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12.24•【文号】广发办字[2001]1494号•【施行日期】2001.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广发办字[2001]1494号2001年12月24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1)17号),就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一、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目标、任务是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通过实施“走出去工程”,五年内我广播影视节目在国外的落地和发行放映要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北美和西欧主要国家的听众、观众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了解我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十年内我广播影视在国外能够具有同西方大媒体竞争能力,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电视频道实现多语种、地域化播出,力争做到凡是有西方大媒体声音形象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声音形象,使我广播影视节目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明显改善国际广播影视领域“西强我弱”的状况。
二、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合理布局、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形成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广播、电视、电影等全方位在国(境)外落地、交流的格局。
重点抓好中央三台对外节目,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第四、九套节目在国(境)外的落地入户。
电视要以整频道进入国(境)外有线网、重点酒店、宽频网络和直播卫星系统,广播要进入国(境)外电台中波、调频、直播卫星系统和有线网络,并在境外建立镜像站点,提高海外受众访问我广播网站的速度。
优先做好中央电视台第四、九套节目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埃及、巴西、泰国、印度等十个重点国家的落地工作,2002年努力实现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整频道落地,并逐步展开。
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
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中国科幻电影自20世纪初走入人们的视野以来,便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科幻电影经历了起伏,有过辉煌的时刻,也有过低迷的时期。
但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中国科幻电影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那么,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呢?一、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与发展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电影工业刚刚起步,科幻电影也处于萌芽阶段。
在那个时期,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科幻电影的拍摄和发展并不顺利,很多作品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幻电影才逐渐走上正轨,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如《花蓝记》、《活体太空船》等。
但是由于长期受到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科幻电影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幻电影才逐渐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幻电影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批优秀的科幻电影作品相继问世,如《1984年之谜》、《钢铁侠刘猛》等,从而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尽管中国科幻电影经历了一段较为辉煌的时期,但是在国际上,中国科幻电影的地位依然较为尴尬。
与好莱坞的大片相比,中国科幻电影在技术水平、制作经费、市场推广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使得中国科幻电影在国际市场上难以立足。
与此国内市场对科幻电影的接受度并不高,很多科幻电影作品在国内上映后并未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
这也导致很多投资者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持保留态度,使得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着资金短缺、市场萎缩等问题。
中国科幻电影的影视制作团队和人才储备也相对不足,这使得中国科幻电影在技术和创意上无法与国际水平相提并论,制约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虽然中国科幻电影在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但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崛起,中国科幻电影在国内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科幻电影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而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中,好莱坞电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给了中国电影很多启发,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许多借鉴。
好莱坞电影是全球电影市场的领军者,它的商业模式、创作理念、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准,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成功、多元化创作、国际合作等方面来探讨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
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成功给了中国电影启发。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工业体系,好莱坞电影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好莱坞电影在市场定位、宣传推广、票房营销等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这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很多启发。
中国电影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模式,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宣传推广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影也可以学习好莱坞电影的票房营销策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影片,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观众。
好莱坞电影在创作理念上的多元化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借鉴。
好莱坞电影以其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内容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在动作片、科幻片、恐怖片等多个类型上都有着不俗的成绩。
中国电影可以在创作理念上学习好莱坞电影的多元化,不断开拓题材和内容,创作出更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影片。
中国电影也可以从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技巧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平和实力,为走出国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莱坞电影在国际合作方面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很多借鉴。
好莱坞电影在国际合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不同国家的影视机构、制片公司、导演、演员等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了许多优秀的影片。
中国电影可以从好莱坞电影的国际合作模式中学习,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机会,借助国际资源和平台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是多方面的。
中国电影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成功经验,拓展创作理念,加强国际合作,从而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途径
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途径政府支持和推动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方面,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十分重要。
国家电影局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电影机构,它负责监督和管理中国电影产业,包括制片、发行、放映、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在国家升级为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国家电影局积极推动中国电影向国际市场拓展。
其中一个具体举措是组织电影节、电影展、电影论坛等活动。
例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都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活动,中国电影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和特色,同时也为国际电影界的交流打开了一扇窗户。
另一个政府支持和推动的举措是出口电影的财政补贴,政府鼓励国内电影公司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出口电影获取外汇,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也会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如在国外投资兴建电影院、支持电影的交流和合作等方面。
市场力量推动除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市场力量也是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际价值和影响力也在逐渐提高。
市场力量的推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首先是通过提高中国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来吸引国际市场。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电影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从电影制作技术到影片质量、制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中国早期的电影以政治宣传和宣扬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缺少真正优秀的故事和优秀的技术,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关注观众喜欢的电影类型和内容,开始注重电影的艺术性和国际化,这样的努力不仅能够提高观众的接受度,还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市场。
其次,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让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中,中国电影可以借助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提高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在国际范围内,中国电影也可以与外国电影公司或电影人合作,共同制作影片,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实现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最后,中国电影还可以通过国际化品牌的建设来走向国际市场。
国外观众看不懂中国电影“走出去”难在哪?
