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九上课外古诗后四首教案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二)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二)全部教案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阅读《行香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要点。
2、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
3、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4、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歌之美。
2、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诗句很多,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学生回答)(通过学生的举例,感受诗人笔下的春天,将学生带入春的意境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起始,它象征着生命勃发、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行香子》跟随秦观走进他的春天。
(打开书,教师范读)二、诵读诗歌,整体感受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之美。
2、以歌入境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都与音乐有关。
可以合于音乐而歌唱,故又称曲、曲子、曲子词、诗余等。
在宋代以小曲唱出来的它是什么样的美妙声音,今天的我们当然无从知晓,但《经典咏流传》用我们的方式将它吟唱。
请听:(音频播放《行香子》)(以歌唱的形式将学生带入诗歌美的意境中)追问:在这样的吟唱中你感受到怎样的一个春天?(整体感受诗歌内容)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笔下春天之美。
古诗词朗诵注意事项:(1)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2)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4、学生根据以上提示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停顿、节奏及语调。
5、个别同学展示朗读,同学老师点评。
(可小组读、个别读、吟唱)三、赏读诗歌,体味醉美春天1、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明确:上阕景物有:树、村庄、水、池塘、小园、桃花、李花,菜花下阕景物有:围墙、茅堂、青旗、流水、桥、莺儿、燕儿、蝶儿2、请一位同学配乐朗颂诗歌,请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将这些意象串联展现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部编人教版九上课外古诗词(《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教案
课题:《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咏月诗词大比拼(出示一轮明月图片)师: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怀远,望月诉情。
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二、诵读古诗1、师生共同板书诗题,读题。
2、指名读题,要求读准诗题每一个字音,读出诗题的节奏。
3、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4、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三、诵读第二环节:原汁原味地读师: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要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
诗有它的平仄规律,我们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就能读出一定的味道。
1、教师范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两遍,让学生体会两遍的不同,并感受哪一遍更有味道。
2、指导学生按平仄的读音规律(平长仄短)来读诗。
四、诵读第三环节:入情入境地读1、学生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和背景介绍了解诗的大意。
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一个问题:诗中,杜甫的“身”在哪里?何以见得?第二个问题: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何以见得?3、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诗意。
问题:舍弟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身在他乡杜甫舍弟心忆对方4、师:是呀,正是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让杜甫在月夜之下如此忆舍弟、忆舍弟。
让我们带着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杜甫那颗思乡思亲的心。
(学生齐读。
)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诗境。
师:(音乐)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杜甫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请仔细听老师朗读,认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了……依据学生回答,师相机总结:你们看到了杜甫或彷徨在戍鼓楼下,或追寻在边秋的古道上;听到了鼓声、雁声;甚至有同学看到了杜甫深夜思念弟弟辗转于床上,看到了杜甫寒夜批衣望月……此刻,在杜甫的心中有的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部编版九上语文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部编版九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2.采用诵读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学习《月夜忆舍弟》【教学过程】一、解读文题,了解背景1.解读文题师:同学们,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学习诗人如何匠心独运地表达这份深挚的情感。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预设: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诗人想起他的弟弟。
教师补充: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舍妹、舍侄。
题目中的“舍弟”就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2.了解背景课件出示: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
杜甫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设计意图】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
读背景,知文识人,有助于下一个板块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
解题,了解“舍弟”一词属于谦辞,复习古代的称谓,也能初步感受诗人所写之情。
二、描绘诗境,感悟诗情1.诵读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师:同学们,秋夜本来是美好的,但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诗人在秋夜又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心朗读,展开想象,描述看到的内容。
(1)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分组诵读—指名诵读)。
(2)想象描述。
(3)学生分享。
预设:生1:我看到了杜甫彷徨在城墙边,望着天上的月儿,泪水涟涟。
我听到,边防驻军的鼓声在夜空回荡,悠远又寂寞。
生2:恰逢白露时节,杜甫披着衣服走出小院,月光照着几个匆忙赶路的行人,他们是那样的瘦弱和疲惫。
孤雁悲戚的叫声划过天际,边防驻军的鼓声一声声敲击着诗人的心。
教师点拨:同学们靠丰富的想象和真情走进诗人的生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观刈麦》《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雁门太守行》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古诗文篇目的学习要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主。
课外古诗词二十首中有三首在课标内,分别是《观刈麦》《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雁门太守行》3.中招考点几年,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
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但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很陌生。
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
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
二、学习目标1.能说出重点词语意思并能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能总结出“古诗文默写”的答题方法。
2.能说出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主旨情感”的答题方法。
3.能说出古诗文“品味炼字”的答题方法。
三、评价任务1. 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重点词语意思并能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能总结出“古诗文默写”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反复诵读,能说出诗歌大意及主旨,能总结出古诗文阅读考点“主旨情感”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味诗句中关键字的表达效果,能说出古诗文阅读考点:“品味炼字”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选入了多首经典的古诗词,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册书中的诗词既有唐代大家的豪放派作品,也有宋代词人的婉约派佳作。
这些诗词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和情感抒发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课业压力大、学习任务重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所选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意境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词朗诵、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意境的学习氛围。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朗诵教学法:通过诗词朗诵,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词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同时,播放与诗词相匹配的音乐,营造氛围。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上课外古诗词后四首(部编教材,精品课件)
咸阳城东楼许浑走近作者许浑,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写作背景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诵读诗歌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诗歌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
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诗歌赏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
“蒹葭”,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两句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这两句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
