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和癌前病变的细胞凋亡研究

合集下载

【精品医学】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普通外科-试卷26

【精品医学】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普通外科-试卷26
精 品 医 学 试

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普通外科-试卷 26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组织结构中不在胆囊三角范围内的是 (分数:2.00)
A.胆囊动脉 B.肝右动脉 C.肝总管 √ D.副右肝管 解析:解析:胆囊三角是胆道手术时发生误伤的常见部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肝总管是构成胆囊三角的一 部分,而不是胆囊三角范围内的结构。 2.B 超诊断胆囊结石的典型征象是 (分数:2.00) A.强回声光团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在胆囊内移动 √ B.强回声光团不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在胆囊内移动 C.低回声光团伴声影,改变体位在胆囊内无移动 D.强回声光团不伴声影,改变体位在胆囊内无移动 解析:解析:胆囊结石典型的 B 超征象是强回声光团伴声影,随体位改变而在胆囊内移动。强回声光团不伴声 影,改变体位在胆囊内无移动是胆囊息肉的 B 超征象。 3.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的禁忌证是 (分数:2.00) A.深度黄疸 B.怀疑胰头肿瘤压迫 C.凝血机制差 √ D.肝门部胆管堵塞 解析:解析: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有可能引起胆汁漏、出血、急性胆管炎等并发症,术前 应检查凝血功能并注射维生素 K,还需做好急症手术的准备,故凝血机制差的患者应禁行此检查。 4.关于 EBCP 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分数活组织检查 D.可取代 MRCP 用于对胆道疾病的诊断 √ 解析:解析:因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有创检查,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是无创检查方法,因此目 前 ERCP 用于诊断胆道疾病的部分已被 MRCP 所替代(D 错误)。
四、 X 型题(总题数:2,分数:4.00)
16.胆囊结石的危害性在于 (分数:2.00)

胆囊癌

胆囊癌

解开胆囊癌之谜胆囊癌的“前世今生”1、什么是胆囊癌顾名思义,胆囊癌就是原发于胆囊的恶性肿瘤。

在我们大众的心目中,可能它远没有胃癌、肺癌那样的“声名远扬”。

但事实上胆囊癌并不是十分罕见的疾病,其中60岁以上女性好发,在我国西北的地区发病率一般来说相对更高一些。

通过我们的临床工作发现胆囊癌多发生在胆囊体部,尤以腺癌最为多见。

胆囊癌的恶性程度很高,生长速度很快,常常很早就会发生转移,它可以直接侵犯它周围的“邻居”比如肝脏、十二指肠、横结肠等器官,也可以转移到胆囊管及其附近的淋巴结,另外,它还可以通过我们的血液“飘扬过海”,转移到肺脏、骨骼等其他器官和组织。

2、为什么会得胆囊癌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胆囊癌常常与胆囊的良性疾病并存其中80%以上的患者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还有一部分胆囊癌继发于较大的胆囊息肉癌变。

虽然目前胆囊癌的确切病因科学家们尚未研究清楚,不能给予我们明确的答复,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它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密切相关,可能由于结石长期慢性刺激,致使胆囊粘膜增生、变性,进而导致了癌变。

3、胆囊癌的临床症状胆囊癌如此可怕,那胆囊癌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呢?一般说来胆囊癌较常见到症状有腹痛、胃口减低、发烧、恶心或腹部肿痛、黄段,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许可,就应尽可能争取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扩大的清除手术;对于晚期胆囊癌的治疗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认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扩大切除手术其远期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

目前已知的化疗药物对胆囊癌的疗效均不理想,对于局部残余或者复发的胆囊癌,放射治疗可以控制其生长速,相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固然,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疾病,但我们可以通过尽早消除胆囊癌的癌前病变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原发性胆囊癌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囊癌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囊癌的基因学研究进展胡邓迪1综述沈来根2审校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PCG)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第5~6位[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占胆囊手术的2%,占全部尸解病例的0.5%。

根据临床病例总结的胆囊癌发病高峰年龄多在50~60岁[2],男女患者之比为1:(2.6~3)。

因其发病隐匿,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诊断往往容易延误,早期诊断率仅为19.1%[3],一旦发现多处中晚期,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胆囊癌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与胆囊癌发生相关的基因1.1 Survivin基因Survivin基因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中结构独特的新成员,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其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3和Caspase-7而阻断细胞凋亡过程,在已检测的几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

Lu[4]用免疫组化分析了174例I-Ⅲ期胃癌,其中60例(34.5%)阳性,癌旁正常组织均无表达。

Survivin表达阳性的胃癌与Survivin表达阴性的胃癌相比,凋亡率明显降低。

Sur~%in在结直肠癌的表达阳性率为53.2%[5],在胰腺癌为76.9%[6],李亮等[7]Survivin在胆囊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8.9%(40/45),而在正常胆囊、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组织中不表达。

且Survivin表达与胆囊癌病理分级,Nevin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无关,故Survivin表达上调出现在胆囊癌发生的早期阶段,是胆囊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1.2 K-ras基因和P21蛋白自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ras癌基因后,在所有的人类恶性肿瘤中都发现有ras癌基因的突变。

