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资料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范春玉)
《快乐读书屋一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四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提纲1.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
(1)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读古诗,想象你眼前出现什么样的画面?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2. 查找四首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3. 整理预习笔记教学过程一、情景境导入前几天,我们随同著名作家巴金欣赏了壮丽的海上日出,又和本土女作家萧红观赏了绚丽多彩,美妙奇异的火烧云,让我们感受到自然地魅力。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古代诗人笔下的日月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这节课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一,学习《古诗四首》二预习交流过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四首古诗的题目吗?1、指名古诗,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注意读准生字和多音字)。
2、小组或同桌交流预习题: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3、汇报: (读、解、抓、悟)。
课件出示:1.读古诗,初感受;2.解诗题,知诗人;3抓字眼,明诗意; 4想画面,悟诗情。
三、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导引释疑1.自主尝试:自由读古诗,看看你自己读懂了什么?是抓住那些字词弄懂的?2.小组讨论,共同学习这四首古诗,你们小组喜欢哪一首?请选择一首,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
3.汇报学习我们小组学习的是《使至塞上》这首诗,先请***来朗读这首诗,我来解诗题,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杰出山水田园诗人,画家。
后人评论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使:出使;至:到。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背景资料】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米尔北)。
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还是挺浓厚的。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情感体验的思考,他们能够很快地与诗歌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也说明了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韵律、格式等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分析诗歌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4.《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
-通过描绘江雪中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孤独、清高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韵律和艺术特色,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们的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理解与鉴赏:通过分析四首古代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文化传承: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同理心,提升人文素养。
4.创新表达:鼓励学能力。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四首古代诗歌展开教学:
1.《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
-描述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刻的思乡之情。
2.《寻隐者不遇》——唐代诗人贾岛
-叙述诗人寻找隐者却未能相遇的经过,以及对此的感慨。
3.《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
-描述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古诗四首教案
古诗四首教案古诗四首教案1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四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都是写景抒情诗。
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
要求学生知道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会生字,掌握灵活翻译诗句的能力、自学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我利用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练习说话,体会诗人去感自然的美和他的内心情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直、疑、坐、晚、于、对、孤独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2)、培养学生灵活翻译诗句的能力、自学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古诗背诵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对字、词的分析理解把握全诗的内容;(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悟出意境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望庐山瀑布》和《山行》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教学中,我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教——扶——放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
通过朗读示范来读好古诗,掌握停顿,还可以了解一些与本诗有关的相关信息。
并总结出学习方法。
通过按按按媒体对学习进行检测和稳固。
2018-2019年教科版语文四下《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生字。
4、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月出景色的壮观,体会课文中作者的联想,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简介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古诗2、板书课题:使至塞上3、师介绍作者及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
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尔北)。
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
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
全诗共8句,这里只节选了4句。
二、总结方法。
先读通读顺古诗,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再反复读古诗,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初读古诗。
1、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借助注释2、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3、指生读古诗,教师纠正。
四、理解诗意。
1、前两句意思(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说一说“征蓬”“塞”“河”的意思。
(结合注释指生说)(2)学生试着解释这两句(3)教师补充解释:像随风飘动的蓬草出使边塞,像回归故地的大雁进入胡地。
2、后两句的意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学生试着解释“大漠孤烟直长河”。
(2)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解释诗句意思。
(3)教师补充解释;浩瀚的大沙漠上烽烟拔地而起,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五。
品诗情。
1、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2、教师小结:这首诗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大沙漠上奇异壮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情赞美。
3、学生自由背诵古诗后指生背诵。
六、总结本课。
