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第一学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公共政策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公共政策》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根据政策协调社会和人们之间关系的不同影响,公共政策可分为( A )。
A. 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B. 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C. 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
D. 人口政策、环保政策、治安政策、社会保障政策
2.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是(B)。
A. 德洛尔的《政策科学进展》
B. 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 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
C. 林德布洛姆的《政策分析》
D. 安德森的《公共决策》
3.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得到详尽论证,使政策科学趋于完善而形成的传统被称为(B)。
A. 拉斯韦尔-拉纳传统
B. 拉斯韦尔-德洛尔传统
C. 德洛尔-林德布洛姆传统
D. 林德布洛姆-安德森传统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A)最早提出的。
A. 拉斯韦尔 B. 西蒙
C. 伊斯顿 D. 戴伊
5.“政策是领袖按自己的偏好作选择,而政府不过是执行领袖们做出选择的机构;政策是自上而下由领袖提出并加以执行,而不是自下而上产生于群众的要求。”这种公共政策研究途径是(D)。
A. 系统途径 B. 过程途径
C. 团体途径 D. 精英途径
6.在政策环境当中,被作为一国或地区的政府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的因素是(D )。
A. 国际环境 B. 制度或体制
C. 民族关系 D. 社会经济状况
7.在政策系统中,高度融合并且可以实现相互转化的是(A)。
A. 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
B. 政策主体和政策环境
C. 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
D.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
8.在政策系统的子系统中,(A)是政策系统的核心。
A. 决断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执行子系统 D. 监控子系统
9.在政策系统的子系统中,(C)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
A. 决断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执行子系统 D. 监控子系统
10.西方国家政策失误的一个重要根源是(C)。
A.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党派之间政策主张出现矛盾
B. 总统在进行立法和政策领导方面的权威过于强大
C. 迎合选民需要的政策倾向导致了出现“短视效应”
D. 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原则行事
11.非官方政策主体中,基于某种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态度或者是某种职业和行业而形成的正式、非正式团体和群体等社会组织被称为(D)。
A. 非政府组织 B. 大众传媒
C. 思想库 D. 利益集团
12.美国
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A)。
A. 总统 B. 议会
C. 法院 D. 行政机关
13.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公共政策遵循(B)的群众路线。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为人民服务
D.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4.西方国家所谓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A. 立法权 B. 行政权
C. 司法权 D. 大众传媒
15.同级政策组织之间构成平等合作与协商关系,这种排列组合方式被称为(B)。
A. 纵向结构 B. 横向结构
C. 矩形结构 D. 功能结构
16.美国的公共决策体制是(A)。
A. 总统-议会制
B. 内阁-议会制
C. 委员会-议会制
D. 总统-部长制
17.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最大特点是(C)。
A. 党政合一 B. 三权分立
C. 议行合一 D. 高度自治
18.宣布在多数票投票规则下,投票悖论无法避免,公共决策无法保证民主性的定理是(D)。
A. 帕累托定理
B. 博尔达定理
C. 孔多塞定理
D. 阿罗不可能定理
19.英国公共决策体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B)。
A. 总统-议会制
B. 内阁-议会制
C. 委员会-议会制
D. 总统-部长制
20.研究途径从政策工具本身转向政策系统、政策网络、决策系统和执行过程的是(D)。
A. 工具主义 B. 过程主义
C. 权变主义 D. 建构主义
21.能够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并且客观上也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是(B)。
A. 民营化 B. 用者付费
C. 合同外包 D. 内部市场
22.创造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但是存在不公平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是(D)。
A. 民营化 B. 权力下放
C. 放松管制 D. 产权交易
23.充分激发个人积极性和主动性,成效更是立竿见影,尤其适用于地方政府的工商管理技术政策工具是(B)。
A. 战略管理技术
B. 绩效管理技术
C. 顾客导向技术
D. 目标管理技术
24.以顾客满意作为政府机构的考察量度的工商管理技术政策工具是(C)。
A. 全面质量管理技术
B. 标杆管理技术
C. 顾客导向技术
D. 企业流程再造技术
25.最具有创新性的社会化政策工具是(B)。
A. 社区治理 B. 志愿者服务
C. 公私伙伴关系 D. 决策听证制度
