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关系课件
第五章 政府间关系 地方政府管理
2、立法控制 立法控制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第一,中央政 府通过规范地方政府权限行使的各种法律, 要求地方政府遵循。第二,中央政府监督地 方政府的立法。
3、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则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活动过程中 所进行的经常性控制,通常是由中央行政机关 行使这种控制。 由于地方政府所承担的事务性质和各国具体情 况不同,行政控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事务上 呈现出差异。
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涉及两个领域:政治 的和行政的。政治领域内的权限划分有两种情 况,一种涉及到主权,反映在联邦制国家中; 另一种与主权无关,反映在单一制国家中,表 现在中央政府与混合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 政府的关系上。 中央政府与行政体地方政府不存在政治领域的 权限划分问题。
行政方面的权限划分表现为国家对社会公共事 务的权限划分:谁对这些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做出决定,谁去执行决定和进行管理。
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事务、与当地居民利益相 关、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但须在地方执行实施。
2、联邦政府权限的来源
成员政府的权限是自身固有的,并不来自联邦政府; 相反地,联邦政府的权限则来自于成员的授予。成 员政府基于建立联邦的目的,将与之有关的部分主 权授予联邦政府。在成员政府管辖的地域内,成员 对其保有的权限,拥有最高的权威,即拥有相对的 主权。 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的权限划分以宪法规定的形式 进行。
1992年,浙江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 权,扩大了县级政府机关在基本建设 、技术改造 和外商投资等项目的审批权。 2002年8月17日,313项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 权限被下放到20个县级行政区头上。涵盖了计划、 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 扩权事项。 随后一条更显决心:对国务院有关部委办文件规定 的,须经市审核、审批的事项,原则是也要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28页PPT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0902404038 虞春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与一般行政地方的关系中央与自治地方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根据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省以下的地方政府。
所以,从政权的层次的角度上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央政权与省级政权的关系。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表现为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单一制”特征。
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进毋庸置疑,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此为界限,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在这前后30年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表1: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进(1949—1978年)时期体制特点企业管理财政管理计划管理建国初期(1949—1952)权力集中“统收统支”(1950)。
“条条”管理体制初告形成。
“一五”时期(1953—1957)集中统一部属企业由2800个增至9300个,户数约占中央和地方管理工业企业总户数的16%,产值占49%。
“统一领导、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侧重集中”(1954)。
中央支配的财力占国家预算收入的75%。
实行直接计划与间接计划相结合的计划管理制度。
统一计划,分级管理,不得层层加码。
“大跃进”时期(1958—1960)权力下放工业企业除了一些重要的特殊的试验性质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
“划分收支、比例分成、五年不变”(1958);“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1959)。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40%降至20%。
以地区综合平衡为基础的、专业部门和地区相结合的计划管理制度。
五年调整时期(1961—1965)权力上收企业管理权上收,部直属企业增至10500个,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2.3%。
财权收至省市自治区以上。
第十三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
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整体和局部的关
系。 当代中国的纵向间政府关系是中国政府体制 改革中的一个困点。
单一制和联邦制
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所构成的单一 主权的国家。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邦国所构成的统一国家, 但各邦国依法有一定的自主权。
• 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单一 制体制形成的历史、地 理原因?
• 当前,解决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个 问题,不能靠简单强调中央集权,也不能 靠过度地强调地方分权,而是根据不同层 次,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不拘一格,集 分并举 ,职责异构,达到”每一级政府都 做特定的事情“的理想状态。
第二节 实现“两个积极性”的基本机 制
一、法制统一与“二级立法”体制 二、“全党服从中央”与“下级服从上级” 三、“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 四、“党管干部”与“下管一级” 五、中央计划管理与地方经济自主性 六、统一财税管理与分税制 七、民族团结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 八、“一个国家”与“两种制度” 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与多数国家“块块”实,“条条”虚的情 况不同,中国的“条条”和“块块”都 “掌握中央精神”,部分别通过自己的领 导系统把这种中央精神传达、贯彻到地方 和基层。
• 条块分割、条块矛盾
三、“条条”管理和“块块”管 理
• 我国干部任用制度的核心是委任制——上 级任免下级。
• 目前,中央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一级和 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一 级的干部实行直接管理,
• 当代中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单 一制的特点
• 在单一制基础上,形成和补充进去了以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为主 要内容的一系列具有复合制特征的因素。 • 在政府管理的层次上,形成了地方立法制 度、分税制等一系列较为充分地考虑地方 利益的制度和作法。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PPT课件
.
