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普的教育梦
我的中国梦
我的中国梦——教育梦石超我是一名幼儿老师,毕业于河北省石家庄幼儿师范学校。
我也有自己梦想。
我喜欢跳自己喜欢的舞蹈、常喜欢的歌曲、弹各种风格的曲子。
在我的梦中幼儿教师就是把自己喜欢的艺术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最轻松、最单纯的一个职业在,或许真正梦想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幼儿老师到底是什么?做什么?我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
那年我才19岁,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累的差点回家、哭着找妈妈,幼儿园老师就是阿姨、琴棋书画样样都要精通、幼儿的吃喝拉撒都要管。
听到别人说:你们幼儿园阿姨也就拿三四千的工资吧。
我犹豫了、坚持不下去了、我要回家……就在这个月中一名小朋友深深的触动了我改变了我的梦想。
他是我实习时第一批带过的幼儿,他白白的、胖胖的、性格开朗又胆小、6岁的他说起话来像大人,他就是白茁茁。
记得有一次上课《我的妈妈》,请大家谈谈自己感想。
当我问他时他告诉我:“我没有妈妈“我便问道:“整天送你的不就是你的妈妈吗?“他红着眼睛低头说那是他大妈妈。
我明白了他真的没有妈妈,真可怜,可没有妈妈孩子多了,再说茁茁挺健康的啊。
没有妈妈也不意见多大的事。
我还是抱抱他说:”没关系,那就是你的妈妈,你可以说给她听的。
“他有些不情愿。
午睡时我隐约听到有人在哭,一直找不着是谁,后来发现在角落里趴着哭的他。
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他也不说,就说了一句话:”你走吧,我一会就好了.”后来连续三天都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就觉得和他妈妈有关。
一边给他擦眼泪一边问他:“你和石老师说一说,我可以帮助你。
”他一直哭就是不说。
追问道到:”是想妈妈了吧”他哭的更厉害了,我肯定就是这原因。
我像姐姐一样抱着他说:“咱俩的秘密不告诉别人,我帮你。
”他才说这两天一直看到妈妈”听到这我被吓坏了,他才6岁怎么经受的住这种打击。
晚上我头脑一热便和茁茁的大妈吗沟通此事。
更没想到的是听了家长的话我揪心的难受再也忍不住哭了,家长也哭了。
我真没用,本来是劝家长的结果自己先哭了。
茁茁3岁时没有了妈妈,他妈妈子宫大出血不治身亡,就在断气的瞬间被茁茁亲眼看到,他没哭、没说话、没有表情、三天不理人,他的大妈妈是他舅妈怕他有阴影、受欺负就让茁茁改口叫他大妈妈,每天接送、幼儿园的费用都是她出的,照顾的无微不至,而他的爸爸一直没有再婚都是为了他。
“三疑三探”教学法开辟素质教育创新之路
陈 建 波
( 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党 的十八 大 首次 把培 养 学生 的创 新 力作 为人 才 强 国的战 略举 措 写进 报 告 之 中 ,而河 南 省 西峡 县一 高校 长 杨文 普研 究探 索 出 的 “ 三 疑 三探 ”课 堂 教 学 改革 ,成 为 对 传统 教育 颠覆 性 的独 具特 色教 育 理论 ,开 创 出 了一条 把 祖 国 的未 来 , 培 养 成具 有创 新 能力 人才 的光 明前 途 。 杨 文 普近 3 O年 的教 育 教 学 生涯 ,从小 学 、初 中到 高 中一 路走 来 ,还 曾肩 负过 县教 育 局教研 室 主 任 重 担 ,使他 能 够 心怀 大局 深谋 远 虑 ,熟练 运用 教 育学 、心 理 学原 理 ,遵
1 0 0 0 3 8)
流入 到 顶部 的小 雨伞 里 ,而不 会 使雨伞 流 到地 面上 。还有环 保 牙膏 夹 ,两 片木 片 由两 颗螺 丝钉 固 定在牙 膏 两端 ,螺 丝 的松 紧用 于调 节两 片木 片之 间 的加 紧 程度 ,两端 可调 夹紧 力度 ,牙 膏剩余 量 不论 多少 都能很 轻 易地挤 出 。 农村 学 生詹文 根 ,家 里种有 l万袋 香菇 ,每 次放 学 回家看着 父母 润 菇 时 ,双 手揣 着笸 箩来 回抖 ,累 的浑身 是汗 ,心 里很 不 是滋 味 。于是 ,他 就 琢磨 着 利用 物理 课上 所 学 的离心 律 ,精心 设计 了一 个 能够 自动 翻转 的润 菇 循教育科学规律,善学善用,摸索出的这一整套的课堂教学方法成效非常 机。看着 自己设计发明的自动润菇机投入使用,并让亲戚邻居们受益 ,他 显 著 。 为 国家 培 养 了一批 又 一批 新 时代创 新 人才 ,他 自己也 成 了当 前教 育 自豪不 已 。 改革 的先 行者 和 成功 的实 践者 。 他 所 执掌 的 这个 高 中 ,近两 年来 一 直保 持 9 5%的本 科 上线 率 、 3 0 任何 一项 改 革一 开始 都不 是被 所有 人理 解支 持 接受 的 。杨文 普和 其 团 % 以上 的重 点大 学录 取 率 。 2 0 1 2年 ,在 河南 这个 竞 争异 常激 烈 、招 生 队推 出的 “ 三疑 三探 ”教学模 式 也不例 外 。正 如他 们让 学 生质疑 一样 ,改 名 额 有 限 的地 区, 共有 7位 学生 踏 入考 入清 华 、北 大 的校 门 。 3年 来 ,全 革 实验伊 始也 是被 教师 同行家长 社会 等各 个领 域说 三道 四 。 事 实胜 于雄 辩 , 国共 有 2 1 个 省份 、十多万 名 教师 到西 峡学 习交 流 , “ 三 疑三 探 ”教 学法 , 时 间是最 好 的老 师 、最 令人信 服 的辩 辞 。全 国著名 教 育专家 、天 津 市教科 在 全 国教 育界 引 起 了广泛 关 注 ,其 核心 就是 培养 学 生 的创新 能 力, 目前 已 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在深入西峡县中小学课堂实地调研后, 有1 9 个 省份 正 在推 广 这个 教学 方 法 。他 本 人也 先 后荣 获河 南 省 中学特 级 给 出这 样评 价 : “ 三 疑三 探 ”教 学模 式 以 目标 明确 、便 于操 作 又立 意高 远 教 师 、河 南 省优 秀 教师 、河 南省 2 0 1 0 年 度教 改 人物 、河 南 省学 术技 术 的丰 富 内涵和 灵 动、大气 、深 邃 的创新 特质 ,科学地 阐释 了新 课程 的价 值 、 带 头人 、第七 届 全 国优秀 高 中校 长 、 2 0 1 1 年 “ 感 动 中原 ”十 大年 度 教 智慧和魅力,这样的小课堂与社会 的大课堂相互融合、紧密接轨,为全国 育 人物 等 荣誉 称 号 ,荣立 个人 市级 二等 功 一次 、县 级三 等功 两次 。 的基 础 教育课 程 的刨新 与 改革提 供 了一个 成 功的范 例 。 激 情 的辩论 ,深邃 的思考 ,独特 的质疑 ,不时 响起 的热 烈掌 声… …西峡 创 新无止 境 。从传 统教 学 的教师 讲学 生被 动听 ,到 教师 问学 生被动 答 , 的 “ 三疑 三探 课堂 ,简直 是一 幕生动 的情景 短剧 。 “ 三疑 三探 教学模 式 再到 学 生主动 问学生主 动答 , 是今 后课 堂 改革 发展 的必然 规律 和大 势所趋 。 紧 紧 围绕 新课 程要 培养学 生创新 精神和 实践能 力这个 目标提 炼 出来 的 ,通过 “ 三 疑 三探 ”教 学模 式解 决 了课 改第 一个 阶段 的 问题 ,激 发 了学生 学习 的 设疑 自探 —— 解 疑合 探— —质 疑 再探 这 些教 学环 节 ,把 “ 先 学 后教 ”变 为 动 力 ,使学 生这 一课 堂 教学 的重 要 资源 得 以开发 ,但 是这还 远 远不够 。课 “ 先疑后 探 ”, 把 当堂训练 中的 “ 教师 出题 测试 ”发展 为 “ 学 生编题 互测 ”。 改在 后模 式化 时代 该 向何 处走 ,是他 们 团队们 正在研 究 的课题 由于学 校 、 “ 三疑三探”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 年级和学科特 点不同,在 “ 三疑三探”各环节中,需要总结细化更加符合 目标 ,巧妙 引导学 生积极 参与 活动 ,学 生大胆 质疑 ,积极 回答 问题 ,在 不知 学 生心 理特 点 、知识 结 构水平 和 具有 学科 特 点的操 作 流程 ,包 括 同一学 科 不觉 中学到 知识 ,品尝到 学 习的乐趣 。这种模 式不 仅是一 种课堂 流程 ,也是 不 同课 型 的流程 ,是 下 一步大 家 共 同努力 的方 向 。更 重要 的是 ,正是 因 为 种学 习方法 ,更 是一种 管理 思想和教 育思想 。它就 是把 原来 以解 决 问题为 “ 三 疑 三探 ”不 只是 一种 教学 思 想 ,更是 一种 管理 思想 、 教育 思想 ,所 以 主的课堂转型为以发现问题为主的课堂,打破了以 “ 听话”为核心的社会价 他们 仍 然在 探索 创新 ,正逐 步把 这一 思想 拓展 到学 校 管理 之 中,如 让教 师 值 观 ,鼓励 学生学 会提 问,学会 独立 思考 、独 立判 断。在 “ 三疑 三探 ”课堂 人人 提 出当 前阻 碍学校 发 展 的主要 问题及 对 策 , 再 由评 委评 出一 二三等 奖 , 疑 探 ” 的思想和 精 神 上 ,学 生们无 限 的好 奇与追 问成 为一种 现象 。提 出问题等 于解决 了问题 的一 好 的建 议写 入新 学期 工 作计划 ,逐项落 实 。