26.属于行动程序并且具体、明确,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这一概念指的是(A)。
A. 政府议程 B. 系统议程
C. 外部议程 D. 内部议程
27.形成政策
议程的基本条件是(B)。
A. 政治领袖 B. 政治组织
C. 代议制 D. 大众传播媒介
28.在当代多数国家中,建立政策议程的最主要、最正式的途径是(C)。
A. 选举制 B. 全民公决
C. 代议制 D. 大众传播媒介
29.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被称之为(D)。
A. 政策制定 B. 政策建议
C. 方案择优 D. 方案规划
30.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A)。
A. 政策宣传 B. 物质准备
C. 政策试验 D. 政策分解
31.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属于(D)。
A. 政策执行 B. 政策制定
C. 政策过程 D. 政策变通
32.政策执行中最基本的原则要求是(C)。
A. 坚持政策的原则性
B. 灵活运用政策
C.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D. 解决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矛盾
33.政策变通在行政学中也被称为(D)。
A. 行政自由 B. 自由裁量
C. 政策裁量 D. 行政自由裁量
34.按照政策对社会与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可以将公共政策划分为(A)。
A. 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B. 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C. 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
D. 人口政策,环保政策,治安政策,社会保障政策
35.西方政策失误以及政府失败的一个重要根源是(C)。
A.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党派之间政策主张出现矛盾
B. 总统在进行立法和政策领导方面的权威过于强大
C. 迎合选民需要的政策倾向导致了出现"短视效应"
D. 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原则行事
36.基于某种共同利益或者是某种职业和行业而形成的社会组织被称为(D)。
A. 非政府组织 B. 大众传媒
C. 思想库 D. 利益集团
37.政策评估从本质上看是一种(B)判断。
A. 利益 B. 价值
C. 事实 D. 可行性
38.政策评估是对政策(A)所做的分析。
A. 效果 B. 过程
C. 方案 D. 目标
39.主要任务是判断预定的政策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以及项目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的政策评估模式是(A)。
A. 目标达成模式
B. 附带效果模式
C. 无目标模式
D. 综合模式
40.在政策评估过程的准备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是(B)。
A. 确定评估对象
B. 制定评估方案
C. 挑选和培训人员
D. 综合分析政策信息
41.按照政策监控的时间分布分类,政策监控可以分为(B)。
A. 政策制定监控,政策执行监控,政策评估监控和政策终结监控
B. 事前监控,事
中监控和事后监控
C. 自我监控,逐级监控和越级监控
D. 立法政策监控,行政政策监控,司法政策监控
42.按照政策监控的层次分类,政策监控可以分为(C)。
A. 制定监控,执行监控,评估监控和终结监控
B. 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
C. 自我监控,逐级监控和越级监控
D. 立法政策监控,行政政策监控,司法政策监控
43.政策控制最为主要的一种形式是(D)。
A. 间接控制 B. 直接控制
C. 前馈控制 D. 反馈控制
44.听取和审议预算是(C)进行政策监控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A. 行政机关 B. 司法机关
C. 立法机关 D. 社会舆论
45.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政策终结的真实原因是(D)。
A. 财政困难
B.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C. 行政管理理论的变化
D. 政策系统自我更新的特性
46.政策终结中阻力最大的终结类型是(D)。
A. 计划的终结 B. 政策的终结
C. 功能的终结 D. 组织的终结
47.政策终结中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是指(A)。
A. 计划的终结 B. 政策的终结
C. 功能的终结 D. 组织的终结
48.政策终结中的(D),就是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渐地减少政策的功能,降低政策的效力,减少政策的投入,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与宣传。
A. 分解 B. 替代
C. 废止 D. 缩减
49.政策分析过程的首要步骤是(A)。
A. 问题界定 B. 方案搜寻
C. 结果评估 D. 未来预测
50.在政策问题界定过程中,勾勒问题边界的目的是为了考虑政策问题的(B)。
A. 动态性 B. 关联性
C. 主观性 D. 客观性
51."我们能够做什么"是指公共政策分析中的(B)。
A. 价值分析 B. 可行性分析
C. 超理性分析 D. 创造性分析
52.在备选方案的搜寻和发现阶段中,通过会议产生创造性思维得出政策方案的方法是(B)。
A. 文献评论法 B. 头脑风暴法
C. 快速调查法 D. 类比法
53.在经济学中,指各个微观主体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术语是(B)。
A. 平均人 B. 理性人
C. 社会人 D. 行政人
54."有限理性"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D)
A. 卡尔?马克思
B. 马克斯?韦伯
C. 林德布洛姆
D. 赫伯特?西蒙
55.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D)。
A. 被管理者 B. 对立者
C. 被统治者 D. 伙伴
56.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D)。
A. 秘书 B. 助手
C. 领导者 D. 外脑
5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B)。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58.
