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E(J) = hν(Hz)=hc/λ (h为普朗克常数6.6256×10-34J· )——普 s
朗克公式
电磁波可用以下波参数来表征
周期(T):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间某一 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单位:S(秒) 频率(ν):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某一点 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即单位时间内电磁场振 动的次数。单位:Hz (赫兹) 波长(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直线距离。 单位:米、埃、纳米等。 波数(σ):每厘米长度内含有的波的数目,即 波长的倒数。单位:K (Kayser)
光(一次光)
能量
原子,离 激发 原子*, 离 子*,分子* 子,分子
基态 激发态 发射 荧光(二次光)
产生的辐射通称为发射光谱,以 辐射能对辐射频率或波长作图可得到 发射光谱图
原子、离 子、分子
基态
(四)吸收光谱
M h 吸收辐射能量 M * 基态 光 激发态
吸收光谱
当辐射通过气态、液态或透明的固态物质时,物 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将吸收与其内能变化相对 应的频率辐射,由低能态或基态过渡到较高的能 态。这种由于物质对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 光谱,称为吸收光谱,常为一些暗线或暗带。
电磁 辐射
热 原子、离 吸收 原子*、离 原子、离 子、分子 子*、分子* 或荧光 子、分子 能量 基态 激发态 基态 光
干涉:当频率相同、振动相同、周相相等或周相 差保持恒定的波源所发射的相干波互相叠加时, 会产生波的干涉现象。通过干涉现象,可以得到 明暗相间的条纹。
衍射:光波绕过障碍物而弯曲地向它后面传播的 现象。 3、描述参数: 波长λ、频率ν、速度,三 者的关系为 C(cm/s) = λ(cm)ν(Hz)
电磁波的粒子性 光是由“光微粒子”(光量子或光子)所 组成,光量子的能量与波长有关
朗克公式
电磁波可用以下波参数来表征
周期(T):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间某一 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单位:S(秒) 频率(ν):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某一点 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即单位时间内电磁场振 动的次数。单位:Hz (赫兹) 波长(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直线距离。 单位:米、埃、纳米等。 波数(σ):每厘米长度内含有的波的数目,即 波长的倒数。单位:K (Kayser)
光(一次光)
能量
原子,离 激发 原子*, 离 子*,分子* 子,分子
基态 激发态 发射 荧光(二次光)
产生的辐射通称为发射光谱,以 辐射能对辐射频率或波长作图可得到 发射光谱图
原子、离 子、分子
基态
(四)吸收光谱
M h 吸收辐射能量 M * 基态 光 激发态
吸收光谱
当辐射通过气态、液态或透明的固态物质时,物 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将吸收与其内能变化相对 应的频率辐射,由低能态或基态过渡到较高的能 态。这种由于物质对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 光谱,称为吸收光谱,常为一些暗线或暗带。
电磁 辐射
热 原子、离 吸收 原子*、离 原子、离 子、分子 子*、分子* 或荧光 子、分子 能量 基态 激发态 基态 光
干涉:当频率相同、振动相同、周相相等或周相 差保持恒定的波源所发射的相干波互相叠加时, 会产生波的干涉现象。通过干涉现象,可以得到 明暗相间的条纹。
衍射:光波绕过障碍物而弯曲地向它后面传播的 现象。 3、描述参数: 波长λ、频率ν、速度,三 者的关系为 C(cm/s) = λ(cm)ν(Hz)
电磁波的粒子性 光是由“光微粒子”(光量子或光子)所 组成,光量子的能量与波长有关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ES)
光学分析概论:
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 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
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1854年,阿尔特提出光谱定性分析的概念。
焰色反应及离子的鉴定: Cu2+Ba2+ Sr2+ 猩红
辐射跃迁:
X * X E(h ) : 光谱的记录
E=E2 E1 h h c 或= hc
E
h 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c 为光速(2.997925×1010cm/s)
① 量子化———— 线光谱 ② 光谱选律———— 元素的特征性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二、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
方法:(1)看谱分析法 (2) 摄谱分析法 (3)光电直读光谱法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4、仪器装置
光谱分析仪组成: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摄谱仪、检测系 统。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一、光源
1、光源的作用: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和 激发跃迁而产生电磁辐射。
2、对光源的要求:光源常常对光谱分析的检出限、灵敏度 及准确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光源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A、有足够的激发温度,适合不同含量的元素分析。高灵敏 度的保证; B、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准确度的保证; C、光谱背景浅,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耐用,适应性 强。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二、 分析过程
1、 样品的蒸发(原子化)与激发 2、 光谱的获得和记录 (1)分光: 将激发态原子所产生的光辐射经过色散,得到
按波长排列的光谱。 (2) 摄谱: 将获得的光谱记录在相谱上。 3、 光谱的检测
光学分析概论:
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 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
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1854年,阿尔特提出光谱定性分析的概念。
焰色反应及离子的鉴定: Cu2+Ba2+ Sr2+ 猩红
辐射跃迁:
X * X E(h ) : 光谱的记录
E=E2 E1 h h c 或= hc
E
h 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c 为光速(2.997925×1010cm/s)
① 量子化———— 线光谱 ② 光谱选律———— 元素的特征性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二、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
