与创作是完全分不开的。因此,黄河在扬琴演奏与创作上都开始下功夫。还出国参加国际访问演出,受到高度称赞。得到当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的大量赏识和器重。同时也是一位尊贵、严谨治学的教育家,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为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扬琴专业人才。现担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他将扬琴这一民族气息浓重的乐器推上了更大的音乐舞台,为扬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代表作有《黄土情》《川江韵》《天山诗画》等。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is paper 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ulcimer, the examination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dulcimer works and playing techniques. Th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skills of the dulcimer "Tianshan Poems and Paintings" further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style of the dulcimer, and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ulcimer through the history, techniques and works of the Chinese dulcimer.
扬琴的起源及分布状况介绍
扬琴的起源及分布状况介绍扬琴的起源及分布状况是学习扬琴的同学必须清楚的基础知识,对此你了解多少了?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扬琴(Dulcimer)起源于中东之亚洲与波斯等古国,后来传入西班牙、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名曰(Cimbalon)。
现在,扬琴已是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如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编者注)、罗马尼亚、英国、法国、美国、伊朗、印度、伊拉克、越南、朝鲜、中国、日本等国家广为流传的乐器。
所以,扬琴是一件有着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普遍而大众化的击弦乐器。
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广阔,品种繁多,遍及欧、亚、美、非以及大洋洲的数十个国家。
在中国的国乐器中,唯独扬琴是一件有着广泛的世界性的乐器。
就世界扬琴的分布概况看,大致可画分为三大体系:即欧洲体系,西亚、南亚体系和中国体系。
欧洲扬琴体系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和以前曾是欧洲殖民地的北美洲与大洋洲。
扬琴的名称主要有德西马、隆泰里、欣巴罗、海克布里等。
十五世纪,扬琴逐渐在欧洲各国流传,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件时髦乐器。
在古典乐派时期,欧洲扬琴开始兴盛起来,专业作家创作了不少扬琴奏鸣曲、协奏曲及重奏曲。
扬琴还成为东欧民间乐队和吉普赛乐队中的重要乐器。
十九世纪,随着欧洲音乐史上巨大变革时期的到来,李斯特首先在《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的管弦乐中采用了改革的“音乐会扬琴”(大扬琴);科达伊、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也在其作品中为扬琴配写了声部。
近半个世纪来,东欧不少现代作曲家哈巴(捷)、兰奇(匈)等人先后创作了一批扬琴独奏、重奏、协奏与奏鸣曲;涌现了一批包括拉齐、福碧在内的著名扬琴演奏家。
乐器工业的发展为扬琴制造改革提供了优越条件,从“盘塔林”扬琴,至1874 年匈牙利改革的第一。
扬琴的起源与演变
扬琴的起源与演变扬琴界有人说:扬琴起源于我国古代乐器“筑”,主要是“筑”用竹尺击弦发音,与扬琴有相似之处,于是推断扬琴的前身是“筑”。
但这种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筑在战国时期已流传,沿续到秦、汉、南北朝直至隋唐。
唐代以后便逐渐失传。
初期筑的形体相似筝,五条弦,弦下设柱,呈细长棒状形,演奏时以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筑和扬琴相比,无论在形体、材料、用弦及演奏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从形体上看,筑和筝相似,呈细长棒状形;而扬琴却呈梯形音箱,两者截然不同。
从材料来比,据东汉许慎的《说文》及《音乐旨归》记载,筑身是用竹制而成。