国外观众看不懂中国电影“走出去”难在哪?和国内电影票房的不断创下新高相比,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编制的《银皮书:2012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近日在京发布。
该报告显示,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在过去一年呈现传播效果提升、票房收益下降的状况。
“2012年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乏善可陈,令人担忧。
”《银皮书:2012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教授说,2012年全年仅有75部影片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10.63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海外营销的20.24亿元大幅度滑坡,海外票房收入减少了48%。
黄会林说,2012年是我国电影产业改革发展的第10年,中国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令人欣喜,但在这欣喜的背后,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与国内电影市场对引进影片的接受状况严重不平衡,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国际影响力相比,还很不相称。
在国内大火、票房超过12亿元的《泰囧》在北美市场却遇“囧”,收入不到6万美元。
专家分析,作为一部公路喜剧类型片,《泰囧》借鉴了好莱坞大量成功的同类电影的创作手法,在笑料包袱上融合当下流行的话题,满足了国内观众的心理期待。
但在情节设计上,对国外类型片模仿、借鉴有余,发展和创新不足,没有找到本土性与全球性的最佳契合点,另一方面,中国式幽默在跨文化交流中无法引起海外观众的共鸣。
2012年,海外票房收入表现较好的电影有《一九四二》、《十二生肖》、《消失的子弹》等,但票房无一过亿元,与2009年《赤壁》、2010年《功夫梦》超过10亿元的海外票房相去甚远。
在国产电影票房不断飘红的背景下,为何海外票房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国产电影“走出去”愈加艰难?对于众多复杂的原因,报告认为,中国电影在创作中的“三薄三厚”现象与在国际传播中的“三多三少”问题,是制约中国电影发展与传播的关键所在。
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
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近年来,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迅猛,大片层出不穷,总票房不断攀升。
然而,与大片相比,中小成本电影却一直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中小成本电影的制作成本较低,风格独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草根文化的表达方式。
然而,由于资金有限和市场竞争激烈,中小成本电影往往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
因此,探索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在推动电影产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针对中小成本电影,政府可以通过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包括提供财政补贴、设立基金支持项目、减免税收等。
这些政策旨在解决中小成本电影制作过程中的资金压力问题,促进优质中小成本电影的制作和推广。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中小成本电影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观众认可度,在国内市场上形成较为稳定的观众基础。
二、多样化的发行渠道中小成本电影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发行渠道有限。
对于这类电影来说,大片占据了主流的院线资源,使中小成本电影很难在大型院线上获得放映机会。
因此,发现和拓展适合中小成本电影的发行渠道变得尤为重要。
除了传统的院线发行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独立影院、艺术展览等渠道来推广中小成本电影。
例如,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将电影在线上放映,为观众提供更便捷的观影方式;同时,可以与独立影院合作,在小众场所进行限量放映,吸引对独立电影有兴趣的观众。
通过多样化的发行渠道,中小成本电影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展示机会,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三、加强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推动中小成本电影发展的重要环节。
对于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宣传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
电影通过好的宣传策略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使其产生观影的欲望。
首先,电影制片方可以通过制作精良的宣传片、海报和预告片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可以结合有特色的推广活动,如与相关文化节庆结合推出特别活动,或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明星加盟、电影节展映等手段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和声誉。
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无论是票房收入、电影制作技术仍是电影创作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要将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推广并取得成功,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难题。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文化差异、竞争对手等方面探讨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起首,中国电影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市场环境的复杂性。
海外市场的消费者群体多样化,对电影的喜好和需求也各不相同。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本土电影产业相对成熟,好莱坞电影等强势对手遥遥领先。
由于市场准入难度高,中国电影要想在海外市场取得冲破,务必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和营销,打造出适应本土市场的电影作品。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挑战之一。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这导致国际观众对中国电影所呈现的内容和故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障碍。
此外,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克服与观众的文化认同上的障碍,寻找到既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又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创作路径。
