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玉溪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全真模拟试卷(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便笺(qian)与日剧增养殖业独辟蹊径(xi)
B.泥淖(nao)洁身自好醉醺醺向隅而泣(yu)
C.卷帙(die)自由竞争滥摊子运筹帷幄(wo)
D.蠹(du)虫信笔涂鸭颤巍巍湮没无闻(yin)
此资料由云众教育提供
2、填空。

(3分)
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__________的《十一月四日秋风大作》沸腾着的是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__________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的《爱莲说》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此资料由云众教育提供
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 __________ ,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5)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二、阅读鉴赏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4分)
5、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6题。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梁慧婵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
剥莲蓬。

”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

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
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

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

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

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

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

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

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

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

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

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

”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

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

于是。

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

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

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1期,有删改)
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6分)
6、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6分)
(1)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

7、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6分)
8、散文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下列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并与标题、第②节相呼应,写出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B.第⑤节以动衬静,用大公鸡昂首挺胸的踱步与发出的声音来衬托当时的宁静
C.①④⑥节引用古诗,增加了文学情味与阅读美感,同时暗示了思乡皆因读诗
D.第⑥节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用“滴滴答答”“叽叽”等拟声词来增强画面感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20题。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①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

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

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②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

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

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演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

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

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

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③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

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

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

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

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

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④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

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

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

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

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⑤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

《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

“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

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

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⑥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

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

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

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

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动作。

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

这种智慧不完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
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

(2分)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2分)
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E.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11、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1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完成12-23问题。

(6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第一首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第二首诗中“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相比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日:“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日:“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日:“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日:“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日:“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日:“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日:“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奇之。

日:“公辅才也。

”奇: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16、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②三、教学实践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7、下面是一位实习老师对中学课文《风筝》的教学实录片段,请你根据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作出评价并说说对你有
哪些启示。

(12分)
师:第一遍读课文,我想看看你们词语掌握得怎么样了?(呈现词语)这些都是表示心情的
词,谁能读好?(指名读)
师:下面听老师读课文,拿出铅笔来,找一找表示心情的词语,画下来。

(师范读全文)
师:你是从哪部分内容找到这些词的?
生:第2自然段。

师:这是写“我们”在干什么?
生:写“我们”在做风筝。

师:这个词你是从哪儿找到的?
生:在第3自然段。

“风筝越飞越高……”这是从放风筝的过程中找到的。

师:你真会学习。

作者就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心情呢?(指名读屏显)
师:“我们精心做着,心里充满了憧憬”。

什么是“憧憬”呢?
生:我查字典了,是向往的意思。

师:(出示)这是小篆体中的“憧憬”,这图案像什么啊?
生:像人的心脏。

师:从心里感受到的,你体会得真好,是发自内心的向往。

师:从哪儿能看出这是心里的向往呢?
生:心里依然是关滋滋的。

师:做风筝美滋滋的,那放风筝呢?
生:放风筝也是快活的。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放风筝也是快活的?拿出笔画出风筝飞得高,飞得美的词。

生:翩翩飞舞。

师:风筝怎么样凌空飞舞?我们一起读,分工读,绿色、黑色,谁愿意来读?(师生配合读)
师:这“一托、一牵、一放”,放得真美。

这“一紧一松”是为了什么呢?
生:往下一拉,能飞得高,不会掉下来。

师:这个“翩”字真美,长长的羽毛,飘飘摇摇的,美不美啊?(出示字源)还认识这首古诗吗?
大家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古诗《村居》)
师:一个个小诗人真有味道啊!我们是怎么让风筝越飞越高的?
生:从早晨飞到下午……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师随即出示“奔”的字源,讲解。

练习写一写“奔跑”,师在田字格上指导,让生练习)
师:放风筝是那样的快活,心里美不美啊?我们把这一段积累下来吧,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和画面。

(生读)
师:我们快活地放,我们快活地飞,它飞得越高,我们越开心。

突然,飞来一阵风——(生接读)
师:四处去找,找到了吗?我们忽然看到了这是什么呀?(出示水车图)
生:水车。

师:我先读。

你们来读红色的字。

师:日复一日,这个巨大的木轮,在和孩子们说着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这一省略号饱含了太多太多的情。

能用课文中的词说吗?
生:快活、翩翩飞舞、大惊失色。

(师补充:憧憬、希望)
18、下面是关于李清照《醉花阴》的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