筑的名称用“竹”字当头,也符合汉字造字规律;而扬琴琴身用的材料一直是木质的,两者也迥然相异。
从用弦来看,筑和琴、筝、瑟等古乐器均用丝弦;而扬琴用金属弦。
从演奏方法来说,筑以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左右手的演奏动作是分工不同的;而扬琴则以双手持竹扞击弦发音,左右手的演奏动作是统一等同的。
这里所说筑以竹尺击弦发音的“竹尺”,并非扬琴所用的“竹扦”,而是指呈棒状的“竹棍”或“竹筷子”。
由此可见,筑和扬琴确有很大程度的差别。
明代以前未发现有扬琴类乐器的记载和使用情况。
如果说筑后来发展而变为扬琴,那么它究竟是如何演变过来的?是很难解答的。
所以这种说法是牵强附会的。
另有一种传说:扬琴来源于新疆维吾尔族乐器“卡龙”。
据记载,“卡龙”是由中亚地区的一种阿拉伯乐器“嘎龙”演变而来的,宋代宝祐三年(公元1257年)前由中亚传入中国,称“七十二弦琵琶”,后称为“卡龙”,清代名为“喀尔奈”,并列入“回部乐”。
从外形、构造、弦数、音色特点上看,卡龙和扬琴颇为类似。
但从演奏方法相比,卡龙以右手持木制或竹制的拨子,从外向里连续拨弦奏出旋律,左手执铁制揉弦器左右移动或按抑产生吟滑之音,卡龙双手演奏动作是分工不同的;这和扬琴用双手持竹扦同时击弦是有差别的,是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乐器。
扬琴起初流行于广东,古时广东和新疆几乎隔绝,音乐风格和语言差别悬殊,也缺乏互相借鉴、演变、转化的条件。
扬琴的历史发展与艺术创新
扬琴的历史发展与艺术创新(一)扬琴的传入和发展吸收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例如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在两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的开辟,我国与国外文化相互交融,在发展我国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增添了国外引进的新的乐器,如经典的击弦乐器扬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杨琴经过了我国人民的加工和润色,在我国,优秀的音乐人手中,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为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宝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扬琴最早是由波斯国传入我国,在传入我国的中期,仅仅是在广东等,沿海地区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流传到五湖四海,这种外来乐器在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从而变成了一种融合外来乐器与我国传统民族风俗文化的乐器,在发展过程中,因地区的不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发展,每个地区的扬琴皆有其不同的民族艺术气息。
这多种多样的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改进,使其真正的变成了我国传统音乐中必不可少的演奏乐器,深深的根植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中。
依靠其高亢明亮的音色,以及独树一帜的异域风情,被我国人民普遍喜好。
因其独特的音色以及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音律特点被广泛的应用。
在宋朝时期,我国的音乐文化交流已经变得广泛而丰富,为后世的音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纵观我国音乐发展历史而得出的观点。
宋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对当时的民间艺术造成了广泛的影响,这个时期正是我国音乐艺术区分于以往音乐艺术的重要时期。
宋朝时期的音乐繁荣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全面化的特点。
到了明朝,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导致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音乐艺术的发展也深受其影响,民间音乐因其发展向更加多元化、全面化、丰富化的程度,这时城市音乐已经的重要性已经大不如从前,转而乡村音乐走上历史的舞台。
此时的音乐形式丰富,如南戏传奇曲子,陶真货郎儿等体裁广泛流传。
细说中国扬琴历史渊源
细说中国扬琴历史渊源据史籍记载,宋代宝佑三年(公元1257年)前,卡龙由中亚传入中国,当时称为“七十二弦琵琶”,清代称为“喀尔奈”,并列入宫廷“回部乐”,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南部维吾尔族的麦盖提、和田及东疆哈密等地。
从外形、构造、弦数、音色特点上看,卡龙和扬琴颇为相似,但两者的演奏方式不同。
前者用右手带义甲弹拨,左手持铁制揉弦器按弦滑揉,也可双手各持拨子弹奏,这和扬琴用双手各持琴竹击弦是有差别的,是属于两种“小同大异”的乐器。
从历史上看,在我国并未有互相借鉴、变革、转化的条件。
特别是扬琴起初传入广东沿海一带,从地理、文化背景上也看不出卡龙就是扬琴的前身。