一方面,中国电影可以通过选题和故事情节的调整,更好地迎合海外观众的口味;另一方面,加强与海外电影人的合作,通过共同创作的方式,使电影的内容更容易为海外观众接受和喜爱。
第三,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竞争对手浩繁,特殊是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好莱坞电影不仅在电影制作技术上具备先进的优势,更在全球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著名度。
中国电影要想在海外市场上藏身,需进一步提升电影制作和拍摄技术,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增加观众的观影体验。
此外,与好莱坞电影进行合作,共同制作中国风格的国际化电影也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另外,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加强对海外市场的探究和了解也是很关键的。
只有深度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潜在观众需求和市场规则,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推广和营销。
同时,乐观参与国际电影节,开展影片的国际推广和引进,扩大中国电影在海外的著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电影_走出去_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日本、韩国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 近年来双方 合拍片的数量也不断加大, 所以两国一直是中国电影
二、中国电影 走出去 现状 21世纪以 来, 中国 电影 走出 去 的 步伐 不断 加快, 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其中也 存在着很多不足, 机遇与忧患并存, 可谓是对当今中 国电影走出去过程的恰当描述。 1 电影出口 不断 增 加, 市 场分 布 更为 广 泛; 但 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中国电影的品牌优势 从经济效益看, 2002年到 2009年, 我国全 年海外 票房发行销售总额 从数亿元 增加至 27 59 亿元 (见 图 2); 从 数量看, 从 2002 年的 20 多部次增至 2009年 的 185部次, 8年间累计出口近 1000部次。这些现象说明 我国电影不仅在国际市场有了一定的占有量, 而且还受 到了海外观众的欢迎。中国电影经受住了入世考验, 中 国电影的对外交流与推广也进入了黄金时期。
十多个国家发展到目 前遍 及五大 洲 60 多 个国家 和地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
区, 在市场分布上更为合理 (见图 3、图 4)。
同时 我们也 应该 看到, 中国 电 影在 全 球的 电 影
北美、欧洲、日本、韩国是世界最为主要的电影 市场 总体所 占份额还 很小。 2 009 年, 美 国电 影的 全
现代传播 2010 年第 10期 ( 总第 171期 )
7
传媒观察 闫玉刚 李怀亮: 中国电影 走出去 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亚, 以 及 CKE 旗 下 的 食 品 连 锁 店 H ardee∗ s、Carl∗ s
等。据估计, ∋蜘蛛侠 ( 授权的儿童玩具市场价值可达
270亿 美元, 这 占 授权 儿 童产 品 1320 亿美 元 总 量的
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 困境与有效路径探析
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困境与有效路径探析中国电影自20世纪一直以来在国际上的传播一直备受关注,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传播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展示和提升。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传播一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突破这些困境,找到有效路径,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析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困境,提出有效路径,希望能为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困境1.文化差异:由于各国文化差异的存在,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传播时往往面临着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障碍。
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不高。
2.宣传推广不足: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宣传推广相对不足,导致很多中国优秀的电影作品无法在国际上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认可。
3.受众需求的不确定性:国际市场受众的需求与中国本土市场有所不同,很多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找到适合的受众群体,导致传播效果不佳。
4.文化输出的滞后性: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滞后性,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而且难以与国际知名电影品牌竞争。
1.加强文化自信,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电影在传播时应注重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树立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化软实力,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2.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影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宣传推广应该加大力度,提升影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更多的国际观众了解和关注中国电影。
3.挖掘受众需求,树立多元化的传播模式。
中国电影应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众需求,挖掘适合的传播模式,树立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效果。
4.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电影产业应该加强与国际影视产业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借助国际优质资源和渠道,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电影“出海”的现状与优化提升
中国电影“出海”的现状与优化提升作者:叶泽坤贾秀清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06期【关键词】中国电影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电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出海”对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
用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既是电影产业发展需要,也是中国电影人的时代责任。
