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方言研究丛书》(第一批)出版

合集下载

江苏及周边地区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江苏方言研究丛书》(第一批)首发式在南京举行

江苏及周边地区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江苏方言研究丛书》(第一批)首发式在南京举行
附注:
[5 王福堂. 1] 汉语方言语音 的演变和层次 [ . M] 北京 : 语文出
版社,2 0 . 05 [6 王力. 1] 汉语史稿 [ . M] 北京 :中华书局,2 0 . 03
①“ 汉语方言地 图集数据库 ”收录 的平声字如下 :全清 平7 8个 :多歌靴花租箍猪书该街西鸡灰资师丝衣飞高抓交 烧 腰浇钩 州三衫尖 心参深 音安 山间肩 烟搬端 酸官关砖根 恩 新身 墩孙温分 军帮浆张 装章姜光双 灯僧冰升 生更争耕 兵星
江 苏及周 边地 区方 言 国际学 术研讨 会 暨 《 苏方 言研 究丛 书》( 一批 )首发 式于 2 1 年 1 江 第 01 0月 2 1日 至2 3日在南京 大 学举行 。 会议 由南 京大 学文 学 院主 办 , 南京 大 学方言 与文化 研究所 承办 。 自美 国 、日本 、 来 法 国、韩 国以及 中 国大陆 、台湾 的高等 院校和 研究机 构 的 8 0余位 学者 出席 了会 议 。会议 论文 内容涵盖 了江
20. 0 2
[2 张世方. 2] 汉语方言三调现象初探[]语言研究,20 4 J. 00( ). [3 张燕 来. 2] 兰银 官话语音 研究 [ ] 北 京语言 大学博士学 D.
位 论文 ,2 0 . 03
[4 朱声琦. “ ”字 的产生看 “ 2] 从 花 平分 阴阳 ”开始的时代 [] 中国语文 ,19 1 J. 9 2( ).
苏方言调查研究、 邻近方言比较、实验方言学、 方言语法调查、方言词汇研究等领域 。 与会学者畅所欲言, 各抒 己见 ,对 论文 涉及 的 问题 进行 了热 烈 的讨论 。会 议期 间举行 了南 京大学 方言 与文化研 究所 学术顾 问与 兼职教授的聘任仪式 。聘请丁邦新、侯精一、陆俭 明、张振兴、鲁国尧、柳士镇为南京大学方言与文化研

方言本字研究方法

方言本字研究方法

3
层次,“虚” 字常熟话有[ci]、[ch]两读,上海话也可能有[cy]、[chE]两读。上海 话“虚” 字可以读[cy],如“[cy]心虚心” ,是众所皆知的,“虚” 字是否另有 [chE]一读正是目前问题的症结。 “虚” 字朽居切,晓母鱼韵。晓母中古是个舌根音声母 x-。如果“虚” 字 上海话变成[chE],那么同一层次见系晓母鱼语御韵的字也会变成[-E]韵,分别读成 [kE] 、 [khE] 、 [gE] 、 [ŋE] 、 [hE] 。我们第一个步骤是考察上海话是否有音韵演变和 “虚” 读[chE]音平行的字。 《上海市区方言志》第三章是个同音字表。 kE kE k‘E k‘E gE ŋE hE hE E
以上是 88 页字表里舌根音声母[E] 韵的字,其中有两个字值得注意,一个是[chE], 页” ,我们认为是“虚” 。另一个是[ckE],字表认为本字是 字表认为本字是“感 “赅” ,按照上引张惠英的说法,本字是“ (居)” 。 除了“虚” 、“ ” 以外,是否还有见系晓母鱼语御韵的字在上海话里读作 [E] 韵?光看字表似乎没有。其实至少还有三个: (1) 《上海市区方言志》第陆章“分类词表” 173 页:“ □ 子 kE ts 锯 子” ,这个意思是锯子的语词的本字就是“锯子” ,“锯[kE]”是阴去调。 (2) 钱乃荣《上海方言俚语》124 页讨论上海地名歇后语时说:“‘踏板头浪写 愿’——床许(上海,‘许’ 读 he) 。” “he” 是钱氏上海话拼音方案的写 法,相当于国际音标的[chE]。由此可知“许愿” 的“许” 上海话说[chE]。 (3) 《上海市区方言志》第柒章“语法” 描写“辣海” 、“海头” 的用法,如 440 页“跪辣海哭” ,相当于普通话“跪着哭” 、“跪在那儿哭” ;414 页 “小囡辣娘舅海头吃饭”( 小孩在舅舅那儿吃饭) 。宫田一郎、许宝华、钱乃 荣编著《普通话对照上海话、苏州话》171、174 页说明上海话也说“王先 伐 ”( 王先生在吗) 。 生辣海口

论戏曲舞台语音的普通话化现象——以越剧为例

论戏曲舞台语音的普通话化现象——以越剧为例

论戏曲舞台语音的普通话化现象——以越剧为例方 言摘 要: 语音是地方戏最重要、最显著的标识,多源自其发源地的方言。

近年来,越剧语音受演员籍贯、剧目题材和角色塑造、剧种定位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越剧本身对语音的规范程度不高,越剧语音开始出现向普通话化靠拢的倾向。