K-ras基因是位于第12号染色体编码P21-ras蛋白的原癌基因。

细胞凋亡与癌细胞耐药性研究

细胞凋亡与癌细胞耐药性研究

细胞凋亡与癌细胞耐药性研究细胞凋亡是一个重要的细胞死亡机制,它在维持组织稳态、预防癌症发展和抵抗病原体感染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癌细胞对细胞凋亡的逃逸是导致癌症发展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探索细胞凋亡与癌细胞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并寻求新的治疗策略以克服耐药性问题。

一、细胞凋亡的机制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高度调控的自杀程序。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通过激活信号通路或遗传调控来实现。

这些调控因子包括凋亡相关蛋白(如Bax、Bcl-2等)、半胱氨酸蛋白酶(如caspase家族成员)以及DNA损伤传感器等。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出现DNA断裂和染色质凝集的特征,细胞膜发生变化并最终破裂。

二、癌细胞耐药性的机制癌细胞耐药性指的是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或放疗时,癌细胞对抗治疗药物的能力增强,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失效。

癌细胞耐药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包括多药耐药转运蛋白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通路的改变、DNA修复能力的提高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癌细胞克服治疗的压力,生存下来并继续扩增。

三、细胞凋亡与癌细胞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细胞凋亡的抑制和癌细胞耐药性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研究发现,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常激活或变异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增加。

例如,Bcl-2家族蛋白的过度表达会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使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此外,一些细胞凋亡途径的调控因子在癌细胞中发生突变,也会使癌细胞对治疗产生抗性。

四、克服癌细胞耐药性的策略针对癌细胞耐药性的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新的治疗策略。

1. 多靶点联合治疗:通过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或靶向剂,同时作用于细胞凋亡途径的不同环节,以增加治疗的有效性。

2. 调亡原基因治疗: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或基因传递技术,修复或激活细胞凋亡途径中的异常基因,恢复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

3. 免疫疗法:利用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胆囊癌的病理分级与分期
胆囊癌的病理分级
胆囊癌的病理分级是依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进行的,分为高分化 、中分化和低分化三种类型。
胆囊癌的分期
胆囊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进 行的,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04
胆囊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胆囊癌的临床表现
症状
血清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检查等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胆囊良性疾病
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病 情发展与治疗方式不同。
其他恶性肿瘤
如肝癌、肝门部胆管癌等,需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其他检查结 果进行鉴别。
05
胆囊癌的治疗与预后
胆囊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胆囊癌患者,胆囊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开腹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 。
胆囊癌的发病现状
胆囊癌的危险因素
• 胆囊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 断上升•Biblioteka 胆囊癌主要发生在50岁及以上的 成年人
•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 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病(FAP)患者易发生胆囊癌 • 饮食中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
分摄入增加患病风险
胆囊癌的预防措施
需要进一步研究胆囊癌的分子生物学 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和 治疗靶点,以提高胆囊癌的预后。
临床实践建议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胆囊癌的认识 和警惕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遗传咨询和 筛查,以及预防性胆囊切除等措施。
对于确诊为胆囊癌的患者,应根据病理学特 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改 善预后。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规范(2019版)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规范(2019版)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规范(2019版)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安徽医科⼤学第⼀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钱叶本教授⼀、概况胆囊癌指发⽣于胆囊的恶性肿瘤。

(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及胆囊管)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我国胆囊癌.8%,居消化道肿瘤第6位,胆囊癌患者5年总体⽣存率仅为5%[1,2]。

⼆、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危险因素1.胆囊结⽯: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1]。

胆囊结⽯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胆囊结⽯⼈群的13.7倍。

胆囊结⽯直径和数⽬与胆囊癌的发⽣呈正相关[2,4];胆固醇和混合胆固醇类结⽯危险度更⾼[4]⼆、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危险因素2.胆囊息⾁样病变:具有恶变倾向的胆囊息⾁有以下特征:(1)直径≥10mm;(2)合并胆囊结⽯、胆囊炎;(3)单发息⾁或⽆蒂息⾁,息⾁⽣长速度快(⽣长速度>3mm/6个⽉);(4)腺瘤样息⾁[5]⼆、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危险因素3.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或点状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胆囊壁钙化可形成瓷性胆囊,约25%的瓷性胆囊与胆囊癌发⽣⾼度相关[6]。

4.''保胆取⽯''术后胆囊:''保胆取⽯''术后,导致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胆囊炎症未消除。

⼆、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可能的危险因素1.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约1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胰胆管汇合变异[7]。

2.胆囊腺肌症[8]:约6%的胆囊腺肌症患者合并胆囊癌。

胆囊腺肌症合并胆囊结⽯时,或当术前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胆囊腺肌症是否癌变时,特别是胆囊壁厚度>10mm时,建议尽早⼿术。

⼆、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可能的危险因素3.胆道感染:胆道慢性感染会增加胆囊癌发⽣风险。