一是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大,工业化制作体系加速形成。
2013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迅猛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全国电影年度总票房就从218亿元增长到643亿元。
同时,伴随着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密切,中国电影人积极学习好莱坞先进的电影工业化体制,并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科幻大片”也从梦想变为现实,《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国内拿下了46亿元和40亿元的超高票房。
虽然国内电影市场日益繁荣,但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出海”之路并不顺利。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走入北美市场,分别获得597万美元和502万美元的票房。
这虽然是中国电影近几年来在北美取得的最好成绩,但是和20年前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2004年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拿到了5371万美元的北美票房,引起了北美的“武侠热”。
二是中国电影传播渠道和内容形式多样化。
自1988年《红高粱》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后,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相继以文艺电影开辟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连接通道,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以参加电影节的方式走向世界。
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和对电影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创新,也吸引了诸多海外电影公司来中国合作,和中国的电影人一起以合拍片的方式,将世界语汇与中国故事有机结合,打开了又一条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的通路。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趋势,好莱坞电影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商业成功和技术创新上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榜样,更在文化传播和全球影响力方面对中国电影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启发和借鉴进行探讨。
一、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1. 商业成功的启示: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成功一直是中国电影产业学习的榜样。
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营销策略,成为全球票房的主要贡献者。
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推广,中国电影产业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技术创新的引领:好莱坞电影一直是世界电影技术的领先者,尤其在特效技术和拍摄设备方面拥有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电影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身电影制作水平,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为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 文化交流的推动: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更在文化上对中国电影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珍贵的文化交流机会。
中国电影制作人可以通过学习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表达和叙事方式,为自己的电影作品注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推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
1. 提升电影质量:好莱坞电影以其高水准的电影制作水平和严谨的剧本把控闻名于世,中国电影制作人可以从好莱坞电影中学习其对影片质量的追求和专业精神,提升自身电影制作的品质和格调。
2. 拓展国际视野:好莱坞电影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题材和取材,如《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等影片深受全球观众喜爱。
中国电影需要打破传统题材的限制,积极拓展国际视野,挖掘具有国际号召力的电影题材和故事,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电影出口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电影出口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影行业发展呈井喷趋势,国内票房一路高走,成为除美国以外票房最高的国家,然而,我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不足,海外票房不及国内票房的1/10。
本文研究中国电影出口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国电影;国际贸易一、中国电影出口现状(一)中国电影出口的规模由表1可知,除了2020年疫情高度集中的一年国内票房骤降,六年来国产票房收入逐渐在国内保持稳定状态,但在海外出口销售额就远不及国内收入的十分之一,甚至占比逐年递减,然而进口电影每年能在国内市场占据不小比例,由此可见,近些年来我国在影视产品出口规模普遍较小,并且长期处于巨大的贸易逆差当中。
表12017-2022年国产电影在国内与海外的票房收入统计(亿元)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国产电影国内票房301.04378.97411.75170.93399.27255.11国产电影国外票房42.5339.9743.520.3230.2325.65由表2可知,我国电影的海外市场集中在新加坡、泰国、日本、韩国等与中国地理位置相近且文化相似的地区和消费第一大国,其中美国、泰国、新加坡等对中国电影进口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印度、日本、越南等国对中国电影进口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中国电影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表2 2014-2020年中国电影主要出口国的出口金额(单位:万元)年份印度韩国日本美国越南泰国新加坡20 1431123105501391553455724517286282663620 1542031100996337002820228780276652513620 1641321100750385452268831768252671952320 1744055111089408352119435683260671881820 1848048109177521201854537764238571715820 1954513105583450171446541270237561593520 2032035693383419260492818417132966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三)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1.国际市场占有率从表3可知,2011年中国电影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0.02%,表明2011年我国电影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是几乎没有竞争力的。
