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修宗谱自序7
吴氏族谱古序
吴氏族谱古序吴氏族谱古序(一)人之生也,由皇王以来,而姓氏于是乎。
而得居方以来,而其业于是乎。
创业得姓氏,则吾人所本。
创基业,则吾人知所止本焉?而不知宗,是谓无亲止焉?而不知居,是谓无家。
吴氏泰伯之后,唐太史兢公之流派也。
则其所从来之本远矣,地有丰之金斗,吴氏之所肇基也。
生于斯,长于斯,萃国族于斯,死者感于山葬焉。
后有天井湖之待伏,前有丰水之汪洋,茂茂葱葱,毓秀特异,牧牛羊之岗,浴群骥之池,皆其胜据也。
斯则地之所止,徙来久矣,本之是家止之。
是居非旦无亲,不亲之罪而蒙,不知之非者可沦矣,于是乎序。
皇宋隆兴二年甲申(1164年),赐进士及弟待御史梅溪王十朋撰吴氏族谱古序(二)慨至魏晋以来至唐,最尚门阀,故以谱牒为重。
近世此事稍寝废,予每为之浩叹!今观吴氏族谱,根源于泰伯,仲雍,溯派于兢公,宣公,千支万叶,缕缕不阙。
自隆兴,衣冠灿然,盖升于学者,二十有三,举于乡者五十有七,荐于朝者三,奏于礼部精究者九。
而特科恩封,世尝拜爵者又三十有四,犄歟盛哉!自昔以智力,持世功起家者,有道份所忌,传之数世而泯。
惟诗书之译,绵绵延延愈久而不坠,赫赫而彰,孰君循循而至哉!天下之理可久者,必可大。
吴氏代有人焉,将有优者,出于其时可矣。
咸淳九年(1274年)宋承相,信国公,文天祥撰吴氏族谱古序(三)周之初,泰伯,仲雍封吴,子孙以国为姓。
则至三代以来,为名氏远矣。
秦、汉之时,裂而复合,合而复涣,星罗其布,不可纪矣。
至唐太宗时,奏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膏梁右寒微者,一百九十姓,一千六佰五十一家。
而吴姓氏与首耳焉。
今唐太史兢公传至宣公附马时,遂江南右族,而吴之姓氏灿如也。
当时海内钟鸣,鼎食之家,而皆莫与之京,嗟呼!世之名氏有二,人品与家世而矣。
人品不足,而家世独足,不足以振之家世之兴。
人品无添,于所生吴氏,子孙并有之矣。
宋西山道人,著名理学家,诗人,副宰相真德秀撰。
吴氏族谱古序(四)静观古史,考诸姓氏,自唐虞以下,迄周武王其分封兄弟之国十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殆亦众矣。
义门陈氏宗谱序言集
义门陈氏宗谱序言集一、重编再版义陈宗谱说明(代序) (1)二、五修宗谱序(88年编修版) (3)三、宗派引 (4)四、修谱名目 (4)五、祠宇记 (5)六、陈氏四修宗谱序 (6)七、初修宗谱序 (7)八、初修族谱题跋 (8)九、初次墨谱序 (9)十、初次墨谱题跋 (10)十一、二次墨谱序 (11)十二、二次墨谱题跋 (12)十三、续缉祠宇纪略 (13)十四、创修祠宇记 (14)十五、重修族谱序 (15)十六、谱例 (17)十七、家传分类 (19)十八、公祠条规 (22)重编再版义陈宗谱说明(代序)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编修宗谱旨在族人念宗怀远,寻根问祖,收理遗族,凝聚合力,于族于家,堪属大善。
老谱之序言曰:谱者庶人记之名也,记生卒者,以生系年,以年系月,以月系日,以日系时,记远近,别男女,达四方;表坟墓,辨亲疏,重孝弟,述仁伦;所载其大意与史志的文明良母乎,天下四方支族达四方之志,大者书之于策,小者简牍而已。
按宗谱,原以辨世派,录生卒,祥茔墓,若迹肇遐,方苍海桑田,焉能捭世派之,辨生平之录、茔墓之祥乎,试思先宗形骸永别,气脉流通上古宗亲,谨遵老谱,不敢平空增注若,先宗伉祖之后,用公之子公成公奉旨阄拈蕲水回归庄迪至,大禄公传十一分,我分省五公递传肇迁公,本支百世迪传,均佐公则一百零一世,又况由五分中列迁英麓故祖,五公余分不录也,一百零一世均佐公终而复始,故以均佐公为第一世,然陈氏之旺族,人丁兴旺,我族自均佐公后第四世郊公由英山神峰山迁至罗田茅田冲(今陈家水口),以石缸山陈家水口为本族主要发源地,至第九世三仕祖传四祯、四祥二公,三才祖传四沐、四澍二公,分为四房分支,本次以一九八八年金玉、长芳二公编修的宗谱版本,自均佐公为第一世开始。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宗谱也需与时俱进,由过去的简陋的刻字印刷到九十年代的铅字打印,发展到如今的电子信息,一些宗亲网已经将宗谱上传到网络,宗亲们可以随时在网络上查阅、核对派系信息等,长芳公在世时曾多次遗憾其编修的宗谱因条件限制,字迹模糊,遗漏、错字甚多,嘱我有条件时一定采用高科技之手段,将宗谱重版,我一直将此嘱铭记,现在工作之余利用电脑之方便,将长芳公编修的八八年版宗谱重新打印胶装,适当时候,将电子版上传至网络,以便宗亲们堪误及查询。
李氏家谱序言范文(通用17篇)
李氏家谱序言范文(通用17篇)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名人传记以荣耀家族,对本族有名望、有功德人列传志行。
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但不要妄加评论。
传记部分应有恩荣录行述,包括功绩、著述、成果、冠礼、褒奖、诏命、赐谕、告身、祭文等。
主要记载县级以上政府及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赐字、赐匾、赐诗、赐联、褒奖文字、奖励和表彰、重要荣誉称号与官阶、职称等内容。
