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富兰克林自传》看心理历史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富兰克林自传》看心理历史分析方法
本文简单结合富兰克林的自传来分析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心理历史分析法的优点和缺点。
1 富兰克林生平简介: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于1706年1月17日在波士顿出生。
在家中17个孩子中排行15,父亲是从事蜡烛和肥皂制造的小商人。
富兰克林少年时进过法语学校,后因家庭困难被迫辍学。
12岁时,父亲让他去哥哥詹姆斯的印刷行当学徒。
这一段当学徒的日子,虽然艰难,但是却给他以后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奠定了基础。
当学徒时,他刻苦自学,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政治、科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通过自学掌握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
1726年(20岁),富兰克林开始在费城独立经营印刷厂。
从此,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早年的积累终于厚积薄发,并开始创造一个美国梦的传奇故事:他印刷并发行影响巨大的《宾夕法尼亚报》;他发明了避雷针、宾州式火炉;他提出北美殖民地“不联合就死亡”的口号,并于杰斐逊起草了独立宣言;而当美国制宪会议因为联邦体制问题争论不休时,富兰克林又欣然前往,进行调节。
1771年(65岁),他出版了改变无数青年命运的《自传》。
这本书生动的记叙了富兰克林的成长历程,告诫年轻人积极向上,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一个人在如此众多的领域成就斐然,美国历史上几乎无人能及。
1790年4月7日,富兰克林在费城逝世,美国人民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他被誉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公民,受到各国人民的敬仰。
2 富兰克林的心理历史分析
富兰克林之所以有这样斐然的成就和其性格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而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磨练而成的,但其中不容忽略的是其心理变化又影响着性格和行为,因此,探究经历这些与众不同的生活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对富兰克林所产生的影响,是一个很有趣、很有意义的话题。
富兰克林一生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首先,这不仅源于他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无穷尽的创造力,而且和他的而生长
环境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富兰克林的他父亲很重视小富兰克林的教育,总是不失时机的鼓励他,包括对他的观点和写作风格,这些都对富兰克林的以后产生了影响。
而哥哥经营印刷厂,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同时哥哥的朋友来一起讨论交流的情景,常使小富兰克林羡慕不已,并跃跃欲试,想参与其中,但是因为担心自己年纪小而会被看不起,就更加发奋的借书、读书,常读至深夜而不自知。
读的多了,富兰克林就试着写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他会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是值得思考的东西以诗歌或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主动和别人分享,或和他人辩论,或听取别人意见,对他而言,都是一种学习和收获。
有一次,富兰克林把自己写的东西,偷偷的放在大人经常讨论事情的房间里,结果那一篇文章就受到了他们的众多关注,并且对其大加赞扬,而富兰克林则躲在房门后面窃喜。
后来有几次,他把自己写的两首诗歌发表出来,印成小册子,居然可以十分畅销。
经常发表的政治时论,惊动了当地政府,遭到惩罚,但是却获得了人们的尊敬。
这些都增加了他的读书欲望,而且为了读书,他也和同很多志趣相同的人成为好朋友,组建社团,筹建读书等。
这些读书所积累的知识和成就也为后来的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
富兰克林这种早期的学习精神一直保持到生命的结束。
其次,富兰克林不惧艰难,勇于冒险前进的精神对其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科学创造是富兰克林头上一束抹不去的光辉。
“费城风筝实验”显示了他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智慧,冒着生命的危险从事科学实验,从而发明了避雷针。
他还总结出电荷有两类,正电荷负电,这为以后电学的发展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发明的宾州式火炉,大大的造福人类,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申请专利。
再次,富兰克林的社会公益心是他受世人尊敬的一个重要原因。
富兰克林从小酷爱读书,曾和朋友们组建过俱乐部,并制定俱乐部章程,规定每人捐出自己的图书,让其他参与者免费借阅,后来扩大到整个城市的公民,为提高城市公民的素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也是现代图书馆的原始模型。
另外,这个俱乐部除了需要完成本俱乐部的要求之外,还会把城市的发展计划纳入其中,来发表言论,影响议会政策的制定,以求做出对城市和公民的有益的决策。
他还组建了消防队,同样是义务为城市的公民劳动;后来他还和友人共同建设了一座公益性质的公共
医院,为那些付不起医疗费用的贫弱患者来治病。
富兰克林做过的公益事业还有很多,但是每一次,他都会亲力亲为,亲自起草章程,亲自去落实每一件事情。
