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文集》体会

合集下载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精选21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精选21篇)

《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精选21篇)《叶圣陶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篇1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但他的著作我还是第一次读,实在是惭愧。

但读了之后收获很多。

的缺确,文章中点点滴滴的教育思想使作为教师的我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中,叶圣陶先生曾提到“凡为教,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当前,“教是为了不教”,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对教育教学最终目标的共同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不光要教知识,而且要教方法,教能力,教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理念。

为了不教而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教而教是我们必须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务。

“不教而教”的观点其实是强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简言之,“不教而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叶老先生讲:“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

我以为惟有能这样做的教师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叶老先生还表达出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是不能灌输传递的,必须由学生领悟获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

这些观点,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感同身受,也很受启发。

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的关系才能空前融洽,让我们像叶圣陶一样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对待学生“不要教训,要劝说;不要灌输,要启发;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闷的课堂活起来了,使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了,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育氛围,让课堂成为民主、宽松的港湾,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要想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那就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这时我脑海中想起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精品文档】叶圣陶读后感大喉咙-范文模板 (9页)

【精品文档】叶圣陶读后感大喉咙-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叶圣陶读后感大喉咙篇一:叶圣陶教育名篇读后感感悟--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远方一棵大树,树影斑驳,一片光的海洋,我迷茫的走近。

树下,似一位老僧,慈眉善目,背影照到我脚下。

低首自问,这不就是叶圣陶大师么?“大师,您好!您能帮我解惑吗?能帮我治病吗?” “你有何惑欲解?有何病欲治?”“是这样的,大师,现在教育理论书籍那么多,各种成功的例子太多,但又不能直接拿来唯我所用,无论那一种到我这里似乎都取不到好的效果,我感到很茫然,很困惑。

也可能是我消化不良,需要良药治病,请大师指点迷津!”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

‘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足以为受教者的模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些你能明白吗?”“大师,我还是不能消化,不能明白,我具体怎样去做呢?”“哈哈哈……”突然,白光一闪,进入眼睛的却是我的房间,原来是南柯一梦。

今年暑期,拿到了一本大师背影书系悦读版《叶圣陶教育名篇》,虽不是一口气读完,但其中很多篇让我感触颇深,却又有很多地方不能读懂,满脑子想的全是叶圣陶大师的教育理念,如何能在我的体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如何能在教育我的孩子方面取得益处,于是,便有了以上一梦,醒来后,虽有点好笑,但还是把自己的感悟说出来一些!阅读大师,不仅在教育思想上得到陶冶,且在人格魅力上也得以熏陶。

在《假如我当教师》的文章中,他说:“我决不‘外慕徙业’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质的环境使我安于其业。

”实实在在的话语,彰显出大师率性的人格魅力——教师就是凡夫俗子,教师也要生活。

叶圣陶读后感

叶圣陶读后感

叶圣陶读后感叶圣陶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叶圣陶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叶圣陶读后感篇1《叶圣陶童话》这套书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童话,语言非常优美,还蕴含着许多道理。

有一篇叫《一粒种子》。

讲的是一粒非常宝贵的种子,先后落到了国王、富翁和士兵那里。

他们都把种子看得很娇贵,精心呵护,想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结果种子怎么也不发芽。

后来,种子被一位农夫捡到了,便把这粒种子和其它种子一起埋到地里,对这粒种子和其它种子一视同仁,一起浇水、一起施肥。

不久,这粒种子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从这篇故事中我明白了对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它的生长规律,做事情要掌握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叶圣陶童话》这本书,里面有好多好词好句,里面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小白船”等等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古代英雄的石像”、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写了以前有一个英雄,由于大家都想纪念他,就让雕刻家雕了下来,把它搬到了广场的'正中央,而且很高,下面的底座就是零零散散的小石子粘在一起,把它支撑住。

