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指导学生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过程】学案教案一、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及词素分析法理解下列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读通读顺文章。
3、跳读文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三段,写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4、默读文章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的母亲。
5、默读文章第二段,勾画我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我对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有一种()的深情。
二、练习提纲1、抄写、背诵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精美句子。
2、以“母亲的爱”为题,仿照文章的写法,写写母亲关心你的一件事。
一、初读文章,自学生字、新词,初理作者思路1、(1~4)想买《青年近卫军》2、(5~33)妈妈给钱买书3、(34~35)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二、细读探究,体会母亲对“我”的深情1、母亲的爱:⑴外貌描写──瘦弱的母亲。
⑵行动描写──贫苦、辛劳的母亲。
⑶语言描写──通情达理的母亲。
(勤劳、善良、慈祥、深爱儿子)2、我的爱(反衬):⑴行动描写。
⑵心理描写。
(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三、自主评价学习收获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通用)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 的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受和需求。
倾听与理解
父母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 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绪,给予 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身体接触
身体接触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 一,父母可以通过拥抱、亲吻、抚 摸等方式来增强与孩子的情感联系 。
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了解 父母的期望和责任,理解父母的 辛苦和付出,从而培养孩子的感
父爱通常表现为深沉、严格和有距离 感,父亲通常会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和 期望,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责任感。
母爱的特点 母爱通常表现为温柔、细致和无微不 至的关怀,母亲通常会给予孩子更多 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 自信心和情感表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表达
父母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和支持,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
详细描述:学生观察并记录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分析爱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作业四:分享家庭中的爱的小故事
01
总结词:口头表达
02
详细描述:学生分享家庭中关于 爱的温馨小故事,提高口头表达 能力,增强家庭情感联系。
0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教学用具
黑板
用于书写重要知识点和总结。
投影仪
播放PPT和其他教学资料。
教学软件
提供在线测试和互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 识。
04 教学过程
导入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优秀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人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理解亲子之间的“爱的冲突”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展示在亲子之间的各种表现,体会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通过“探究园”中的“节日的礼物”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
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
教学重点体验父母的爱教学难点理解“爱的冲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问导入)老师:是谁赋予我们生命,是谁把我们抚养至今,是谁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谁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谁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又是谁在我们每晚挑灯夜读时陪在我们身边?学生异口同声:父母活动一:爱的清单思考1:父母除了赋予我们生命外,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思考2:将“爱的清单”另一半完成,回忆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帮父母干家务等老师:世界上较伟大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故事)一、《天亮了》的创作背景二、唐山的地震中以对父母为救自己的儿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三、《青春的童话中》莫南和妈妈的故事父母对我们的爱河我们对父母的爱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那将是不平衡的,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又太少太少我们要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活动二:观看书本“探究园”中的“八重奏”,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哪些表现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的冲突”老师:小时候,我们无论是衣食还是精神上都完全依赖父母,那时候感觉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和地。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种无私、深沉的情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并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和信息,加深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提高学生对家庭、父母的关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对文章进行理解和解读,了解故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提高学生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准备1.教材:爱的故事或文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幻灯片、音乐。
3.教具:活动卡片。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视频,让学生关注其中的细节,感受父母对孩子的深沉爱意。
2.导入(10分钟)教师以问题形式开展导入:-你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什么样的?-父母为什么会无私地爱孩子?-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父母对你的爱?3.展示教学材料(15分钟)教师适当选择一篇爱的故事或文章,并进行朗读或让学生自行阅读。
4.深入理解(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从故事中找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的表现,并进行分享和总结。
5.情感教育(15分钟)教师展示多张父母与孩子之间展现爱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最感动的一幕,以及为什么感动。
6.活动设计(20分钟)教师提供活动卡片,上面写着一些家庭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并和父母一起完成。
7.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和梳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六、课后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并通过阅读与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含义。
同时,通过活动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合作能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重要性。
2.掌握表达爱的方式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态度。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有关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合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认知。
2.教师提问:你觉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多重要?请简单阐述你的观点。
二、学习与探讨(30分钟)1.学生听取教师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重要性,包括建立亲密的感情、培养自信心等。
2.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探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学生小组讨论:你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应该如何表达?请给出你的建议。
三、角色扮演(2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扮演孩子和父母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表达爱的方式和方法。
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设不同场景,例如:生日会、节日庆祝等。
