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
古诗:《题乌江亭》
●
●
议论不落传统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
笔调都与这首类似。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些诗,是因为他标新立异,也说明历史是复杂的,从多维
的角度来看,有许多所谓定论是值得商榷的。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
juǎn tǔ chóng lái wèi kě zhī。 卷 土 重 来未可知
●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 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 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 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 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 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 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 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 挠的意志。
“包羞忍辱”,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 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令 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 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 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 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 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的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 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 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高中语文课文《题乌江亭》赏析与练习
题乌江亭杜牧(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知人论世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
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二、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三、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四、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题乌江亭唐代: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杜牧-题乌江亭
咏史怀古诗总结
1、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 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 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大处着眼,直 接议论,直抒胸臆。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写作背景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 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 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 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 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 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 意。 。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
江 东 子 弟
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 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 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 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
多 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
才 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俊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
胜败兵家事不期, 题 包羞忍耻是男儿。 乌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
亭
杜杜 牧牧
关于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
题乌江亭 唐代 杜牧
题乌江亭唐代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嫦娥唐代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题青泥市寺壁宋岳飞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塞外杂咏清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满江红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行路难唐李白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háng)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qí)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乌栖曲唐李白芙蓉作船丝作绰,北斗横天月将落。
采桑渡头碍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浪淘沙唐李白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前出塞唐杜甫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三衢(qú)道中宋曾几(jǐ)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
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翻译
题乌江亭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一首关于:励志的诗翻译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赏析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全诗翻译赏析
杜牧《鹤》阅读答案及全诗鉴赏
杜牧《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唐.杜牧《过华清宫三首》全诗翻译及视频解读 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碧山终日思无尽 芳草何年 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全 杜牧《秋浦途中》“萧萧山路穷秋雨 淅淅溪风一岸蒲
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 可知”全诗翻译赏析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 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 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 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 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 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 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 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 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 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 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 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 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 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
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 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 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 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 有积极意义的。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原文译文赏析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原文|译文|赏析《乌江亭》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这首七言绝句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叠题乌江亭》原文宋代: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译文及注释译文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注释⑴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⑵壮士:指项羽。
⑶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⑷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⑸肯:岂肯,怎愿。
卷土来:即卷土重来。
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
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
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
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
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赏析
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赏析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注释: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壮士:指项羽。
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肯:岂肯,怎愿。
卷土来:即卷土重来。
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翻译: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赏析: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
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
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
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
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
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
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
题乌江亭(含对比阅读和怀古永史诗归纳)
批判项羽的骄傲自大
杜牧认为项羽的骄傲自大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之一,他过于自信,忽视了敌人的力量和智慧。
惋惜项羽的命运
杜牧在诗中表达了对项羽命运的惋惜,认为他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最终以悲剧收场。
杜牧对项羽的评价
对后世的启示
项羽的事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成功和失败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
作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象征着英雄末路和生死抉择的场所,为诗歌营造出悲壮的氛围。
江水、落日、秋风等自然意象
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英雄末路的悲凉和无奈。
这些战斗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项羽昔日的英勇和霸气,与今日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
铁骑、长戟、战袍等战斗意象
直抒胸臆
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项羽的敬仰和对其失败的惋惜,情感真挚而强烈。
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项羽的人生历程充满了传奇和悲壮,他的故事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开创历史新篇章
项羽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推翻了秦朝,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他的事迹和影响一直流传至今。
项羽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05
CHAPTER
艺术手法分析
03
英勇与懦弱的对比
惋惜项羽失败
诗中通过项羽的失败,批判了轻视敌人的思想,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和重视敌人,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批判轻视敌人
杜牧在诗中强调了果断决策的重要性,认为项羽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是导致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强调果断决策
题乌江亭的主题思想
肯定项羽的英勇
杜牧在诗中肯定了项羽的英勇和军事才能,认为他是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与史书记载对比
与同时代作品对比
迷你特工队古诗大全《题乌江亭》
迷你特工队古诗大全《题乌江亭》一、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二、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三、译文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四、赏析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题乌江亭》杜牧翻译 题乌江亭秒懂
题乌江亭(杜牧翻译)乌江亭,顾铺十里长云外,江上春风生,桃李芬菲,苍茫有归客。
翠色手亲自,寥寥鱼玲玲。
别字史人间,独倚西江冷〖一〗。
漠漠自云北,涛涛任沙东。
而我羡真不悦。
忘南以求西,欲为英魄凤。
侍郎怀庙堂,益若情兰倾。
不糊枣、不寒杨,远芳侵别京。
甚哉乎君子,悬托传世情。
天下苍茫,何时会相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翻译的作品,原作是苏轼的《题乌江亭》。
杜牧将苏轼的诗意翻译成了以汉字编写的纯文字,通篇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原作中的情感与意境。
首先,杜牧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乌江亭的景象。
他描述了乌江亭的位置相对于顾铺的距离,以及江上春风的感觉。
接着,他用几个简练的词语描绘了周围的桃树和李树花开的美景,以及茫茫大地上游子归乡的情景。
在第二段,他使用了“翠色手亲自,寥寥鱼玲玲”这样的文字,表达了对远方故乡、亲人以及渔家的思念之情。
他通过简单的描写,将诗中的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杜牧写到自己远在北方,沙漠广袤,却心系南方,渴望回到家乡的愿望和决心。
他希望以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展现英勇与美丽。
接着,杜牧用深情的语言将忧国忧民之情与对自己清官志向的期待结合在一起。
他表达了对神圣职责的思考,以及自己对乡土情怀的思念。
最后一段,杜牧以感慨之情表达了对世道混乱的忧虑,同时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他用“天下苍茫,何时会相见!”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期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
杜牧通过诗意的翻译,再次展现了他对苏轼原作的深刻理解和创造力。
他用纯文字的表达方式,将苏轼的诗意翻译得生动形象,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这样的翻译方式,使得他的诗词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上内容为模型生成,故与原文、诗词原意有所出入)。
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题乌江亭》杜牧〔唐代〕原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作品简介与赏析:《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作文中的应用:题乌江亭(散文)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
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
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
“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
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
“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
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
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
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然而,你胜不了刘邦。
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
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
然而你没有。
“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
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
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
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
王安石:乌江亭
王安⽯:乌江亭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哀,
中原⼀败势难回。
江东⼦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来?