4
制是多级预算体制。也称为财政联邦主义。
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国会只审批中央预算, 地方预算由本级立法机关审批。各级地方预算经 常收入由本级税收、本级服务性收入和中央补助 所组成,以上收入不能满足需要时,允许发放地 方债券或向银行借款,自求平衡。(我国地方预 算是不能赤字预算)
2、划分职责范围
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界定的前提下, 划分各级政府职责范围。
分设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实行分税、 分管、分征相结合。
.
7
第三节 预算转移支付制度
一、预算调节制度 1、纵向调节 纵向调节是补助金制度,中央从各地征收 国税,同时对每个地区给以一定数额补助,实 行双向调节。 无条件补助 有条件补助 专项补助 补助金是根据相关因素设计规范化的计算 公式,一旦确定尚无讨价还价余地。
第十二章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第一节 预算体制的演变
一、预算体制
预算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 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其主 要内容包括:确定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凡有 一级政权就有一级预算主体,
1、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2、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3、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
1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各级预算主体的独 立性与自主性的程度、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
5
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各级预算的重点和 层次分明,此外,各级政府的投资职责也有明 确分工,同时分别明确是由地方承担还是由中 央补助承担,或者是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
中央预算以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经济发 展为主;
地方预算以文教、卫生保健和市政建设为 主。
3、划分收入 实行分税制
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 以保证中央的宏观调控和调控力度。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1. 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一定 程度上来说,评判政府的职能的标准将不完全依 仗效益和效率,而主要取决于服务对象的满意程 度。“从社会发展的内在运动规律来看,政府是 被决定的因素。但是当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政治 力量来塑造时,政治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就是决 定性的因素。但是,当社会发展形成自己的逻辑 力量时,政治在社会发展中就是被决定的因素, 不得不依据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来改变和发展自 身。”
利弊分析
总的来说,地方保护主义是弊大于利的。除非被 保护的是一个幼稚工业,经过保护之后,行业能 够从没有竞争力变得有竞争力。一般来讲,这种 情况是相当少的。地方保护往往会吃力不讨好, 最后都会劳而无功,不得不放弃。
营造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良好环境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方政府应当树立并强 化公关意识; b. 理顺公众关系,多办实事,取信于民; c. 注重公共关系的传播,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大力 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
表现形式
a. 限定对象 b. 限定或变相限定本地企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
买、使用本地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 织或个人提供的服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其局部利益, 以行政命令或下发文件的形式,用强制手段来扶持本地 企业和产品
c. 设置壁垒:阻挠和限制外地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d. 行业垄断:利用行政部门在市场中特殊的独占地位实行
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权威,地方政 府微观理性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必然导致宏观不理性的恶果, 陷入地方主义的泥淖。为了尽可能减少宏观环境 恶化对本地区的不良影响,地方政府会采取地方 保护主义的措施。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就必须 在制度上确立和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改变导致 地方主义恶果的博奕结构中的奖惩机制,在制度 上促使地方政府行为自觉不走向地方主义的泥淖, 而是走向合作的策略,为共同解决全局性事务而 努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
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间关系,简称“中央与地方关系”,是指在宪政框架下,作为国家整体行政权力行使者的中央政府与不同层级行政区划内局部性行政权力行使者的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央政府所代表的国家权力与地方政府所代表的区域利益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另一个方面则表现为职权关系。
