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谈养生

合集下载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1. "养生之道,先养心。

心静则神聚,气顺则病少。

" - 《黄帝
内经》
2. "养生在于无为,安神养心,顺应自然的变化。

" - 王叔和
《道藏·续道记》
3. "勤于调节饮食,适量食用五谷杂粮和新鲜蔬果,以保持体
内的阴阳平衡。

" - 叶天士《千金方》
4. "若欲保持健康,须坚持身体锻炼,注重气血畅通,百病自
然会远离。

"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5.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
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6. "养生之道,在于回归自然,遵循天人相应的规律,保持身
心的平衡。

"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度嗜食嗜酒,也不可过度劳累,以
免伤害身体。

" - 王叔和《御医闲语》
8. "保持心情愉悦,笑口常开,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疾
病入侵。

" - 张介宾《景岳全书》
9. "善于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有助于健康长寿。

" - 李时中《孕镜秘诀》
10. "适度戒除不良嗜好,远离烟酒和各种毒品,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 - 叶天士《千金方》。

古代名人如何养生?

古代名人如何养生?

(名人养生)古代名人如何养生?一、李时珍药粥养生李时珍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经也是落榜生?李时珍14岁考中秀才,之后9年3次落榜,于是他弃官从医,走遍大江南北,参考800多种医书,历经29年编成《本草纲目》这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他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人生七十古来稀”,75岁在那个时候已然属于高寿。

在李时珍诸多的养生方法中特别推崇药粥养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载的药粥就细分补气、补血、健胃、清热、解表等将近十七类。

比如很多人吃过的糯米粥、红薯粥、大米粥、粟米粥等,在李时珍看来,都有着养生保健的特殊功效。

李时珍认为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

“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所以,李时珍特别推崇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可见食粥养生对人的重要。

从现代许多长寿老人的经验中也能验证李时珍的食粥使人延年的理论。

李时珍认为,大米、小米利小便,止烦渴,厚肠胃;糯米、黍米益气,治脾胃虚寒之泻痢吐逆。

比如在炎热的夏季,他提出的“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饮食,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大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李时珍特别提倡老年人食粥。

他认为:老人牙齿损坏者多,脾胃功能虚弱,实行粥养最佳。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二、朱丹溪滋阴摄养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朱丹溪自幼聪敏好学,日记千言,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

科举失败并没有使丹溪灰心,他认为,要使德泽远播于四方,只有学医济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他的老师许谦,卧病日久,也鼓励丹溪学医。

过了两年,丹溪42岁时,治愈了许谦多年的顽疾。

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

古人修身养性三十名句,请看这里

古人修身养性三十名句,请看这里

古人修身养性三十名句,请看这里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中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养身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

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

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3、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昨非庵日纂》)解读:古人自古讲究饭后养生,这里提到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如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必有益身体健康。

4、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太平御览》)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

”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

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

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

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

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6、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解读:“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

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

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名人健康养生诗

名人健康养生诗

名人健康养生诗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人都留下了关于健康养生的诗句。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以下是一些名人健康养生的诗句。

1.陆游《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陆游主张清淡饮食,钟情食粥,认为食粥可以延年益寿。

2.龚廷贤《摄养诗》: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这首诗包含了龚廷贤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经验,强调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的重要性。

3.白居易《自觉二首》: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白居易认为保持乐观的心态,内心欢乐,方能延年益寿。

4.白居易《负冬日》: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冬日晒太阳养生的场景,强调了心态平和、身心愉悦的重要性。

5.王安石《名城寺侧独行》:春山撩乱水纵横,篱落荒畦草自生。

独往独来山下步,笋舆看得绿阴成。

这首诗描绘
了王安石在山水之间独自散步的景象,表现了他在自然中寻找养生之道的心境。

6.陆游《雨后散步后园》:淡淡轻云未快晴,涓涓沟水去无声。

为怜一径新苔绿,别有墙阴取路行。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园中散步的景象,展现了陆游在自然中寻求养生之愉悦的心情。

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代名人对于健康养生的理解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养生智慧。