在政策环境当中,政府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是(D)。
A. 国际环境
B. 制度或体制
C. 民族关系
D. 社会经济状况
59.比较来看,更加贴近现实政治生活的政策思维模式是(D)。
A. 理性主义
B. 有限理性主义
C. 非理性主义
D. 渐进主义
60.公共政策是(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 政府 B. 企业
C. 个人 D. 社会组织
二、多选题
61.政策法律化与政策合法化的关系是(BD)。
A. 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普遍形式
B. 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C. 政策合法化的政策处于执行阶段而不是制定阶段
D. 政策法律化的政策处于执行阶段而不是制定阶段
62.政策科学的基本特征是(BC)。
A. 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
B. 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 政策科学不仅是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
D. 政策科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
63.团体途径的基本观点是(BCD)。
A. 将公共政策看作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妥协的产物
B. 利益集团是由某些具有共同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利益的个人所构成的集合体或组织;它向其他社会团体表明自己的主张,并向政府反映它的利益和要求
C. 利益集团架通个人与政府之间联系的桥梁
D. 政治系统通过确立集团之间的游戏规则、协调各种冲突的利益、以公共政策加以干预等来处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64.政策系统是由(ABC)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A. 政策主体 B. 政策客体
C. 政策环境 D. 政治家
65.根据西方学者对于政策内涵的表述,政策的主要含义有(BCD)。
A. 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和规划
B. 政策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过程
C. 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不是自发或盲目性的行为
D. 政策是对社会所做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66.政策的本质是(BCD)。
A. 政治家个人的意志反映,是政治家个人对社会的看法和期望
B. 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C. 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D. 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67.政策的基本功能有(ABCD)。
A. 导向功能 B. 控制功能
C. 协调功能 D. 象征功能
68.政策客体包括(AB)。
A. 社会问题 B. 目标团体
C.