四、案例分析(30分钟)1.学生分组,共同研究一个真实案例,分析案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2.学生讨论:你认为,该案例中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是否得当?为什么?五、个人反思(10分钟)1.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进行反思:a)在本节课中,你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了什么新的认知?b)你在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中,有没有找到适合你家庭的表达方式和方法?c)你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与孩子的爱?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一种互动的感情,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
2.学生展望未来,计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表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资源:1.父母与孩子亲密合照图片。
2.相关材料和案例分析资料。
评估方式:1.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时的参与情况;2.个人反思中的回答是否有深度思考和富有创意;3.案例分析中对案例的合理分析和建议。
拓展延伸:1.学生可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写一篇个人感悟或心得体会。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2篇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1. 了解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探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课文:高中高二语文下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 PowerPoint或者黑板、粉笔3.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分享一段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有趣故事。
2. 引发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思考,提出“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25分钟)1. 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读,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例如关心、呵护、支持、教育等。
3. 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如言语、行动、沟通等。
三、讨论与思考(20分钟)1. 带领学生讨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并给予合理的引导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份感激之情。
四、情感表达(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并列举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达方式,例如关心、支持、鼓励等,并将这些方式写成一首感恩诗。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用真诚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五、小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在课后思考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并进行反思和行动。
3. 鼓励学生与父母进行交流,传递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感激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思考、创作教学评估:1. 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是否理解。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通用)
05
学生参与与展示机会
学生主导课堂环节
小组讨论
01
学生分组讨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主题,分享个人经历和感
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提问与回答
0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由其他同学或老师回答,增加课堂互动
和参与感。
分享学习成果
03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读书笔记、心得体
会等,展示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思考能力。
分享个人经验和见解
个人经历分享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或孩子之间 的爱的经历,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 发,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见解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的独特见解,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
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扮演父母和孩子的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 感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
01
02
03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与孩子 之间的爱的本质、表现形 式和影响。
激活学生前知
回顾学生已有的关于家庭 、亲情、爱的认知,将其 与课程内容相联系,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感悟
通过故事、案例等启发学 生感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 爱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 爱》教案设计(通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9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材内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氛围与互动环节 • 学生参与与展示机会 • 评价方式与标准 • 作业布置及辅导答疑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01
课程介绍庭规则制定等。
10《父母多爱我》(导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父母多爱我》(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父母的爱与付出,明确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2.理解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学习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道理。
3.了解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
2.学习家庭中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三、教学难点1.理解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学习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道理。
2.正确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问题。
2.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情或案例,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去学习,理解、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与学生一同探讨“父母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为父母做过哪些事情”等问题,通过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阅读理解教师将《父母多爱我》的文章发放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理解,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问题:1.文中描写了哪些父亲辛苦的事情?2.文章中小儿子给父亲做了什么事情?3.文中父母的爱曾被孩子忽略掉了吗?为什么?通过阅读,学生会更深刻地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需要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老师靠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一段案例:小明是一名学生,他在家里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他对家庭成员的态度是什么?他是否完成学生应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学生们就小明这个案例分组讨论,了解家庭中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加强对孝顺的认识。
4.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对之前所讲的问题进行再次强调。
5.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主题为“我的家庭成员”或者“我和我的父母”,写出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写出自己孝敬父母的方法、思路和感想。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了解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对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学生们也从案例分析中发现了应该更加懂得尊重和帮助家庭成员,共建美好的家庭。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3、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课前预习】1.作家与作品埃里希•弗罗姆(1900~198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从人本主义出发,力图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学说融合起来,并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