如 何用 “ 半。提 出 问题 比 回答 问题 更重要 。学生 学 “ 答 ” ,最 多只 能做到 “ 青 出于蓝 调动 人 人参加 学校 管理 的积 极性 ,加 以提 升和 完善 发展 。 而 止于 蓝 ”,只有学会 了提 “ 问 ”才 能做到 “ 青 出于蓝而 胜于蓝 ” 。 “ 三疑 习近 平 总书 记提 出让 人人 都 做 能出彩 的 “ 中 国梦 ” ,在 杨 文普 心 中也 三 探 ”打破 了传 统 课堂 的框 框 ,被业 内专家称 之为 “ 课堂教 学 的革 命 ”,先 有一 个 梦 ,这个 梦不 仅 关乎教 育 ,更凝 聚 着一 个 国家 的情 结 ,那 就是 从 课 后被 《 中 国教育报 》 、 《 中 国教 师报 》、 《 教 育时报 》 、 《 中 国教 育 》、人 堂这 一 方小 天地 里求 解钱 学森 老 人 的 “ 为 什么 我们 的 学校 总是培 养不 出杰 民网等 近百 家媒体 进行 了深 度报 道。 出人 才 ” 的 “ 世 纪之 问” 。他 认 为 中国梦 的核 心应 该 是教 育梦 ,教育 兴 则 从西 峡 一高 走 出的 学生 们 ,不 再只 会埋 头做 题 ,而 是开 始 用 问题 的眼 国家 兴 ,教 育繁 荣则 国 家复兴 。 ”这 些年 来 ,他 一直 在苦 苦思 索, 破解 课 光 去 关注 家庭 ,关注 学 校 ,关注 社 会 。他们 处处 求 疑 、事 实存 疑 ,遇事 总 堂低 效 和城 乡教 育不 均衡 问题 ,经过他 和 他 的教研 室 团队 反复探 索钻 研 , 爱 问个 为什 么 ;敢 于探 究 、乐于 探 究 ,脑子 里 总会 不 时地 冒 出很多 “ 鬼 主 终 于使 “ 三 疑三 探 ”这 个被誉 为 “ 河 南教 育名 片 ” 的课改经 验 ,实现 了他 意” 。在他 们 的教 室里 ,让你 唏嘘 惊叹 学生 们一 堆堆 稀奇 古怪 的发 明:有 便 心 中 的梦想— — 让 学生 收获 不仅 仅 是高 的分数 , 更重 要的 是创 新能 力这 样 于饮用的易拉罐 ,在拉盖背面通过一的拉带连接一个饮嘴,在拉盖开启式 个 目标 。 时直 接将 饮 嘴拉 出,既 方便 又 能保 证饮 用卫 生 。有 防滴 水 雨伞 ,在 伞面 顶 作 者简 介 : 部安 装 有一 个 凸起 的小 雨伞 ,遮 雨 之后 ,把 雨伞 倒 置过 来 ,雨 水顺 着伞 面 陈建波 ,男 ,汉 ,1 9 7 2 年 生 ,就读 武 汉大 学 国际软件 学 院。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由著名教育家杨东平所著的教育著作。
这本书以杨东平多年来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当今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在《新教育之梦》中,杨东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另外,杨东平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情感教育”、“启发式教学”等。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情感智慧。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些新的教育方法给我启发很大,也让我对教育的实践有了新的思考。
通过阅读《新教育之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个体成长的支撑。
只有通过优质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关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新教育之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教育之梦成为现实。
中国梦.教育梦
中国梦.教育梦温宿县二校杨媛鹰,因有翅膀而搏击长空;船,因有舵而航行万里;人,因有梦想而铸就辉煌;我的中国梦——教育梦。
——题记教育如和煦的春风在荡漾,温暖而馨祥,孕育成功,托起希望,让青少年的梦想在这里启航。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绕。
中国梦的构建基础是广大的青少年,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教育的梦就是要做他们的启蒙,培育和引导他们,为我们中国梦的实现夯实基础。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是的,这就是教育的梦。
2013年感动中国教师张丽莉,面对如脱缰野马般的汽车冲向一群柔弱无助的孩子们,她毅然将安全“推”给了他们,自己却永远地失去了健全的双腿,当记者问及“后悔吗?”她说:“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这是一句多么朴实自然的回答,可这种“本能”又有多少人理解呢?这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保护,还是一种升腾为母爱般的下意识?我无法给出全面的答案,但我相信,这种本能是一位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是一种对生命无比敬畏的爱,也是如一位慈母般伟大、崇高而无私的爱!张丽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正如感动中国2013颁奖词所写:“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
”我想,正是这种对学生无私的爱让她变得异常高大与坚强,也正是因为这种对学生无私的爱让她变得天使般美丽动人。
同时又树立典范,对青少年学生起着教育意义,引导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育的梦想要将爱源源不断的注入学生心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激起他们的情感浪花。
教育的梦想是让学生自由的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快乐学习,才华尽显,同学间亲如手足,团结互助,充满博爱精神……在新疆,教育的梦想还包含教师还应在教育教学中深刻揭露“三股势力”险恶用心和罪恶本质,在三尺讲台上,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听杨校长讲座有感
听杨校长讲座有感
杨文普校长的精彩讲座给我很宽的视野,很丰富的养分。
每个老师,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人主动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主流是人被动地接受和思考问题。
每节课都要为学生一生奠基,都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奠基。
培养学生八会二都:会提问,会自学,会展示,会倾听,会评价,会质疑,会讨论,会总结。
都参与,都成功。
选对了方向,一天走一寸,十天就会走十寸。
杨校长决定在西峡全县推行课改的初衷:我为了河南山区的孩子,在以后就业的时候,不输给北京上海的孩子。
这些想法,看似有点空,但是我非常认同,并且可以结合我的教学实践。
比如这周要讲的《中国剪纸艺术》这一课,我得好好渲染下祖国传统文化的珍贵,培养学生爱我大中国,时间充裕的话,教他们亲手剪纸。
教学心得体会(集锦15篇)
教学心得体会(集锦15篇)教学心得体会1《蒲公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的第八篇课文。
本文借助蒲公英这一不起眼的植物,用拟人化手法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的结局写了听从和不听从太阳公公话的蒲公英种子的不同命运,由此告诫人们,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悟,悟中读。
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明白我们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
一、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复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创设情境,播放有关蒲公英种子去旅行的动画,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美。
这时,我借机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去读这段中的句子,他们自然读的非常愉快、非常流畅和富于感情。
接下来,通过阅读第三自然段,学生了解到有两颗小种子没有和大家一起去泥土里生长,而是做了其他的选择。