每个人只要一经过广场,就会给石像鞠一个躬。

后来石像骄傲了,但是下面的小石头不高兴了,就趁晚上没人的时候把石像摔了下来,都变成了零散的石头,石像终于知道了骄傲是不好的。

但是这个世界很公平,谁都没有后悔药吃。

“最有意义的生活”是讲一颗小青石和一颗小黑石有了怎样的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还让小青石了解了一个道理:为大众服务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要为大家服务。

叶圣陶读后感篇2叶圣陶老先生写的这本稻草人,非常的生动与感人,他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每一个小故事都有它所蕴含的哲理。

是那么震撼人心,使人不禁感叹!我最欣赏与喜欢的就是稻草人这篇文章了。

稻草人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稻草人,爱帮助别人,一心为农田为主人着想的故事。

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读叶圣陶著作读书篇1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德育思想,是贯穿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条红线。

自叶圣陶研究会成立以来,十多年间对此有专家论及。

普遍认为叶圣陶的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他的著名论断——“一切的知识的根源就是道德”,教育是学习科学的“必要的和正当的动力”,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作一个合格人”,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那就是“都是为了达到不教”。

为了不教而教,这表面上似乎看来相互背离,但仔细研究就会觉得并不矛盾。

叶圣陶认为:“教师当然必须,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会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必须树立生活本源观。

二、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提出正是基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思想正是关注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

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的。

要达到不需要,在教的过程中就应“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在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步自求得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呢?如何“导”呢?首先,教师心中有学生,要想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想到学生今后的不需要教也能终身学习这个目标。

有了这样的目标,教师就可能时时处处考虑到,现在的每一堂课,都将使学生获得一辈子的能力,每一次的教都将使学生获得“自求得之”的具体方法。

其次,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的观念,老师的身份角色,是“导”,是辅导、引导、开导。

第三、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该肯定学生的差异,而绝对不能强求一律,强求整齐划一,应该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通用39篇)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通用39篇)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通用39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篇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叶圣陶老先生吧!对,他就是写《爬山虎的脚》的作者。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读本》,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含羞草》这篇课文。

主要讲的是:一棵含羞草有一天发生的事。

这篇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做人做事都要谦虚。

期中试卷发下来后,我是欢喜参半。

语文98,数学100,考得还可以,但是英语由于粗心没有发挥好,仅考了82分。

虽然这门没有考好,但是自认为那两门考得不错,所以心里还是有点沾沾自喜。

妈妈看出了我的浮躁,语重心长地说:“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考完后对自己的总结,它反映了你最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效果。

所以,考不好不能萎靡不振,考好了更不能骄傲自满。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仍在我脑海里挥之不散。

我应该像文中的小草学习,做个谦虚的人。

不能像玫瑰花那样只想着自己,不考虑后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一定谨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做一棵“含羞草”一样的人。

叶圣陶经典作品优秀读后感篇2我怀着对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文集》,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作者那大海般宽容的胸怀,那天地般博大的爱。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

社会活动家,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现心文化史上的巨子。

他思想博大精深,著作等身,在文化教育界独领76年的风骚,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叶老毕生不懈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国外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创新,他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源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生命力,学习、贯彻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切实有效地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读《叶圣陶文集》有感我怀着对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拜读了《叶圣陶教育文集》,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看到的是作者那大海般宽容的胸怀,那天地般博大的爱。

我心中充满惊喜与震撼,印象最深的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听起来很是简单,但其实意味深长。

“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教”是手段,“达到”是过程,“不需要教”是目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过多地人工斧劈、雕琢,无异于揠苗助长。

不断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扶贫”,也助长了思想的懒惰。

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领略成长道路上的风景。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动参与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教师面往往不敢放手。

有人认为说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

回想起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学,一直是老师一遍一遍的讲,自己跟着老师的思路学,成绩也很不错,又何必放手呢?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只有真正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二、正面引导,发挥的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的观念,老师的身份角色,是“导”,是辅导、引导、开导。