中央政府制定的各种全国性政策制度需要通过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合执行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
理论基础:民主主义;地方权力固有说和地方权力让与说;
行政辅助理论。
优 缺
点:有利于地方政府推动制度创新;有利于民主政
治的发展;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
点:容易导致地方主义;不利于宏观调控;有利收入
再分配;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类型(三): 均权主义
四、集权与分权的两难选择
四是在权力监督问题上,中央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法令及行政命令对地 方政府实施领导和监督,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 五是缺乏均衡性,中央政府对不同地方政府的权力利益配臵没有遵循一 个统一的模式,而是对不同地方、不同政府实行实行特殊放权,比如经 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能够享受优惠政策。这种“分殊化”放权,一方 面造成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复杂化,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中央政府与地方 政府之间及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对中央与 地方关系的特定要求
(一)单一制国家的授权制是中国处理中央与地方 关系的基本国情
判定“授权制”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最高权力集中在中央 政府,二是地方政府的职权由中央政府授予,三是法律暂 时还没有明确划分的政府职权,即所谓的“剩余权”都属 于中央政府。根据这个标准,中国是单一的授权制国家。
中央与地方关系,亦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它 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 中所生成的纵向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与国家结构形成 (单一制和联邦制)直接相关,并且缘起于国家利益与地 方利益的对立统一。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国历朝历代政治 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1949年以前,国民党政府财政收入占GNP比重从未超过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 政府,比国民党政府具有4—5倍的汲取财政能力 。
中央与地方关系
– 制定地方教、科、文、卫、体方面的管理 规章;
– 提供地方教、科、文、卫、体方面的服务;
– 促进地方教、科、文、卫、体方面的非政 府组织发展。
单一制形式的不足在于: – 高度集权可能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中央政府 管理幅度过大,可能产生疏漏。
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
复合制
联邦制 邦联制 特殊的复合制
君合国 政合国
联邦制国家形式
联邦制是由若干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形成的相 对独立的政治实体结合而成的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的主要特点是: – 国民享有联邦和各成员单位的双重国籍; – 除了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各联邦成 员单位还有各自不同的宪法和法律; – 除了有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外,各联 邦成员单位还有各自独立的权力机关; – 国家主权由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共享。
地方政府的组成
地方政府不仅指地方行政机关,一般与地方 政权的概念同用。 – 地方政权指由同级所有地方国家机关组成 的整体,在县以上地方各级政权包括法院、 检察院。 – 地方政府指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 府组成的政府单位。
地方政府在中国的特殊含义
由于地方政府不仅指地方行政机关,而是包 括议决机关和行政机关组成的整体,所以, 在中国一级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也被包括在 地方政府之内。 – 地区(行政公署) – 特别区(林区) – 街道办事处 – 开发区(管委会)
地方政府的社会作用: – 为居民提供安定的生活、工作环境; – 凝聚地方民心,促进地方社会进步。
中国地方政府的职能
地方政府主要是建设职能、保障社会职能、 促进社会发展职能。
建设职能是指地方政府建设、经营和管制地 方公共基础设施的职能。包括: – 能源设施、给排水设施、交通设施、邮电 通信设施、环保设施、防灾设施等。
第十四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 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 终审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现行制度50年不变。
香港实行“港人治港”的政策,除外交、国防 归中央政府管理以外,其它事务均由香港特区 政府自行管理,其官员由当地人担任。 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第二,中国省政的综合性很强,是中央政府 过程向地方的农村政府过程和地方的城市政 府过程过渡的中间环节。
农政:地区行政公署—县—乡 市政:城市—区—镇—街道办事处
第三,由于中央与省的事权划分还没有完成, 所以在中央和省的关系上既有传统省政自我管 理程度较低的一面,又存在着个别需要中央与 省通过“谈判”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级立法”的地方特点 注重职责异构,增加自主性
第十四章 中央与地方 的关系(二)
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 思路?
实现“两个积极性” 的基本机制?