使后代明了其对国家、民族、社会、地方、家族的贡献,(对家族的贡献包括出资修建词堂、祖墓、修谱、修建马路、桥梁等。
)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
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时氏家族的名人传记应包括女性内传和外传。
传记中可配有相关人物的画像或照片,让后代读来倍感亲切、生动。
其他家族成员则按世系图表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
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名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
这些介绍性的文字要简明扼要,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
这一部分所占家谱的篇幅较大。
传记应真实,以直叙为主,用词朴实,溢美之词可摘自权威评价并注明出处或物证。
契据文约是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名迹录是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任宦记是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12篇)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12篇)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其源。
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一脉相传。
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
国有史、县有誌、族有谱,同为一理,此为秦氏家族修谱之初衷。
相传先祖秦国蕃为湖北省麻城县人氏。
明朝万历末年,移民大搬迁,随携妻小,逆汉水、坝河而行,历经艰难万险,迁入今陕西旬阳靛纸沟定居,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先祖们在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可谓历经艰辛。
从先祖秦国蕃始,今已传至第十四代人,在世人口多达数千,陕西省各地均有分布,不乏有识之士、栋梁之才。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不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
思修族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之功德。
因未能到祖籍地湖北考证,又无老家谱考查,致使族谱中秦国蕃以上祖先字辈谱缺失,秦国蕃以下六代人无法考证。
实为吾族之遗憾。
同时,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代代口传,却能记住三百多年来的家族史及宗亲支系关系,足以说明秦世家族尊长辈,重宗亲之美德。
现今可用字辈谱仅剩两辈,再续家谱已迫在眉睫。
为使秦国蕃后裔情亲永续,世代相传,20xx年秦正兵(现已逝)、秦正彦曾联系西河秦氏族门前往旬阳老家共商续谱事宜。
由于续谱困难重重,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通讯条件所限,信息交流不畅,修谱意志不坚定,随搁置而不了了之。
家谱不修,寝食难安,无家谱可查之遗憾不能再留给后辈,这是秦氏族门要人之共识——重修新谱刻不容缓。
20xx年正月,旬阳老家秦正伟等人,再一次召集秦氏家门,下定决心,重议修谱大事。
由秦正彦、秦正伟、秦正华、秦正柱、秦治海、秦治平、秦治安、秦万波等人组成修编委Y会,负责族谱修编事宜。
家谱序言经典范文第2篇乾隆本宣威落水张氏家谱窃思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
所以拾信纪实,志祖宗而诏子孙者也。
盖支分派别之后,代远年淹。
非笔之于谱,则后世子孙茫然不知所自出,甚视如秦越者也。
伸忝列胶庠,见夫苏氏之谱、杨家之系,心窃慕焉。
五修朱氏宗谱序
五修朱氏宗谱序天下万姓,始自羲皇。
人赋姓氏,别亲疏,明血统,知家族,则人群分矣。
然传世日久,子孙繁衍,分居散处,互不识如路人者殊众。
阖族之内,惟钱权显贵是青;族外者,仅重己之三党耳。
堂从晚幼或有不屑者,功缌之亲,或遭漠视焉。
亲情淡薄,睥睨布衣,亦或常见矣。
何以至此,无视家乘,轻修谱牒故耳。
古典力倡:《易》曰:“君子以类族辩物。
”《书》曰:“以亲九族。
”《诗》曰:“振振公族。
”《仲礼》曰:“合族以食,序以昭穆,人道亲亲,亲亲尊,尊族故敬亲,敬亲故得族。
”故谱牒明,则宗法立,昭穆序,长幼别,亲疏已分,尊祖敬祖,笃恩义,正人伦,顺伦理,而孝悌之道行焉。
吾祖熹公,明鉴于此,其“感世次之易远,骨肉之易疏,坟墓不易保也。
”自修谱牒,更为序次,联徽建二族,亲笔躬行,遂成《婺源茶院朱氏谱》,亲为之序,竟成一代名谱华章。
吾六霍朱氏,亦吾祖熹公血脉之一支,郡望紫阳,堂号白鹿。
秉熹祖良训,效法熹祖,重修家乘。
自清代以降,已四修宗谱矣。