于是,我让他们在找到种子的选择后,联系图片,分别说说小种子为什么会飞向沙漠和湖泊,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两个“小家伙”。
三年级的孩子富于想象力和表现力,只要读懂了,他们很愿意大家分享自己的理解,他们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各种想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乐于与人交流。
二、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通过对字词的挖掘来理解课文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
但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很难用准确的语句说出他们对词语的理解。
而新课标中也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要让繁琐的词语解释阻碍他们对优美语言的感受。
如何让两者相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朗读在这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这并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读,教师的点拨仍是无处不在。
教学心得体会29月18日晚,在六(3)班教室,听了王老师进行的“案例教学”,让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在与孩子的沟通问题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每天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都在上演着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三幕剧,而且永远都不缺素材。
学习杨文普校长报告心得体会
学习杨文普校长报告心得体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听杨文普校长报告心得体会周六的下午,在县教育局的组织安排下,全县的中小学部分领导、教师在县电影院听取了来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第一高中杨文普校长的关于“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报告。
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是我几年来听报告之中最为受益、感触也最深刻的一次。
下面零散地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启示。
1、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要由上至下来进行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规律。
大的说到国家,我们可以举出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改革;小的可以从学校说起,无论是杜郎口,洋思还是东卢中学等,都是校长或是教育局局长等一个人的行为,然后,将这种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有力的措施,达成下属、老师们共同的愿景。
从而,才产生良好的改革效应。
而且,我们也要相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某一个人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
西峡县没有杨文普,也就没有西峡县今天的教育教学的辉煌成绩。
我期待着我们县域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英雄出现。
2、我们的管理要创新。
没有管理的创新,就不会有我们事业的进步与成功。
我在学校多少年了,对老师抄写教案的现象,是深知,明知教案对我们某些优秀的老师,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可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却还是不得不逼迫着我们的老师日复一日地抄写教案。
否则,进修学校的领导来了,定会扣分;并且指出学校在管理上的问题。
尤其是今年年末的进修检查,要的是整个年级的教案,少一本,都会给学校扣分,绝不看是谁没有抄写教案。
我就有疑问了:难道每一个人都必须的要抄写那种没有用处的教案吗?实在是很不解的。
从我自己看来,我是在研究教材,很少抄写教案的。
教案,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我的备课集中体现在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思考,是很注重课堂上的生成的。
一些问题,是在课堂上才能呈现的,是我没有办法预料的。
于是,我只能加强我的平时的学习、积累,以及对文本的不断的熟悉、研究,以便现成自己高度驾驭课堂的机智、能力等。
课后,我也重视教学的反思,是那种极其认真的反思——能够发布在网上的反思,必然是自己的东西,也是自己深思熟虑的思考的过程的展示。
名师兴名校
名师兴名校作者:赵青山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3期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梅贻琦老先生曾有过一句非常经典的格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说的是“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这是他就职期间出台的一个重要施政方略。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有个原则:将霍普金斯的钱用于“人”,而不是“砖块和灰浆”。
他曾说,“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教师和学者总的品质,而不应取决于人数,更不应取决于供他们使用的建筑物。
”这与梅贻琦老先生的“大楼”与“大师”的论述异曲同工,他们的至理名言精妙地表达了大学应有的办学思想。
其实,梅先生所说的“大楼”与“大师”,并不仅仅适用于大学,也适用于整个教育,至今仍是教育发展所应传承的法宝。
2011年7月7日,四平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国祥到四平市实验中学视察工作时,提出了实施“四名”战略的意见,即“办名校、树名师、立名训、育名人”。
在谈到发挥好名师育人的作用时,他指出,“要实现把学校办优、办精、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首先要培养名师,有了名师才有名气,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名牌基础教育学校,都是在依托名师办学。
”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名师兴校的重大意义。
当前,在教育界普遍存在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名师越多,学校越有名;反之,越是名校,名师也越多。
名师丰富多彩的教学个性风格,层出不穷的教科研创新成果,所培育的莘莘学子,英才辈出,成为学校赖以成名的不竭动力。
名师、名校是教育的品牌,是教育的旗帜,它标志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它以较高的教学质量为根本特征,为广大学生、家长、社会所认同和喜欢,有着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
名师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支队伍,进而起到由此及彼,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树立学校形象的作用。
因此,“名师兴名校”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成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思考和研究的工作内容,成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
“中国梦
二等奖
陈桂花
武定县香水中学
2049年致桃花源人的一封信
二等奖