“人性异化”是弗罗姆以人性为标准,透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表象,考察其内在矛盾而得出的结论。
他对这一社会中的人性异化问题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与批判。
同时,弗罗姆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
他探索了心理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他提出所有已知的社会结构均不能适应人类的基本情绪需要。
他认为将精神分析的原则应用于病的治疗,人类便能设计出一个心理平衡的“健全社会”。
弗罗姆一生著述甚丰,内容广泛,主要著作有《逃离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随笔》等。
2.《爱的艺术》中所谓的“爱”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不同。
弗罗姆认为,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
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
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并不是接受。
3.弗洛姆《爱的艺术》前言(节选)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李静
缺点:不能用努力换取,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优点: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缺点:有条件的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3分析对比父母的爱的差别:
时间:母爱:童年时期
父爱:成长时期
重点确定
引导学生从理性的高度去认识父爱与母爱的本质。
难点确定
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勾画不懂得字词句,理解文章大意,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孟郊写过一首诗《游子吟》,相信大家都对它并不陌生,现在请同学们集体背诵一下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这首诗主要是表现感受母爱和报答母爱的感情。的确,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和孩子对母亲的爱是很难割舍得断的,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问题没有,这首诗中好像只写到了母爱,却没有提到父爱。父爱真的不如母爱那么伟大吗?那父爱,母爱,和孩子对父母的爱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站在理性的高度上所讲述的这一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他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大家看课文。
特 征
刚出生阶段
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
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
克服自我中心阶段,懂得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爱在家人间+导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第七课亲情之间7.2爱在家人间一、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明确友善在家庭交往中的具体要求和实现方法,由“小家”扩展至“大家”,为在更广范围内学会营造良好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2.道德修养:体验家人间亲情的温暖和爱,学会感恩,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
3.法治观念:学会与家人沟通,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解决亲子冲突。
4.健全人格:提高对家、对亲情的感悟与理解的认知能力,感受家庭的美好,有效化解爱的冲突,培养自己热爱家庭的情感。
5.责任意识:懂得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达到爱的升华。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教学难点: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
三:考点:(自主学习,勾画在书上)怎么考/问主要问题答案是什么1.什么是亲情?亲情是怎样产生的?(1)含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产生:这份情感的产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是什么2.亲情之爱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由此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态度?(1)表现: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2)态度: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为什么怎么做3.为什么家庭结构会发生变化?怎样正确对待家庭结构的变化?(1)原因: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随之改变。
(2)态度: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4. 为什么会产生亲子冲突?(为什么会出现爱的碰撞?)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0、父母多爱我(导学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0、父母多爱我(导学案)知识点概述本课我们将学习关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的问题。
有关孝敬父母、父母悉心照料子女等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孝道之所以为尊,是因为它是传承自古代先贤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
学习目标•了解与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孝道故事;•了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坚固、温暖的感情。
课前预习第一步请分析与总结课本第26页的小故事《伏羲》和第27页的小故事《岳飞的母亲》。
其中: - 伏羲为了构筑人类社会,前前后后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却最终老死在炎帝的镇压下。
- 岳飞的母亲把爱子之心化成无言的呢喃,就在那秋天的黄昏给儿子编织了套单衣,没想到便成为了最后的遗言。
请分析这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背后有着怎样的美德和道理?第二步思考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过对话、互动等方式,让你们感觉到了父母的关爱和爱子之情?请找一些例子,写下你们的体验,并将体验过程、体验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记录下来。
课堂探究孝道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孝道的内涵是子女对父母的爱和孝敬,是一门涵盖了伦理、行为、思想、信仰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学问。
在中国古代,孝道被视为一种能使人感到自豪、自尊和成就感的精神理念。
孝敬父母即是显现人的道德伦理水平的一种表现,孝顺深深地寄托在每一个人对家庭的感情之中。
经典案例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孝顺三鲜:《深圳德云社电视台新闻》报道,湖南张家界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一生中从未接受过教育,甚至不会背唐诗宋词。
但他却是四川餐饮业的掌门人,也是一个逆袭成功的人。
据他家中亲属透露,这些年他一直关注着唐诗宋词和散文,这些他认为 life is poetry 的鸟语花香,让他直接看到了心灵深处的诗意。
从此,他便让孙子给他读唐诗,让他感觉到了文化的美好。
•后羿日食:传说后羿是神射手,有箭神之称。
他曾用神箭射下九个太阳,挽救了人间的危难。
后羿到晚年,心系妻子,为了不让太阳逐渐隐没,一想到自己离去,太阳就只能由女儿们代为照管,浑身颤抖……后羿索性仍将日头奉送给女儿们照管,将自己作为红太阳,孤独地飘荡在了万里空间中……这些案例用词凝练,富有感染力,更增加了孝道的深远影响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教案题目:亲子之爱情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重要性;2.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3.培养孩子感恩父母的能力;4.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幸福。
时间:60分钟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纸笔、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材料;音乐、小游戏等课堂互动项目。
教学流程:引入活动(5分钟)1.播放一段亲子关系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2.通过提问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启示:你们觉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什么特别之处?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片、故事等教学材料,向学生介绍亲子之爱的概念和重要性;2.讲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如陪伴、鼓励、关心、理解等;3.给学生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爱的多样性。
情感体验(20分钟)1.为学生分发卡片,要求每位学生写下一句感恩父母的话,并在课堂上朗读出来;2.组织学生讨论:你们觉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父母对我们有哪些贡献?3.通过自由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帮助和付出;4.放一首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自由舞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通过教材、故事、图片等资源,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家庭类型的亲子关系,如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等;2.组织学生讨论对不同亲子关系的尊重和理解;3.鼓励学生用画画或写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理解和感受到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4.启发学生思考: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总结与反思(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体验;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你们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悟?3.鼓励学生回家与父母分享和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和感激。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亲子之爱的理解。
