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分子世界

合集下载

走进分子世界

走进分子世界

较大
最大
分子间作用力 最大
较小
最小
分子运动
在某点附 在某一范 能自由地沿各 近振动 围内运动 个方向运动
猜想:
活动四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
活动五
用系有棉线的铁圈沾上肥皂液,用手戳 破一边的肥皂膜。

活动六
用注射器吸入一段液体,用手堵住开口 端,然后用力压活塞。
液体和固体很难压缩。
小结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形状 体积
固体 固定
固定
液体 不固定
固定
气体 不固定 不固定
分子间距
最小
(瑞士)
电子 显微镜下 的金分子
扫描 隧道显微 镜下的苯 分子
电子 显微镜下 的碳化硅 分子
扫描隧道 显微镜下 的DNA分 子结构
分子有多大?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比乒乓球与
地球相比!
➢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行, 长约1cm!
➢标准大气压下,1cm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 个分子,每秒钟数出100亿个要数80年!
布朗运动
小组合合作作二
根据已经证明的结论,你对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有哪些猜想?
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独立思考 组内圆桌会议——求优 组间交流
想一想
既然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那 么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 起构成我们看到的物体?
猜想: 如果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没有聚成一 团,而彼此之间却有间隙?
——惠施(战国著名的 政治家、哲学家、辩客)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庄子·杂篇·天下》

《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清单

《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清单

《走进分子世界》知识清单一、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这意味着,如果把物质不断分割,分到一定程度,再分下去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会发生改变。

这个“一定程度”就是分子的大小。

例如,水由水分子组成,当把水进行分割时,分割到水分子这个层面,水依然具有水的化学性质。

但如果把水分子再进一步分割,就不再是水这种物质了。

分子非常小,肉眼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我们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或者其他先进的科学仪器才能对分子进行观察和研究。

二、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通常在10^-10 米数量级。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如果把一个乒乓球看作是一个原子,那么整个地球就相当于一个分子。

可见,分子是极其微小的。

尽管分子如此微小,但科学家们还是通过各种方法测量出了一些常见分子的大小。

例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 04 纳米,一个酒精分子的直径约为 05 纳米。

三、分子的运动分子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

扩散现象就是分子运动的有力证据。

比如,我们在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一会儿,整个房间都会充满香水的气味。

这是因为香水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从香水瓶扩散到了房间的各个角落。

同样,把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会变成红色。

这也是由于红墨水分子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逐渐扩散到了整杯水中。

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晾晒衣服来让衣服变干。

这是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更容易从衣服中扩散到空气中,从而使衣服变干。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例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就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而当我们把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在一起时,它们会“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距离下,表现出来的力的性质不同。

经典:走进分子世界

经典:走进分子世界
现象: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 前的体积之和。
说明:水与水(小颗粒)之间有空隙,酒 精与酒精之间有空隙。
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 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 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 片的。
想一想 上面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 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请 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走进分子世界
2
3
• 宇宙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什么构成呢? • 物质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科学家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 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提出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 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 清物质的内部结构!-------让我们借用科学家的这种方法 来认识物质的结构!
28
走进分子世界课堂小结
一、微粒模型: 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二.分子模型: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3.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三.一切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四.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2.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3.分子间引力、斥力作用距离短,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五.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一直处于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分 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巩固练习:
1.一块糖放入一杯满满的水中过一会儿. 现象:(1)整杯水变甜了,这是__扩__散__现__象____,
说明____分__子__在__停__息__地__运__动_________. (2)水没有溢出,说明___分__子__间__有__空__隙___. (3)如果糖放入的是热水,溶化就比较快,

走进分子世界(精品)

走进分子世界(精品)

