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优秀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24张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24张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品析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抒情
诗歌品析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 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 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 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 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 远的他乡。
难点突破
将“我”的境况和别人的生活进行对比, 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心情。
诗歌品析
2.“瘦马”改成“骏马”好 不好?
不好。因为“瘦马”是 用以马之瘦来衬托人之瘦 (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 倦),而“骏马”则显出马 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 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诗歌品析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 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 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诗歌品析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2. 这句话创设出了一种怎样 的氛围?
诗歌品析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你 认为这样写有何妙处?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 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 “惜墨如金”, 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 香、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 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 互不相干的事物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 深细。

6.大部分的记叙文平铺直叙,语言啰 嗦乏味 ,缺少 灵动性 的语句 ,不会 运用各 种表达 方式, 逻辑错 乱,这 样的文 章基本 都被判 为四类 下。

《天净沙·秋思》PPT精品课件

《天净沙·秋思》PPT精品课件
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
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
的地方"。
测试一下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
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
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
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
并无思乡之情。
测试一下
8、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
游 子 怎 样 的 心 情 ?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元曲四大家”。
基本内容
小桥流水人家 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
缕缕。
基本内容
• 古道西风瘦马。 •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这时,风尘仆仆的
游子骑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着。
基本内容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了,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测试一下
4、《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5、"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 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天净沙秋思》课件

《天净沙秋思》课件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情感表达的典范
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深邃的情感,成为后世文学创 作中情感表达的典范。
意境营造的启示
作品运用意象叠加和画面构图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对后世 文学创作中的意境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曲牌体制的继承与发展
《天净沙·秋思》遵循了古代散曲的曲牌体制,同时又有所创新和 发展,对后世散曲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事无常,珍惜当下
诗中表现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提醒 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
孤独与归属感主题
孤独感的呈现
通过描绘游子的形象和凄凉的秋 景,表现出孤独和无助的感受。
对归属感的追求
诗中表达出对归属感的强烈渴望 ,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
04
文学价值与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古代散曲巅峰之作
尽管中西方在乡愁表达上存在差异, 但人类对故乡的情感是共通的。通过 比较可以发现,《天净沙·秋思》所表 达的乡愁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引起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共鸣。同时, 由于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的不同,中 西方在乡愁的表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 的差异。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
马致远其他代表作品介绍
《汉宫秋》
情感层次
探讨诗中情感的变化和层 次,如从孤独、思乡到无 奈、感慨等情感的递进。
角色扮演:模拟诗人创作过程,体验诗意生成
创作背景
介绍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心境。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扮演诗人,模拟创作过程,通过想象和 表达,体验诗意生成。
分享交流
各小组分享创作成果,交流感受和经验,增进对 诗歌创作的理解和兴趣。
元代其他著名散曲家及其作品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寓情于景
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 “枯藤、老树、昏鸦、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 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 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之情。
意象并列 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 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 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 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 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 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 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 视觉图景的表层。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 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 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 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 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 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第4课 《天净沙 秋思 》课件 (共22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天净沙 秋思 》课件 (共22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 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 力量。
段解: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 游子之悲。“断肠”一语,为 全篇主旨所在。
13
写作手法
正面:枯藤老树昏鸦
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
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
夕阳西下 点明时间,营造悲凉氛围,
使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侧面:
对比手法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
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
自读自悟: 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哪些诗 句最能扣动你知:本文一共多少个字?写了哪些 景物?作者又是如何通过这些景物来表达 这种思乡之苦的?
❖ 本文一共28字,虽然简约,但十分 细致。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用“枯”、“昏”、“古”、“瘦”来 修饰所写的景物,使景物具有苍凉悲苦 的色彩。最后把人置于景中,情景交融。
日多烦忧。
16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7
❖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小_令____。 天净沙是_曲__牌_名__,秋思是散曲的_题__目___。
1
4 天净沙 秋 思 马致远
2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曲、作者及写作背景; 2、感知内容,把握情感; 3、学习精炼的语言特点; 4、学习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
3
读元曲:

《天净沙 秋思》ppt课件共28张

《天净沙 秋思》ppt课件共28张

重点学习
发挥想象,最后一句描绘了怎 样的画面?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 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 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 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 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采取 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 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明对比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乡间图景,以此烘托出漂泊天涯的游子对家乡 的思念以及游子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谢谢大家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三幅画面,为旅人的上场提供了条件, 有路便有行人,有马更有人。所以, 接下来,作者才把笔触伸向遥无归期 的旅人。“断肠人在天涯”,旅人的哀 愁油然而出。
重点学习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和同学讨论 一下《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主题。
重点学习
课文主题 《天净沙·秋思》:勾勒了一幅凄凉萧条的秋景图像,以及与之形成鲜
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

