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全球化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经济政策主题
经济政策主题1.(2015·北京海淀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37)(36分)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
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
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
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
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
(8分)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
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50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Word版,含解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50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Word版,含解析)1.与下列宣传画报相关的主题分别是A.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B.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C.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D.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2.下面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A.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起决定性作用B.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C.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D.二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3.“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这表明。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4.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
这一看法实际上强调了A.经济区域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中以发达国家为主导C.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两极对峙格局的瓦解促进了经济全球化5.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
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
这种模式的出现A.重新建构了欧洲的历史B.有效推动了欧盟的建立C.有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D.体现了史学的现实功能6.本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
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
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经济布局主题
经济布局主题1. (2015 •四川“联测促改”活动二模・14)(24分)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
材料一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
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
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4分)材料二“一五” 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
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
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唏口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 49%和1 . 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
(8 分)材料三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3)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从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这一论述的理解。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版)
全国地级市2016届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本资料包括12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精选全国重要地级市2016年1月份以来模拟考试及期末考试等历史试题,按照考点分类汇编而成。
题目解析详细,排版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
一、选择题1.(2016·临沂质检)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
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
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试题解析】题干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使全球贸易严重缩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关贸总协定,故C项正确;A、B两项属于金融货币体系,不属于贸易体系,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题干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
“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二战后,由于冷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联系几乎为零,排除B项;战后美、苏等大国并没有合作,走向合作的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C项;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思想解放主题
思想解放主题1.(2015·福建莆田一模·28)(14分)从臣民到公民,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民观念是东方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政治价值心理,也是遍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
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
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定了所有人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所有人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需做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一个顺从的义务主体即可,丧失了政治上的平等性和独立性。
这样,整个社会安于这种政治思想模式,民众习惯成为顺民了。
——摘自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材料二古希腊的商业形式和城邦的政治体制促进了希腊公民的能力发挥,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摘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材料三关于“公民”的概念,中国古代并没有,完全是舶来品......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广泛传播,公民概念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1902)年他(康有为)发表《公民自治篇》……梁启超为《公民自治篇》所作的按语中,对“公民”做了解释:“公民者,自立者也,非立于人者也。
”“至公民之负担国税,则权利义务之关系,固当如是,非捐得此名以为荣也。
”而康有为认为:“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
”——摘自杨才林《论民国时期的公民概念及其公民教育》(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臣民观念”与君主统治之间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臣民观念”给明清时期的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5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梁启超所提倡的“公民概念”的内涵。
概括指出欧美“公民概念”和中国“公民概念”产生途径的差异。
河南省2016届高考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解析版)
河南省2016届高考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本资料包括13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整理了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新乡市、开封市、驻马店市、周口市、焦作市等和部分重点名校2015年10月份以来期中、期末、综合素质检测、模拟考试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考点分类汇编而成,解析详细,排版工整,是2016年高考考前练习的辅助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
一、选择题1.(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35)下表为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C.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试题解析】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总体上维持在高位增长水平上,反映了加入WTO 之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在稳步上升,故A项正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远远早于材料时间,故B项错误;全球化材料并未提及,故C项错误;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材料并未论及,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6·河南周口期末·32)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迅猛推进。
然而在21世纪初,一股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示威斗争从发达国家开始向全球扩展。
反全球化从发达国家开始主要是由于全球化时代()A.发达国家处于不利地位B.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平台C.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D.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经济危机【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试题解析】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平台不是材料论述的原因,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技术、生产要素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故C项正确;反全球化加剧经济危机缺乏证据,故D项错误。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整合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整合教师用书独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舒建中的《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说,1947年关贸总协定机制的规则体系主要体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日内瓦(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则体现了美国实质性的优势”。