3.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的是 ( ) D
A.扫地时,灰尘四起
C.下雪时,雪花飘飘
B.刮风时,黄沙扑面
D.花开时,花香满园
纳米材料——分子水平上的研制
纳 米 陶 瓷 骨 骼
纳米抗菌不锈钢 塑料复合管 用纳米碳管建成的 地月载人电梯构想 图
氢分子的直径为程度?
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行, 长约1cm 1标准大气压下,1cm3(一个食指端的大小)的任何气体约有 2.7×1019个分子,让这些气体分子从容器中跑出,如果1秒钟跑 出1亿个,你们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科 学 家 的 眼 睛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对磨
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 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 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 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
铅片
金片
1、用刀切黄瓜的时候,黄瓜片很容 易贴在刀上,其主要原因是( D )
A、刀有粘性 B、黄瓜片有粘性
C、分子作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有吸引力
2、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准确嗅出 毒品的事实说明 ( A )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走进分子世界
西寨中学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的。
2什么是分子,如何认识分子。
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
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
观察 现象
猜想
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结构 模型
验证
收集 证据
结 论
物质结构
选择一种模型
交 流 合 作

走进分子世界(优质课)

走进分子世界(优质课)

塑料的制造与改性
纤维的制备与性能提升
通过改变高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加工条 件,制造出具有不同性能的塑料,如 聚乙烯、聚丙烯等。
通过高分子合成和纺丝技术,制造出 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磨损等性能 的合成纤维,如尼龙、涤纶等。
橡胶的合成与应用
合成橡胶具有优异的弹性、耐磨性和 耐候性,广泛应用于轮胎、密封件等 领域。
橡胶、塑料等非晶体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轮胎、管道、 电线绝缘层等。此外,非晶体材料还在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 非晶态半导体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等。
同素异形体和多晶现象
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例如,碳元素可以形成金刚石、石 墨等多种同素异形体,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糖类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对于细胞的能量代谢、信号传递等 过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糖类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和疾 病的发生发展。
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可以用于制造 高效的药物载体和诊断试剂,提高疾病的诊疗效果。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 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 认为原子内部有一个带正电荷 的原子核,电子则围绕原子核 旋转。
波尔分层模型
波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提出了 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动的分层 模型。
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类型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 即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 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 化学学科的重要工具。
分子晶体

探寻分子世界背后的人文内涵——8年级下《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探寻分子世界背后的人文内涵——8年级下《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探寻分子世界背后的人文内涵——8年级下《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分子世界是一种微观的物质世界,由诸如原子、分子等最小单位组成,可以说是化学的基础。

人类通过对分子和物质性质的研究,认识了人类世界中数不胜数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在当今社会,化学科学随处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所有物质和化学反应,都离不开分子和原子结构。

比如水,空气,食物,药品都是由分子组成。

此外,化学还在工业与技术、医学、环保、能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果。

所以,探究分子世界意义重大。

通过人们对分子世界的研究,发现分子的结构、性质和相互关系,并与人的精神文明,文化内涵进行了许多结合。

实际上,分子世界与人文内涵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通过对分子世界的学习和研究,探索出了许多化学规律和方法,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和文化素质。

分子世界与人的精神文明之间的联系,也在化学教育中得到了体现。

在这方面,《7.1走进分子世界》这篇教案通过丰富的实验、图表和计算,构建了分子世界的模型,将分子世界用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也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感知分子这种小小的物质构造。

而这些感知经验,往往直接激发出学生对世界、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思考。

在化学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思辨能力、个性和创造性的不同方面的训练。

探究分子世界有助于强化人类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提高人们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那么,如何加强对分子世界的教学,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参与呢?需要加强化学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计。

教学内容应该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分子的存在和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化学实践、科普活动,激励他们热爱化学科学, actively参加到分子世界的探究中。

《7.1走进分子世界》这篇教案是化学教育中的经典案例,这种对分子世界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加强人文内涵建设,发展人们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和文化自信。

物理备课组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共22张PPT)

物理备课组八(下)7.1《走进分子世界》(共22张PPT)

二、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颗粒模型】 物质是由大量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不断 运动,颗粒之间有空隙。 【分子】 能保持物质原来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分子质量体积很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 (油膜法) 2、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 3、分子间空隙很小,人眼也无法直接观察。 【分子模型】

