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 上册
无机化学第五版上册答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

无机化学第五版上册答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1、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其优越性是()[单选题] *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正确答案)C受热时间短D提取量较大2、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单选题] *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正确答案)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3、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柱内填料是()[单选题] *A氧化铝B活性炭C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正确答案)D羧甲基纤维素4、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5、与明胶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是()[单选题] *A强心苷B皂苷C有机酸D鞣质(正确答案)6、中药厚朴中含有的厚朴酚是()[单选题] *A双环氧木脂素类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C环木脂内酯木脂素类D新木脂素类(正确答案)7、巴豆的致泻成分是()[单选题] *A丁二酸B巴豆油酸(正确答案)C绿原酸D抗内毒素8、很少含有挥发油的植物科为()[单选题] *A菊科B唇形科C茜草科(正确答案)D姜科9、下列方法中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操作形式不同而进行分类的()[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正确答案)B薄层吸附色谱C纸色谱D吸附柱色谱10、在分配色谱中,属于反相色谱的是()[单选题] *A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B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正确答案)C固定相的极性等于流动相D以上都不是11、中药紫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属于()[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正确答案)C蒽醌类D菲醌类12、下列溶剂中亲脂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甲醇B苯(正确答案)C三氯甲烷D丙酮13、所有游离香豆素均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单选题] * A异戊烯基B酮基C内酯环(正确答案)D酚羟基对位活泼氢14、属于倍半萜的化合物是()[单选题] *A龙脑B莪术醇C薄荷醇D青蒿素(正确答案)15、阿托品的结构类型是()[单选题] *A喹啉类B异喹啉类C莨菪烷类(正确答案)D苄基异喹啉类16、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植物细胞壁穿透力强(正确答案)B溶解范围广,提取较全面(正确答案)C提取液中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杂质少(正确答案)D有防腐作用,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正确答案)17、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是()[单选题] *A溶剂提取法B水蒸气蒸馏法(正确答案)C超临界液体萃取法D超声提取法18、能提取出中药中的大部分亲水性成分和绝大部分亲脂性成分的溶剂是()[单选题]* A乙醚B乙醇(正确答案)C水D苯19、下列不能作为极性吸附剂的是()[单选题] *A活性炭(正确答案)B氧化铝C硅胶D氧化镁20、挥发油可析出结晶的温度是()[单选题] *A0~-20℃(正确答案)B0~10℃C0~20℃D0~15℃21、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单选题] *A抗菌作用B光敏作用(正确答案)C解痉利胆作用D抗维生素样作用22、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吗啡碱B麻黄碱(正确答案)C苦参碱D小檗碱23、溶解范围广,提取较全面的是()[单选题] *A三氯甲烷B正丁醇C乙醇(正确答案)D水24、下面化合物能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是()[单选题] *A花椒内酯(正确答案)B柠檬烯C色原酮D天精25、在简单萃取法中,一般萃取几次即可()[单选题] *A3~4次(正确答案)B1~2次C4~5次D3~7次26、以杜鹃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满山红(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27、使游离香豆素呈现红色的是()[单选题] *A异羟肟酸铁反应(正确答案)BA-萘酚-浓硫酸反应C浓硫酸-没食子酸D浓硫酸-变色酸28、七叶内酯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简单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29、适用于队热及化学不稳定的成分、低极性成分的提取()[单选题] * A渗漉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正确答案)30、以芦丁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葛根B黄芩C槐花(正确答案)D陈皮。
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

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
大一无机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组成、电子排布以及原子核的结构。
2. 元素周期表: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包括周期表的排列方式、组和周期的特点等。
3. 化学键:掌握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4. 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了解分子的结构、分子式的表示和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5. 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够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了解反应类型和平衡的概念。