方法:(1)看谱分析法 (2) 摄谱分析法 (3)光电直读光谱法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4、仪器装置
光谱分析仪组成: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摄谱仪、检测系 统。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一、光源
1、光源的作用: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和 激发跃迁而产生电磁辐射。
2、对光源的要求:光源常常对光谱分析的检出限、灵敏度 及准确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光源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A、有足够的激发温度,适合不同含量的元素分析。高灵敏 度的保证; B、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准确度的保证; C、光谱背景浅,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耐用,适应性 强。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二、 分析过程
1、 样品的蒸发(原子化)与激发 2、 光谱的获得和记录 (1)分光: 将激发态原子所产生的光辐射经过色散,得到
按波长排列的光谱。 (2) 摄谱: 将获得的光谱记录在相谱上。 3、 光谱的检测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知识分享
Aij —两个能级间跃迁概率; νij —发射谱线的频率; T—激发温度(T);
Ei—激发电位(J或eV)。
Iij
gi g0
AijhijN0ekEiT
原子发射光谱 法定量的依据
基态原子密度(N0):Iij正比于N0,N0正比于浓度。
激发电位(Excitation potential)
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成负指数关系。在温度一定时,激发 电位越高,处于该能量状态的原子数越少,谱线强度越小。 激发电位最低的共振线通常是强度最大的线。
目前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DC arc)、交流电 弧(AC arc)、高压火花(electric spark)及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ICP)。
1. 直流电弧
优点:电极头温度相对比较高(4000至7000K,与 其它光源比),蒸发能力强、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
缺点:放电不稳定,且弧较厚,自吸现象严重,故 不适宜用于高含量定量分析,但可很好地应用于矿石 等的定性、半定量及痕量元素的定量分析。
微波光谱法
4×10-7~4×10-10 核磁共振波谱法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核能级跃迁 X射线 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光学光谱区
(10nm-1000 μm)
紫外光 可见光
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红外光 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
微波 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 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2.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就称光谱。
光谱区域 γ射线 X射线 远紫外光 近紫外光
光 可见光 学 近红外光 区 中红外光
远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波长 5~140pm 10-3~10nm 10~200nm 200~380nm 380~780nm 0.78~2.5μm 2.5~50μm
Ei—激发电位(J或eV)。
Iij
gi g0
AijhijN0ekEiT
原子发射光谱 法定量的依据
基态原子密度(N0):Iij正比于N0,N0正比于浓度。
激发电位(Excitation potential)
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成负指数关系。在温度一定时,激发 电位越高,处于该能量状态的原子数越少,谱线强度越小。 激发电位最低的共振线通常是强度最大的线。
目前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DC arc)、交流电 弧(AC arc)、高压火花(electric spark)及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ICP)。
1. 直流电弧
优点:电极头温度相对比较高(4000至7000K,与 其它光源比),蒸发能力强、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
缺点:放电不稳定,且弧较厚,自吸现象严重,故 不适宜用于高含量定量分析,但可很好地应用于矿石 等的定性、半定量及痕量元素的定量分析。
微波光谱法
4×10-7~4×10-10 核磁共振波谱法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核能级跃迁 X射线 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光学光谱区
(10nm-1000 μm)
紫外光 可见光
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红外光 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
微波 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 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2.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就称光谱。
光谱区域 γ射线 X射线 远紫外光 近紫外光
光 可见光 学 近红外光 区 中红外光
远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波长 5~140pm 10-3~10nm 10~200nm 200~380nm 380~780nm 0.78~2.5μm 2.5~50μm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光栅的参数
光栅的特性可用色散率和分辨率来表征。
光栅的角色散率可通过对光栅公式求导得到:
d n d d cos
其中dθ/dλ:入射角对波长的变化率,即光栅的角色散率; d:光栅常数; n:光谱级数。
当θ很小且变化不大时,cosθ≈1,光栅的角色散率决定于
光栅常数d和光谱级数n,为常数。因此光栅光谱是均排光
凹面光栅与罗兰圆
多道型光电直读光度仪多采用凹面光栅。凹面光栅既具有
色散作用也起聚焦作用(凹面反射镜将色散后的光聚焦)。
罗兰圆:Rowland发现在曲率半
径为R 的凹面反射光栅上存在着 一个直径为R的圆,不同波长的
光都成像在圆上,即在圆上形成 一个光谱带. 因此,将直读光谱 仪的出射狭缝做在凹面光栅的罗 兰圆上。
达到一定值时,放电盘G1击穿;G1-C1-L1构成振荡回路,产 生高频振荡;
(2) 振荡电压经B2的次级线圈升压到10kV,通过电容器C2 将电极间隙G的空气击穿,产生高频振荡放电;
(3) 当G被击穿时,电源的低压部
分沿着已造成的电离气体通道,通
过G进行电弧放电;
(4) 在放电的短暂瞬间,电压降
低直至电弧熄灭,在下半周高频再
ICP-AES
光电直读是利用光电法直接测定光谱线的强度。 两种类型:多道固定狭缝式和单道扫描式。