常见致病菌有沙门菌和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菌导致的持续炎症诱导胆汁酸和代谢物降解有关[9]。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其在胆囊癌中表达的临床新认识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其在胆囊癌中表达的临床新认识
h vo n r g o i f a ira d p o n sso CG.Th r c ep o i e re e iw fc n c n w e o n t n a o t h r c eit so l — e at l rv d sa b ifrv e o h i e r c g i o b u a a t r i f i i c sc moe
[ 中图分类号] R7 5 8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3 0 (0 1 0 64— 86 2 1 )9—00 0 9 6— 4
di1.9 9 ji n 17 o:0 3 6/.s .6 4—30 .0 0 .9 s 8 6 2e u ain e e to elc c e T e e c si e e p e so f S r ii e e h s co e r lt n hp wi l i n x r r g lt f c n c l y l . h x e sv x r si n o u vvn g n a ls ea i s i t ci c o o h n
用。Srv 基 因的过表达与胆囊 癌的发病 密切相关 , u in vi 其表达可作为判 断胆囊癌生物学 行为 和预后 的有 效指 标之一。该文对有关 Srv 基 因的分子生 物学特性 , u in vi 包括其基本 结构 、 组织分 布与抗 凋亡作用 及其在 胆囊
癌 中的异 常表达 的临床意义 的新认 识作 一综述 。 [ 关键词] 胆囊 癌 ; S r v ; 临床认识 uv i in

96・ 0
C i es o r a fNe Cl ia dcn h n e un l w i c l J o n Me iie
. . . . . . . . . .

【疾病名】胆囊癌【英文名】carcinomaofgallbladder【别名】胆囊细胞癌...

【疾病名】胆囊癌【英文名】carcinomaofgallbladder【别名】胆囊细胞癌...

【疾病名】胆囊癌【英文名】carcinoma of gallbladder【别名】胆囊细胞癌【ICD号】C23【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门课题,有关胆道肿瘤的基因研究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迄今为止已发现和胆道肿瘤有关的癌基因有Ras(K-ras,N-ras)、c-myc、c-erbB-2,某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抗癌基因有p53、p16/MTS1、APP、DCC等。

(1)癌基因:Ras基因是一个常见的癌基因家族,由K-ras、N-ras和H-ras 三个成员构成。

细胞中正常Ras基因编码高度相关的分子量为21000的蛋白(p21),正常p21与鸟嘌呤核苷酸(GTP)结合后激活磷脂酶C,产生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和二脂酰甘油(DG),之后GTP被p21降解,第二信使便执行使细胞分化和生长的功能。

若正常的Ras基因突变成癌基因,其所编码的变异p21蛋白仍能与GTP结合,但是失去了降解GTP的功能,从而使磷酸脂酶C持续活化,产生大量IP3和DG,引起细胞过度增殖,最终发生癌变。

Yukama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慢性胆囊炎、早期胆囊癌和进展期胆囊癌中Ras基因和其他癌基因产物的表达,发现早期胆囊癌中Ras基因产物p21阳性表达率高达95%,而胆囊炎为33%。

Watanabe等应用了更为简便的方法检测了20例胆道肿瘤的标本,结果发现55%的胆囊癌,100%的肝外胆管癌均存在K-ras基因改变,总的突变率为95%,表明K-ras基因突变是胆道肿瘤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2)抑癌基因:关于抑癌基因,目前研究最多的是p53基因。

正常p53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的野生型p53蛋白,其主要功能是:抗细胞增殖,抑制细胞生长分裂,使细胞停止于G1期而不进入S期。

而野生型p53基因失活的细胞经久处于未成熟状态,持续增生,诱使组织癌变。

CD147和MMP-9在胆囊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的开题报告

CD147和MMP-9在胆囊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的开题报告

CD147和MMP-9在胆囊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
达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胆囊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常常在晚期才会被发现。

然而,确定癌前病变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
胆囊癌和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CD147(也称为EMMPRIN)是一种细胞膜蛋白,在肿瘤细胞的迁移、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MMP-9是一种特定的基质金属
蛋白酶,它能够分解细胞外基质的组分,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然而,CD147和MMP-9在胆囊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CD147和MMP-9在胆囊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在胆囊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收集30例胆囊癌患者和20例癌前病变患者的手术标本,以及10例正常对照组组织。

使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D147和
MMP-9在组织中的表达,并将癌前病变和癌症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
组进行比较。

研究预期结果:
预计CD147和MMP-9在胆囊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会显著上调。

此外,对CD147和MMP-9表达水平的正常化可能会减缓胆囊癌的进展和侵袭。

研究意义:
该研究有助于了解CD147和MMP-9在胆囊癌发展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基础。

