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新闻两则》(精选12篇)
《新闻两则》(精选12篇)《新闻两则》篇1一、设计思路:观看电视是孩子们平常在家少不了的一件事,特殊是寒假结束,很多孩子都在谈论电视节目。
其实在今日的信息时代里,孩子观看电视,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由于电视是儿童开阔眼界、激发智力、塑造人格必不行少的社会传媒,因此我们应当让孩子学会" 观看电视'。
"新闻追追追'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新闻的作用,知道新闻必需是真实的。
通过阅读新闻、说新闻,了解新闻的来源。
从而激发孩子关怀四周生活。
二、活动预备:1、请家长协作,和幼儿共同收阅读新闻、读新闻。
2、收集、制作有关新闻类节目的开头。
三、活动过程:(一)、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新闻就是说我们四周的事。
1、讲讲议议:昨天东视新闻讲了些什么?2、观看录象。
预设提问:电视里有哪些新闻类节目?(二)、了解新闻来源。
预设提问:1、新闻是怎么来的?2、记者是怎样搜集新闻的?(三)、自己设计新闻。
《新闻两则》篇21 新闻两则毛泽东【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把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能分析并写作简洁的新闻。
力量目标:培育阅读力量 , 体会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把握毛泽东的写作风格德育目标:了解我军人民解放军勇敢善战的精神, 感受解放战斗中我军的勇敢气概。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疑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为什么要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这样的挨次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二、把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斗中我军的勇敢气概。
教学流程:一、背景导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凯歌声中,解放战斗取得了彻底而宏大的成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我勇敢的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汇总+词语解释+单元测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汇总+词语解释+单元测试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1《新闻两则》
新闻的结构:
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 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 息的核心内容。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 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 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 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 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 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中 原 我 军 解 放 南 阳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和主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时间 中原我军 1948年11月4日下午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三、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加以分析: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 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 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1、新闻两则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 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 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 党军;以局部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 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 攻克大批国民党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发明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 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 又逃到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 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 役前夜。
(三)补写导语
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 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时空穿梭机又名娱 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三维立体 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 产生超越时空的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 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 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不景 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 使全国职工倍受鼓舞。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 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 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
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刻不容缓(或加大 库区“清漂工作”的力度)。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1
; / 幼儿园家具
ekn927ach
忽然,他大叫起来:“有了„„我做你的腿!”傻子凑过来,把拐杖恨恨地扔到一边,双手搀起我。 “苏院长,我可以帮着你做„„”他搀扶着我的身子让我做起动作来。伸臂曲臂、上仰摇头、扩胸弯腰„„在他的帮助下, 我重复地做着„„ “好了好了„„苏院长能站起来了„„”傻子拍着手在我面前欢呼起来。我失去了平衡慢慢地向一旁倒下,傻子慌乱地跑过 来,我的整个身子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 当我挣扎着爬起来的时候,傻子已是大汗淋漓了„„不出我的预料,当天晚上傻子果真病了。高烧到了40℃,满嘴里说着胡话: “坏了坏了„„歪了歪了„„快跑快跑„„嘿嘿嘿嘿„„” “傻子——傻子——”我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肖燕立即拨通了已院的电话,救护车很快就来了。 我跟傻子去了已院„„三哥仔细地检查了傻子的病情后对我说:“是劳累过度引起的风寒,没有大碍,打几天点滴就好了。” 我的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迫切地对三哥说:“让他多住几天,好好待他,傻子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自从傻子进了已院,我的锻炼就没有停歇过。早晨迎接太阳,傍晚披着霞光,在老人们的陪伴下自由自在的运动着。一开始, 我借助着树干、树枝的支撑活动着自己的上肢和腰部,后来,渐渐地也能蹲马步了。 晚上,在睡觉之前,肖燕不厌其烦地给我按摩。有一次,她一边给我按摩一边问我:“苏林,说句心里话,如果有那么一天, 你的腿真的康复了,你还继续开你的养老院吗?” “你说呢?”我反问道。 “人们常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自从你的腿残疾以来,家里的里里外外全靠我一个人支撑着, 你随便说说,我就干大半天甚至一两天也干不完。