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
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摘要中国电影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我国电影市场局限于国内,要使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必须加强电影中的民族特色、深化电影体制改革、提高电影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采取高效多样的宣传方式。
中国电影走出去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中国电影走出去对策中图分类号:j 90 -05 文献标识码: a一、我国电影业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电影生产数量急剧攀升,票房收入屡创新高,产业规模日趋扩大。
2010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跻身全球十大电影市场。
2011年,全年生产影片791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步入世界电影大国行列。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从整体上讲,中国电影在艺术水准、制作水平和票房收入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在中国电影国内票房年年攀升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2011年中国电影海外收入只有20.24亿元,比起2010年不升反降。
中国电影在海外的传播效应却乏善可陈。
2006年国产片海外销售收入19.1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上升至30.1亿,2010年增至35.1亿元,但到2011年又降至20.24亿元,几乎与五年前持平。
这20.24亿元由海外销售的55部国产片共同获得,扣除dvd等后的产品收入,实际电影票房只有10多亿元,且进入海外商业院线的中国电影数量十分有限。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电影在世界文化市场上仅占4%的份额,经济奇迹与文化贫瘠形成了非对称性困局。
二、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的对策(一)加强电影中的民族特色。
功夫片这种最具中国特色的类型电影一直深受外国观众喜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在韩国、法国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表现。
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中最感兴趣的三大文化符号依次是中国功夫、自然景观与中国建筑,而最受外国观众欢迎的中国影星前三名是成龙、李小龙、李连杰三位功夫巨星,导演前三名则是李安、王家卫、张艺谋。
“影展电影”与“走出去”的一种路径
的“艺术电影”相关,其创作诉求主要来自艺
术层面,虽然重大国际电影节的获奖影 观
影
“市场电影”主要与型
电影关联。本文试图讨 的,主要是“影展电
影”作为一种“走岀去”的可能路径的话题。
一、“走向世界”与“双奥”情结
今日电影界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上世纪
80
中国
的
中
“原
型”,本文的话题
夕卜。今日所说“走出
去”, 可
李少红的《红粉》(第45届)、张艺谋的《我的父
亲母亲》(第50届)、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
(第51届)和《左右》(第58届),李杨的《盲井
(第53届)、顾长卫的《孔雀》(第55届)、王
的《图雅的婚事》(第57届)和《 (第60
届)、王的《
》(第66届)及关锦鹏的
《阮玲玉》(第42届)、安的《 》(第43届)
兵》)、串演(佬井》《古今大战秦俑情》)、再
到导演之身份转变的张艺谋,其导演处女作《红
高粱》 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 熊奖, 但
开启了他个人的国际电影节之旅,也成为复兴
时期的中国电影在短短几年间获得欧洲重大国
际电影节大满贯的一个开端。柏林,仿佛成了
那个年代中国电影的一个福地,谢飞的《香魂
女》(第43届)、吴子牛的《晚钟》(第39届)、
受诟病,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实是,国际电
影节的荣誉不但对于创作者个人意义非凡的
褒奖,对于一个国家 影,尤其 “发展中国
家”(电影意义上的)的影说,
在
界 影格局中的某种首肯,20
50年代
繆生门》为日本影获得
国际影
节 狮奖, 及90年代之后伊朗、韩国电影
渐渐取代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位置,都可
从文化折扣与跨文化预测寻找中国电影“走出去”之路
从文化折扣与跨文化预测寻找:中国电影“走出去”之路一、背景随着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近年来国内电影票房在快速增长,国产电影投资规模和生产数量急速提升,2013中国电影票房的国产片已经反超进口片。
但与国内电影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相比,国产影片在海外市场和国际电影节上的表现却依旧差强人意。
2013年只有45部影片销往海外,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有14亿元人民币,不到国内票房的7%,这与电影大国的形象严重不符。
在国际电影节方面,华语影片也依旧延续了近几年的惨淡,只有《郊游》在威尼斯电影节有所收获。
而电影作为最具国际化特征的文化产品类型,要推动其“走出去”,就一定不能忽视文化折扣对其重要影响,以及跨文化预测对其的重要作用。
跨文化交流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折扣是影响电影跨国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产品其跨文化传播是以本土的方式进行接受在本土接受过程中价值的损失以及票房绩效的预测,已成为生产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二、文化折扣的由来和具体表现在解释美国媒介产品为何主导全球市场时, Hoskins 和Mirus 发明了“文化折扣” 一词:“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儿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2]。
”折扣来源多方面,电影的制作看作是“编码”过程,观众的观看则是“解码”过程。
外国电影对国内观众来说,新鲜感吸引观众的同时,复杂性又驱逐着观众。
加之电影台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本身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语言所在的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
由于翻译者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多翻译中常出现前后意义不符或者句子意思不通的现象从而导致进口国受众不能正确理解影片中传递的信息,带来观看障碍。
且各国文化的差异受众偏好和审美预期也是不同的,有文化亲缘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和历史交叉重叠较多,受众对彼此的文化内涵也就有了天然的亲和力。
从文化折扣与跨文化预测寻找:中国电影“走出去”之路
