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上课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上课适用课件)

涉江采芙蓉(上课适用课件)

• 如: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无花。(元稹《菊花》)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 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 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 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 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 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本诗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白描手法。 以乐写哀
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1、通过朗读,直接品味诗歌的 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透过 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3、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 达情感的语句。
拓展研究:
我们一起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 有奇树》一诗,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 手法上有何异同?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 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 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 迢迢的路程!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 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 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 六句,诗人对于花、树(意象)的珍奇美丽 极力赞扬,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主题。两首 诗歌都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 长。
• 西北有高楼 有层叠三重。楼上飘下了弦歌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 伤啊!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子.。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 译: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 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 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 的深情呼唤。愿我们化作心心 云齐高。高楼镂著花纹的 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 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 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

(2)理解《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涉江采芙蓉》。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体会友谊、爱情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难点词汇的解释。

(2)诗歌意象的把握和表现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涉江采芙蓉》,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难点词汇。

(2)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2. 写一篇关于《涉江采芙蓉》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情况、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水平等。

《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7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7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教案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教案1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字词过关,读懂诗歌,对诗歌的初步鉴赏。

难点:通过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由回顾“诗歌(古风)发展脉络”导入新课:我在刚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一课中给大家归纳过“诗歌(古风)发展脉络”这一知识点,不知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即《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由于当时只学到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所以只归纳到此。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古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其中的一篇《涉江采芙蓉》,“窥一斑而见全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大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一生朗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全诗抒发了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上课

涉江采芙蓉-上课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也是在自然中看见最心 爱的荷花芳草,就想到把它寄给最心爱的人。 为着要采荷花,不惜“涉江”之劳,是抱着 满腔热忱的。采到了,心想这么美好的东西 只自己独自欣赏,还是美中不足,要有个知 心人共赏才好。可是四面一望,知心人在哪 里?四面都是陌生的人,不关痛痒的人,知 心人却远在他方,这么美好的东西是不能得 到他共赏的,我这点情意是不能传到他那里 去的!我们读这首诗,要深刻体会“采之欲 遗谁”这句问话的意味。
不矛盾。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 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六句 看,诗人对花的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 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 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之笔,正是 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 题,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主人 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之苦,从中得到一 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 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 脱。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 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 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 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 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 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 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 老”之“忧伤”。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 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 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 的“同心”者。
异:两首诗歌所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涉江 采芙蓉》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 等美好欢乐的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 有奇树》则是以树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 蓉》的结句哀伤不止,而《庭中有奇树》则自 我宽慰。 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六句, 诗人对于花、树(意象)的珍奇美丽极力赞扬, 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主题。两首诗歌都意境高洁、 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涉江采芙蓉》,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涉江采芙蓉》,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诗词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2 课文原文:全文呈现《涉江采芙蓉》,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和理解课文。

2.3 词语解释: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4 诗词鉴赏:分析课文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背景、词语解释和诗词鉴赏,传授相关知识。

3.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增强课堂互动性。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4.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4.4 诗词鉴赏:分析课文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4.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增强课堂互动性。

4.6 总结课程: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要求学生抄写《涉江采芙蓉》,加强记忆。

5.2 词语解释:让学生自行查阅课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巩固所学知识。

5.3 诗歌鉴赏:选取一首古典诗词,分析其韵律、节奏和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5.4 写作练习:以《涉江采芙蓉》为题材,创作一篇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 3篇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 3篇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和诗歌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诗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没有听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一般我们以为,生与死的距离,就足以隔开两个人了。

但是,最可怕的距离,是两个人的心明明贴的很近,却不能在一起。

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今天让我们走进《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诗中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

二、介绍文学常识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之情。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2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3《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一遍诗。

2、听范读一遍,跟读一遍,教师做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3、下面来练习朗读,朗读时想象诗句的画面,感悟诗句的情感。

四、品读鉴赏逐句解读鉴赏诗歌,师生交流,讨论。

1、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6篇)《涉江采芙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

(知识能力)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过程方法)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描绘出采莲思人的画面感。