单道扫描式是转动光栅进行 扫描,在不同时间检测不同 谱线; 多道固定狭缝式则是安装多 个出射狭缝和光电倍增管, 同时测定多个元素的谱线; 全谱直读光谱仪可同时测定 试样中165-800nm波长范围 内的元素的所有谱线,对其 进行分析。
(3) 光电流∝原子光谱的强度,与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7.4 光谱定性分析 定性依据: E = hν = h c /λ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2007级)
带状光谱
连续光谱
四、光学分析过程:
(1) 能源提供能量
(2) 能量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
(3) 产生被检测的讯号 (4) 讯号的检测 围绕着四个过程及仪器组成部件的作用原理来学习。 (光源、分光系统、吸收池、光电转换器、记录系统)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AES
(1)灵敏度较差,噪音较大,不适
合痕量分析;
(2)电火花仅射击在电极的一个小 点上,仅适合于组成均匀的试样。
(四) 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指电离了的但在宏观上呈电中性的物质。
1、等离子体光源的形成类型
(1)直流等离子体 (direct currut plasmajet,DCP) 弧焰温度高 8000-10000K,稳定性好,精密度接近ICP;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识别元素的特征光谱 利用谱线的强度来测 定元素含量
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
一、仪器设备 二、光源
三、光谱仪
四、检测系统
一、
仪器设备
原子发射光谱仪组成: 光源、分光系统(光谱仪、摄谱仪)、观测系统;
二、光源
作用:为试样的气化原子化及激发提供能源; • 直流电弧 • 交流电弧 • 高压电火花 • 等离子体 电弧发射光谱仪 电火花发射光谱仪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基态
激发态
受外界能量作用,原子与高 速运动的气态粒子和电子相 互碰撞而获得能量,使原子 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 更高的能级
原子处于稳定状态, 它的能量最低
基态
10-8s
激发态
E 原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基态或其他较低的能级
的过程,将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这种能量以一定波
仪器分析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摄谱法原理 ⑴ 摄谱步骤
安装感光板在摄谱仪的焦面上
激发试样,产生光谱而感光
显影,定影,制成谱板 特征波长—定性分析 特征波长下的谱线强度—定量分析
⑵ 感光板 玻璃板为支持体,涂抹感光乳剂(AgBr+明胶+增感剂) 感光:
2AgX+2hυ→ Ag(形成潜影中心)+X2
OH
O
显影: 对苯二酚
乳剂特性曲线:
感光板的反衬度
以黑度S与曝光量的对数lgH作图 在正常曝光部分:
γ
S lg H lg H i lg H i
α
乳 剂 特 性 曲 线
S lg( It ) i
Hi为感光板的惰延量
谱线黑度与辐射强度的关系:
S lg( It ) i
定量分析中,更主要是采用 内标法,测量分析线对的相 对强度
磁辐射,通过测定其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不涉及能级跃迁,物质与辐射作用,使其传播方 向等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利用这些改变进行分析 的方法
光分析法
非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
圆 折 二 射 色 法 性 法
X 射 干 线 涉 衍 法 射 法
原子光谱分析法 旋 光 法
X 射 线 荧 光 光 谱
分子光谱分析法
分 子 荧 光 光 谱 法 分 子 磷 光 光 谱 法 核 磁 共 振 波 谱 法
e. 波长尽可能靠近
(3) 摄谱法中的内标法基本关系式
• 摄谱法中谱线黑度S与辐射强度、浓度、曝光时间 、感光板的乳剂性质及显影条件有关,固定其他 条件不变,则感光板上谱线的黑度仅与照射在感 光板上的辐射强度有关
i0 S lg i
i0 未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i 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硫代硫酸钠(海波)
Na3Ag(S2O3)2 Na5Ag3(S2O3)4
(3)乳剂特性曲线
A.曝光量(H) 与照度(E)的关系
i
i0
i0 B.黑度(S) S log i
i0 未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i 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C.黑度(S)与曝光量(H) 的关系
黑度(S)与曝光量(H) 的关 系难以用一般的数学公式描述。
2.非光谱分析法: 不涉及光谱的测定,即不涉及能级的跃 迁,而主要是利用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 作用。 这个相互作用引起电磁辐射在方向上的 改变或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利用这些改变 可以进行分析。 如:折射法、比浊法、旋光法等。
§7-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概述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
3. 最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 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 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 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4. 原子线、离子线 原子线(Ⅰ) :原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 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M* M (I) 离子线(Ⅱ,Ⅲ) :离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 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M+ * M+ (Ⅱ) ; M2+* M2+ (Ⅲ)
(1)
Ei —激发电位 T —温度K E0
Na 32S1/2 g0=2J+1=2
5889.96 Å 5895.93 Å 平均:5893 Å E = 3.37 10-19J T=2500K: Ni/ N0 = 5.7210-5 T=7000K: Ni/ N0 = 0.031
在0 i 两能级间跃迁,谱线强度可表示为:
N0=(1-)Nt
——电离度
Na3Ag(S2O3)2 Na5Ag3(S2O3)4
(3)乳剂特性曲线
A.曝光量(H) 与照度(E)的关系
i
i0
i0 B.黑度(S) S log i
i0 未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i 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C.黑度(S)与曝光量(H) 的关系
黑度(S)与曝光量(H) 的关 系难以用一般的数学公式描述。
2.非光谱分析法: 不涉及光谱的测定,即不涉及能级的跃 迁,而主要是利用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 作用。 这个相互作用引起电磁辐射在方向上的 改变或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利用这些改变 可以进行分析。 如:折射法、比浊法、旋光法等。