中国扬琴的起源,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辑的《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二辑(一九五四年版),有如下记载:“洋琴,亦名扬琴,打弦乐器,它在十四世纪已在欧洲流行(名Dulcimer),大概是由阿拉伯、波斯一带传过去的。
从史籍资料中能找到最早的中国扬琴图文,是在喜名盛昭所著《冲绳与中国艺能》一书中记载:一六六三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札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所使用的伴奏乐器有洋琴(当时在琉球称作“瑶琴”、广东潮州亦称“瑶琴”)、胡琴等。
如唱曲《福寿歌庆盛世》就有小禄里之子的洋琴伴奏。
该书附有小禄里之演奏瑶琴的图片,演奏者穿的是明代的服装,瑶琴的琴身为梯形,面板上设有两排琴马并有雕刻图案,演奏者手持两支琴竹击弦,与我国传统的两排马小扬琴相同。
从该书图片看来,扬琴早在一六三三年之前,即明代就已流传广东沿海地区。
扬琴是从陆路传入我国的说法,周菁葆所著《木卡姆探微》书中曾载:“桑图尔,也就是扬琴,过去人们认为扬琴是明代从海上通过沿海一带传入的。
其时它是阿拉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
”徐平心的《中外扬琴的发展及其比较》论文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分别传入说,即两种不同体制的扬琴是分别从海上和陆路两条线路传入中国境内的。
”中亚地区,包括苏联几个中亚加盟共和国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哈萨克,还有中国新疆的扬琴过去称作“锵”Chang 。
扬琴
扬琴结构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共鸣箱是扬琴的形体,它由前后两块侧板和左右两端琴头连接成琴架, 共鸣箱是扬琴的形体,它由前后两块侧板和左右两端琴头连接成琴架,上下 蒙以薄板而成。 蒙以薄板而成。 侧板和琴头使用色、烨木、榆木或其他质地较硬木材制作, 侧板和琴头使用色、烨木、榆木或其他质地较硬木材制作,琴架上的面板使 用纹理顺直、均匀的梧桐木或鱼鳞松制作。它是音响的共鸣板, 梧桐木或鱼鳞松制作 音响的共鸣板 用纹理顺直、均匀的梧桐木或鱼鳞松制作。它是音响的共鸣板,对扬琴的音量和 音色起重要作用。 音色起重要作用。 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层的胶合板。共鸣箱里面, 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层的胶合板。共鸣箱里面,对应面板每个码子处 都胶有一道音梁,它与面、底板和前后测板相连,使琴箱分成几个空间。 都胶有一道音梁,它与面、底板和前后测板相连,使琴箱分成几个空间。 在音梁板上开有四五个圆形孔洞,称作风眼, 在音梁板上开有四五个圆形孔洞,称作风眼,使共鸣后的音波在共鸣箱中对 然后由音孔传出。音孔原来开在面板上, 个圆孔。 流,然后由音孔传出。音孔原来开在面板上,为2或4个圆孔。上面嵌以镂空的 或 个圆孔 牙雕或骨雕,用以装饰美化琴面和保护音孔;现在多开在两山口下边, 两山口下边 牙雕或骨雕,用以装饰美化琴面和保护音孔;现在多开在两山口下边,每边有 4~5个,为圆形或长方形。孔边嵌以铜圈,也有的开在底板上,而且数量较多。 ~ 个 为圆形或长方形。孔边嵌以铜圈,也有的开在底板上,而且数量较多。 山口是面板两侧的长形木条,用红木制成,起架弦作用, 山口是面板两侧的长形木条,用红木制成,起架弦作用,山口至马子的一段 弦长,才是琴弦的振动发部分。 弦长,才是琴弦的振动发部分。 马子呈条形峰谷状,用竹、红木或牛骨制作, 马子呈条形峰谷状,用竹、红木或牛骨制作,有2~5个,置于面板上,左 ~ 个 置于面板上, 侧的为高音马,右侧为低音马,其凸出的峰部用以架弦, 侧的为高音马,右侧为低音马,其凸出的峰部用以架弦,凹下的谷部为其他琴弦 通过。 通过。 琴弦采用钢丝弦(最早用铜丝弦)。高音部分为裸弦,使用27~ 号钢丝 )。高音部分为裸弦 号钢丝, 琴弦采用钢丝弦(最早用铜丝弦)。高音部分为裸弦,使用 ~31号钢丝, 低音部分用缠弦,在裸弦上缠绕细钢丝而成。 低音部分用缠弦,在裸弦上缠绕细钢丝而成。 琴竹又有琴笕、琴签和琴棰之称,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 琴竹又有琴笕、琴签和琴棰之称,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用以敲击琴 弦发音。 弦发音。
浅析中国扬琴的传入与流传
移动 琴竹 , 使琴 竹 竹 头继 续 颤动 , 就 产 生 了
次拿 起 琴 竹 时 就 要 有 正 确 的 方法 , 严 格
的态 度
持竹 时 , 双手 空拳状 , 将 琴 竹 持 口 放 在食指第一关节弯曲外 . 大指 自然 下压 琴 竹, 中指、 无名指轻顶竹尾。 这 时 食 指 第 一
方 法 与 上述 各种 技 巧 有 着 明 显 的 不 同 。 勾
弦 能 够 产 生 和 弦 的效 果 . 近年来 . 已 经 多
广东艺人严老烈虽编写了扬琴独奏 曲. 但
为数很少。 解 放 后 扬 琴 的 改 革 和 技 巧 上 才 有 了长 足 的 发 展 。 王 沂 甫 副 教 授 在 总 结 前 人 演 奏 技 巧 的基 础 上 . 进 行 了 革 新 和 创