面对这种变化,越剧应保持警惕,以免发生异化致使丧失特色。

除了维持现有语音体系,可以开展戏曲音韵的相关研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发掘剧种语音特色以建立更完善的语音体系。

此外,从地方戏特色的角度看,语音以外的可以凸显剧种特色的其他影响因素同样要予以重视,进而从唱腔、行当、服化道等多方面展示地方戏曲的地方性。

关键词:戏曲;语音;越剧;普通话 中图分类号:J8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2-09-13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江苏卷)”(项目编号:19ZD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方言,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昆剧史与昆剧理论。

戏曲舞台语音与该剧种的发源地及其流行的区域有重要的关系,是其所流行的区域方言,或是受到这些区域观众认可的、带有本区域特色的舞台语音。

因其具有明显的特征,被视为区别各个剧种的重要标志。

“剧种的首要因素是方言语音,无方言语音就构不成剧种音乐的地方特色,也就没有腔调上的差别。

”[1]汉语语音本身具有旋律性,地方戏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语音,可以说语音是剧种的基础。

语音亦是剧种的特色,“声腔或腔调乃因为各地方言都有各自的语言旋律,将此各自特殊的语言旋律予以音乐化,于是就产生各自不同的韵味”[2]。

音乐化的语音赋予了剧种不同韵味,使之听起来回味悠长。

戏曲语音展示着剧种审美的同时,还制约着剧种的扩张。

戏曲舞台语音会随着剧种、流行地区、社会发展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剧种内部因素引导和约束着舞台语音的变化发展,舞台语音的选择也影响着剧种整体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现今戏曲舞台普遍存在着戏曲舞台语音普通话化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剧种本身到外部环境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语音。

20xx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20xx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13 阳明诗赋编年笺证
14 钱希言全集
15 龚鼎孳词校注
16 陈廷焯全集
17 陈文述全集
申报机构 凤凰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凤凰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 线装书局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67 清末岭南卫生典籍五种校注
广东人民出版社
68 王叔和《脉经》版本集成及考证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9 《明史·历志》汇校考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 版社
70 永乐大典(缩印本)
中华书局
71
原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永乐大典》(第二、三 辑)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72 事林广记
齐鲁书社
73 古抄本群书治要二种影印和校理
附件
202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1 历代唐诗经典选本丛刊
2 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
3 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丛部)
4 西夏诗文全编
5 鄂东王氏未刊稿丛编
6 阴铿集校笺
7 日藏王勃集汇校汇考
8 东坡诗日本古注本翰苑遗芳校证
9 魏了翁集
10 李纲全集校注
11 南岳旧稿
12 徐尊生诗文集
第1页
序号 18 全明诗话新编
项目名称
申报机构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 清代诗话珍本丛刊(第二辑)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 明清孤本戏曲选本丛刊(第二辑)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1 天宝遗事诸宫调辑录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2 说唱道情全集

苏北方言语音研究

苏北方言语音研究

苏北方言语音研究一、概述《苏北方言语音研究》作为方言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旨在深入探讨与分析江苏北部地区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变迁规律。

江苏北部,地理上跨越淮河与黄海之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展现了汉语方言多样性的一个独特侧面。

本研究以苏北地区若干代表性市县的方言为考察对象,通过系统的语音采集、比较分析与历史追溯,力图全面揭示苏北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系结构上的特色。

苏北方言作为江淮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音体系既受中原官话的影响,又融合了吴语、赣语等周边方言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音面貌。

从声母系统来看,苏北方言保留了部分古汉语的发音特征,如浊音清化现象普遍,同时在某些地区还能观察到舌尖鼻音[n]与边音[l]的混淆使用现象,这反映了方言演变中的历史层次性。

韵母方面,苏北方言展现了丰富的元音和谐现象和特殊的儿化音变,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方言的音韵美感,也成为了区分不同方言小区的重要标志。

再者,声调系统上,苏北地区方言大多保持了平、上、去、入四声的基本框架,但各声调的实际读音及调值分布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反映了方言内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加速,苏北方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对方言使用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传统方言特征在年轻一代中逐渐淡化,而外来语言因素的融入又使得方言语音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还将关注苏北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动态,探讨语言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以期为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建设及方言资源的保护提供实证基础。

“概述”部分旨在为读者勾勒出苏北方言语音研究的总体框架,明确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以及预期成果,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苏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及文化背景概述苏北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北接山东,南临长江三角洲,西连安徽,东临黄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其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平原、丘陵、海滨等多种类型,气候则属于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论赵元任对江苏语言学的重要贡献