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情感体验、拓展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维度深入体验和认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亲子情感教育活动教案:亲子之间的交流,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
亲子情感教育活动教案:亲子之间的交流,如何建立和谐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让家长了解亲子之间的交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让家长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3、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促进家庭和睦。
二、教学内容:1、家长的角色2、沟通技巧3、亲子活动设计三、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要认识到,亲子之间的交流不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需要建立亲子关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有些家长并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就需要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家长的角色我们需要认识到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提供物质支持外,还需要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
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关注,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建立亲子关系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孩子的需求:家长应该对孩子的需求进行了解,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2)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也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一言堂”。
(3)理解孩子的情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感问题,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情感,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3、沟通技巧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合适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亲子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
在进行和孩子的沟通时,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耐心:孩子可能需要时间来表达自己,家长应该耐心倾听。
(2)重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同样重要,家长应该在听取孩子意见时给予充分的关注。
(3)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家长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以便孩子更好地理解。
4、亲子活动设计为了更好地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活动。
例如:(1)一起去户外游玩户外游玩可以让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参加各种游戏和运动,分享快乐和情感。
(2)一起制作食物在家庭中,制作食物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亲子活动。
《父母多爱我》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
《父母多爱我》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父母多爱我【教学目标】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知道要与父母多沟通,学会体谅和理解父母,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特爱。
2.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课前体验(播放音乐)同学们,课前我们听的歌曲,歌名就叫《宝宝树》。
表达了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温馨和快乐。
同学们,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我们开始吧!二、观看短片。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观看一部短片(《世上只有妈妈好》片段)。
2.同学们,你们从短片中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3.是的,我们每个同学从妈妈肚里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再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直到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都浸透着爸爸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感受、回味父母的疼爱。
板书课题“父母多爱我”。
三、讲故事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们,这颗树叫“爸爸妈妈的爱”,用心想一想,爸爸妈妈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把他们做的事记录在叶子上,现在就来填一填吧!教师活动:给予学生5分钟思考并填写,填写完之后让部分同学说说自己填的内容,教师予以点评。
2.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在生病的时候,还有很多时候,爸爸妈妈温暖而深情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我们,他们总是在背后默默地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接下来我们看下书本阅读角里的小故事《妈妈喜欢吃鱼头》,说说你看之后的想法,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3.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你们一定想到了很多很多,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令你感动和难忘的故事吗?先把你的故事在四人小组中跟同学说说,等会儿再推荐小组中的一个同学讲给全班同学听听。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上完了实习的最后一次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心里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
前一天在五班讲课的时候,可能是前两节课学生没有精神,整个课堂显得比较冷清。
好多学生三心二意,要不停地重复问题,很细致地引导他们才能进入状态。
当然,我的问题也很多。
虽然是一个星期前就备好了课,因为感觉是很精心设计的,还比较熟悉,等到老师让我上课的前一天,才重新对教案进展修改,发现了如讲课内容的次序还可以再调整,使各部分的层次更清晰等问题。
在上课的时候,因为之前没有试讲,两节课连上下来,发现自己对课文的有些内容顺序不是很熟悉,讲课的时候语句不精练,口语比较多;还有一个问题,语速偏快,让学生感觉到我很紧张。
总之这次课的感觉不是很好。
不过,当我上完课,学生们全都鼓起掌来,可能是一种欢送的形式吧。
让我的心里有了点慰藉,同时也很惭愧,我红着脸快速地离开了。
第二天在七班也上这门课,也是连着两课时。
一直担忧七班的孩子会很沉闷,可能是指导老师屡次强调这是我实习最后的讲课的缘故,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对于我的问题,也做思考状。
在七班,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语速放慢了些,显得沉着了些;在提问的时候对于比较难的问题进展提示点拨,以易于学生思考和答复。
第一节课很平稳的过去了,我舒了一口气。
下课在班里转,一学生主动跟我说话:“老师,你不要失望啊,语文课是这样的。
胡老师上课也是这样的。
”他怕我伤心,所以抚慰我。
其实我对学生的表现已经很满意了。
他们的积极不是通过争先恐后的答复以下问题,只要看到他们专注的眼神就能感受到。
所以我不失望,相反很感动他的体谅。
我希望第二节课也能顺利完毕。
可是当学生认真起来,像我这种没经历的老师就要紧张了。
在课堂上本来有一个问题,文章中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是无条件的。
我让他们谈看法。
其实我预设的是,父爱其实也可以具有无私性,母爱就也是有条件的。
结果学生们的答复都倾向于父爱和母爱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具有无私性。
《孩子与父母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孩子与父母》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干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 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干系,增进孩子健康成长。
3. 学会尊重父母,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二、导学内容1. 孩子与父母的干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干系。
3. 尊重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干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 进修:学生阅读《孩子与父母》相关文章,了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干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干系,增进孩子健康成长。
