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说课稿观察物体苏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物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能过从正面,上面以及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5至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析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组合,学生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空间,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能克服操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⒈认识物体的左侧面与右侧面,学习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一个物体。

⒉学习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课时划分】共计4课时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1课时观察两个简单物体1课时单元测试练习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书第52~53页。

【教学要求】⒈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⒉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苏教版科学四下《物体的运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物体的运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物体的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和静止的概念,速度的认识,以及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分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运用速度的概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运动观念,对于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速度的概念以及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定义以及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速度的定义,能运用速度的概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速度的定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分。

2.难点:速度的概念的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启动,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探究速度: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并能运用速度的概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4.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静止:物体位置的不变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置的变化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直线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观察物体》说课稿1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观察物体》和相关练习。

从低年级起,学生就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简单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观察了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

本课是这一学习内容的继续学习,也是观察4个以上同样大正方体摆的物体的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初步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绘出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技能目标: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小黑板同样大的正方体4个“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课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充分发挥主题性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

因此,在学习方法上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研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互动工具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摆一摆,连一连。

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后连线。

《观察物体》说课稿(精品文档)

《观察物体》说课稿(精品文档)

《观察物体》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十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并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观,为学生以后更好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奠定基础,是学习空间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一、说教材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主要安排了3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例1中学生通过辨别区分两张教室前后的照片,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第二层次是例2中出示从前后左右,观察带位的玩具熊,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和图片特点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第三层次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想想做做通过比一比、连一连、说一说、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在与他人合作中,体会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观察情景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4、教学准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我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课前仔细观察一下教室。

并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成语故事、小熊、图片、茶壶等教具辅助教学。

二、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念,我设计如下4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从前面和后面观察教室联系课前学生的观察活动,课上通过提问: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分别能看到什么?让学生思考,回忆,交流,说说两个位置观察时的不同结果。

苏教版科学四下《运动的快慢》一案两单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运动的快慢》一案两单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下《运动的快慢》一案两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运动的快慢》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速度》等基础知识后的拓展课程。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物体的运动快慢,从而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对于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动的快慢,学生可能还停留在主观判断上,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运动的快慢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运动快慢的评价标准,学会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提高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运动快慢的评价标准,学会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实验观察到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准确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运动快慢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的快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导学生发现运动的快慢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3.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动的快慢的评价标准,引入速度的概念。

4.讲解:教师讲解速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

5.练习:学生运用速度来描述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快慢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物体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3篇)

观察物体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3篇)

观察物体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3篇)《观察物体》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这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这的位置。

教学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你们照过像吗?老师有几张照片,能看出是谁?都是老师,看上去为什么不一样?2、同学再看看这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哪里拍的?为什么也不一样?小组先互相交流。

叫学生试一试站的位置。

小结:拍照你们很有经验,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出不同的照片。

今天我们就来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

(揭示课题:观察物体)二、观察实物1、今天请来了企鹅小博士和我们一起学习,高兴吗?小博士最喜欢开动脑筋,专心听讲的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现在每个人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仔细观察,然后给它也拍个照片。

(老师示范架起镜头对准小博士,仔细看)刚才我们拍的照片全放在信封里,请你们打开信封从里面找到你刚才拍的照片,再仔细对照。

1、找到吗?出示照片看到1号照片的`同学举手,是从小博士的哪一面拍的?能看到什么?看到2号照片的同学举手,你又是从小博士的哪一面拍的?能看到什么?1号和2号有什么不同?3号照片的有哪些同学?看到什么?剩下的同学是看到几号?又能看到什么?2、你们都给小博士拍了一张照片,现在请大家到每个方向去观察小博士的样子和刚才每个位置拍的照片是一样吗?3、看到的和照片一样吗?4、过从四个方向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是的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同的样子。

(板书)三、比一比1、请组长拿出一个杯子,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小组里互相说一说,2、看到1号照片的起立,2号杯子的也起立。

《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精选8篇)

《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精选8篇)

《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精选8篇)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精选8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观察物体》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学法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

再次引导观察发现。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说课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说课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节(看一看),是一节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我先说一下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学会正确地从不同位置观察(看)由小立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

2、会画出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由小立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初步体验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经过(历),发展空间观念(思维)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正确地从不同方位看立体图形。