且编纂体例、行格渐趋完备。
前贤曰:“家之谱,犹国之史也。
”此语足证修、续谱牒之必要耳。
四修至今,已历三十载矣。
时移世易,人事已非。
善创业者,皆弃田耕而赴闹市展其宏猷,但凡有成者,定居不返,远而散居者日渐其众,老而留守者,来日无多,新增子孙,日渐其夥。
若迁延日久,恐将难以联络矣。
值此盛世,政宽人和,道贤公支下三十六世孙朱景坪,殷忧现状,振臂首倡,欲续宗谱,以俾家史承上启下耳。
倘罔顾弃修,则家史断矣。
坪等立行宣传动员,筹备运行机构,遴选主修人员,邑内外宗亲联络不辍,遇阻者,则自费驱车四方,足迹遍布六霍,继而委派各房善事者,采集本房各户资料入谱。
主修者,二房娄公支下廿五世孙敦本,乃吾门才俊。
四续宗谱,司职副主编,谱之体例、行格,熟而能详,五修宗谱,敦本主修。
旧谱之凡例、体例、行格、一遵如前;谱序,祖先遗像,先世考、世家、诰敕、坟茔、像赞、传志、家规家训、名绩录、仕宦记、班辈谱、题跋诸项,据实理顺、对应、厘正、保留,另新增祠纪、祠序、朱氏慈善基金会、捐助、弃谱名录、弃谱处罚诸项。
家谱序言范文家谱序言范文5篇2篇
家谱序言范文家谱序言范文5篇2篇关于家谱序言篇一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辈第33世孙某某,在33世孙中本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编委会的前辈和倡议、关心、支持修谱工作的所有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随着历史变迁、时代发展,我们敦行堂陈氏宗亲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宗亲可能已迁徙至千里、万里之外了,编修家谱意义重大。
家谱具有传承文明、正史补正、宣扬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
观本族,一世祖请于朝而作家谱,宋高宗赐金钱谱,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动。
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谱序中写到“家声四锐,赫赫播扬,世不乏人”使我等众后生深受鼓舞。
序文我不一一宣读了,总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
孙中山先生说过:“由于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当加以发扬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陈氏族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祖辈辈将家谱的缮修工作延续到了今天,并以此来教育后代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亲缘。
缮谱、修谱、续谱,彰显的正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人的思想和精神。
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家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基石。
作为陈氏后辈和所有前辈一样,我热切期望全族宗亲人同努力,把我们的家谱、家族发扬光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族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
有宗亲曾提议修建陈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赞成,并愿力尽所能予以支持。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荣富强,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幸福安康!谢谢!关于家谱序言篇二在延令陈氏敦行堂祭祖暨续修宗谱颁谱庆典上的发言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我是某字辈第某某世某某某,在某某世算不上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让我发言确实诚惶诚恐。
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谱已有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宗祠修建序言范文
祠堂功德碑范文新建王氏宗祠碑文以“万世隆昌”为韵宗祠之由来远矣!孔子所入之太庙是其枝蔓。
然古唯天子而有,百姓宗祠自宋始建。
祠者,祭也。
祭先人之神主,习宗族之规制。
怀先人之恩德,勉宗族之苗裔。
三槐王姓,瓜瓞丰隆。
姓源于周代姬姓王氏,宗始于太子晋仙躬。
先人代有伟杰,两晋犹多丰功。
植三槐为堂号,肇自宋初晋公。
我族为三槐支脉,明季于王九大郢筑宫。
世代唯桑唯农,修德丰隆。
此支尝有宗祠,遭文革毁屋拆墙。
所幸者,始祖仲时公之冢尚在,晋公铸像未伤。