在这其中,他认真的享受着为社会服务的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而这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又促使他进一步的为社会为国家而奉献。
最后,富兰克林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是其身上一大闪光点。
富兰克林这一生不但追求物质的财富、精神财富,同样的追求道德的进步和完美。
他给自己定了13个人生信条,分别是: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诚实、正直、中庸、整洁、平静、节欲和谦逊。
并为达到人生信条的每一个要求,他都认真的履行自己的美德计划,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为了更好的在社会推行美好的道德,他还写了影响深远的《穷理查德历书》。
他把箴言印在每页的空白处,旨在培养一种节俭可以致富的理念,由此培养一种节俭的美德。
这些箴言都来自不同时代许多民族的智慧,富兰克林把它们搜集整理,然后编书出版,很多公民都把它当成是教诲自己的最合适工具。
无一例外的,富兰克林在美德的培养过程中,依然是建立一个讲读会,把志同道的朋友召集起来,为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我,提升自我。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讲读会的反响不错,有很多人要求加入,但是由于之前的人数限制,不能再加入成员,于是他们又各自以自己为主要成员依次向下面发展分会,这样由于分会的传播,无疑增强了他们社会的力量。
总之,富兰克林曾说过,没有哪一个人的幸福是由一件天大的幸运事所决定的,而是由个人生活中一点一滴中积累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要注重生活,用心的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才能享受生活。
富兰克林一生都是在用心的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和心灵经历和体验着每一件事情。
3 从富兰克林自传看心理历史分析法
心理历史分析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
其一,心理历史分析法可以把所有不同时代的人物放在一起互相比较分析,并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做一纵向分析,这是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所不能及的。
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促进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二,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评判对和错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人自会见分晓。
富兰克林本人也曾说过,
完美的道德是不可能达到的,而且,中途放弃那些难以企及的完美标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良好的修养和美好的道德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因为达不到所要求的完美,而烦恼生活,是不是就会适得其反呢?第三,成功的经验有些时候是可以模仿的,榜样的力量是有强大的,当人们认同一个人的价值观时,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样,当一本自传或某一历史人物可以成为社会的促进力量时,对社会公民的教化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大有裨益的。
富兰克林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而且是极富亲和力的一个榜样。
他出身卑微,却一样通过不休止的奋斗,取得了非凡的,常人难以企及的而成就。
但是,心理历史分析法和其他法则一样,都有一些自身难以逾越的缺陷。
首先,历史是不是真的如书中所写,书中所言。
书中所讲内容,口中所述话语是否能够保证其客观真实性。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每一个作者在写书时,或在回忆过往时,往往会出现记忆重构,或者错误记忆。
而且,不同的人在记录同一人的事实时,也难免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性,自己的臆断和猜测。
倘若如此,我们的所研究材料根据就大打折扣了,那么结果的真实性又能如何求得呢?因此,在记录历史时,力求真实客观,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读富兰克林自传时,就发现,他本人自己也有些具体的时间顺序搞不清楚了,而且,当他回忆时,事情的发生总是那么复杂多变,再整理文字出来,也有些逻辑混乱。
其次,历史分析法只能过往的事件和人物,回溯过去来探讨和预测未来,而且必须是有记载才可以被研究,那么有特殊情况的,如没有被记载的,却又真实发生的,又作何解释呢?比如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果真不存在所谓的文明吗?换句话讲,文字的出现就是文明的起源吗?富兰克林的自传只记录到1957的事,而他本人活到1790年,那么对要研究富兰克林的一生的研究者而言,他对缺失的后半部分,该怎么处理呢?第三,心理历史分析法的评判标准,是如何确定的?不同的研究者可以重复或验证一个研究吗?这一点很值得怀疑。
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可能导致完全的相反的结论。
综上,就是具体结合富兰克林自传这一本书,来分析心理历史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其实,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但是只要充分发挥研究方法本身的长处,还是可以得出信效度较高的结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