次 出现 在 扬 琴独 奏 乐 曲之 中 相 信 今 后 会 更加丰富 。 更有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
造 。通 过 教 学 和 演 出实 践 , 把 扬 琴 上 多 种
技 巧总括为 : 弹、 轮、 颤、 滑、 点、 拨、 揉、 勾
牢, 高 楼 必倾 。 因 此 , 弹 弦奏法 的正确 与 否, 工夫深 浅对于 乐曲的强 弱变化 。 音 色
致, 保 留传统演 奏法等用年 代
一
较久 , 因此 , 更为普遍。
扬琴在我国民间使用是比较广泛的 .
如 各 地 的琴 书 就 是 用 扬 琴 为 伴 奏 乐 器 的 在 广 东 音 乐 中扬 琴 被 称 为 “ 三件头 ” 之一 . 使用就更为广泛而进入小型乐队或戏 曲 但 多 年 来 扬 琴 的 演 奏 技 巧 发 展 是 缓 慢 的
中国扬琴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扬琴的起源与发展一、历史演变扬琴:作为一种古老的击弦乐器,它兼具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扬琴原称“洋琴”,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乐器的发展角度来分析,它起源于中东、波斯等国家。
明末清初,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孕育,各种商品经济不断兴起,开始打破了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沿海地区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各种民间音乐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扬琴也就是这一时期由中东、波斯等国家传入,最早出现在广东,传入中国后,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以及与地方乐种的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融入到了中国音乐体系当中。
二、传入中国后的发展扬琴传入中国后,不断与民间音乐艺术相结合,由于它声音优美、表现力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也从以前口传心授的自生自灭状态,开始收到人们的重视。
主要表现在:把以前的演奏工具由木质“琴槌”改为木质“琴竹”,加大了扬琴的弹性。
乐器改革方面:在国内出现了401、402、501、502、低音扬琴等一系列扬琴,加大了扬琴的结构、音位排列和音域,使得表现力更加丰富。
演奏技巧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扬琴演奏的需要,出现了各种技巧,如:拨音、颤音、轮音、滑音指套等技巧,把大自然模仿的惟妙惟肖。
教学研究和乐曲创作方面:出现了许多新一代的扬琴大师,如:项祖华、桂习礼、黄河等,他们对扬琴深入的研究和考察,不断进行乐曲创作。
正因为如此,扬琴传入中国后,无论在琴体结构、风格特征、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扬琴有所不同。
扬琴以前只用来伴奏,发展至今,可以用来重奏、合奏、领奏和独奏。
在世界扬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对世界扬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扬琴的三大体系扬琴是一种世界性的乐器,它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位,从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演奏风格和型制特点的比较和归纳,目前扬琴界普遍将其分为三大体系: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和中国扬琴体系。
1、欧洲扬琴体系文艺复兴时期,扬琴流行于社会各阶层,深受人们的喜爱。
扬琴的文化
扬琴在几百年历史传承中,由于地域性,扬琴与各地的民间音乐和文化相结合,其中利用其形成的音乐艺术风格影响最大和发展完整的扬琴艺术流派有四个。
(一)、广东音乐扬琴流派
广东音乐扬琴,起源于广东一带的流派,作为中国第一个接触扬琴的地方,当地扬琴艺术发展高于其他派别,广东音乐扬琴的发展方向受到广东音乐的影响,广东音乐也是从粤曲中衍生的,所以极具地方风格样貌,至今,广东音乐改编而成的扬琴曲目有许多。
(二)、西亚南亚扬琴体系
波斯音乐极其传统和古老,在或大或小的宴会、节日上,都会来一些艺术表演,现在古波斯被认为是扬琴的起源地,是古波斯高级会场表演的主要乐器。相反,南亚的扬琴历史则相较前者就有些少了,当地扬琴表演上经常用到震音、滑音等技法。
(三)、中国扬琴体系
中国扬琴体系有几百年的历史,“洋琴”通过欧洲海运来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广东,才形成了现在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音色变得清脆悦耳,透明响耳。改革出来的宏大的音量形成的声音拥有洪亮、清脆的优点,具有很强的张力和表现力,让扬琴渐渐坐上中国民族乐器中心,为中国民族音乐带来了不少佳作。
(三)简述《天山诗画》艺术风格和背景