此外,这些发现还可能有助于预测胆囊癌的预后和预测治疗反应。

120例胆囊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

120例胆囊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

2.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3. 0 建立数据库, 2 P <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通过 t 检验和 X 查验进行分析, 意义。 结果
3
本组经病理诊断后随访, 存活 3 - 10 个月 24 例, 生存 1 - 5 年 2 例, 26 例胆囊癌生存 5 年内全部死亡。 本组除 3 例 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侵犯浆膜和邻近组织, 转移到肝门淋巴 无一例外发生远处转移 。 结, 胆囊癌早期诊断较困难, 病人一旦发现上腹疼痛, 有肿 块, 黄疸和进行性消瘦等, 很可能已经是胆囊癌晚期, 很难获 得根治, 定期进行 B 超检查是早期发现胆囊癌的关键所在 。 4 4. 1 讨论
采用回归分析性方法对我院 120 例胆囊癌癌前病变情 况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研究, 其中重点分析了 B 超检查和胆囊 病理检查。 2. 1 B 超检查 120 例胆囊癌癌前病变的病理检查结果表 明: 胆固醇性息肉 62 例, 炎性息肉 21 例, 腺瘤样增生 9 例, 腺瘤 20 例, 胆囊癌 8 例, 伴胆石症 57 例。 2. 2 胆囊病理检查 这方面的检查主要是检查胆囊息肉样 病变的病理特点: ( 1 ) 胆固醇性息肉 57 例。从小米到黄豆大 小, 有细蒂, 淡黄色结节状, 易脱落, 胆囊壁明显增厚( 最厚达 5. 5mm) 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息肉表面被覆盖单层柱状上皮, 腺体间为大量弥漫分布的泡沫细胞, 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 ( 2 ) 炎性息肉 11 例。 胆囊底部乳头状灰红色隆起, 直径 5 mm, 有细蒂。镜下观察可以见到间质纤维组织水肿 、 充血, 淋巴细胞较胆固醇性息肉增多; ( 3 ) 腺瘤样增生 8 例, 腺瘤 18 例。腺瘤由柱状细胞及少量纤维间质构成 。2 例腺瘤部 分区域呈现腺管共壁、 筛状结构及上皮细胞明显异型, 显示 局限性重度异型增生。CEA 显示异型增生上皮呈腔缘阳性, 部分胞浆弱阳性。 经过抽检的 120 例病理检查中, 26 例胆囊癌均为病理切片所证实, 其中 21 例伴有胆石症, 年 2. 3 龄在 43 - 50 岁之间, 平均年龄 56. 9 岁,> 50 岁占 83. 2% 。

胆囊癌

胆囊癌

发病机制
胆囊癌有多种不同的组织类型,但无一种有其固定的生长方 式和特殊的临床表现。最多见为腺癌,约占80%,其余为未分 化癌占6%、鳞癌占3%、混合瘤或棘皮瘤占1%。尚有其他罕见 的肿瘤包括类癌、肉瘤、黑色素瘤和淋巴瘤等。肉眼观察多表 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并侵及邻近器官,偶见乳头状突起向 胆囊腔内生长者。胆囊癌的扩散方式主要以局部浸润肝脏和周 围器官如十二指肠、结肠以及前腹壁为多见。如胆囊颈或 Hartmann袋的肿瘤直接浸润肝总管,则在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 学检查上很难与胆管癌相鉴别。
临床表现
(6)腹部肿物: 近半数病例于初诊时右上腹胆囊区可扪到肿块物,有的部分 质地坚硬,并可有结节样感,这种块物即为胆囊。偶然由于胆 囊管梗阻,胆囊可有积水或形成脓肿,出现胆囊区压痛,并有 反跳痛,其体征与急性胆囊炎或梗阻性胆管炎极为相似。 (7)转移引起的体征: 部分病例锁骨上可触及转移之淋巴结,亦可有乳房等处的转 移性肿块出现。晚期病例,可因门脉受压而有消化道出血、腹 水以及肝功能衰竭表现。 2.五大类疾病的综合表现 胆囊癌起病隐匿,无特异性表现, 但并非无规律可循。
病因
2.胆囊良性息肉与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 Sawyer报告29例胆囊 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 囊腺瘤是癌前病变。Yamagiwa及Tomiyama研究1000例胆囊的组 织学检查,不含胆石者有4%肠化生现象,含有胆石病例,肠化 生者占30.6%,发育异常者69.8%,胆囊癌占61.1%。36例胆囊癌 的组织中,发育异常与腺瘤分别为22.2%与8.3%。所以认为肠化 生到发育异常到胆囊癌,可能有发病顺序的意义。
临床表现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多有慢性胆囊炎和 胆石症的病史,常表现为病人已有的胆囊或肝脏疾病,甚至是 胃病的临床特点,易被忽视。当癌肿达到晚期时,则其症状显 著,并逐渐增剧。

细胞凋亡与抗癌药物的关系探讨

细胞凋亡与抗癌药物的关系探讨

细胞凋亡与抗癌药物的关系探讨在当今医学领域,癌症依旧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尽管我们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彻底攻克癌症仍然任重道远。

而在抗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中,细胞凋亡这一生物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凋亡,也被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方式。

它并非是由于外界的损伤或意外导致的细胞坏死,而是细胞内在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所引发的。

在正常的生理过程中,细胞凋亡对于维持细胞数量的平衡、清除受损或老化的细胞以及塑造器官的发育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那么,细胞凋亡与癌症又有怎样的关联呢?癌症的发生,往往与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存活有关。

正常情况下,当细胞出现基因突变或其他异常时,应该通过细胞凋亡的机制被清除。

然而,在癌细胞中,这些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常常发生了故障,使得癌细胞能够逃脱凋亡,不断增殖和扩散。

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试图重新激活癌细胞中的凋亡途径。

许多传统的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等,通过对癌细胞的 DNA 造成损伤,从而触发细胞凋亡反应。

当 DNA 受损严重时,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通路会被激活,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发生。