从文化折扣与跨文化预测寻找:中国电影“走出去”之路【摘要】中国电影在走向国际市场的道路上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外电影市场的差异,然后探讨了文化折扣和跨文化预测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影响。
接着,论述了中国电影产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和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及如何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认可。
结尾部分展望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未来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成功。
【关键词】关键词:文化折扣、跨文化预测、中国电影、国际市场、跨文化传播、发展前景、发展方向1. 引言1.1 中外电影市场的差异中外电影市场的差异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最显著的包括文化差异、审美观念和市场需求等。
在文化方面,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这直接影响了两国电影的内容和形式。
中国电影多以展现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和社会现实为主题,注重情感表达和道德观念的传递,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个人英雄主义、多元文化和现代社会议题的探讨。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中外电影在内容和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使得中国电影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需要面对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的挑战。
在审美观念和市场需求方面,中外电影市场也有较大差异。
西方国家的电影市场更加成熟和多元化,观众口味多样,对电影的制作质量和创意性要求较高,同时还注重商业价值和市场营销。
而中国电影市场相对年轻,观众更倾向于喜剧、爱情、武侠等类型,对电影投资回报和票房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
这种市场需求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两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力。
了解和适应中外电影市场的差异对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1.2 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前景逐渐显现出来。
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庞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和合作机会。
聚焦非洲:中国电影“民间走出去”观察与前瞻思考
聚焦非洲:中国电影“民间走出去”观察与前瞻思考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中国电影在非洲的传播现状 (3)1. 电影播放渠道 (4)1.1 影院放映 (5)1.2 电视媒体 (6)1.3 网络平台 (7)2. 电影受众群体分析 (9)2.1 数量与规模 (10)2.2 年龄与性别分布 (11)2.3 受众偏好与反馈 (11)三、中国电影“民间走出去”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13)1. 历史背景分析 (14)1.1 政治背景 (15)1.2 经济背景 (17)1.3 文化背景 (18)2. 民间走出去的意义与价值 (19)2.1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20)2.2 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21)2.3 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 (23)四、中国电影在非洲的接受度与影响力分析 (24)一、内容概括本篇文档以“聚焦非洲:中国电影民间走出去观察与前瞻思考”深入探讨了中国电影在非洲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力提升。
文档从中国电影在非洲的观众接受度、市场现状、文化差异与融合、产业发展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
在内容方面,文档首先概述了中国电影近年来在非洲的普及情况,通过具体的票房数据和市场占有率,展示了中国电影在非洲的强大吸引力。
文档深入分析了非洲观众对中国电影的需求和偏好,揭示了文化差异如何影响中国电影在非洲的传播效果,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本土化策略来更好地适应非洲观众的审美和文化习惯。
文档还对中国电影在非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包括产业链的完善、发行渠道的拓展以及与当地影视机构的合作模式等。
文档也关注了中国电影在非洲面临的挑战,如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冲突、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等。
在展望未来方面,文档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思考,包括加强中国电影在非洲的营销和推广、推动中非影视产业的深度合作、以及利用新媒体和数字化手段来扩大中国电影在非洲的影响力等。
这些思考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电影在非洲的更广泛传播,也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中国电影“走出去”:一种海外研究的视野
4【作者简介】石 嵩,男,山东济南人,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美国密歇 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西比较文学、电影研究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项目号:12AZD086)子课题;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项目号:12JZD016)子课题;本文 同时受2014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个人项目“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与北京都市国际形象建构研究”(项目号: 2014000020124G175)和2015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电影海外研究视野下的北京影像‘走出去’策略分析” (项目号:15WYC072)资助。
中国电影“走出去”:一种海外研究的视野石 嵩一、 海外的中国电影研究:视角与方法中国电影的海外研究历经久远,从可查询到的第一部英语学界关于中国电影研究专著刘艾伦(Alan P. Liu)所撰写的《共产主义下的中国电影工业》(The Film Industry in Communist China,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5)至今,其研究历程整整走过了半个世纪。
细数五十年光阴,仅英语世界的中国电影研究专著就达百余部,论文数量更要数以万计。
来自异质文化语境的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切入,运用差异的理论方法研究,审视中国电影,他们的研究主要围绕在对中国电影的历史阶段性研究、中国社会历史政治关系的研究、跨国垮地属性研究、国族身份确立的关系研究、导演明星影片个案研究等方面展开。