扬琴曲《天山诗画》是黄河所编写的作品,是一首新疆风格的乐曲。成功描绘了天山的风景,风土人情,先是描绘天山的美丽和高调,然后是天山所拥有的风土人情,欢快、激昂,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深层主题。作品中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达到现在效果。该作品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传统意蕴厚重,在情感上以借景抒情为主,感叹自然与人的和。此作品旋律自然清爽,多以新疆当地河山为描述主线,演奏技术难度不高,使黄河先生的早期创作广受推广。
现代扬琴技术十分多样化,多种的技法会借鉴了其他乐器的技术,其他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特点,带来了打样单变化和旋律。
中国扬琴的历史及发展
中国扬琴的历史及发展中国扬琴的始祖,起源于中东、波斯地区,经欧洲再传入我国。
据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4年版)载:“洋琴,欧洲乐器,公元17、18世纪之交,输入中国之物。
”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1954连版)载:“洋琴,亦名扬琴,打击乐器。
它在14世纪已在欧洲流行(名德西Dulcimer),大概是由阿拉伯、波斯一代传过去的。
明代(1368~1644)自国外传自中国,初流行于广东一带。
”《辞海》、《中国音乐辞典》等有关扬琴的解释中关于扬琴的起源一条,其基本说法大致相同。
--中国扬琴最早通称为洋琴,后又称铜丝琴、蝴蝶琴、扬琴等,这些名称与扬琴的演化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文献资料中所找到的最早的中国扬琴图文记载,是喜名盛昭所著《冲绳与中国技能》一书中:“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时使用了伴奏乐器洋琴(瑶琴)、胡琴等(当时在琉球和广东潮州均把洋琴称作瑶琴)。
”该书中附有小禄里之身穿明代服装,手持两支琴竹击琴弦的演奏图。
图中扬琴(瑶琴)的琴体呈梯形,琴面板上设有两派码,并雕有图案。
这是目前文献资料中能找到的最早的扬琴乐器图和扬琴演奏图;同时也可论证扬琴在1663年前,即明代就传入广东沿海一带。
--清·唐再丰的《中外观法大观图说》(卷12)所载的扬琴图,,琴体呈梯形,有两排码,左码置于琴面五分之二处,使琴码的两侧构成五度音程关系。
又据徐珂《清裨类钞》“金赤泉听洋琴”条目记载:“乾隆时,钱塘有金赤泉典焜者好音乐。
尝听洋琴而作歌以纪之。
……此琴也自大海洋。
制度一变殊几常。
取材讵用金铜锌,发音亦自循宫商。
图形宛然如便面,中桓铁弦练百炼。
细钉节比排两头,二十六条相贯穿。
携来可击不可弹,双锤巧刻青琅轩。
琴师举手指未落,满座肃听心生欢。
”这段词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清代扬琴形制和构造。
--印光任、张汝霜撰《澳门记略》(1751年版)下卷载:“铜丝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
”(树种“铜丝琴”指早期的扬琴为铜丝,故而得名;“削竹扣之”指击弦工具已采用竹制的琴竹。
中国扬琴及历史及发展
中国扬琴的历史及发展中国扬琴的始祖,起源于中东、波斯地区,经欧洲再传入我国。
据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4年版)载:“洋琴,欧洲乐器,公元17、18世纪之交,输入中国之物。
”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1954连版)载:“洋琴,亦名扬琴,打击乐器。
它在14世纪已在欧洲流行(名德西Dulcimer),大概是由阿拉伯、波斯一代传过去的。
明代(1368~1644)自国外传自中国,初流行于广东一带。
”《辞海》、《中国音乐辞典》等有关扬琴的解释中关于扬琴的起源一条,其基本说法大致相同。
--中国扬琴最早通称为洋琴,后又称铜丝琴、蝴蝶琴、扬琴等,这些名称与扬琴的演化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文献资料中所找到的最早的中国扬琴图文记载,是喜名盛昭所著《冲绳与中国技能》一书中:“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时使用了伴奏乐器洋琴(瑶琴)、胡琴等(当时在琉球和广东潮州均把洋琴称作瑶琴)。
”该书中附有小禄里之身穿明代服装,手持两支琴竹击琴弦的演奏图。
图中扬琴(瑶琴)的琴体呈梯形,琴面板上设有两派码,并雕有图案。
这是目前文献资料中能找到的最早的扬琴乐器图和扬琴演奏图;同时也可论证扬琴在1663年前,即明代就传入广东沿海一带。
--清·唐再丰的《中外观法大观图说》(卷12)所载的扬琴图,,琴体呈梯形,有两排码,左码置于琴面五分之二处,使琴码的两侧构成五度音程关系。
又据徐珂《清裨类钞》“金赤泉听洋琴”条目记载:“乾隆时,钱塘有金赤泉典焜者好音乐。
尝听洋琴而作歌以纪之。
……此琴也自大海洋。
制度一变殊几常。
取材讵用金铜锌,发音亦自循宫商。
图形宛然如便面,中桓铁弦练百炼。
细钉节比排两头,二十六条相贯穿。
携来可击不可弹,双锤巧刻青琅轩。
琴师举手指未落,满座肃听心生欢。
”这段词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清代扬琴形制和构造。
--印光任、张汝霜撰《澳门记略》(1751年版)下卷载:“铜丝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
”(树种“铜丝琴”指早期的扬琴为铜丝,故而得名;“削竹扣之”指击弦工具已采用竹制的琴竹。
