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 身高的变化课件(共49张PPT)
38
(合理即可)
不锈钢
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
(合理即可)
2. 某校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了解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每人都用100粒
小麦种子做发芽试验,发芽的粒数记录如图所示。
(1) 按发芽的粒数将上面的数据分段整理,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发芽粒数段
六(1)班的人数
六(2)班的人数
60以下
知识讲解
0
1
2
3
4
5
6
身高段/cm
140以下
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160~164
甲班
乙班
甲、乙两班10名同学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
知识讲解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
练习巩固
1. 下面是红队、蓝队队员的跳高情况。(单位:cm)
通过比较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认为蓝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
两个班10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差不多,还可以把数据分段看看。
我画图表示分段后的情况……甲Biblioteka :132,155,
134,
147,
164,
159,
143,
154,
153,
155;
乙班:
148,
152,
147,
149,
148,
149,
143,
153,
152,
154。
知识讲解
要怎么表示表中的两行数据呢?
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图中表示甲、乙两班的统计图。
红队:51 45 55 60 77 65 53 59 56 58 64蓝队:66 58 57 72 67 78 50 54 59 61 69你认为哪个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你是如何比较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2.掌握统计表格的读取和制作方法;3.学会利用统计表格解决问题;4.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掌握统计表格的读取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利用统计表格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思维预热(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高矮不平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身高的变化规律,并引出“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
2. 学习新知(25分钟)1.引入新知:通过向学生展示统计表格,让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引出统计表格的读取和制作方法。
2.基础知识掌握:教师简要讲解身高单位、如何测量身高、如何记录身高等基础知识。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P95-P96,根据课本要求进行体会与探究。
4.整合与梳理: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梳理和整合,并给予评价。
3. 拓展应用(20分钟)1.学生演练:教师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制作统计表格,并让学生在制表格的过程中掌握制表格的基本方法。
2.学生实践: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统计表格,并分析其中的规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对全班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做到“个人知识点拼成班级知识点”。
四、教学手段1.PPT演示;2.板书;3.统计表格。
五、教学评价1.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2.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课堂笔记的记录和课堂参与度等;3.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消化与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4课时《身高的情况、 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4课时《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的内容包括身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身高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身高数据,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他们对统计学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自身的身高变化比较关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然而,学生对于身高变化规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身高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身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身高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身高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学生身高数据,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身高变化规律的相关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学生身高数据,引导学生关注身高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学生身高数据,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身高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身高数据,尝试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身高数据,验证身高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身高变化的趋势;•能够采取合适的方式记录身高数据;•能够使用折线图描述身高变化趋势。
2.能力目标:•记录数据的能力;•绘制折线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身高变化的关注和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身高变化趋势;•记录身高数据。
2.教学难点:•用折线图描述身高变化趋势。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身高,为什么身高变化很重要。
2.观察身高变化趋势(10分钟)教师让学生观察身高变化趋势,帮助学生形成观察意识,引导学生记录以下数据:时间、性别、身高。
3.绘制折线图(15分钟)通过示范,讲解绘制折线图的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绘制折线图。
4.分组记录数据(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记录4个班同学的身高数据,包括学生的性别、身高和时间,并用折线图展示出来。
5.展示折线图(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折线图,师生间进行讨论和比较。
6.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身高变化趋势的规律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通过日常观察和课堂回答问题,教师了解学生对身高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2.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教师了解学生绘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情况。
3.回顾性评价:在课后给学生发送一个问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在问卷中自我评价和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身高的变化》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掌握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还不够熟练,对身高变化规律的理解可能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身高变化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掌握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掌握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身高数据,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制作统计图。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身高数据,包括学生身高、父母身高等。
2.准备统计图的制作工具,如纸张、直尺、彩笔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身高的变化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身高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身高数据。
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统计图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图的作用,巩固对身高变化规律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身高变化的相关概念,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身高变化的相关知识,包括身高的定义、身高的变化原因、身高的测量方法、身高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身高数据进行科学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能对身高变化的原因进行合理解释。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身高的定义、测量方法,学会对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身高变化的原因,掌握身高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身高测量仪、数据表格。
学具:铅笔、橡皮、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身高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身高的定义、测量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身高变化的原因。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测量,收集数据,并学会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4. 讲解与讨论:讲解身高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身高变化的原因进行讨论。