难点是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即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水平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导探究的方法。

并通过看——说——画——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下面我说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及做法:(一)情境引入新课:1、利用(借助)古诗《题西林壁》引入,指名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景色却不相同呢?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在进行新课前,首先复习了一下之前已经学习的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个物体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怎么才是从正面看。

(三)新授新课部分我是设计了两个探究和一个“画一画”的活动。

通过这几个活动以完成学习目标。

第一个活动:探究一,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实物出示一个立方体,让学生说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因为学生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所以可以轻松地把平面图形画出来,从而获得经验和体验。

接着出示两个上下放的立方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不难说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个长方形。

再接着出示由三个立方体组成的图形,立方体的数量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学生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仍然是一个长方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2. 能观察物体并说出物体的长、宽、高。

3. 掌握用厘米尺量长、宽、高的方法。

4. 学会用语言表示物体的长、宽、高。

5.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意识,学会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用厘米尺测物体的长、宽、高。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意识,学会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用语言表示物体的长、宽、高。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学习1. 通过小学奥数的游戏化学习,让孩子们能快速识别长度单位。

2. 让学生看图片,观察物体画出需要测量的长度单位,进行判断长、宽、高三个长度。

Step2:讲解扩展1. 老师将一个盒子放在课桌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样子,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个盒子的长度、宽度、高度吗?从什么地方开始测量的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2. 老师强调如何正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展示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3. 让学生成组自行测量物品和写下自己的测量方法并相互交流。

Step3:小组讨论1. 学生分小组,老师给一个物体让每个小组讨论如何用语言方式描述出这个物体的长、宽、高及正确测量方法。

2. 每组从一个物体开始讨论,讨论完毕后,尝试更换不同物体,然后再讨论。

Step4:合作完成任务1. 让学生成组,让每个小组成员拿一种物品出来跟其他同学说说这件物品的长、宽、高,并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测量方法。

2. 老师可以适当点评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并寻求拓展,丰富该领域的学术知识。

Step5:课堂总结1. 向学生图示出一个物品,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它的长和宽及测量方法。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教学后记:观察物体的长、宽、高是四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们学会了正确测量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长、宽、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处理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分辨物体的相同或不同,增进直觉思维能力; -了解物体的分类方法,认识常见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特征;•掌握分类方法;•训练直觉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物体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笔记,教学卡片、分类卡片,实物模型等;•学具:数学书、练习册,彩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内容:一、生活中的观察1.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质感等特征,讨论物体的不同之处;2.以生活中的图片或实物为例,要求学生自己观察物体的不同之处,并进行描述;3.学生自主分组,进行三人小组,相互观察,讨论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二、分类方法1.教师引领学生讨论分类方法,如颜色、形状、大小、质感、用途等;2.通过教学卡片,进行分类练习;3.让学生自己掌握分类方法,进行练习。

三、评估1.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本节课的内容;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于物体分类方法的理解;3.反馈学生考试成绩和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物体进行观察,并录制在学生自己的笔记中;2.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分类卡片进行练习,并邀请家长进行练习;3.学生可以制作各种分类的单元拼图游戏,进行分类练习。

总结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掌握了物体的特征,提高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分类方法,让学生学会了正确分类物体,培养了直觉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去观察,探索自然,开拓思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一些简单的属性;2.能够按照颜色、大小、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3.了解物体的相似和不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属性,并能按颜色、大小、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2.教学难点:学生了解物体的相似和不同,避免学生对外形的主观认识,并能够准确描述物体。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物品:各种形状、颜色能够代表季节物品、过程等各种类别的物品;2.联合教师室教师制作大型物品图片,包括:同类物品、颜色相同物品、大小相同物品、相似物品等。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列举出日常观察物品使用时是如何区分物品的。

引入季节物品的概念,并提醒季节物品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的不同。

学习重点1.观察物体教师拿出各种不同的形状、颜色能够代表季节物品、过程等各种类别的物品,并要求学生观察每个物品的外观和属性。

在观察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言语描述这些物品。

2.分类物体教师将相同颜色、大小、形状的物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分类,既可以让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的分类依据,也可以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形成集体的自我认识。

3.了解物体的相似和不同教师给出具有相似特点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它们的相同特点;随后,教师给出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它们的不同之处。