族人相谋,先续修家谱,后重建祠堂。
所需资金,扛其最重者,则村长道刚。
余有某某等,亦纷纷解囊。
族中长辈,多所张罗,荐道刚为族长,俱竭力相匡。
今家谱成矣,祠堂建矣,我宗其祥!望族人恪守家训,严遵族章。
忠恕仁厚,扬先人之德,建功立业,弘先人之光。
煌煌王氏,万世隆昌!家谱序言范文家谱序言,族谱序言,原文一、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
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
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人之身;且四方错落,有见面莫相识,尊卑莫能辨者;虽一本之亲,几何不秦越视之,世序之淆乱散涣极矣。
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
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为图。
由本支百世,上而溯之,同出一源,此涣而受之以萃之义也。
稽吾族自始祖讳泰公──系出豫章,原籍赣州府安远县杨家寨黎木社庄,于前明嘉靖年间迁徒北流,侨寓县西门刘家井,继迁六贡桥——燕翼贻谋,创业垂统,是为吾族之一世祖也。
厥后皆耕读为业。
五传至高祖象家公,家日益饶,复迁翰堂,遂卜居焉。
是时土寇窃发,蹂躏乡里,公设法捍御,赖以保存者甚众。
迨伯祖复斋公、叔祖著斋公以晋秩请封。
追源溯流,欲创修家谱,志焉未逮。
迄今又数十余年,生齿日繁,支派愈盛。
族愈远而支愈分,更再踵而不修,则一脉之贻如同陌路,无以动其水源木本之思,又何以笃其睦族敦伦之谊。
爰是悉心采访,详加纂辑,务令昭穆不紊,世次井然。
凡祖宗之行述、事迹、名号、爵秩与历代墓所、祭产及生忌年月之可以考查者,悉行纂录,寿诸枣梨,传为家乘。
5重修族谱序
重修族谱序闻之国有信史,虽时异事迁而文献足徵①。
;家有谱牒,虽庆衍②云祁③而支派可考。
是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其理一也,且也由今思古亦犹后之视今。
国史之纪述不详,抑或实录乖谬,则读史者每生望洋之叹焉。
家谱之记载漏遗抑或年久失修,而为子姓者势必有数典忘祖之憾矣。
然则谱顾不綦④.哉?谱可不即修哉?吾族族谱由明以来,世世綦详。
虽中经鼎革而代有纪述已成善本。
不料清咸丰乙卯叛乱,举族避难香炉山,迨炉山不守,遂遗失于兵燹中焉。
叛乱之惨可胜言哉。
幸赖良卿伯祖抄有草本,为本曾祖廷辅公所珍藏,颠沛流离未尝损失,岂非祖宗在天之灵留兹一线以延世泽乎?同治壬申后,叛乱稍平,举族归来,当是时也衡庐⑤。
未得安居,而良卿祖刻刻不忘建祠修谱之举,不幸祠未及建谱未及修而即行⑥应召,于是建祠修谱之责又为本大父崇玉公所任。
光绪丙午建祠之举幸观厥成⑦,戊申之秋不幸而先大父辞世,修谱重任独为先大夫相成公所承担,然时多在城。
⑧赞庶政⑨不遑⑩家居,至民国初年始行著手。
爰⑪:考祖茔碑阴并参,良卿公抄录草本方及三分之二未及成册而遽⑫尔见背⑬。
修谱之举坐是中止,民壬申春,世臣叔念先君之遗志,痛家乘之未成,慨然之独任其青(疑为责),苦心孤谊(疑为诣)⑭劳苦不辞,就先君原稿删者删之,增者增之,历二年寒暑而吾族之家乘始告完成。
今也家置一编,珍藏保重,虽代远年湮沧桑世变而上可以溯。
祖宗之憾矣庆幸之余,故乐而为之叙。
民国戊寅年仲冬月十九世孙定本恭序于安乐乡之孝友堂注释:①徵:追究;追问②庆衍:绵延吉庆。
常用作祝颂之词③云祁:众多的样子④綦:极,很重⑤衡庐:衡门小屋,言其简陋⑥即行:指立即实行或执行⑦厥成:其成、乃成;其成就、其功成;他的功德、功劳。
⑧勷:同“襄”,助;辅助。
⑨庶政:各种政务。
⑩遑:闲暇⑪爰:于是⑫遽:急,仓猝:~尔,突然之意⑬见背:谓父母或长辈去世;⑭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家谱序言40篇范文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谱志文化专业委员会家谱序言是家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需要解释很多问题,一个没有序言的家谱显然是不完整的。
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构建这个家谱序言专题,来向大家介绍各式各样的各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
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⑤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当然不同的修谱人有不同的思想,有的人喜欢用文言文,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也有人喜欢用白话文,目的则是让后人容易理解,不造成歧义。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作用和意义。
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使用白话文来写家谱序言。
陈氏家谱序(朱熹撰写)家法之建,仿于诸侯别子,而士庶之宗,则惟其所始焉。