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初入学时,他们更多的仍是依赖老师,不会自己给自己安排。

这时,教师要制订合适的一日常规,从各方面习惯上加强教育。

在学习上进行细致的指导,让学生清楚,每天晚上到家之后就应该是复习和预习,然后可以超前学习。

让学生明白作业如何写,课堂怎样做到紧张高效地学习,如何在课堂上听课。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的前提。

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促进班级学风的形成,也才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6篇)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6篇)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精选6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1最近一段时间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使我获益匪浅,解决了困扰我的许多问题,如语文教学的性质,语文教材的选文问题,语文教学不是文学的教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语文课为什么要重视口语交际,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等等。

下面就谈一谈我读完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每一个教育者都会面对学生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学语文”,每当教学中遇到难题或者模棱两可的问题,我也会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我们为什么要教语文?叶圣陶先生在本书中给出了答案。

叶老首先从“什么叫语文”入手,谈“对学习语文要有正确的认识”。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

”“语言是一种工具。

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

工具不是目的……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叶老认为,学语文为的是为了使用,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是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进一步说,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得透彻,表达自己的意思务求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叶老说,“教书教书,就是‘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习语言的知识并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让自己的“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

从知道、理解到运用的过程,实践是必然的桥梁。

所以,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在《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中,叶老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体会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体会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体会刘军语文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切近生活的语文教育“教什么”,在学术界存在众多分歧。

有的认为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基本能力训练、语言基本素材、语文基础知识、典范文章及课外活动。

也有的认为语文教育的内容是“传授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态度的总和。

”在教育实践中,语文教师实际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内容观,并付诸实践。

只是大多未形诸文字而已。

但是,在语文教育的内容上,不论持哪种观点,抱什么看法,人们必然会问:内容缘何而来,“问渠哪得诸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在哪里,在生活,这是叶老的一贯主张。

以写作为例,叶老就有详尽的阐述。

写作并不神秘,它只是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思想情感的文字表述。

他说:“咱们每天认识些事物,研究些问题,习惯地完成一串串的思想过程。

写作不过是把它写到纸上去罢了,并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儿。

” “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

”长期以来,一些人的心目中,把写作看得很神秘,认为一般人缺乏写作的基础,没有写作的本钱。

叶老却明白地告诉每一个人:生活就是基础,生活就是本钱。

人人都在生活,人人都有基础,人人都有本钱。

他认为“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指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

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

”写作不为特殊目的,而是为了生活的需要。

撩开了神秘的面纱,使人们认识到了写作的本质,从而明确人人能学会写作的道理。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对于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叶老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有了生活,写作的素材就不会枯竭。

“必须根源于现实生活,文章才真能写通,写来才真有意义。

”作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养成写作能力,第一宜着眼于生活和发表的一致;说明白点,就是发表的必须是自己的意思或情感,同时,又正是这意思或情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推荐五篇]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推荐五篇]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推荐五篇]第一篇: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大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

就教育的目标来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

就教育的理解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像个空瓶子,其中一无所有,开着瓶口等待着把东西装进去,另一派认为受教育者自有发掘探讨的能力,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育事业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养和启发工作。

就教育的方法说,一派注重记诵,使受教育者无条件地吞下若干东西,另一派注重创新发展,不但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东西,化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

就受教育者的方面说,受前一派的教育是“为人”,有人需要一批工具,你是应命准备去做工具,不是“为(别)人”是什么?受后一派的教育是“为己”,“古之学者为己”的“为己”,发展知能,一辈子真实受用,这种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教育”.也是《叶圣陶教育文集》贯穿始终所提倡的教育。

书中所提到的前一派教育的弊端,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在今天的教育界仍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尤其是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时,有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态度都由分数来决定,把学生当作一架考试机器,希望在他们的大脑中尽可能多的“填”入知识。

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学生也是有感情、有知觉的生命体,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感受。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再一次领略了教育的真谛——是为了受教育者和谐、健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灵的健全比接受知识的多少要重要的多。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的高兴,发挥自己的天份、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仅仅一时感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工作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向教育先哲学习,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教育,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维护学生人格尊严,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的给予关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的心灵、人格都健康发展。