我不是抱怨,你想过没有?我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哪里有那么多的精力和 体力干这么多的活?”她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直接跟我摊牌了,“俗话说:跟了当官的当娘子,跟了杀猪的翻肠子。我倒好自己 杀猪自己翻肠子„„” 我愕然了,我知道她说的话都是真的! “苏林,见好就收吧,我们已经尽力了„„到时候等把我也累垮了,咱这个家我看你 咋办„„”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养老院刚刚有点起色,我就把它交给他人管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 “肖燕,就说我的腿吧,现在刚开始有点好转,咱就放弃了,不治了,你想我这一辈子还有站起来的希望吗?” “苏林,你怎么这么固执,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好了好了,我不跟你争,你说的事等过了年我再想想法。” 妻子不再说话,低着头默默地给我按摩着。我反而觉得有点不对劲儿,禁不住问她,“怎么不说话了呢?” “你不让别人跟你争谁还敢说话?你以为你是谁?倒霉蛋!”说着,她故意地把我的小腿拧了一下。 “你看,我说你小心眼儿,你还不承认。这么点小事儿,你就报复起来„„” “谁报复你了?好心不得好报„„” “这次你说假话了吧,明明把我的腿拧得好疼„„你还不承认。” “你说什么?你的腿疼?„„难道你的腿有知觉了不成?” 肖燕惊奇地问。 我用手指捏了捏那残疾的腿,生疼生疼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
负隅顽抗( 角落 )
悍然拒绝( 蛮横的样子 )
白 崇 禧 介 石
蒋
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第一层是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 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 第三层是背景资料: 放弃南阳的变化,勾勒出蒋军全局 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 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江阴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渡江区域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地点
长江安庆、 长江安庆、芜湖 渡至繁昌、 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 铜陵、青阳、荻 鲁港地区。 港、鲁港地区
时间
二十日夜起 二十四小时 内 二十一日下 午五时起, 午五时起, 至发电时止
1、新闻两则
毛泽东
攀枝花地震已造成36人死亡 发生余震439 439次 攀枝花地震已造成36人死亡 发生余震439次 36
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最新消息, 中新社北京九月一日电 :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最新消息,据 四川省、云南省地震局报告,截至北京时间一日十一时, 四川省、云南省地震局报告,截至北京时间一日十一时,攀枝 花六点一级地震共造成三十六人死亡,五百零六人受伤。 花六点一级地震共造成三十六人死亡,五百零六人受伤。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截至一日零时, 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截至一日零时,攀枝花六点一级地震 震区共发生余震四百三十九次,其中三至三点九级六次, 后,震区共发生余震四百三十九次,其中三至三点九级六次, 四至四点九级两次,五点六级一次。 四至四点九级两次,五点六级一次。 另据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局报告, 另据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局报告,攀枝花市房屋受损一万五千 余间、倒塌两百余间、水库受损九座、山坪塘受损十三座, 余间、倒塌两百余间、水库受损九座、山坪塘受损十三座,凉 山州和云南楚雄等地的灾情正在核实当中。 山州和云南楚雄等地的灾情正在核实当中。 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八月三十一日抵达震区即与四川省政 府的现场工作组一起组织召开四川省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联席 会议,共同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当天, 会议,共同研究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当天,中国地震局 现场工作队灾评科考组派出六个工作组前往攀枝花市仁和区调 查了解灾情, 查了解灾情,九月一日派出十个工作组赴会理县和攀枝花市仁 和区开展全面的灾害调查工作。 和区开展全面的灾害调查工作。监测分析组八月三十一日在震 区增设一个测震流动台, 区增设一个测震流动台,九月一日在震区再增设一套测震流动 加强对余震活动的监视。(摘至中国新闻网) 。(摘至中国新闻网 台,加强对余震活动的监视。(摘至中国新闻网)
1、新闻两则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 新闻的内容。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 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 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 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语言品味: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 中第三组语句思考:课 文原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什么意思?比另 一句好在哪里?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 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 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 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 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情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 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1、新闻两则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
作 业 布 置
知识,写一则新闻, 报道发生在你自己 身边的新鲜事, 300字左右。(注 意:要符合新闻的 结构和要素) 完成语文练习册。 预习《2.芦花荡》。
①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②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 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 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 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 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 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 较。)
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 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和主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时间 中原我军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原因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和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 结果 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 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 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敌军:
纷纷溃退、毫 无斗志、微弱、 不想再打了、 泄气
开头的小字部分是什么内容?