论赵元任对江苏语言学的重要贡献

州音念。”之后回到常州完全学会了常州话口语,在苏 南京音系的性质和特点,分析了南京音的派别 ;将南
州大姨母家学会了苏州话。12 岁前,赵元任已经能说北 京音跟国音进行了比较 ;记录了 1052 个单字音。在这
京、常州、苏州、常熟等四种方言。之后,他在南京读书 篇论文里,作者有意识地将方言研究的两种观点和他
90 ARCHIVES & CONSTRUCTION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史海探迹
Explore in the Sea of History
档案 与
2021.7 建设
论文集》,第 4 种,1961 年)等。
乐的拍子复杂)、近乎二拍子,律诗的拍子复杂、连大
二、深入研究常州方言和南京方言
致的二拍子都不是 ;跟别处吟诗的调儿相比,古诗跟 别处很不同,律诗则大同小异 ;常州的古诗近乎大调,
做方言研究,往往从自己最熟悉的方言入手,一来 就是Ionian格,律诗多半落mi字收尾,虽近大调但略带 能保证语料的真实准确可信,二来容易研究得更加深入 (新)Phrygian格的意味。[5]
细致。由于特殊的经历和超人的禀赋,赵元任对学习方
《南京音系》依据的材料是 1927 年赵元任作吴语
言非常擅长,经常几种方言“奇怪的结合”。赵元任在 调查时顺便到南京记录的发音,同时参考作者在南京
《我的语言自传》里说,他 5 岁的时候,“说的是一种不纯 学习那三年听到的音。论文记录了南京方言的声韵
正的北京话和一种地道的常熟话,可是念书就只会用常 调,对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作了细致的说明 ;归纳了
苏长江以南、常州以东地区,其记录了乾隆时期常州、 国际音标字模,他就和助手一起用手写、逐个画,每天 无锡、苏州一带的土语、俚词[2]。这些方言文献,均以 工作 10 小时以上。《现代吴语的研究》是我国学者用

简析南京方言从吴方言到江淮方言的历史变迁

简析南京方言从吴方言到江淮方言的历史变迁

简析南京方言从吴方言到江淮方言的历史变迁摘要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千年变迁,历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称。

而南京方言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南京方言目前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南京话在魏晋时期以及魏晋以前都是隶属于吴方言的。

本文从南京方言的起源开始,通过史料记载的纵向对比和其语言特点与周围的吴方言的横向对比,在几个重点历史时期找出南京方言的历史变迁,论证南京方言是由吴方言向北方方言转化的。

并探求出影响南京方言转变的外部原因,分析南京方言的现状,寻求保护南京方言的方法。

关键字吴方言;江淮方言;历史变迁;语言融合一绪言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与北京、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

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南京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南京,其文化和语言也经历了漫长的变化,根据史书记载和后人的推断,南京话最早是属于吴方言的,而目前南京话被划分为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这其中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还原历史面貌探求个中缘由并提出可靠有力的证据。

而追溯南京方言的变迁和发展也对现代南京话的保护与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二南京方言的历史演变商代末期,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来到江南建立吴国,以今天苏州为都城,逐渐发展壮大,领长江下游两岸地区。

春秋时期吴国强大,向北扩张,最早的南京城在这种情况下建立。

据《建康实录》里记载:“越王筑城江上镇,今淮水一里半废越城是也。

”淮水指秦淮河,废越城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右侧,越城筑于周元王四年,这是南京城最早的起源。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章太炎简介字号: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生卒: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年代:清末民初籍贯:浙江馀杭人评价: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一代儒宗生平简介章太炎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

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幼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1891年(光绪十七年),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梁通信。

1987年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

但终因不满康有为倡言建立孔教,自称“教主”,遭康氏门徒麦孟华等人的围攻殴打,愤而离泸返杭。

此后与较为稳健的“中体西用”派王文俊、宋恕、陈虬等人相往来,创办“兴浙会”,为《实学报》和《译书公会报》撰稿。

1898年春,章太炎受张之洞邀请,赴武昌筹办《正学报》,不到一月即离去。

七月,在沪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弭兵难》、《书汉以来革政之狱》等。

戊戌政变后,章太炎因参加维新运动被清廷通缉,遂携家避难台湾,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

1899年夏,东渡日本,与梁启超等人修好,并与孙中山相识。

不久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工作。

此时章太炎的排满观和古文经立场日益明确,在苏州出版了其著作《訄书》的第一版(木刻本),由梁启超题签。

1900年义和团事件发生后,晚清趋新的士大夫严复、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组织“中国议会”以挽救时局,章太炎应邀参加。

在会上,章太炎主张驱逐满、蒙代表,并割辫明志。

关于方言的古籍文献

关于方言的古籍文献

关于方言的古籍文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汉代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方言学著作。

《方言》序言记述了作者创作的主要目的:“别国方言,异音殊义,时俗不同,使别国同义异言,不得相通,故博采方国之异言,以著于篇,聊以解一时之说也。


* 《吴下方言考》,胡文英编撰。

胡文英是明末清初人,博学多才,在当时颇有声望。

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调查、遍访名师,结合当时的语言变化和自己的见解编撰了《吴下方言考》一书。