6. 化学量与化学计算:掌握摩尔、摩尔质量、质量与物质数量的关系,能够进行常见的化学计算。
7. 离子反应与溶液反应: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过程和平衡。
8.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和方向。
9. 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的概念和性质,包括酸碱中和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10. 离子化合物:了解离子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包括晶体结构、溶解度等。
这些是大一无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奠定进一步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_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
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无机化学第五版上册答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

无机化学第五版上册答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1、纸色谱是分配色谱中的一种,它是以滤纸为(),以纸上所含的水分为固定相的分配色谱。
()[单选题] *A固定相B吸附剂C展开剂D支持剂(正确答案)2、以橙皮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葛根B黄芩C槐花D陈皮(正确答案)3、以下哪种分离方法是利用分子筛的原理的()[单选题] *A吸附色谱法B萃取法C沉淀法D透析法(正确答案)4、沉淀法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种方法()[单选题] *A水提醇沉法B碱提酸沉法C铅盐沉淀法D结晶法(正确答案)5、下列关于香豆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游离香豆素多具有芳香气味B分子量小的香豆素有挥发性和升华性C香豆素苷多无香味D香豆素苷多无挥发性,但有升华性(正确答案)6、从香豆素类的结构与分类看,下列属于简单香豆素类的是()[单选题] * A龙脑B七叶内酯(正确答案)C薄荷醇D西瑞香素7、中药紫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属于()[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正确答案)C蒽醌类D菲醌类8、凡具有()的木脂素,与三氯化铁反应,呈阳性()[单选题] * A酚羟基(正确答案)B羧酸C醇羟基D氨基9、区别挥发油与油脂常用的方法是()[单选题] *A相对密度B溶解性C油迹试验(正确答案)D沸点10、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应采用()[单选题] *A回流装置(正确答案)B蒸馏装置C萃取装置D分馏装置11、香豆素与浓度高的碱长时间加热生成的产物是()[单选题] *A脱水化合物B顺式邻羟基桂皮酸(正确答案)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醌式结构12、苯丙素类的基本母核是具有一个或数个()单元的天然化合物()[单选题] *AC6-C3基团(正确答案)BC6-C6基团CC5-C3基团DC8-C8基团13、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14、在结晶溶剂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是()[单选题] * A成分的纯度(正确答案)B相似相容原理C冷却热饱和原理D以上都不对15、阿托品的结构类型是()[单选题] *A喹啉类B异喹啉类C莨菪烷类(正确答案)D苄基异喹啉类16、提取遇热不稳定的成分宜用()[单选题] *A回流法B煎煮法C渗漉法(正确答案)D蒸馏法17、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18、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单选题] * A抗菌作用B光敏作用(正确答案)C解痉利胆作用D抗维生素样作用19、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 APkA=22BPkA=5(正确答案)CPkA=13DPkA=5820、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B四氢硼钠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21、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烟碱B咖啡因(正确答案)C槟榔碱D苦参碱22、倍半萜和二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23、具有酚羟基或羧基的游离蒽醌类成分有一定酸性,可用的提取方法是()[单选题]* A酸溶碱沉法B碱溶酸沉法(正确答案)C水提醇沉法D醇提水沉法24、不属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的是()[单选题] *A一般没有挥发性B有光学活性C易溶于有机溶剂D有色晶体(正确答案)25、结晶法一般是在分离纯化物质的哪个阶段常常使用的()[单选题] *A开始B中期C最后(正确答案)D以上均可26、由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成的具有6C-3C-6C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是()[单选题] *A苷类B黄酮类(正确答案)C醌类D生物碱类27、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单选题] *A醋酸-丙二酸途径B丙二酸途径C莽草酸途径(正确答案)D氨基酸途径28、具有挥发性的香豆素成分是()[单选题] *A游离小分子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香豆素苷C呋喃香豆素D双香豆素29、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A蒽醌B香豆素C黄酮D木脂素(正确答案)30、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先修课程080027 开课学期学科类通修课程无无机化学〔一〕Inorganic ChemistryⅠ第一学期学分/周学时3/4选用教材 1.《无机化学》〔上册〕〔第 2 版〕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编,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年9 月第2 版。