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怀人的“哀伤”和“美丽”。

【教学方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和小学已经学过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也善于用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远的如《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诗有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宋词有李之仪的“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吟读、译读、背读、阅读。

1、吟读:体会情味(方式:听录音、尝试读出情味)要求:a)声音要有起伏。

b)节奏比较自由。

c)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

教学过程:(1)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正音。

(2)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按照要求吟读一遍。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全班齐读。

2、译读:理解内容(方式:师生探讨、学生分享)要求:a)将古诗译为现代散文b)尽量做到字句优美c)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解释,即将有的字解释一下,把有的意思扩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感的词语。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文化内涵
芙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被视为吉祥、美 好的象征,常用来比喻美女、美德和美好的事物。古代文人 墨客常以芙蓉为题材进行诗词创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和追求。
象征意义
芙蓉象征着美丽、高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它不畏严寒酷暑 ,历经风雨依然傲然挺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芙 蓉还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避免损伤花枝
在采摘过程中要小心谨慎 ,避免对芙蓉花枝造成不 必要的损伤。
正确的采摘姿势
用一只手扶住芙蓉花枝, 另一只手用工具在花朵下 方进行剪切。
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措施
防蚊虫叮咬
在采摘前涂抹防蚊液,穿 着长袖长裤,避免蚊虫叮 咬。
防晒措施
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和涂 抹防晒霜,防止长时间暴 露在阳光下导致晒伤。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 等奖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芙蓉品种与特点 • 采摘技巧与注意事项 • 芙蓉加工与利用 • 生态环保理念在课程中体现 • 互动环节: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涉江采芙蓉课程背景
01 古代文学经典
《涉江采芙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热爱,培养其民族 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课时,包括文本解读、主题探讨和艺 术鉴赏三个环节。
时间安排
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具体授课时间根 据学校安排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

《涉江采芙蓉》试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分析并解读《涉江采芙蓉》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运用文本分析法,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的分析。

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探讨。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学生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涉江采芙蓉》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简介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

3.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运用。

学生分享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学生进行诗歌的背诵和默写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诗歌解读和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4.3 学习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5.3 诗歌文本提供《涉江采芙蓉》的文本,供学生朗读和分析。

涉江采芙蓉 上课优秀课件

涉江采芙蓉  上课优秀课件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思妇之情。
6
三、具体赏析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思乡思妇 之情是由什么引起的?
想赠送芙蓉,却无法送出
2、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 式,目的是表达对亲人及朋友的思念和祝 福。
导入
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 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 绝。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 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漫漫时光使分别化 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 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今天, 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 蓉”的有情人。
体会情感变化 再次诵读诗歌
请找出诗歌中体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词语。
采芙蓉、 在远道、 望旧乡 、忧伤
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欢欣 失望
思念
忧伤
四、小结
我们把《古诗十九首》奉为经典,因为 它和所有不朽的诗歌一样,都唱出了平凡人 的情感,他们的欢喜与惆怅,他们的遗憾与 悲伤。《涉江采芙蓉》以其独特的章法,让 游子与思妇对唱表白。就像这对鱼与飞鸟, 它们深沉而真挚地情感在思念与渴望中产生 心灵的共鸣,爱而不见的惆怅之情使人涕下, 造句直而不野,令人满口生香,无愧于刘勰 所说的“五言之冠冕”。
6.最后一句抒情主人公“忧伤”的原因?
在诗歌中找出原句,然后简要分析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同心而离居
诗歌告诉我们:本该携子之手,与子偕老。可如今 有家不得归,有爱却不能守。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 芙蓉、仰望远天;一边则是漫漫浩浩的长路上还顾回望的 丈夫。两人之间,是层叠的山峦和浩渺的江河,他们彼此 都茫然地相望,这时天地间仿佛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感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个声音仿佛来自万里 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 鸣!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意境欣赏。

3.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读。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注释、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及其作品《涉江采芙蓉》。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古代文化。

