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2、讲授新课:[实验3-2] 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
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环境的责任感,意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此外,我还将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标志着学生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世界的探索。在本章节中,学生将首次接触原子和分子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构成以及相互关系。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基本分类和简单性质,但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尚缺乏认识。
3.教师给出本节课的总结,强调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和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腐败、药物的失效等;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和问题;
3.熟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了解离子、共价键等基本化学键的概念;
4.掌握物质的量、摩尔等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教学重难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48~P51有关“分子和原子”部分,并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做上记号。
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课堂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演示】品红扩散实验【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手绢【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许多颗粒状的微小粒子从手绢上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女孩鼻孔内。
【讲解】原来手绢上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的鼻孔。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投影】a.苯分子的照片。
b.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观看放映,并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中国。
知识点1:粒子的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追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很小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8最后一段。
【激趣】多媒体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学生活动】用课本数据作答,学生看到答案惊讶!知识点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魔术“消失的水”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提问:“水为什么会消失?消失后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魔术现象,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使学生对微观世界产生兴趣。
-强调化学研究的微观领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分子与原子的性质、表示方法等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分子与原子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子与原子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其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奥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等,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一、导入新课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二、推进新课(一)分子及其特点[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播放动画: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活动与探究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试剂,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课题1分子和原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通过实验观察分子的存在•通过实验了解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等2. 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分子的质量与标准相对质量的比值,分子式则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基本了解化学式计算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构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2.了解原子间的结合和分子的基本概念3.掌握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的实验方法4.运用基本的计算方法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学习概念的认识,掌握分子式的计算方法和测定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实验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式的组成以及分子式的实际意义。
同时,实验掌握的难度较大。
四、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方式,来进一步认识分子和原子,掌握测量和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化学实验报告册六、教学步骤与流程1. 概念解析首先让学生回顾“原子”的概念,然后介绍“分子”的概念。
你可以让学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分子的含义。
2. 实验操作向学生演示实验操作过程。
这可能涉及到化学反应或直接测量物质质量的过程。
3. 数据分析把收集到的数据计入实验报告,并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相应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 学习巩固最后,通过小测试或问答形式,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反思、回忆,加深印象。
七、教学评估1.学生参加测验2.学生提交实验报告3.学生进行口头发言八、扩展再延伸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原子和分子的知识,并学习如何更准确地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分子和原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一、教材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通过对日常生活实例的介绍和小组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学会自己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
(二)、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课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宏观世界的变化之后,迈向微观世界的变化的开端,开始初步探究构成物质世界的奥秘。
本节课是学生形成微观想象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学式和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保障,因此本节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主要是通过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对于物质变化的内在实质比较陌生,本课题的内容也比较抽象。
但是学生在物理和生物学科中对于物质的微观构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等,加上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因此教师只需通过实验、Flash动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等将抽象的东西多加具象化,学生也不难理解。
(二)、思维特点本次课的授课学生为九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初步学习化学,接触化学实验,对于他们而言,通过自主探究来得出结论具有一定的热情和好奇,并且他们乐于追求自我表现,求知欲强,但是看待问题有大多只停留于表面现象,缺乏深思,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观察得出结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微粒的基本特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案例通过生活现象和实际案例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和原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激发思考:本案例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和相互关系。
3.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4.定期进行总结性评价,了解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的总体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微观模型、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和原子的微观世界。
2.通过实际案例、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分子和原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本案例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合作使学生在交流、分享、合作中共同进步。
4.反思与评价注重过程:本案例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总结性评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特点、构成以及它们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观察微观模型、进行化学实验、分析实际问题等,旨在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子原子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3.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体验探究过程。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优质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基本性质,原子与分子关系,以及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分子组成、分子性质、分子表示方法、原子与分子区别与联系,并结合实践情景,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加深学生对分子和原子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子基本性质,解原子与分子关系,能正确书写化学式,并能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一些常见化学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子基本性质,原子与分子关系,以及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
2. 教学难点:分子与原子区别与联系,化学式书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酒精、水、碘、硫酸铜溶液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构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分子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解分子组成和性质。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酒精与水混合,碘升华等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分子之间间隔和分子运动。
3. 新课讲解:(1)讲解原子与分子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微观世界观念。
(2)介绍化学式书写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化学式书写规则。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一些常见分子化学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分析一些化学现象,让学生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基本性质2. 原子与分子关系3. 化学式书写方法4.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H2O、CO2、O2、H2(2)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占据彼此间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分子的概念,如分子的体积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等基本性质。
2.通过动画演示,讲解原子的构成,如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以及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水的沸腾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铁的生锈是原子结构发生变化等。
3.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养成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滴水的微观世界,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2.提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是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的?”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分子和原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掌握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优质教案word版本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追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很小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7
通过对实验观察,引发学生以疑导思以思求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实例,使学生形成分子间间隔表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
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得出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建立起分子概念。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手绢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播放动画】1.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2.许多颗粒状的微小粒子从手绢上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女孩鼻孔内。
(讲解)原来手绢上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巩固练习】
1、水的三态变化可用分子的哪些知识解释?