01
注释
⑴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兵败⾃刎之处。
⑵壮⼠:指项⽻军队。
⑶中原⼀败:指项⽻垓下之败。
⑷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起兵之地。
⑸卷⼟来:即卷⼟重来。
02
背景
王安⽯喜欢作反意诗,即反⽤其意。
宋仁宗⾄和元年(1054)秋,王安⽯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题乌江亭》,写了这⾸《乌江亭》
鉴赏
杜牧惜项⽻,惜英雄,为项⽻反感,王安⽯则从历史背⾝的真相着⼿,发议论,更加客观⾟辣。
杜诗与王诗都是优秀的怀古诗,杜诗侧重神韵,偏于感性,王诗侧重哲思,偏于理性,这也是唐宋诗的区别。
两首《题乌江亭》,杜牧和王安石,你更喜欢哪一首?
乌江亭,旧址在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乃是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杀之处。
千百年来为人赞叹不已,有人说项羽应该渡江,可以重整兵马,卷土重来。
有人说项羽不该渡江,毕竟大势已去。
历史选择了刘邦,证明刘邦更适合做皇帝,项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悲情的英雄,成者为王败者寇,现实是极其残酷的。
会昌元年,也就是公元841年,杜牧在赴任池州刺史的途中,路过乌江亭,写了一首咏史七绝《题乌江亭》,全诗如下: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二百年之后,也就是宋仁宗至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054年,王安石在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时,针对杜牧的观点,写了一首《乌江亭》,全诗如下: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与王安石,皆为文坛大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杜牧的乌江亭以感叹号结尾,风格豪迈,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叹息;王安石的乌江亭以问号结尾,风格深沉,对项羽的东山再起表示了很大的怀疑。
这两首七绝,皆为咏史诗佳作。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正所谓见仁见智。
一般来说,理性的人都赞成王安石的观点,项羽已穷途末路,没有人再帮助他了,大势已去,失败无法挽回。
不服输的人多会赞成杜牧的观点,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百折不挠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胜败乃兵家常事,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可能再次称霸天下。
杜牧的乌江亭很鼓舞人心,战争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胜利或者失败都很正常。
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不要气馁,更不要一蹶不振。
包羞忍辱才是真正的大英雄,比如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成一代霸业。
更何况江东多俊杰之士,重整旗鼓,有可能重新夺得天下。
王安石的乌江亭则从现实主义出发,道出了人心向背的变化莫测。
将士们身经百战,早已身心疲惫,并且一败再败,士气极其低落。
鸿门宴放走了刘邦,注定了项羽的失败,悲剧再也无法挽回。
江东虽然子弟众多,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着项羽卷土重来呢?王安石虽然没有给出绝对的答案,但其语气中带有否定的成分,也就是说没有人再愿意跟着楚霸王卷土重来了。
《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11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带拼音版dié tí wū jiāng tíng叠题乌江亭wáng ān shí王安石bǎi zhàn pí láo zhuàng shì āi ,zhōng yuán yī bài shì nán huí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jiāng dōng zǐ dì jīn suī zài ,kěn yǔ jūn wáng juàn tǔ lái 。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2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翻译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3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赏析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
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
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题乌江亭》原文及翻译赏析2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
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诗歌鉴赏】杜牧《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牧《题乌江亭》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杜牧《题乌江亭》翻译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
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振旗鼓,可以卷土重来。
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
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
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晚唐诗人杜牧反其意而评之,在这首《题乌江亭》里,他批评项羽自杀是没有认识到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选择忍辱负重、再图大业,不算真正的男子汉。
爱翻案、立意不落窠臼,这是杜牧咏史诗的一大特点。
这首诗教会我们用另外一种态度来面对失败,岁末年终回顾往昔,如果你的人生也曾经历四面楚歌的困顿,你是选择向命运低头,还是“卷土重来”呢?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