5. 总结与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归纳身高变化的相关知识。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身高变化知识的掌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6. 课堂练习作业设计1. 让学生收集家人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写出报告。
2. 设计一道关于身高变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对身高变化知识的掌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设计了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单元的第4课时,即《身高的变化》。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身高变化的原因,学会用数学方法描述和分析身高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高变化的原因,掌握身高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描述和分析身高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高变化规律的发现和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身高变化的原因,会用数学方法描述和分析身高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身高统计表、身高变化图。
2. 学具:学生身高统计表、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同学的身高变化情况,引发学生对身高变化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和学具,分析身高变化的原因。
3.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身高变化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例题讲解:通过身高变化图,讲解身高变化的基本规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身高统计表,分析并解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身高变化的原因身高变化规律1. 遗传因素 a. 随着年龄增长,身高逐渐增加2. 营养状况 b. 性别差异,男生身高一般高于女生3. 生活习惯 c. 身高变化存在个体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身高变化情况,用所学知识解释身高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关注身高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身高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作业设计紧密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六上数学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公开课教案教学课件课时训练作业练习知识点总结
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身高变化的原因,掌握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身高变化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身高变化的原因,再到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于曲线图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身高变化的原因,可能还存在一些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身高变化的原因,并运用曲线图来表示身高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身高变化的原因,掌握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身高变化的原因,掌握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身高变化原因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身高数据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身高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身高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身高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身高变化的原因,如遗传、营养、锻炼等。
3.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教授曲线图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动手绘制身高变化的曲线图。
4.总结和拓展:总结身高变化的原因和曲线图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身高变化的曲线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身高变化的原因2.曲线图的表示方法–横轴:时间–纵轴:身高–曲线:表示身高的变化趋势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身高变化原因的理解程度。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身高与年龄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操作和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积极思考,愿意参与探究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身高与年龄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数据,探究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身高与年龄的关系。
2.数据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身高年龄数据。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身高年龄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儿童身高年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觉得身高与年龄有关系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身高年龄数据写在纸上,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米,请问这个班级中身高最高的学生可能有多少米?”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答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填一填。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特点2.看图填一填。
(1)上图是()统计图。
(2)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月。
(3)从()月到()月气温呈连续下降趋势。
二、导入新课师:随着医学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发育引起家长及学者的重视,每一年都要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你们看,淘气班上所有的小朋友也在测量身高。
课件出示: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师:那么淘气与全市男生一至六年级身高的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也来做一次统计分析。
板书课题:身高的变化一、制作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师:这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比较出淘气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情况吗?师:怎样才能更好地比较呢?师:选择折线统计图,这个主意不错!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师:当然可以,但是怎么区分呢?师:真不错!我们就来一起完成折线统计图好吗?课件出示:师:你发现什么?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师:这可怎么办呀?想想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反馈:统计表中的数据最小是115,我们可以把110以下的数省略。
师:说的真好,那么一大格表示几人比较合适呢?师:翻开课本63页,把纵轴上的数据补充完整。
师:接下来我们就利用统计表中的信息画出折线。
展示:师:像这样有两条折线的统计图,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什么呢?二、分析数据。
师:现在你能根据统计图中反映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1)淘气的身高在()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年级时候,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2)淘气的身高在那个阶段张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一致吗?。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身高的变化(1)
的金牌情况。
第27~30届奥运会中美两国获得
金牌情况统计图
数量(枚) 中国
美国
60 50
51 46
40
39
35
30
36 38 32
20
28
10
0
27 28 29 30 届次
第27~30届奥运会中美两国获得 金牌情况统计表
届次
27 28 29 30
中国 美国
28 39 32 35 51 36 38 46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1.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不同事物发展 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先分别描点、标数, 然后用两条不同的线表示两种不同事物的发 展变化趋势。
说一说 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身高/cm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170)
( 0)
( 150)
(140)
(130)
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线(或实线 和虚线等),以区别不同的数据
(120) 种类,并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注明。
(110)
( 0)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年级
⑤描点连线。
说一说 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这个阶段长得最快。一致。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吗?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 男生中所处的位置 有变化吗?