该书共10卷,是继扬雄《方言》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吴语系方言著作。

* 《越谚》,范寅著。

范寅是清道光年间人,生活在两浙吴语地区。

他用文字和口语双重方式记录下越地(今绍兴一带)的方言词汇和语音,在经过反复核实后编写出了《越谚》一书。

* 《六南苗语》,曹廷栋著。

该书是用汉语注音的苗族方言词汇集,主要记录了贵州省荔波县的苗语方言词汇。

以上只是部分关于方言的古籍文献,如需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到知网等学术网站阅读相关的文献综述。

南京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

南京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

研究生导师介绍文艺学(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赵宪章男,1951年生,山东莘县人,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87)。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主要成果:1.《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2.《中国艺术理性》,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3.《西方形式美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4.《文艺美学方法问题》,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文体与形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主要研究方向:1. 文艺美学2. 文学理论周宪男,1954年生于南京,江苏金坛人。

文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1982),哲学硕士(北京大学1988),文学博士(南京大学1998)。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4.《20世纪西方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主要研究方向:1.文学理论2.美学3.文化研究胡有清男,1949年生,江苏南京人。

文学硕士(南京大学1984),文学博士(南京大学1996)。

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文艺学论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纯艺术思潮》(系列论文),《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等刊物发表。

3.《文科理论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主要研究方向:1. 文艺学基础理论2.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研究男,1957年生,江苏无锡人。

哲学学士(武汉大学1982),文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1988),文学博士(山东大学1991)。

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果:1.《审美幻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2.《马克思主义现代美学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3.《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 《美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 《审美意识形态》,(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主要研究方向:1.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2.审美人类学女,1953年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

江苏南通地方戏通剧之方言音韵研究

江苏南通地方戏通剧之方言音韵研究

摘要:通剧,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戏剧艺术,方言的运用,便是它的重要标志,方言与音乐的结合创造出极具南通特色的声腔艺术。

南通地区六县一市,包括海安、如皋、启东、海门、通州、如东、南通,各地方言各异,而且差别很大。

目前通剧主要使用南通港闸区、崇川区、通州市、如皋和如东县部分乡镇的南通方言进行演唱,这几个区方言读法基本相通。

关键词:南通;通剧;地方戏;方言江苏南通历史悠久,早在人类历史时期以前,这里位于江海之交,地当长江入海口的北岸,东濒黄海,北连盐城,西接泰州,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是这濒江临海的地理优势,孕育着南通独特的“江海文化”。

而通剧,正是这一文化影响下的历史产物。

一、历史成陆下南通方言的形成南通属方言岛用语,既不同于东南毗邻的吴语系启东、海门话,也有别于西北接壤的如皋、如东话,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变体。

这和南通的成陆有关。

南通地区滨临江海,据史料记载,在公元4世纪,江海渐退、洲陆涨沉,才逐步形成零星的几个沙洲。

南通地区六县一市,除狼五山为境内唯一的浅丘群外,其余都是低平的冲积平原。

位于西北部的海安、如皋成陆较早,距今5000-6000年。

如皋的东部,远古时为大海,汉时有一片沙洲,史称扶海州,它与扬泰古沙嘴间有一条夹江,汉代以来,沙洲逐渐扩大,而夹江在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渐渐埋没,沙洲与其西边的岸陆连接起来。

扶海州与扬泰古沙嘴的并接是南通成陆史中第一次沙洲大连陆。

这次沙洲接陆使长江北岸沙嘴向东延伸,到达今如东县长沙以东。

位于中部的南通市区、南通县一带形成的时间距今1500-2000年。

南通市县一带于公元6世纪中期是名为胡逗洲的沙洲。

公元10世纪初,胡逗洲与如皋陆岸的并接是南通成陆史中沙洲连陆的第二次大并接。

公元11世纪中叶,在胡逗洲并接大陆以后约一个世纪,发生了南通成陆史上的第三次沙洲大并接,位置在今启东市北部、吕四以东以南一带。

北宋初,它与通州(今南通市)相隔约100公里。

《方言》版本流传及文字校订

《方言》版本流传及文字校订

《方言》版本流传及文字校订《辅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目前有宋本、明本和清本等不同版本。

为了使《方言》更接近古书原貌,先后有戴震、卢文绍、刘台拱、王念孙、钱绎等人对《方言》进行校订。

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方言》及郭注本逐渐接近古书原貌,为后人对《方言》进行研究扫除了障碍。

标签:《方言》;版本;文字校订传本《方言》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序》。

此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中兴馆阁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皆有著录。

今本《方言》十三卷,按照义类标准,其内容大体分为普通词语和专有名词两类。

普通词语共八卷,具体为:卷一、卷二、卷三、卷六、卷七、卷十、卷十二、卷十三。

专有名词共五卷,具体为:卷四“释服制”、卷五、卷八“释兽”、卷九“释器物”、卷十一“释虫”。

一、《方言》版本及其流传情况(一)《方言》宋本1.李孟传刻本《方言》最早的注本是东晋《郭璞注》。

传世《方言》为郭注本。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古的《方言》传本就是宋本,即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浔阳太守李孟传的刻本。

李孟传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卒于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宋史》有传。