部编 九上课外古诗后四首教案
课外古诗四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迁移练习第一课时学习要点:学习《咸阳城东楼》《无题》一、学生展示:1、《咸阳城东楼》简介:《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2、无题诗古人的代表非李商隐莫属,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全唐诗》中共收入了十六首,另外,还有许多诗以篇首或句中二字标题,如《锦瑟》、《为有》、《碧城》等。
二、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个读,赛读。
2、交流阅读感受。
三、课堂提升:学习《咸阳城东楼》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
明确: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2、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明确: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3、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明确: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新部编九上最后课外诗词 后四首
• 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 么? •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 “欲说还休”?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 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案见《全解》74——75页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 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思考句中叠句的作用。
• 思路:大意+写法+效果(对象特点+情感) • (大意)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 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形象 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也暗喻 唐王朝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局面。(以自 然界的变化喻社会的大变动 )后人多用于重 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 句。
3、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思路:大意+写法+效果(对象特点+情感) • 过去的秦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 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或从“视听结合”的 角度分析也可),强调了秦苑、汉宫的荒 废,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 古”,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 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_____________展 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 色彩明丽 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意思对即可)
•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 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 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表现了词人 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困难,离别时也更加痛苦,又兼暮春时 节,春风无力,百花凋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 流泪。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凉。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 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总 1 课时授课人主备教师设计思路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3.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自学自学活动:熟读四首古诗,扫清朗读障碍;自行了解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自学质疑:我的问题是:。
课上研学一、自学反馈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诗作收入《丁卯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晚唐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
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能,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3卷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激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二、聚焦问题1.四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四首诗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别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传达给读者的?三、研究分享【自主学习】1.诗歌的主要内容是?用自己的语言将作者所写的内容、画面复述出来。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4.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这四首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月夜忆舍弟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谁吗?预设:杜甫(出示课件4)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诗人。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为“诗圣”。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因此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2.诗歌背景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背景吧。
预设:(出示课件6)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客居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下面我们把诗歌疏通一下,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停顿。
)朗读提示: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诗歌大意。
)(出示课件7)月夜忆舍(shè)弟①杜甫戍(shù)鼓②断人行③,边秋一雁声。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熟练背诵默写诗词。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
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朗读诗词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诗句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赏析诗词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
部编人教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词四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词四首》教案12词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
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
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
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
九上课外古诗词(后四首)
国家 忧国忧民
一个“尽”字概括了词人一生众多的艰难 辛酸.
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 他想说却又不说了?(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 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 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 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与流水,鬓发苍 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怀才不 遇,知音难觅)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 这 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
• 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 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 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 “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地 安静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
• 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 句式,轻快流畅。
• 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
青鸟殷勤为探看。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诗歌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内。容: 惜别之苦
点明季节:暮春 环境:百花凋谢
赏析: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用“百花残”这一景物,渲染了 离别的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 别离伤感之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内。容:爱情忠贞
巧
“丝” ,谐音“思”,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用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内容:别后的担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之苦,头发 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 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寒 冷,传达出女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这两句虚写,想象女主人公别离
后的生活,道尽相思的悲苦和无奈。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内容。:强作宽慰之语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咸阳城东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诗人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
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著有《丁卯集》。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