李海兰
武定县香水中学
变迁
二等奖
陶以祥
隆阳区水寨中学
徜徉花街兰香追梦
二等奖
卢玉梅
宾川县州城镇一中
大爱无言、润物无声
二等奖
陈美兰
巍山县文华中学
怀揣梦想勤圆教师梦
二等奖
孟王武
大姚县第一中学
做一个有育人梦想的人
二等奖
二等奖
李艳丽
红奖
王粉红
沾益县大坡乡示范小学
我的教育梦
二等奖
刘春琼
禄丰县腰站小学
爱与梦想一起飞翔
二等奖
鲁发云
禄丰县腰站小学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初探
二等奖
罗云正
凤庆县新华乡瓦尾中心校
我的教育故事
二等奖
朱晓娟
昆明师专附小
打开“教育之梦”的铺路石——我的教育历程
二等奖
我的中国梦——我的教育故事
一等奖
王丽华
昆明市西山区海口云光中心校
中国梦,我的教育梦
一等奖
谭佳铭
师宗县高良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给自己升旗
一等奖
龙发磊
砚山县者腊乡革豆小学
心中有爱
一等奖
饶琼丽
新平县第四小学
追寻教育梦想
一等奖
李文会
耿马县耿马镇培承学校
我的教师梦
一等奖
字文琴
云县涌宝完小
我的读书梦
一等奖
杜静
元江县第一小学
我的教育梦
一等奖
刘丽辉
元江县第二小学
童真相伴,为梦想播撒爱的阳光
浸润心灵的世界,育有底气的新人
浸润心灵的世界,育有底气的新人发布时间:2021-06-04T03:02:12.0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28期作者:宗红卫[导读] 优质教育既是从古到今人们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又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思源实验学校432800摘要:“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是静静的陪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育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的神圣在于使人有灵魂,办有灵魂的教育,既是人类教育的崇高理想,更是我国教育的追求和向往。
办有灵魂的教育,必须办有灵魂的学校;办有灵魂的学校,必须建设有灵魂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优质教育教育一、办优质教育,培养健康生命优质教育既是从古到今人们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又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
现代教育已经进入一个以追求质量为特征的时代,我国对教育质量呈现日益关注的态势,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优质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好的教育”。
优质教育不仅仅是指一流的设施和优异的师资,更体现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是优质教育之魂。
优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理想追求,它是以教育品质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人人终身享受优质教育为目标,以追求教育质量最优化和教育效果最大化为标志,着眼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品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有效地促进教育与人的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与模式体系。
办学理念是优质教育之魂,同时,办学理念也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
我从1998年起,先后任大悟县城北小学校长、二郎中学校长、双桥中学校长。
2015年我带领筹建专班,完成了大悟思源实验学校的筹建工作,并成为这所新学校的老校长。
多年的基层校长工作经验,让我深深地了解到贫困山区孩子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很难获得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
西峡一高杨文普简介
西峡一高杨文普简介杨文普事迹介绍杨文普,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西峡县教体局基教科科长、教研室主任和西峡县一高校长。
20多年来,他把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全部奉献给了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2003年秋期开学,杨文普调任县教研室主任。
他勤于思考,善于钻研。
梦里梦外,他想的都是课堂教学改革问题,想的都是如何解疑、如何探究。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他终于和教研团队成功创出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新教学模式——“三疑三探”。
2005年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西峡县300多所中小学校推广。
2009年,杨文普调任西峡一高任校长,他在高中继续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2011年高考,西峡一高1491名考生中,一本进线436人,二本以上进线1054人,本科以上进线1395人,全市文理科前三名占2人,前十名占7人。
2011年9月获得“感动南阳十大教育人物”荣誉称号。
杨文普和他的教研团队,先后应邀到全国13个省讲学,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目前,全国共有21省数万人到西峡考察观摩!杨文普生平杨文普出生在西峡县一个普通农家。
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仅能维持全家7口人的基本生活。
他自幼便暗下决心,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全家人的命运。
中招时,他以优异成绩被内乡师范和西峡一高同时录取。
可在西峡一高上了月余之后,他却毅然踏进了内乡师范的门槛。
面对名列年级第三名的月考成绩,高中物理老师辛兆林在全班学生面前生气地说:“放弃将来考取重点大学的机会,杨文普真是鼠目寸光。
”其实,他做梦都想进入大学的殿堂,但无人知晓他的难言之隐:奶奶年迈多病,哥哥也正上高中,每次开学时,是兄弟俩最害怕的时候。
为了20元学费,他们要拽着母亲的衣襟,借上半个村子。
进入内乡师范,部分学费和生活费将得到解决,家庭能够减少些许的负担。
毕业后,杨文普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
廿载春秋,杨文普乐在其中。
一个朴朴实实的信念深深铭刻在他心中:教师的使命就是为国育才!自身经历使杨文普对贫困学子更为关爱。
教改之道 忧“新”种种
教改之道忧“新”种种周六上午,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创始人杨文普校长在会展中心做了一场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从会场的安静程度和掌声的热烈程度可以判定:报告的真诚情感和政治思想及身为校长的责任感深深地触动了在座的每一位有良知、有思想的中国教师!很少关心政治的秋竹第一次清楚地听说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也第一次如此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兴衰与国家兴亡之间如此密切的联系,因此,禁不住在听讲记录上写下了“教育兴衰,师师有责”和这篇文章的题目。
忧心忡忡来自忧“新”种种!近十年来,教育改革一直是热点问题,各个层面的教育名人们不断改变,不断生“新”,而创新的动机全都是为了教育的兴衰而为吗?不一定全是。
同时,不断生成的“新教法”“新理念”有多少被师者达成共识,形成一枝独秀,因而引得百花齐放呢?一些教师、校长的名利意识重于教育的良知,为急于出“成果”而“创新”,为“创新”而创新的事实屡见不鲜,而坐在课堂里的孩子们,或被教师疲于“创新”而冷落,或被“创新”的教学方法当成了“试验品”,难得有老师或校长真正为了教育而教研,甚至苦心钻研生成了较有价值的成果,然而又有谁去关注,谁去在乎呢?杨文普校长的“文人相重”何时能真正地体现在我们的教师群体中来?你要创新,我要创新,他也要创新。