请你根据设计思路,填写空缺部分的相关内容。

(12分)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教学目标】
(一)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以声传情,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二)①__________(2分)
(三)从“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把握人情之美,诗情之妙。

(四)探索李清照诗词创作的意义,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感情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审美情
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方法】1.朗读;2.讨论;3.比较拓展;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②__________(4分)
(二)初读诗作。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请一学生示范朗读。

对于一篇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鉴赏的深度?我想,当我们的心和作者的心隔离千年却依然以同一个频率跳动的时候,当他们歌哭于斯的时候,我们同样欢欣或者悲伤,我们才真正走进了这篇文学作品。

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用声音来诠释他所理解的《醉花阴》,请同学们认真听。

3.请其他学生评价朗读。

读出节奏:
(1)注意重音:“永”“又”“瘦”等。

(2)注意韵脚:仄声韵,短促急迫。

(3)注意节奏:有/暗香/盈袖。

(4)注意语调:③__________(2分)
读出感情,明确诗人的情绪——愁。

4.学生再读。

(三)品读鉴赏
1.提疑:我们刚才通过朗读,把握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愁,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愁?我们过去学过的写愁的诗作有很多(师生共同回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游子思乡之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国破家亡之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半生压抑,壮志难酬
明确:相思之愁
2.提疑:这首词是如何写愁的?
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少有才力的李清照如何去表现愁呢?况且,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写愁,而且都是写愁高手(屏幕显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
愁——有长度。

有数量,有深度。

清代陈廷焯这样评价《醉花阴》:“无一字不秀雅。

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有如此众多的写愁高手站在李清照的面前,李清照是如何写愁思的?我们从哪些诗句中能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汁水呢?
3.请一学生再读诗作(配乐),其余同学品味感受。

4.学生结合词句,自由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鉴赏方法指导:炼字法。

(分析关键字词)
联想法。

(结合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诗词或情境对比阅读)
情境法。

(把文字想象成一幅画面)
预设:
(1)薄雾浓云:以天气的阴沉烘托心情的郁闷。

永昼:孤独使白天失去光彩与快乐,度日如年。

瑞脑销金兽:静对烟炉,百无聊赖;器物的华美见出生活的殷实和人物的品位。

(2)又: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又见重阳,委屈、无奈。

(比较:小楼昨夜又东风)
玉枕纱橱:玉、纱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器物的精美见出人物的精致美丽。

半夜: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从白昼延伸至深夜。

凉:天凉、物凉、心凉。

(缺少家人团聚的温馨)
(3)东篱:暗用陶潜的菊花,既符合时令,又见出人物的清高清雅。

把酒:重阳饮酒;借酒浇愁。

(愁更愁)
黄昏:惨淡、伤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暗香盈袖:满园芬芳谁与共赏;更牵引出思念。

(涉江采芙蓉;所思在远道)
(4)销魂:神伤。

莫道不:双重否定,加强语气。

人比黄花瘦:比较“人似黄花瘦”“人比绿杨瘦”。

5.教师小结。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

”一切写事和场景描写都是词人悲伤情绪的载体。

6.齐读词作。

(四)深入探究
1.请学生用一句话形容阅读这首词后的心情,并描述脑海中李清照的形象。

2.这是一首闺怨之作,写的是相思,可是写得含蓄委婉,是一首婉约而细腻的情歌。

“含蓄之美。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全词未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却处处见之。

”(屏显)
(学生结合流行音乐等谈对含蓄与直白的感受。

)
思念是一种既忧伤又美丽的情怀,它缠绕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流淌在我们的文字里。

一千
多年前的那个秋天,一个独守深闺的女子,将她对远在他乡为官的丈夫的思念诉诸文字并流传至今。

那美丽而忧伤的思念,打动了她的丈夫,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

生活可以艺术地表达,生活也需要艺术地表达。

读出境界(艺术境界)
3.再读词作。

(五)延伸拓展
李清照创作分期。

(屏显)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词风——④__________(2分)
愁:情愁一家愁一国愁
“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能跻身文学殿堂并取得一
定成就的女文学家屈指可数,李清照无疑是这簇鲜花中最令人惊艳的一朵,如果借用李清照自己词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承受了无数苦难,而正是因为苦难,让她艺术的灵魂飞得更高,正如郭沫若在李清照济南故居所题写的诗句:“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秋是著书。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醉花阴》,用浓厚的情感来传递对这位伟大词人的敬意!
(六)课后作业
⑤__________(2分)
四、写作表达题(本大题40分)
19、请以“尊己与尊人”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