李孟传的刻本又称“庆元庚申(1200)会稽李孟传浔阳郡斋刊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李孟传《刻方言序》云:“今《方言》自闽本外不多见,每惜其未广。

予来官浔阳,有以大字本见示者,因刊置郡斋。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予传本于蜀中,后用国子监刊行本校之,多所是正,其疑者两存之。

”周祖谟先生由此认为:“《方言》的宋刻本在北宋有国子监本,在南宋有蜀本、闽本、赣本。

赣本是宋代最晚的一个刻本了。

监本、蜀本、闽本现在都没有看到……李本可能就是重刻的蜀本,也就是北宋监本的第二次刻本。

方言文献

方言文献

三、有关《方言》的 研究资料(辑佚方面)
1、《方言佚文》l卷 [清] 顾震福辑 附 于《方言校补》后 2、《方言佚文》1卷 [清] 王仁俊辑 在 《经籍佚文》中
四、续补《方言》的书



1、《续方言》2卷 [清〕杭世骏撰 有《杭氏七 种》本、《艺海珠尘》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钱塘汪大钧刊 《道古堂外集》本。 2、 《续方言补正》2卷 [清] 程际盛撰有《艺海 珠尘》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思贤讲舍本 (仅收上卷《续方言补》)。 3、《续方言疏证》2卷 [清] 沈龄撰 沈氏刊本、 清光绪间德化李氏《木犀轩丛书》本
2.西汉第一部比较 方言词汇著作
扬雄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周秦旧资料为起点, 进一步收集和整理各地的活方言,经过27个寒暑 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 汇的重要著作《方言》。扬雄能不为文献记载所 限,而注重直接调查;能不为文字形体所蔽,而 取借字标音、创字标音的做法;能不为《尔雅》 体制所困,而开时地综合研究的先声;其“语之 转也”说.则启示后人“循声探源”、“因声求 义”的方法。
主讲人:丁姣
方言文献
一、汉语方言的研究历史 二、《方言》,郭注及其版本 三、有关《方言》的研究资料 四、续补《方言》的书 五、记述方音的书 六、考证方言俗语的书
一、汉语方言的研究历史
1、周代迈出第一步
据刘歆、扬雄往来书札和应劭《风俗通义序》, 可知远在周代,出于了解民情风俗的需要,政府 即已设置专官做采集方言的工作,所谓“周秦常 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 藏于密室。”从先秦古籍可以看出,已有不少方 言词的著录,像《尔雅》其前八篇,现代学人洪 诚先生认为“没有汉初人增补的痕迹”。专职官 员对方言的采集,权威性词书对方言词的著录, 都说明当时的方言研究工作已迈出了第一步。

方言研究30年

方言研究30年

汉语方言研究30年现代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始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这八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时期:一是发端期,即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

这个时期以1924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方言调查会开始,以赵元任、罗常培等一批著名语言学家为代表,从汉语方言的实际出发,相继开展了包括两广、陕南、徽州、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区的方言调查,出版了《现代吴语的研究》、《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等重要著作,为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迈出了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步,为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累期,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到文革时期。

1956年、1957年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分别发出了《关于汉语方言普查的联合指示》和《关于汉语方言普查的补充通知》,同时,在丁声树、李荣的带领下,自1955年至1959年在中央民族学院、中央团校、张家口、昌黎等地对全国方言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和专门调查。

调查成果《方言和普通话丛刊》、《昌黎方言志》,与丁声树、李荣编撰的《方言调查字表》、《方言调查词汇手册》、《汉语方言调查简表》、《汉语方言调查手册》、《方言调查词汇表》等,对全国范围的方言普查工作起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这一时期,共调查了1800余个市县的方言材料,撰写调查报告近1200份、学习普通话手册320余种,出版了《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河北方言概况》、《四川方言音系》、《安徽方言概况》、《方言与普通话集刊》等著作或论集,为汉语方言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①(金有景、金欣欣:《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

三是发展期,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到今天。

这个时期以1979年2月汉语方言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方言》杂志创刊为标志,上承前两个时期老一辈学者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优良传统,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走上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快速发展之路。