或姓或氏,或地域或谥,爵则称宗,宗之于族也,有本姓以合庶姓,有缀食以系群情,孙之于祖也,有植祫以省大事,有齐衰以服三月,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
上溯夏殷,何莫不然,故其迹泯(未混),末季七族九宗,犹资周王封国之重,及王辙东,世臣沦丧,乐却降在皂隶(穿黑衣的官差衙役),从五皆为圭筚,宗法始荡然也。
所赖以维持者,独周官莫繁世(一作独国官系世系),辨昭穆之制存焉尔,此谱帙所从出也。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颖川陈氏,出先妫姓侯爵(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祭),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敦读书,说礼乐,绶若若而印累累,匪朝伊夕矣。
续修家谱序言范文
续修家谱序言范文泱泱华夏、民族之源、文明昌盛,施甸县何元大山罗玉甲世系家族之木、枝繁叶茂,溯源源远。
缅怀先人、追远祖德、秉承先祖传统、继承家业、传承家规、以励后人,实为族人之众望。
而今,族人户户人丁兴旺,四方散落,为以防后世之人随年岁久远,相遇不相识,相识不相知、相知而长幼不分、辈分难辨;虽一本之亲,却难究同本之源,而今编撰家谱,上以敬宗,下以规族。
将家史整理成文、图,以便后人考究追远。
家人编撰家谱心切,追远祖德心意之诚,特托付于我写谱,以弥补家族无谱之憾,以慰藉家人寻根之情,以报先祖血脉之缘,以感召亲人念祖之心。
使其家风祖德流芳后世,鞭策后代,不忘根本,继往开来,发扬祖上传统,开创未来之辉煌,以此报水源木本之恩泽,是为序也。
虽我写谱心意之诚,可谓尽心尽力,可写谱实为首次,加之因考究家族史需要进行大量文字实物及其书刊史料等的收集甄别,因时间不够,实地考究走访不广、不透,叙写不全、不真、不妥、不实,错误在所难免,特敬请知情人士及长辈、族人、后人加以考究、修编、斧正,我不甚感激。
尤其是在整理叙写《谱论》、及《族源探究》章节中我倍感写谱责任之重大,哪里是我先祖的发脉地?我既怕写谱把无关内容牵强附会进去、把家史写得云里来雾里去而使后人一片迷茫,又怕相关家史的文献资料搜集得不够,只言片语云云毫无写谱的价值及意义。
所以,在撰编过程中,我把与本族相关的历史文化、祖上口传相近的文史资料、传说、他族家谱、选择性整理于本家谱中,以便为后人考证、探究族源家史提供研究的线索及方向。
先祖祖籍是否真正为今江西省,何时入滇?族别原先是否为真正的少数民族彝族?传说中由江西带来葬于大山大寨子村东头的祖人骨灰始末缘由,及族人丧生持续12年之久的乌土寨打城墙乱战内幕疑问一直困扰着后人心思。
上篇:十篇家谱序言范文欣赏(看看名人大家撰写的家谱序)
上篇:十篇家谱序言范文欣赏(看看名人大家撰写的家谱序)序是图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凡书皆有序。
序,主要记载作者之意,作序者向读者表达著书的意图、评价和宗旨。
汉代孔安国曾说:“序者,所以叙作者之意也。
”家谱同其他著作一样也有序,置于正文前面。
序的类型分三类:一是自序,即作者或编著者写的;二是他序,即请他人写的;三是代序,即用一篇文章代替。
家谱序言,多为自序、他序两种。
宋代欧阳修、苏洵既自编家谱,又为自编家谱作序。
他序的也很多,为了提高家谱的荣誉和地位,不少家谱往往请名人作序。
文学家欧阳修、词人辛弃疾、理学家朱熹、文学家文天祥等就为很多家谱作过序。
今选出十篇名人撰家谱序言共赏!郭氏旧谱序(欧阳修撰)余赏参参诸家之谱牒,考氏族之源流,盖自黄帝以来,子孙分国受姓,其得姓则一,而后别为氏者则殊。
有以先王之谥而为氏者,有以所居为官司而为氏者,流衍派别,鲜有能辨其氏族之源者也。
溯其流则可以知其源,寻其枝则可以知其根,余因历览传记,而知其概矣。
按郭之先,本出周室王季之后,为文王卿士,功在王试冬躲于盟府,封于虢,时称为虢公。
周惠王时,杀子颓有功,遂得虎牢以东之地,今城皋也并酒泉焉。
后为晋所灭虢公合举其族,出奔京师,子孙多就城郭园池而居,因以为氏。
虢,郭氏之源也,故京师有东郭市,西城池,皆以此也。
后有郭隗者,客于燕,卒复燕,昭王得士,实自隗始。
汉兴郭氏浸盛,有曰蒙,曰亭、曰衷冬皆高祖元勋,均封列侯。
忠生迁,迁生长,永生萌,世居颍川,故今有五看焉。
汉室既东,郭氏壮盛,太原、河南、颍川、东郡、冯翊是也。
其声著者曰泰,字林宗,屡举有道不就,雅尚沮高,为世所慕。
又有仕于晋者曰璞,洽闻博物,尤深阴阳卜筮之学,不从王氏之变,遂殒其身。
迨至季唐,郭氏尤盛。
有曰知运者,多战功,封太原郡王。
最显者曰子仪,世居华州,以武举屡有大功,进封汾阳郡王。
生八子:曜、旰、希(左有“日”旁)、出(左有“日”旁)、晤、暧、曙、映,皆为显宦,孙多人,锐、锋、钢、钊、奇、从、,万为超擢。
合肥余氏五修宗谱
合肥余氏五修宗谱
朱晦庵夫子云人家三代不修谱则为不孝,夫不孝之条,甚夥匪,惟昭穆无序尊卑不明也.而字讳雷同,以致宗派淆乱,呼之者或不觉而听之者,诚可憾.岂非不孝而何兹我族纂修家乘.凡以前各分字派未昭划一者,姑置勿论并有字讳雷同亡者,因之存者改之自今,以往凡生子命名,务要查清尊长,不可率说明书乱取.故当议字字派自十九世志字起,编成十六字以为取名定准字样列左,毋许仍蹈前弊懔之慎之.
派行
说明:
1.合肥严店两大支系理事会决定,世系派行统一为后世合修之基础,各支系统仍按原字辈延用,参照世第采用复式辈,相互自愿选用.
2.自三十六世系派用完后,再统一用新的字派.