纵向间政府权力结构图示
第一节 省的政治权力结构
一、省政治权力结构 二、超国家结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省政治权力结构
(一)省委 (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三)省人民政府 (四)省司法机关
(三)省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是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的执行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其具体职权 可以划分为三类: 执行省人大和国务院的决议、指示的执行权; 制定本省行政法规、政策措施的制定权; 本行政区域内各项事务的管理权。
由于我国的省的管理幅度较大,实际上除外交和 国防以外,省人民政府承担着相当广泛的行政责 任。因此,其工作部门的设置与中央政府大致类 似,而且各省之间在机构设置上的差别要比省级 以下小。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十四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二)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光磊2003年3月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央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省以下的地方政府。
所以,从政权的层次的角度上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央政权与省级政权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与一般行政地方的关系中央与自治地方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第一节中央——省政府过程•一、省制沿革•二、省政治权力结构•三、中央和省的政治关系•四、中国省政府过程的主要特点•五、省际关系一、省制沿革•在自元朝以来的大部分时间中,“省”(含“行省”)是中国地方政府的最高一级,是中央之下分治国土的第一级固定的行政区域。
•元朝设“行中书省”,主要首脑为丞相和平竞;在边疆地区设置有“道”,并在此四化开始对西藏等民族地方行使主权;行省上下,设置有路、州(府)、县。
•省也是明朝的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共同组成省级政权机关,分管行政、司法和军务;省之下设置道、府、县。
•清朝光绪年间,省的设置已经达到23个,另有5个将军辖区;西藏和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以及蒙古地区盟旗等;省设总督或巡抚,或督抚并置,总督掌军事,巡抚掌民政;省之下为府(与直隶州)、县。
•武昌起义之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各省建立了“省军政府”,其下是“军政分府”和传统的县,各地军政体制不一,管理混乱。
•北洋政府时期,地方一般分为省、道、县三级,全国共分22个行省;省设置有省议会,1913年后设置了由总统任免的省“民政长”,设有高等审判厅和高等检察厅作为司法机关。
•南京国民政府基本上是省、县两级制,另有一部分分别为相当于省、县两级的城市;在地方也实行“党治主义”;省政权先后称为“省政府会议”和“省政府委员会”,由各厅厅长所组成,其中省政府主席由国民党中央决定;•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宣布实行“宪政”,设置了由选举产生,起咨询作用的省参议会;到1948年,全国共有•新中国成立后,最初设置了华北、东北、中南、华东、西北、西南六个“大行政区”,大区设置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首脑一般是各大军区的首长、各大中央局的第一书记。
第十一章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PPT课件
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中央说了算。
5.2 分税制
• 5.2.1 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原因 • ——中央收入少; • ——地区差距大; • ——体制不规范。 • 5.2.2 我国实行分税制的目标 • ——增加中央财力; • ——缩小地区差距; • ——规范体制。
第十一章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职责分工
• 1.1 资源配置职能分工
• ——按照公共品的受益范围划分: • 全国性的公共品,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范
围;区域性的公共品,属于地方政府的职 责范围。 • 全国性的公共品:全国边际效用=边际成本 • 区域性公共品:本区域边际效用=边际成本 • ——受益者与成本承担者统一,使公共品 的规模满足效率要求。反之,则易偏离效 率点。
• 按照公共财政的观点:
• 地方居民缴税给地方政府,就是要 求地方政府按照本地区纳税人的愿望 和要求办事,维护地方居民的利益, 而不是去维护其他地区居民或者政府 的利益。
• 地方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地方政府应该按 照地方居民的愿望和要求办事。
• 由地方公众的代表投票表决是否援助、援 助多少、怎样援助。
• 4.2.2 两种类型的政治制度背景 • 政治制度的集权:下级政府首脑由上级政
府首脑任命。 • 政治制度的分权:中央政府首脑由全国公
民投票选举,地方政府首脑由本地居民投 票选举。
• ——每一级政府首脑都对选举(任命)他 的人负责
4.2.3 从理论的角度评价
• 4.2.3.1 分权制的优势 • (1)鼓励政府间竞争 • ——蒂伯特(Tiebout)模型: • “以脚投票”到公共服务和税收的组合让
中央与地方关系
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美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就是联邦政府与成 员单位政府(即州政府)的权限划分关系,是联邦、 员单位政府(即州政府)的权限划分关系,是联邦、州和 地方三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地方三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一)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限划分
美国宪法根据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美国宪法根据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对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 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明确规定。 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明确规定。 一方面,联邦政府的地位高于州政府。 一方面,联邦政府的地位高于州政府。美国宪法第六条第二款 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 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 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 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 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 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与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 触。”