《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叶圣陶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一」假期,我认真阅读了《叶圣陶教育名篇》,受益匪浅。

本书收录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

全书从教育杂谈、教学杂谈、语文杂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所选文章大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教育意义,集中体现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不过时,对当下教育具有着启发意义,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本书《论写作教学》一文的阐述更是精辟,谈到写作,叶老这样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学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叶老正是想告诉我们,丰富的生活积蓄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和强化,最后不可抑止,不吐不快。

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是一种宣泄的快乐和轻松。

目前的作文现状是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苦思冥想,写不出一句话来,或文章空洞无物、或每每以“作文大全”或“作文大宝”类书籍中去套作“无话可写”。

难教、怕教,难写、怕写,是教师和学生对作文教学的普遍心态。

从教学角度讲,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有效地积蓄丰富的生活体验,以使其“不吐不快”呢?联系平日教学实际,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1、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生活。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

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

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

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

” 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活动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多是些平淡零碎的小事,稍纵即逝。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方可积蓄丰富的生活体验。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叶圣陶教育文集》是一本关于教育哲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在这本文集中,叶圣陶先生阐述了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对于我来说,读这本书是一次极富启发性的学习之旅。

叶圣陶先生通过一系列独立的论文,探讨了许多重要的教育主题,如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人格培养等等。

我特别被他关于培养人格的观点所吸引。

叶圣陶先生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格比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

他强调,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培养他们的品格是教育的核心任务。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分析了人格培养的重要性,还提出了许多实际的教育方法。

例如,他主张学校要营造出公正、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成为诚实、正直、宽容和有责任心的人。

他还提出了个别教育的观点,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我深以为然,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兴趣和学习方式,教育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来进行,以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人格和品格。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他们的道德发展。

然而,一个人的道德和品格决定了他的行为和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此外,叶圣陶先生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方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最好的潜能。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还给了我很多思考。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学习和成长的心态。

这使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总的来说,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阅读体验。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现心文化史上的巨子。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体现文化巨子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

课余时间里,我怀着对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文集》,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作者那大海般宽容的胸怀,和那天地般博大的爱。

大多数人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功名利禄。

比较通达的人不是这个看法,认为学习是为了受用,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传统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要坐十六年,听十六年。

十六年坐着听,是一种很重的刑罚,随便做点什么,都比白做十六年强得多。

我觉得受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一个人首先知道自己的需求,才会从学习中得到所需要的宝贵知识、生活信念,不是没有主次的知识灌输;二是要知道社会国家团体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即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来发展自己而所必需的人才;三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运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使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加强。

所谓数业有专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一专多能使学生们最好的选择。

要使学生们在一些重要的课程上培养自己的兴趣,使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有趣味的学习,不但会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还能使自己的注意力加强,让学习事半功倍。

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博学多才志趣盎然的新型学习者。

就如有人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更自信、更成熟、更愉快,让学习变成一种艺术。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感想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感想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感想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文集给
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读完叶圣陶的教育文集,我深受启发,有以下几点感想:
1. 人本教育的重要性
叶圣陶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独
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整个人的发展,而不仅
仅是研究知识。

这一观点让我深思,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致力于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知识的基础上成为有道德、有创造
力的人。

2. 教育要关注社会问题
叶圣陶在他的教育文集中也强调了教育要关注社会问题,并将
之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教育了解社会问题、社会责任,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

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
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 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叶圣陶提出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的。

他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个人的一生,并强调了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总之,叶圣陶的教育文集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他的人本教育理念、关注社会问题的观点以及对教育的持续性的认识都让我深受触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借鉴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的方式,为培养有道德、有创造力的新一代做出贡献。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心得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心得

叶圣陶教育文集阅读心得
叶圣陶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的
教育思想深刻而实践性强,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叶圣陶的教育文集,我对他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叶圣陶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传统
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主张要让学生在研究中保持主动性,通过启发和引导,激发他们
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使其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真知灼见。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还强调教育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仅
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主张培养学生的品德,使其具备自律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情感,
使其具备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
其能够融入社会并做出积极贡献。