2.《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第 8版, Ralph H. Petrucci,William S. Harwood,F.Geoffrey Herring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其次版〕史启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根底化学》〔上〕〔其次版〕朱欲贞、顾达、黑恩成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其次版〕,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无机化学是化学系主干根底课之一。
通过无机化学学习,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培育自主学习力量、抽象思维和创性思维的力量,并为后续课程供给必要的理论根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争辩,理解和把握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构型、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复原反响的特点和根本规律。
二、教学根本要求1.初步了解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原理。
2.初步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构型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共价小分子构型推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3.运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复原平衡的一些根本概念、原理进展相关计算。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章或节主要内容学时安排绪论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初步1.1热力学根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肯定律。
1.2热化学:化学反响的热效应;恒容反响热Q和恒压反响热ρ1Q ;焓与反响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响焓5ν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响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响焓、由键能估算反响焓。
无机化学(上册):第12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习题与答案

第12章氧化还原与电化学习题与详细答案1.计算下列化合物中右上角带“*”元素的氧化态:KCl*O3,NaCl*O,H2O*2,O*3,S*8,C*60,KO*2,Na2S*2O3,Cr*2O72-,S*4O62-,N*H4+,N*2H4,Fe*3O4,Ni*(CO)4,Na[Co*(CO)4],H[Mn*(CO)5],[Fe*(CN)6]4-,[Fe(N*CS)6]3-.解:+5 +1 -1 0 0 0 -½ +2 +6 +2.5 -3KCl*O3,NaCl*O,H2O*2,O*3,S*8,C*60,KO*2,Na2S*2O3,Cr*2O72-,S*4O62-,N*H4+,-2 +8/3 0 -1 -1 +2 -3N*2H4,Fe*3O4,Ni*(CO)4,Na[Co*(CO)4],H[Mn*(CO)5],[Fe*(CN)6]4-,[Fe(N*CS)6]3-.2.用“氧化数法”配平以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8)-(15)同时用“离子-电子法”配平:(1)AgNO3(s) → Ag(s) + NO2(g) + O2(g)(2)(NH4)2Cr2O7(s) → N2(g) + Cr2O3(s)(3)H2O2(aq) → H2O(l) + O2(g)(4)Cu(s) + HNO3(稀)→ Cu(NO3)2 + NO(g)(5)CuS(s) + HNO3(浓)→ CuSO4 + NO2(g)(6)H2S(g) + H2SO4(浓)→ S(s) + SO2(g)(7)C(s) + H2SO4(浓)→ CO2(g) + SO2(g) + H2O(8)SO2(g) + MnO4-→ Mn2+ + SO42-(9)Cr2O72- + H2O2→ Cr3+ + O2(g)(10)CrO42- + CN-→ Cr(OH)3(s) + OCN-(11)Cl2(g) + CN- + OH-→ Cl- + OCN-(12)I2(s) + OH-→ I- + IO3-(13)I- + IO3-→ I2(s) + H2O(14)I2(s) + S2O32-→ I- + S4O62-(15)NaBiO3(s) + Mn2+ + H+→ Bi3+ + MnO4-解:(1)氧化数+1 +5 -2 0 +4 -2 02 AgNO3(s) = 2 Ag(s) + 2 NO2(g) + O2(g)(2)(NH4)2Cr2O7(s) = N2(g) + Cr2O3(s) + 4 H2O(3)2 H2O2(aq) = 2 H2O(l) + O2(g)(4)3 Cu(s) + 8 HNO3(稀)= 3 Cu(NO3)2 + 2 NO(g) + 4 H2O(5)CuS(s) + 8 HNO3(浓)= CuSO4 + 8 NO2(g) + 4 H2O(6)H2S(g) + H2SO4(浓)= S(s) + SO2(g) + 2 H2O(7)C(s) + 2 H2SO4(浓)→ CO2(g) + 2 SO2(g) + 2 H2O(8)“氧化数法”:5 SO2(g) + 2 MnO4- + 2 H2O = 2 Mn2+ + 5 SO42- + 4 H+“离子-电子法”:5 SO2(g) + 10 H2O = 5 SO42- + 20 H+ + 10 e2 MnO4- + 10 e + 16 H+ = 2 Mn2+ + 5 SO42-两式相加,得:5 SO2(g) + 2 MnO4- + 2 H2O = 2 Mn2+ + 5 SO42- + 4 H+(9)“氧化数法”:Cr2O72- + 3 H2O2 + 8 H+ = 2 Cr3+ + 3 O2(g) + 7 H2O“离子-电子法”:3 H2O2 = 3 O2(g) + 6 H+ + 6 eCr2O72- + 14 H+ + 6 e = 2 Cr3+ + 7 H2O两式相加,得:Cr2O72- + 3 H2O2 + 8 H+ = 2 Cr3+ + 3 O2(g) + 7 H2O (10)“氧化数法”:2 CrO42- + 3 CN- + 5 H2O = 2 Cr(OH)3(s) + 3 OCN- + 4 OH-“离子-电子法”:3 CN- + 6 OH- = 3 OCN- + 3 H2O + 6 e2 CrO42- + 8 H2O + 6 e = 2 Cr(OH)3(s) +10 OH-两式相加,得:2 CrO42- + 3 CN- + 5 H2O = 2 Cr(OH)3(s) + 3 OCN- + 4 OH- (11)“氧化数法”:Cl2(g) + CN- + 2 OH- = 2 Cl- + OCN- + H2O“离子-电子法”:CN- + 2 OH- = OCN- + H2O + 2 eCl2(g) + 2 e = 2 Cl- + H2O两式相加,得:Cl2(g) + CN- + 2 