江苏方言词典本字补苴

江苏方言词典本字补苴

表 示身体本 能地 向前倾斜 的例证 。总之 , “ ”为本 字 , 蹬
表 义 较 “ ’ 为 明确 。 f 更 I
内的天棚 。旧时称仰承 。”[ ∞ 2 ]
按 : “ 承 ” 应 作 “ 尘 ” , 又 作 “ 尘 ” 。 本 指 仰 仰 承
2 垡 ( d 《 京 方 言 词 典 》 : “ 发 子= 子 头 。农 张设 在座 位 上方 承接 尘 土 的小帐 ,后指天 花 板 。宋王 巩 . f) 南 土 发 田里 的土 块 。 ”[ 。 ’ ] 《 见 近 录 》 : “ 公 起 , 视 其 仰 尘 , 日 : ‘ 公 坐 处 幕 闻 文 相
关键词 :江 苏 方言词典 本字 字书 韵书 补苴
方 言本 字 的 确 认 是 一 项 艰 巨 的 工 作 , 必 须 寻 检 大 量 的 《 韵》入声月韵 : “ ,耕起土 也 。”北魏 贾思勰 《 集 垡 齐 逆 徐 字 书 、 韵 书 或 其 它 传 世 文 献 , 并 与 方 言 实 际 读 音 反 复 勘 民要 术 ・大 豆 》 : “ 垡 掷 豆 ,然 后 劳 之 。 ” 《 州 十 三
反复 比勘验证 ,提 出了一批 方言本字 , 以对上述辞 书加 以 词 ,计量某些切开或分开的小块东西 。” ]阳 2(
补 苴 ,请 教 于 方 家 。
按: “ ” “ 亚 丫”均为 同音借 用字 。这个 意义本字 当
牙 汉 牙 水 I蹿 ( h n ) 《 . cb g 南京方言词典 》: “ ,上身 向前倾 为 “ ” 。 《 语 大 字 典 》 : “ , 量 词 ,绺 。 ” 《 浒 斜。 ‘ 他 到我 边 上 , 过来跟我讲 了句话 。’”_ l _
江 苏 方 言 词 其本 字 补 苴

《〈肉蒲团〉校证》初版补校与拾误

《〈肉蒲团〉校证》初版补校与拾误

第33卷第2期2020年4月镇江高专学报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Vol.33 No.2Apr.,2020《〈肉蒲团〉校证》初版补校与拾误黄 强(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 225002)摘 要:《〈肉蒲团〉校证》系迄今为止《肉蒲团》一书最为详尽的校勘本,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兹特胪举30条,并尽可能援引李渔著述特别是其短篇小说的词汇来印证,对《〈肉蒲团〉校证》进行补校、辨析或修正,以期此书再版时更臻完善。

关键词:《肉蒲团》;李渔;版本;校勘;考证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48(2020)02-0012-06收稿日期:2020-01-12作者简介:黄 强(1950—),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与文献研究。

《肉蒲团》在中国古代艳情小说中属于杰出者,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小说作者是李渔[1],小说在语体和文体运用方面,集中表现了李渔强烈的个人特征,全面研究李渔,就绕不开《肉蒲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保留了许多江浙方言词汇以及语法结构,可资考察。

2004年5月7日,人民网上发表了陈平原的《小说〈肉蒲团〉当年曾为法国留学生的中文教材》一文,亦可见此书的特殊性。

因此从多方面看,此书均有其研究价值。

《肉蒲团》原本已经湮没无闻,但流传至今的后出版本众多,主要分为繁本与简本两个系统。

繁本系统的本子主要有3种: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刻本(早藏本)、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抄本(双抄本)、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刻本(清刻本)。

简本系统诸本是对繁本进行不同程度删改的结果,不仅有删节,而且有改动。

《肉蒲团》原本是繁本,探讨已经失传的原本的面貌,繁本具有决定性的价值。

管窥所及,在《肉蒲团》的版本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校勘本是1994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明清艳情小说丛书《思无邪汇宝》第十五册《肉蒲团》(思无邪本),主编是陈庆浩、王秋桂。

江苏境内长江两岸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同言线

江苏境内长江两岸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同言线

江苏境内长江两岸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同言线
顾黔;史皓元;石汝杰
【期刊名称】《语言研究》
【年(卷),期】2007(27)3
【摘要】方言的分区一向是学界关注的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单一的语音标准是可行的。

但在江苏境内江淮官话和吴语的过渡地带,方言情况相当复杂,根据一个标准画出的单条同言线,往往只能部分地反映官话与吴语的分界。

为了更准确更鲜活地反映过渡地区的复杂性和方言的真实面貌,我们根据一个重要标准画出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同言线,将两者大体区分开来;同时进一步采用多个标准,画出多条同言线甚至同言线束,据此探讨官话和吴语叠置、竞争的情况,分析它们的历史层次。

【总页数】12页(P14-25)
【关键词】方言分界;分区标准;同言线
【作者】顾黔;史皓元;石汝杰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美国新泽西大学;苏州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
【相关文献】
1.江淮官话与吴语交界地带方言研究——以江苏高淳为个案考察 [J], 汤青妹;黎超
2.吴语和南部江淮官话音韵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郑伟
3.吴语和南部江淮官话音韵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郑伟;
4.语言演变与层次替换——以江淮官话、吴语为例看汉语方言演变模式 [J], 陈忠敏
5.语言演变与层次替换——以江淮官话、吴语为例看汉语方言演变模式 [J], 陈忠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年来关于客家的著作