(2)教师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提高审美情趣。

5. 小结与作业(2)学生完成作业,包括背诵课文、完成练习题等。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将《涉江采芙蓉》与其他涉江题材的诗作进行比较,如《江南逢李龟年》、《渔家傲·秋思》等,分析各自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2.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涉江采芙蓉》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故事,可以是对原诗的续写、改写,或是以同样的题材创作。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涉江采芙蓉》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每组挑选代表进行分享。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针对诗歌的内容、背景、艺术特色等问题进行互动。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 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思妇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游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共同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 比诗歌异同
比较《涉江采芙蓉》与《上邪》在诗歌 内容和情感表达上的区别。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内容 手法 语言风格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涉江采芙蓉
语言质朴自然
表达婉转曲折
意味隽永
“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总结
➢ 知人论世,理解内容 ➢ 因声求气,涵泳诗韵 ➢ 缘景明情,感悟意境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1 品诗歌新名 2 析抒情主体 3 比诗歌异同
学习目标
1、通过“知人论世” “吟咏诗韵” 的诗歌阅读方法,感 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悟“悬想”的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体会诗歌“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 薮·内编》卷一)的艺术特色。
“知人论世”——《古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
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
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
➢ 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 比较探究,明晰特性 ➢ 思摩经典,传承文化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和情感的领会。

2.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涉江采芙蓉》。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背景等。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的音乐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课堂小结(2)学生展示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涉江采芙蓉》。

(2)结合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将《涉江采芙蓉》与其他表达思乡思亲情感的诗词进行比较,如《登高》等,分析其异同点。

2. 创作实践:邀请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思乡思亲情感的诗,分享并交流创作心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中的积极性与投入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涉江采芙蓉》的情况以及读后感的质量。

3. 创作实践:评价学生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对情感的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是《涉江采芙蓉》。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诗中通过描写江水、荷花等景物,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宁静。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运用诗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小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以及运用诗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小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展示《涉江采芙蓉》的诗句和翻译。

2. 白板和马克笔,用于板书设计。

3. 练习本和笔,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简单介绍江南水乡的美景,引导他们想象自己身处其中的感受。

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涉江采芙蓉》,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翻译: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4. 解析: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欣赏诗的美。

5. 实践: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物,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6. 创作: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小诗,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7.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诗的《涉江采芙蓉》和诗的主要景物描写,如江水、荷花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涉江采芙蓉》。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物。

3. 请学生根据诗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小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欣赏诗的美。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水乡的其他美景和文化,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文的解读、分析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句的意象描绘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种美景和情感。

涉江采芙蓉优质课资料课件

涉江采芙蓉优质课资料课件

《西洲曲》 南朝乐府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摸鱼儿·问莲根 问莲(怜)根、有丝(思)多少,莲(怜)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妖相向, 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 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深闺中的好梦),好在灵芝瑞露。(借指青年男女二人死后魂魄化为有灵气的荷花。) 人间俯仰今古。 海柘石烂情缘在, 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 无端又被西风(指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 )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 红衣半落, 狼藉卧风雨。
3.爱情之花
思考:赏析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的表达效果? “还顾”一词,动作性、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方式是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古代人送人的礼物是一株花草。一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堤上柳 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 春来织别离 别人攀折处 是妾断肠时
2.佳人之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采莲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 开落。 郑愁予《错误》

涉江采芙蓉上课课件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上课课件PPT课件

读懂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兰涉 泽江 多采 芳芙 草蓉 。,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1、描写的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
谁(shuí):口语与书面语区分开。
还(huán)顾:回头看。
遗(wèi):赠。以义定音。 谁(shuí):口语与书面语区分开。 还(huán)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 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 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问答
欢快
失望
以乐景写哀情
诗歌1、2句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 日采莲图,表现主人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和 内心的欢快之情。3、4句笔锋一转,转喜为悲,用夏季美 景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伤。
“对面落笔”的写法又有两种表现形式: 1.将写自己与写对方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映衬。2.通篇纯从设想对方来展开艺术构
思,宛转曲达。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 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对面落笔
巧设问答
1、使感情出现转折
2、使感情更加含蓄蕴藉深沉
• 十五从军征⑴,八十始得归⑵。道逢乡里人⑶:“家中有阿谁⑷?” • “遥看是君家⑸,松柏冢累累⑹。”兔从狗窦入⑺,雉从梁上飞⑻。 • 中庭生旅谷⑼,井上生旅葵⑽。舂谷持作飰⑾,采葵持作羹⑿。 • 羹饭一时熟⒀,不知贻阿谁⒁。出门东向看⒂,泪落沾我衣⒃。