扬琴艺术的发展及流派
扬琴艺术的发展及流派扬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
古代扬琴多为文人雅士所喜好,素有“民间乐器宫廷化,宫廷乐器民间化”之称。
扬琴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同时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古代扬琴扬琴可以追溯至中国春秋时代的竹筝和秦汉时期的凤筝。
到唐朝时期,扬琴已经形成了类似现代扬琴的形态,所弹奏的音乐风格已经多样化。
唐朝的文人雅士喜欢在乐曲中加入诗词,绘制出吟诗作画的美好场景。
这种以诗文配乐的表现形式被称为《琴曲》或《琴诗》。
宋朝时期,扬琴逐渐流传到民间,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同时,扬琴经过了改革和进步,弦数增加到了十三根,音域更加丰富。
这一时期的扬琴音乐以“大雅”、“小雅”两派为主。
大雅派以宫廷音乐为基础,以正统的音乐规律和形式为主;小雅派则以地方曲调为基础,注重感情的表达和个性的发挥。
元朝时期,扬琴发展得更加繁荣,举办扬琴音乐会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一种文化活动。
此时扬琴依然保持了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包括独奏、对奏、歌词配乐、说白配乐等。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例如赵崇祚和吴自牧等人,他们的作品对后来的扬琴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民间扬琴明清时期,扬琴逐渐从宫廷向民间普及。
扬琴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代表性的有江南流派、湘西派、赣南派等。
这些流派自成体系,技巧和表演风格也各具特色。
江南流派以浙江绍兴为代表,具有浪漫、清新的风格。
其特点是曲调优美,旋律清新简洁,注重节奏的切分和变化,同时也注重腕法和手指技巧的运用。
江南流派的代表作品有《阳春白雪》和《高山流水》等。
湘西派则以湖南省凤凰和永州为代表,以古朴、雄浑为主要特点。
其音乐风格注重金戈铁马、激情四溢的表达,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代表作品有《十面埋伏》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
赣南派以江西省赣州为代表,以细腻、婉转为主要特点。
其音乐风格注重表现内心感受,曲调优美细腻,韵律流畅,其中以“六宝典”为代表的古琴曲集是其代表作品。
探索扬琴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探索扬琴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探索扬琴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扬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探索扬琴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这一古老乐器历史的追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扬琴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扬琴的起源和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经过千年的传承,如今已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音色和演奏风格的乐器。
在现当代,扬琴的传承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各种扬琴演出和比赛活动层出不穷,为扬琴的传统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对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快节奏发展,扬琴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扬琴在现当代的发展趋势不仅包括技术的创新和演奏方式的改进,更涉及到如何将传统的扬琴演奏技艺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以及如何在音乐领域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2. 正文2.1 扬琴的起源和历史扬琴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最早的扬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古老的丝弦乐器。
扬琴由于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逐渐在中国的音乐界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扬琴一直是宫廷和文人雅士们喜爱的乐器。