古代著名文人养生法要

古代著名文人养生法要

古代著名文人养生法要古代著名文人养生法要中国古代有诸多文人墨客,他们不仅以精美绝伦的诗书画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他们的养生法也各有独到,可圈可点,可参可用。

白居易:心灵养生不自哀白居易(772--848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自小体弱多病,少年颠沛流离,中年数度遭贬。

但令人吃惊的是,经历坎坷的自居易却享年75岁。

在唐代,活过50岁而死便可称为寿终正寝。

白居易一生注重养生,尤其是“心灵养生”。

那就是:乐天知命,顺乎自然,安于淡泊,不惧老。

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顺之多吉寿,违之多凶夭。

”虽然仕途坎坷、屡受打击,但白居易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无论是居于闹市还是居于乡野,始终保持着“知足常乐”的心态。

自居易以“乐天’’自许,在《白香山集》里他写诗打趣道:“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

人老多忧虑,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转移,身泰无牵率。

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

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宅舍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

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无论遇到大事小事,不自寻烦恼是自居易的处世原则,如果遇到不高兴的事,他也总能一笑了之,淡然处之。

淡泊名利,顺其自然,是白居易所追崇的品质,在每次被贬官或被迫辞官后,他都能认命自乐。

他被贬到江州时,反而喜形于色说:“匡庐在念久矣,今得青山绿水中为风月主人,幸甚!”参禅打坐,精习气功,也是自居易养生健身的重要手段。

有时“澹然临水坐”,有时面对前庭挺拔的松树,“月好好独坐”。

经过坚持不懈的气功锻炼,白居易逐渐达到了‘‘坐稳夜忘眠’’或“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的程度,从而蕴蓄起旺盛的精力,这就从身体条件上保证了诗人写出那么多的传世之作.。

白居易珍视老年生活,充分享受人生丰厚积累的快乐,不悲天惧老。

他64岁时在《览镜喜老》一诗中写道:“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历史名人养生之道

历史名人养生之道

历史名人养生之道●养生格言;拐杖只能支撑身躯,而坚强的意志却能支撑灵魂。

长寿老人健康路陆游85岁:野游、骑马、渔猎、射箭、舞剑养花无所不爱,饮食有节、冷暖有度。

乾隆86岁:“吐纳肺俯、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十常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华佗:体育疗法创始人,五禽戏的始祖,人比门轴越转越灵活,健身在一个“动”字上。

孟轲84岁:终身善养浩然正气,苦其心骨,饿其体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魏传统:85岁时耳聪目明,体魄健康,口齿伶俐。

人老心不老,信念不能垮。

生活有规律,饮食清淡,坚持锻炼,酷爱文墨,勤奋不止,忙中有乐。

颜一烟:80岁时因笔耕不止而获首都精神文明奖。

她说:艰苦的工作环境给我造成许多疾病,但更主要的是使我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和坚强的信念,忘掉年龄是我的长寿秘诀。