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水、火、空气、 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
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观察现象 提出猜想 (提出有关结构模型的猜想) 验证猜想 得到结论
物理方法: 建立模型的方法
一、探索物质结构
【方法】 模型法(假说)
观察现象
猜想
结构模型 验证 物质结构
收集证据
【活动】 1、用放大镜观察 碳笔画笔迹。 2、将高锰酸钾颗 粒放入水中。 3、将管中酒精与 水充分混合。
【方案】1、已知NO2密度比空气大,如何放置两个集 气瓶,出现什么现象说明气体可扩散。 2、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能否说明液体也可扩 散?应该如何设计? 3、长期堆煤的墙角,壁内会有什么现象?
三、分子模型的完善
【探究】
物质的扩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质疑】 既然分子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 物体却是一个整体,不会分崩离析呢?
例、“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 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 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 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围的气温 突然 。 例、关于下列物理现象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微粒 B.静止物体内部的分子还是运动的 C.面包可挤压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D.0℃的物体内部分子是静止的 )
四、分子运动论

走进分子世界 课件(共22张PPT)

走进分子世界 课件(共22张PPT)

实验探究
交流小结 观点3: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模型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
然后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
结构.
建立模型法
分子模型
显微镜下的微粒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注意: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分子作用力
还有哪些事实能说明排斥力的存在呢?
1.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2.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 间有间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走进分子世界
读一读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固体中分子 液体中分子间的 间的距离较小 距离比固体中分子
分子运动
分子运动的剧 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 子运动越剧烈。
课堂检测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 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 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____运_动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__升__高____。
发现与思考
合作讨论
观点不1管: 物是质固是体由微还小是的气颗体粒组都成是的由,更各个为颗微粒小紧的紧靠微在粒一组起成, , 形这成些了微我们粒所是看以到怎的连么续样体的;结构组成了物质呢?
观点2: 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 可以挤进液体中.
观点3: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间的距离大些

走进分子世界

走进分子世界

纳米碳管
纳米结构 图片
纳米抗菌不锈 钢塑料复合管
中国科学家首次 打造“ 打造“纳米皇冠
习题
• 1.物质是由 物质是由______颗粒组成的,这种 颗粒组成的, 物质是由 颗粒组成的 • 颗粒直径的数量级是 颗粒直径的数量级是_______. •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粉尘粒 B.分子 C.原子 D.电子 粉尘粒 分子 原子 电子 • 3.在开水里放入一勺咖啡,过一会儿 在开水里放入一勺咖啡, 在开水里放入一勺咖啡 • 闻到香味 这个现象说明了 闻到香味,这个现象说明了
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
斥力
分子运动论
•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 间有间隙; 间有间隙; •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看起来连续的物体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活动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活动 )
• 现象:紫色在水中蔓延 一段时间后烧杯中 紫色在水中蔓延,一段时间后烧杯中
的水都变成紫色了。 的水都变成紫色了。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象说明什么
(1)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着 (1)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着 (2)这些微粒间存在空隙 (2)这些微粒间存在空隙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 物质是来自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 之间有空隙。 之间有空隙。
分子定义: 分子定义: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 间有空隙。 间有空隙。

第1节走进分子世界

第1节走进分子世界
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 且还存在排斥力。
本课要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3.分子间不仅有引力,而且还有斥力。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物体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距离 分子间作 分子运动 特征
用力
情况


固定位置 有体积有
振动
大量的扩散现象表明:分子 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中。
什么会影响 分子运动快
慢???
温度影响分子无规则 运动快慢;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剧烈。
问题: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 运动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不是一盘 散沙?
实验: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
结论:分子间有引力
问题:既然分子间有空隙,那么为什么固 体、液体很难压缩? 这表明分子间不仅有引力,而且还有斥力。 所以物体能够压缩但不能无限制压缩。
实验,把一定体积的酒精和一定体 积的水混合,观察总体是否等于它 们的体积之和?
混合后,总体积居然变小了;说明水分子 和酒精分子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中,这 个例子证明了: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 子间有空隙。
7.2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
美味佳肴香气扑鼻;醋罐子打 了,满屋子的醋味;一个人在 房间里抽烟,到处都有烟味。
气体分子运动到了空气的 各个位置,被嗅觉觉察。
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都变红了;汤 里撒了盐,所有的汤都有了咸味。
液体分子运动到了水的各个位 置
堆着煤球的墙角,几年后发现墙砖也变黑 了;把黄金和铅紧靠在一起,数年后,会 发现金中有铅,铅有有金;
固体分子运动到了固体中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 象,叫做扩散。

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1走进分子世界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1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探索世界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