§7-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概述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
3. 最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 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 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 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 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4. 原子线、离子线 原子线(Ⅰ) :原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 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M* M (I) 离子线(Ⅱ,Ⅲ) :离子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 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M+ * M+ (Ⅱ) ; M2+* M2+ (Ⅲ)
(1)
Ei —激发电位 T —温度K E0
Na 32S1/2 g0=2J+1=2
5889.96 Å 5895.93 Å 平均:5893 Å E = 3.37 10-19J T=2500K: Ni/ N0 = 5.7210-5 T=7000K: Ni/ N0 = 0.031
在0 i 两能级间跃迁,谱线强度可表示为:
N0=(1-)Nt
——电离度
第07章_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电弧的最大优点。
2018/3/22
龙岩学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 涂逢樟
缺点:放电不稳定,精密度差
阳极斑
样品
应用:矿物,难挥发试样,定性分析,半定量
2018/3/22
龙岩学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 涂逢樟
(2)交流电弧:
基本线路
T1 C1
T2
~220V
C2
G2
A
2018/3/22
龙岩学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 涂逢樟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原子光谱的产生(formation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a)
1.基态: 2.激发态: 3.激发电位: 4.电离:一级电离电位
离子的激发电位 。
2018/3/22
龙岩学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 涂逢樟
激发态不稳定(寿命10-8s) 要恢复原状,跃迁回基态 激发 E2 E1 E0 hn 发射
元素在光源中被激发并在跃 迁回基态时产生光辐射
光辐射
激发光源
分光系统
检测系统
2018/3/22
龙岩学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 涂逢樟
一、激发光源
1、作用:试样的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 如 : CaCl2(l)——CaCl2(s)——CaCl2(g)—— 解
离、原子化——Ca(g)+Cl(g)——激发——Ca*
中层:辅助气
内层:载气,引入样品
2018/3/22
龙岩学院 化学与材料学院 涂逢樟
工作原理:
(1)通气Ar(等离子气体)
(2)接通高频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形成交变磁 场,方向在管内为轴向; (3)引燃Ar气(用高频火花-点火),Ar被电离,产生 Ar+及电子;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原理。
当原子被加热到高温或者通过电子束轰击时,原子的外层电子将被激发到高能级。
这些激发态的电子会通过自发辐射返回基态,同时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子。
因为不同元素的电子构型不同,所以它们在激发和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光谱也是具有特定标志的。
通过测量元素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就可以确定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浓度。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主要的仪器设备包括光源、光谱仪和探测器。
光源用于激发样品中的原子,常用的激发方式有火焰、电弧和电感耦合等。
光源的选择取决于要分析的元素和样品的特性。
光谱仪用于分离不同波长的光,常见的光谱仪有光栅光谱仪、单色仪和干涉仪等。
探测器用于测量光谱的强度,常用的探测器有光电倍增管、CCD和光二极管等。
通过合理选择仪器设备和优化实验条件,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方面,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可以用于检测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重金属和有害元素,例如铅、汞和镉等。
在食品安全方面,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量元素,例如铁、锌、镁和钙等。
在药物研发和品质控制方面,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可以用于测定药品中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残留。
此外,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还可以用于矿石的矿物鉴定和地质样品的元素分析等。
总之,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元素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浓度。
它具有分析快速、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和地质矿产等领域。
随着仪器设备不断发展和完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Instrument Analysis 化学化工学院
33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 流I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开始时,管内为Ar气,不导电,需 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 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 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 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 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 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 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 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4
光谱法——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分子发生能级跃迁