第1课新闻两则
第1课新闻两则
近义词辨析 溃退、撤退
【同】都有退出、后退之意。 【异】“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撤退”不含垮和败,是有计 划、有组织地后退。
第1课新闻两则
3.走进文本 (1)阅读课文,理清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答案:①从二十日夜起;②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③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
第1课新闻两则
答案:
第1课新闻两则
2.语言品析 本文用词准确,语言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
有感情色彩。请仿照参考示例,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列句子 的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 突破了。
﹒﹒
第1课新闻两则
点拨:
赏析:“不料”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战犯的“不料”恰恰表嘲讽。
第1课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布局谋篇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答案: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 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合写在前 ,东路单写在后。
第1课新闻两则
(2)作者在写作中是怎样把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紧密衔接在一 起的?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第1课新闻两则
1.正音辨形
要塞( )
溃退( )
歼灭( )
xi﹒è( )气
d﹒ū( )战
﹒区yù( )
答案:sài kuì jiān 泄 督 域
第1课新闻两则
2.据义填词
(1)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2)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
:勇敢出众而且善于作战。
答案:(1)溃退 (2)锐不可当 (3)英勇善战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 新闻两则
7.诞生: dàn shēng 1.出生,降生 。诞生一词指人的降生或新事物的出现,及生日(用于
尊敬的人和庄重的场合)。 2.降生,出生 。 3.比喻新事物的出现。 4.成立。 【近义词】出生,降生。 【反义词】逝世,辞世,去世。 造句: 1.在这个医院每天有十个婴儿诞生。 2.一个新的时代诞生了! 3.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一个新希望被点燃.. 4.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于1949年10月1日。
结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 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 摧枯拉朽 • 军无斗志 • 纷纷溃退
防线 溃退 执行 魁首 鳌头 千钧 诞生 授予 摧枯拉朽 风平浪静 百步穿杨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
许海峰百步穿杨居魁首 曾国强力举千钧占鳌头
反义词:毫无章法、漫无目标、无一中的 造句: 他是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1.什么是消息?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 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 新近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件,以 满足人们对消息的需求。消息必须是真实 发生的,不可随意编造。消息是最常用的 新闻基本体裁。
导语:英勇的人们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 约三十万人度过长江。
主题: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 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 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 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纷溃退。长江 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 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 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预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重点知识+词语解释【词语解释】绥靖[ suí jìng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
也作「绥静」。
词性:动词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
靖,安定之意。
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
“慰抚”之意。
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
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
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
一般用于贬义。
近音词:绥静[ suí jìng ]燧镜[ suì jìng ]岁竟[ suì jìng ]【造句】唐朝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绥靖社稷的大功。
阻遏[ zǔ è ]:阻止;阻拦、遏止。
词性:动词反义词:通达同音词:阻扼[ zǔè] 阻阨[ zǔè] 阻阸[ zǔè]锐不可当[ ruì bù kě dāng ]:形容气势威猛,所向无敌,不可抵挡。
也作「锐未可当」。
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词性:成语;形容词业已[ yè yǐ ]:业经;已经。
词性:副词同音词:业以[ yè yǐ ]泄气[ xiè qì ] :泄劲。
灰心丧志。
讥笑人劣弱无能。
词性:动词;形容词反义词:助威[ zhù wēi ]起劲[ qǐ jìn ]奋发[ fèn fā ]近义词:灰心[ huī xīn ]气馁[ qì něi ]败兴[ bài xìng ]泄劲[ xiè jìn ]同音词:屑泣[ xiè qì ]懈气[ xiè qì ]亵器[ xiè qì ]瀣气[ xiè qì ]溃退[ kuìtuì]: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新闻两则》PPT课件
• 请你先指出这篇新闻的导语,然后再把主
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
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 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
新闻的特征: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真实) 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写法:
主要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五、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
打破垄断经营 遏制发行暴利
教材出版发行将全国统一招标
试点结果显示:学生教材费用有所下降
引标题: 引出主标题。 主标题: 最简明地概括新闻内容。 副标题: 对主标题进行补充。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苏敏) 新 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今天在“2004北 京稿国子际来出源版论坛”发时上稿间披地露点,、国发家稿发记改者委已呈 报国务院,明年的教材出版发行将打破地域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 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 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 闻稿。
“主体”的层次:
1.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中路)
八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1
第三层与第二层 承上启下句
3、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4、开头的括号部分是什么内容?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 发电时间和地点。
5、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
实的报道。
新闻消息的来源:
通讯员交稿 记者招待会 采访(电话采访、现场采访)
采访前准备:
1、工具:笔、本、录音设备、照相机 (摄像机)。 2、资料:了解采访对象的详细资料。 3、着装:视场合而定。
新闻标题:
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交待背景,点明中心,引出正题。 正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副题:揭露事实结果或补充正题。
主要部分
辅助部分
一、标题: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
新 二、导语: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
闻 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
也 三、主体:新闻的主干,是对导语内容 叫 的进一步扩展和阐述。
消 息
四、背景
(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
) 五、结语 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的定义:
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谢谢观赏
倒金字塔结构: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注意事项:
材料多多益善 写作精益求精
第一则新闻的结构: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 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
1新闻两则
• 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要塞( sài) 阻塞( sè) 堵塞( sè) 塞子 ( sāi ) 荻港( dí ) 获得( huò) 溃退( kuì) 歼灭( jiān) 阡陌( qiān) 纤维(xiān ) 锐不可当( dāng):不可抵挡。 当真(dà ng )
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2、请根据下列新闻内容 补上新闻标题
标题:
(新浪9月1日讯) 飓风“卡特里娜”连日来横 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为密西西比河注入了大 量雨水并造成新奥尔良洪水泛滥,飓风可能已经造 成美国数百人死亡。
据估计,飓风“卡特里娜”给美国经济造成的 损失将是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标题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
•第二小题: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 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 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 日”重复。 •第三小题: 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 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 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隅,角落。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新闻的有关知识:
1、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 学等;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 是报纸常用的一种文章样式。《人民 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狭义新 闻,即消息。
1《新闻两则》 八年级语文上册
6. 第6句“占领”“控制”“封锁” 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为什么?