因此,我设计了一次名为“走进分子世界”的物理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分子世界的存在,并了解分子是如何运动的,以及分子的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运动规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分子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子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分子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分子模型展示:用分子模型向孩子们展示分子的基本结构,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存在。

3. 显微镜观察:引导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分子的形态和特点。

4. 分子运动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规律,理解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

5. 生活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孩子们了解分子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6.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运动规律。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分子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认为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分子的运动规律,也理解了分子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7.1走进分子世界(原卷版+解析)

7.1走进分子世界(原卷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7.1走进分子世界【知识梳理】一、分子模型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

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

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1)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与酒精总体积,说明液体分子间存在空隙。

(2)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气体体积可以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二、分子的运动1.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运动不是外在原因导致的,而是分子本身的一种性质。

注意:分子热运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指单个分子的运动2.证明分子热运动的现象——扩散(1)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固体、液体、气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3)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实验一:固体的扩散实验二:液体的扩散实验三:气体的扩散注意:二氧化氮放在下面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热运动的特点:(1)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2)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4.分子在运动的实例(1)固体分子:樟脑变小(升华现象);(2)液体分子:水蒸发(汽化现象);(3)气体分子:闻到各种气味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①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紧压后,可以在它的下面吊起一串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走进分子世界》这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物质结构问题的研究,因此本课教学旨在带领学生沿科学家探究物质结构的路径进行微观世界的研究,在建立物质结构的分子模型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并用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分子的物理属性.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强烈愿望.通过小组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归纳出科学的研究方法一一建立模型法,并能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应用这种方法去研究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并能利用工具进行观察想象和收集证据.密切联系生活,展望未来,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分子概念,对分子大小有感性认识,会用语言描述分子模型.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3.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方法.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及逻辑推理的能力.3.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微观世界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探究更小微粒的兴趣.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3. 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 关系.【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白纸、 6B 铅笔、放大镜;烧 杯、温水、高锰酸钾颗粒、药匙;冷水、酒精、玻璃 管;铁丝圈、肥皂水;注射器、冷水、金属块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氨水、酚酞试液、千纸鹤、 钟罩;量筒、黄豆、菜籽;烧杯、滴管、水;香水; 铁丝圈、肥皂水 .多媒体课件 .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 教师演示: (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一)建立分子模型 学生活动:观察笔迹和放入高锰酸钾的温水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提出猜想(选择模型) . 学生活动:将水和酒精混合,观察现象 . 教师演示:用黄豆和菜籽混合 . 学生类比活动和演示现象,收集证据检验猜想, 难点】 探究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 建立分子模型 .纸鹤变红得出结论.学生归纳自己经历的研究过程,得出研究方法. 学生阅读:知道分子的概念及特点.(视频)模拟分子一一一滴水,巩固分子的概念.(视频)展示研究的工具,同时也是收集证据检验猜想(模型).师生讨论建立物质结构的分子模型.(二)研究分子的物理属性1.探究分子的运动提出问题:为什么能闻到香水味?学生活动:模拟科学家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进行探究.小组汇报探究过程,得出结论.2.探究分子间的吸引力小红的困惑: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检验猜想.小组展示探究过程,得出结论.3.探究分子间的排斥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学生活动:压缩水和金属块. 学生交流活动感受,体验排斥力的存在. 4.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生活动:压缩空气.(置疑:学生思考压缩空气学为什么与压缩固体、液体不同?)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读一读” . 学生交流自学的成果,归纳得出结论.(三)了解纳米材料的奇特性质及应用(视频)神奇的纳米材料.三、课堂小结学生交流收获、提出新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解释千纸鹤变红的原因,将氨水滴入酚酞试液中,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四、反馈练习五、课后拓展上网查阅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了解构成物质的更小微粒.【设计反思】1.本课教学设计紧扣“真学课堂”的基本要求,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导入新课时的魔术表演,激活学生的思维.新课教学时的活动,不断地优化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如学生完成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后,无法解释总体积为什么会变小?教者及时完成类比实验“黄豆和菜籽混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是通过学生的阅读、分析、交流、展示等逐步展开,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分子动理论的过程不在完善分子模型、断地培养着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解释为什么千纸鹤会变红时,教者只演示将氨水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同时又多次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使知识全面、系统化.2.本课教学设计始终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只有尝试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了他们的切身经验体会才能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因此,在本课设计时注意以物理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主线,较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一方面,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宏观现象(如铅笔的笔迹、高锰酸钾放入水中、香水的香味等),将学生带入微观世界(建立分子模型、分子的运动等),既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同时又是研究方法的渗透(如模型法、转化法等);另一方面,通过讨论“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观看视频“神奇的纳米材料”等,将物理知识回归社会,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