练习环节教师将分好类的物品搭配起来,让学生分辨物品。

例如,将拿出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物品组成的集合,让学生分辨出来是哪些物品;再将大小不同的物品搭配起来,让学生分辨;最后将特点相同和不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让学生辨别它们的不同之处。

总结过渡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今天学习到的有关物品的特点,以及总结不同物品的相似和不同,并对学生总结的结果进行回顾和讲解。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品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熟练地使用适当的词语描述物品的特点,并能够按照颜色、大小、形状对物品进行分类。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观察物体》。

一、说教材《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安排,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基础,逐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进而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

在最新的教材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观察物体的乐趣和重要性。

例如,教材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生活物品,如玩具汽车、水杯、书包等,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二、说学情咱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物体的经验,比如他们能够分辨出一个物体的正面和背面。

但是,要让他们系统地、有条理地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并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形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就像上次我在课堂上讲这部分内容之前,我让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自己的文具盒,然后说说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结果呀,有的同学说得含含糊糊,一会儿说正面一会儿又说侧面,完全搞混了。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他们对于观察物体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好好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观察物体的说课稿

观察物体的说课稿

观察物体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观察物体》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学习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描述和分析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它不仅为后续学习物质、能量等更复杂的科学概念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1)作用与地位观察物体这一章节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基石。

通过观察物体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习使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的步骤: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 观察物体的记录:学会用文字、图形、数据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观察物体的分析: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记录方式;-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简单的物体。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 观察物体的方法、步骤和记录方式;- 观察现象的分析和推理。

(2)难点- 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如观察顺序、观察角度等;- 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观察、记录、分析,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学有所获。

四、说教法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苏版《观察物体》优秀教案

苏版《观察物体》优秀教案

苏版《观察物体》优秀教案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你想听吗?故事发生在一个茂盛的森林里,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一棵树上,看到地上有一个大大的蛋。

然后它就想那个蛋孵出来会是什么动物呢?正在这时,那个蛋壳破了,出来了一只小恐龙。

可这只小恐龙急着要找妈妈,它问小鸟:“你明白我妈妈长得是什么模样的吗?”小鸟告诉它:“你妈妈的腿长的粗粗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恐龙依照小鸟说得话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吗?(能。

那我们来看看小恐龙找到了妈妈没有。

小恐龙往前找,确实被它找到了腿粗粗的动物。

但是它妈妈吗?那小恐龙什么缘故会找错呢?)(不能。

什么缘故不能?)只有认真观看物体了才能找到它的妈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应该如何观看物体。

二、观看物体(一)观看恐龙1、老师把恐龙的模型带来了。

请你说说这恐龙到底是如何样的?(说说恐龙的特点。

)2、老师为每一组也预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认真观看,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模样?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和他看到的是一样的同学请起立。

其它同学还看到了哪幅图片的?你什么缘故会看到这张图片?和他看到一样的同学请起立。

看到不同的图片还有吗?你什么缘故看到的是这张图片?和他看到一样的同学请起立。

老师发觉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起立过的。

那你看到的是哪一面的呢?什么缘故看到的是那个图?3、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看到的那个面说清晰了。

现在,全体起立,请每小组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向前进一个位置。

再请你观看一下,现在你看到的是恐龙的哪一个面?什么缘故和前一次看到的面不一样了呢?(板书:位置变了,图像也变了)4、刚才同学们观看的专门认真。

请你坐回自己的位置。

把你们组的小恐龙拿起来,转一下,请问现在你看到的面和第一次看到的面一样吗?现在你们的位置又没有变?什么缘故会不一样了?(板书:物体转了,图像也变了。

)5、同学们不仅观看的认真,而且还会动脑筋。

就在我们观看恐龙的同时呀。

2024年《观察物体》说课稿_2

2024年《观察物体》说课稿_2

2024年《观察物体》说课稿2024年《观察物体》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的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主要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我将教学第一课时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想象,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物体或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得到的图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观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会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教学难点是: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象相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四、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师准备一个投票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学生准备同样大的正方体若干个。

五、说教学程序一、教学例1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投票箱)同学们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的有关内容。