一二年级低于全市水平, 三年级等于全市水平, 从四年级开始高于全市 根据上图,回答右面的问题。 水平。
已知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 164cm,据此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 时的身高应该在161~167cm范围内。
●
(110) 115
2023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1)
年级
一二
三
四
五六
全市男生平均 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淘气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0
根据前面的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淘气的身高在 一、四 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 高水平差距最大,在 三 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 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自己的身 高/cm
(2)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将自己的身高与本地区男生 (女生)的平均身高比一比,说一说你有什么 发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If I had not been born Napoleon, 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born Alexander. 如果今天我不是拿破仑的话,我想成为亚历山大。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身高的变化》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身高的变化(分组整理数据)学习目标1.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计表,会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统计图表中所蕴含的信息。
2.经历对两组身高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过程,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编写说明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学生学习了平均数,会进行计算,但是当遇到真正的数据需要分析时,却很少想到用平均数。
所以教科书呈现了“身高的变化”的内容,意图让教师体会到义务教育阶段统计教学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他们想到用数据,愿意用数据,能从数据中提取一些信息。
·下表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教科书呈现了有关淘气不同阶段的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一方面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参与活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选择复式折线统计来描述数据的理由,体会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几年来学生身高变化的情况,预测未来身高的变化。
·根据上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科书中所呈现的问题,意图引导学生从数据的整体变化,如最大、最小以及变化情况等角度,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积累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1)淘气的身高在一、四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在三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2)淘气的身高在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个阶段长得最快。
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情况一致。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一、二年级时淘气的身高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要低一些,三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一样,四至六年级时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要高一些。
·根据统计,全市初三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cm,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初三时的身高。
在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推理解释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以达到对所要研究问题的了解。
有的学生根据四至六年级身高增长的情况,估计淘气初三时会比全市男生平均身高高一点儿,大约是165cm;有的学生估计淘气的身高大约是170cm,原因是淘气每年身高增长7cm左右;有的学生估计淘气的身高在165~170cm;有的学生可能还认为淘气初三时的身高会比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要矮一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感受身高的变化,了解身高的增长与年龄的关系。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身高变化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但是,对于身高变化的规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身高变化的特点。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身高变化的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身高数据,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身高变化的主题。
2.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讨论身高变化的规律。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身高变化的规律,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身高变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身高变化的规律1.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也在增长。
2.身高的增长速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慢。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的能力。
2.学生分析身高变化规律的能力。
3.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是否掌握了身高变化的规律?2.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上就是我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的说课稿,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五数据处理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1)配套教案北师大版
7. 数据处理方法:学习如何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如何计算平均身高等数据处理方法。
8. 数学模型:通过构建预测身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9.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
- 鼓励学生在反馈后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他们对数据处理技能的掌握。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 重点知识点
- 数据收与应用
- 身高变化规律的分析
- 数学模型在预测中的应用
② 关键词
- 数据、收集、整理、条形图、折线图、身高、变化、规律、预测、模型
③ 重点句子
- "如何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3. 学生在身高的变化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身高增长规律的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在处理数据时可能会出现误差,如何准确、高效地整理和计算数据;以及在分析图表时,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身高变化的内在规律。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五数据处理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1)”的相关教材,以便学生跟随课堂进度。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五 数据处理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1)配套教案 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五数据处理中的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1)”。内容包括: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学习使用条形图和折线图来描述和分析数据;探究身高的增长趋势,并预测未来的身高变化。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测量身高的方法,学会使用直尺和卷尺进行测量。
2.通过测量、统计、比较分析研究身高变化规律。