因为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已解放,为我 军所有,所以用“占领”。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还 在敌军手中,丌过丌能任意活动戒超出这一范围,所以 用“控制”这个词来表明。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要 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这个词较恰当。
•第二小题: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 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 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 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 “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小题: 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 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背景: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戒自然 环境。 结语: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 注意: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暗含在主体里边,没 有明显的标志,可通过阅读主体领会背景和 结语。
分析新闻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 过、结果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戓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迚而解放 全中国 •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 •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 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 • • •
思考:
“西起九江(丌含),东至江阴,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丌含”有什 么作用?去掉它,行丌行?
“丌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 当时的情冴,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主体: 紧接导语迚行补充和发展,具体展开 事实,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消息的躯干) (更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本文主体分别写中(30万)、西 (35万)、东(35万)三路大军渡江 盛冴,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 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48张(2)
词语赏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数量多
气势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 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 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 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战线长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九江未解放,用语准确
战线长 胜利大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 渡过三分之二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时间准确 暗示进展迅速
思考:新闻记叙了什么重要
事件?
标题举例: 1、 日全食奇观世界瞩目 海尔---波普彗星千载难逢 “世纪幽会”漠河上空
2、
科学与世俗碰撞 全国首例脑死亡遭非议
3、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出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胡锦涛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当选国家中央军委主席 吴邦国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标 可 中 度
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 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 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 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思考: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渡江作战兵力 战线(渡江区域) 战况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它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
新 闻 :从 广 义 来 讲 包 括 消 息 ,通 讯 ,报 告 文 学 等 。 从 狭 义 来 讲 ,就 是 指 简 要 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 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 “消 息 ”。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内容) 及时性(报道) 简明性(语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 渡 长 江
毛泽东
有关资料:
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课文《新闻两则》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orG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1新闻两则-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溃(kuì )退 匮(kuì )乏 馈(kuì )赠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 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 以吗?
四、“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 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 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要语言标准
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要求朗读语音必须准确、清晰。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 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新闻: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 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问 题 讨 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 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衔接的呢?
1、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到“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人数之多(兵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战线)之长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战况)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 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质疑析疑
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拓展延伸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 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 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 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导语: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 “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
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 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毛泽东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和主体。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 人物:中原我军 •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 地点:南阳 •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
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 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 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 南逃。 •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 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 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 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 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从四个方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结 构
面概括)
横渡长江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略)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详)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重点)
画渡江示意图:
• 你能根据新闻的主体 部分绘出三路军渡江 的示意图吗?
看图
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1、本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的? 第二层开头“二十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开头 “二十日夜起”紧相衔接;
当时战争场面:
检查预习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歼灭( jīān )
suí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感知新闻
要求: 标题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
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列出两则 新闻的六要素。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导语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
则新闻的内容。 主体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
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
六要素:经过、结果
新闻 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消息)
1、让事实说话;(真实性)
特 点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3、简明扼要。(准确性)
中突击集团第一梯队第24、第25、第27、 第21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民党 军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100余公里 的江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 鲫鱼洲等江心洲。接着,突破鲁港(芜湖 西南)至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连续 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巩固了滩头阵地, 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势,至21日,占领铜 陵、繁昌、顺安等地。
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课文分析:
一、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其 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 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 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 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二、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加 以分析: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 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 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 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 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 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 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 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 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 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 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毛泽东
(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思想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写作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 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 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 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定了《国内 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4月20 日签字。但南京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字, 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 于20日夜发起渡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