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原子光谱、分子光谱、非光谱法 原子光谱(线性光谱):最常见的三种 基于原子外层电子跃迁的原子吸收光谱(AAS); 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荧光光谱(AFS); 基于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 X射线荧光光谱(XFS); 基于原子核与射线作用的穆斯堡谱。
稍低,适于低熔点金属与合金的分析; (3)稳定性好,重现性好,适用定量分析;
11:10
Instrument Analysis 化学化工学院
29
缺点:
(1)灵敏度较差
,但可做较高含量
的分析; (2)噪音较大;
11:10
Instrument Analysis 化学化工学院
30
由于高压火花放电时间极短,故在这一瞬间内通
26
3.高压火花
(1)交流电压经变压器T后,产生10~25kV的高 压,然后通过扼流圈D向电容器C充电,达到G的击 穿电压时,通过电感L向G放电,产生振荡性的火花
放电;
11:10
Instrument Analysis 化学化工学院
27
(2)转动续断器M ,2, 3为钨电极,每转 动180度,对接一次,
第七章 第八章原子发射和吸收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
(4) 检出限低。一般光源可达10~0.1μg﹒g-1(或μg﹒cm-3),绝
对值可达1~0.01μg。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检出限可
达ng﹒g-1级。 (5) 准确度较高。一般光源相对误差约为5%~10%,ICP相对误 差可达1%以下。 (6) 试样消耗少。
(7) ICP光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这样可测
特征谱线
{ 强度I:
波长λ: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影响谱线强度:
(1)激发电位---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是负指数关系, 激发电位愈高,谱线强度愈小,因为激发电位愈高, 处在相应激发态的原子数目愈少。
(2)跃迁概率---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在 符合选择定则的情况下,可向不同的低能级跃迁而 发射出不同频率的谱线;两能级之间的跃迁概率愈 大,该频率谱线强度愈大。所以,谱线强度与跃迁 概率成正比。
扰的最后线与灵敏线。
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 线----灵敏线 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 察到的几条谱线(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最后线
谱线的自吸和自蚀
自吸:原子在高温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被处在边 缘低温状态的同种原子所吸收的现象。
元素浓度高自吸严重时将谱线中心完全吸收--自蚀。
8-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样品转化为原子蒸气后,绝大部分处于基 态,光源发射的共振发射线通过原子蒸气,其 入射光强度为I0,产生共振吸收,透射光的 强度I与电磁辐射通过原子蒸气的宽度(即火 焰的宽度)L的关系(同有色溶液吸收电磁辐射 的情况完全类似)服从吸收定律。
共振线与吸收线
定元素各种不同含量(高、中、微含量)。一个试样同时进行 多元素分析,又可测定各种不同含量。
第07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2019/10/2
青岛大学 高翠丽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原子光谱的产生(formation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a) 1.基态:在正常的情况下,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它的能量是
最低的,这种状态称为基态。 2.激发态:当原子受到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原
到分析间隙G的击穿电压时, G的空气绝缘被击穿(空气电 离),产生高频正当放电, L2-C1-G。 d.当G的空气绝缘被击穿(空 气电离)时,电源的低压部 分便沿着已造成的电离气体 通道,通过G进行弧光放电, 放电回路为R2-L2-G。
2019/10/2
青岛大学 高翠丽
交流电弧
e.电当弧C熄1两灭端。的在电交压流降电低另至半维周持,电G弧重放新电被所击需穿要,的如最此低反数复值。时, ②. 特点:交流电弧是介于直流电弧和电火花之间的一种光源,
3.根据所得光谱图进行定性鉴定或定量分析。 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波长,故根据这些元素的特征
光谱就可以准确无误的鉴别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这
些光谱线的强度又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又可
利用这些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2019/10/2
青岛大学 高翠丽
第三节 光谱分析仪器
主要由光源、分光系统(光谱仪)及观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 高压电弧工作电压达2000~4000V,很少使用。
• 低压交流电弧工作电压一般为110~220V,设备简 单,应用较多。
交流电弧采用高频引燃装置引燃,电流密度比直流 电弧大,弧温略高于4000~7000K,光谱中出现的 离子线也稍多些。
a.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 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b. 分子光谱法:是由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 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 光谱。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
一、光分析法及其特点 optical analysi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 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电磁辐射范围:射线~无线电波所有范围;
相互作用方式: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等; 光分析法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析等方面具有其他方 法不可取代的地位;
或不同的荧光辐射,在与光源成90度的方向上,测定荧光强度进行 定量分析的方法。
4.分子荧光分析法
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 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5. 分子磷光分析法
处于第一最低单重激发态分子以无辐射弛豫方式进入第一三重激发
态,再跃迁返回基态发出磷光。测定磷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自旋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而裂分为磁量 子数不同的磁能级,吸收微波辐射后产生能级跃迁,根据吸收光谱可进行 结构分析 。
12.旋光法
溶液的旋光性与分子的非对称结构有密切关系,可利用旋光法研究 某些天然产物及配合物的立体化学问题,旋光计测定糖的含量。