在唐宋时期,扬琴被广泛运用于宫廷音乐和文人雅集中,成为当时的主要乐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琴在中国音乐史上逐渐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演奏方式。
在现代,扬琴作为传统乐器依然保持着其传承和发展的活力。
许多音乐学院和乐团都致力于传承和推广扬琴这一古老的乐器。
现代音乐制作技术的发展也为扬琴的演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让扬琴这一传统乐器焕发出新的活力。
2.2 扬琴在现当代的传承情况在中国,扬琴作为古典乐器在传统音乐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古琴名家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致力于扬琴技艺的传承和推广。
一些音乐学院也开设扬琴专业,培养新一代扬琴演奏家和教师,为扬琴传统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国际上,扬琴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许多外国音乐家学习中国古琴,试图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进行融合,开创出新的表现形式。
浅谈扬琴的发展
浅谈扬琴的发展一、扬琴的起源扬琴这件乐器,起源于中亚细亚、中东地区,确实地点也说不清楚,大约在明代中晚期传来中国,在说唱艺术界,有各种方言的琴书,如:山东琴书、四川琴书……等,尤其在各个地方戏曲中用扬琴伴奏的更多了,大家都依赖它是固定音阶的乐器,可帮助唱者不走音,因而在国际音乐界广受欢迎。
扬琴,它属击弦乐器,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欧洲,亚洲,北美洲,澳大利亚都有,不同的文字的名字达几10种,欧洲的英语国家1般称它为Dulcimer(德西玛),或Psaltery(索爾特里),东欧及通行南斯拉夫语的国家叫它Cimbalom(新巴罗),南亚、西亚1带叫Saunter(桑图尔),中亚及中国的新疆叫Chang(锵)。
中国早期叫“洋琴”、“打琴”、“蝴蝶琴”等,后来称“扬琴”。
中国的周边国家大多用汉名的音译:yang(朝鲜)、Yoochin(蒙古)、Yankin(日本)、Kim(泰国)等。
一件乐器能够遍及四大洲这么多国家,而且各个国家都有着自己代表性的曲目和演奏家,国际扬琴大会也举办过多次,所以称它为世界性的乐器应当没有什么争议的。
二、扬琴在中国的发展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现在的各个乐团乐队都需要扬琴,而扬琴一般在乐团里坐在正中间的位置,这个位置也是不可替代的。
因为,在国乐中目前就只有扬琴是固定音位,声音犹如钢琴的音色,但比钢琴又更加的清脆、颗粒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琴在中国广为流传。
我国的扬琴蓬勃发展的道路要从解放后说起,随着项祖华,郑宝恒,黄河,桂习礼,许学东等老师的不断努力,扬琴有了系统的练习方法与演奏曲目。
扬琴也开始欣欣向荣的发展起来。
但是世界发展的节奏是相当快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很多新鲜事物不断的迸发出来,各种新兴艺术形式不断冲击并挑战着传统艺术,扬琴那薄弱的基层性发展尤其受到严峻的考验。
扬琴国外研究报告
扬琴国外研究报告1. 引言扬琴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起源于中国。
近年来,扬琴在国外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本文将梳理扬琴在国外的研究现状,包括扬琴的起源与历史、演奏技巧、音色特点以及国外研究者的观点和成果。
2. 扬琴的起源与历史扬琴最早出现在中国,据考古发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扬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广泛用于宫廷音乐、民间乐曲等。
然而,在国外的研究中,扬琴的起源和历史相对较少被提及。
有限的研究表明,扬琴可能通过交流和贸易传播到印度、伊朗等地,进一步影响了其当地的音乐文化。
3. 演奏技巧扬琴的演奏技巧在国外的研究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者在探索扬琴演奏技巧时,发现扬琴具有独特的弹奏技法和手指技巧。
其中,扬琴的流派和曲目选择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不同地区的扬琴演奏有着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4. 音色特点扬琴的音色特点也是国外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扬琴的音色较为清亮,能够表现出细腻的情感。
研究者通过频谱分析和音频处理等手段,深入研究了扬琴的声音特点和共振机制,对于扬琴音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5. 国外研究者的观点和成果国外研究者对于扬琴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