时时有“新”,年年“新”,新的就一定是优质的吗?我觉得不一定完全都是。
创新是有条件的。
有人说教育革新重在教材,有人说教育革新重在教法,可有一点:那就是人为本!教师的素质,教师的道德水准,特别是教师的心胸亟待革新!什么时候每一位教师对别人有价值的新成果能以欣赏的心理去理解运用,那就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时候。
教育领域里,不一定全都是专家,但只要少数专家(真正有条件成为专家)的成功经验被多数甘为儒子牛的师者认真运用就很好了!目标教学、情境教育、合作学习、愉快教学以及近来生成的“三疑三探”,其中有太多相同的成分,取众之所长,灵活运用,根据师之所长、生之现状、地之所优、时之特点,就地取“柴”、因才施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因地施教,就一定能让教育做得越来越实、越来越精、越来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激情燃烧的教育梦
激情燃烧的教育梦作者:刘沛华来源:《新班主任》2016年第02期想当年,是“小时候以为你很美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浪漫情怀,让我走上了三尺讲台。
从做教师那天起,誓言要像杨老师一样当教师,做班主任,让我对教育,对教师职业,对班主任岗位始终保持着一份不灭的激情,促使我在涅槃中不断自我修炼。
星星点灯:开启五彩斑斓教师梦刚进入初中那段时间,无论是英语老师的风趣幽默、数学老师的和蔼开朗,还是历史老师的侃侃而谈,都让我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我当一名教师的欲望变得愈加强烈。
然而,初一上学期的一次语文识字自测练习,使我做教师的梦想被无情撕破。
试卷发下来了,要求给100个生字注音。
也许因为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说过普通话,当我拼读着每个生字时,奇怪?每个字都像是“三声”,我不假思索地给每个生字都注上了“三声”。
本来要求一节课做完的试卷,不到10分钟我就做完了。
看着同学们做题的紧张神情,我得意地东张西望着。
就在这时,语文老师突然站在了我的身边,拿起我的试卷扫视了一下,然后他猛地抓起我的衣角,顺势把我从凳子上拽了起来。
“你简直就是猪脑子!”他怒目圆睁,把试卷揉成了一个纸团,恶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头上。
教师怎能这样做?顷刻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你是个猪脑子!”这句话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本就枯燥的初中生活变得更加乏味。
中考,我失利了。
看着父辈“头顶蓝天,脚踏黄土”的艰苦生活,我毅然选择了复读,“跳出农门”自然成了我最大的梦想。
暑假过后,我开始到离家30多里的异乡求学。
那是一个周六的傍晚,雪下得好大,离家较近的同学都陆续回家了。
我独自躺在宿舍的床上,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一种无名的恐惧袭上心头,我紧紧裹着被子,好怕,好冷!就在冥冥之中,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了我的床前,腋窝里夹着一床棉被。
“沛华,有老师在,别怕!”说着,杨老师把棉被盖在了我的身上,脱了鞋躺在我的身边。
那夜,我睡得好香!很少做梦的我,梦见自己竟然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课呢!我的人生方向被点亮,做教师的梦想再次被点燃。
杨文普与“ 三疑三探”
36· EDUCATOR
ShenDu ·深度
电话那头,杨文普的声音有些喑哑。 教改最困难的几年,也是杨文普研究“ 三疑三探”
的关键期,他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这种“ 以学生提问题” 为主要方向的教学改革,原来习惯于一言不发听课做 作业的学生,现在转变了学习方式。
在新教改引领下,他们在课本上找出各种各样的 问题,先在学习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题思路和答案, 如无果,则通过课代表反映到任课教师,再由教师解 疑释惑。
深度· ShenDu
杨文普与“ 三疑三探”
文/本刊记者 李鲁山
【 杨文普简介】
杨文普,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从2003年起,他带领西峡县教育局科 研团队,通过学习江苏洋思中学等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探索西峡课堂教学模式,创 造更为科学高效的“ 三疑三探”教学改革新思路。十多年来,杨文普在西峡部分学 校进行实验,取得优异成绩,目前这项教改成果经优化升级,在全国近20个省市区 逐步实验推广。
去年8月,上级调杨文普到南阳一中任副校长,分 管教学工作。他把“ 三疑三探”的精华带到了这里, 在高一、高三的部分班级试行,效果很好。
今年夏季高考,河南省文、理科第一名都出自南 阳一中,两名学生分别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
今年西峡一高的高考情况也很好,实现了“ 八连 增”,一本上线862人,本科上线率达97.9%,居河南省 前列。
听杨文普校长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听杨文普校长报告心得体会范文周六的下午,在县教育局的组织安排下,全县的中小学部分领导、教师在县电影院听取了来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第一高中杨文普校长的关于“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报告。
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是我几年来听报告之中最为受益、感触也最深刻的一次。
下面零散地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启示。
1、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要由上至下来进行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规律。
大的说到国家,我们可以举出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改革;小的可以从学校说起,无论是杜郎口,洋思还是东卢中学等,都是校长或是教育局局长等一个人的行为,然后,将这种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有力的措施,达成下属、老师们共同的愿景。
从而,才产生良好的改革效应。
而且,我们也要相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某一个人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
西峡县没有杨文普,也就没有西峡县今天的教育教学的辉煌成绩。
我期待着我们县域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英雄出现。
2、我们的管理要创新。
没有管理的创新,就不会有我们事业的进步与成功。
我在学校多少年了,对老师抄写教案的现象,是深知,明知教案对我们某些优秀的老师,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可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却还是不得不逼迫着我们的老师日复一日地抄写教案。
否则,进修学校的领导来了,定会扣分;并且指出学校在管理上的问题。
尤其是今年年末的进修检查,要的是整个年级的教案,少一本,都会给学校扣分,绝不看是谁没有抄写教案。
我就有疑问了:难道每一个人都必须的要抄写那种没有用处的教案吗?实在是很不解的。
从我自己看来,我是在研究教材,很少抄写教案的。
教案,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我的备课集中体现在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思考,是很注重课堂上的生成的。
一些问题,是在课堂上才能呈现的,是我没有办法预料的。
于是,我只能加强我的平时的学习、积累,以及对文本的不断的熟悉、研究,以便现成自己高度驾驭课堂的机智、能力等。
课后,我也重视教学的反思,是那种极其认真的反思——能够发布在网上的反思,必然是自己的东西,也是自己深思熟虑的思考的过程的展示。
杨树平 教育梦 中国梦
教育梦,中国梦织金县第四小学杨树平当我第一次背着书包走向教室的那一刹那,教育的种子已在我的心里萌芽。