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
致 远
作为一个传统文人,马致远推崇与喜爱古
琴的同时认为音乐具有陶冶情性、调节心
情、解闷忘优的作用,而且其散曲思想内
容丰富,涉及元散曲中的咏史、叹世、归
隐、闺情、叙事诸题材,并各具成就,拓
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
元 曲
说起元曲大家,很多人会想起马致远这 个名字。他是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 之一,一生留下很多抒发怀才不遇或羁 旅漂泊情绪的作品。他的经典名句至今 被人所传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ppt

思考探究
《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 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 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
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 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之处在于衰败、 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
品一品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 些景物都是扣着什么来写的?
前者描绘了一幅凄凉深秋晚景图; 后者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 情。
赏一赏 1.诗人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元曲 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
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 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
体,用于写景、叙事、抒情。包括小令和散套两 部分。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 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 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课文中所选的 元曲,就属于这种形式。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
译 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 文 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悲伤到极点。Biblioteka 天边,指远离家 乡的地方。
译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文
诗词品读
“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
色彩之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几个词,色彩明丽,景色清和,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

意象与意境的营造
意象分析
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通过 精炼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构建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 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凉情感。
意境营造
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深邃、幽怨的 意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03
艺术手法1
02
03
语言简练
作者运用简练的语言,通 过描绘秋天景色的细节, 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
比喻手法
如“古道西风瘦马”,将 秋风比作瘦马,形象生动 地描绘了游子在古道上的 孤独形象。
夸张手法
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通过夸张的手法 ,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悲凉 情感。
通过生动的刻画,如“瘦马”、“断 肠人”等,将游子的形象和情感深入 人心。
04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设计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秋思”的主题?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分享和探讨对“秋思”主题的理解。通过讨论,可以引导 学生们深入思考秋天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之间的联系,以及马致远如何通过描绘秋天景象来 表达这种情感。
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秋天萧瑟的景色和游子 的孤独形象,突出了游子思乡的 情感。
衬托手法
如“小桥流水人家”,以温馨的 景色衬托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
细节描写与刻画技巧
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节描写,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等,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
刻画技巧
马致远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生平
马致远生于1250年,已于1324年逝世,山西人。少年 时居住在开阳县城内,出生时,正值八王之乱,西夏 入侵,百姓深受其苦。他的父亲马仁荣随南宋朝廷撤 至南方,致使全家都迁到南宋的京城临安(今杭州) 。马致远少年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 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 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 初-1298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 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至泰定元年(1324 )间。