第七章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

第七章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

(活动2)酒精与水充分混合
那种物质的结构模型能支持上述现象: 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 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 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 液体是 连成一片的; 模型3: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 间有空隙。
一、分子 1.定义: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微粒 2.特点:分子很小,物体中含有的 分子数非常多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结论: 4.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 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注意: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同时存在的。
读一读: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固体 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特征:体积固定,形状固定
液体 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 特征:体积固定,形状不固定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特征:体积不固定,形状不固定
3.我国交通法规定不准酒后驾车,
司机如果是酒后驾车,一般警察只要
一靠近司机就能够知道,这是根据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4.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是不停运动着 的来解释的是 ( B)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分子小到什么程度? 1.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 行,长约1cm! 2.若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乒 乓球与地球相比!
二、分子模型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 分子间有空隙。 猜想:分子是否会运动呢?
问题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 分子是运动的?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 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问题2: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5.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不会散开,而 保持一定的体积,这是因为分子间 存在________的缘故,压缩液体很 吸引力 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着 ________的缘故. 排斥力

《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清单

《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清单

《走进分子世界》知识清单一、分子的发现在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历程中,对于物质的构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认识过程。

直到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19 世纪末,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进入 20 世纪,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逐渐认识到了分子的存在。

例如,在研究气体的性质时,发现气体可以被压缩,这表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隙。

二、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这意味着,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分子一旦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改变了。

比如,水由水分子构成,当水分子发生化学变化,变成了其他分子,水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再存在。

分子的体积非常小,肉眼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我们常见的一些微小颗粒,如灰尘,并不是单个分子,而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集合体。

三、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 3×10⁻²⁶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有力证据。

比如,我们能闻到花香,就是因为花中的香气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进入了我们的鼻腔。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在热锅中炒菜,比在冷锅中炒菜更容易闻到香味,就是因为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加快。

3、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子间的间隙大小不同。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最小。

例如,将 50 毫升的酒精和 50 毫升的水混合,总体积小于 100 毫升,这就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彼此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中。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较大;而固体又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走进分子世界

走进分子世界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知道分子间有空隙;知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并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讨论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主先学: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__。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__________。

分子间不仅存在_________,而且还存在_________。

展示点拨分组讨论探究:1.通过阅读课本活动7.1,选择一种模型解释演示实验。

2.阅读课本24页最后一段,了解分子。

3.通过演示实验,分组举例,解释(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十分小,而且分子之间有间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分层反馈: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眼睛可以直接观察到分子B.没有生命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A.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地面和墙壁都染上了一层黑色B.炒菜时放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扬起许多灰尘D.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3.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B.分子间无间隙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分子间无引力能力提高:扩散现象证明了()A.分子有一定大小B.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C. 分子有一定质量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达标检测:1.吸烟有害健康。

在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房间里就充满了烟味,这个现象能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二物理研讨教案(07)课题:走进分子世界主备人:王立春2006.3.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⑵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⑶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过程和方法
⑴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分子模型的认识以及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用具]
一端开口的玻璃管(长60cm、内径5mm),烧杯(内有水),高锰酸钾颗粒或墨水,划有彩色笔迹的纸,炭笔、报纸条、放大镜,酒精,水(放在烧杯中),注射器(配有针头)。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建立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以学生对导图的发言引入新课(要求一位学生事前准备,将导图内容扩展并进行发言。

题目可以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

有许多物质人们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如:山脉、桥梁、大海、森林、高楼等。

有一些物质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通过别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如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在呼吸时便可体会到空气的存在。

但是还有一些物质,我们即看不见、摸不到,也无法通过其他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那我们又如何来认识和研究这些物质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的呢?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十分有效。