臧克家:91岁时身心双健,白发不多,耳聪目明,依然朝夕耕读。

豁达自乐,宽容大度动静结合,饮食有节。

张学良已逾百岁:宽宏大量益长寿。

陈立夫已逾百岁:一辈子不生气。

蔡翘93岁:90出头时写文章介绍他的长寿秘诀:既要知之,也要行之,行之还要自始不渝。

脑要勤用,食不多量,多呼吸新鲜空气,不要悲观。

医家翟济生:83岁时每天还骑自行车上下班,风雨无阻。

他说:经常舒活筋骨,平易恬淡,通达灵活。

人老愈重养生,然情绪稳定,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是养生的一大秘诀。

雷洁琼:91岁时被《华夏长寿》评为华夏女寿星,名列榜首。

生活有序,饮食有节,勤于工作,勤于动脑,按时休息。

书画家谭建丞:95岁时精神矍铄,步履轻捷,仍有书画大作问世。

少吃、多动、睡足,每天睡十个小时,晚餐吃粥。

“别人无鱼肉不饭,我是无素菜生厌。

老年人长寿还要归结于社会的安定,否则,心乱人不宁。

”名老中医窦紫丰:96岁时还为病人看病,她的长寿之道是六句二十四个字——勤学健脑,遇气不怒,膳食粗淡,烟酒不沾,起居有常,晨练不断。

十位长寿名人养生经

十位长寿名人养生经

6.帅孟奇
• 享年101岁。 • 养生经: • 坚持锻炼, • 乐观豁达, • 忘私心慈。
7.俞有之
• 享年105岁。 • 养生经: • 夙兴跑,夜寐早; • 晨半饱,午餐好,晚餐少; • 读书秒,常看报; • 常常笑,莫烦恼; • 动为宝,忙到老,寿自高”。
8.刘海粟
• • • • • • 享年99岁。 养生经: 宠辱不惊,凡事放得下, 看得开,忘得掉; 应该记住的不能忘, 不该记住的要赶快忘掉。
十位长寿名人养生经 段 新
网名:duanxinxyz
摘 要
• 本PPT讲述十位名人的养生经: 1.孙思邈; 2.晏济元; 3.苏步青; 4.吴西;5.张群;6.帅孟奇;7.俞有 之;8.刘海粟;9.张学良;10.陈立 夫。
目 录
• • • • • • • • • • 1.孙思邈 2.晏济元 3.苏步青 4.吴西 5.张群 6.帅孟奇 7.俞有之 8.刘海粟 9.张学良 10.陈立夫
9.张学良
• • • • • • • 享年101岁。 养生经: 胸怀坦荡,意志坚强; 经常运动,锻炼身体; 起居有时,饮食节制; 观花读书,修身养性; 广交朋友,自得快乐 。
10.陈立夫
• 享年102岁。 • 养生经: • “四老养生”— (老友、老伴、老 本和老健) • 足不宜冷,头不 宜热。
1.孙思邈
• • • • • • • 享年102岁。 养生经: 四体勤劳, 节制食欲, 细嚼慢咽, 饭后漱口, 睡眠充足。
2.晏济元
• • • • • • 享年111岁。 养生经: 质朴自然, 心理健康, 脑体并用, 心地敞亮。
3.苏步青
• • • • • 享年102岁。 养生经: 早起喝一杯蜂蜜水, 睡前喝一点酒安眠, 热水泡脚,冷水擦身。

古代健康养生名言精选

古代健康养生名言精选

古代健康养生名言精选1.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管子·形势解》2.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

——《管子·形势解》3.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左传·昭公元年》4.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元·刘元素《素问·上古天真论》5.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6.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7.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清·沈德潜《古诗源·击壤歌》8.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孔子家语·五仪解》9.起居无常,惟适之安。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10.起居宜慎,节以安乐之条;却病有方,导以延年之术。

——明·高濂《遵生八笺·序》11.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审居宅安乐者,为得安乐窝。

——明·高濂《遵生八笺》12.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唐·韩愈《原道》13.饮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

——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14.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华,居可安而不必丽。

——《愿华集》15.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清·李渔《笠翁文集》16.不觅仙方觅睡方。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半山翁诗》17.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

——明·尤遵叙《饮食坤言》18.能息心,自瞑目。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19.先睡心,后睡眼。

——宋·蔡季通《睡诀》20.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

——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安寐》21.卧不安,大抵以清心为切要。

古代中医养生名言

古代中医养生名言

古代中医养生名言1、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明·胡文焕《养心要语》2、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晋·葛洪《抱朴子》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4、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5、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7、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清·尤乘《寿世青编》8、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明·高濂《尊生八笺》9、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10、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11、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12、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13、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1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5、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清·刘承干《嘉业堂丛书》1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7、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明·万全《养生四要》18、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

——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19、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宋·蒲虔贯《养生要录》20、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名人养生故事

名人养生故事

名人养生故事
名人养生故事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曹操: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非常注重养生,研究了许多养生之道。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养性法”,其中包括练习气功、调节饮食、起居有常等。

他还积极向术士们学习养生之术,如“玉泉啄齿法”等。

2、陆游:陆游是一位诗人,他非常注重养生,享年八十六岁高寿。

他的养生方法主要是坚持运动,如练习太极拳、散步等。

此外,他也注重饮食健康和精神调养,经常写诗抒发情感,调节心情。

3、华佗:华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他创立了“五禽戏”,提倡“以动养身”,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预防疾病。