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 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4.03亿元 ,中央财政收入28589.49 年全国财政收入 亿元 亿元 ,占55.7%。 2007年,广东GDP总量对全国的贡献率为11.21% ,
区域内财政收入对全国的贡献率为14.26%, 其中对中央财政的贡献率为16.33%
年为例, 以2007年为例,面积占全省 年为例 面积占全省30.55%常住人口 % 占全省一半的珠三角9市 占全省一半的珠三角 市,GDP总量占全省的 总量占全省的 79.74%;而面积占全省的 %;而面积占全省的 %;而面积占全省的69.45%人口占一半的 % 珠三角以外12市 总量仅占全省的20.26%, 珠三角以外 市GDP总量仅占全省的 总量仅占全省的 %, GDP总量和人均水平相差将近 倍。 总量和人均水平相差将近3倍 总量和人均水平相差将近 2008年,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收入总额达到 年 8,470亿元,对全国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亿元, 亿元 对全国财政的贡献率达到13.81%; %; 其中税收总额7,715亿元,对全国税收的贡献率为 亿元, 其中税收总额 亿元 14.2%;国税收入 %;国税收入 亿元, %;国税收入5,193.48亿元,地税收入 亿元 地税收入2,512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310.01亿元,占全国地方 亿元,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财政收入的11.56%;广东省是对全国财政和中央 %;广东省是对全国财政和中央 财政收入的 %; 财政贡献最大的省份。 财政贡献最大的省份。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改革效果
财政分权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地方 经济发展的活力,促进了地方财 政收入的增加,同时也提高了地 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某市的行政分权改革
改革背景
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某市开始推行行政分权改革,以提升 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效率。
完善财政制度
总结词
财政制度是优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
Hale Waihona Puke 详细描述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责任,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各级政府有 足够的财力履行其职责。加强财政透明度和 问责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浪 费和腐败。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总结词
行政体制改革是优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必要手段。
详细描述
地方保护主义通常表现为对外地企业的歧视性政策,如提高外地企业的税收、限 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等。这种行为不仅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还可能 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分割,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财政不均等化
总结词
财政不均等化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存在的不均衡现象,可能导致部分地区财政 困难和发展滞后。
改革与发展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需 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02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历史演 变
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郡县制度
在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度,地方官 员由中央任命,实行垂直管理,加强 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分封制度
在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地方诸 侯由周王室分封,享有较大的权力, 但需服从周天子的管辖。
改革措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
其一,中国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她的多数省份都相当于一个 中等规模的国家,而面积与中国大致相当的国家,其所承载的 人口都显著地少于中国,因此,中国在纵向政治结构上需要解 决的问题,就必然比任何国家都要多,都要复杂。 其二,中国在传统上就是一个实行中央集权的国家,重要的国 家权力均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且长期没有很明确地在法律上划 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因此,在政府运行上依靠法律 调节的范围较小,依靠政策调节的范围则相应较大,历史上遗 留下来需要加以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很多。 其三,中国虽然地大人多,但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帝国;她的 巨大,是由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共同自然特征和文化特征 的社会共同体,一直共同生息在这片辽阔但与其所承载的人口 相比并不算富庶的土地。
当代中国实行的是和历朝历代完全不同的现代意义上 的单一制。 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在这方面所采取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和调整之 后,已经在单一制基础上,形成和补充进去了以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 列具有复合制特征的因素。 对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一些具体关系问题,也已经进行 了多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已在政府管理的层次上,形 成了地方立法制度、分税制等一系列较为充分地考虑 地方利益的制度和作法。
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对中央与 地方关系的特定要求
(一)单一制国家的授权制是中国处理中央与地方 关系的基本国情
判定“授权制”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最高权力集中在中央 政府,二是地方政府的职权由中央政府授予,三是法律暂 时还没有明确划分的政府职权,即所谓的“剩余权”都属 于中央政府。根据这个标准,中国是单一的授权制国家。
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对中央与 地方关系的特定要求
(二)二元化的权力结构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更为复杂
第八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
(二)国内政府间关系的理论
1.集权主义