那一刻,对于家境贫穷的我,已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当一名小学教师。
从那时起,我不停地读书、写字、背书,成绩一直都不错。
初中毕业时我考取了师范,毕业后就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学教师。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从事教育这一行业也整整十三个年头。
回忆过去,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所在的学校坐落在熊家场乡的一个较为边远的乡村,这所学校交通闭塞,条件较差,有六个教学班和六位老师。
每当有一个老师有事而不能到校上课时,他所任的班级就出现了没有老师上课的现象,但是,即使没有老师上课,班上也不会一片混乱。
相反,教室里次序井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看到这种现象,我们老师无不为学生这种求学的精神所感动〃〃〃〃〃〃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从农村来到了城市。
城市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起乡村学校,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
学生在舒适、安逸的校园里,做着自己的求学梦。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有责任呵护好我所教的学生。
为此,我会一直保持充足的动力,最求我心中的教育之梦。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总之,我们每天所面对的学生都是天真可爱的,他们在我们老师的呵护下不断得到成长。
我们的教育教学条件,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希望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求知欲望都是那么的强烈,都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样下去,那我们国家的教育就会越办越办越强,我们的祖国将越来越繁荣富强。
这是我最求的教育之梦,也是亿万中国人的教育之梦。
我的教育梦
我的教育梦
付蔚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下旬)》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
在邓亚萍眼里.梦想是坚持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
梦想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
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叹》中对中华三千年文明的论述是他的中国梦。
他说,愚钝使人安定.小智使人慌乱。
大智又使人安定,我们的文明,应该由小智走向大智,而这种大智的基石离不开教育。
【总页数】1页(P95)
【作者】付蔚
【作者单位】湖北省当阳市东门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5.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事关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事关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孙明桢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17)004
【摘要】无
【总页数】6页(P74-79)
【作者】孙明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J], 罗来栋;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J], 孙权
3.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J], 李春田
4.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云南工业大学的发展步伐 [J], 黄绍智;朱维华
5.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J], 杨文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访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问”出来的课堂探访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西峡的“课改”是指该县近年发明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据西峡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说,“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试用几年来,西峡县中考成绩一直在全市领先,学生辍学、逃学和课堂上睡觉的现象消失了。
而就在六年前,西峡教育质量的各项指标还在南阳全市位列倒数。
低下的教育质量导致西峡的优质生源大量流失,2002年,全县中考前10名的学生跑了8人,前50名跑了36人,前100名跑了73人。
在当年南阳市的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西峡被点名批评达12次之多。
面对当时西峡教育的“惨状”,上任不久的教育局局长孙占梅坐不住了,她决心尽快改变现状,实现县域教育的突围和转型。
2003年12月,孙占梅带领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及各科教研员远赴江苏洋思中学取经,白天在洋思中学听课学习,晚上住在十块钱一天的小宾馆里,每天讨论到很晚才“收工”。
杨文普说:“洋思中学的课堂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型变成思考型,给我们很大的震动和启发,我们决定推广洋思中学的经验。
”但西峡并没有照搬照抄洋思中学的经验。
杨文普认为,洋思中学的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重大改革,在中国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依然存有问题:“老师预设问题多,学生被动思考多;学生解答问题多,提出问题少,过于注重学生的‘答’,忽略了让学生‘问’。
”经过进一步的思考,杨文普认为,学生学会回答,最多只能做到“青出于蓝而止于蓝”,只有学会提问,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仅仅把学生从‘抱着走’变成‘牵着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走’。
”于是,杨文普开始思索创建一种“以学生提问为主”的教学模式。
从2004年开始,他带领教研员到西峡各基层学校蹲点,与校长、教师、学生实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经过反复实验、总结、反思、修正,逐步探索出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水平的新的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杨文普一直认为,是“洋思精神”催生了西峡的“三疑三探”。
西峡县年教师节庆功表彰大会隆重召开_西峡县
西峡县2015年教师节庆功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南阳教育网讯(通讯员黄彦林)9月8日,西峡县2015年教师节庆功表彰大会在县会议文化中心隆重召开。
会议对该县教体局、县一高、县二高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对县三高、县教研室通令嘉奖,对董联军、杨文普、杜恭礼、胡云锁及培优班主任李占超、邢春华、程海铁、恒冰8位同志分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对申大志、李爱杰2位同志分别通令嘉奖;对李秀坤等204位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对西峡一高、城区一中等15个单位颁发奖金425万元。