六年级语文《天净沙 秋思》课件

六年级语文《天净沙 秋思》课件

白朴(1226—约1306),元 代散曲作家、词人,“元曲四大家” 之一。他是燠州(现在山西省河曲 县人),出生于金末一个官僚家庭, 在年幼时遭遇金亡变故,与父母失 散,随父母好友著名诗人元好问流 亡山东,得到元好问的培育。长大 后,拒绝仕元,迁居金陵(现在南 京市),过上隐居生活,纵情山水, 以诗酒为乐。
六个修饰词
(动) 飞鸿
(静)五种景物
鲜艳 明丽
五种颜色
喜爱隐居 厌恶官场
小结
• 纵观全文,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远有 近,难怪人们把这首《天净沙。秋》称为 “秋意之圣”啊!
明确
• 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 这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 写当时的社会环境。
•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的秋 日又分明有着无限美好与活力。
• 以此可以感受作者所追求的远离仕宦、悠 游于山水的理想生活。
理解难点
• 这些景物中“飞鸿”是比较特别的? • 画面中的“一点飞鸿”暗喻作者本人。 • 白朴不愿意在朝廷中谋职,只希望自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
元散曲,顾名思义,就是元朝的散曲。 散曲是元代新诗体,分小令和套数两种。 它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 齐,有一定的腔调,类似于词。它和词不 同的地方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押韵。 而且,对于字数的规定没有原来那么严格。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 老树、寒鸦、飞鸿、青山、 绿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接抒发游 子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如此悲伤?是因为在天涯就 悲伤吗?
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 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实行等级管理制 度,元朝的长官应由蒙古人担任。随着社会 的发展,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开始任用汉族 的文人做官,但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 族文人带来了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而古 代知识分子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学而优 则仕。”马致远前半生就为功名四处奔波, 可是却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 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 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成语 中也有“老气横秋”之说,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 致远眼里的秋是怎样的,通过本文我们也 一起探究探究古代文人悲秋的社会心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及写作背景,背 诵这首小令。
合作探究
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在文中有何 作用?
在荒凉的古道上,秋风萧瑟,走过 来一匹早已疲惫的瘦马。马已如此,人 何以堪?从侧面写出了游子孤寂愁苦的 心情和长期漂泊之苦。在萧瑟、苍凉、 孤寂的气氛中,诗人怎能不升起思乡之 情啊!
合作探究
前三句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对比映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 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 的孤寂愁苦之情。
写作特色
(2)景色与情思相融。 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
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将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 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 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 到具体生动。
课堂小结
《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 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 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 楚之情。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 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 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 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 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文体知识
元曲
元曲与唐诗、宋词标志着文学史上的三座
艺术高峰。曲在元代兴起,它开拓了一条大众
化、通俗化的新的文学途径,在格律、字句和
情调上有较大自由。它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
从结构上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通常是独立
的单只曲牌,按曲调创作,每一个曲调都有自
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
常用于写景、抒情。如今天我们将要学的“天
这首元曲可以分为几层?分别写了什么?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 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 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 点睛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 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均系为此做铺垫。
(2)《天净沙·秋思》中表达游子漂泊无 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夕__阳__西__下____,_ _断__肠__人__在__天__涯__。
课堂检测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 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 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 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 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 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 心魄的力量。
2、分析小令中的意象,理解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的写法。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 歌中强烈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1321),元代戏曲作家。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又曾加入过“书会”, 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年轻时“写诗 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然而他 仕途并不显达,因此动了“终焉计”,晚 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著有杂剧15种,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 品豪放清逸,后人认为近似诗中李白、词 中苏轼。杂剧以《汉宫秋》为代表。
课堂检测
3、曲中描绘的景物,形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这首曲前三句都是名词(词组)并列,一 个名词(词组)就是一个景物。后两句描绘的 西下夕阳和行进在天涯路上的断肠人,共同 形成了一幅萧索荒凉的深秋晚景图。特别是 “枯”“老”“昏”“古”“西”“瘦”“ 夕”“断肠”等词语的修饰,增添了景致的 荒凉、凄楚。“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恬淡美 景,用在此处却成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反 衬出断肠人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
整体把握
找出这首散曲中的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 之人。
整体把握
哪句可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游子 的情怀?
断肠人在天涯。
整体把握
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需要用 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
凄婉、哀伤、悲凉。 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朗读。
整体把握
净沙”。在曲牌“天净沙”中,最为著名的一
篇便是《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
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的思绪。
背景链接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 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 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 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 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 《天净沙·秋思》。
合作探究
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 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 用?
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 还有依稀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 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 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 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之悲。
合作探究
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 述一下。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创设出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 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 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 鸦”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 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 “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 瑟荒凉的意境。
写作特色
(1)静景与动景相映 这首小令的艺术效果,得力于成功地
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 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 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从整 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 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 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 相互映衬的妙用。
板书设计
写景 烘 托
抒情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萧瑟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夕阳西下,
思乡 断肠人在天涯。
羁旅之愁
拓展延伸
下面的诗句都是写秋的,请选出与《天 净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 起,萧萧枫树林。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朗读停顿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疏通文意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 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 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 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 马。夕阳早已西沉,漂泊未归的游子还 远在天涯。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
(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
课堂检测
1、填空。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 __西__风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夕__阳___。
课堂检测
4、“古道西风瘦马”和“小桥流水人 家”是什么关系?
对比反衬。“古道西风瘦马”写 “我”的境况,“小桥流水人家”别 人温馨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能衬托 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合作探究
综观这首元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 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 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 凄苦、惆怅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合作探究
这首小令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小令全篇仅5句,共28个字,9种 景物,但这九种景物处处透露出一种悲凉 。小令通过寓情于景,渲染一种悲凉的气 氛来烘托人物心情,把本来抽象的、难以 表达的孤寂愁苦之情,借助景物画面刻画 得淋漓尽致,堪称悲秋思乡的经典!最后 两句在前面通过写景烘托悲凉气氛的铺垫 下,直抒胸臆,将漂泊异乡的天涯游子的 诸多愁苦直接倾诉出来,催人泪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