在阅读叶圣陶的教育文集过程中,我深受他的教育理念的影响。

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么简单,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叶圣陶的教育文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教育理念启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并对我的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不断借鉴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文集是他对教育理念的总结和阐述,通过阅读叶圣陶的教育文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也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为本”,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自由和平等的氛围中成长。

这种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科举制度”有着根本的区别,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叶圣陶的教育文集中,他对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情感。

他主张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他还强调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的,注重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我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因材施教,让他们在自由和平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同时,我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叶圣陶的教育文集还让我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中国的教育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功利化倾向、教育资源不均衡等。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总之,叶圣陶的教育文集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情的著作,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我相信,在叶圣陶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的教育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责己重而则人轻读后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责己重而则人轻读后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责己重而则人轻读后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责己重而则人轻》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颇为深刻。

作者叶圣陶在文章中着重强调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自我克制和自我教育,才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现出真正的价值。

作者用“人从社会上得到多少,有时是靠奚落的时候获得少许便宜。

而理直气壮,赞叹的总是最要的”这句话来诠释了自我责
任的重要性。

叶圣陶还谈到了一个人在行为上应该追求自己的良知,追求道德。

他认为一个人做事情要以真实和真诚为本,不能为了迎合他人而违背自己的良知和原则。

他提到了“一个人在准备诚实
无欺的条件下,做出无可低贱的行为也是可贵的”这句话,要
求我们要坚持良知和道德底线,不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责己重而则人轻》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我责任的重要性。

只有自觉地对自己要求严格,才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同时,文章也告诫我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为了取悦他人而违背自己的良知和道德。

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这篇文章通过叶圣陶的教育观点,提醒我们要重视自我责任,追求真实和真诚。

只有在如此的基础上,才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叶 圣陶教育文集读书笔记

叶 圣陶教育文集读书笔记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笔记《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笔记》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近读了叶圣陶教育文集,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感悟。

在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他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这让我反思我们如今的教育模式,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自我探索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往往是知识的主导者,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然而,真正成功的教育应当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让他们在离开学校后,依然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不断自我提升。

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习惯。

他认为,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使我想到,在当今社会,一些孩子虽然成绩优异,但在品德和为人处世方面却存在不足。

比如,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尊重他人、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这无疑是教育的一种缺失。

我们应当将品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另外,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他认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在阅读教学方面,他提倡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同时,写作教学也不能忽视,要让学生多写多练,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让我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更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例如,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还指出,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读《叶圣陶教育文集》有感当前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重视阅读量的积累。

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开阔。

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在匆忙之中静下心来,我不断问自己:你引导学生读书得法了吗?真正帮助学生把读书所得转化为能力了吗?这里的能力我认为不单指学习方面,还应包括学生的生存能力。

这样的想法是源于我教过的学生,读了很多书,很爱读书,可书面和口头表达都成问题,与人交往也不通畅,有一点自我封闭的状态。

那么书读哪儿去了呢?很遗憾,任教两年,虽使他的学习状态有改观,但我一直无法走进他的内心,没有机会去了解这现象的本质原因。

可见,如放任孩子去读,仅提供书目或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越来越多的学者、教师在研究读书的方法指导、思想引领等等,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就好比吃一顿自助餐,美食琳琅,个个营养,是否随意吃进去都有益处呢?在程序上也有先后之分,讲究吃的科学。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中,我找到了源头。

且看叶老的原文:“教师指定一本书教学生阅读,要他们从书中得到何种知识或领会,必须有个预期的标准;那个标准就是判定成绩的根据。

完全达到了标准,成绩很好,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能渐近于标准。

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

总之,教师在指导方面多尽一分力,无论优等的次等的学生必可在阅读方面多得一分成绩。

单是考查,给分数,填表格,没有多大意义;为学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据考查再打算增进学生的利益,那才是教育家的存心。