除了直接损伤 DNA,一些抗癌药物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

例如,某些靶向药物可以针对癌细胞中过度活跃的特定蛋白激酶,抑制其活性,从而干扰细胞的生存信号,促使细胞进入凋亡程序。

以肿瘤抑制蛋白 p53 为例,它在细胞应对 DNA 损伤等应激反应时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当 p53 正常发挥功能时,它可以感知细胞内的异常情况,并启动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或细胞周期停滞。

然而,在许多癌症中,p53 基因发生了突变,失去了正常的功能。

因此,研发能够恢复 p53 功能或模拟其活性的药物,成为了抗癌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外,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策略,也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免疫细胞,如 T 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当 T 细胞与癌细胞接触时,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和毒性颗粒,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

设计两种制备胆囊癌模型的实验方法

设计两种制备胆囊癌模型的实验方法

设计两种制备胆囊癌模型的实验方法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常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该疾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对患者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和扩散。

为了研究胆囊癌的病理生理机制,应该建立一种实验模型,该实验模型能够模拟人类胆囊癌的发病过程,并可用于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的优化。

本文将介绍两种制备胆囊癌模型的实验方法。

一、动物模型法1. 思路及方法本方法通过在实验动物体内植入癌细胞或直接注射致癌物质来建立胆囊癌模型。

实验材料主要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等常用实验动物和人工培养的肝癌细胞株、胆囊癌细胞株等。

具体实验流程如下:(1)动物准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并按照实验室动物管理规定进行饲养、麻醉等操作。

(2)细胞培养获取胆囊癌细胞株,进行人工培养至指定密度。

收集癌细胞,稀释至适宜浓度。

(3)植入癌细胞将癌细胞移植至实验动物的胆囊内或胆囊周围组织中,通过术后监测动物的体重、活动度、食欲等生理指标来评估实验效果。

(4)注射致癌物质将致癌物质注射至实验动物的胆囊内或胆囊周围组织中,随访动物的健康状况,观察动物出现的癌症病变。

2. 优缺点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制备各种类型的模型,如胆囊切除前后、炎症后、基因修饰等模型;但是由于动物模型的复杂性以及饲养难度大、费用高,此方法不适用于大规模的高通量筛选。

二、胆囊癌细胞移植法1. 思路及方法该方法利用人工培养的胆囊癌细胞移植到另外一只动物体内,通常移植到裸鼠、同种异体小鼠中,形成胆囊癌模型。

具体实验流程如下:(1)胆囊癌细胞培养获取人工培养的胆囊癌细胞,进行文化和扩增,检测细胞的活性。

(2)裸鼠/小鼠建立选用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裸鼠或小鼠建立,检测鼠体前列腺特异蛋白(PSA)基因和CD1d缺陷,避免自身免疫反应。

(3)细胞移植将培养好的胆囊癌细胞移植至裸鼠或小鼠身体内部,监测实验动物的体重、活动、食欲等指标,并定期观察生长的癌瘤。

细胞凋亡与癌症

细胞凋亡与癌症

细胞凋亡与癌症细胞凋亡是指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它对于细胞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然而,当细胞凋亡的正常调控遭受破坏时,就会导致异常细胞的增殖,从而形成癌症。

一、细胞凋亡的机制细胞凋亡是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来调控的。

其中,凋亡信号引发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线粒体相关的信号通路。

当细胞内发生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应激时,线粒体将释放一系列的凋亡信号因子,包括细胞色素c等,进而引发细胞凋亡。

此外,还有细胞膜受体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等多个途径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

二、细胞凋亡的失控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能够清除身体内的异常细胞,起到抗癌的作用。

然而,如果细胞内的凋亡信号通路发生异常,细胞将失去正常的凋亡功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形成癌症。

1. 基因突变与细胞凋亡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癌症相关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凋亡通路的紊乱,抑制细胞的凋亡功能。

例如,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会导致细胞凋亡的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2. 肿瘤微环境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生长因子等调节因子对细胞凋亡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肿瘤细胞通过改变周围环境的化学物质浓度、氧浓度和酸碱度等参数,影响细胞凋亡的发生。

同时,肿瘤细胞还可以释放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进一步抑制异常细胞的凋亡。

三、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针对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可以促使癌细胞的凋亡,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一些常用的抗癌药物就是通过干扰癌细胞的凋亡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作用的。

此外,诱导细胞凋亡的治疗手段也包括了放射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凋亡途径,迅速减少癌细胞的数量,提高治疗效果。

四、总结细胞凋亡与癌症密切相关,正常的细胞凋亡有助于抑制癌症的发生。

然而,当细胞凋亡的调节遭受破坏时,就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癌症。

细胞凋亡和衰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凋亡和衰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凋亡和衰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生物体内不可避免的现象。

它们是正常细胞死亡的两种形式,也是细胞失调或受到损伤后的主要反应。

然而,在许多疾病中,如肿瘤,细胞凋亡和衰老的调节出现了问题。

因此,研究细胞凋亡和衰老的调控机制,对于发展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凋亡和衰老的区别细胞凋亡和衰老是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