他的五禽戏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等五种运动方式,每种运动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作用。

4、苏轼:苏轼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和美食家,他非常注重饮食养生,提出了“以食养身”的观念。

他认为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他还经常练习书法、绘画等艺术活动来调节心情,增强身心健康。

5、杨绛:杨绛是一位文学家、翻译家和戏剧家,她非常注重日常养生,提出了“以日常养身”的观念。

她每天早晨都会坚持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注意饮食健康,不抽烟不喝酒。

她还经常写文章、翻译作品等来调节心情和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名人养生故事告诉我们,保持身心健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
期的坚持。

我们应该注重饮食健康、适当运动、精神调养等方面,同时也可以借鉴名人的养生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养生保健。

看看名人咋养生

看看名人咋养生

看看名人咋养生周鑫明近年看了“声屏之友”B本一篇关于古今名人养生之道的文章,感觉非常之好。

许多名人在日理万机的冗劳中,对养生多有所得,并各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现借“爱心家园”一角,摘录部分名人的养生之道,仅供参考。

如大家对以下养生方法感兴趣,今后我还可以继续选登其他名人的养生方法。

以丰富大家日常生活的内容。

苏东坡的“养生四味药”苏东坡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

有一次,苏东坡的朋友张鹗向他请教养生之道。

苏东坡挥笔写了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苏东坡解释说,“无事以当贵”,是指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遥,随遇而安,无事以求,这比大贵更能使人终其天年。

“早寝以当富”,对老年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尤其是早睡早起,以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富贵。

“安步以当车”,指人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通畅气血。

“晚食以当肉”,意思是人应该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代替对美味佳肴的贪吃无厌。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年逾古稀有赖于养生之术,他的诗、书、画技艺精湛,号称“三绝”。

由于他在创作过程中能把诗、书、画三者巧妙地结合,独创一格,达到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使他精神上有所寄托,豁达乐观。

这是他养生长寿的重要因素。

郑板桥虽一生坎坷,历尽沧桑,但他始终能以乐观的心情对待。

他因荒年为灾民请贩杵大吏而被罢官司。

但他并未因此事而忧郁沮丧,也不因官场失意而耿耿于怀,而是毅然返回故乡,寄兴于诗、书、画中,使他恬淡欢乐地度过暮年。

不计得失,此又是郑板桥养生长寿一术。

他一生当中,为人处事,不为名利,不计得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他曾经写过两条著名的字幅,即“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

这两条字幅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不计得失,求于心安,是其核心思想,也是他一生中为人处事的信条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蒲松龄自制“蜜饯菊桑茶”蒲松龄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精通医术和养生之道。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古代名人不仅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在养生之道上,他们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从周敦颐、孙思邈、李时中等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中不难发现,他们高度重视养生、保健,注重锻炼身体、养护精神的原则及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古代名人注重饮食健康。

周敦颐曾说:“人之生也,善饮食者长寿,恶饮食者早夭。

”他认为正确的饮食结构能够保证人体健康,尤其是平衡膳食、荤素搭配等习惯可以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提到了对饮食的规范和养护,“饮食作为生命的基础,涉及健康休养的方方面面,应该注意不要过食、偏食、烹制过重等。

”同时还提倡养成细嚼慢咽、慢食为上的习惯,有益于增强消化功能。

其次,古代名人强调运动锻炼。

李时中曾说:“体胖则肾虚,体弱则肝阴亏。

”他认为体胖会影响肾的功能,导致体质的下降,因此,他重视锻炼,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骨骼、肌肉的结构,增加身体的抗压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他主张适度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以达到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目的。

此外,古代名人注重精神养护。

胡颖卿曾言:“精神内在于人体,人体亦依靠精神。

”他认为人们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幸福,因此,他提倡保持心态的平衡,让人保持着快乐、乐观的心情,积极地追求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以达到身体、精神的健康与和谐。

另外,古代名人也注重疾病预防。

《黄帝内经》这部中医典籍,首次提出“治未病”的理论,告诉人们要提前防范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疾病的预防,古代名人也有许多方法:孟浩然认为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可以将身体经常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从而避免许多身体上的疾病;苏轼认为重视日常生活环境卫生,可预防许多的疾病;而叶梦得则主张多食清淡养生之品,以避免食物过于富贵、油腻而引发的疾病。

总之,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关注身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注重饮食、锻炼,养护精神,预防疾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中国古代6大神医的养生秘籍,只要学会一个,必定长寿!