近年来关于客家的著作

1、《客家礼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刘善群2、《客家研究导论》,罗香林/上海文艺出版社,92年3、《徘徊于族群与现实之间》,徐正光/台北正中书局,91年4、《客家源流研究》,邓迅之/台中天明出版社,82年5、《客家学研究》,吴泽/上海人民出版社,90年6、《客家研究辑刊》,黄绿青/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95年7、《客家研究》,张卫东,王洪发/同济大学出版社,89年8、《客家与香港崇正总会》,丘权政/中国华侨出版社,97年9、《客家民俗文化漫谈》,刘锦云/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95年10、《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客家山歌》,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娄子匡,74年11、《客家源流考》,罗香林/中国华侨出版公司,89年12、《闽粤客家人在四川》,刘正刚/广西教育出版社,97年13、《客家史话》,巫秋玉,黄静/中国华侨出版社,97年14、《客家名人录(梅州地区卷)》,黄伟经/花城出版社,92年15、《客家服饰文化》,郭丹/福建教育出版社,95年16、《客家艺能文化》,王耀华/福建教育出版社,95年17、《客家民间信仰》,汪毅夫/福建教育出版社,95年18、《客家土楼民居》,黄汉民/福建教育出版社,95年19、《客家源流探奥》,房学嘉/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94年20、《客家风情》,黄顺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3年21、《客家源流新论》,陈支平/广西教育出版社,97年22、《客家源流新探》,谢重光/福建教育出版社,95年23、《客家文化》,张卫东/新华出版社,91年24、《客家之光》,刘大可/福建教育出版社,95年25、《客家山歌探胜》,温萍/海天出版社,92年26、《客家饮食文化》,王增能/福建教育出版社,95年27、《客家宗族社会》,孔永松,李小平/福建教育出版社,95年28、《常用客话字典》,刘添珍/台北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92年29、《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客家话》,哈玛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4年30、《台湾的客家话》,罗肇锦/台北台原出版社,90年31、《客家方言,罗美珍》,邓晓华/福建教育出版社,95年32、《梅县方言词典》,李荣,黄雪贞/江苏教育出版社,95年33、《柳州方言词典》,李荣,刘村汉/江苏教育出版社,95年34、《客家话词典》,张维耿/广东人民出版社,95年35、《客家方言语法研究》,何耿镛/厦门大学出版社,93年36、《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项梦冰/语文出版社,97年37、《中国客家民系研究》/邱权政/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38、《客家魂》(三部曲)/谭元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739、《客家传统情诗》/陈炜萍/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40、《客家首府--汀州揽胜》/李文生,张鸿祥/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41、《客家台湾文学选》/钟肇政/台北新地文学出版社/199442、《客家情歌》/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43、《客家风华》/胡希张等/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44、《话说客家》/何俊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45、《广东客家菜》/黄华/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46、《太平天国与客家》/刘佐泉/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47、《谈谈客家山歌》/黄火兴/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48、《赣南客家围屋》(摄影)/钱进/中国摄影出版社/199849、《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张恩庭/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50、《闽西客家志》/张东民,熊寒江/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51、《佗城开基客安家》(客家先民首批南迁与赵佗建龙川二二一年纪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邱权政/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52、《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届客家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李如龙,周日健/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53、《客家圣典》/谭元亨/海天出版社/199754、《客家撷英》/李升宝/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555、《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汀州风景画集》/饶作勋/福建美术出版社/199656、《客家名人录》(梅州卷)/黄伟经/花城出版社/199657、《闽西·客家祖地》/徐继武/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199658、《客家风情传说》/黄兆荣,何志溪/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199259、《客家风情》/田辛垦,田维舟/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60、《客家姓氏堂联考释》/候复生,曾令存/广东旅游出版社/199461、《中华客家研究丛论》/汪祖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62、《客家风情》/周红兵/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63、《客家山歌欣赏》/叶云章,黄火兴/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64、《梅县客家方言志》/谢家昌/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65、《漂洋过海的客家人》/罗英祥/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66、《客家历史文化纵横谈》/饶任坤,卢斯飞/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67、《客家民间诗歌对故事》/谢友祥/广东旅游/199468、《客家风情》(宁化石碧采风纪实)/三明市/厦门鹭江出版社/199269、《广西客家山歌研究》/严家通,凌火金/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70、《客家情歌精选1900首》/《旅游》编辑部/花城出版社/198271、《客家方言演唱集(毛主席播下幸福种)》/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72、《于都方言词典》/李荣/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73、《梅县客方言研究》/陈修/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74、《客赣方言调查报告》/李如龙,张双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75、《永远的家园》/何葆国/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宋玉柱 . 1] 论带 “ ”兼语式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7 得 J. 99