”看,读书不是漫无目的,教师一定要有所思考。

XX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修改版]

XX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修改版]

第一篇:XX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XX读叶圣陶著作读书心得体会叶圣陶,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童话。

它们亲切而浅显,但又让人深受启发。

这就是《中国名家经典童话之叶圣陶专集》。

第一篇是《稻草人》。

文中的稻草人站在一片美丽的田野里。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夫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感情,高兴、悲哀、欢喜,等等等等。

当田里的害虫没有了,他就高兴了;庄稼得到了好收成,他就欢喜了;庄稼被害虫吃光了,他就悲哀了……他特别负责任。

他安安心心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麻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

他总不肯吃饭,也总不肯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稻草人的朴素、负责任和不辞辛苦,值得我们学习。

他不怨环境差,不嫌待遇差,也从不想着去一个更舒适的地方,做更轻松的工作。

它总是尽着自己的能力,做着平凡的工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稻草人》给我们的启示。

《古代英雄的石像》也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

站在石台上的英雄石像,看不起脚下的普通石子。

终于有一天,他被脚下的石子掀翻在地,摔得粉碎。

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叶圣陶爷爷在他写的童话里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离不弃,永不言败,这就是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崇拜的偶像。

二十世纪60年代,叶老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叶圣陶教育文集》点滴感悟
清池镇中普小学杨昌军
今年夏天暑假酷热,不知做什么事情好,闲着的时候读了《叶圣陶文集》,读着读着,感觉其中说的很多事情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大多都是以讽刺的手段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尤其对胡适的《差不多生传》深刻,现在谈谈鄙人的肤浅体会,还望不要笑话。

“差不多”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有这类习惯的人的称呼。

文中例举了差不多先生写字、赶车、找医生看病几件事,别有讽刺意味地把因差不多带来的麻烦,最终因为这个习惯而死了。

这个差不多先生,最终因为差不多而害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我们是不是也是一个差不多先生的代言人?
回想念书的时候考试考个九十分还沾沾自喜,反正同学们考满分的也没有几个,九十分已经算不错了。

殊不知自己已经逐渐的走向差不多先生的那群了。

走出了学校,又进入了学校。

先前是角色是学生,而这次是教师。

当学生的时候,犯了错误可以被老师原谅,可以弥补;而当了老师犯了错误,就是处分、批评、扣工资,实实在在的利益触犯。

然而,经常就是一个“如此而已”安慰自己,竟对自己已经变成“差不多”先生而不知晓。

不是不知晓,关键是自制力问题。

有句话说的好,男人和男生的区别在于能否自制。

我的自制力与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什么事都不求更好,只要差不多就行了。

学校9:30上课,就要9:10分才从家里来,经常迟到几分钟,老是被领导批评,我也不好意思,但是就认为何必在乎那几分钟,上好课就得了,差不
多就算了;整资料,是个精细活路,而在我手里出来的资料,总是有那么一点瑕疵,我也常常认为差不多就算了。

久而久之,我就成了懒散的代言人,俨然一个不折不扣的“差不多”先生。

蓦然间,我觉得自己就是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无地自容,悔恨万分。

日本人是一个可恨又可敬的民族,可恨之处罄竹难书,可敬之处就是他们的处世态度。

日本人是个很笨的民族,只会循规蹈矩,创造力不足。

但是就是他们的循规蹈矩,对于事情吹毛求疵的态度让人敬佩。

正是由于他们的严谨,丰田、索尼这些品牌才在世界上受人青睐。

反观我们身边的东西,如山寨手机,公路豆腐渣镶边,碎杂油路,那样不是差不多先生的构造。

呜呼,从我到社会,差不多先生无处不在啊。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要求自己做事精益求精是做得到的,而且必须做到。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以人格担保,无论他给我多少代言费,都不在做差不多先生的代言人,同时,也希望你们也不要做他的代言人,也希望差不多先生自惭形秽,隐居深山,退出江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