老字派派行
文章华国忠厚传家积善崇德天必佑之 (合肥)
先为善守本克傢学有光明乃能广大之(肥西)
(廿一世至卅六世)
新字派派行
繁衍盛世应吾祖意仁和敬宗继发永久
(卅七世至五十二世)。
五修宗谱序
五修宗谱序
自古以来,家谱作为记载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献,对于弘扬家族传统、传承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适逢盛世,国修史、志,民修族谱。
三件要事,不可缺一。
夫修谱之事,乃孝行义举。
内合族人所盼,外应社会所需。
记族事,述祖德,兴百业;尽孝心,传智慧,助国是。
关乎弘扬国粹,小康建设,文化自信者也。
善之大善,不可稍怠。
自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百八十年矣,我成武《三师堂》四修族谱。
奠世系,辨昭穆,续传承,功莫大焉。
唯章公详情尚少,常为憾事。
2010年清明日,吾受族人所托,筹办五修族谱及村志事。
越五年,书成。
2020年冬,五修之族谱告成。
章公,字文达,号三田,明朝奉直大夫。
史上,章公与十八世祖上蔡侯子卹公,二十五世祖谏议大夫祁伊公,二十七世祖水宁侯祉公,五十九世祖文林郎脱尘公,六十世祖赠朝议大夫时尚公,六十六世祖孟都侯鹏举公、廪生贤公,六十九世祖赠资政大夫升公,七十二世祖户部尚书邦辅公,七十四世祖庠生善公、监生忍公,共列“曹氏公侯世家”十二贤者之牌位。
时至今日,历经百年沧桑,我辈当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励志图强、奋发有为。
五修宗谱之举既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家风,更是为了激发后代子孙承前启后、创新发展、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修谱非易事也,须汇集众智、凝聚众力、共襄盛举。
愿我族人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
重修家谱序文散文
重修家谱序文散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修家谱序文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吾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然岂可知焉?就此迷惑之处,若要知来龙去脉,却实非易事矣。
中华民族虽同为炎黄子孙,龙之传人,却广有百家姓氏,百姓又自成一体,独立门户。
无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各民族均遍居祖国之高山平原,江海湖泊,捕鱼狩猎,男耕女织,生活劳作。
非旦求鱼肥水美,丰衣足食,最是期盼子嗣兴旺发达,生生不息,门户烟火旺盛,延绵永昌。
然,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因生计所迫,或东迁西移,或南征北战,人口交错,游动广袤九州,四面八方。
天长地久,星转斗移,婚丧嫁娶,世代更迭,各族若无详实记载,后辈遗祖忘宗在所难免,焉成体统耳?善建者不拔,善报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于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长;修之于乡,其德乃硕;修之于邦,其德乃博;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善。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然知天下也!人之一生,祖其本也。
如木之有根,如水之有源。
人之大伦,万事亦然。
百善孝为先。
追念先祖,树典立传,永承根本,传统孝举也。
即便帝王将相,或百姓平民,岂敢忘祖乎?今之观昔,又如后之考今。
寻根问祖百家姓,追本溯源张姓人。
张姓是中华姓氏排行第三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八。
张姓的诞生很古老,距今大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人文初祖黄帝时代,黄帝有个儿子叫少昊清阳氏,少昊的儿子挥自幼聪敏过人爱动脑筋。
有一次,他观看夜空,从天空星座的排列组合中得到了启发,经过研究后,挥发明了弓。
在基本以狩猎为生的时代,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于是黄帝分挥一个专门制造弓箭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
张挥便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另外,历史上还有张姓出自姬姓或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传说。
湘衡枣树陈五修谱序
湘衡枣树陈五修祖谱序
谱者、谱也;敬宗收族,使枝分派别之子姓,编辑一册,是之谓谱,续者,继也,穷源溯委。
使高曾祖考之遗裔,绵邈而可稽,是之谓继,善作谱者,不远引名贤,不妄称贵胃。
必使其真正而可信:善继谱者,不遗弃疏远、不忽漏寒微、必使起美备而堪嘉。
我族自舜后,胡公封于陈,此颖川陈氏所由起,顾后由颖川迁江右之泰和,由泰和迁湖南之湘乡。
宜广公为迁移始祖,元末卜居十竹坪,生彦政彦清二公。
清公数传不祀;政公越七代而生瑄公、珍公;珍公裔分徒衡阳,瑄裔仍居原藉,清乾隆间,二公裔孙綦绵,始修家乘,而纂录之,是为初修。
嗣此逐季编集墨牒,续修于道光甲申,三修于同治乙丑,四修于光绪已亥,迄今民国丁卯,阅年二十有八,其间生齿日繁,几如前序所云:“期功而外,庆吊不通,祖父以上,数典遗名”此五修之议所由汲汲也。
是年冬,族众集议,翕然一致,逐筹经费,劝捐输,公推主修、纂修、校阅、庶务、咸能称职。
戊辰五月开局编辑,不仅齿录之,网或遗漏,即于坟茔祠宇之图记,嘉言懿行之传述,以及先正之格言训诫,当今之礼仪制度,或仍其旧,或增厥新,无不朗若列眉,可备稽考。
纂辑就绪,以墨册付之梓人。
约九月而告竣,共成谱一百四十五册。
族中诸君子欣然曰:“是谱之成也,不舍旧而从新,不违众而独断”盖由小宗以至大宗,由大宗以至始祖。
始祖以上,则不妄为征引。
夫犹叶之有枝,枝之有干,干之有根,以此传诸无穷,不其懿哉!是役也,虽族中诸君子努力同心,而亦祖宗在天之灵,默为呵护!谨记简端,以彰盛美云。
中华民国十八年岁次已巳仲春谷旦谨撰
2014年仲夏二十七世孙谷良恭呈。
E7公家族理事会第五次宗谱续修工作方案
贵州纳雍骔岭陇卧王氏朝琦公家族理事会第五次宗谱续修工作方案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