13.衍射法
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结构,不同晶体具有不同衍射图。 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础,研究物质的内部组织 结构。
三个基本过程:
(1)能源提供能量; (2)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产生信号。
基本特点: (1)所有光分析法均包含三个基本过程;
(2)选择性测量,不涉及混合物分离(不同于色谱分析);
(3)涉及大量光学元器件。
二、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basic propertie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AES)
离子线
离子外层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 时发射的谱线称为离子线。 通常用Ⅰ表示原子线,用Ⅱ表 示一次电离的离子线,用Ⅲ表示二 次电离的离子线。
离 子 线 实 例
Na Ⅰ 589.592nm表示钠原子 的谱线; Mg Ⅱ 280.270nm表示一次 电离镁离子的谱线。
二、原子发射谱线的产生
由于被电、热能激 发而处在激发态的 原子极不稳定,很 快跃迁回较低能态, 若以光的形式释放 多余的能量,宏观 表现就是发射一定 频率的电磁波谱, 称为发射光谱。
常用的光源
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高压火花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焰炬
1、直流电弧:分析间隙(放电间隙)一般以两个碳
电极作为阴阳两极,试样装在下电极的凹孔内。直流
电不能击穿两电极,故要先通过两个电极接触来点弧。
直流电弧特点:
a)产生的谱线主要是原子谱线;
b)优点: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宜于进行定性分 析及低含量杂质的测定; c)缺点:电弧不稳—分析重现性差;弧层厚,自吸 严重;电极头温度较高,不宜于定量分析及低熔点 元素的分析。
电磁波可用下列波参数来描述:
d.波数σ—每厘米内波的数目,即单位距离中 极大值的数目。它等于以厘米为单位的真空 中波长的倒数, σ=1/ λ,单位为cm-1。 e.传播速度V—波在一秒钟内通过的距离。由于 波每秒有ν次振动,而每次振动通过的距离 为λ,所以V = λν
电磁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只决定于辐射源, 而与介质无关。无论辐射通过什么介质 ,其频率保 持不变,与此相反,传播速度V和波长λ则与介质有 关,随着辐射通过不同的介质而不同。
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 经典物理的观点认为:电磁波是具有相同位 相的两个互相垂直的振动矢量——电场矢量和磁 场矢量。电磁辐射为正弦波
仪器分析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物镜
准直镜
光栅 转台 反射镜
入射狭缝
AES仪器略图
光源
(三)光电直读光谱仪(p222)
包括多道固定狭缝式(光量计)和单道扫描式两种。
多元素同时检测
R
三、观测设备(附属设备)
1、光谱投影仪(映谱仪) 2、测微光度计(黑度计) 3、比长仪
第三节 光谱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
一、光谱定性分析 (一)光谱定性分析的原理 1、光谱定性分析
光 源
蒸发温度
K
激发温度 K 4000 ~ 7000
稳定 热性质 性
分析 对象
直流电弧 800~4000( 高)
较差 较好 好
LTE
定性、难熔样品及元素定量、 导体、矿物纯物质
交流电弧
中
低
4000 ~ 7000 ~ 10000
LTE
矿物、低含量金属定量分析 难激发元素、高含量金属定量 分析
火花
LTE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一、光学分析法概要 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原子发射光谱仪 四、光谱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 五、光谱定量分析 六、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原子发射光谱仪光源及光谱仪 (摄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作用。 3、掌握光谱定性分析、光谱半定量分析、 光谱定量分析。 4、了解原子发射光谱的特点及应用。
2)共振线:从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时所产生的谱线。由最
低能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到基态时所产生的谱 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最灵敏线。与元素的激发程度难 易有关。
3)最后线:或称持久线。当待测物含量逐渐减小时,谱线数
目亦相应减少,当c接近0时所观察到的谱线,是理论上的灵敏 线或第一共振线。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当四个量子数确定之后,原子的运动状态就确定
1S0
1P 1 3D 3
L=0, S=0, M=1, J=0 L=1, S=0, M=1, J=1 L=2, S=0, M=3, J=3
Na :5889.96 Å 5895.93 Å L S J
n2S+1LJ n M LJ
32S1/2----32P3/2 32S1/2----32P1/2 光谱项
Na (1s)2(2s)2(2p)6(3s)1 价电子组态 n
基态 (3s)1
激发态(3p)1 激发态(3d)1 激发态(4f )1
2014-3-17
3
3 3 4
0
1 2 3
1/2
1/2 1/2 1/2
1/2
3/2、1/2 5/2、3/2 7/2、5/2
32S1/2
32P3/2、 32P1/2 32D5/2、 32D3/2 42F7/2、 42F5/2
更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
解释:1905,Einstein理论,E=h 证明:1916,Millikan(真空光电管)
2014-3-17
2) 能态(Energy state) 量子理论(Max Planck,1900): 物质粒子总是处于特定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即能量 是量子化的;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粒子之间发生能量跃迁时 的能量差 E 可用 h 表示。 两个重要推论: a、物质粒子存在不连续的能态,各能态具有特定的能量。 b、当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该粒子将吸收或发射完全等
光学分析方法含以下几个主要过程:
(1) (2) (3) (4) 能源提供能量 能量与被测物质相互作用 产生被检测的讯号 讯号的检测
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应围绕着以上四个过程及仪器组成部件 的作用原理来学习。 (光源、分光系统、吸收池、光电转换器、记录系统)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E h h c
3.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就称光谱。
5-140pm 10-3-10nm 10-200-380nm 380-780nm 0.78-2.5-50-1000μm 1mm-1m >1m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
度计上 的吸光度A标尺; ●W标尺, 刻度为∞ ~ - ∞。 和P标尺。
3. 比长仪
§7-4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