4. 总结:学生总结讨论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
5. 实践: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例如写一封感谢信给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爱意。
6. 反思:学生反思自己与父母的干系,思考如何更好地尊重父母,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四、导学评判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干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 学生是否能够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干系,增进孩子健康成长。
3. 学生是否能够尊重父母,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五、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活动,增进家庭沟通和互动。
2. 组织家长讲座,分享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干系。
3. 鼓励学生多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六、导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干系,增进学生对家庭干系的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沟通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关怀,与他们建立更加亲密和健康的干系。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学习并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对父母深厚感情的珍惜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导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并分析文章中所表达的爱和感情。
2.掌握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爱的无私。
导学方法:1.导入引发思考与讨论:小组讨论父母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2.阅读分析: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分析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手法。
3.写作练习:撰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请学生就“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个题目展开讨论,谈谈每个人心中父母的形象和地位,以及对父母的感情和理解。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文章内容。
二、阅读分析(20分钟)1.请学生默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并回答以下问题:a.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b.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情?c.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小组讨论分享答案,老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深入讨论(15分钟)1.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中父母的感受和赞美之情。
2.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写作练习(25分钟)1.要求学生就《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会,使文章更加真实和有力。
五、总结提升(5分钟)1.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手法。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父母的付出,展现对家庭的感恩之心。
课后拓展:1.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
2.让学生创作一幅描绘父母形象的画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会更加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并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奉献和付出。
二年级妈妈的爱导学案
二年级妈妈的爱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让二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妈妈的爱是什么,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感受妈妈的爱。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爱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体会妈妈爱的表现和内涵。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妈妈,并用实际行动表达爱。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妈妈爱的无私和伟大。
(2)怎样启发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实践活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温馨的氛围。
2、提问: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们想到了谁?(妈妈)(二)讲授新课1、妈妈的爱是什么?(1)展示一些妈妈照顾孩子的图片,如妈妈做饭、洗衣、辅导作业等。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这些图片中,你能看出妈妈的爱是什么吗?(3)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妈妈的爱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2、妈妈爱的故事(1)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感受到妈妈爱的故事。
(2)可以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
(3)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评,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妈妈的爱。
3、妈妈的爱无私又伟大(1)讲述一些关于妈妈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如妈妈为救孩子受伤、妈妈为孩子放弃自己的梦想等。
(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妈妈会为孩子做出这样的牺牲?(3)引导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不求回报。
(三)课堂讨论1、妈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做?(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要学会感恩妈妈,用实际行动表达爱。
2、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1)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如帮妈妈做家务、给妈妈捶背、制作贺卡等。
(四)实践活动1、布置任务: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法上册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导学案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导学案活动一:我们都爱父母教师:父母是我们最爱的人,你和下面的小朋友有过同样的感受吗?一起来交流一下吧!例:天都黑了、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例:看到妈妈难受的样子,我心疼的不得了,真想替妈妈分担一点痛苦。
例:奶奶,元旦快到了,爸爸妈妈能回来看我们吗?我想他们了。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活动二:我们了解父母吗?教师:你了解父母什么?通过哪些方法可以了解父母呢?学生交流:我是问了外婆才知道妈妈的生日。
学生交流:我爸爸是种瓜能手!暑假去瓜田,我看到爸爸种的西瓜又大又多!学生交流:我妈妈喜欢吃蔬菜,这是我平时观察到的。
学生交流:我爸爸爱运动,只要一有空就带我去踢足球。
他常说:“运动使人健康。
”教师:我们了解父母吗?请同学们拿出课下调查结果“我为父母写档案”,给大家展示一下吧教师:从父母的小档案中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把你的发现和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交流:妈妈做钟点工,一天要做好几家。
爸爸开出租车,别人回家吃饭时却是爸最忙的时候。
遇上刮风下雨就更不用说了。
爸爸妈妈真辛苦。
学生交流:……活动三:爱父母,在行动教师: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你为父母做过什么呢?学生交流:帮妈妈做家务;陪爸爸聊聊天……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75页,读一读“杨敏的日记”。
说一说杨敏是如何关心父母的,读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自主阅读思考。
教师:我们既要有关爱父母的心,也要有关爱父母的行动。
教师:阅读电子教材P74页“爱的味道”。
奇奇关爱父母有哪些表现?想想你平时是怎么做的,还可以怎么做。
学生交流:爸爸累了,我帮爸爸捶背;妈妈烦心时,我会……教师:爱父母并不是说要对父母百依百顺,这种爱也表现在对父母不良嗜好的批评上。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父母改掉其他不健康的习惯呢?学生交流:我和妈妈监督爸爸戒烟;妈妈不爱运动,我每天陪妈妈跑步……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呢?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最爱、最值得信任的人,他们用无微不至的爱呵护我们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教学时数】:一时
【知识链接】
简单介绍弗罗姆及其《爱的艺术》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进入今天的学习之前,先请大家来听两首歌曲《母亲》《父亲》。
听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成长的风风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无怨无悔
的。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最真最浓的情!