该县教体局局长、一高教师代表李占超、模范教师代表桑坪镇塘岈小学教师袁瑛作了典型发言,该县长孙起鹏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通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明尊师重教是历来的优良社会传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开创了教育基础条件改善最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最快、教育教学质量保持最优、教育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历史新时期。
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广大干部群众对教育工作是比较满意的,广大教师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敬仰。
会议强调,必须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基础,抓教育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强化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优化教育环境为保障,努力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倾力打造教育强县、教育名县,为西峡转型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具体做到“六个牢牢坚持”:一是牢牢坚持教育优先,更加注重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是执政之基、民生之本。
抓教育意味着未来、意味着希望,要在规划部署上优先安排教育,要在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教育,要在工作推进上优先落实教育。
二是牢牢坚持立德树人,更加注重教育创新创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要大力提高德育水平,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要持续做大教育品牌,不断超越自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西峡发展打造“软实力”、提供“硬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文普的教育梦□ 本报记者褚清源杨文普心中一直有一个梦,这个梦不仅关乎教育,更凝聚着一个国家的情结,那就是从课堂这一方小天地里求解钱学森老人的“世纪之问”。
钱学森的“世纪之问”,是杨文普常常反躬自省的动力。
他说:“有这样一种说法,经济能够解决今天的问题,科技能够解决明天的问题,只有教育才能解决后天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梦的核心应该是教育梦,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繁荣则国家复兴。
”杨文普的言说总是给人传递出一种很强的正能量,从他的言说中读出的是陶行知、晏阳初那一代人教育救国的勇气。
这位伏牛山深处土生土长的校长,在担任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中校长之前,曾任西峡县教研室主任。
他带领的教研室团队,成功探索出一套旨在破解课堂低效和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的教学经验——“三疑三探”。
正是这个被誉为“河南教育名片”的课改经验,让杨文普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4年前,他通过公开竞聘担任西峡一高校长的时候,便开始以高三毕业班为起点推行改革,这场改革在校内可谓高调启动,但是对外则显得格外低调。
按杨文普的话说,就是要卧薪尝胆3年,关起门来谋发展,躲进陋室做研究。
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教育,但太多的人都在妥协、回避,强调实现美好教育理想的种种障碍。
杨文普不愿向现实妥协,更不愿向自己妥协。
于是,他选择了一条没有退路的旅程,开始主动打破自己的“围墙”。
在新的岗位上,杨文普沉默了3年,谢绝了很多外出讲学的邀请,带领他的团队四处“游学”,几乎遍访全国各地的高中名校。
正是在这样的学习、借鉴、反思、改进过程中,原先适用于初中和小学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西峡一高得到了成功移植,并得以升级改造。
让杨文普欣慰的而是,这个几乎是对原有课堂进行颠覆性改革的系统工程,并没有引发老师们普遍担心的成绩下降现象。
相反,西峡一高连续两年一直保持95%的本科上线率,30%以上的重点大学录取率。
但是,真正让杨文普引以自豪的不是一路飙升的升学率,而是学生申报的创新成果屡屡获奖。
在过去的一年里,该校有271名学生拿到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4年来,杨文普的一系列措施受到了师生的拥护——上任伊始,他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解放学生的睡眠时间,保障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
每年新生入学,学校要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调查老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
学校要求开学第一周要对学生有“浅认识”,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第二周要对学生有“深认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
西峡一高学生的最高荣誉是受到校长的邀请,与校长共同进餐。
而与学生谈心是杨文普多年的一个习惯。
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平均每天找两名学生谈话。
为了使创新思维与学习发生联系,在保证体、音、美、计算机课时不减的前提下,学校每周又增设两节创新课,为日常的“三疑三探”课堂提供创新思维的技术支持。
学校还把出题考试的权利还给学生,每次大小考试,有20%的试题都来自学生,平时学生的作业不是做试卷而是出试卷。
西峡一高的“三疑三探”课堂,就是把原来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课堂转型为以发现问题为主的课堂,打破了以“听话”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鼓励学生学会提问,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在“三疑三探”课堂上,学生们无限的好奇与追问成为一种现象。
杨文普认为,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
学生学“答”,最多只能做到“青出于蓝而止于蓝”,只有学会了提“问”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疑三探”是一种课堂流程,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教育思想。
这一思想就是让学生在“疑探”中呼吸自由空气,在合作中培养现代公民。
比如,“设疑自探”环节,目的就是在扩大学生对目标的选择权,学习目标学生可以自己选择。
“其实,课改就是解放学生,让他们能更自由地学习,而自由就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杨文普说。
在2013年全市的十大英模人物座谈会上,杨文普曾深情地说:“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若干年后,人们再谈到南阳时,不仅仅有南阳作家群现象,更重要的是南阳发明家、科学家群现象。
如果有这么一天,那么我们今天教育所作的贡献不仅仅属于南阳,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这也许正是杨文普心中那个久违的梦。
高中课改的雷区在课堂中国教师报:人们普遍有一个共识,高中是课改的“雷区”,很多校长都不敢轻易去触动,即便迈出一步,也往往是浅尝辄止,雷声大雨点小,或遇到问题就退回原点。
你认为,阻碍高中课改的因素有哪些?杨文普:高中课改的“雷区”在课堂。
我认为,阻碍高中课改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部分学校“不愿改”,二是愿意改的“不会改”,三是当前高校招生制度造成了“课改难”。
所谓“不愿改”,坦率地讲,就是担心课改会降低高考升学率。
一方面是校长压力大。