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夕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设计意图】解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背景,这是理解诗歌的三个基础要素。
通过这三个要素,学生对诗人和诗歌有了一个整体印象,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熟读古诗,明白诗意1.读通顺,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学生自主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预设:蒹葭..(tīnɡzhōu)绿芜.(wú)秦苑.(yuàn)..(jiānjiā)汀洲2.找意象,明确特点,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句意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古诗词,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教材提供注释以及阅读提示,意在教会学生自读诗歌,提高其审美及鉴赏等能力。
准备:借助注释和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课外古诗词四首,初步感知诗作内容。
【教学目标】1.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及大致内容。
2.分析作品的意蕴。
3.学会用“抓诗眼”“读名句”的方法鉴赏古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诗词的王国,无数的诗词歌赋或率真或含蓄,或豪放或婉约,伴随我们一路成长,平仄不能忘,经典永流传。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走进课外古诗词四首,一起感受行行阕阕间的诗情雅韵。
二、诗之韵1.同学们已借助注释和自读提示完成了预习,初步感知了这四首诗词的内容,老师提供了一支曲子(凤凰传奇无歌词版本《行香子》),请大家根据自己对四篇作品的理解,为这支曲子挑选你认为最匹配的诗词,并简述原因。
明确:乐曲有惬意闲适之感,《行香子》最为合适,因为这篇作品描绘的是游春赏春之乐。
2.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作品,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篇作品的感情基调。
预设:《咸阳城东楼》惆怅无奈;《无题》苦闷忧伤;《行香子》愉悦轻快;《丑奴儿》深沉蕴藉。
(可一起配乐朗读《行香子》)总结:诗词作品大多用词简练,注重平仄对应,加之用韵等音律追求,所以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美,和谐悦耳。
更重要的是,极少的文字蕴含最丰富最细腻的情感,吟诵之余,揣摩品味,余韵悠长。
三、诗之同刚才的活动中,大家已经将这四首诗分了类:《咸阳城东楼》《无题》《丑奴儿》抒发愁情,忧伤惆怅;《行香子》抒写乐情,游春赏春之喜悦欢快。
这是从作品表达的不同情感类别来划分的,但分类不止一个标准,请按照你的想法,为这四首作品分类。
提示:形式可以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1.从体裁来说,《咸阳城东楼》《无题》为诗,七言律诗;《行香子》《丑奴儿》为词,宋词。
2.从诗作涉及的季节来看,《咸阳城东楼》《丑奴儿》为秋季;《无题》《行香子》为春季。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一)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2.培养朗诵能力。
3.积累羁旅诗相关知识。
4.掌握羁旅诗相应的赏析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学会羁旅诗相应的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羁旅诗相应的赏析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铺垫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的一颗明珠,历史上的佳作更是灿若星河。
在座的同学们一定也掌握了不少诗词名篇,那么,我们来一场温故知新的诗词大抢答,同学们敢迎战吗?通过四首学过的诗词的回顾引出——羁旅诗。
下面就以《商山早行》为例来了解一下羁旅诗。
展示羁旅诗的概念: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情感的诗歌。
明确学习目标1、知人论诗,整体感知,读懂诗意。
2、深入理解,赏析诗歌,领会情感,学习方法。
一、犹抱琵琶半遮面——了解作者温庭筠,代、。
本名,字,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其他方面由同学补充)写作背景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明确两点:1.作者认为杜陵是故乡2.宦游表明作者仕途之路不顺二、与君山中初相逢——读一读、译一译1、初读,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节奏3、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
4、全班齐读。
5、结合注解翻译诗歌。
三、淡妆浓抹总相宜——赏你之妙赏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2.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补充)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檞树很多。
檞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3.首联“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4.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2024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sàn
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月夜忆舍弟》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 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自学指导一
朗读四首古诗,说说编者为何把这四首放在一起?(提示: 比较这四首诗的思想感情,是否有共同点?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你会选择哪个字?有什么依据? )
1、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漟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
刘长卿(?- 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昌黎先生集》。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当堂训练
古诗词默写
布置作业
熟读古诗,用正楷字体把每首古诗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学会解锁古诗里的景语密码。2、背诵、默写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迁移练习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学习《咸阳城东楼》《无题》
一、学生展示:
1、《咸阳城东楼》简介:《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2、无题诗古人的代表非李商隐莫属,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全唐诗》中共收入了十六首,另外,还有许多诗以篇首或句中二字标题,如《锦瑟》、《为有》、《碧城》等。
二、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个读,赛读。
2、交流阅读感受。
三、课堂提升:
学习《咸阳城东楼》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
明确: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2、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明确: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3、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明确: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4、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明确: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5、背诵全诗。
学习《无题》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
明确: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诗句四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归纳。
明确:本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3、概括归纳本诗主旨?
明确:本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了两个爱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又彼此思念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赞颂。
四、背诵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行香子》《丑奴儿》
一、学生展示:
1、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词人。
他的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2、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
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
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
二、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个读,赛读。
2、交流阅读感受。
三、课堂提升:
学习《行香子》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
明确: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
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2、简单语言归纳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首联: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
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
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
3、赏析诗歌的写作视角。
明确: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
“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
“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名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
“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
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
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
“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
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
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4、背诵诗歌。
学习《丑奴儿》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
明确: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2、此词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经历,说说你对下片的理解。
明确: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
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4、归纳全诗主旨及其写作手法。
明确: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背诵两首词并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