3.发现身高变化与有无运动、作息和饮食等因素有关系。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直尺、卷尺、记录表等教具。
2.学生准备笔、本子等学习用品。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1.引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一起来探讨:衡量身高的重要性,如何进行身高测量等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自我测量教师分发直尺和卷尺,组织学生自我测量身高,并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分二人一组协作进行,测量时要注意站直,头顶与墙壁贴平等事项。
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身高的测量方法。
3.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柱状图学生按照身高标准分组,然后在黑板上绘制相应的身高柱状图,并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
可以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数据和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更好地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
4.探究身高变化和运动、饮食规律等的关系教师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身高变化的原因,如何影响身高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分析运动,饮食和睡眠对身高的影响。
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主探究和发现身高变化与有无运动、作息和饮食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5.课堂总结根据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总结,强调要注意身高的测量方法、生活中合理的运动和饮食习惯等,同时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课堂反思和对下节课内容的展望。
四、教学时长本节课的教学时长为45分钟,具体时间分配如下:•引入新课:10分钟•学生自我测量:15分钟•根据数据绘制柱状图:10分钟•探索身高变化与运动、饮食规律等的关系: 10分钟•课堂总结:5分钟五、教学效果评估本节课效果评估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学生课堂互动表现2.课堂练习3.家庭作业或小组讨论报告4.班级柱状图数据分析比较六、教学注意事项1.学生在自我测量身高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受伤。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4课时《身高的情况、 身高的变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4课时《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高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身高数据的收集、身高数据的整理、身高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身高变化规律的分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于身高这个主题,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如何将这些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表示和分析身高数据,能够根据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表示和分析身高数据,能够根据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身高变化规律的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身高数据,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身高的变化规律吗?”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身高数据,尝试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3.展示:学生将各自的分组结果进行展示,分享分析和结论。
4.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
5.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身高变化规律,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身高的变化》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身高的变化》教案,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二节。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会使用统计图分析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并记录同班同学的身高数据。
2.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通过绘制统计图,进行观察、比较和推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应用意识:将所学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量和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对测量和记录身高数据的过程很感兴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可以在课前进行一次测量工具的培训,让学生熟悉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
最后,从学生的提问和课堂反馈来看,他们对身高变化规律和统计图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需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可以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身高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第五单元 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以运用横向观察、纵向观察、 对比观察等方法,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 题,同时做出合理的预测。 3.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还便 于比较各组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合肥市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表
年级
男生平均身高 /cm 女生平均身高 /cm
看上图回答问题。 (1)降水量最多的一年是( 2011 ) 年,最少的一年是( 2007 )年, 两年的降水量相差( 350 )毫米。
(2)这几年的平均降水量约是( 766.7 )毫米。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不同事物发展变化 的统计图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方法和步骤与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同。 注意:标出图例能区分在同一个统计图中的两种或两种 以上不同的量。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图。
下表是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记录 表。
标题
160
150
140
130
省略
120
110 0
图例
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身高/cm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 160 )
154
( 150 ) ( 140 )
● ●
145
153
●
138 ●
●
143
( 130 ) ( 120 ) 118
淘气的身高在5~6年级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的增长 情况不一致。淘气在三年级之前长得慢,三年级之后长得快。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深化巩固
4、课堂小结
五、课堂延伸ຫໍສະໝຸດ 补评:课后反思:单元反思:
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
教学内容
身高的变化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淘气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体会数据的作用。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分析和推测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谈话: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收集自己一到六年级每个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的身高数据,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数据,与同学交流。
2.指名交流后,提问:你是怎样收集这些数据的?
3.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身高的变化”
2、探究新知
1.引导:要把几年的身高数据都展示出来,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2.提问:能看图说一说自己这几年身高变化的特点吗?
3.提出要求:学生各自按要求完成统计图
4.展示学生作品,提问: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的是你的身高变化情况?为了让别人看清楚,应该怎么做?
5.分析数据。
6.预测:你能估计自己三年后的身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