一些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深入探讨了扬琴的起源、历史演进和传承。
另外一些研究者专注于扬琴演奏技巧和表现风格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还有一些研究者从声学学、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对扬琴音色和演奏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6. 结语扬琴国外研究的兴起为我们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对扬琴的认识。
通过国外研究者的努力,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扬琴的起源、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
然而,扬琴国外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成果的整合和交流仍然较少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扬琴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1.Smith, J. (2008).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qin. Journal of World Music, 10(2), 45-62.2.Brown, A. (2012). Exploring the Yangqin: Techniques and Performance Sty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ology, 18(3), 87-104.3.Johnson, R. (2015). Acoustic Analysis of Yangqin Ton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157-164.4.Williams, E. (2018). Approaches to Yangqin Performa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Styles. Music Journal,35(4), 112-1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琴乐器的起源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许多人都觉得扬琴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那就错了,其实扬琴是由波斯传入我国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扬琴乐器的起源。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最初是为曲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
据史籍记载,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述、波斯等国,流行着一种桑图尔琴。
它有梯形或长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张以几十条钢弦,在弦的2/3 处支有条马,使每条弦发出五度关系的两个音。
这种桑图尔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亚和印度等国流传。
明末,随着我国和西亚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
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逐渐扩及到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加入到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的行列。
各地琴书多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广西文场、贵州文琴、四川扬琴和云南扬琴等。
在粤剧、潮剧、汉剧、闽剧、越剧和沪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中,也都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
以上的是一种关于扬琴来源的比较普遍的看法,但也有人认为扬琴是通过陆路传入我国。
如周菁葆《木卡姆探微》载:“过去人们认为扬琴是明代从海上通过沿海一带传入的。
其实它是波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
”
清末民初,许多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作为独立的乐种兴起,扬琴又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和山东琴曲等乐种的主要乐器之一。
扬琴在我国经过近400 年的流传和演进。
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