( ). 1
[] 1 陈昌来. 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 属性研 究 [ . 现 M] 上海 : 学
林 出版社 ,2 0 . 02 [] 2 陈一 士. 是主谓结构作补语 ,还是复杂的谓语 ?[] 语文 J.
[2 陆俭 明. 1] 现代汉语语法研 究教程 [ . M]修订版. : 北京 北京
大学出版社,2 0 . 04 [3 吕叔湘 . 语语法 分析 问题 [ . 1] 汉 M]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
1 9. 97
[4 吕叔湘. 1] 现代汉语八百词 [ .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8 . 90 [5 马真. 1]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 [ .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语语法 》(0 1,张斌 《 20 ) 新编现代汉语 ( 第二版 ) 2 0 )等。 》(0 8 ②其 实有些 学者 已经注意到 “ ”字句表致使 的现象 , 得
如陈一士 (9 7 、李临定 (9 3 、缪锦安 ( 9 0 、范晓 15 ) 16 ) 19 )
研究 [] 韩国中国言语学会. J. 中国言语研究,2 0 1 ). 0 1( 3
20 4. 0
[0 张豫峰. 得”字句和 “ ”字句 [ . 吉:延边大学 2] “ 有 M]延 出版社 ,2 0 . 02
[] 4 范晓. 论致使结构 [ ] / C / 语法研究和探索 ( ). 十 北京:商 务 印书馆 ,2 0 . 00 [] 田隆行. 法 0基磁知融 之干0教 五方 [ . 5富 文 M] 东京:凡
结合 自己的研 究专长 ,对所承担的方言点进行实地田野调查。该丛书有统一的规定 内容,便于方言间的横 向比较研究,有作者的 自选内容,展示 了各地方言的特点和作者的学术研究专长。该丛书的每部著作均有 规定 的录音 内容,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实验语音学分析 ,形成了丛书的一大特色。
[] 9 李临定. “ ”字 的补语句 []中国语文 ,16 5 带 得 J. 9 3( ). [O 刘丹青. 1] 语法调查研 究手册 [ . M]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 0 8
( 0 0 、陈昌来 (0 2 、张豫峰 ( 0 2 、朱其智 ( 0 9 20 ) 20 ) 20 ) 20 ) 等 已经 讨论过部分表 “ 致使 ”义 的 “ 得”字句 。但 是大 多数
语 学 习 ,2 0 ( ). 09 3
[] 6 侯学超.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 . M] 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1 98. 9
[] 7 胡裕 树. 现代汉语 [ . M]上海 :上海教育 出版社 ,18 . 90
[] 8 金允经 ,金 昌吉. 陈述、指称 与现代汉语 “ ”字补语句 得
学者只注意到 “ 得”后带主谓 结构 的 “ ”字句有致使义 。 得
[ 1刘 月华,潘 文娱 ,故鞲. 1]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 .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0 . 01
③过去 ,有些语法学家 已提到过相类似的想法,他们对
“ 得”字补语 的看法主要是认为它具有主谓性质 ,如朱德熙 ( 9 6 ,赵金铭 ( 9 9 ,金允经、金 昌吉 ( 0 1 16 ) 19 ) 2 0 )等 。 ④ 关于 “ ”的词性有些学者主张后缀 、词尾等 “ 得 附缀 ( li) ct ”说 ,如朱德熙 (9 2 、缪锦安 (9 0 、董秀芳 ic 18 ) 19 ) ( 0 4 、刘丹 青 (0 8 20 ) 2 0 )等 。我们认为 “ 2 得 ”可 以看 做是
学 习 , 15 ( ). 97 8
[8宣德五 . 1] 朝鲜语基础语法 [ . 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 . 97
[9 张斌 新 编现代汉语 [ . 2 上海 : 1] M]第 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 008 .
[] 3 董秀 芳. 汉语的词库与词法 [ . M] 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20. 0 4
已虚化到表致使义的具有连词功能的 “ 附缀 ” ,但 “ 1 得 ”却
没有这些功能 ,不能看做 是附缀 ,还是作为结构助词处理 比 较合理 。 参考文献 :
[6缪锦安 . 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 [ . 1] 汉语 M] 上海 :上海 外
语教育 出版社, 19 . 90
( 责任编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刘 嵌)
《 江苏方言研 究丛书 》( 第一批 )出版
由南 京大 学鲍 明炜 、顾 黔 主编 的 《 江苏 方言研 究丛 书 》( 一批 )于 2 1 年 l 由中华 书局 出版 。该 第 01 0月 丛 书包 括如 下 5部专 著 :汪平 著 《 苏州 方 言研 究》 ,胡士 云著 《 涟水 方言研 究 》 ,苏 晓青 、万连 增著 《 赣榆 方 言研 究 》 王 洪钟 著 《 门方 言研 究 》 , 海 ,蔡华祥 著 《 城方 言研 究 》 该 丛书 是江苏 省社科研 究重大项 目 “ 盐 。 江 苏方 言 调查及 研 究 ” 、南京 大学 国家 “ 8 9 5工程 ”三 期项 目的研 究 成果 。该丛 书 的 《 写大纲和 撰写 规范 》 编 规 定 了统一 的音 系基 础字 (0 0个 ) 10 、词 表 (90条 ) 11 、语 法例 旬 (0 ) 10个 、话题 ( ) 3个 ,要 求每位作 者
人 社 , 19 . 91
[1赵 金铭 . 2] 现代汉语 中 “ ・ e v d ”格式的分化及其后续成分
的省略 [ ] / C / 汉语现状与历史的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 学 出版社 ,19 . 99 [2 朱 德熙. 2] 关于说 “ 的”[] 中国语文,16 1 J. 9 6( ). [3 朱德熙. 2] 语法讲义 [ .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8 . 92 [4 朱其智. V/ 2] “ A得 OC”结构中 “ ”具有致使义 []汉 得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