细胞凋亡是指受到某些信号时细胞主动自杀的过程,通常是为了防止出现病变或减少过多细胞数量。

而细胞衰老是指由于细胞老化导致其死亡的过程,通常是由于细胞分裂能力的衰减而发生。

细胞凋亡和衰老的调控机制细胞凋亡和衰老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许多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重要的调控机制。

1. Bcl-2家族调控Bcl-2家族是一组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家族。

在该家族中,有一些蛋白如Bcl-2和Bcl-xL等被认为是抗凋亡蛋白,而其他一些如Bax和Bak等则是促凋亡蛋白。

Bcl-2家族蛋白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细胞是否发生凋亡。

2. p53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是一个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信号通路。

该通路能够对细胞的DNA损伤作出反应,并调节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凋亡。

p53在细胞受到某些信号(如DNA损伤、细胞周期停滞等)时被活化,促进细胞凋亡或细胞衰老。

3. mTOR通路mTOR是哺乳动物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在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代谢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肿瘤中,mTOR通路常常处于活跃状态,这导致了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

因此,通过抑制mTOR通路可以防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由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常常与细胞凋亡和衰老的调控失衡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衰老的信号通路来治疗肿瘤。

1. 细胞凋亡诱导剂细胞凋亡是对抗肿瘤的一个重要机制,因此细胞凋亡诱导剂被广泛用于肿瘤治疗。

常用的细胞凋亡诱导剂如化疗药物、放疗、光动力疗法等,这些疗法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诱导细胞凋亡来达到治疗效果。

胆囊肉瘤样癌合并腺肌症伴腺上皮内瘤变1例报道

胆囊肉瘤样癌合并腺肌症伴腺上皮内瘤变1例报道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22.1381胆囊肉瘤样癌合并腺肌症伴腺上皮内瘤变1例报道林怡1,王晓杰1,刘晓丽2,鲍金1 Sarcomatoid Carcinomas of Gallbladder Coexisting with Adenomyomatosis Involving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 Case Report LIN Yi 1, WANG Xiaojie 1, LIU Xiaoli 2, BAO Jin 1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Weifang Heart Hospital, Weifang 261201, China;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Weifang Heart Hospital, Weifang 261201,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WANGXiaojie,E-mail:****************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关键词:胆囊肉瘤样癌;腺肌症;上皮内瘤变中图分类号:R73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收稿日期:2022-11-22;修回日期:2023-03-21作者单位:1. 261201 潍坊,潍坊市心脏病医院病理科;2. 261201 潍坊,潍坊市心脏病医院检验科通信作者:王晓杰(1984-),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病理诊断,E-mail: 719081477@ ,ORCID: 0000-0001-5570-6121作者简介:林怡(1984-),女,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病理诊断,ORCID: 0009-0008-1585-0450·病例报道·0 引言胆囊肉瘤样癌是胆囊癌的一种罕见组织学类型,同时胆囊也是肉瘤样癌的少见发病部位。

Ki67、EGFR、P53、Survivin在胆囊腺肌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Ki67、EGFR、P53、Survivin在胆囊腺肌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Ki67、EGFR、P53、Survivin在胆囊腺肌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发表时间:2012-09-29T08:54:17.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肖坚[导读] 旨在探讨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癌之间的相关性。

肖坚(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内江四川 641000)【摘要】目的旨在探讨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癌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Ki67、EGFR、P53、Survivin在胆囊腺肌症、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癌的表达情况。

结果 Ki67、EGFR、P53、Survivin阳性表达在胆囊癌(69.2%、61.5%、76.9%、76.9%),明显高于胆囊腺肌症(5.6%、11.1%、0、 0)和慢性胆囊炎(6%、14%、0和 0),具有显著差异而(Ρ<0.01);在胆囊腺肌症中的表达与,慢性胆囊炎无显著差异(Ρ>0.05)。

结论把胆囊腺肌症作为癌前病变证据不充分。

【关键词】胆囊腺肌症胆囊癌 Ki67 EGFR P53 Survivin 免疫组织化学胆囊腺肌症是指胆囊肌层甚至浆膜下出现不规则腺管结构,传统上称之为Rolitansky-Aschoff窦。

有学者认为属于胚胎残留;有的认为是因慢性炎症导致胆囊粘膜上皮组织伸展到肌层而形成的,为非肿瘤性良性病变;但也有认为其有属癌前病变。

本研究旨在观察kil67、EGFR、P53及Survivin在胆囊腺肌症、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所有标本均选自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胆囊切除标本,其中炎细胞较少的腺肌症50例;胆囊腺癌13例;炎细胞较少的慢性胆囊炎18例。

1.2 方法切4微米厚切片,采用链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抗体Ki67、EGFR、P53和S-P试剂盒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公司, Survivin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

细胞凋亡与抗癌药物研究

细胞凋亡与抗癌药物研究

细胞凋亡与抗癌药物研究癌症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对抗癌症,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抗癌药物的研究。

其中,研究细胞凋亡与抗癌药物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热门的科研领域。

1.细胞凋亡的定义与机制细胞凋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自身控制性的细胞死亡方式。

广义上说,凋亡过程包括内部信号和外部信号相互作用和协调的过程。

狭义上说,凋亡是指细胞核和细胞体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过程,包括细胞核碎裂、膜呈囊状突出、染色质凝聚等。