(板书课题)出示投票箱,像例1的样子放在讲台上,谈话:这是一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谁来试一试,指名到讲台前分别指一指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边演示边讲解:)像投票箱这样的物体,习惯上我们把写有“投票箱”三个字的这一面叫做前面;和右手方向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做上面。

大家一起说:这是投票箱的前面,这是……提问:我们认识了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从前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长方形,上面写着投票箱3个字)从右面和上面观察呢?启发:要知道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可以分别到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观察它的前面,你要站在哪里?现在你看到了它的几个面?只看它的前面,要怎么做?现在你看到它的前面是什么图形?指名到讲台前示范观察右面和上面的方法,并提醒同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说课稿(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看一看说教材本节课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搭的立体图形时,能正确辨认它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说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经验。

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所得到的形状,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给出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想象出题的模样,然后动手摆出来,目的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说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并且能够把所观察到的结果画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示范、探究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养成勤于动手和动脑的习惯。

说教法、学法:教法:示范、演示、引导法学法:讨论、探究、合作法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借助古诗《题西林壁》导入,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

2、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及正方体的有几个免得知识,从而过渡到观看正方体时,最多只能看见三个面(正面、上面、左面)二、探究新知1、先搭建立体图形,让学生从正面观看并说出看到的平面图形,然后搭建难度大点图形,让学生思考讨论。

(抛出问题,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并进行自探究。

)2、学生自己搭建,并组内汇报结果,引入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说明正面是观察者所对的一面,左面是在观测者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一面,上面是观测者从上面看到的物体的一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及其测量方法;2.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大小;3.掌握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物体的外形特征;2.物体的大小测量;3.物体的重量比较。

三、教学重难点1.物体的外形特征及其测量方法;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大小;3.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2. 学习测量物体的大小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让学生试着测量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

3. 比较物体的重量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并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的重量是不同的。

4. 练习巩固在教学活动中,穿插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板书设计物体的外形特征•长度•宽度•高度物体的大小测量•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物体的重量比较•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重量六、教学评估1.反复询问学生基本概念的含义,检查学生对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2.通过小组讨论、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教师观察学生在测量和比较物体的过程中是否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料1.教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2.尺子、天平;3.物体模型、实物等。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班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看物体。

同学在二班级上册学习“观看物体”时,主要是从简洁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看,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外形。

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看长方体或正方体外形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观看物体的详细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

基于以上熟悉,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问目标:使同学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物体外形。

力量目标:初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培育同学的观看、操作和合作的力量。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同学参加数学活动的热忱,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详细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外形。

本课难点是: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

新课开头,通过观看手机不同的面,让同学猜猜物体活动,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既复习旧学问,又为新知学习做预备,引出这节课的课题。

接着通过观看福娃玩具情景,让同学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外形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同学从感性熟悉上升为理性熟悉。

教学图形,通过电脑动态演示物体不同面的组成,使同学得到感性熟悉。

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不同面,学会观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同学学习新学问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说课稿观察物体苏版
课题内容:基于第一学段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教材简析: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

〝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法设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
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教学过程
片断一:〔一〕从熟悉的情境出发,有层次地观察
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太阳、鸡蛋、饼干……落日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保护,孩子们的回答有的竟极富创意。

]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

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

]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胡萝卜现在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生1:因为看的地方不同。

生2:刚才看到的少,现在看到的多了。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到的位置〔或说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两个方位——三个方位的观察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2、两方位——三个方位
动画汽车徐徐而来,三个小朋友飘然而至。

师:三个小朋友会看到什么呢?一样吗?为什么?
生:小明会……小红会……小东会……不一样
[再次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

学生肯定的语气、流利的表达,连判断的理由也阐述的很清晰,学习过程真的不仅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一种能力与素质生成的过程。

]
师〔追问〕:小朋友知道小红〔右侧面的〕站在汽车的哪一面?
[此处为解决后面的左右两侧而扫除障碍,降低难度]
生1:小红站在汽车的右面,因为我跟奶奶到姑姑家就坐这样的车……
生2:不对,是左边〔边说边比划〕
[其实在错与对的交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何其深刻!在群体当中,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有个性而又善求异并因此而出类拔萃的人,教师应正确引导使之成为群体前进的中流砥柱,并为大家树立一个奋进的目标]
师:你真了不起!多细心的孩子!老师跟你握握手……
片断二:从四方位观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提炼判断方法。