中国古代6大神医的养生秘籍,只要学会一个,必定长寿!

中国古代6大神医的养生秘籍,只要学会一个,必定长寿!古往今来,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和向往的目标。

中国古代名医总结出了丰富的养生经验。

他们不仅医技精湛,还保健有方,还将关于健康长寿的经验总结出来,值得我们结合自身状况,加以借鉴、学习和应用。

1、华佗:五禽戏运动养生法华佗是我国东汉末期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养生学家。

华佗到底活了多少岁,由于史料不详,难以确定,但他深谙养生之道是确然无疑的。

他的养生理论和法则,经过他自身的实践检验,使他自己成为“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的长寿老人。

五禽戏是古代导引的遗留,经华佗总结、完善、创建而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体育健身法。

五禽戏作为一种养生方法流传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吴普是华佗的弟子,享年90余岁,且“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就是向华佗学习五禽戏运动养生法的缘故。

华佗告诉弟子吴普:“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鹤),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2、张仲景:四季食疗养生法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张仲景除精通医术外,对防病养生也颇有研究,尤其是饮食养生方面。

他认为,饮食养生应该做到“两五配四加新鲜”,意指饮食中的主食为五谷相兼,精细搭配;而对副食中菜肴的性味与烹制的味道要五味搭配得当;对所用饮食要与四季气候特点相结合,饮食原料要讲究时令新鲜。

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张仲景对食疗养生之法有一个特别的提示,即不管春夏还是秋冬,所选用的食材,必须都是新鲜、干净的,决不可选用腐烂、不洁的食材,因为只有选用新鲜、干净的食材,才可以保持食物的足够营养,防止病从口入。

3、葛洪:推崇虚静养生法葛洪生于284年,死于364年,享年80岁,是东晋著名医药学家。

古代十位名人怎么养生

古代十位名人怎么养生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古代十位名人怎么养生姜太公:“垂钓”助养生吕尚因其德高望重而又高寿被尊为“姜太公”,他寿至97岁而终。

后人总结他养生的秘诀是“动静结合,天人合一”,而这一秘诀集中体现在他的垂钓中。

姜太公将钓鱼作为养生之术,他几十年如一日,只要一有空儿,便持竿傍溪,静观天水一色。

钓鱼实为形式,他那无饵直钩能钓鱼的理论,正说明了他“钓鱼是假,赏鱼是真”的淡泊利禄养生观。

正是在众人千方百计要多钓鱼、钓大鱼之际,他却静观鱼群绕钩而乐。

长时间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天人合一,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有利于改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态功能。

垂钓虽无饵,但抛钩观浮,一览群鱼绕直钩而过,再抬竿提线另抛,这一起一立、一提一抛,正好使四肢、手腕、脊柱得到了全面的活动伸展,起到了舒筋活血的作用。

而静观鱼儿绕钩时,则全神贯注、屏气凝神,两者一动一静,动静相兼,是运动平衡的统一。

姜太公在垂钓中还磨炼了自己的毅力和耐性,使他养成了谋大业不求功名利禄的胸怀,从而以豁达、宽容、仁和获得了健康长寿。

孔子:不同年龄各有所“戒”孔子不但是一位思想家、政冶家、教育家,还是一位养生学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般人均寿命尚不能达到30岁,而孔老夫子却能享年73岁。

在《论语·季氏》中,孔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提出“君子有三戒”的养生要求。

首先,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在此时期过早地进行性生活的话,非但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次,孔子说“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孔子所讲的“斗”指喜欢“斗气、斗勇、斗胜”者,与现代医学所讲的A型行为者的性格相似。

临床中,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很高,这与他们经常处于情绪紧张的应激状态有关。

因此,人生在壮年时期要注意调节心态,做到“知足常乐”。

再次,孔子说“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人生在老年之时,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已经减退,体力与精力均明显下降,要警戒自己不要贪得无厌。