涉江采芙蓉教案课件

涉江采芙蓉教案课件

涉江采芙蓉教案课件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2. 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涉江采芙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江边美景。

2. 教师简介诗人谢灵运及其创作背景。

3.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涉江采芙蓉》,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诗词。

2. 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的江边美景。

3. 学生了解诗人谢灵运及其创作背景。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涉江采芙蓉》的诗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逐句解析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听教师逐句解析诗词。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3.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第三章:诗词背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背诵《涉江采芙蓉》。

2. 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及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

2. 教师教授背诵技巧,如分层背诵、联想记忆等。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教师正确朗读诗词。

2. 学生学习并实践教师教授的背诵技巧。

3.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诗词背诵展示。

第四章:诗词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习并运用古典诗词的创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创作规律。

2. 教师以《涉江采芙蓉》为例,指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活动:1.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古典诗词的创作规律。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诗词创作实践。

3. 学生分享并交流自己的创作成果。

第五章:课堂小结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活动: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延伸阅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拓展阅读其他古代诗人描写江景的诗词。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思考
4.诗歌一二句还写了“多芳草”和“兰泽”,有 什么艺术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高 洁高雅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04
《涉江采芙蓉》 合作探讨
1.三、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从“远道”一词 你品出了什么?三四句在结构方面具有怎样的 作用?
设问(一问一答)。人在远方, 心愿难遂——惆怅 诗歌讲究 “起、承、转、合”,这两句在 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 公的情绪由欢欣转变为下面的黯 然销魂作铺垫。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侯课要求 1、请同学们将课本、学案准备好放在课桌上。 2、请各位同学准备黑、红颜色的笔各一支。 3、请同学们端正坐姿、以饱满的激情准备上课。



芙 蓉
《 文

》佚 名
新课导入
钟嵘在《诗品》中曾评《古诗十九首》说: “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它指的是《古 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 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2.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对营 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怎样理解古人 以花草赠给亲朋的行为 ?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 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 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Hale Waihona Puke 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
来我怀里
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爱就在那里
古 诗 十 九 首
钟嵘在《诗品》中曾评 《古诗十九首》说:“惊 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 金。它指的是《古诗十九 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 纯青的程度了。
请选择一个叙述者,把《涉 江采芙蓉》改写成100字左 右的散文片段。
氤氲的雾气,弥漫在这寂静的河 面上。我手提竹篮,走向那片迷人的 粉红。乘上小舟,慢慢渡到河的中央 。那淡雅的莲花,那挺拔的枝叶,像 极了你,我远离故乡的爱人。伸手, 轻轻抚摸,缓缓摘下这美丽的莲。你 还记得吗?当初,就是在这片粉红中 ,你向我许下了一世的诺言“死生契 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你答应过我很快就会回来 。可是 ,这莲花开开落落,却依然见不到你 那熟悉的面庞......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叙述者:是叙述行 为的承担者,是个虚 拟的人,其作用是在 讲故事。作者为了实 现表达效果,特意设 置了一个恰当的角色 代替自己说话。
忆江南 ( )梳洗罢,独倚望江 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 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古 诗 十 九 首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涉江采芙蓉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我抬头远眺,向着故乡的方向。我的爱 人,想必依然在莲花边默默地等待吧 ?对不起,虽与你定下了美好的誓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但我无法实现。归乡的路 ,短暂而又遥远。时光在这条路上设 下了重重陷阱,我无法归去。此生我 无法与你携手,今生今世,是我负了 你,若果有来世,定不负你。今生今 世,我们就这样孤独终老,生活在对 你的思念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