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B.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C.关税壁垒的消除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D.关贸总协定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解析:二战后世界形势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实力大增,欧洲传统强国实力则大大削弱。
美国凭借强大实力积极筹建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主张通过相互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性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多边关税减让和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扩大世界市场,维持其世界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地位。
故A 项正确。
答案:A2.“(这一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
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
”以上材料中龙永图所说的“这一国际组织”是指( )A.亚太经合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世界银行解析: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性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符合材料意思,故选C项。
答案:C3.长期以来,由欧洲人坐头把交椅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重大议题的赞成票必须达到85%以上才能有效,其中美国占有17%的投票权。
而世界银行行长则由第一大财东美国挑选,且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
两大金融机构议事规则的不同,从根本上说明了( )A.两大金融机构职能不同B.两大金融机构均受制于美国C.美欧之间存在利益冲突D.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5%赞成票的规定、美国挑选世界银行行长,这说明美国在这两大机构中都拥有绝对否决权,故B项正确。
【师说】2016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全程复习第十一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32
二、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 贸易体系 1.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成立:194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 世界银行正式成立。 (2)宗旨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稳定国际汇率,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 汇管制,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 支不平衡。 ②世界银行: 向成员国提供贷款, 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 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提示: (1)政治: 通过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和成立“北约”、 扶植日本等,控制了欧洲和日本,确立了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霸主地 位。 (2)经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 为中心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问题 6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不同点
提示: 比较项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性质 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 支柱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同 界银行 点 稳定国际贸易秩序,促 作用 稳定世界金融秩序 进世界贸易自由化
2.表现 (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增加。 (2)生产领域: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3)金融领域: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3.作用: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 多的发展机会,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问题与展望 1.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如何在全 球化浪潮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是摆在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 前的问题。 (2)世界各国经济依赖性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3)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2.展望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趋势。 (2)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 因势 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海权意识主题
海权意识主题1.(2015·福建福州一模·38)(36分)海洋与陆地一样,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台。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750年左右到公元前550年左右,希腊各城邦发生过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运动。
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就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去。
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派别,往往被迫移居海外。
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去海外建立新的居民点。
殖民运动的发展刺激了工商业的繁荣,因之希腊各邦内部工商业阶层进一步加强了起来。
工商业者在反对氏族贵族统治的斗争中,和平民联合起来,经常取得胜利,建立起僭主政治或民主政治。
——摘编自《古代希腊史》材料二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
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
……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材料四“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
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
……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孙中山:《<战后太平洋问题>序》(1919年)(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海外殖民运动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对希腊社会产生的影响。
(8分)(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潜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10分)(3)据材料三,指出荷、英两国海外殖民地在分布上的不同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其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10分)(4)据材料四,指出海权竞争重心的两次转移。
结合近现代正反两方面的相关史实,论证“太平洋问题关系着中华民族之生存”的观点。
(8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海禁”政策;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海权意识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就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去。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史学观念主题
史学观念主题1.(2015 •广东佛山二模・39)(26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
……内容上: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历代的节义之士受到极大的关注,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与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在记载历史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4 分)(2)据材料一说明,与古代历史学家相比,16—18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0分)(3)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史学的特征并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10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学家的视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分)【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近代科学技术;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认识论;史学观念主题【解析】(1)此题问相同,可以从《历史》和《史记》记载的范围、主体进行比较。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一“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人文性、世俗性和世界性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16—18 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归纳。
(3)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 体现了学派众多,“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体现了强调致用,“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说明内容丰富,“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 说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抗战时期的政治、思想归纳。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真题分类考点16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含解析)
考点16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2014·广东文综·T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答关键: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
【解析】选A。
从关键信息“美国”“金本位”“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可以判断应该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的汇率,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与题干相符。
B、C、D与题干无关。
2.(2014·海南单科·T2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
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解题指南】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答关键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选A。
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消除,故D错误。
3.(2014·安徽文综·T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1.(2012·高考江苏卷)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