古代名人论养生_名人名言大全

古代名人论养生_名人名言大全

古代名人论养生_名人名言大全老子的养生经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指的就是自然规律。

自然法则是最无情的,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则。

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要想体魄康健,必须法则天地,随从阴阳,分别四时,这样才能健身全神。

如果不按客观规律养生,就会伤神损体,得病成疾。

一年四季,什么季节易得哪种病要牢记之,什么节气进什么食、服哪些药要慎行之。

一日生活也要养成规律,力求做到起居有常,食欲有节,办事有度,活动有序。

这样做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即使身体欠安,亦可通过修身养性之锻炼,实现健康、长寿之宿愿。

吕不韦论长寿之道吕不韦,战国时秦国名相。

著有《吕氏春秋》一书,内有专论养生长寿之篇章。

“圣人于声色滋味也。

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

吕不韦认定,“得道者生以长寿”。

他指出,自古富贵之人都想长寿,寻求什么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但只能是水中捞月。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修节止欲,方得身心之康泰。

他总结出了丧生损体之“三患”。

一是好逸恶劳。

“出则以车,人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

有些富贵之人,终日过着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这样的人安能长生?二是恣食酒肉。

“肥肉厚酒,务以相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有些富贵之人,大杯喝酒,大块吃肉,终日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殊不知“酒是灌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古云:“大醉必生大害。

”那些酒色之徒谁能长寿?三是奢侈腐化。

有些富贵之人,依仗手中权势,贪污腐化,挥金如土,日出鱼肉乡里,夜宿花街柳巷,喜听靡靡之音,终日纵欲放荡,这样的人焉能长寿? 嵇康的服食之道嵇康,三国时魏国文学家、音乐家。

所著《嵇康论》,讲究服食之道,为历代名家所称颂。

嵇康主张“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怎样才能保神全身呢?他认为,病从口入,要注意服食养生。

10名人养生第二期

10名人养生第二期

●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所著《庄子》为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鲁迅评价其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的养生理论在《老子》基础上大加发挥,形成道家学派的养生理论体系。

倡导清静无为,忘我无欲庄子极力提倡“清静无为”“无欲”。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拒绝给楚威王当卿相。

将老子的“少私寡欲”发展成“无欲”,并指出“忘我”才能“无欲”,才能真正“清静无为”获得养生之道,而尽其天年。

提倡认识自然、攫取自由庄子认为,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然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可能不受自然的摆布,就能攫取自由。

养生就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便可达到保身、全生、延长寿命的目的。

注重发展气功,动静结合在养生方面,庄子十分注重气功的锻炼,他不仅提倡老子的静气功,强调吐故纳新,增强新陈代谢。

还主张像彭祖那样动静结合,“吹嘘呼吸”“熊经鸟伸”,尤其是对彭祖调息与模仿禽兽动作的导引作了充分肯定,对后世影响极大,华佗五禽戏以及后来的八段锦、易筋经等,都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生命在于运动”是句脍炙人口的话,最早提出它的是公元前300年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差不多同时期,在我国也产生了类似的积极养生观。

战国时期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以流动着的水不会腐败,转动着的门枢不被虫蛀为比喻,说明坚持不懈的运动是生命力经久不衰的保障。

这个观点提出后,受到此后众多养生家的推崇。

南北朝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中说:“劳苦胜于逸乐也。

能从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

”并明确指出:“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者,以其劳动数故也。

”要求人们从早到晚,时时有所作为。

东汉名医华佗编制的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用来活动全身。

体力活动体力和脑力活动都属于运动的范畴,适度、适量进行都能起到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体力活动首先使得肢体得到直接的锻炼,使气血流畅、肌肉发达、筋骨坚固。

古代名人的实用养生方法推荐

古代名人的实用养生方法推荐

古代名人的实用养生方法推荐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在养生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同的人养生方法也有所不同。

那么哪些古代的名人是如何养生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古代名人的有用养生方法推举,供大家了解。