集权主义的核心是强调中央政府的集权和权威,强调中央政府在整个社会 协调和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集权主义与国家主义以及专制主义有联系, 但它们并不等同。国家主义和专制主义都必然包含集权主义,但集权主义并不 必然导致国家主义。集权主义主要盛行于单一制国家,但在一些实行地方分权 的联邦制国家,集权主义的政策也有较大的市场,美国便是典型一例。 集权主义最基本的理论观点是: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一体 化。从历史发展逻辑看,中央集权确实有利于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形成,从而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对“自文艺复兴以来,多数政治学 者皆主张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制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民族国家已经形成,并且十分完善和发达的今天,人们主张集权主义主 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想;第一,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第二, 有利于提高中央政府的权威,消除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 发展;第三,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臵;第四,后现代化国家实 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联邦主义(续)
按麦迪逊的理解,“国家”是一个具有最高和充分权力的 政府的组织,而“联邦”则是缺乏这种最高和充分权力的政府 的组织。因此,之所以说美国宪法既不是一部国家宪法,也不 是一部联邦宪法,关键在于美国宪法为美国联邦确立了具有代 表国家主权性质的中央政府。虽然根据宪法的权力划分,联邦 中央政府对联邦各成员政府的独立的权力范围是无权干涉的, 但其至高的地位决定了它具有全国性的意义。 联邦主义理论上的合理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联邦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国家结构形式,因而,它能 容纳各种形式的社会,组成强大的国家。 第二,联邦主义既有助于形成大的国家,又能保证在大国 内实现民主。 第三,联邦主义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利益协调,保证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与稳定。
政府间关系PPT课件
31
2、政府间关系改革方案一:省区划小问题 最典型的设想方案为:50个省(2004)
32
33
反对意见: 当然也有学者对划小省区提出了质疑。 华伟、于鸣超肯定了学者们划小省区主张提出的
出发点在于减少行政层次,精简行政机构,提高 行政效率。但同时他们也指出,缩省不是一件轻 而易举的事,它会给方方面面的工作带来许多麻 烦,遇到难以想象的障碍。而且,由于大多数省 份已经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省籍本身己经具有 一种人文价值,给予人们一种无形的凝聚力。
3
一、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演进与热点问题
4
一、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1、“政府间关系”的词源 2、国内外学者对“政府间关系”的界定 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
5
1、“政府间关系”的词源 英语“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GR),按照
30
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演进与改革热点问题
1、演进路线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等多种因素 的复合作用下,中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地级市—县级层面的 行政建制关系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
1980年代初大规模的“撤地(地区行署)设市(地级 市)”;
1990年代大规模的“撤县设市(县级市)”; 2000年前后全国的撤县(市)设区”; 近两年来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全国20多个省市又在推行
种管辖范围应径渭分明,部门之间水泼不进的理论在19世 纪或许还有些意义,如今显而易见过时了。不仅在经典联 邦国家,管辖权之间的界限逐渐在模糊,政府间讨论、磋 商、交流的需求在增长,就是在国家之内和国家之间,公 共生活也表现出这种倾向,可唤作‘多方治理’的政府间 活动越来越重要了。” ——戴维·卡梅伦:《政府间关系的几种结构》,《国外社会 科学》2002年第1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分析框架
常用的分析视角: 利益关系 权力分配关系 中央独属 地方独属 中央地方共同拥有的 中央不能拥有的 地方不能拥有的 权力义务关系 社会法定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关系
政治性分权
行政性分权
行政权转让
定义
中央当局与中央当 局不存在优劣关系 的地方政体之间的 权限 宪法
(二)集权分权模式的合理性
第一是节约组织和监督的成本。 第二个好处是事权高度集中于地方政府和 监督的困难使得地方官员获得大量的自由 裁量权。 第三,地方政府的权力需要中央授予,中 央必须依赖地方政府的协助、配合来具体 执行政策。
(三)建国以后的集权分权模式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 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 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 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 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 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 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 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 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 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 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这种阶梯式的 发展格局、开 放政策 导致产业经济 部门制度的变 迁,与外资的 直接投入,进 而提升整个经 济区域的发展。 (产业经济部 门由公有制→ 私有制)
烟台
点轴开发模式
三线建设时的重庆化工厂
「磁化效应」指的 是不管是生产要素、 资金都会向成长极 中心集中,包含资 金、物资、人才..等 等, 待成长极实力增强 之后,接着各种生 产要素就会向磁极 外围扩散。 强调点和线的发展, 以及城市间区域的 整合,再透过二个 城市之间的交通网 络,形成轴,则经 济开发区就会形成。
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典型特征 职责同构,上下对口,左右对齐 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指导原则 实现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实现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机 制
1. 2. 3. 4. 5. 6.