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解析:解答此题需观察漫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
从漫画看,面对加入WTO,某垄断企业感到了压力和竞争,发出了感慨。
这本质上反映了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2012·高考广东卷)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
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法国借助经济问题向美国施加压力,说明当时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①说法正确;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发起的,与法美关系无关,②说法错误;材料中涉及美元和黄金的问题,法国用手中的美元向美国购买黄金,借此向美国施压,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故③说法正确;法国没有抵制马歇尔计划,且马歇尔计划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与1962年的不符,④表述不正确,B项符合题意。
答案:B3.(2012·高考江苏卷)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国在世界银行中的特殊地位,因为美国出资最多,从而控制了世界银行的投资方向,极力维护美国的利益,因此,②④正确。
2016年高考历史经济全球化部分
当今世界的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 重新确立
50-80年代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世界经济区域集 团化 迅速发展
9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全 球化 趋势加强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金融)
(货币) (贸易)
基国 金际 组货 织币
布雷顿森 林体系
开国 发际 银复 行兴
• 原因: •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关贸总协定属于一项临时性国际贸易措 施和政策,其法律地位、职能范围、管辖内容以及运行机制都 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 过程: • 1、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并 于次年生效 • 2、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目的: • 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 由化 • 基本原则: • 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自由贸易 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 作用: • 1、促进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 2、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 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多极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1.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让世界会合, 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 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急增,世界市 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初步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进一步发展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 4、困境阶段:一战到二战结束,争夺世界市场,贸易保护,使全球 化陷入困境 5、制度化阶段:二战后,出现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并向制度化方向发展。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相互隔绝,阻碍了全球化 6、开始多极化阶段:20世纪70年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 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7.进入全球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教育发展主题
教育发展主题1.(2015·广东惠州四模·39)(25分)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
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材料二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
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
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材料三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4分)(2)明清王朝对教育的控制权体现在什么制度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8分)(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
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10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3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雅典民主政治;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发展主题【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背景从古希腊民主政治角度回答,经济背景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角度回答。
[高考总复习资料]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作业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年长春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
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组织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答案:D2.“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
”(1947年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发言)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是美国控制世界经济的工具②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客观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④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 D.①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大国的工具”,由此理解经济组织从属于政治,①②体现了这一点,正确。
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③正确。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④错误。
答案:B3.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D.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解析:A项是对1973年美元贬值现象的表述,不属于实质,A项错误;B项题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题中体现的是金融领域的变化,C项错误;美元贬值,地位下降,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D4.(2015年广东六校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国际格局主题
国际格局主题1.(2015·广东广州一模·39)(27分)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探讨大国兴衰成为学术界十分热门的话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
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
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二按照约瑟夫·约菲的分析,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浪潮。
第一波源自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
第二波发生在1960至1970年代……到了2012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
——据刘擎《2012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1)列举18世纪中期以前促进欧洲崛起的主要事件。
(6分)(2)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10分)(3)结合材料二,分析1960至1970年代“美国衰落论”浪潮出现的原因。
(8分)(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美国衰落论”的认识。
(3分)【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科学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大国崛起主题;国际格局主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联系18世纪中期以前促进欧洲崛起的主要事件,分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角度来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欧洲的衰落是相对”“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说明,“欧洲的衰落”可以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地位下降、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等史实说明;“欧洲仍在发展与进步”可以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欧共体成立)、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等史实加以说明。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巩固提升-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导与练】(通用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巩固提升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2、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4、5、6、7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8、9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4昆明调研)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 )年份援助战略主题内容2002 农村/农村社会向城镇/工业社会转型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问题中国环境技术援助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向市场经济转型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解析:A 世界银行的宗旨是援助全球性的经济发展,其手段是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材料信息“解决贫困……问题”“环境技术援助”正好符合世界银行要求,故A为正确选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着眼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贸易组织着眼于实现贸易自由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着眼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都与材料不符合,排除B、C、D三项。