人民群众 D. 政策本身
69.所谓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ABC)。
A. 立法机关 B. 执政党
C. 行政机关 D. 利益集团
7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政策的基本特征是(BD)。
A. 具体性 B. 权威性
C. 补充性 D. 强制性
71.我国官方政策主体相比西方国家,在主体的内容上、地位上和作用上具有的优点有(AB)。
A. 在我国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国家机关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真实代表;而西方的国家机器及执政党是资产阶级利益以及利益集团利益的代言人
B. 中国共产党直接对政策过程起核心领导作用,其他民主党派也积极参与政策过程之中;而在西方,政党必须通过竞选执政之后才能对国家或政府政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C. 我国党和政府在政策过程中指导思想和工作相一致,所以它们的职能和起作用的方式也是一致的
D.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政策执行和监控的制约机构,人民政府是我国的政策制定主要机关
72.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主要途径有(ABCD)。
A. 直接投票决定公共政策
B. 选出自己的代表者制定或修改并执行公共政策
C. 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去反对某些政策
D. 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
7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有(ABCD)。
A. 从事政策研究和咨询的相对独立性
B. 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
C. 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
D.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
74.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因素有(BCD)。
A. 决策者
B. 决策权力
C. 决策程序
D. 决策规则和方式
75.议会制是最适合于资本主义的决策体制。但它没有真正实现主权在民的真实原因是(AC)。
A. 代议制民主存在缺陷
B. 一般公民不具备科学判断的能力
C. 议会制是间接民主模式,议员不代表人民的意志
D. 选举规则的局限
76.投票规则中的全体一致规则的决策缺点有(BD)。
A. 多数人的意见强加给少数人
B. 要达成一致,决策成本过高
C. 虽然全体一致,但决策结果未必可靠
D. 会鼓励策略行为,使决策结果不科学
77.需求显示过程的作用在于(AC)。
A. 鼓励投票者正是表达自己偏好
B. 保证投票者的偏好次序都是“单峰值”的
C. 避免人为增加决策成本,提高了决策效率
D. 减少“策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78.我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在结构上进行的调整主要是(ABC)。
A. 在横向结构上,一方面越来越趋向于决策与执行的相对分离
B. 在纵向结构上,分
权成为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趋向
C. 信息咨询部门和政策分析部门越来越受到重视
D. 地方获得更多的决策权,中央的权威被削弱
79.决策者采用各种手段来控制自己的决策权力。最常见的手段是(ABD)。
A. 说服 B. 威胁
C. 欺骗 D. 交换
80.在我国,利益团体和作为个人的公民拥有的公共决策权力可以定性为(BD)。
A. 正式公共决策权力
B. 权威公共决策权力
C. 非正式公共决策权力
D. 非权威公共决策权力
81.在全体一致规则的条件下,人们来争取自己所偏好的方案的胜出的策略行为有(AB)。
A. 讨价还价 B. 弃权
C. 改变偏好 D. 投否决票
82.政策工具从类别上可以分为(BD )。
A. 市场化工具
B. 工商管理技术
C. 战略管理技术
D. 社会化手段
83.市场化工具包括(BCD)。
A. 民营化
B. 用者付费
C. 分权与权力下放
D. 产权交易
84.可以使政府获得更多财政资金来源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有(AB)。
A. 民营化 B. 用者付费
C. 放松管制 D. 合同外包
85.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包括(BCD)。
A. 政策目标
B. 工具的特性
C. 工具应用的背景
D. 意识形态
86.问题要想成为或达到系统议程的程度,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
A. 问题必须在社会上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或者至少也必须为公众所感觉
B. 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C. 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
D. 政策制定者注意和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列入议事日程
87.综合评估模式的优点是(BCD)。
A. 民主 B. 客观
C. 完整 D. 全面
88.政策监督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BCD)。
A. 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职责
B. 监督者与监督对象之间应保持时时沟通
C. 在机构设置上保持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D. 对监督对象有影响权
89.西方政策监控机制的特点有: (ABCD)
A. 分权与制衡原则
B. 社会舆论在政策监控中起着显著作用
C. 司法审查对公共政策的有效监控
D. 中央政府权力的扩张与政策监控手段的更新
90.政策终结的三个本质特征是: (BCD)
A. 法律性 B. 强制性
C. 更替性 D. 灵活性
91.政策终结的基本作用表现在(ABC)。
A. 节省政策资源
B. 提高政策绩效
C. 避免政策僵化
D. 优化政策
92.对政策方案进行筛选时可以选择的标准包括(ABCD)。
A. 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B. 是否符合全面利益
C. 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衡量
D. 是否具备可
行性
93.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基本经验有(ABCD)。
A. 注重政策宣传
B. 重视政策实验
