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书店游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朝圣

在大学军训的时候看的第一本书是《独立书店,你好!》,最近做的一篇论文也在极力地研究着独立书店。于是心里就开始有一个声音在闹腾:去独立书店看看吧!最后也就上升为走遍世界所有独立书店的理想。

查好了攻略路线,在周末,我首先敲定了广州两家独立书店:方所和唐宁。星期六早上下着雨,刮风。鬼使神差地还是从床上爬起来,在清晨蹑手蹑脚地更衣洗漱,八点出门。从公交到地铁,十点十分我来到了广州天河核心的商业区,太古汇。

在这样一个繁华的大都市里转悠,真的让人有些迷惘,超低的归属感正侵扰着我。而让我十分吃惊的是,方所书店的旁边竟然是爱马仕。在一种咖啡色的昏黄灯光之下,方所它像是一座沉眠中的欧式城堡。不过走近,里面就喧闹很多了。我正好赶上了舞蹈的表演,就在刚入门旁边卖装饰品的地方,黑压压一片都是围观的人。而书架隔开的另一空间同样也有主讲人和小朋友流利地交流着英语——哦,网上将这些称之为,方所文化。

我无视了这一切,因为我来这里,书,大概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方所以港台书刊和万种外文书为特色,而且它有自己独立的书单——“方所推荐”,每一本书都有他们自己选择的理由。一本外国的杂志的价钱大概是150左右,一本台湾的进口书刊大概是100左右(其实进口港台书籍大约就是这个价吧)比起太古汇随手一抓的奢侈品价格简直要便宜超多……然而那时候我的心里只萦绕着一个念头:“真的要好好赚钱买书了”

走过装满外国杂志的报刊书架,一转角便是一个直接圈地而起的咖啡厅。旁边还要摆着几本诸如“咖啡豆如何选择”的外文书籍。选书累了,或者刚买完书想休憩一下,或者直接是来这里蹭书看的,这个咖啡室都完美迎合了这些人的需求。

侧耳细细留意,方所里面很多往来的人都用流利的英语在交流。有外国人,还有学生在相互对话练习口语的。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地标,是一个都市里最为宁静的地方。2016年我看见了方所这样的多栖书店,它或者是快节奏的天河区里让时间走得很慢的一块净土,然而我所失望的是,闹市里的这样一个地方,它还是带着独特的喧嚣的。这却是人们可以原谅的喧嚣。

寻找唐宁,却费了我好大的精力。最后还是打了taxi。司机问我去哪,我说,唐宁。司机看上去应该是个本地人,然而他并不知道这样一个书店。于是我按照百度地图的路线告诉他,是白云索道那里的。于是他的一句话:“那我要把你送到白云山脚下啦!”吓得我不要不要的,马上翻了个地址,于是我可以感觉到他头上冒出了几条黑线:“天河北路中信广场……在这里直走转个弯就到啦!”果然,反正车费10块。

然后我又沉沦在一幢幢高楼之中不能自拔。问了一个保安唐宁书店在哪里,他指给我一个商场里的一个通道。于是,当我走近发现那里写着是“厕所”的时候!我的心!!!我又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后街的路根本不应该在这里,又不好意思折返去问保安,于是我又沿着中信逛了一圈,遇到一个阿姨,我继续问“请问你知道唐宁书店在哪里吗?”她给我指了指保安指给我的那条路。我脑子运转得飞快,我问:“阿?是不是厕所旁边那里啊?”阿姨很开心的说是。于是……我回去发现,从厕所再走进去里面真的有个楼梯通往类似于地下广场的地方。我的天刹那我觉得我好像在香港的后巷。一边走我还很害怕(毕竟天这也太偏僻了……)直到看见前面有两个人于是我快步跟上。到了后街才发现,这里其实很热闹,因为有很多餐厅商店,然后我要找的唐宁,就在一个小角落里。

在的士我查询天河唐宁的时候,意外看见帖子下面的留言板里写着“4月底唐宁退出中信”反复确认它现在还在营业的时候,我心里暗自有点高兴,毕竟我赶上了末班车啊。

走进唐宁,可能是我刚在方所过来,所以落差感奇大。唐宁很小,像一间小书屋,因为要迁

离的关系,它很多书架都是空落落的。听见一个阿姨像淘到宝的说:“哇,这本杂志才1块,多买几本去送人!”是的,我看见了它里面好多好多的特价书,杂志1-5元不等,还有1块钱的CD,和10-15块左右的书,这些在网商促销时才能看见的段子。

同样,我也看见有两个女生依然捧着书坐在灰色的凳子上津津有味地看。唐宁如其名,很静,或者是它人流量的关系,我真心认为这里才真正算得上是个书店,一个精神的第三空间。老板说,关闭中信店不是因为亏本,而是为了弄好珠江新城的新店,那里的面积更大,有咖啡厅,也有露天的场所。

我的心情从刚入门的些许忧伤转变成些许沉重。书吧——这大概就是后现代独立书店的存活方式吧。也许我本不该对网商冲击下仍坚守初心的独立书店苛求什么,转型的阵痛,总需要舍弃些什么。当书店逐渐变成一个文化概念的店,它不仅卖书,还卖一种气氛,卖一样文艺的饰品——我希望,阵痛过后,它最初所卖的第三空间——最终是要回归的。就像方所的名字内涵一样: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使人所常留的地方,不应该是一个咖啡馆。

然而浮躁城市里的诗意栖居,成本太高,本也不应该由力量微薄的独立书店来承担,无力的蚁民如我,选择叽叽歪歪之余,还选择原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