细胞凋亡是由一个复杂而严密的信号通路机制控制的。

内部信号通路包括线粒体介导的途径、内质网应激途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途径、CD95途径以及Bcl-2家族蛋白质介导途径等。

外部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外基质信号途径、神经递质途径以及T细胞介导途径等。

最终,这些通路会使细胞进入凋亡程序,实现细胞凋亡的目的。

2.抗癌药物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抗癌药物通过干扰或促进细胞凋亡的途径来治疗癌症。

常见的抗癌药物,如化疗、放疗等,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作用的。

举例来说,文氏菌素(Vincristine)是一种抗癌药物,可以抑制微管聚集,并阻止从纺锤体到细胞膜的运输。

这种药物通过阻止微管聚集,抑制了细胞有丝分裂及其后续的凋亡。

而Docetaxel, Paclitaxel则是通过抑制微管动力蛋白和其配体的结合来阻止细胞有丝分裂、诱导细胞凋亡。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抗癌药物,如靶向治疗药物,它们主要作用于特定细胞分子的通路,用于干预癌症细胞增殖及其相关各种通路。

3.细胞凋亡与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解的深入,关于细胞凋亡与抗癌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以下列举几个值得注意的发现:细胞凋亡与DNA损伤反应关系:细胞凋亡一般发生在DNA损伤发生后,符合内部信号通路的启动。

被突变、损伤或修复能力削弱的DNA序列往往存在着自发的凋亡性质,失去原来的生长能力。

DNA损伤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细胞凋亡也常常作为一种DNA损伤的反应之一。

胆囊癌及有关良性病变的免疫组化比较研究

胆囊癌及有关良性病变的免疫组化比较研究

胆囊癌及有关良性病变的免疫组化比较研究
海拉提;卢晓梅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19)004
【摘要】为阐明胆囊癌与胆结石、慢性胆囊炎之间的关系,对胆囊癌、胆结石症(部分伴慢性炎症)及慢性胆囊炎病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比较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胆囊癌是某些良性病变癌性转变发展所致,不仅具有病理组织不宾表现,也同时伴有相庆的细胞分子表型的改变:(2)突变型P53的过度表达是癌变组织极强而可靠的分子标志,同时还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癌胚抗的(CEA)的过度表达;而胆囊结石病例可见到PCNA
【总页数】3页(P276-278)
【作者】海拉提;卢晓梅
【作者单位】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802
【相关文献】
1.胆囊癌与胆囊良性病变的关系 [J], 施宝民;吴泰璜;吕振惠
2.Glypican-3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肝细胞癌与良性肝细胞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李丽晖;许锦文
3.胆囊癌与胆囊良性病变的关系 [J], 陈平;李胜利
4.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病变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分析 [J], 王雪莉
5.MDM2和CDK4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区分低级别骨肉瘤与其拟似的良性骨病变[J], Yoshida A;Ushiku T;Motoi T;黄文斌(摘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 4 % (/ 4 , 分 化 癌 阳 性 表 达 3例 , 5 % ( / ) 分 占 4 4 1)未 占 0 36 , 布 广 泛 , 阳 性 表 达 ( 1 。 胆 囊 腺 上 皮 异 型 增 生 与 胆 囊 癌 强 图 )
间 的 比较 , 异 有 显 著 意 义 ( < . 1 。 差 P 0 0 )
1研 究 对 象 : 组 2 . 本 7例 慢 性 胆 囊 炎 伴 腺 上 皮 异 型 增 生 , 其 中胆 囊腺 瘤伴 腺 上皮 异 型增 生 1 8例 和 胆 囊 壁 弥 漫 性 或 结 节 状 增 厚 9例 。 组 织 学 所 见 胆 囊 乳 头 状 腺 瘤 和 管 状 腺 瘤 均 伴 有 I ~ Ⅲ级 异 型 增 生 。 胆 囊 壁 增 厚 的 病 例 可 见 粘 膜 上 皮 部 分或 大部 分脱 失 , 量纤 维 组织 增 生 , 有 以淋 巴 细胞 、 大 伴 浆 细 胞 为 主 的 炎 细 胞 浸 润 , 巴 滤 泡 形 成 ; 阿 窦 下 延 , 深 达 淋 罗 可 肌 层或 穿过 肌层 。未 脱 失 的 腺 上 皮 细 胞 形 成 代偿 性 区 域性 增 生 集 中 , 显 示 I 一 Ⅲ级 异 型 增 生 。 2 并 0例 胆 囊 癌 标 本 , 其 中1 4例 为 分 化 腺 癌 ( 例 慢 性 胆 囊 炎 后 壁 肥 厚 性 腺 癌 L , 3 l J 4例 乳 头 状 腺 癌 和 7 例 管 状 腺 癌 ) 6 例 未 分 化 癌 。 男 1 和 8