OH- = 2 Cl- + OCN- + H2O(12)“氧化数法”:3 I2(s) + 6 OH- = 5 I- + IO3- + 3 H2O“离子-电子法”:I2(s) + 12 OH- = 2 IO3- + 6 H2O + 10 e5 I2(s) + 10 e = 10 I-两式相加,约简系数,得:3 I2(s) + 6 OH- = 5 I- + IO3- + 3 H2O(13)“氧化数法”:5 I- + IO3- + 6 H+ = 3 I2(s) + 3 H2O“离子-电子法”:10 I- = 5 I2(s) + 10 e2 IO3- + 12 H+ + 10 e = I2(s) + 6 H2O两式相加,约简系数,得:5 I- + IO3- + 6 H+ = 3 I2(s) + 3 H2O(14)“氧化数法”:I2(s) + 2 S2O32- = 2 I- + S4O62-“离子-电子法”:2 S2O32- = S4O62- + 2 eI2(s) + 2 e = 2 I-两式相加,得:I2(s) + 2 S2O32- = 2 I- + S4O62-(15)“氧化数法”:5 NaBiO3(s) + 2 Mn2+ + 14 H+ = 5 Bi3+ + 5 Na+ + 2 MnO4- + 7 H2O “离子-电子法”:2 Mn2+ + 8 H2O= 2 MnO4- + 16 H+ + 10 e5 NaBiO3(s) + 30 H+ + 10 e = 5 Bi3+ + 5 Na+ + 15 H2O两式相加,得:5 NaBiO3(s) + 2 Mn2+ + 14 H+ = 5 Bi3+ + 5 Na+ + 2 MnO4- + 7 H2O 3.含氰(CN-)工业废水可以用漂白粉[有效成份Ca(ClO)2]或氯气或H2O2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氧化处理后排放,写出各反应方程式。
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非碳化合物及其有机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性质、结构、合成和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学习化学的基础,大一的无机化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将元素排列在一起。
元素周期表由水平周期和垂直族组成,周期表的主要元素族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卤素和稀有气体等。
元素周期表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化学元素之间的结合力,在无机化学中化学键的种类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用而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形成的。
3. 化学反应无机化学反应主要涉及离子间的反应和配位化合物的反应。
离子间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沉淀反应等。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物质的电荷发生变化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一种阳离子与另一种阳离子发生置换的反应,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生成不溶性沉淀的反应。
配位化合物的反应主要涉及配位键的形成和断裂,配位键是指配位体中对金属离子的配位原子或配位基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化学键。
4.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有三种理论,分别是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布朗酸碱理论和劳里亚-布隆斯特德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认为酸是能够释放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能够释放OH-离子的化合物;布朗酸碱理论认为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化合物,碱是能够提供电子对的化合物;劳里亚-布隆斯特德酸碱理论将酸碱反应看作电子转移的过程。
5.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配位键的形成、稳定性以及配位体和配位阴离子的性质等。
配位体是指能够提供一个或多个孤对电子对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物质,配位阴离子是指带有孤对电子并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阴离子。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1~1基本概念一、物质的聚集状态1.定义: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物理状态。
2.分类:气态(g)、液态(l)、固态(s)、等离子态。
等离子态:气体在高温或电磁场的作用下,其组成的原子就会电离成带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因其所带电荷符号相反,而电荷数相等,故称为等离子态,(也称物质第四态)特点:①气态:无一定形状、无一定体积,具有无限膨胀性、无限渗混性和压缩性。
②液态:无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扩散性,可压缩性不大。
③固态: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基本无扩散性,可压缩性很小。
二、体系与环境1.定义:①体系: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物质和空间)叫体系。
②环境:体系以外的其他物质和空间叫环境。
2.分类:从体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体系可分为①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时称敞开体系。
②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时称封闭体系。
③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时称孤立体系。
三、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并且完全均匀的部分叫相。
1.单相:由一个相组成的体系叫单相。
多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组成的体系叫多相。
单相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多相不一定是多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相之间可相互转变。