2.(2014孝感二模)如下图所示,二战前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战后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B.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C.使世界贸易从此进入平等合作的轨道D.完全是为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解析:B 布雷顿森林体系只涉及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定,事实上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故B项正确;该体系有利于世界贸易进入平等合作的轨道,但并不能说当时就已经进入平等合作的轨道,故C项错误;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但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3.(2014徐州质检)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6%。
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2016届高考总复习一轮
◆知识延伸:二战后的法德关系 材料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源成为发展 最主要动力。当时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主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饶的煤 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双方都急需彼此的资源以生产更多钢材,加 速本国经济发展。 材料2: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 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 辖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 ,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舒曼计划》 问题1:根据材料1、2,指出法德两国宿怨形成的根本因素。为何舒曼认为 “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4分) 资源。使法德失去了战争的物质基础(战略资源)。 问题2:两次世界大战后,法德对边境资源处理方式有何不同?(2分) ①两国战争破坏留下深刻教训; 一战前后抢夺资源,资源独享;二战后资源共享。 ②美苏使欧洲也成为冷战战场,法德没有自主权和安全感。 问题 3:结合所学,二战后法德走向和解还有哪些原因?(6分) ③两国政治家的努力、共同的思想文化等
(一)欧洲一体化: 1.原因 ①内部需求:重振经济的内在要求;各国间的优势互补(根本原因) ②外部因素:两极格局下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直接原因) ③关键因素:法德和解是走向联合的关键和基础 2.进程 欧洲共同体的创立(1967年)【1951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 (1)出现: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发展: 1993年《马约》生效,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3)深化: 欧盟的扩大(2007年27国); 欧元的诞生(1999) 3.影响 A、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B、对世界:推动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增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主题1.(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39)(26分)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材料三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
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
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新华网(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并概述13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
(10分)(2)根据图示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经济带的新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
(8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全球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条件,依据材料一中“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以及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科技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以及所学知识从贸易路线、商人地位这两个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特征,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贸易路线可以从全球化的主导国家、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这三个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应对”,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前期的中国分析即可,从清统治者的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受到西方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被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3)第一小问新发展,依据材料三中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
……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得出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据“……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得出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以来外交角度、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区域化和全球化)等角度分析。
【答案】(1)条件:政府重视,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天文地理知识的先进或掌握季风变化);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一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等(6分)特点:主要有亚欧之间的太平洋一印度洋海上贸易线、亚欧大陆贸易线和地中海贸易线;阿拉伯人、中国商人、意人利商人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中国的商业受到东西各国的欢迎。
(4分)(2)特征:以英国为中心,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
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
(4分)应对:从清统治者的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受到西方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被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4分)(3)发展: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
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
(4分)因素: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外交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4分,4点即满分)2.(2015·广东珠海二模·39)(26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
……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 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乃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
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
——摘编自央视网新闻述评材料四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国会演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8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8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4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全球化主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将材料以省略号为依据分为四层,然后逐层分析出其特点。
(2)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此时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的特征,即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殖民扩张和掠夺为主要手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形成;第二小问应对,根据所学知识,期初中国消极应对,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后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3)第一小问历史条件,结合新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国际环境方面面临的情形作答;第二小问意义,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局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影响角度考虑。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就是对中国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特点:交通发达;范围广泛(涉及亚、欧、非);政府有效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
(6分)(2)特征:英国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手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形成。
(4分)应对:清统治者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4分)(3)条件: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4分)意义:提高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4分)(4)认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
(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2015·安徽“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37)(32分)在人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示意图——改编自让·梯若尔《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材料二关于近代西方世界的兴起,有很多学者认为欧洲由于其自身发展出来的种种独特性,创造了欧洲奇迹。
然而学者弗兰克则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和全球化视角指出“……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8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9分)(3)根据材科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15分)【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近代科学技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主题【解析】(1)据材料一图1“1870—1914年”到图2“1915—1944年”的变化,得出英镑货币体系的瓦解,据材料一图3“1915—1944年”中多个集团得出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处于无序状态,结合所学回答必修二中“大萧条”和二战的历史教训、战后欧洲经济实力下降、战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