睡眠法南宋诗人陆游,晚间读书,一般以二更鼓尽(相当于晚间10点)为限度。

他认为,睡眠是消退疲惫的最好方法,常常熬夜,必定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

漫步法古人强调每次进餐后不能立刻坐下工作或上床就寝。

如南宋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就说过:“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

”漫步时应当徐步缓行。

静坐法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拭推崇静坐养生法。

他曾建了一个“息轩”,并题日:“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自然汲取,宁神静态,意守丹田,每次时间可在15-30分钟,他说这是大脑最好的休息方法。

沐浴法定期沐浴更衣不仅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助于保持头脑糊涂,身心舒服,消退疲惫。

宋代文人沈京中说过:“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则神安道胜也。

”闲赏法:布置好庭院,栽花种草,饲鸟养鱼,使环境清雅,能调整生活节奏,陶冶心情。

明代诗人,戏曲家高该曾著《燕闲情赏笺》,把鉴赏情玩作为文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遍游法:苏武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仆人。

”利用节假日外出巡游,投身自然,探奇揽胜,能令人心旷神恰,疲乏、郁闷置于身外。

卧游法就是在年高体弱无法外出旅游的状况下,将很多山水画贴在居室四壁;足不出户,卧而赏之。

元朝名画家倪瓒在《顾仲蛰见仿》诗中称之为“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其它有用的中医养生方法推举固精养生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养分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给,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

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

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年轻。

进补养生传统医学非常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子养生术
• 微子,宋朝的国君,始祖,享年96岁。 • 他的养生之道是:勤奋劳动,胸怀磊乐,谦和有礼,和睦 相处,这是他长寿的主要秘诀。
孙思邈谈长寿养生
• 孙思邈,人称药王,他的主要长寿养生法是气功,享年 101岁,他每天“鸡呜时起,不卧中导利”也就是每天要 早起,先在床上做肢体锻炼。 • 他说:“行气之道,一日勿往”,就是说这些练养生方法, 天天如此一天也不能间断。
长寿之王李庆远谈养生
• 李庆远:长寿之王,生与(1679—1935年)享年257岁,被人称为神 仙。 • 李庆元讲到善养生与不善养生的两种人情形时说,善养生者,法于阴 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作息有时,无名利之系其心, 无机械其乱其神,不妄劳作,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而那种 不善养生之人,以酒水为浆,醉以入房,逆以生乐,务快其心,饮食 无节,起居无时,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誉之念系其心,心 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必然不到半百就龙钟衰老了。 • 他告戒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洒色淫乐,皆伤身。所以按照人 们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要不待饥极而食,不待渴极而饮,要无喜怒 衰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健康是本 平安是福
武则天的“三则”
• 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享年81 岁,她的养生术是:习文练武,修身养性,爱好多样。 • 习文练武,她自幼受父母一武一文的熏陶,小小年纪就开 始健体写文了。 • 修身养性,长期坚持瞑目静坐,调息身心。 • 爱好多样,武则天兴趣广泛,不仅喜欢音乐、诗词、书法, 还时常游览山川,欣赏大自然。
古代名人谈养生
孔子谈养生
• • • • • 孔子,享年72岁,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1.少之时,戒之在色; 2.壮之时,戒之在斗; 3.老年时,戒之在得。 与人为善,乐以助人,道得高尚的人比心胸狭窄,自私自 利的人要健康长寿。
清朝乾隆皇帝谈养生
• 乾隆皇帝享年88岁。他的养生术归纳起来有十六个字:吐 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物,适时进补。 • 1:吐纳肺腑:早起床,多做深呼吸运动。 • 2:活动筋骨:经常进行体育运动 • 3:十常四物:齿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 搓,足常磨,肢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 色勿迷。 • 4:适时进补:根据身体情况,适时进行食补和药补。
老子论长寿
• 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享年80岁。老子 告诫人们要清心寡欲,心淳质朴,少存私念,方可廷年益 寿。其要点: • 1.顺乎自然,却病廷年; • 2.少私寡欲,知足常乐; • 3.专气致柔,静以养生。 • 他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人精神上的安静与自然, 是加强内气运行的必备条件。这样才能达到却病廷年之目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