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第二课时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孟浩然的一首古诗《宿建德江》2.简介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与王维齐名。
古诗四首教案
《暮江吟》通过对黄昏时分江面特有的瑰丽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好秋色的喜爱之情。从侧面反映诗人离开昏暗的朝廷以后愉悦的心情。
《泊船瓜洲》描写了诗人停船瓜州遥望家乡,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的惆怅。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先解释加点词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3、古诗填空。
板书设计
反思
3、了解有关作者的资料。
按照四步骤学习古诗
1、解释题、知诗人
2、抓字眼、解诗意
3、想画面、入诗境
4、诵古诗,悟诗情
分组交流展示重点要多种形式朗读,入情入境。
教师点拨:1、《使至塞上》为五言律诗。点拨重难点词句的意思。前两句表明出使的季节和遥远艰苦的行程。后两句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沙漠上奇异壮观的景象,落日与黄河交相辉映,构成凄凉壮美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深情赞美。全诗共8句,本课截取3、4、5、6句.(课件演示全诗)
第5课时
授课日期月日
课题
古诗四首
课型
阅读
主备人
隋淑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古诗,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乡感情。认识本课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并能背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
自主Hale Waihona Puke 习初步感知合作学习
深入探究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1、给生字注音。
(10个以上)2、试读课文。
(3次以上)3、划分各首诗歌的朗读节奏。
4、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1)解释题目的含义。
(2)简介作者和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观沧海》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和《江雪》。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五单元《古诗词欣赏》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及诗歌的基本意境。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并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古代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重点:理解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作者与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四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1)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讲解《登鹳雀楼》中的地名、景物及寓意。
(3)探讨《早发白帝城》中的速度感及其表达方式。
(4)解读《江雪》中的孤独、寂寞情感。
5. 随堂练习:针对四首诗歌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首诗歌的题目、作者和韵律特点。
2. 列出四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
3. 用思维导图呈现四首诗歌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
(2)阐述《登鹳雀楼》的寓意。
(3)描述《早发白帝城》中的速度感。
(4)谈谈《江雪》中表达的孤独情感。
2. 答案:(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2)寓意:通过登高远望,表达了对人生、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3)速度感:通过描述行程的迅速,表现了作者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4)孤独情感:通过描绘雪中孤独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古诗四首》教学设计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想】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
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教材分析】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对主题的把握、理解,从而更能准确把握诗中情感,做到真正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四首》(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四首》(1)一、教学目标1.了解《21古诗四首》中每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2.能够流畅朗读和理解《21古诗四首》中的诗句。
3.能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能够通过诗歌理解,启发学生思考生命、事物等哲理和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朗读《21古诗四首》中的每一首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从中引发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黑板、彩色粉笔3.课件PPT4.录音机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在黑板上写下《21古诗四首》这个诗集的名称,向学生介绍古诗所属的文学体裁,并向学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学习1.让学生跟读《21古诗四首》中的第一首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第一首诗的字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学生逐句朗读、解释诗句,理解诗的情感表达。
拓展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演绎第一首诗的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第二课时复习让学生复述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第一首诗的掌握程度。
学习1.引导学生学习《21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自主思考诗歌的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拓展让学生自由创作类似古诗的短诗,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21古诗四首》中第一首和第二首诗的内容和意义,对古诗产生了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了解。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3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四首诗歌。
(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这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提升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请学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曹操及背景。
2.(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歌的音韵美。
学生轻声跟读。
(3)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播放课件和录音三、诗歌赏析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资料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资料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
4.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教学时间:3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
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
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
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2.古诗四首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
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第一、二课时初读课文1.边读诗句,边看注释。
2.试讲每首诗的意思。
3.把不懂得诗句画出来。