盒 , 自武 汉 博 士 德 生 物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 D B 显 色 , 木 素 购 A 苏 衬 染 , T S液 代 替 第 一 抗 体 作 阴 性 对 照 。 用 已 知 的 阳 性 标 用 B
本 切片作 阳性对 照 。 3原 位细 胞 凋亡 检测 : 用 原 位脱 氧 核糖 核 酸 转 移 酶标 . 采 记 技 术 。 原 理 为 凋 亡 细 胞 核 内 D A 断 裂 为 含 3- H 末 端 碎 N 'O
为 Po g rmea公 司 ( 国 ) D G d T 美 。 I - U P为 B e r g rMa n e 公 o hi e n h i n m
司 ( 国 ) 生 物 素 化 抗 地 高 辛 抗 体 为 SG A 公 司 ( 国 ) 德 ; IM 美 ; SB A C为 武 汉 博 士 德 公 司 提 供 。
材 料 与 方 法
脱 水 、 明 、 片 。 阳 性 对 照 : 试 剂 盒 中 提 供 的 阳 性 片 或 已 透 封 用
知 的 阳性标 本切 片作 对 照 。阴性 对 照 : 亡染 色所 加 反 应混 凋 合 液 不 含 末 端 转 移 酶 。试 剂 来 源 : 端 脱 氧 核 糖 核 酸 转 移 酶 末
例, 3 女 9例 。 平 均 年 龄 5 4岁 ( 3—7 3 7岁 ) 标 本 经 1 % 福 尔 。 0
马 林液 固定 , 规 石蜡 包 埋 , 常 4伽 厚 度 连 续 切 片 。 胆 囊 腺 上
皮 异 型 增 生 标 本 切 取 : 开 胆 囊 , 别 在 胆 囊 颈 部 、 部 和 底 剪 分 体 部 各 切 取 3块 , 做 H 先 E染 色 , 确 定 免 疫 组 化 和 细 胞 凋 亡 检 再
维普资讯
±堡 董
壁垒 查
! 旦筮 ! 笙 ! 鲞 塑
i GnSr, l 20 ,o. ,o7 n e u J y 02 V11 N . g u 7

439 ・

短 篇 论 著 .
胆 囊 癌 和 癌 前 病 变 的细 胞 凋 亡 研 究




2. 疫 组 织 化 学 染 色 : 用 S C法 。 鼠 抗 p 3单 克 隆 免 采 AB 5 和 鼠 抗 bl c 2单 克 隆 抗 体 为 D k 一 a o公 司 产 品 , 国 。 鼠 抗 bx 美 a



( 9 单 克 隆 抗 体 为 S n rz公 司 产 品 , 国 。 S B 试 剂 B) at Cu a 美 AC
测 的组织 块 , 囊壁 结 节状 增厚 者 在 最厚 区域 取材 。胆 ≮

癌 切 取 : 肿 瘤 中 心 和 四 周 ( 和 癌 旁 各 半 ) 材 。 急 性 炎 症 在 癌 取
壁 水肿增 厚 和黄 色 肉芽 肿性 胆囊 炎 不列 入本 组研 究 范 围。
4 阳性 细 胞 统 计 : 例 每 种 抗 体 分 别 计 数 6O一9 O个 细 . 每 O O 胞 , 后 算 出 阳性 细胞所 占的百 分 比。 最 5 统计 学 处理 : 组 数据 采用 x . 本 检 验 。
结 果
1 p 3蛋 白表 达 :5 .5 p 3在 胆 囊 腺 上 皮 异 型 增 生 中 阳 性 表 达 1 , 4 ( /7 , 灶 性 分 布 ; 囊 分 化 腺 癌 阳 性 表 达 4 例 占 % 12 ) 呈 胆
王 仰 坤 潘 红 李 涌 马 乃 绪 丁 涛
我 们 采用 免疫 组化 S B A C法 和 原 位 细 胞 凋 亡 (u E ) T N L 技
术 , 胆 囊 良 、 性 病 变 进 行 检 测 , 讨 胆 囊 腺 上 皮 异 型 增 生 对 恶 探 和 胆 囊 癌 的 发 生 、 展 及 其 预 后 情 况 , 外 科 治 疗 提 供 病 理 发 为 学 依据 。
‘ 9
图 1 慢 性 胆 囊 炎 后 壁 肥 厚 性 腺 癌 , 胞 核 呈 p3阳 性 表 达 细 5 S ×2 0 图 2 胆 囊 腺 管 乳 头 状 腺 癌 , 胞 膜 呈 bl P 0 细 c一 性 2阳
表达 S P ×2 0 0
片 , 过缺 口末端 转移 酶将 地 高辛 标记 的 d T 通 U P标 记 在 3- H ' O 末 端 , 生 物 素标 记 的抗地 高 辛 抗 体 , 结 合链 酶 亲 和 素一 用 再 过 氧 化 物 酶 (A C) 过 底 物 显 色 而 检 出 。 具 体 步 骤 : 蜡 切 片 SB 通 石 脱 蜡 至 水 , 合 消 化 液 消 化 1 i; 标 记 缓 冲 液 (7C, ) 复 0m n 加 3 2 ; o h 生 物 素 化 抗 地 高 辛 抗 体 (3 ℃ ,3 mi ; S B 7 0 n) A C (7C.0 i) 每 步 后 用 T S 涤 ; A 显 色 ; 木 素 核 复 染 ; 3 2 mn , o B洗 D B 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