“英语世界学者始终对中国电影的研究自始至终贯穿着跨地域、跨学科、跨文化的跨越性特点。
他们既散驻于英语世界知名学府的不同院系,又因为共同的研究志趣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学术力量。
”[1]具体到方法论的层面,可以归纳出如下特征:将中国电影置于第三世界电影理论的体系范畴之内审视,运用第三世界电影相关理论探讨中国电影中展现的国家形象与国族命运。
中国电影“走出去”
33广益中国电影“走出去”陈犀禾 田 星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文化和电影的发展也力图在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新的贡献。
纵观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文化部电影局的领导下,中国电影有序地展开了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
但由于国际关系和历史环境的局限,建国初期三十年,我国电影“走出去”的区域范围大多局限于和我们有着良好外交关系的亚非拉国家。
“第三世界”战略不仅仅建立了一个政治同盟,互相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享也是加强彼此情感连带的重要手段,电影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被赋予了“铁盒大使”政治使命和荣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路线,这成为一个转折。
此后,电影发展的“内循环”和“外辐射”两个方面彼此交织、互动,共同推动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明年,“改革开放”即将迎来四十周年,回顾中国电影“外事”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能够看到,因为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对电影对外发展的指导政策和理念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阶段,电影的对外传播在深广度、侧重点、战略方法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展现出清晰的历史分野和时代特色,对国家电影“外事”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和回顾,思考国家政策和电影产业发展之间的彼此影响和互动关系,将为我们清醒地看待电影“走出去”提供一个参照。
第一阶段:1978—1988年新时期伊始,电影在复苏的同时,“对外开放”也被重新提上了日程。
在是否应该鼓励、倡导电影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电影对外发展和交流的基本思路,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政策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电影对外传播的实践、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希望借此描绘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产业经济链条之间的动态关系,对电影政策的重要性和产业的可能性从历史的向度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为今天中国电影的对外发展政策和产业可能性提供借鉴。
苗晓天:只有合拍片,才能走出去
苗晓天:只有合拍⽚,才能⾛出去2019-05-18电影《狼图腾》拍摄⽚场>> 苗晓天:只有合拍⽚,才能⾛出去只有请进来,才能⾛出去⾛出去,才能学有所成⾛出去,有多难? “⾛出去”有多难?“⾛出去”就有收获⾛出去才有路国有农场“⾛出去” “强⼤”才能“⾛出去” 合拍⽚的标准客车出⼝,⾛出去⼀⽚天⽂化如何才能“⾛出去” 宜兴企业“⾛出去”淘⾦有妙招中企⾛出去要有游说功夫学术图书“⾛出去”⼤有可为中国民企“⾛出去”有多难⾛出去的“别有洞天” 中国标准“⾛出去”有多难不⾛出去,就没有选择的可能合拍⽚中的新⾓⾊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 > 艺术 > 苗晓天:只有合拍⽚,才能⾛出去苗晓天:只有合拍⽚,才能⾛出去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覃柳笛康莹")申明:本⽹站内容仅⽤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即删除有关内容。
电影《狼图腾》拍摄⽚场1997年,⼀部⾹港动作导演元奎的作品《马永贞》集合了台湾“男神”⾦城武,⾹港“七⼩福”元彪、元华在内的两岸三地阵容,第⼀次将马永贞的形象带⼊内地。
由此这位清末武师,逐渐成为与黄飞鸿、⽅世⽟齐名的武术明星。
不过,制作⼈苗晓天当时并没有想到,“合拍⽚”从那以后会成为他的基本⼯作模式,并彻底改变中国电影的产业格局。
“内地电影产业的发展得益于30多年的中外合拍,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境外电影制作的理念、⽅法。
过去我们多是艺术⽚,通过和⾹港合作有了商业⽚概念,学习怎么让观众喜欢我们的电影。
现在与好莱坞为⾸的西⽅电影业合拍,是中国电影下⼀阶段的战略路线。
”如今⾝为中国电影合作制⽚公司总经理的苗晓天告诉《t望东⽅周刊》。
谁投的钱多谁说了算虽然坊间流传有“忽如⼀夜春风来,满城尽是合拍⽚”的笑谈,实际上“合拍”这个概念⽐⼈们想象的要久远得多。
电影《道⼠下⼭》开机仪式上王宝强为林志玲送花苗晓天说,“合拍”的史前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战争初期,中国与奥地利著名导演弗莱克夫妇合作拍摄了《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文化传播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物流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管理2班
学生姓名章波
学号 1421210070
任课教师沈健
2015 年12月20日
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
中国电影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我国电影市场局限于国内,要使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必须加强电影中的民族特色、深化电影体制改革、提高电影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采取高效多样的宣传方式。
中国电影走出去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在经济全球市场中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也在日益扩大,这对中国文化提出了严峻的历史挑战——中国文化软实力能否与经济硬实力一起,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简而言之,文化软势力对内是凝聚力,对外是影响力。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在国内国外传导效应和影响效应巨大。
一、我国电影业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电影生产数量急剧攀升,票房收入屡创新高,产业规模日趋扩大。
2010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跻身全球十大电影市场。
2011年,全年生产影片791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步入世界电影大国行列。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从整体上讲,中国电影在艺术水准、制作水平和票房收入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在中国电影国内票房年年攀升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2011年中国电影海外收入只有20.24亿元,比起2010年不升反降。