一、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二、学习《塞下曲》1.解题,介绍作者:《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
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
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1/ 读诗句。
2/ 小结三、作业:1.抄古诗。
2.练习朗读课文,背、默《塞下曲》。
学习《示儿》1.介绍作者、背景。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坚持抗战,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立志要为国家献身。
古诗四首教案
古诗四首教案第1篇:古诗四首教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
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设想:这四首诗都表达了每位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味诗中的爱国深情。
课前学习: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四人一小组,组长分配任务。
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诵)教学流程:一.新课切入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
(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二.听诗中的深情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三.说诗的故事1.说诗人与诗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
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古诗四首教学教案课文说明:本课选编了唐(送孟浩然广陵)李白和(出赛)。
王昌龄;宋(泊船瓜洲)各安石和(秋夜交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各两首古诗。
诗人在古诗中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思乡之情以及忧民的爱国之情。
(一)教学目标1认真看注解,正确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2观察*图,想象诗中的意境。
3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认真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意思。
结合观察*图,想象诗中的意境。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四首》,具体章节为:《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每首诗的作者背景、诗歌意境、韵律特点以及关键词语的解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意境和韵律特点。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四首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教学重点: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以及作者的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诗歌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静夜思》,解释关键词语,分析诗歌意境和韵律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当堂完成四首诗歌的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1)作者背景(2)诗歌意境(3)韵律特点(4)关键词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四首诗歌。
(2)翻译《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3)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课本附录。
(3)示例: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理解2. 关键词语的解释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意境的理解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古诗四首》创新教学设计
译诗参考: 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时 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 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 都插不住了。 5.学生再读全诗。 (通过反复朗读,结合自学,初步理解诗人情感) (二)文本赏析 (以提问、讲解、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解决) 1. 本诗是在什幺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幺样的思想感情?(提醒学生结合 文中注释 1)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 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 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2.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讨论,教者点拨)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三>语文>初三语文教案
《古诗四首》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春望》《泊秦淮》这两首诗,初步具备鉴赏诗歌的能力。 2.反复朗诵诗歌,合作探究。 3.学习诗人深沉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人忧国忧民之情感。 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探究。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 1400 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 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今天,让我们走近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二、检查预习《春望》和《泊秦淮》 1.指名学生朗读两首诗歌。 2.其他同学指正有没有字音读错,节奏是否正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的要素,并能抓住要素品读小说。 2.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教科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科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科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诗四首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四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教法:读中领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
春草怀恋家乡望乡。
教科版四年级上学期——《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学期——《古诗四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对古诗中于一枝红杏中的一有所了解。
4 借助拓展阅读,积累相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对古诗中于一枝红杏中的一有所了解。
【教学难点】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对古诗中于一枝红杏中的一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品读诗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用字准,意境丰富的特点。
3在推敲比较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句对接-----幻灯片出示上句或下句(),学生对出,然后屏幕文字出示答案。
内容: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花的诗句、描写杏花的诗句。
2提问:比较一下,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点。
3小结导语: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春天总是给人以无限遐想,无限希望,因此,古诗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很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4 即便是我们这些现代人,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歌颂它,赞美它。
5出示一段描写春天的句子。
(名句)
6同是描写春天的句子,你更喜欢古诗呢,还是更喜欢现代文呢?给个理由好吗?