2、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O2和红棕色N0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推荐2019最新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课题第三单元课题 2分子和原子课型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是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是组成的物质的微粒;知道知识技术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停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点;教经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抽象思想和逻辑思想的能学过程方法力目感情态度.经过物质拥有可分性,从而认识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行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标价值观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形成分子和原子的看法。
教课要点知道微粒的特点。
教课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教课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创建情境、引入新课:思虑。
经过实验、展【设问】世界是由林林总总的物质组成的, 但示提出问题物质自己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察看现象。
创建情形,引【演示】品红扩散实验思虑问题。
起悬念,为后(发问)品红为何消逝?整杯水为何变红面引出分子了?思虑、猜想。
和原子做铺【展现】一束洒了香水的手绢垫。
(发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由吗?让学生感知【播放动画】 1.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到微观粒子程 2.很多颗粒状的细小粒子从手绢上不停向四的真切存在,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女孩鼻孔内。
培育学生抽(解说)本来手绢上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象思想能力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和微观想象近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了然物力。
培育学生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组成的,它们就是分阅读能力,通子和原子。
过详细数据【结论】 1:宏观物质都是由细小的粒子——思虑和对照让学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切存在的生理解“分子。
很小”,学生用课本数据回答一、粒子的特点因为诧异展【发问】水也是由分子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开议论引发为何水却能看见?学生兴趣,活(解说)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跃氛围。
教学教课内容及教师活动解说)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追问】教材上哪些数听说明分子很小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47激趣:多媒体显示一组数据对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思考。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
思考、猜想。
思考
用课本数据回答
通过实验、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起悬念,为后面引出分子和原子做铺垫。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提供仪器】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教师提供】红墨水、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水的三态变化可用分子的哪些知识解释?
2、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3、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O2和红棕色N0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组际间交流发现自已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把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的运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及时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解释新课开始品红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闻到手绢上的香水味?
2、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容易干,还是阴雨天易干?为什么?
【设疑】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吗?
【演示实验】(1)50ml水与50ml水混合(2)50ml酒精与50ml酒精(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氧气,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空气中也有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有氧化性吗?那么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板书】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反思小结、总结交流:
你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请说出来。
2、把酚酞和浓氨水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环境中才能完成。
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汇总)
方案一、方案二、
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
学生归纳内容回答:氨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实验观察现象
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
理解
分析、归纳出分子间有间隔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手绢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播放动画】1.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2.许多颗粒状的微小粒子从手绢上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女孩鼻孔内。
(讲解)原来手绢上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激趣:多媒体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
【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
对微观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微观世界真的是奥秘无穷,未来留
给你们继续去探索吧。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及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思考
用课本数据回答
看到答案学生惊讶!
观察后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
学生讨论后交流:
1、根据氨水易挥发,再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结合家庭小实验一碗黄豆和一碗绿豆混合到一起不够两碗,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间间隔有的大,有的间隔小,混合后间隔小的分子进入到间隔大的分子中。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通过对实验观察,引发学生以疑导思以思求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实例,使学生形成分子间间隔表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
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得出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建立起分子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知道微粒的特征。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让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具体数据和对比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学生由于惊奇展开议论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追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很小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7
课题
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
课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过程方法
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物质具有可分性,进而认识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可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