单相反应:在单相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单相反应。
多相反应:在多相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多相反应。
2.多相体系的特征:相与相之间有界面,越过界面性质就会突变。
需明确的是:①气体:只有一相,不管有多少种气体都能混成均匀一体。
②液体:有一相,也有两相,甚至三相。
只要互不相溶,就会独立成相。
③固相:纯物质和合金类的金属固熔体作为一相,其他类的相数等于物质种数。
§1~2 气体定律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国际单位制:R=1.0133*105Pa*22.4*10-3 m 3/1mol*273.15K=8.314(Pa.m3.K-1.mol-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使用条件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绪论第一篇 物质结构基础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1 道尔顿原子论 1-2 相对原
子质量(原子量) 1-2-1 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1-2-2 核素、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
1-2-3 原子的质量 1-2-4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 1-4 原子结
构的玻尔行星模型 1-4-1 氢原子光谱 1-4-2 玻尔理论 1-5 氢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的
量子力学模型 1-5-1 波粒二象性 1-5-2 德布罗意关系式 1-5-3 海森堡不确定原理
1-5-4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1-6 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电子排布) 1-6-1 构造原理 1-6-2 基
态原予电子组态 1-7 元素周期系 1-7-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及元素周期表 1-7-2 元素
周期表 1-8 元素周期性 1-8-1 原子半径 1-8-2 电离能 1-8-3 电子亲和能 1-8-4
电负性 1-8-5 氧化态 习题 第2章 分子结构 2-1 路易斯结构式 2-2 单键、双键和叁键
——σ键和π键——价键理论(一) 2-3 价层电子互斥模型(VSEPR) 2-4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
论(二) 2-4-1 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2-4-2 sp3杂化 2-4-3 sp2杂化 2-4-4 sp杂化
2-5 共轭大π键 2-6 等电子体原理 2-7 分子轨道理论 2-8 共价分子的性质 2-8-1 键长
2-8-2 共价半径 2-8-3 键能 2-8-4 键角 2-8-5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2-9 分子间力
2-9-1 范德华力 2-9-2 氢键 2-9-3 分子间作用力的其他类型 2-9-4 范德华半径 2-10
分子对称性(选学材料) 2-10-1 对称性 2-10-2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 2-10-3 分子的对称
类型 2-10-4 分子的性质与对称性的关系 习题 第3章 晶体结构 3-1 晶体 3-1-1 晶体
的宏观特征 3-1-2 晶体的微观特征--平移对称性 3-2 晶胞 3-2-1 晶胞的基本特征
3-2-2 布拉维系 3-2-3 晶胞中原子的坐标与计数 3-2-4 素晶胞与复晶胞-体心晶胞、面心晶胞和
底心晶胞 3-2-5 14种布拉维点阵型式 ……第4章 配合物第二篇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第5
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第6章 化学平衡常数第7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三篇 水溶液化学原理第8章 水溶液第
9章 酸碱平衡第10章 沉淀平衡第11章 电化学基础第12章 配位平衡习题答案(选)附表元素周期表 无
机化学(第四版)(下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 者: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日 期:2003-1-1开 本:16 版 次:2010年5月第18次
印刷页 数:556页装 帧:平装ISBN :9787040115833定价:47.5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
上册分三篇: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水溶液化学原理;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化学,
配合物,热力学函数,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酸碱、沉淀、氧化还原、配合四大平衡等化学原理内
容。编者认为,化学原理应该成为大一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的基础,不能跟中学课程或后续课程在同一
层次上重复,力争使第四版教材具有推陈出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留有余地、易教好学、适用面宽等
特点。下册含4、5、6篇非金属元素化学、金属元素化学和无机化学选论。本版书大大加强了元素化学的
实用性知识,并增加了部分研究性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兴趣。 目录 第四篇 元素化学(一)非金
篇第13章 氢和稀有气体13.1 氢13.2 稀有气习题第14章 卤素14.1 卤素的通性14.2 卤素单质14.3 氟氯
溴碘的化合物14.4 砹的化学习题第15章 氧族元素15.1 氧族元素的通性15.2 氧及其化合物15.3 硫及其
化合物15.4 硒和碲习题第16章 氮磷砷16.1 元素的基本性质16.2 氮和氮的化合物16.3 磷及其化合物16.4
砷习题第17章 碳硅硼17.1 透性17.2 碳17.3 硅17.4 硼17.5 碳化物、硅化物和硼化物习题第18章 非金
属元素小结第五篇 元素化学(二)金属第19章 金属通论第20章 S区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第21
章 P区金属第22章 ds区金属第23章 d区金属(一)第四周期d金属第24章 d区金属(二)第五、第
六周期d区金属第25章 f区金属 镧系与锏系金第六篇 无机化学选论第26章 无机合成化学简介第27章
特殊类型的无机化合物第28章 生物无机化学简介第29章 无机固体化学简介第30章 核化学习题答案人
名索引主题词索引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