7确实如此,古诗有古诗的魅力,现代文有现代文的风采。
读一篇文章。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最新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最新教案诗四首梅花教学要求: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教学步骤: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
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
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第一、二句。
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
④朗读体会。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
第三、四句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
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
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二、学诗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
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坚劲立根东西南北风三、体情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教案《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课文说明:第一课收录了《塞下曲》、《春望》《示儿》《前出塞》四首诗。
《塞下曲》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
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
《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
4.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教学时间:3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
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
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
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2.古诗四首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
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第一、二课时初读课文1.边读诗句,边看注释。
2.试讲每首诗的意思。
3.把不懂得诗句画出来。
一、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二、学习《塞下曲》1.解题,介绍作者:《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
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
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四年级上优质教案古诗四首[部编]教案完整版
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诗人?你对这些诗人了解多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首先学习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板书诗题)2.读诗题。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塞”是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出塞”是出征到边界的意思。
)3.课件出示边塞图片。
你想去边塞看看吗?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4.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王昌龄简介。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后,教师指名读并纠正读音。
2.学生读,师范读。
3.师作手势,学生读。
4.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5.指导书写。
重点字指导:“塞”“秦”。
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
1.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1)学生听课件中的音频范读。
(2)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2.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3.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1)在这两句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
(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回来。
)(3)交流反馈:“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在说两件事,其实说的是一件事,明月是秦汉时代的,边关也是秦汉时代的。
(4)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
它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基本形式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是说两件事,实则是这两个部分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6)指导体会诗人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四首》教学设计资料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
4.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教学时间:
3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重点是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
这个训练从预习开始,学生要认真思考预习题的要求与内容。
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要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要动手查找字典,在重点字词旁作注释,写写自己的理解、体会。
更要动口回答问题,出声朗读,背诵课文等。
2.古诗四首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
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第一、二课时
初读课文
1.边读诗句,边看注释。
2.试讲每首诗的意思。
3.把不懂得诗句画出来。
一、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
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
3.指名读。
二、学习《塞下曲》
1.解题,介绍作者:《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
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
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
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1/ 读诗句。
2/ 小结三、作业:
1.抄古诗。
2.练习朗读课文,背、默《塞下曲》。
学习《示儿》
1.介绍作者、背景。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坚持抗战,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立志要为国家献身。
青年时期,他读兵书,学武艺,为参加收复祖国河山,抵御敌人做好了准备。
中年以后,他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向宋高宗提出很多振国的主张和建议,但从来不被采纳,反遭到迫害,最后被朝廷免职,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
他回乡后,一直忧国忧民,时刻不忘收复中原,洗雪国家耻辱,挥笔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歌,对鼓舞人民抗战的斗志起着积极的作用。
他临终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祖国领土的完整。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
示儿:给儿子们看。
诗人怀着至死不见中原统一的遗憾,借对儿子遗嘱叙述了自己一生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
2.逐句讲解:
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没有亲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3.默读《示儿》,想想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画句子。
(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
2/ 体会情感:《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4.练习背诵。
一、学习《春望》。
1.介绍作者和背景。
作者是大诗人杜甫。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元月,京城长安沦陷。
不久杜甫听到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报国心切,只身投奔灵武,不幸中途被叛军俘虏,解送到沦陷
的长安。
这首诗就是在长安的所见所感。
春望:就是在春天远望的意思。
2.逐句讲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
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由于感慨时局,伤怀国事,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使人流泪,因为身陷敌手,远离家人,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是听了不是使人高兴,而是使人惊心。
烽火连天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争已经连续经过了两个阳春三月,由于战乱,家里已久无音信,一封家书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由于过度的忧愁,使我满头的白发越搔越少,简直快要插不住一支簪子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的感情,充满了爱国情怀。
学习《前出塞》
1.介绍背景。
作者杜甫,《出塞曲》是古代歌曲的题目,内容和《塞下曲》一样,大多是写边境上士兵的战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
这里选的是杜甫《前出塞》之六。
杜甫是用士兵的口气写这首诗。
2.逐句讲解。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拉弓就应当拉强硬的弓,用箭就应当选用长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要射敌人,先得射中敌人骑的战马:马射中了敌人也就摔下去了;要捉敌人,先要捉敌人的头儿:头头被捉住,敌人就会溃退、投降。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诗句意思: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也都有自己的边境。
如果能制止敌人的侵扰就行了,难道打仗就在于多杀伤些人吗?
思考: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诗人是怎样把这一意思有力地表现出来的?使人通过反诘的语气,把这一意思有力地表达出来的。
3.背诵古诗。
课后小结::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读课文要动脑、动口、动手,本课是四首古诗,更能体现出读的重要性。
1.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多读、善读,带着感情读,反复体会词句的意义和情味,使知和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1.以读激情,以读悟文。
引导学生们弄清全诗的意思,诗句之间的联系后,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读议结合,以读激情,以情捂文,使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水到渠成的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