师:有位小客人早等不及了,小组长请出可爱的小猴吧!组长拿出小猴玩具。

师:打个招呼吧!
生摸摸猴子的小脸蛋、小屁股、耳朵……
[其时,孩子们早就想摸一摸了!安排这一环节的确很有意义,对小猴四面形象的构建 .想象与表述都离不开它;再者,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全在小猴身上,你不让他〝全方位〞地接触,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进行下面的活动。

其次,摸一摸这些〝特征〞也暗含着分清图片的方法。

]
师:说说看,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生回答〔略〕
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到的是?
[先观察后说,再想象,实质是在考察学生观察的有效与否,同时也将活动充分细化]
请组长拿出①号信封,生选自己看到的图片
师:认为图片难选的小朋友站起来。

〔这时有的小朋友站起后又被其他小朋友示意坐下,并有组内小朋友主动教给判断方法,看得出学生已自觉地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得出,学生选择前后两面很容易,左右两面费周折,尽管有实物在前面。

不过很快就互相改正过来了。

〝矫正〞才是知识真正形成的过程。

]
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汇报并相机指导生用动作说明
生①:我是拿着图片到小猴身上比一比的〔大约70%的学生生用此方法〕
生②:我是根据小猴左右耳朵来判断的〔有十多个学生举手赞成〕
师:抓特征解决问题,这主意的确很好。

生③:我是看小猴脸朝向我的左边,而正好这张图片也是……
生④::假设不选这一张,〔边说边举起手中图片〕会……
师引导优化方法。

组织生换位置重选图片,应用方法。

〔2〕判断对面而来的动物左右面的图片,帮小叮当选照片,并说明判断依据。

[此处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穿插,以使学生本已疲倦的思维二次兴奋,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知识层面上,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对学生所学知识及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考察]
片断三:巩固深化,强化已形成的认知
〔一〕认茶壶
«1»画一画
组长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生自行观察。

组长取出2号信封,互相选一选,画一画。

«2»组织作品展,找找作品中相异点。

«3»做95页第3题,连一连实物图
〔二〕出示铜牛灯图片,师口述拍照片的要求,生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

〔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已然形成。


教后效果分析
学生能100%很容易地判断前后两面的图片,并能流利地说出判断理由。

说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和空间观念。

对于本课的难点:物体左右两面的图片,有70%的同学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说理,说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从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培养均已达到课始的目标,效果很好。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曾尝试直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在讲台上用一个学具茶壶来讲解对于左右两个侧面如何分清,并引导学生明白〝我〞和〝他们〞对面时看到的同一个茶壶有何区别,明了观察结果与观察位置的对应关系。

学生中的大多数也能找到实物图间的对应关系,并用由易到难的排除法进行斟选,甚至有的比小组合作交流和电教媒体参与的准确率还高。

〕是这种授——受式的根深蒂固?还是上面的课例不太科学?我分析了一下两种方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方便,我们把借助多媒体和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课例称为A,〝授——受〞方式的称为B。

【一】A课例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从两方位——三方位——四方位,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易观
察的小物体——需要想象推理的大建筑,从可以直观看到一个侧面的物体到两个侧面都需想象的抽象图,从实物——实物图,由浅入深,细化活动,对教材进行有效重组,做到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本,适当向外拓展延伸。

【二】在认知过程中,学生活动充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摸摸、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活而有趣亦有序。

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对知识系统有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活动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由简单的〝授——受〞过程跃为一个主动感知、领悟和建构的过程,是一个融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于一体的充满挑战、富于思考的过程。

【三】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故本节课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形、色……及可操作的实物作为施教媒介,以〝小客人拜访〞的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学得主动且生动。

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比较,表达的欲望。

在〝玩〞中学、〝乐〞中学。

A课所采用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就是表达学生主体性的
一种重要形式,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

本课注意在独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所
得进行有效融合,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有信心说,避免了合作交流的形式化。

总的来说,如果说B课型的设计学生是在教师〝说〞数学中听数学看数学的话,A课程那么是学生在积极地做数学`用数学中玩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活动课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充分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对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学得也较开心,课堂气氛亦相对融洽。

可以说A课型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为学生个性特长开辟了广阔天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