7.
8. 9.
法制统一和二级立法 全党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 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相结合 党管干部下管一级 中央的计划管理和地方的经济自主性 分税制 民族统一管理和民族区域自治 一国两制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部(厅)
局 处 科
政治锦标赛
周黎安
政治锦标赛
在中国,同一行政级别的地方官员,无论是省、市、县还是乡镇 一级,都处于一种政治晋升博弈,或者说政治锦标赛(political tournaments) ������ 竞赛优胜的标准由上级政府决定,它可以是GDP增长率,也可以 是 其它可度量的指标,如财政收入,就业率,治安状况等 ������ 如大跃进时期各省市竞相就粮食产量大放“卫星”也可以看作是 一种以政治效忠为标准的政治锦标赛。 ������ 但改革以来政治锦标赛的最大特点是以地区的GDP及相关经济指 标 的竞赛为内容,而不在以政治效忠为标准 ������ 我个人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省级领导人的政治升迁与当地实际 GDP的增长率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且具有相对绩效评估的特点
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安排,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一、「政治集权、行政集权」 二、「政治分权、行政集权」 三、「政治集权、行政分权」
四、「政治分权、行政分权」
中国大陆有84﹪ (26个省份)经济利 益是大于政治利益, ex:江苏、山东。 「政府集权,行政集 权」大部分都是中西 部地区,集权政治, 也没有太多的经济利 益,少数自治区也属 于此类,ex:新疆、 西藏。 「政府分权,行政分 权」,东部地区ex: 上海及广东。
「调和」
采取此种谈判的方 式的主因: 第一、「分权的非 规范化」,没有一 套制度去制约各地 方政府和中央的关 系,或是制约各地 方的关系。 第二因素是:「中 国各地区发展不均 衡」(也是制度化 难以建立的因素), 无法采用一致的决 策 第三个因素:国家 整合方式
「惩罚」
奖惩的重要依据
郑筱萸被双开 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中广网北京(2007)3月1日消息 (记者李仁主) 中央纪委监察部最近严 肃查处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 组书记、局长郑筱萸严重违纪案件。 经查,郑筱萸在任国家药监局局长 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一些医药企业 谋取非法利益,本人或伙同其妻、子收 受财物折合人民币数百万元;在药品监 管工作中严重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 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议审议并报中共 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郑筱萸开除党籍处 分;经监察部报国务院批准,决定给予 其行政开除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 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地方政府间关系
竞争 合作(经济技术合作,对口支援,领导人 交流)
邓小平对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设计初衷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系列的发展就是采取 梯度倾斜模式, 从四个点: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 区。 再由线的开发,即沿海的十四个城市连结(大连、 青岛、烟台、天津、上海…海口), 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再进一步的开放沿海、 沿江、沿边的「三沿经济发展策略」, 而由点→线→面的发展策略,就是梯度推移的格 局,经济特区(点)→开放城市(线)→沿海技 术开发区(面)→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2010年广东继续七天假,但是不发通知了。
五、中央--省政府过程
省治沿革 省政治权力结构 中央-省的关系 中共中央和省委的关系是领导关系 全国人大和省级人大的关系是一种工作 指导关系 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关系是领导关系和人 事任免关系