中国电影在海外的传播效应却乏善可陈。
2006年国产片海外销售收入19.1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上升至30.1亿,2010年增至35.1亿元,但到2011年又降至20.24亿元,几乎与五年前持平。
这20.24亿元由海外销售的55部国产片共同获得,扣除DVD等后的产品收入,实际电影票房只有10多亿元,且进入海外商业院线的中国电影数量十分有限。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电影在世界文化市场上仅占4%的份额,经济奇迹与文化贫瘠形成了非对称性困局。
二、国产电影出口的优势
(一)市场广阔
电影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日常民众休闲的必须品,观察我国的市场状况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而广阔的国外市场就更加不需说明。
虽然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的包装发行方式并适应不
同的政策,但其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无疑十分有吸引力。
(二)文化底蕴雄厚
中国是一个坐拥5000年文明历史的大国,5000年的电影,就算一年拍摄一部总共拍上5000部电影,也只能反应出我过民族文化的冰山一角。
这对我国的国产电影来说无疑是绝佳的资源,丰满的文化为其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文化目前已经不可阻挡的成为了核心竞争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上站得住脚就看一个民族是否有自己的民族文化。
我国国际地位日益崛起,文化背景雄厚,这对国产电影的出口是极为有利的。
(三)经济实力增强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如今这头雄狮已经苏醒。
我国早已跃然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对于电影的制作来说是个不小的优势。
电影的制作是一个高投入高成本的项目,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没有胆量去制作一些场面宏大的电影,而今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经很强,各种投资人也开始注重电影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无需再担心因为资金的问题造成电影的粗制滥造。
三、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的对策
(一)加强电影中的民族特色。
功夫片这种最具中国特色的类型电影一直深受外国观众喜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在韩国、法国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表现。
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中最感兴趣的三大文化符号依次是中国功夫、自然景观与中国建筑,而最受外国观众欢迎的中国影星前三名是成龙、李小龙、李连杰三位功夫巨星,导演前三名则是李安、王家卫、张艺谋。
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一个产业化时代,这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发展中国电影的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过分强调其全球化的因素,也不应一味偏向本土的情绪,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全球本土化”的艺术形式―电影中描写发生在中国本土的事件,以便加速中国的文化研究和电影研究的世界性和全球性进程,但同时必须保留我们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认同。
(二)深化电影体制改革。
将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影体质改革才逐渐地实行,并且在电影出品及发行方面逐渐地放开,特别是在发行方面,改革的力度更大一些。
从整体上看,电影的生产和流通方式逐渐发生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深刻的改变。
变则通,只要遵循适度、渐进、稳妥的原则,在影视领域逐渐的引入市场机制,相信我们会赢得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
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政府明确将产业文化纳入了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格局中,而电影则被看作是这一格局中理所应当的重要棋子。
产业化时代,适者生存,谁优先取得生
存权,谁就优先获得发展权。
要加快实现我国由电影生产大国向电影生产强国转变,需要广大电影工作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创作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人才为保证,加快推动我国电影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三)提高电影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好与坏、文化产品质量的高与低,归根到底取决于文化队伍的水平与质量。
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文化队伍素质的建设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上,切实加强文化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文化队伍中的人才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
扩大电影人才培养规模,探索建立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的有效机制,加强人才的储备和更新,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认真实施广播影视名家培养工程,着力培养电影各领域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物。
2010年的电影《阿凡达》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投入上,都史无前例。
这是一场视觉盛宴,光是3D摄像技术,就用了三年多时间来研究。
(四)采取多样高效的宣传方式。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体制和运作机制,加强集团化步伐,实行规模经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国产影片海外营销和推广。
加快培育海外营销的市场主体,加大国产影片海外推广营销力度,拓展渠道,完善网络,探索建立国产影片海外推广营销体系,推动国产影片进入国际主流电影市场;支持电影企业、电影作品参加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展和交易市场;推动“中国电影频道”等采用频道时段合作、有线电视网络租用及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加快海外落地步伐,扩大用户规模;积极与各国政府、国际电影节展组委会、电影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建立广泛友好的合作推广机制。
把电影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快培育国产影片海外营销主体,建立国产影片海外推广营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