那就是先根据一些已有的现象和经验,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然后进行各种实验去收集证据证实这种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下面就让我们按照科学家的这种思路来认识物质的结构。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章: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二、新课教学
活动7.1:选择一种模型:
教师:用炭素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虽然实验没有做,但你可以凭你的经验和想象进行一次合理的推测。

)学生:可能会看到十分细小的炭的颗粒。

(同时对课本进行填充)
教师:将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看到的现象。

学生:看到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马上开始溶化,不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

(同时对进行课本填充)
教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再注入酒精,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记号。

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水与酒精总体积是否和混合前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相等。

如不相等,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

(简单板画活动3)
学生:可能在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会变小。

教师:做一个替代实验如下:
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cm3 水和50cm3酒精。

然后将50cm3酒精倒入50cm3 水的量筒中,用棒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再观察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是否还是100 cm3(也可以用黄豆和大米相混合进行实验,操作的效果更加明显。


学生:(上讲台)进行观察后说出课本上填充结论,并进行填写。

教师:科学家们根据上述的现象,设想了三种物理模型:
模型1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 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去。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最合理的模型,对上述现象2和3进行解释。

(讨论2分钟后回答)
学生1:选择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化成十分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水充分的混合后使水的颜色变红。

学生2:选择模型2,由于颗粒之间有空隙,所以水的微粒和酒精的颗粒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以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

教师:如学生选择另两种模型可以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对于其他的模型也应进行鼓励,但应给学生指明模型2是最合理的。

教师:科学家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研究发现,物质的确可以分成十分细小的微粒,但如果一直的分下去,物质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如水分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失去了水的性质了,也就是说水已经不是水了)。

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学生:阅读第26页相关的最后一段。

教师:介绍分子的大小。

科学家们发现分子是十分小的,小到什么程度。

用肉眼肯定无法看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无法看到,要用放大几千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依稀可见。

(学生看图7-3,可告知分子的排列常常是十分有规律的。


如果把2500万个水分子排成一行,只有一厘米;若把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如果把1 cm3气体装在一个容器中,每秒钟从容器中跑出1亿个气体分子,要跑9000年才能跑完。

教师:介绍分子直径数量级。

如果将分子看作是一个个的小球的话,这个小球的直径只能用10-10m来衡量。

人们常将10-10m称为1埃。

如水分子的直径为4个埃,氢气分子的直径为2.3个埃。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可总结如下结论:
物质由分子所组成,分子的体积十分小,而且分子之间有空隙。

活动7.2:收集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
教师:如果将红墨水滴在水中,会有怎样的现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发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不一会儿,整个杯中的水都变红了。

教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学生:说明分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的运动着。

(填写课本)
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实可以做为分子是运动的证据?
学生:讨论后进行如下回答。

①烧好的菜一端上桌,香气扑鼻。

说明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②将糖块投入到水中,糖块会溶化,说明糖的分子在运动。

③在桂花树下可以闻到桂花的芳香,说明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④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说明分子在运动。

教师:得出如下结论: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28页的对话框并回答:
小男孩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女孩又是怎样回答的?(看书半分钟,回答时不能看书。


学生:小男孩说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
教师:你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呢?
学生:很可能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吸引力的作用。

活动7.3:支持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
教师:要求学生猜测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强调要将表面刮都光滑,且要用力挤压。

)再将下面挂上个砝码也不会掉下来。

学生:看到两个铅块粘到了一起。

教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分子间的确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

教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学生:讨论后回答如下:
①一根钢条要将其拉伸是十分困难的,这说明钢的分子间存在引力。

②两滴小水珠遇到一起就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

教师:既然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么物体就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是为什么一般的物体都很难压缩呢?如铁块。

学生:那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同时,还存在着排斥力。

教师: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分子和分子之间既存在着吸引力又存在着排斥力。

“读一读”
教师:仔细阅读短文《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完成如下表格的
“生活·物理·社会”
回答如下问题:
①纳米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②你所了解的纳米材料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学生:①1nm=10-9m;
③纳米金属有超塑延展性。

纳米陶瓷硬度高、耐高温而且有一定的塑性。

纳米材
料还有很强的抗菌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从实验探究和建立模型两方面得出了分子的如下规律:
1、物质是有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还存在排斥力。

四、作业
1、物理补充习题;
2、《物理综合学习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