姓氏文化也是国家提倡研究的,家谱是族人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俗民情、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人口变迁等都有重要价值。
通过修谱可发展宗情族谊,追本溯源,慎终追远,弘扬祖德,可创家族辉煌,展宗亲风采。
为确保这次续修宗谱工作顺利进行,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续修的宗旨:本次续修宗谱以“追本溯源,敬祖归族,弘扬祖德,振兴家族”为宗旨,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拓展思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新的宗谱成为一部完整的家族史和教科书,用以感染、影响、教育族人,让族人高度了解、认识同姓同宗,手足相连,血脉相通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形成爱国、爱族、爱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续修的原则全族参与,深入挖掘;承前启后,新老衔接;力求全面,不漏不错;男女平等,一视同仁;规范编纂,与时俱进。
三、续谱的内容:(一)序(二)凡例(三)检索(四)寻根溯源(五)祖训、族规(六)世系支脉:①宗支世系图;②宗支世传。
(七)王氏祠堂、墓碑(平面图)(八)恩荣(过去、现在):圣旨、获奖情况、报道等;(九)传记(过去)简历(现在)(十)世录:包括住址、单位、电话等;(十一)族人分布基本情况;(十二)附录:①字辈;②芳名榜;③后记:简述修谱意义、经过及梗概;④理事会成员名单;⑤补记。
(十三)题词、图片:求精,经得起族人认可。
四、经费筹集和支出规定(一)、男性每人出资基本金额10元;(二)、机关企事业单位(含离退休)男性每人出资基本金额200元;(三)、鼓励热心族人和有经济实力的族人踊跃捐资。
捐资金额在100—499元的宗亲姓名载入宗谱功德榜;捐资金额500元及以上的宗亲姓名及照片载入宗谱功德榜。
历届族长以及对家族事业贡献大的族人,可以免费收集本人照片载入宗谱功德榜。
(四)、谱书预定资金以每部200元收取,成册核算后多退少补。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上)转华夏谱志联盟网来源: 未知作者:未知陈氏家谱旧序(朱熹撰写)家法之建,仿于诸侯别子,而士庶之宗,则惟其所始焉。
或姓或氏,或地域或谥,爵则称宗,宗之于族也,有本姓以合庶姓,有缀食以系群情,孙之于祖也,有植祫以省大事,有齐衰以服三月,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
上溯夏殷,何莫不然,故其迹泯(未混),末季七族九宗,犹资周王封国之重,及王辙东,世臣沦丧,乐却降在皂隶(穿黑衣的官差衙役),从五皆为圭筚,宗法始荡然也。
所赖以维持者,独周官莫繁世(一作独国官系世系),辨昭穆之制存焉尔,此谱帙所从出也。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颖川陈氏,出先妫姓侯爵(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祭),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敦读书,说礼乐,绶若若而印累累,匪朝伊夕矣。
但世历既久,从迁不定,或移家于八闽,或筑室于三吴,或寄迹于浙东,或寓居于古歙,椒聊远条,几不知有原本矣,然千流万派,归一原,叶茂枝蘩,不离一本。
其名之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实(即东汉陈实)其子元方、季方,世称二雄,凤毛麟角,岂虚岂虚语哉,元方子群美才懿,历仕魏帝,清节驰声。
传霸先,梁祚下移,生民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
五修联谱谱序
五修联谱谱序五修联谱谱序三皇.五帝,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灿烂的辉煌文明,史有记之。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繁衍于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人,从秦汉时起,就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的多民族的统一大国。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生活,前赴后继,奋抗外侮,传承儒学,共同维护了祖国一统江山,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价值标准和哲学体系。
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发展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痕,造就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繁荣.从春秋以后,代代修史,连绵不断,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良传统,包括家谱在内的中国的历史文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实现夏氏季勉公支系联修,满足嗣孙们许久的期盼。
历代因历史条件诸因素的局限,未能合修,延续至今。
本届续修宗谱正逢太平盛世,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为了能实现这一夙愿,在各地宗亲的指导下, 甲午年八月开始,在各夏氏宗亲群中发布了《告夏氏季勉公支系联修意见书》等一系列文稿,很快得到了全国各地乃我季勉公后裔宗亲的响应和支持,其影响力和向心力巨大。
于是,湖南乃至全国的季勉公后裔都在着手修族谱, 圆我夏季勉公后裔联谱梦.吾祖夏季勉公、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生于江西丰城。
选贤任湖广永州府祁阳县教谕,暮年离任,士子遮道挽留,因家于祁阳白水柴塘。
殁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享年88岁。
娶邹氏、赵氏生有七子,邹氏祖母生三子、长子次子后裔定居祁阳白水柴塘及迁居外地、三子礼海后裔迁居邵阳大祥区及迁居四川武胜县、赵氏祖母生四子,长子从善迁居长沙宁乡、次子得善后裔迁居原祁阳大崇岭四十一都现祁东白地市夏家町及后裔迁居四川广安、三子徙善后裔迁居城步县失详,四子徖善后裔迁居祁阳城南。