案例讨论:广东五一七天假 2009年3月 20日,广东省旅游局局长杨荣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五一广东将使用‘3+2+2’的方式实现7天长假。其中5月1日至3 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4日、5 日与9日、10日双休日对调,6日、7 日为个人年休假。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之后将报请审核。”
(四)正在变革中的集权分权模式
问责制 民主化 全球化 网络媒体力量的加强 …………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手段
在1978年后, 中央与地方关系走向协商关系, 透过谈判来 论中央与地方关系 结果是地方主义兴盛
“1(中央)对30(省区)”的博弈格局
在紧张关系下,中央和地方如何互动
3月25日,广东省不顾国务院早已公布的五一三天假日安排,正式宣布 恢复“五一黄金周(即七天长假)”。新疆、江苏、重庆等地方政府 也在“黄金周”能刺激消费的诱惑下试图跟进广东省的做法。隔日, 国务院办公厅以强硬口气重申各地必须严格执行官方节假日制度。3 月27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以转发国务院通知的形式,要求全省取消 25日宣布的放假安排,不再进行调休。
目前中国的广东 省、上海市就属 于此类,几乎形 同美国的联邦制, 不仅地方的政治 利益大于中央的 政治利益,地方 的经济利益也大 于中央的经济利 益。 优点:可以促进 地方自治,ex: 美国的联邦制, 也可以促进经济 发展。 缺点:造成区域 的不均衡,以及 地方主义、山头 林立。
各国中央公务员的人数占总公务员的比例: 中国7%-8%,美国16-17%,欧盟30%, 日本25%,印度66%。作为十三亿人口的 大国,中国只有大概五十万中央公务员。 美国实行联邦制,是一个高度分权的国家。 但是它的中央公务员的比例也有16-17%。 中央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中国24%, 美国50%,欧盟50%-60%。(2005)— ———楼继伟
中央当局与中央当 局存在优劣关系的 地方政体之间的权 限 中央当局
同从属中央当局的 机关转让中央当局 拥有的部分 中央当局
地方政体的权限司 法基础 地方政体与中央当 局的关系 地方政体的财政
对等
地方政体有时 从属于中央当局 有部分自主权
地方政体完全 从属于中央当局 从属于中央当局
自主财政
地方政体的地位
问题2: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工有何不同?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赔偿问题
高层领导承诺政府将对三 聚氰胺受害者进行赔偿, 赔偿总数达百亿元,但是 地方政府在财政上有很大 的困难,尤其是重灾区往 往是财政状况比较困难的 省份。
大国诸侯: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分析框架 二、集权分权的悖论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手段 四、地方政府间关系 五、中央-省政府关系
。
中央和地方谈判有二种方式:
个别谈判 集体谈判 中央和地方未 制度化之前, 不得不依靠谈 判解决彼此间 的矛盾,谈判 是一种非制度 化的方式,所 以形成两种方 式: 1、个别谈判 2、集体谈判。
谈判的结果
谈判造成的危机:
第一,中央与每个省 达成的妥协都是特殊 的妥协; 第二,谈判的社会成 本太高。 第三,“1对30”的谈 判造成政策不一、体 制不规范、缺乏法制 约束。 第四,这种谈判方式 使种种压力都集中在 中央政府身上,各省 却不能相互制约。
对中央当局而言是 独立的政体 选举
拥有某种程度的自 治,是中央政府的 创造物 选举或任命
中央政府的派生物
地方政治领导人的 选择方法
任命
集权——分权悖论
1
0
1
以「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为标准来区分政府集权/ 分权以及行政的集权/分权
地方占政治与经济利益的比例的极小值0(集权) 与极大值1(分权),可分为四种类型 「政府分权,行政分权」:地方在政治利益和经 济的分配上大于中央(超过0.5)。 「政府集权,行政分权」:地方在政治利益上的 比例是低于0.5 (少于中央),但是在经济利益上 是大于中央(超过0.5 )。 「政府集权,行政集权」:地方的政治利益和经 济利益所占的比例均低于0.5 (少于中央)。 「政府分权,行政集权」:即地方的经济利益占 的比例是低于0.5 ,但是在政治利益所占的比例是 高于0.5 ,即政治利益大于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