试想,如果升学率下滑,校长必将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非议”,很可能会前功尽弃甚至身败名裂,所以部分校长“宁愿绕道走路,不愿摸石头过河”;另一方面是教师,说实话,课改初期最大的“拦路虎”是以前那些所谓的骨干教师,有的“讲”了大半辈子,获得了无数荣誉,现在要他们闭嘴,的确很难。
他们最难忍受的是让学生讲,有时讲不到“点子”上,老师们认为这是在白白浪费时间。
当然,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把自己当“实验品”,于是就出现课改口是心非的怪现象:领导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学校毕业班一套,非毕业班一套;教师平时上课一套,有人听课又是一套。
所谓“不会改”也有三种情况:一是缺少对课改的深度思考,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者主要是领导,实践者主要是教师,领导说教师“只管拉车不看方向”,教师说领导“站着说话腰不疼”,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相互抱怨,形不成合力。
二是缺少典型引路。
个别大肆宣传高考奇迹的学校把应试做到了极致,教师是选题的机器,学生是做题的机器。
而另一些所谓的课改典型却高考成绩平平,令人难以信服。
我认为,教育质量不等于升学率,但课改不应回避升学率。
三是学典型浅尝辄止,没有“入格”便想“出格”。
不去深入研究名校之“名”的背景和内涵,邯郸学步,徒有其形而无其神,貌似而神异。
更有甚者,领导一声令下,要创出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于是一夜之间,把所谓的“典型”改头换面,再起个新奇的名字,就这样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便诞生了。
结果是轰轰烈烈地启动,闪电式地熄灭,从此“谈模色变”。
中国教师报:您分析得很深刻。
实践层面的确存在这样的尴尬,升学率绑架了高考,高考则绑架了课改,人们对课改怀有太多的“习惯性不信任”,并且这种情绪直接蚕食着人们对课改的信心和动力。
杨文普:造成“课改难”的深层原因,是高校的招生制度。
坦率讲,很多高中校长都徘徊在课改的美梦和高考的恶梦之间,心有余悸。
因为高校招生的主流方式仍是一张试卷定终身,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变,传统的“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就很难改变。
因此,以分数论英雄的枷锁砸开之日,才是高中课改真正出发之时。
中国教师报:那么,破解高中课改瓶颈的途径有哪些?杨文普:一是充分宣传发动,让校长、教师、家长和社会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从内心减轻来自升学的压力。
二是树好典型。
所谓的专家们不要浮在空中喊话,应“着陆”入校,承包试点,深入课堂,让理论指引实践,让实践印证并丰富着理论。
三是进一步改革高校招生制度。
一方面,扩大自主招生的比例,进一步放宽高校自主招生的权限,但同时自主招生的知识命题应在高考的“考纲”范围之内,因为自主招生重在考查学生高中阶段的能力,而不是看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否提前学了本应到大学才能学到的文化知识。
否则,呼吁了多年终于取消了“加分”的“奥赛”制度,又会被“变味”的自主招生所替代,这将成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另一“祸首”,让高中课改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要尝试高校招生的“分配生”制度,建议把30%左右的高校升学指标直接分配到省辖市,既能保证高校生源的质量,又能在一个省(直辖市)内实现各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给普通高中“松绑”。
后模式化时代的课堂走向中国教师报:您主张对成功教学经验的学习,要从改造走向创造,要敢于创出自己独特的经验,那么“三疑三探”从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身上学习了什么?继承了什么?又发展了什么?杨文普:“三疑三探”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最大的收获是他们勇于改革、敢于颠覆和超越传统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我认为,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在中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洋思中学把传统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发动了一场课堂革命。
而杜郎口模式的出现,通过放大学生的展示使“先学后教”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使这场革命更具颠覆性。
导学案代替自学提纲,让学生“先学”学得更加充分,展示评价让学生“后教”(兵教兵)教得更加投入,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发生了质的转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我们在认真学习洋思和杜郎口之后,紧紧围绕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目标提炼出来的,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这些教学环节,把“先学后教”变为“先疑后探”,把当堂训练中的“教师出题测试”发展为“学生编题互测”。
以往的课堂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现在很多课堂则主要是教师问学生答,这就出现了教师讲什么学生只能听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只能答什么,毋庸置疑,这两种状态下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是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的。
而无论是自探提纲还是导学案,其实质就是把教师的“口头问”变成“书面问”!仍然是教师怎么问,学生必须怎么答,“换汤不换药”。
基于这些思考,“三疑三探”主张自探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和补充,最后形成自探提纲,再由学生自探解决,也就是学生设疑,学生自探。
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教师要出题检测一下。
而“三疑三探”的课堂则先由学生自己编题,教师有选择地把学生编拟的习题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练习,编题者还要讲讲编题的意图、设计的陷阱等。
如果学生编的题没有达到目标要求,教师才把自己事先预设的题展示出来。
如果从发展的眼光看,我认为课堂教学将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而“三疑三探”正在实践着第三个阶段,可用八个字概括为:“先疑后探,编题自练”。
如果你认为“三疑三探”是一种发展,那么我只能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星星。
中国教师报:没有完美的经验,只有不断完善的经验。
你认为当前“三疑三探”推进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提升和发展的地方?杨文普:“三疑三探”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解决了课改第一个阶段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这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得以开发,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课改在后模式化时代该向何处走,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
由于学校、年级和学科特点不同,在“三疑三探”各环节中,需要总结细化更加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水平和具有学科特点的操作流程,包括同一学科不同课型的流程,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