C. 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
D. 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
94.政策终结的方式有(ABCD)。
A. 合并 B. 替代
C. 革新 D. 分解
95.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应当包括(ABCD)。
A. 政策制定 B. 政策执行
C. 政策评估 D. 政策终结
三、判断题 (对的选A,错的选B)
96.政策是一系列法律的总称。 (B)
97.政策客体就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B)
98.政策系统的运行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等环节所组成的过程,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政策周期。 (A)
99.政策的象征功能是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 (A)
100.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A)
101.在我国,国务院是我国的政策制定及立法的主要机关,也是政策执行和监控的制约机构。 (B)
102.政府部门制定出的政策具有如下两个特征:具体性和补充性。 (A)
103.利益团体的目的在于建立、维持、增进共同利益和共同态度所蕴含的行为模式;其职责是履行利益聚合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作为最高目标。 (A)
104.大众传播媒介对政策制定的作用极为显著。 (A)
105.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因素有:(1)决策权力;(2)决策程序。 (B)
106.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其纵向结构就呈尖型形态。在这种尖型形态的纵向结构中,权力集中,控制有力,便于决策的统一执行。 (A)
107.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其纵向结构就呈扁型形态。在这种扁型形态的纵向结构便于下级决策组织因地制宜,发挥创造性,但是由于分权过大,则可能政令不行,削弱最高决策的权威性。 (A)
108.在市场化条件下,中央将在一定权限内给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以使地方因地制宜对本地区进行管理。中央将加强宏观政策的制定以提高决策权。 (B)
109.我国以往公共决策体制的尖型纵向结构将在一定程度上向扁型的纵向结构发展。 (A)
110.公民、大众传播媒介等政策活动者拥有非正式的决策权力或非权威的决策权力。 (A)
111.官方的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行政管理机构和法院拥有正式的或权威的公共决策权力。 (A)
112.我国其他的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对我国的公共决策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决策权力分配制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
部分。 (A)
113.在我国,利益团体和作为个人的公民拥有正式的或权威的公共决策权力。 (B)
114.与西方相比,我国人民群众所拥有的非正式决策权力,在实质上更加真实、广泛和协调。 (A)
115.西方的代议制民主真正实现了主权在民。 (B)
116.人民代表大会制较之西方的代议制决策体制有很大的优越性。 (A)
117.所谓全体一致规则(unanimityrule),是指所有投票人都对某项表决的方案投赞成票,一致同意的规则。 (A)
118.在我国,决策方式的改进应主要集中在对投票机制的坚持、发展与完善上。 (B)
119.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 (A )
120.用者付费是指政府对某种物品、服务或行为确定“价格”,由使用者或行为者支付这种费用,其主要目的是想增加政府的收入。 (B)
121.管制所需的信息较少,容易实施管理,成本较低,效果具有直接性,适应于作为实施政策的工具。 (B)
122.调节性政策与限制与约束加之于个人和团体的行动有关,它减少那些受调节者的自由和权利,如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政策。 (A)
123.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
124.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A)
125.集权制是指决策权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只能根据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体制。 (A)
126.美国的行政权由总统掌握,这也是一种首长制。 (A)
127.议会制是建立在西方人民主权论和代议制理论基础上的决策体制 (A)
128.公共决策体制就是政治-行政体制。 (A)
129.全体一致规则是指所有投票人都对某项表决的方案投赞成票,一致同意的规则。 (A)
130.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这一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A)
131.民营化是为了弥补政府的预算缺口,实现对公共部门资源的再分配。 (B)
132.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属于自我调节性政策。 (B)
133.政策系统是由政策的主体、政策客体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B)
134.官方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
135.决策权力则是指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对自己的控制力、制约力和影响力。 (B)
136.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权,上级机关无权加以干涉的一种决策体制。 (A)
137.过半数规则是指对一项表决方案,需要超过二分之一的投票人赞同方才通过的规则。 (A)
138.民营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
资源,使资源能够流向使用效率更高的部门。 (A)
139.政策效率是政策执行后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B)
140.渐进主义模式把政策制定看作是对过去的政策进行变革和创新的过程。 (A)
141.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 (A)
142.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