二、预习
.通读文,初步把握作者观点,感知主要内容。
2.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
一刹(
)那
给()予
罪孽()
咄咄()逼人
辨认
渊源
履行
咄咄逼人
归根结蒂
三、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案上的问题。
组长做好组内分工,安排好每道题的发言人,指导组员整理好每道题的答案,并安排好发言人,补充人。
(整理如下)
、归纳本文的主旨:
明确:本文阐释了父爱和母爱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性质
与区别。
、他首先阐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爱以及爱从幼稚道成熟的过程。
2、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懂得爱的重要性,去创造爱,产生成熟的爱。
3、指出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父母,健康灵魂,走向成熟的途径。
2、阅读文1—3段,回答下列问题:
(1)《爱的艺术》一书要使读者相信:“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情感”,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婴儿时期: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同他出生以前没有大多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身以外的世界;
童年时期:他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他如果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起来成为一种经验:我被人爱。
8—10岁:儿童到了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情感,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第一次感到要送母亲一个东西……
(2)“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
”试从这句话分析“母爱”的作用。
明确:正是母爱的潜移默化使得孩子的心灵由索取趋向奉献,由被热爱到爱别人;母爱的无私使子女在获得满足与快乐的过程中意识到给予的重要性,爱他人不仅给人带来幸福,也让自己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这是母爱的真谛,正是这种由母爱衍生的爱人之心让每个人意识到他人的重要和社会的美好,从而构成和谐统一的人类社会。
(3)中谈到两种“爱”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
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身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它嗯和社会中才能实现。
给比得更能使自己得到满足,更能使自己得到快乐。
爱比他人更重要。
前一种爱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爱,受到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3、阅读4-7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这一句中的“这种变化”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种变化指的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
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
(2)联系全文,回答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明确: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关怀和安全感。
父亲给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
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私的,而父爱是有条的。
母爱的积极面是: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能给孩子安全感。
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唤取,根本无法赢得,也容易让孩子失去独立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父爱的积极面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可能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是必须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期望的情况下,可能失去,有时过于严厉。
4、阅读8-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分条回答理想的父爱是怎样的?
明确: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应该宽容有耐心不要盛气凌人甚至专横;
应该使孩子能对自身产生自信心成为自己的主人。
(2)结合,分条回答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综合了同父母亲的关系,并能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
(3)《爱的艺术》一书指出,爱是一种必须经过训练才
能学到手的能力,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
明确:一个好家长应该希望孩子成长、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他应该克服惶惑不安的情绪;一个好父亲在指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宽容和耐心,使孩子逐渐相信她最机并最终把握自己,这些都需要学习。
四、延伸拓展:
通过本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
引导:结合个人经历说体验;联系名人大家经历谈感受。
、高一新生初次离开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话题——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母(联系文)——这篇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恰逢母亲节,不少同学说了具体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离世五个月的年轻的母亲。
这不在我的教学设计范围内,是堂上本人有感而发的)——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
“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
”
2、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层层推进,希望让学生明白:
①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②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③爱的升华——珍惜情感,感恩
根据体验和经历,写成一篇800字的。
五、堂小结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关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
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
送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感恩的心》音乐声响起)
六、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