各种元素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激发作用下, 可产生许多按一定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组— —特征谱线。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 质决定的。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 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称为光谱定性 分析。
1. 受激吸收(简称吸收) 处于较低能级的粒子在受到外界的激发(即与其他的粒子发生了有能量交换的相互
作用,如与光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吸收了能量时,跃迁到与此能量相对应的较高能级。 这种跃迁称为受激吸收。
2. 自发辐射 粒子受到激发而进入的高能态,不是粒子的稳定状态,如存在着可以接纳粒子的较
低能级,既使没有外界作用,粒子也有一定的概率,自发地从高能级(E2)向低能级 (E1)跃迁,同时辐射出能量为(E2-E1)的光子,光子频率 =(E2-E1)/h。这种辐 射过程称为自发辐射。众多原子以自发辐射发出的光,不具有相位、偏振态、传播方向 上的一致,是物理上所说的非相干光。
利用光谱技术记录后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原子发 射光谱分析法,波长范围一般在190~900nm。
原子一般处于基态,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能 量,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为激发态 ,处 于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约经10-8 s,外层电子就从高 能级向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的能量以一定波长 的电磁波形式辐射,辐射能量:
3.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就称光谱。
5-140pm 10-3-10nm 10-200-380nm 380-780nm 0.78-2.5-50-1000μm 1mm-1m >1m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
度计上 的吸光度A标尺; ●W标尺, 刻度为∞ ~ - ∞。 和P标尺。
3. 比长仪
§7-4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
各种元素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激发作用下, 可产生许多按一定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组— —特征谱线。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 质决定的。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 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称为光谱定性 分析。
1. 受激吸收(简称吸收) 处于较低能级的粒子在受到外界的激发(即与其他的粒子发生了有能量交换的相互
作用,如与光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吸收了能量时,跃迁到与此能量相对应的较高能级。 这种跃迁称为受激吸收。
2. 自发辐射 粒子受到激发而进入的高能态,不是粒子的稳定状态,如存在着可以接纳粒子的较
低能级,既使没有外界作用,粒子也有一定的概率,自发地从高能级(E2)向低能级 (E1)跃迁,同时辐射出能量为(E2-E1)的光子,光子频率 =(E2-E1)/h。这种辐 射过程称为自发辐射。众多原子以自发辐射发出的光,不具有相位、偏振态、传播方向 上的一致,是物理上所说的非相干光。
利用光谱技术记录后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原子发 射光谱分析法,波长范围一般在190~900nm。
原子一般处于基态,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能 量,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为激发态 ,处 于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约经10-8 s,外层电子就从高 能级向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的能量以一定波长 的电磁波形式辐射,辐射能量: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0, 基态
9
线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的波长取决于跃迁前后两能级的能量差,即
c D E E * E hv h
不同的元素其原子结构不同,原子的能级状态不同,电 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所放出的能量不同,原子发射谱线的波 长不同。 同一种元素有许多条发射谱线,最简单的 H 已发现谱线 54条, Fe 元素谱线 4~5千条,每种元素有特征谱线 ——定性 分析的依据 10
13
发射光谱的产生:
电弧点燃后,热电子流高速通过分析间隔冲击阳极,产 生高热,试样蒸发并原子化,原子与电子碰撞电离出正离子 冲向阴极。电子、原子、离子间的相互碰撞,使原子跃迁到 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该原子的光谱。 弧焰温度:弧温较低(4000~7000 K), 可使约70多种元 素激发; 优点: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 适合定性分析。 缺点: 弧光不稳,再现性差;自吸现象严重
3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射 线
x射 线
紫外 光
红外 光
微 波
无线 电波
可
见
光
4
4、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吸收
吸收辐射能量 * M h M
基态 光
激发态
(2)发射
发光 释放能量 * M M h
矿物,纯物质, 难挥发元素(定 性半定量分析) 金属合金低含 量元素的定量 分析
直流 高(阳极) 4000~7000 电弧 3000~4000 交流 4000~7000 电弧 1000~2000 高压 火花 中
低
《1000 略低
瞬间可达 ~10000
含量高元素,易 挥发,难激发元 素
火焰 光源
1000~5000
三、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过程
1. 在激发光源中将被测物质蒸发,激发。 2. 由激发态返回低能级态,辐射出不同特征波长的光,将 被测定物质发射的复合光经分光装置色散成光谱。
3. 3. 根据光谱的谱线位置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据谱线强度 进行光谱定量分析。
§ 7-3 光谱分析仪器
原子发射光谱仪通常由三部分构成: 1、光源 2、分光系统(光谱仪) 3、观测系统
色散系统 (dispersive system)
投影系统 (projection system)
29
根据棱镜色散能力大小分为:大、中、小型摄谱仪 根据所选用的棱镜材料的不同分为: •适用于可见光区的玻璃棱镜摄谱仪 •适用于紫外区的石英棱镜摄谱仪 •适用于远紫外区的萤石棱镜摄谱仪 通常一般采用中型石英棱镜摄谱仪
吸收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 按作用结果不同分 原子光谱→线状光谱 分子光谱→带状光谱
6
按能量交换作用测定电磁辐射的反射、 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基本性质变化的分析方法 ,不 涉及能级跃迁. 分类:折射法、旋光法、比浊法、χ射线衍射法