吾支天福公属赵氏祖母生,次子得善后裔、由于年代已久从历祖季勉公至天福公中间有一百六十八年约为六世失详、本人亏对后人希望后有能人查实核对。
本届联修宗谱,取得圆满成功,承蒙理事会全体同仁的精诚团结,协力同心,恪尽职守。
感谢各庄门叔侄的通力合作与支持。
修族谱序范文
修族谱序范文一、引言族谱,作为一部记载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族谱不仅记录了家族成员的世系传承,更承载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本次修谱活动应运而生。
通过修谱,我们能够系统地梳理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献资料。
二、家族历史本家族源于古代名门望族,自古人丁兴旺、英才辈出。
自先祖以来,家族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卓越表现。
历经数代传承,家族逐渐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家族传统。
此次修谱,旨在追溯家族历史,梳理传承脉络,为后人呈现一个清晰、完整的家族世系。
三、家族文化本家族秉持“忠孝传家”的优良传统,注重家风建设。
家族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关爱、团结友爱,积极传承家族的优良品质。
此次修谱,将进一步挖掘家族文化的精髓,提炼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传承,为后人树立榜样。
四、修谱过程本次修谱工作自XXXX年开始筹备,历经XX个月的时间完成。
参与修谱工作的族人超过XX人,涵盖了各个年龄层和不同职业领域。
在修谱过程中,我们通过搜集家族史料、整理传承资料、考证世系关系等多项工作,最终形成了这部族谱。
五、本次修谱的成果本次修谱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我们系统地梳理了家族历史传承,形成了一个完整、详实的家族世系图。
其次,挖掘和整理了大量家族史料,为后人研究家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最后,通过这次修谱活动,家族成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
六、修谱的意义本次修谱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修谱有助于系统地了解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献资料。
其次,修谱有助于凝聚家族力量,促进族人团结友爱。
最后,修谱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七、结语在这部族谱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要感谢所有参与修谱工作的族人。
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才使得这部族谱得以顺利完成。
同时,也要感谢祖先们为我们留下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
光绪薛氏五修族谱序
光绪薛氏五修族谱序
家之有系,犹国之有史也。
国有史而纪纲、法制、政事、文章以及圣主、贤臣、鸿猷、骏业无不光昭于实录,使千百世下览古者益深慕古之思。
家有乘而远近、亲疎、宗支、嫡庶以及祖功、宗德、墓志、碑文无不备载于简端,数百世之后承先者咸启绍先之志。
窃尝考薛氏之先,原籍姑苏,由宋、明以来,迁苏民一十四万户填实圹野,自极公迁居江都城东刘家庄而居焉。
自公而下已见数十余世矣,族盛丁蕃,碁布星列。
当年未婚者婚、未嗣者嗣,名讳字号之所当添註、生娶殁葬之所当补葺、功名宦迹之所当显扬、德业闻望之所当表述已盈案牍,修之毋容缓矣。
今秋,有载华太亲翁慨然属其一族,命及弟兄诸侄孙松柱、云乐、云翔、永耀、永流、永山、廷栋、永喜等,又纠同合族详加考订、重修族谱,今行且五修矣。
览其谱系之周详、事迹之显著、法戒之严明、功名世宦之昭垂、工贾农商之谨饬,不益信当日之厚泽深仁远而弥光、久而愈盛乎?
所以今日者,入其里,风俗幡然而著美矣;造其门,气众涣然而更新矣;行其庭,内外肃然而如一矣;登其堂,规模秩然而不紊矣;接其人,容止蔼然而可亲矣。
从此,各安厥居,各修其职。
为清白吏之子孙,雍雍乎睦族婣任、䘏孝弟、力耕田,文则奋志于诗书,武则精心于韬略。
于以掇巍科、登显仕,不独邀褒封以增荣于家系,抑又纪勋名以争光于国史也,是为序。
光绪十年岁次甲申秋九月上浣之吉
钦加布政司理问厅姻侄孙刘宝庆鉴卿氏顿首拜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修宗谱自序
濡东周氏族谱之不续凡一百一十年也戊子年仲冬族之有志者聚而议曰续谱建祠族人应者众遂举其事焉观我周府二世祖让公字克逊也其始奉家严受乙公以迁濡湏受乙公为明诰授盐运副使为吾族鼻祖克逊公受知于诚意伯刘基荐于明太祖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初两使西域万变艰危嚼雪茹毛不辱使命虽苏武牧羊无以过之焉清雍正帝阅史嘉公节旨入忠义祠自受乙公至今六百年演派分支三千余人矣多聚族于无为东乡之圩里南埂龙谷分后周连洲芜湖三山南京浦口八卦洲矣散居各地者不计其数吾之族众近百十年播迁流离千里者有之散逸走失音信俱无者有之不知其祖父名讳者有之欲遍寻之而录于谱其难可知哉幸有南埂德成公保存四修宗谱一套十四册仅失其三十两册尔族中诸君子派立章程精选首事人等莫不勇于赴义其四方奔走联系登记敛储梓费编撰校对节俭勤劳公而废私者不一而足阅三岁而谱竞成夫观旧谱则均自受乙公始而其先则不考仅言起于宜兴于宋为尚书有元用公生子希曾宦游河南入籍阅二世而生受乙万乙二公今铜陵凤凰山有分派焉而今修编诸公竞访至铜陵凤凰山联宗亲得其谱而归也其族乃万乙公之后与吾族同源其谱载其始祖后稷也其后亦续载不绝故亦采载之于吾谱前也吾族子孙昔知其祖六百年而今知其祖五千年矣后稷者尧之农师黄帝之五世孙其十四世孙
周文王开周朝八百年江山历代以来名公钜卿伟人杰士辈出如周勃周亚夫周敦颐周瑜者指不胜屈也夫思数千年之族数千里之遥皆录于一堂既可承其前又可启其后夫瞻列祖列宗功烈崇隆而怀古悲怆益有冀后代子孙英豪蔚起而壮怀激烈宗族之人千里共愿心同此心而今族兴国昌心慰甚矣族之诸君子有志者则德明福应爱民历荣等首事者则其存福升德明福平爱民履明福朝德锋德成履能福和履中福禄履宝德新福保德林之众也明感其盛爰撰短篇敬以为序。
公元二零一一年岁次辛卯孟夏榖旦
十九世裔孙德明薰沐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