3.光谱法与非光谱法的区别:
光谱法:内部能级发生变化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非光谱法:内部能级不发生变化 仅测定电磁辐射性质改变
7
§ 7-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定义 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所发射的
特征光谱的波长及其强度来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 的分析方法。
19
(2) 原理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 流I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开始时,管内为 Ar 气,不导电,需 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 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 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 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 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 电阻很小,电流很大 ( 数百安 ) ,产生高 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 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好
溶液.碱金属 . 27 碱土金属
二、光谱仪(分光系统)
激发试样获得的复合光分解为按照波长顺序排列的单色 光(光谱),并进行观测或记录的仪器——光谱仪(摄谱仪) 1、光谱仪按照使用色散元件的不同分为:
棱镜光谱仪和光栅光谱仪
(1)棱镜摄谱仪
28
B★
照明系统 准直透镜 (lighting system)
17
(1)交流电压经变压 器T后,产生10~25kV
的高压,然后通过扼流
圈D向电容器C充电,达 到G的击穿电压时,通过 电感L向G放电,产生振 荡性的火花放电; (2)转动续断器M,2, 3为钨电极,每转动180度,对 接一次,转动频率(50转/s),接通100次/s,保证每半周电
流最大值瞬间放电一次;
二、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在正常状态下,元素处于基态,元素在受到热(火焰)或 电(电火花)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
发射出特征光谱(线状光谱)。
8
热能、电能
基态元素M
DE
激发态M*
E2, 第二激发态 E1, 第一激发态
Absorption Emission
特征辐射
h
DE = h = hc/
32
三、摄谱法的观测设备
1、光谱投影仪(映谱仪)——放大投影谱片 光谱定性分析,一般放大倍数为20倍 2、测微光度计(黑度计)——测量感光板上所记录的谱线的 黑度,用于光谱定量分析
(1)感光板
玻璃板为支持体,涂抹感光乳剂 (AgBr+明胶+增感剂)。
感光: 2AgX+2hυ→Ag+X2
33
(2) 谱线黑度
不适合定量分析。
14
(2) 交流电弧
高压交流电弧: 工作电压 2000~4000V,装置复杂,操作危险 低压交流电弧: 工作电压 110~220V,设备简单,操作安全 采用高频引燃装置点燃电弧,在每一交流半周时引燃一次, 保持电弧不灭; 工作原理 (1)接通电源,由变压器B1升压至2.5~3kV,电容器C1 充电;达到一定值时,放电盘G1击穿;G1-C1-L1构成振荡回
11
发射光谱仪机构示意图
一、光源
作用:提供使试样变成原子蒸气和使原子激发所需要的能 量。 蒸发和激发 对发射光谱分析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12
1. 电弧——在大气压下两电极间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1) 直流电弧 直流电作为激发能源,电压150 ~380V,电流5~ 30A; 两支石墨电极,试样放置在一支电极(下电极)的凹槽内; 使分析间隙的两电极接触或用导体接触两电极,通电,电极 尖端被烧热,点燃电弧,再使电极相距4 ~ 6mm;即可得到电 弧光源。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ES
1
§ 7-1 光学分析法概述
一、光学分析法:
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信 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法在物质组成研究、结构表征、基团识别、几何构型 确定及表面分析、定量分析等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地 位。
20
三层同心石英玻璃炬 管置于高频感应线圈中, 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从管内 通过,试样在雾化器中雾 化后,由中心管进入火焰
;
外层Ar从切线方向进 入,保护石英管不被烧熔 ,中层Ar用来点燃等离子 体;
21
ICP火焰
22
ICP焰明显地分为三个区域: (1)焰心区 感应线圈区域内,白色不透明的焰心,高频电流形成的 涡流区,温度最高达10000K,电子密度高。它发射很强的连 续光谱,光谱分析应避开这个区域。试样气溶胶在此区域被 预热、蒸发,又叫预热区。 (2)内焰区 在感应圈上10 ~20mm左右处,淡蓝色半透明的炬焰,温 度约为6000 ~8000K。试样在此原子化、激发,然后发射很 强的原子线和离子线。这是光谱分析所利用的区域,称为测 光区。测光时在感应线圈上的高度称为观测高度。 (3)尾焰区 在内焰区上方,无色透明,温度低于6000K,只能发射激 23 发电位较低的谱线。
激发态
基态 光
(3)散射:丁铎尔散射、拉曼散射 (4)折射和反射 (5)干涉和衍射 根据特征光谱的波长可进行定 性分析;根据光谱峰的强弱与 物质含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5
三、光学分析法分类
1、光谱法:
光谱法与非光谱法
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能级跃迁而 产生的吸收、发射或散射辐射等电磁辐射的强度随波长变化的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感光板受光变黑程度常用黑度S表示——主要 取决于曝光量H,曝光量等于感光时间t与光的 强度I的乘积 H = It 受光强度越大,曝光时间越长,则黑度越大
•谱线黑度S一般用测微光度计进行测量
34
乳剂特性曲线 谱线的黑度S与照射在感光板上的曝光量H有关,关系复杂, 用乳剂特性曲线描述
以黑度为纵坐标,曝光量的对数为横坐标
路,产生高频振荡;
(2)振荡电压经B2的次级线圈升压到10kV,通过电容器 C2将电极间隙G的空气击穿,产生高频振荡放电;
15
(3)当G被击穿时,电源的
低压部分沿着已造成的电离气
体通道,通过G进行电弧放电; (4)在放电的短暂瞬间,
电压降低直至电弧熄灭,在下
特点:
半周高频再次点燃,重复进行 ;
(1)电弧温度高,激发能力强;离子线较多 (2)电极温度稍低,蒸发能力稍低; (3)电弧稳定性好,使分析重现性好, 适用于定量分析。 (4) 操作简便安全
18
3、 等离子体
(1)分类:
a 直流等离子体喷焰(direct currut plasmajet,DCP)
弧焰温度高 8000-10000K,稳定性好,精密度接近ICP,装 置简单,运行成本低; 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 ICP的性能优越,已成为最主要的应用方式 ; c 微波感生等离子体(microwave induced plasma, MIP) 温度5000-6000K,激发能量高,可激发许多很难激发的非 金属元素:C、N、F、Br、Cl、C、H、O 等,可用于有机物 成分分析,测定金属元素的灵敏度不如DCP和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